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小学语文单元教学方案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小学语文;有效性;策略
语文课堂教学中,语文教师要注意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加强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注意提高小学语文教堂教学的有效性,重视学生的差异,使教学能满足不同程度学生对语文学习的需求。
一、实行小班化课堂分层教学策略,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在小学语文课堂中实行分层教学策略,就要深入了解学生的具体学习状况,只有对学生的学习状况全面了解,才能保证小班化课堂分层教学的顺利进行。例如: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学习水平的差异,将学生分成优、良、中、差四个层次,再将学生分成A、B、C、D四组,这样的分组分层,能让学习能力相同的学生在同组,这不但能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而且能提高学生对语文学习的积极性,在分层之后,可以实施以下教学策略。
第一,制订分层教学目标。教学的出发点是课堂教学,课堂教学在整个小学语文教学模式中占有重要地位,因此制订相关的教学目标是十分必要的。小学语文教师在准备教学方案的时候,就要根据学生层次上的差异制订相应的分层教学目标。
第二,小学语文教师要做到分层备课。分层备课对分层教学来说是一个很重要的组成部分。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不仅要准备基础的教材教具,还要对学生的个体情况进行仔细研究,全面考虑教学中可能遇到的种种问题,从各个方面鼓励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让学生都参与到课堂教学的互动中来,让每个层次的学生都能真正地融入课堂教学活动中,真正地在快乐中学习,在学习中进步。
第三,小学语文教师要掌握互动式教学方法。大多数教师能认识到分层教学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但是对相应的教学方式却不是很了解。分层教学不单单是一种教学方法,也是一种教学理念,但不论用任何教学方法都必须明确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然后才能进行分层教学。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分层教学能促进不同层次学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在交流的过程中,能实现学生间的取长补短,进而实现共同提高。
“单元模块教学”是将一个单元作为一个“知识模块”,从单元模块结构整体衔接出发设计教学策略,引导学生从整体入手,整体把握,紧扣单元训练项目,把课文相关知识联为一条教学线索,融听写读练为一体,使单元模块整体运转。例如:教师将单元通读,整体感知之后进行分课时、分阶段、分层次教授,以其中某篇课文作为“范文”进行详细化、具体化教授,对其余几篇则是通过引导式教学方法,发挥学生能动性,以学生提问、教师回答的方式进行教授,这就是一次“单元模块教学”体制的运用。
三、应用主题教学策略
主题教学就是在课堂教学中围绕一定的主题,充分重视个体经验,通过与具有共同主题的多个文本的碰撞交融,在重复中生成学生自己的感悟,实现开放式语文教学。主题教学的操作框架一般为:话题切入―探究文本―比较拓展―链接生活―升华自我。这是个开放的框架,教师可以根据教材提供的不同主题的特点,充分挖掘可以利用的教学资源。比如将四年级语文课本中《白鹅》和《白公鹅》一起进行比较教学,先重点引导学生体会《白鹅》一文中白鹅的特点,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再从行为结构描写方法上进行总结,对比学习《白公鹅》一文,总结出它们的异同点,这就是主题教学模式的应用。
四、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探索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性的实施策略是很有必要的,笔者通过长时间的教学实践,总结出以下方法策略:
第一,创设意境,激发学生识字兴趣。合理运用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进入情境中识字,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比如新词认知中,学生跟随教师时而来到“骏马”“秋风”的“塞北”,时而踏入“杏花”“春雨”的“江南”,时而感受“海岛”的“椰树”与“骄阳”,时而赶到“高原”看“牦牛”,赏“冰雪”……生动的场景加深了师生入情入境的朗读,使想象、理解、体验、感悟、积累等有机结合,较为全面地发展了学生的能力。
第二,把有效的学习方法教给学生。教学就是“教”学生“学”,主要不是把现成的知识交给学生,而是把学习的方法教给学生,学生就可以受用一辈子。
总之,语文教学是互动性极强的课程,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提高语文水平是所有小学语文教师的夙愿。提高语文教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要掌握学生的身心状况,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营造开放式的教学氛围,让学生在学习中生活,在生活中学习,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参考文献:
[1]曾倩倩.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研究[D].天津:天津师范大学,2012.
【关键词】小学语文 经典诵读 教学问题 解决方案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03.104
小学语文经典文章诵读教学旨在强化学生的知识积累,提升学生的表达能力,完善学生的阅读水平,为小学语文整体教学水平的提升提供了良好的推动力。小学教材课文中,不乏大量经典的文章,不仅起到了语文教学的作用,更能够为学生的阅读水平提升、情感感悟、知识积累的优化等多个方面提供最为有力的指导。因此根据教学要求,一些经典文章的教学要积极的开展诵读两方面的推动,以保障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对经典的文章或者段落进行记忆,并通过诵读的形式进一步体会文章的优美结构和深刻情感。
而现阶段,在小学语文经典诵读教学的过程中,由于应试教育、教学时限、传统的教学方法惯性等问题,仍然存在着许多的问题,继而造成整个经典诵读教学效果无法有效的发挥。因此小学语文教师要积极的探究实际的教学方法,针对相关的问题,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继而在解决经典诵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后继续优化整个教学工作,提升经典诵读教学的实际效果。
一、小学语文经典诵读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文章结合实际的教学经验,就现阶段小学语文经典诵读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相关的探究与梳理,继而发现现阶段经典教学效果难以提升的主要障碍,为探究相关的解决方案提供有效的参考。
1.机械化教学与被动式背诵,诵读教学只注重表象。在教学任务中,经典诵读文章往往作为考试的重点,继而影响到学生升学应试的竞争力。在现阶段,由于传统应试教育下教学方法的惯性,教师对于经典诵读文章仍然采取机械化教学与学生被动式背诵的方式。遇到经典的文章段落,教师直接布置熟读任务与背诵任务,学生机械化的朗读,被动式的记忆,最后在考试的过程中完成相关的填空和习题解答。这些方法虽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学生的知识储备,但是从实际来看,整个机械化的并不能够让学生认真的感悟经典文章的情感与写作手法,反而成为了学生的学习“累赘”,在这种情况下,整个经典诵读教学的实际效果并没有发挥出来,教学工作也只是注重了表象。
2.诵读未体现“诵”,课堂教学不完善。经典诵读主要表现在诵这一个特点上,朗诵、背诵都是为了将经典的内容进行记忆并以最佳的姿态表达出来。而现阶段,除了基本的阅读以及背诵外,小学阶段的诵读课很少能够将诵这一特点体现出来。小学阶段的学生由于知识储备和学习方法不完善,现阶段仍然存在着许多的不足之处,因此单纯依靠课堂上教师的机械化讲授,学生很难领悟到诵读的妙趣。课堂间师生之间互动的越少,学生课堂参与的越少,对于诵读的领悟越少,继而诵读课堂教学也更加的不完善,因此现阶段小学语文诵读的诵还未完全体现。
3.诵读课知识应用不全面,课程教学效果不突出。由于在机械化教学方法下,学生对于经典文章的阅读往往只是进行被动式的记忆,因此对于经典文章的诵读课程,很多学生在学习后仅仅是为了应付课程考试和最后的升学考试。在这种情况下,经典文章的内涵主旨、表达手法以及经典段落都无法得到有效的应用,很多学生的情感表达、写作能力没有在此基础上得到一点点的提升。因此,整个诵读课知识应用非常的不全面,课程教学的效果也不突出。
二、小学语文经典诵读教学问题的解决方案
结合前期的分析可以看出,现阶段小学语文经典诵读教学的过程中仍然存在着教学的机械化与学习的被动化、学生学习方法不完善、课程教学效果不突出等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不仅影响了小学语文诵读课的教学效果,还对整个语文教学效果的提升都产生了障碍。因此文章结合前期分析与实际的教学经验,在本节对问题的解决方案进行探究。
1.积极开展主题诵读课,让诵读变成一种情感表达的方式。诵读课的机械化教学与学生的被动式学习往往是因为学生无法真正体会文章的主旨以及诵读的乐趣,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结合生活中的事物开展主题教学活动,继而将诵读课变成以此主题情感表达的过程。例如《母亲的恩情》这篇文章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就可以Y合家长会、母亲对自己的呵护等等来开展文章的诵读教学,一方面,让学生自己选择可以赞美母亲恩情的段落进行朗诵,以经典的段落表达对母亲恩情的感谢,继而让学生有感而发,诵读出感情。同时教师也可以指导学生对相关的段落进行背诵,并结合自己的母亲的实际案例,进行模仿写作,不断的拓展整个诵读教学的实际效果,继而以课程主题为引导不断的丰富诵读课的教学内容,改善传统诵读课教学的实际面貌。
2.积极开展班级小活动,以学生之间的互相竞争督促学生主动探究诵读奥秘。很多时候,教师在班级中要求学生开展经典段落诵读时,很多学生是为了应付教师的检查或者是为了基本的课堂作业,因此在这种背景下学生很难正确的对待诵读课的内容。如果教师能够结合语文单元安排,在经典文章教学有了一定的积累后,以班级活动契机,开展例如“小小朗诵家”、“听听我的故事”等诵读比赛,并让班级学生组成自主学习小组,积极的派出代表参赛,则整个诵读变成了学生展现自我的法宝,班级学生能够主动的去练习朗诵、背诵文章、感受文章的情感,继而做到有感情朗读或者背诵。这种情况下学生被动式学习局面得到改善,诵读课的诵也能得到体现。
3.积极将诵读课与作文课相对接,以经典著作提升学生的表达能力。诵读课蕴能带给学生的不仅仅是知识积累的优化,如果学生能够有效的利用经典的语句或者作者的构思,更能够提升学生的表达能力。因此教师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可以积极的将诵读课与作文课相对接,让学生在感悟的同时,在诵读经典佳句的同时进行模仿写作,尝试借用优美的语句,以及相关的思路,来优化自己的情感表达方式。
1.教学观念落后,不重视信息技术的使用
对于大部分小学语文老师来讲,在语文的教学过程中存在着教学观念落后的问题,很多老师在教授学生知识的时候侧重于对学生“填鸭式”的教学,一张嘴和一支粉笔成为他们讲授语文知识的工具,很多情况下根本就没有指导学生去思考和理解,学生大多是死记硬背语文老师教授的知识和概念,学生没有自主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的机会,这样的语文课堂学习使得学生们更加感到恐惧,老师也感觉到教学越来越吃力,这种教学模式极大地扼杀了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更无从谈起培养学生的兴趣和爱好。
2.过度依赖信息技术,缺乏师生交流
和上述的情况相反,这种情况下的小学语文老师们在小学语文的教学过程中有着过度依赖和倾向于信息技术的缺点,比如,在一些可需要可不需要多媒体信息技术的地方,或者根本就能完全进行版面或者口头讲授语文知识的地方也过度地使用图像、动静态画面,使得学生们养成了对于图像的依赖心理,养成了思维的惰性,损害了学生们抽象思维能力的形成,同时,在这种教学方法下,老师们也难以和学生们进行课堂的交流,不仅使得课堂教学气氛沉闷和压抑,也使得了学生们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的丧失,减少了师生们的沟通和交流,不利于老师们传道授业,学生们学习语文的兴趣锐减。
二、改善和普及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策略和方法
1.合理安排教学内容,科学设计教学方案
尤其是对很多学生来说,特别是很多男学生来说,语文是一门知识体系极其庞大且繁琐的课程,小学语文教材内容十分丰富且信息量极大、涉及面极广,而且,小学生们自身的生活经历、生活积累以及感知发展水平均不够高,语文老师们不可能能够把全部知识一股脑儿全部呈现给学生。因此,小学语文老师们在应用信息技术进行设计和制作多媒体课件时,一定要抓住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难点,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的直观性、交互性,把和课程内容相关的文本、图形、图像、动画、声音、视频等教学元素有机整合起来,针对性地进行小学语文的教育教学工作。比如,在讲授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十五课《落花生》这节课文的时候,老师们在备课的时候可以首先通过网络计算机设备收集一些关于花生生长各个阶段的图片及视频资料并配以播音员朗诵课文的动人声音,为学生们创设一个多姿多彩的阅读世界,一开始就能吸引学生们的注意力,激起学生们的学习兴趣。
2.创设贴近生活的教学情境,运用多媒体教学技术
小学生知识范围有限,学习能力较弱,因此创设贴近生活的教学情境,对其更好的理解所学内容,提升他们的学习兴趣有一定的帮助。教育家布鲁纳曾说:“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在教学中可以抓住这一点,利用小学生好奇、善于发现新事物的特点,通过一些直观形象的教学工具和多媒体的运用展开教学。运用现代教学技术,通过计算机等新型教学手段,为学生提供更多丰富的教学资源。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语文老师们应该将多媒体技术引入,使其作为教学手段之一,通过播放视频、幻灯片等方式,可以让老师更加充分直接的展开其教学内容,使小学生将注意力集中于其中。比如在讲授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第四单元课程《夜莺的歌声》这节课时,可以在学习这节课程快要结束的时候,为了巩固学生们对于这篇课文的了解,根据课文的内容,让学生上网查询相关资料和图片,有的男学生喜欢武器,于是就特意收集了二战时的很多武器资料,下载了当时的许多坦克、飞机、大炮等资料;有的学生比较喜欢了解军事知识,于是就收集了二战时期许多著名战役的资料;有的学生还收集了二战中一些重要人物,如丘吉尔、斯大林、罗斯福等人的资料;还有的学生下载了的真实照片,并做成了动态的电子图书卡赠送给同学们,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老师通过运用多媒体的教学技术,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到了所要学习的知识,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兴趣。
3.营造轻松愉悦的教学氛围,发挥多媒体的作用
关键词:小学语文;育人视角;教学策略
语文教学不仅能够让学生掌握一定的知识,培养他们基本的语用能力,还能够让他们更好地生活,更好地适应社会,做一个对家庭、对社会有用的人才。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三方面开展基于育人视角的小学语文教学。
一、树立生本教育理念,贯彻全面发展的大语文教学观
传统的小学语文课堂都是教师主宰课堂,学生只能够被动接受知识,教师没有给予学生更多的话语权,也不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无法让学生的思想得到肯定和展示,也不利于学生的个性化成长。小学语文教师要在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知识的基础上,鼓励学生全面发展,立足学生生活,针对学生个性和基础,促进学生思想进步,培养学生健全的性格,塑造良好的品格和高尚的道德,让学生在提高阅读和写作能力的基础上提升鉴赏能力,对学生进行美育。另外,教师要尊重学生,发扬民主教育,营造平等、和谐、融洽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学习中更为积极地参与课堂教学,勇于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观点,敢于质疑,培养他们的问题意识,锻炼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
例如,学习古诗《望洞庭》,教师先让学生诵读这首诗歌,让其结合注释自己来理解这首诗歌描绘的画面。学生在反复诵读的过程中慢慢理解这首诗歌的基本内容。教师再组织学生通过想象用自己的语言来描绘诗歌中的洞庭湖景象。学生想象各有特色,不仅能够描绘出具有性化的画面,而且在想象中真正进入画面,获得一种体验和感受。有的学生结合这首诗歌用自己的画笔绘制出想象出来的画面,并用自己的语言介绍心中洞庭湖:无风的湖面非常平静而又透彻,就像一面非常大的镜子;水光与月光交相辉映,远远望去绿水环绕中的水中君山就像白银盘里放着的一个青螺,非常美丽。学生感觉到一幅非常美丽的画,产生了强烈的“一睹芳容”的欲望。这样的教学,教师不是让学生直接背诵这首诗,而是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得到全面锻炼,给予学生更多的展示机会,提升他们的审美能力,培养他们高雅的情趣,让学生能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增强美的体验,增强感受美的能力。
二、设计科学的教学方案,进行系统化教育指导
教授学生知识容易,培育学生健康成长较难。教师不仅需要学生掌握一定的知识,锻炼其基本的解题能力,还要能够从思想、道德、修养、能力、心理等方面对其做好长期引导,并且能够在教学中实施,做到教书育人相统一,或者将育人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为此,需要结合教材内容,立足学生基础和发展需要,制订科学合理的教育方案和实施计划,对学生进行全面系统的教育,指导他们的行为,引导他们的思想,慢慢提升他们的道德,逐步转变他们的性格,塑造他们良好的性格和心理品格。教师要关注教材知识,还要从宏观上把握教学,对教材进行深入分析和全面解读,引导学生掌握知识,并根据教学安排,对他们进行有效的教育指导。例如,在小学四年级教学中,教师要结合学生的思想和发展,对上册教材进行全面把握,制订有效的指导方案。第一组教材所选的阅读文章都是关于自然的,要让学生掌握基本的阅读能力,习得重要的生字和词语,培养学生基本的理解能力;更重要的是教师要有一种育人思想,思考学习这个单元要让学生得到什么样的教育,才能让学生对自然产生一种亲近感,激起他们对自然的热爱,提高他们的欣赏能力,学会从自然中感受更多的色彩美、力量美,感知大自然的神奇和壮观。
三、开展各种教学实践活动,贯彻实施素质教育
基于育人视角的小学语文教学,需要开展更多的情境活动,真正贯彻实施素质教育;开展更多的情境教学,让学生获得身临其境的感觉,丰富他们的体验和经验,将各种知识真正转化为他们的能力和素养。教师要注重语言素养和人文素养培养,让学生获得更多的审美体验,感知生活道理、社会责任、人生哲理,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进步。例如,学习《锄禾》这首诗时,让学生观看锄禾的视频,或者让学生直接到农田或农场参与农业生产。他们在实践中就会感知生产的不易,就能体会农民耕种的艰难、粮食生产的不易;能够体会生产劳动的艰难,并珍惜粮食、节约粮食;能够积极学习,将来更好地发明创造,减轻农民的劳动难度,提高粮食产量,从而培养他们的理想和责任意识。
总之,小学语文教学应该强化育人理念,以人为本,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真正服务学生的健康成长。小学语文教师要将知识能力传授与促进学生发展成长相统一,真正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优秀学生。
参考文献:
关键词:小学语文;构建;高效课堂
随着新课改的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呼声越来越强烈,传统的教学方法和理念不断地得到更新。然而,在教学实践中,课堂效率低仍是影响教学管理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积极构建小学语文高效课堂,对于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提高教学效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在情境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参与性
语言的直观能够凸显语文的学科特色,语文中的情境需要语言来描绘,这样学生在理解文章内容时,能身临其境的感受文章描绘的画面、感受文字中蕴含的情感,能很好地体会到作者的写作用意。教师通过优美地范读课文,将学生带入文中,通过用激情饱满的语言创设情境,能让学生仿佛置身其中,这就是语言的魅力。图画是展示形象的重要手段,文章的情境通过图画来表现,就是让文章的内容更加形象。例如人教版一年级上册《爷爷和小树》课后习题让孩子理解“撑开绿色的小伞”和“穿上暖和的衣裳”,学生就可以通过插图来理解和表述。渲染情境时还有一种方法就是通过音乐让学生体会到文中的意境美。在教授《去年的树》这篇课文时,我力求通过多种形式的读,创设情境,引领学生深入童话中的角色。首先,通过有感情的范读,使学生身临其境,激发朗读的欲望。“鸟儿站在树枝上,天天给树唱歌,树呢,天天听着鸟儿唱。”我用饱含激情的语言声情并茂地朗读,很快地把学生带入了文章的情境中,在指名朗读时,他们跃跃欲试。其次,我设置了层层追问,鸟儿为了实现它和大树的承诺,第二年春天,它历尽千辛万苦,来到它们约好的地方,却发现只有树根留在了那里,这时,鸟儿的心情是怎样的?当它得知大树被伐木人砍倒拉进了山谷之后,它毅然飞向了山谷,来到了工厂的大门前,它的耳边传来了锯木头的“沙沙”声,它想到好朋友大树一定面临着危险,这时它的心情又是怎样的?而当它知道大树被切成了细条,做成了火柴卖掉之后,它来到了那盏煤油灯前,看着用好朋友生命点燃的灯火,它在想什么?通过层层追问,引导学生思考鸟儿会怎样的问树根、大门和小女孩,学生在朗读中感受到了鸟儿寻访大树时越来越焦急、伤心的情感,边读边想象画面,提高了语言感受能力。再次,我利用了教材中的配图和富有感染力的音乐烘托了情境,在鸟儿默默地看着自己的好朋友用身躯做成的火柴点燃的灯火时,它会对大树说什么呢?这时,一张鸟儿对着灯火吟唱的图片出示,一阵伤感、动人的旋律响起,孩子们都高高地举起了小手,我知道,孩子们已经被打动了。
二、在有效的互动中激发学生的情感参与
首先,鼓励学生参与讲课。如果你是老师,你会怎么讲,我常常在讲授词语时,让学生自己当小老师。哪个字想向大家提醒?如果让你讲授这一段,你会给大家讲解哪些知识点?学生的积极性很高。处于互联网信息时代的学生对外界新事物有很强的好奇心,什么事情都想一探究竟,教师要鼓励孩子们大胆的猜想,对孩子们的奇思妙想要尊重,充分利用他们的长处,发动学生,让他们集思广益,制定学习方案,课后的思考和练习口语让学生先行解决,解决不了的问题老师再进行讲解。让他们在参与备课的过程中提高学习效率,不仅确保学习质量,同时学生积累知识,解决问题的习惯逐步得到培养,,促进学生广泛阅读,扩大信息量。其次,鼓励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教师板书课题后,问问学生,你知道了什么?你还想知道什么?在读课文时,带着质疑走进文本。在准备《扁鹊治病》这则寓言的教学设计时,我看到教学参考给出的教学建议是熟读课文后,让学生思考你有哪些问题,然后整堂课围绕着学生的问题展开,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潜入文本,品词析句。然而对于这样开放的课堂我心存忐忑,孩子们能问出这么“高水平”的问题吗?万一提出的问题没有价值怎么办,但尝试过后才知道他们提的每一个问题都是有价值的,教师要做的就是抓住契机,引导学生从教师一层层的追问中体会人物的形象,感悟文章表达的感情。最后,不要赋予课本内容和所讲知识以绝对真理的色彩,要允许学生质疑,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对课文进行独特的阐发、评价和质疑,其中包括虽不成熟完善,却闪烁着创新思维火花的一得之见。有时,在品析词语时,有同学提出把文中的词换成另外一个词好不好,类似这样跟课文“较劲”的行为,我都不反对,我们一起分析对比,在我的鼓励下,学生们都信心高涨,对语文学习充满了兴趣。
三、通过恰当的阅读方法提高思维能力
比较阅读的课文需要有可比性。教学单元是由某一基本方面相同或相近的若干篇课文组成的教学单位,这样安排就为学生比较阅读创造了条件,相类似的几篇文章都在一个单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以很好的总结文章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在总结文章异同的过程中,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得到很好的培养。例如,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选取的课文中就很有可比性。该单元的主题是以写动物为主,都是名家写家常动物。首篇是丰子惜写的《白鹅》,接着是俄国作家叶诺索夫写的《白公鹅》。这两篇文章一中一外,虽然都是写鹅,但是在表现鹅的步态、叫声等方面写的各有特点,有同有异。之后,是老舍先生的《猫》,最后是老舍先生的《母鸡》。这是同一个作者所描写的两种不同动物。但是在写法和情感上都有不同,学生通过阅读内容可以理解作者的写作手法和情感。语文教学也要注重阅读的作用。阅读过程是要通过内部语言进行理解,消化吸收的过程。阅读可以很好的掌握和理解文章内容。通过朗读可以让学生培养语感,获得更丰富的感性经验。这样在以后的语文学习中,可以帮助他们很好的阅读,写作,语文水平不断得到提高。
四、结语
小学语文教学高效课堂的构建,可以很好地让学生掌握语文知识。高效课堂能很好地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学生的视野得到开阔,语文水平不断得到提高。高效课堂的构建,需要我们一线教师不断创新,努力,不断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
参考文献:
[1]刘瑞红.新课改下的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探究[J].语文学刊,2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