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城市住宅建筑设计

城市住宅建筑设计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城市住宅建筑设计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城市住宅建筑设计

城市住宅建筑设计范文第1篇

关键词:建筑设计;城市住宅;应用

中图分类号:TU2文献标识码: A

一、城市住宅发展特点

1、住宅建筑设计的合理性表现

现代城市住建筑的设计需要从居民的生活习惯与心理接受特点进行分析,现代建筑设计理念要表现出与自然环境的协调统一,因此现代住宅建筑在设计的过程中,主要表现出建筑的合理性特征,建筑基本功能能够满足城市居民的基本生活需求,建筑的模式也能与城市文化完美结合。

现代建筑合理性设计要求建筑设计必须充分满足现代人的居住、学习、餐饮、娱乐等多种生活活动特征,尤其在城市地价飞速攀升的情况下,怎样用更小的空间发挥出住宅建筑更多的功能,在限定的建筑结构空间内,如何将客厅、书房、卧室、厨卫设施等功能区域进行整合,通过对房间功能分区的结构与和面积设计,能够将住宅建筑内部功能区进行细化,使住宅建筑功能区分布更为合理。

2、住宅建筑设计的适应性

现代城市的住宅建筑设计已经开始向多元化的方向进行转变,传统建筑设计是以设计师的设计理念作为建筑设计的核心理念,而当前时期,建筑设计理念的发展随着社会文化理念的转变而发生改变,住宅建筑设计更加体现出“人性化”设计的特点,需要从居民居住需求出发,根据当前时期城市居民的生活习惯以及生活理念的变化而对建筑设计方式进行改变,这就使得当前住宅建筑设计具有灵活性的特点,在建筑使用的过程中能够充分发挥出建筑设计结构组合的潜力,这种“潜力”是通过设计师对建筑格局空间以及建筑功能区域设定来体现出建筑结构更为新颖的功能特点。

在当前社会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指引下,住宅建筑作为社会建筑中所占比例最大的建筑成分,对于落实城市建设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建筑设计师就需要在满足人们居住需求的同时,对建筑设计理念赋予更新的文化特点,通过对人们文化差异和生活方式差异进行对比,减少住宅建筑对于不同人群的差异性需求。另一方面,由于不同社会阶层的人们对于建筑功能的设计有不同的需求,家庭文化特点也对现代建筑设计理念提出了新的定义,使得住宅建筑设计的发展承载了家庭文化气息的特点。

二、有关建筑空间的功能设计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变化,我国建筑住宅中的功能分区也在不断的进行变化,从以前单一的公共活动和私密休息区,逐渐拓展出其他许多分区。如起居、厨房以及早餐室和家庭室等处的交往区;书房、卧室以及卫生间等处的私密区;还有露台、花园以及室外的各种活动用地等室外区域;客厅、餐厅以及客房和住宅入口等处的礼仪区也是现代住宅中必不可少的;最后就是一些诸如阁楼、储藏室以及地下室、车库等辅助区间,这些都是建筑空间功能的细化与拓展,为人们的生活与生产带来了很多便利与舒适。

空间设计理念的把握对建筑整体空间布局的划分是十分重要的,缺乏空间设计理念再加上对其把握不足,往往会造成空间组合设计跟不上时代的发展变化,造成与世隔绝的错觉。对于现在生活的需求,需要越来越多的空间,在住宅设计上,也需要做一些相应改变。譬如:增加洗衣、晾衣空间而不是单一在利用卧室阳台;设置专门储物空间,增加室内整洁度;专门设计清洗空间,将浴室与厕所分开;还有将阳台设计系统化,增加阳台上的功能划分,隔离出休闲、园艺和生活空间;对于住宅内经常出现管线外漏的现象,要适当增加管线井数量,避免外漏管线影响建筑外观以及减少意外情况的发生;对于目前我国老龄化加剧的情况,要适当增加对组合户型的设计,增加人们居住的舒适度和合理度。通过这些细节考虑,可以让人们居住的更舒适、更惬意,为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增加趣味,减少一些因住宅不便问题造成的矛盾。

三、设计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方面

1、明确建筑所需,掌握住户类型

建筑空间是有限的,但人们的活动空间是无限的,一定要在有限的空间内尽可能的满足人们的生活需求。这就需要工程师不仅要了解建筑功能要求,同时也要了解人类的主要活动空间范围以及家具和生活设施的尺寸大小,合理设计各个功能区域,同时根据国人的居家习惯的不同以及不同区域间人体本身的差异,合理选择房屋高度设计以及合理选择空间的开放度和空间深度等问题。

2、了解生活所需,重视空间划分

居住空间的合理与否直接影响了人们的日常生活,而户型是住宅的一个最基本的单元,也是人们选择房屋的一个最重要、最基本的因素。房屋的组成是一个多系统的组合,但是内部主要是由墙体、地面以及门窗、楼梯等物质因素组成,因此通过艺术和设计手段将其合理划分,增强观赏和实用性来增加建筑本身的内涵,形成各式各样的形态,以此来展示建筑的整体风貌,并在潜移默化中展现一个城市的传统文化及风貌。

四、关于建筑设计的主要细节问题

1、因地选材,合理选择外墙用料

外墙上材料使用的不同,会给人带来不一样的视觉感受,造成建筑等级上的不同。如八十年代时,外墙贴定义为高端、上档次的外墙材料,许多城市都争相效仿,却使很多城市都变成统一色调,失去了一个城市原有的地域文化特色。因此,由于各个地方的人文、气候等环境不同,外墙设计时也要进行合理选择,如北方粉尘、风沙较多,不易采用水刷石外墙材料;而南方,由于雨水较多,则不适宜采用不耐水和易脱色的外墙材料。所以在对外墙建筑进行设计时一定要考虑它的实用性、功能性,同时结合美观与经济性,并根据区域的气候环境以及人文地理进行合理选择用料,从整体上把握建筑用料与设计。

2、卧室设计中的细节问题

卧室是一个住宅建筑的核心部分,也是它的主要空间组成部分,它的舒适度与合理性是整个建筑的关键部分。主卧室的设计要根据整个建筑空间,尽量安排较大的空间,根据户型大小一般在十二到二十平米不等。但是每种户型都要具有摆放双人床的自由活动空间。另外较大户型的,空间内要运行能够摆放豪华性双人床以及具有特殊形状的双人床,同时要有留有足够的空间摆放化妆台、衣柜以及床头柜等常用家具。

主卧室的设计还要考虑与主卫生间相毗邻,或者与储藏室套连,这样主要是为了保证使用的方便性;对于储藏室的设计,要根据建筑空间大小,合理确定其容量大小,保证其基本使用功能;主卧室的内墙设计,可预留出放置贵重物品以及常用衣物的地方;次卧室的设计,根据户型的不同,则重点也不尽相同,如果是较大户型,适合三代人居住的,一般为老人居住卧室,要尽量保持与主卧室相近的标准进行,并适量增加老人用具设计;对于户型较小,用于两代人居住的,次卧室一般为儿童住房,此时就要考虑儿童住房中需要注意的部分。

3、空调冷凝水排放细节的考虑

当下人们对于空调的使用越来越为普遍,它方便了人们的生活,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但是与此同时空调产生的冷凝水也成了一个新的问题,特别是对于高层建筑,空调数量较多,安放较为密集,冷凝水的排放就成了一个比较严重的问题,对低住户居民和本楼居民都造成很大困扰,所以必须对其进行集中收集,解决乱排问题。

4、建筑中的无障碍设计

建筑的设计不仅是按照普通人的标准进行的,同时也要顾虑到老年人以及残障人的通行,此时就要对建筑增加一些无障碍设计了。建筑中的无障碍设计充分体现了建筑的细节设计和配套设施的完整性,并为老年人和残疾人参与社会活动提供了保证和条件。建筑的无障碍设计也涵盖的很多,需要从不同的方面进行考虑,如入口处要留有符合轮椅通行的坡道,并在两边设置扶手,同时对于坡道宽度和室内道路坡道都要按照无障碍设计的有关标准进行,确保老人和残疾人通行的安全性与便利性。

结束语

住宅已成为城市发展的重要标志之一,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整体提高,对于生存空间的要求也随之增加,尤其对于居住环境的要求更是与日俱增。这对于房地产行业来说是具有很大挑战性的。城市居住环境的好坏直接反映着城市发展水平的高低。

参考文献

[1]潘祖伟.探讨中小城市住宅建筑设计发展[J].科技资讯,2010(20)

城市住宅建筑设计范文第2篇

关键词:城市住宅小区;建筑设计

中图分类号:TU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引言

一、城市住宅小区规划设计过程中需要遵循的基本原则

1、生态化

在规划居住小区时必须考虑居住小区的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为此在居住小区规划设计时在运用现代科学技术解决功能问题的同时应将环境美融合在一起考虑。对景观格局进行独特的生态保持,并予以一定的优化调整,在这个基础之上,按照具体的规划设计,引入生态要素,引入自然景观要素,通过重整地形,借助景观轴线,增添居住的亮点,美化居住的环境,优化居住的气候。在规划中密切结合绿化布置,住宅组团绿地根据配置的花草树木相互区别,各具特色,使居民从室内及外部都能看到绿地,提高居住环境质量。

2、人本化

无论是在环境设计,还是在整体上的尺度设计,都坚持以人为本的基本原则,借助于宏观的规划,通过总体的考量,借由微观的设计,统统以人性化作为最基本的设计原则,在居住环境上,尽可能的转变高耗能的模式,营造和谐的、高效的、艺术的、舒适的环境,在服务设施上,做到高起点,高标准,方便人们的居住和使用。

3、可操作性

对于住宅小区规划范围之内的景观资源,经过充分的调查,认真的分析,详细的勘察,对当前的自然景观和地形进行科学的调整和适度的利用,让景观和社区能够更好的满足人们的生活,更好的改善人们的居住环境,更适合人们的生态需求,能够具有更加丰富和有效的社区居住资源。具体到户型配备的角度上,尽可能的对多样化进行考虑,以满足市场的多元化需求。在配套设施进行开发的过程中,要考虑到整个城市的商业布局,也要考虑到项目整体的运作和经营,借助于区域优势,优化土地的利用效率。

二、城市住宅小区设计思路

1、合理的空间尺度

住宅小区的各个空间都应该有其独特的功能,所以就应该按照这种功能设计出更加合理的空间布局。在设计过程中,不能够仅仅为了节约面积或者为了维护开发商的利益而做出不合理的规划。根据不同居民的住宅需求,可以设计不同大小的户型,但各个户型在设计空间中不能够仅仅为了满足基本的住宿要求而压缩空间尺寸,还要满足居住者的心理需求、视觉需求,所以应该采用科学合理的方法确定一个相对容易满足的尺寸比例。例如在客厅的设计中,应该参考大多数居住者通常对客厅的习惯摆放,如电视、沙发、茶几等的位置和居住者普遍的心理感受等,应平衡各种因素,设计出一个科学而合理的尺度比例。

2、住宅小区应具备良好的功能关系

从房子的使用功能上看,通常住宅的使用功能包括饮食、起居、洗浴、就寝、工作学习、储存等,这些功能从自身的活动特点可以分为静、动两区,动区主要是生活使用较为频繁的空间范围,可以设置干扰源较多的功能布局,如走廊、客厅等。而静区主要是为了安静,可以设置如卧室、书房等。按照开放程度还可以分为公、私两部分,公区就是指客厅、餐厅、门厅等会客、起居使用的空间,而私区就是指卧房、卫生间、书房等。这些分区情况就是按照各自的使用功能来进行划分的,所以设计师在设计户型的时候,应处理好具有不同使用功能各空间之间的关系,尽量将相互之间的干扰做到最少。

3、丰富的户型设计

应该注意到的是户型设计,可以称之为“人的生活方式的设计”,而人是各种各样的,他们拥有不同的社会地位、职业特点、经济条件、人口结构、生活方式等,因此他们必定要求不同的户型类别。同时,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也变得越来越丰富多彩,生活方式也体现多样化的趋势。因此,在设计中不能再简单的以面积大小、两室一厅、三室两厅等来做户型设计,必须从人们的生活方式出发,创造出丰富的户型,以满足人们的不同需要。再者,在设计中最好能够留出一定的改造余地,以适应生活的多样化需求。

4、精心的细部设计和构造措施

住宅是居住者一日生活密不可分的场所,所以应该要求住宅的每一个局部都应该做到细致化,追求能够满足居住者有一个舒适和实用的感觉,如在户型平面的设计中,要适当的考虑到各种家具的摆放位置,电气接线的布置,还有在厨房中要按照普遍的居住者的烹饪习惯布置各种设备,抽油烟机的布置还要有利于油烟的顺利排出而不会对室内有影响,还有建筑构构的梁柱不会影响到整个户型室内的美感,门窗的五金结构和局部细致的构造应该满足防火、隔音、防水、防盗、隔热的基本要求。

三、城市住宅小区建筑设计

1、住宅小区的平面布局设计

住宅的平面布局设计前提是要有充分的市场调研,根据居民的需求比例来制定户型设计的比重。住宅平面布局从整体和部分的布局来分析。

从整体上,要综合分析住宅的物理特性:采光、保温、通风等,根据当地的气候类型、地质类型,制定住宅的墙体类型、地基类型。住宅的总体布局设计充分利用周围资源,如靠近水域,要将建筑布局置于这个大环境下,可以设计成水域沿岸的岛式建筑风格,实现自然与人文的结合。小区每栋楼房的位置、朝向进行科学规划,小区的整体交通系统实现分流设计,即针对不同交通方式,人车分开通行,以减缓高峰时段交通的压力,建立安全高效的道路系统。从住宅的功能上来看,建筑设计不仅要包括居住区、娱乐区、商业区、运动区,而且要具备良好的观光效果,同时具备浓厚的文化底蕴。住宅建筑造型的总体构思,力求与当地的文脉相符,符合时代特征、文化传统、风格习惯,从而满足居住者的审美观念。

从部分上,主要分析住宅房间平面设计。住宅中的起居室、卧室、厨房、餐厅、卫生间根据房间使用性质的性质不同,规划不同面积比例和采光、通风处理。房间的平面形状如无特殊要求,一般采用矩形平面,这样便于居住者的活动和家具设备的布置,而且结构施工快捷。房间的门的设置,要考虑房间的用途、大小,一般居住建筑的入户门宽900mm、1200mm,房间门宽900mm,卫生间及储藏室门宽700mm。房间窗的大小和位置,要考虑室内采光、通风、外观等方面的需求,提高室内视觉景观质量。在这一方面,住宅平面布局设计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充分考虑户主的需求

2、住宅小区给排水系统设计

科学完善的住宅建筑给排水系统是排水通畅和供水安全的有力保障,随着人民生活水平和科学技术水平提高,建筑中给排水系统的要求标准也更加严格。给排水系统需要首先要设计给排水系统的平面规划图,确定生活供水的设计指标和参数,统计用水、排水量,进而确定给排水方式,科学规划管网的布置,精确计算出水管网及其局部的水压,完成好管网安全的保障任务。下面从给水系统和排水系统两方面进行分析:

(1)给水系统

住宅建筑内部给水(即供水)系统方案,要求综合考虑整体的工程及其各项指标,可采用变频调速供水方式且较易于控制。首先,确保供水有可靠的备水系统,根据不同的用水标准,保障供水的质量。确定给水的最佳科学方式,合理利用市区供水网。其次,对住宅供水系统水压将进行测定,城市水域网水压普遍是一定MPa值范围之内。给水压力值须考虑楼层参数,可采用串联、并联相结合供水方式,当然亦可采用叠压供水的二次供水方式,将室外给水管余压充分利用起来。其次,基于建筑的地面情况和小区整体规划的因素,给水方式尽可能减小对路面结构、基础、环境的影响,部分地区需要采用具有抗寒防冻或是抗震防裂材质的水管。消防系统给水设计须有专门的水管网控制和水阀,在投入使用时可快速供水。

(2)排水系统

住宅建筑的排水系统是将居民日常生活用水、雨水、雪水及时排出,排水系统直接影响到居民的日常生活,所以住宅建筑排水系统设计必须遵循《建筑设计给排水设计手册》的相关原则,确保排水通畅、安全可靠、水力条件好、占地面积小。鉴于2012年北京特大暴雨的教训,在规划住宅室内排水系统的同时,要加强地下排水系统排水的能力,增强抵御突发暴雨排水的能力。首先,住宅室内的排水系统可采用分流型方式,生活废水和生活污水分流排放,实现了排水系统的进一步完善,而且有利于环境的保护。其次,室外排水系统需要处理好雨水的排出,采用真空排水下水管道,同时在室外布置排水横支管和雨落水管。为了使排水系统内空气畅通,压力稳定,防止水封破坏,需要设置通气管。

3、住宅小区绿化系统设计

住宅小区由原来的住居功能发展到现在人文与自然相融合的家园,体现着现代人居住观念的巨大变化,人们更加注重对健康、舒适生活环境的追求。这一转变决定住宅回归自然的理念是不可缺少的。

小区绿化系统是在建筑用地面积外,规划出规模性的绿化带。首先,在景观设计中,因地制宜,采用当地适合的植被种类,充分体现出当地的特色,植载树木、花草,疏密适当,体现层次感。尽量避免地面,培植绿地,绿地中种植灌木,同时利用河水支流修筑观光湖等等,形成园林式的住宅小区建筑。住宅在树木植被的环绕下,体现自然生态,如同回归自然,绿意、阳光尽收眼底。其次,设计者在设计住宅小区绿化系统时,要从以人为本的理念出发,绿化系统是为提高人们的环境质量和居住环境而设计,注重绿化交通的规划和防噪音的设计。在整个绿化系统中,要细致入微,科学合理规划,注重对城市文化和人文性的把握,彰显住宅小区的高品质。

结束语

在当今“以人为本”的时代里,人们追求的是高品质的生活,而住宅建筑与人们的关系最为密切。为了满足现代人对住宅小区的全方位的需求,开创性地延续以文化追求、物质品质、生活环境品位为内容的人类居住理想,在住宅小区建筑的设计阶段,要充分考虑人们的居住需求,并结合当前的科技发展水平,使住宅建筑行业更好地发展。

参考文献

[1]梁敏全,浅谈住宅小区建筑设计;施工技术与设计;2008.

城市住宅建筑设计范文第3篇

[关键词]城市住宅;建筑形式;建筑设计

我国的城市住宅从解放后开始起步,到现在已经发展很成熟了。从解放初的平房到现在的高层楼房,从传统材料、传统技术到新型材料、新技术,从小规模到大规模,无一不证明我国城市住宅的快速发展。下面就中国城市住宅的建筑设计问题进行探讨,研究城市住宅应该向什么方向发展才能更适合新时代的要求。

1.中国传统的城市住宅

1.1中国的传统城市住宅代表形式

合院民居代表着中国的传统住宅,它的主要形式是三合院、四合院等。合院住宅是相互并排排列,在中间形成小巷,然后形成街道,最后再构成整座城市。

1.2中国的传统城市住宅特点

1.2.1房屋四面而建,中间围合成为一个庭院,从而构成住宅组合的基本单位。

1.2.2房屋对外封闭,面对庭院敞开,并依靠庭院来解决采光、通风、行走、排水等问题。

1.2.3在一个院落的规模不够的情况下,则按照纵横方向将院落连接,从而形成所谓的“重院”。

1.2.4院落群体间往往有明显的轴线,以此来规范建筑群的秩序。

1.3中国的传统城市住宅空间要素构成

1.3.1院落-家庭活动空间

中国的院落较西方住宅比较封闭,它作为自然和房屋的中介,强调的是自然与房屋的关系。同时,院落还是家庭成员主要的室外活动场所。

1.3.2廊-过度空间

廊子是动与静、有与无的统一,它既不是室内又不是室外。中国的传统廊子不同于西方高大、宏伟的柱廊,它的尺度要比房屋小,活泼自如且亲切宜人,赋予建筑以人情味。

1.3.3小巷和街道-交往空间

小巷和小街作为交通的支线,它比较狭窄,这就使得人与人接触彼此的机会增加,有利于邻里的交往。

1.3.4墙和门-界定空间

墙是界定建筑内与外的要素,而门既具有使用功能,也有标定方位的功能。

2.城市住宅建筑设计应该考虑的要素

2.1城市住宅建筑的地域性

2.1.1地域对住宅建设的影响

从建筑的地域性来看,所有的建筑都可以看作是地域建筑。所处的地理位置不同,建筑的外貌和特点也各不相同。城市住宅建筑设计时,要联系当地的地理位置、经济形态、文化传统、社会结构和自然生态等因素,尊重当地的气候、文化和技术水平等。

2.1.2城市住宅设计时的地域性影响因素

(1)自然环境

在进行城市住宅建筑设计时,要充分考虑当地的气候条件、光线条件等。中国地域广阔,各地的气候差异非常大,有的地区潮湿炎热,有的地区寒冷干燥,因此对住宅建筑的要求具有很大差别。同时北方的住宅院落要比南方大,这主要是考虑到日照间距的问题。

(2)社会文化

每一个地区,都有属于本地区的,具有地区特色的文化和社会传统。在不同文化的影响下,不同地区的人们会形成不同的行为模式和心理特征。而不同的行为和心理,必然会使人们对建筑的理解产生不同。例如,中国的传统住宅基本上是对外封闭的,而美国的住宅外面虽然也有围栏,但却不会遮挡视线。

2.2城市住宅的色彩设计

2.2.1色彩设计的意义

色彩对于城市住宅和城市的风格塑造具有重要的意义。色彩能够使人们加强视觉感受,增强环境对人的感染力,带给人们不一样的、全新的生活感受。任何国家和地区的建筑,色彩是最先带给人们、最容易识别出来的视觉元素之一。色彩环境的优劣能够直接影响居民的精神面貌和生活态度,意义深远。

2.2.2色彩设计的影响因素

(1)物质因素

物质因素是影响色彩设计的首要因素。建筑的色彩设计受到经济发展水平和建筑材料的影响。只有生产力状况不断得到改善,才能增加获得建筑颜料和材料的途径,使建筑的色彩体系日益丰富。

(2)社会因素

色彩的选择受到政治、宗教、哲学、伦理等意识形态和社会风俗的影响,建筑的色彩设计往往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而变化。

(3)时代流行趋势

人的审美观念是随着时代的变化而不断变化的,在同一个国家,时代的不同使得住宅建筑设计的色彩选择也会不同,因为人总是喜欢新鲜的事物并且善于模仿。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流行就是广泛的模仿。

2.2.3当前色彩设计的特征:流行色的周期缩短,传播速度加快;地区间的差异缩小;传统建筑色彩观念受到冲击,抽象色彩受到推崇;色彩信息的来源日益丰富。

2.3城市住宅的绿化设计

2.3.1绿化设计的意义

绿化建设是住宅建设一个必不可少的部分,对住宅区来说,绿化建筑不仅可以提高人们的居住环境,而且对于改善小区面貌和维护生态平衡都起着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好的绿化设计是要充分利用各种植物的特性,将它们进行整合,并最终形成一个有韵味、有规律、有变化、有节奏的生活空间,让人们可以接近大自然,放松心情,使身心得到满足。所以,住宅建设绿化设计的意义就是给人们营造一个田园式的生活空间,陶冶人的情操,使人们生活更加健康。

2.3.2绿化设计的原则

(1)以人为本

住宅的目的是为了满足人的居住需要,因此,住宅建筑设计时,要以人为核心,各个方面都要先从人的角度出发进行考虑,真正做到“景为人用”,使住宅的绿化设计富有人情味。

(2)因地制宜

进行绿化设计时,要尽可能地保留地形原貌,这样既降低了成本又给人一种自然的感觉:对植物的选择要倡导乡土特色,并适当选择一些观赏价值高、适应性强的异地植物。

(3)设计师要具有生态环保和节能意识

高品质的人文环境和自然环境,会对人们的生活和工作产生积极影响,因此,必须要增强环保节能意识,提高生活质量。

(4)利用绿色能源和可再生资源

使用绿色能源和可再生资源,在一定意义上也可以看作是绿化设计的一个方面。中国人口众多,人均资源不足,这时就需要寻找一些替代资源和能源。因此,在进行绿化设计时,可以选择尽量利用风能、太阳能、水能等绿色能源。

城市住宅建筑设计范文第4篇

关键词:城市建设;住宅建筑;创新设计

社会发展水平的不断提升,使得人们居住环境得到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对于住宅建筑的建设,处了要具有传统功能,同时需要就舒适度、使用功能、建设质量以及安全感等方面进行创新研究,争取更全面的满足人们需求。在对城市住宅建筑进行创新设计时,需要了解住宅工程所具有的特点,并制定需要遵循的原则,从多个方面进行分析,选择最有效的措施进行管理,争取不断提高工程建设效果。

一、城市住宅建筑创新设计分析

住宅建筑与居民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其建设设计效果在根本上决定了居民生活效果。现在我国城市住宅建筑行业正处于快速发展的阶段,并且受房地产开发行业影响,住宅建筑数量在不断增加,更多新型理念与技术被应用到工程建设中。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只具备基础使用功能的住宅建筑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这样就在很大程度上刺激了建筑设计的发展。传统住宅建筑工程逐渐被现代化、多功能化以及智能化的建筑代替,而为了更好的适应市场发展需求,行业内所有企业必须就工程建设进行创新研究,将质量与功能作为研究重点。

二、城市住宅建筑创新设计原则

1.适应性原则

对于城市住宅建筑来说,遵循适应性原则的目的是营造一个合适的居住环境,保证其既可以满足家庭成员结构变化需求,同时也可以适应市场变化。即建筑工程施工建设时就具备一定的前瞻性,使得建筑工程在一段时间内可以应对大部分突况,能够满足大部分人群对住宅建筑的需求。另外,适应性有包含了可变性与多样性,主要以建筑作为基础,以住户作为设计单位,结合居民生活习惯以及市场发展规律,来完成建筑的设计,与传统住宅建筑区分开,提高建筑工程的人性化特点[1]。例如对厨卫空间进行灵活性设计,转变传统定型设计方案,利用活动式隔断进行灵活分隔。

2.舒适性原则

舒适性可以说是居民对住宅建筑的首要要求,以此来作为衡量居住环境的主要因素。因此,在对住宅建筑进行创新设计时,必须要遵循舒适性原则,对室内空间进行合理、有效的安排,提高室内空间分配的合理性,既可以满足家庭成员集体应用需求,又可以满足个人对私密性空间的要求。另外,在对住宅外部环境进行设计时,也应将舒适性原则贯穿其中,应提前对居民生活模式以及态度进行调查,然后将生活理念融入到住宅设计中,争取可以满足大部分家庭居民的认可,满足其对住宅建筑的各项要求[2]。

3.环保性原则

建筑工程建设本来对资源的要求就比较高,很多住宅建筑为过分追求功能性或者舒适性,而造成资源严重浪费,打破了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协调性。环保性原则的应用,主要是维持生态环境与建筑工程之间的协调性,以建设环保型生态小区为目标,为人们提供更加优质的生存发展空间。通过环保性设计,为居民提供一种亲自自然的住宅环境,将环保、功能以及科技等因素融合在一起,提高建筑工程与自然之间的相融性。

三、城市住宅建筑创新设计措施

1.明确创新设计理念

在城市住宅建筑行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想要在传统建设设计基础上进行更新,就必须要明确创新设计的必要性,了解居民、建筑以及环境之间的关系,争取在实现建筑功能的同时,达到建筑工程与自然环境的协调性发展。对于住宅建筑的创新设计,可以从平面设计与空间设计两个方面进行,重点突出环境以及功能方面,同时做好交通、空间以及绿化等分项系统的设计,从各个角度来满足居民对住宅建筑的需求[3]。另外,从生态环境角度出发,结合创新设计理念,充分做好利用环境、融入环境的设计,建造一个即拥有自然环境,同时又富有内涵的建筑工程。

2.加强整体布局设计

很多住宅建筑工程在进行设计时,对整体布局设计管理不当,更倾向于将整个住宅小区划分为若干组团,并从中确定中心,由一点到全面的进行设计,即从规划中心逐渐延伸到道路以及绿化系统等。但是从实际设计效果来看,此种设计方式很容易出现分配不均的现象,被分割的各空间之间搭配不当,导致整个设计系统混乱。因此,在对住宅小区进行设计时,需要以居民实际需求作为主导因素,合理分配各功能区域,最大程度上为居民提供便利。对于居住组团的设计,应尽量避免出现组团与外部交通不相称情况的发生,并采取围合院落的方式进行设计,为居民营造一个舒适性与安全性比较高的环境。另外,对于住宅建筑的排列设计,需要提前进行实地考察,保证整体设计方案的合理性,建设一个组合方式统一的小区,构成完整的效果,不断提高住宅小区设计的效果。

3.加强策划设计管理

建筑行业的快速发展,使得住宅建筑的设计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并且受市场发展影响,已经有传统的静态设计转变成一个策划性过程。因此,为适应市场发展需求,需要从消费心理、市场需求以及消费文化等几个方面进行分析,以此来为建筑质量控制,以及工程市场定位与市场价格等方面提供信息支持[4]。

4.加强环保性设计

在进行设计时,除了要保证建筑工程满足安全性、舒适性等基础要求外,还需要就朝向、采光以及通风等方面进行分析,争取利用可再生能源代替传统能源,实现节能降耗的目的。因此,在建筑工程设计阶段,应充分对施工现场地形、地质以及周围环境因素进行详细调查,争取通过各项因素的利用,创造出更贴近自然的住宅建筑。并且在住宅建筑使用阶段的设计,应做好油烟、垃圾以及汽车废气等因素的管理控制,通过科学的方式来管理好各项垃圾,保证住宅环境不会受到任何因素的影响。 另外,还应加强对植物的应用,建立合适的绿化系统,在一定程度上抵消小区内的噪声,提高居民生活质量。

5.加强住宅道路设计

对于住宅建筑道路系统的设计,需要就交通功能、交往功能以及景观功能三个方面进行分析,以实现三个方面之间的协调性与共存性为目的。可以在小区内道路两侧设置一定数量停车位,满足用户停车需求;将道路设计成曲折形式,避免行车速度过快产生危险,另外也可以与周围种植的树木花卉达到移步换景的效果。

结束语:

在对城市住宅建筑进行创新设计时,需要结合住宅建筑设计的特点,明确所要遵循的原则,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确定设计的要点,并通过合理的措施进行设计,保证住宅建筑在实现基础功能的同时,达到与自然环境和谐发展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张博馨,张亚芹.城市住宅建筑设计改进和创新[J].科技致富向导,2014,02:168.

[2] 尹效荣.浅谈城市住宅建筑及其规划设计[J].城市建筑,2013,02:19.

城市住宅建筑设计范文第5篇

关键词:城市住宅;建筑色彩设计;原则

中图分类号:S611 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色彩是城市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影响城市居民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心理学家从十九世纪验证了色彩的心理效果,他们发现,在红色环境中,人的脉搏会加快,血压有所升高,情绪兴奋冲动。而处在蓝色环境中,脉搏会减缓,情绪也较沉静。

1.建筑色彩的基本理论

1.1什么是色彩

色彩是物体表面的特性还是光线的特性?对于色彩的认知,仅仅是眼睛和神经系统做出的机械反应吗?这种认知会引发联想还是仅仅象征性地起作用,事实上,色彩在这些反面对我们的感觉和联想都产生作用。色彩既是光,取决于物体表面的特性和我们的视觉感受

1.2光与色彩

光是宇宙中的一个要素,只是由于光的存在,我们才能够看见并意识到色彩。“色彩是人对眼睛视网膜接收到的光作出反应、在大脑中产生的某种感觉”。大自然的万物之所以五彩缤纷、万紫千红。是由于光线照射到各种物体,再由物体反射出来的光波的长短不同而形成的。

(1)光源色

我们所见到的物体,大致可分为发光体和不发光体两大类,像太阳、日光灯、钨丝灯、蜡烛等自身能够发光的物体,发出的光会直接刺激我们的眼睛而产生

某种色彩感觉,它们的光色不受周围光线影响,这些发光物体的光色就称为光

源色。太阳光线为白色,其它发光物体的光谱与太阳光谱相比都不平衡,日光

灯光偏绿。钨丝灯光偏橙黄.蜡烛光偏红。

(2)固有色

不发的物体对不同波长的光有选择地吸收和反射。使物体呈现出各自独特的色彩面貌。当然,“固有”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只有在稳定的光源下才存在相对稳定的物体的颇色,光源产生变化,物体的色彩也会随之变化。例如,在红光下绿叶会呈现出黑色。所以物体的颇色既受外界光线的影晌,又有物体本身的特性在起作用。这两种因素共同作用构成物体的色彩。

1.3视觉与色彩

只有光的照射而没有人对其的感受也就不能称其为色彩感觉了。人眼的特殊构造使得视网膜接收到光线的刺激,并进行能量转换,将光能转变为化学能。再将这部分化学能由视神经转化成生物静电能送入大脑,从而产生色彩感觉。光线通过瞳孔进入我们的眼睛。瞳孔对光线的数量进行调控,眼球中的水晶体对光线进行集rh于是,一个倒置的图像被投射到视网膜,排列其上的杆状体和锥状体细胞被激活。它们又依次将影像通过中枢神经系统传送到大脑的视觉区域。大脑对视网膜图像迸行处理,再现影像。双眼看到的影像有细微的差别,这使我们感知到景深。锥体细胞含有感受红、绿、蓝色光三原色的细胞,町以感知色彩。杆状细胞对管线的明暗度有感知作用。

2.城市色彩设计存在的问题

2.1城市色彩盲目追求商业性倾向

目前造成城市色彩混乱的一大根源,是城市色彩的商业化运用。这突出表现在城市广告色彩运用上。大面积色彩艳丽、色度饱满的灯箱、横幅或气球广告,无规则地置放到城市建筑的屋顶、立面或街道广场上,甚至一些标志性建筑也被挂上花花绿绿广告,将整个城市色彩切割的七零八碎。

2.2城市色彩出现话语霸权倾向

由于色彩本身也是一种语言,可以传递某种信息,许多新建筑都在争夺色彩的话语霸权。很多房地产商,为了显示自己的气派,给所建高层公寓楼涂上红绿黄蓝紫数种色彩,争相斗艳地屹立在城市中心。由于这些建筑本身体量就大,它们所造成的色彩后果便特别严重,必须尽早立法加以干预。

2.3城市色彩追赶时髦倾向

当代,很多城建负责人、建筑师及建筑业主,并非出于商业目的,仅仅是为追赶新潮,而把城市色彩搞得一塌糊涂。新并不是美,紧急强势不等于文化发达。建筑有时代性,但盲目追随仿效的建筑,却是违反建筑美学及文化本性的。同样,建筑乃至整个城市色彩的时髦倾向,也是违反城市色彩美学及文化本性的。遗憾的是,在很长时间内,我们并不懂得这一点。

3.建筑色彩的影响因素

建筑是城市环境的视觉因素组成中最为重要的部分,建筑以其自身表面的不同性质为载体,在日光照射的情况下被人感知的色彩组成了城市色彩中面积最大的部分,特别是城市当中的一些大型公共建筑、富有代表性的社区住宅建筑,其自身色彩是否具有地方特色,并且与协调一致,直接影响了整个的城市形象,因此,建筑色彩成为影响城市色彩的决定性因素。

3.1地方性的、历史文化因素对建筑色彩的影响

建筑色彩和建筑造型以及建筑材料一样,可以体现一个地区传统历史和地方文化的重要因素之一,因而地方色彩是表现建筑的地方性、体现人文环境的的重要手段之一。人类长期的繁衍过程中由于地域的差异形成了行形的风俗和传统,这促成了建筑色彩的地方性。荷兰一直被公认为是花的国度,荷兰人爱花,自然也就喜爱花的缤纷色彩,所以荷兰人从不吝啬将颜色应用于建筑之中,在一片片花海之中点缀着红色、蓝色、绿色等各种颜色屋顶的建筑在花的背景下一点儿也不会让人觉得烦乱。奥地利的萨尔茨堡在欧洲一直享有“音乐之都”的美誉,萨尔茨堡建筑物最挑眼之处就是那些装饰在墙体表面的既五颜六色又温馨轻柔的建筑色彩,它们也构成了萨尔茨堡的主色:粉红、粉蓝、粉紫、粉橙和浅灰等,这些美丽而不张扬的颜色不仅将萨尔茨堡装点得至纯至美,而且它们也犹如萨尔茨堡夜晚从临街窗IZ工或阳台里飘出的莫扎特小夜曲那不疾不徐的音符。这些不同的地区、不同民族独特的历史文化对建筑色彩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3.2建筑材料对建筑色彩的影响

从色彩学的角度来说,色彩是丰富多彩的、多种多样的,但从建筑学的角度来讲,建筑材料是建造城市人工元素(建筑物、构筑物)的最终物质,建筑的外立面色彩最终是要通过建筑材料来表现的,所以就出现了一定的限制性。建筑材料的表现特征包括质感、肌理和色彩,这些都制约着建筑外立面色彩最终实现。当远距离观察建筑时,能感觉到的往往是建筑色彩的色调,主导色给人们一个直观的印象。当以某个点为基点,近距离观察建筑时感觉到的不仅只是色彩,还有色彩载体的质感、肌理、造型等等。因此,建筑设计时,在亲近人的尺度范围内需要特别注意色彩与材料质感、造型等方面的有机结合,创造良好城市色彩环境。当地材料产自当地是地区自然的一部分,与自然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协调性颇高。有如斯堪的纳维亚半岛森林里,木材是当地的主体材料。在这样的地域环境中,任何时期的任何一个建筑风格都与木材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当地人就是充分利用着这一大自然的恩赐,抵抗寒冷天气的侵袭。

也许我们经常见到被雨水、灰溃污损的涂料墙面,建筑外形大打折扣也许我们也时常为建筑外墙上脱落的面砖影响了整体色彩和形象而无奈摇头,因为地区气候、环境条件随地区的不同建筑在优化配色的同时必须要充分考虑色彩的保持。一般的饰面材料妄想运用到任何地方任何建筑自然要受到局限,而使用当地自然材料无疑占了天时地利自然界的演变逐渐造就了材料本身的色彩,经过长时问日晒、雨淋、风化、沙漫等考验,材料的色彩也被保持了下来。如果通过现代手法的加固,我们更有理由相信建筑色彩将伴随着它的使用口久弥新。

4.结束语

总之,建筑材料是城市色彩的重要载体。一般情况下,使用自然材料更容易获得和谐的色彩关系,得到人们喜欢的物质和色彩景观。人工材料则应在表现色彩和质感等方面吸收自然材料为人们喜爱的特点,在不断进步和发展的技术工艺水平支持下,更好地满足人们的需要,并开拓更多更新的可能性。

参考文献:

[1]毛白滔. 建筑空间解析[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