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环境问题的应对措施

环境问题的应对措施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环境问题的应对措施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环境问题的应对措施

环境问题的应对措施范文第1篇

关键词:海洋环境 法律 措施

中图分类号:X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5)09-0256-02

一、我国海洋环境保护法律的建立和发展过程

1.产生背景及现状

随着人类社会进步,海洋资源的开采,海洋环境的压力日益增大,海洋污染加重,为了使海洋环境免受污染,这些已是国际社会达成的共识,海洋环境污染问题仅仅靠个别国家的整治远远不够,这需要世界各国共同合作,需要建立一整套完善的海洋环境保护的国际法规,国际海洋环境保护立法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近数十年来,国际海洋环境保护立法以国际与区域协定为主,辅以国际惯例与一般法律原则,最终在《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整合下,构建了比较完整的国际海洋环境保护法律框架。

同时美国、加拿大和英国在海洋环境保护方面都进行相关的环保实践:三个国家都有相对统一的海上环保执法机构,能够统一行使海上行动,都有各自的海洋环保法律体系,注重加强在海洋环境的各方面之间的合作。

九十年代以来,在我国海洋环境方面污染十分严重,在渤海、黄海、东海和南海四个海域中,渤海和东海污染程度较重,在我国受污染海域,主要集中在入海口污染程度相对严重,近几年的海洋沉淀物污染的潜在风险较低,但部分近岸海域沉淀物受到比较严重的污染,尤其是一些河口、海湾的污染较重,我国海洋生态所能承受的范围已经达到极限,因此需要我国进行大力整治,以实现我国海洋经济的持续发展。

2.发展过程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我国在海洋事业方面制定了一些法规,只是为了加强海事行政管理,却没有颁布一些关于海洋环境保护法律法规,总的来说,还是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保护海洋环境的作用,为以后制订海洋环保法律奠定了一定的基础。七十年代,我国为防止沿海岸海水受石油污染,1974年1月国务院正式批准试行《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止沿海水域暂行规定》,在对沿海水域环境保护方面做出了明确的规定,这成为中国海洋环境保护法史上的重要转折。八十年代,我国国家议事,议程层面已经将海洋环境保护的问题,正式提到议面上来,自1982年4月国务院颁布《海水水质标准》标志着我国在海洋环境保护法制建设有了更加迅速的发展,也进一步完善我国海洋环境保护法律体系。九十年代以后,我国在海洋环境保护方面更加重视,制定了一系列有关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更加推动中国海洋环境保护法律体系的形成。目前我国现行的海洋环境保护体系形成了以《宪法》为核心的有关海洋保护的规定为依据,以《环境保护法》为基础,以专门的法律法规为主体,以有关海洋环境保护的行政法规为补充,同时与国际公约相协调的海洋环保法律体系。

二、我国海洋环境保护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1.立法滞后

我国现行的海洋环境保护法制建设存在相对滞后性,其原因在于海洋环境本身具有不可逆性,隐显性和灾害放大性,这些特点客观上要求我们须在立法上要有提前预知性,超前性,同时这种立法也告诉我们不能只等到发生了污染环境的时候才想到进行立法,可能在立法过程中会有更多的事情又接连发生,这样只能使海洋环境受到更大的损失,希望立法部门能及时发现,相关政府部门提高警惕。

2.立法空白

我国早在1979年提出要对海岸带进行管理立法,在实施建立海洋环境保护体系开端之时就被提出反对意见,结果导致海洋环境保护仍未制定,我国海洋环境保护体系是随着我国经济法制建设的发展而建立起来的,在初步建立阶段总会有很多不足和立法空白,相比发达国家,如美国、法国等均制定符合本国实际的海洋环境保护法律体系,加强对海洋环境进行治理。

另外,还有一些重要的海洋环境标准没有确立,如海洋生态健康标准,生物多样化的标准等等,这些也需要我们进行重视,同时还有法律与法律之间还有很多矛盾和冲突,也需要进一步解决。

3.执法不严

海洋环境保护需要多个部门进行规范化管理,涉及多方面的问题,光仅仅靠一个部门进行处理是不够的,但是问题就来了,尽管我国规定了各海事部门的职权范围,明确分工职责,但仍然存在部门与部门之间相互交叉问题。“五龙治海”的局面就形成了,环保部门,海洋部门,海事部门,渔政部门和军队环保部门共同参与海洋环境治理,这样一来,产生办事效率低下的现象,整体影响海洋环境保护,海洋环境污染治理的效果。

自从《海洋环境保护法》颁布实施以来对解决海洋环境保护中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有着重要意义,促进我国海洋经济健康发展,可是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有些规定模棱两可,不符合国际要求。当然我国的法律应根据本国国情出发,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但是,海洋环境保护法规中,有很多技术规范的内容,我们如果没能及时发现,甚至不管不问,必然会影响到法律的执行,例如《环境保护法》和《水污染防治法》的冲突,《环境保护法》第二十八条规定,“排放污染物超过国家,还有地方规定的污染物排放标准的企业事业单位,依照国家规定缴纳超标准排污费”,也就是说,《环境保护法》规定企业缴纳排污费,就可以超标排污,而2008年修订后颁布实施的新《水污染防治法》中第九条就规定:“企业应遵守污染物排放标准和总量控制指标提出的禁止性要求,不得超过国家或地方规定的排放标准和总量控制指标排放水污染物”,同时,《水污染防治法》第七十四条规定:“违反本法规定,排放水污染物超过国家或者地方规定的水污染物排放标准,处应缴纳排污费数额二倍以上五倍以下的罚款”,二者之间存在着冲突,如果不及时发现、及时修订,那么就不能找到明确的法律依据,一旦发生相关的事故,就容易发生纠纷。

三、针对我国海洋环境问题应对措施

1.加强立法、有法可依,完善法律存在的不足

针对立法空白的现象,应当加强对海洋环境立法的完善和填补,必须坚持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从中国的实际情况出发,制定和完善与《海洋环境保护法》有关的法律法规,坚持与时俱进的方针,使之能真正反映出中国现阶段海洋环境保护状况。针对一些特殊情况进行特殊对待,总结过去一些法律经验,进行整合完善,切实加强对我国海洋环境的治理。

除此之外,针对某些条目存在立法空白进行适当补充修改,真正做到依法治海,有法治海,实现海洋的可持续发展,同时要发挥地方制订法律法规的积极性,因地制宜地制订和颁布有关环境保护的地方性法律法规。同时将地方法律法规同宪法的法律相结合,进一步实现发生纠纷矛盾,通过法律进行制约,减少法律法规的立法不足所引起的各种法律纠纷,从而提高我国对海洋环境保护的治理和监管工作。

2.符合国际公约的要求,及时查漏补缺避免法律之间冲突

我国在海洋环境保护方面的立法还有不符合国际公约的要求的地方,因此我们在制定法律时要向国际法律看齐,取长补短,建立本国健全的有关海洋环境保护体系的法律法规,实现法律的公平公正,同时要防止出现个别法律法规之间步调不一致的现象,以避免出现法律之间的矛盾和冲突。

我国的法律质量还达不到国际公约的认可,很多国家也同样不认可中国的在海洋环境方面的法律法规。面对这样的困境,我们更应该加强对立法质量的标准化和国际化方向发展。进一步增强我国在世界上关于海洋环境方面治理监管。同时要积极参与世界海洋环境保护的相关活动,努力在维护海洋环境,保护海洋环境的国际活动中提供自己的一份力量。

另外,还应学习借鉴国外其他国家在海洋环境方面的经验,同时根据我国目前的实际情况,不断完善法律法规,真正实现海洋强国的道路。

3.进一步明确职责,执法必严,加强执法部门之间的分工协作

各部门分工明确,有序执法,针对出现“多龙治海”的现象,各海事部门应加强部门之间的分工,确定海域管理,确保规范化管理,有序执法,强大执法队伍,加强监督任用专业海事人才,引进专业海事装备,组建强有力的执法队伍,做到执法必严,执法及时,提高我国海事执法能力,壮大执法队伍。

我国目前在海洋方面依然有很多不足,需要我们进行及时改进,如果不及时处理,很多关于海洋法律法规将不会强有力地执行下去。通过各部门之间的协调,做到分工明确,细致合理,执法严格有序,处理海洋问题合理,从而得到人民认可。不断在我国海洋环境保护方面实现我国发展海洋强国的目标。

四、海洋环境展望

随着我国经济迅速发展也带动了海运业的繁荣,我国海洋资源丰富,在海洋环境事业方面的纠纷法律案件日益见多,海洋环境法律法规的完善属于国家海洋事业的组成部分对国家治理海洋,管理海洋具有重要作用。因此我国必然会建立一套完整的海洋环境法律体系来维护国家海洋环境,从而更大程度上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也会针对现在海洋环境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进一步去改进,多方面入手,更好地完善海洋环境保护法律体系,提高法律质量,促进国民经济和海运经济的发展,维护国家的海洋权益。相信通过我们的共同努力,在不久的将来一定能呈现出一片洁净、健康、生机勃勃的蔚蓝海洋。

参考文献

[l]《联合国海洋法公约》

[2]杨紫煊.《经济法》.(第二版)北京大学出版社。

[3]谭永烈.《浅议海事立法与执法》《中国水运》.2002年4期。

[4] 鹿守本.《海洋管理通论》

[5] 实建刚.《海洋环境保护概论》

[6]《海事法规汇编》.(上下卷)人民交通出版社.

[7]张海光.《试述我国立法中的部门倾向及其克服》.摘自中国法院网.

环境问题的应对措施范文第2篇

1 高校图书馆向社会开放中出现的问题

1.1 高校图书馆向社会开放中的不足

从市场的角度来看,高校图书馆向社会进行开放可以说是对双方都是有利的措施。目前许多学校在图书管理设置起了具有层次结构的种类书籍,其中还有专业相关的书籍等,这些都是为了能让教学与科研的相关人员能刚好的适应图书馆。然而就目前大多数的图书馆中的馆藏利用来看,只有和师生之间所运用到的书籍才会被利用,然而其他很多书籍就被放在了较高的书阁中,这种现象造成了很大的资源闲置浪费。然而在美国,各大的图书馆中的查询、阅读所获得的收益是非常大的,从中可以发现美国高校图书馆对于社会开放中的运用是多么的高。

1.2 高校图书馆向社会开放中的不足原因

1.传统观念的束缚

目前许多的高校图书馆中,由于传统的思想导致了其不能对社会形成良好的开放。原因在于传统观念中认为社会是一个复杂多变的生活环境,其中有许多形形的人,他们可以进入公共图书馆看书,而高效图书馆是为还没有进入社会的纯朴学生开放的,所以传统观念不能将社会中不好的东西带进图书馆,从而影响了高校图书馆的发展。这种错误的认识会对高校图书馆的开放造成很大的阻碍效果。

2.没有一个好的管理措施

如今高校图书馆中的资源利用率都不理想,这些现象基本上都是由我国对图书馆制定的一系列管理措施所造成的。在对书籍进行资源管理时,由于这种管理方式与体制在进行服务于资源建设时,往往都将思考点集中在了本单位本系统内部的需求上了,而内有进行全面的考虑。

3.团队意识降低、服务传统

一个好的高校图书馆其中离不开的就是服务性质,而服务性质就意味着人员的素质是否达标,其对整个高校图书馆的发展都有很大的影响。如今,图书馆相对于以前有了很好的发展,但是图书馆在高校中没有得到相应的重视,导致了其需求度达不到标准,这种现象随之会导致一系列的内部员工问题,让图书馆队伍开始没有默契,团队意识降低。

2 高校图书馆向社会开放的应对措施

2.1 强化内部管理员工素养

为了能更好的让高校图书馆向社会进行开放,首先需要做的就是改变传统观念,将观念进行更新改进,让图书馆变为一个开放式的图书馆,抛弃以往的只为本校提供服务的思想,采用新的观念将图书馆渐渐与社会进行结合。为了能更好的管理图书馆中的信息,需要对馆员的相关专业素质进行培训,要拥有具备高水平网络技术、计算机技术等的专业人才,这样有了好的员工基础,再加大对外的服务力度,学会适应不同的形式与服务,从而让更多的读者得到满足。

2.2 建立对外服务机构

高校图书馆应该对管理人员进行培训,具备一定的技能与知识,让这些人组成一个对外信息服务中心,需要将信息化建设作为根本,然后对地方政府不同时期进行研究,同时发现其对信息的需求情况,以便于政府进行决策。与此同时,在该校中还需要利用好自身图书馆的特点,要对每个企业或者个人的需求给予不同的服务。

2.3 加强图书馆资源共享

如今科技的发展速度迅猛,网络已经得到了很广泛的应用,如今图书馆也将网络进行了很有效地应用,创建了图书馆联盟,其能让图书馆之间达到一种共同的默契,在实行了资源共享的同时还达成了一定的收益,图书馆联盟正是能很好的为图书馆未来的发展道路设定明确的方向。在图书馆的资源共享的基础上,可以进行合作的参考咨询服务,这种服务效果不仅会满足师生的需求,同时还可以为社会付出一定的贡献。

2.4 高校图书馆数字化管理

对图书馆的管理方法不仅仅局限在实际的管理方面中,可以结合时代科技的发展,建立一个网络图书馆,利用网络科技将书籍中的内容进行导入到网上,以便于满足更多广大的读者进行阅读。目前许多高校都具备相应的先进设备,这些设备对图书馆的网络系统与资料整理都有很好的处理能力,这样能让高校图书馆更加融入对社会的服务中来。

2.5 完善图书馆相关制度法规

图书馆在我国的法律法规中还没有一个明确的规章制度,这种情况让我国的图书馆呈现出一种无法可依的尴尬状态。虽然我国此前针对图书馆进行了一些条列与规定,但是这些制度都只是客观规定的,而没有通过国家的立法机构进行指定,所以不具有法律强制性。所以需要国家完善图书馆的相关法律法规,来更好地为高校图书馆对社会开放提供一个好的依据。

环境问题的应对措施范文第3篇

一、从国际背景来看,下列因素促进了绿色壁垒的产生和发展

1.全球环保问题,全球环境问题使环境保护成为全球共同的呼声。世界二次大战后,各国经济在高速增长的同时,全球环境问题也日益加重。在生态环境的承受力达到极限时,开始对人类进行可怕的报复。面对自然环境日益严厉的报复,国际社会掀起了强劲的环保浪潮。人们也逐渐认识到,保护环境是人类共同的责任,必须采取共同的行动。

2.合理借口,贸易与环境问题的产生使绿色壁垒的实施找到了合理借口。减少污染,节约能源,合理利用资源已成为新的国际焦点。人们普遍认为,经济增长的代价之一即是环境恶化,特别是自由贸易,则被看作是加速环境恶化的因素。各国因此而制定了一些相应的环境法规和贸易政策,希望通过政府对贸易进行一定的干预,以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事实上环境保护与贸易自由化二者之间本不存在不可调和的分歧甚至冲突,而是可以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合理的贸易自由化不仅不会对环境造成破坏,相反在环保方面,国际商品和服务贸易的进一步自由化可以发挥关键的作用。同时,一个健康安全的环境可以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不断扩大的贸易市场提供必需的生态环境资源。

3.法律依据,GATT和WTO中的有关规定为绿色壁垒的实施提供了合法性。在关贸总协定成立之初,环境污染和环境破坏的问题尚未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随着工业经济的飞速发展,环境污染的日益严惩人们的环保意识才逐渐提高。1972年11月,在GATT中设立了一个“环境措施与国际贸易工作组”。进入1990年代后,随着自由贸易与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的日渐激化。为了争夺国际市场,保护国内市场,一些国家用国内环境法规或措施作为保护的手段;另一方面,环境污染的加剧,公众对环境保护的强烈呼吁,国家不得不制定涉及生产、加工、运输、销售、包括进出口贸易在内的各个环节的环境标准和措施。1994年4月世界贸易组织决定成立一个贸易与环境委员会,协调贸易措施与环境措施之间的相互关系。

4.发展因素,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在科技、经济发展上的差距是绿色壁垒迅速发展的重要因素。由于生产力水平的差异,特别是出于资源保护和经济利益上的考虑,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环境和贸易问题上存在着许多矛盾,这些矛盾随着国际经济形势的发展和竞争的不断加剧而日趋尖锐化。发达国家利用这种由于经济水平差距造成的不同环境标准,一方面,加紧掠夺发展中国家的资源初级产品,同时把污染企业转移到发展中国家,使得发展中国家的环境更加恶化;另一方面,又极力将环境问题与贸易条约机制紧密挂钩,把环境问题作为新的贸易壁垒,从而抵消发展中国家资源与廉价劳动力方面的比较优势,限制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以保持其在国际多边经济贸易领域的主导地位。这种以“环境保护”名义在国际贸易中引入所谓“环境条款”,借以歧视乃至限制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及其产品的市场准入的做法使绿色壁垒迅速发展。

二、我国应对绿色壁垒的措施

1.制定完善的环保法律、法规,秉承共同但有差别的责任

制定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是减少污染物排放的有效手段,也是应对绿色壁垒的有力武器,我国关于环保的国内法虽然对治污有一定的作用,但应对绿色壁垒还远远不够,环保法律法规的内容不应仅仅是单纯的防治污染和保护环境,还应该对企业生产全过程甚至消费过程进行监控,

促使企业节约资源,采用先进技术和工艺,推行清洁生产、绿色消费,使之与国际接轨,更好地推动我国贸易的发展。另外要坚决贯彻“污染补偿支付”和“共同但有差别的责任”原则,谁污染谁买单,使环境成本内在化。此外,我国还要积极参与国际环境公约,严格遵守公约,并使国内立法与相关公约互相呼应。

2.灵活运用WTO争端解决机制,积极应对绿色壁垒

作为WTO成员国,在面对绿色壁垒损害我国贸易利益的事件时,我国要依据WTO规则与有关方面进行磋商,或向相关组织提出抗辩。这就要求我国能利用WTO的透明度原则积极收集各国的绿色壁垒信息和相关国家对抗绿色壁垒的案例,总结别国经验,一方面为我国应对绿色壁垒提供及时、有效的信息,另一方面帮助我国制定有效的绿色措施和制裁手段,善于灵活运用WTO争端解决机制解决绿色壁垒纠纷案,在磋商、调停无效的情况下,我国也可根据WTO有关规定实施贸易报复措施,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同时我国还要培养熟悉WTO机制的专业人才为我国企业服务,改变我国企业过去在国际贸易战中消极、不应诉的被动观念,积极应对绿色壁垒。

3.建立环境标志制度,构筑绿色环境标准

环境标志已成为商品“走出去”的通行证,我国也应切实考察建立环境标志制度的可行性,尽快出台适合我国国情的环境标志制度和具体实施细则,使国内符合环境标准的产品能得到相关认证,而对进口商品实施该制度既可以进一步保证进口商品的品质,又可以为我国增加相关收入。同时,我国还要用相关法律来保障该制度的实施,以确立其权威性、可靠性,构筑绿色保障体系,保护国内绿色产业。

4.开发绿色产品,增强我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环境问题的应对措施范文第4篇

关键词:土木工程;施工管理;问题分析

土木工程的管理与施工中的质量控制是一项非常复杂的工作,但也关系着工程项目的安全性与可靠性,因此,加强思想重视,不断创新管理和控制技术显得至关重要。土木工程施工涉及范围广泛,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并动用大量设备。施工管理的科学与否,决定施工是否能在规定时间内顺利进行。因此,土木施工管理是整个工程项目至关重要的环节,关系着施工质量和效率。

1.施工管理存在的问题

1.1施工现场管理问题

提高工程管理与控制对于项目的开发与建设变得至关重要,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立足之本。当前建筑施工现场管理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对劳动力资源和物料资源全面有效控制的限制、全面检查施工质量的困难和安全责任意识的不明确上。另外由于工作量大,及时纠正施工偏差的难度加大,造成大面积返工的情况时有发生。而目前的制度和安全责任制都有,但是逐级减弱,到施工现场时工作制度和责任都变得相当模糊,从而造成管理混乱的状态。建筑安全生产的关键,在于施工现场的良好秩序。如果在贯彻执行责任制时,施工现场的责任意识和制度规章都变得模糊,就会使管理于形式,导致质量不达标、甚至安全事故的发生。

1.2质量管理问题

土木工程的施工质量和责任者挂钩不紧密,是造成施工质量问题的主要原因,也是施工管理中存在的重要问题之一。这种现状容易造成施工单位的态度失端、粗心大意的不良心态,在不经意间降低工程建设质量。另外,设计者与施工者联系缺乏也是造成质量问题的因素。比如,由于地方要求增加项目,或许在施工过程中因为地质钻探不准确等引起的设计变更,而设计者又不能及时更改,并与各单位整体协调,就容易造成施工单位拆东墙补西墙,或者干脆偷工减料,这样工程质量就失去了保障。

1.3缺乏管理技术相结合的复合型管理人员

从我国工程建设管理的高层管理人员的来源我们就可以看出,这种提升晋级制度是不完善的,让具有丰富经验,精湛技术的技术人员去做管理人员,具有一定的缺陷。这些人员长时间在施工的第一线,热心钻研本职技术,但很多没有接触过必要的经济管理知识,对建筑工程管理的相关理论很少了解,在处理问题时候,多半凭着自己的经验或者是几个管理者相互商议决定,这种处理问题的方式,很难做到科学合理。由于他们对相关的经济知识管理理论缺乏一定的学习,在进行施工或是设计时候,难以做到科学精确,如何进行规划使得成本得到很好控制,如何操作会节省材料,如何才能让财务处理更加科学合理化,这些相关的经济管理知识将会严格制约着整个工程项目的管理和完善。

1.4体制问题

当前我国的项目法人制度没有落实到位,伴随着投资主体的多元化和施工建设的运行,法人制运作混乱,有的是集建设管理、筹资、运营和还贷一体化,有的则是筹资建设和运营还贷分属于不同单位管理。我国企业管理者又不能长期在一个企业工作,这种短期化的行为不利于企业的长期发展,对土木工程项目管理的各方面都有影响。同时,我国的土木工程监理机制还不健全,外加监理市场混乱的现状,对实施有效监督非常不利,抑制了其健康发展。

1.5环境问题

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不断加强,当今社会日益重视环境保护问题,在土木工程施工过程中难免会对环境造成一定的不利影响,这就要求管理人员在施工过程中,针对如何将对环境的伤害降到最低进行合理规划。施工过程中会带来诸如粉尘、噪音、有害气体、杂乱的施工现场、废弃物堆积和高空坠物等,这些给居民造成很大程度的心理和生理伤害。企业单位对环境问题缺乏认识,往往忽视这些问题带来的严重后果,在施工管理中也缺少专门的环境公害问题管理规则。

2.施工管理问题应对措施

为解决上述问题,需要从相应的突破点进行。在施工现场管理问题中,要规范施工现场管理方案;在质量管理问题中,进行综合质量管理;在整体体制问题中,优化体制系统;在环境问题中,则全面解决环境问题。

2.1 规范施工现场管理方案

加强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的管理,首先要做好施工人员的工作,因为他们是直接参与施工的指挥者、组织者和操作者。加强对施工人员的思想工作,使其充分认识到施工管理的重要性,增强他们的责任感,树立主人翁意识,以人为本,避免人为失误产生的工程事故。另外,根据工程的特点,从政治素养、思想素质、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各方面综合考虑,进行人员的分配,量力任人,提高施工现场的管理能力,降低管理难度。最后,严格把好材料关,按照进度计划进行施工组织,从而保证施工现场井然有序,使工程项目获得最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总之,只有规范施工现场管理方案,才能获得满足适用要求的项目工程,才能在预定时间内完成任务。

2.2综合质量管理

“百年大计,质量第一”建筑质量关系到各参建单位的发展大计。工程质量是决定工程建设成败的关键,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着工程建成后的运用。建设单位作为工程建设的投资者和工程的使用者,在建设工程管理中科学有效地进行质量控制是十分必要的。

影响土木工程施工质量的因素很多,包括工程技术、外界环境、工程管理等,其中施工顺序的合理性是保证工程质量的重要因素。因此在施工管理工程中,要分析工程特点和施工条件,并根据分析结果采取适当的施工程序。采取适当的措施对能够影响质量的因素加以规范,保证工作场地整齐有序、保持通道畅通、提倡文明施工。

2.3健全质量保证体系

健全质量保证体系,并制定相应的质量目标,在此基础上编写质量保证手册,是保证施工质量的有效措施,从而建立更全面有效的质量保证体系,并使工程质量管理更加系统化,这就要求施工单位建立有效的质量保证模式和质量保证体系。另一方面,提高施工人员和项目部管理人员的素质也是一种途径,施工单位可以有针对性地对施工人员进行培训,提高他们对自身工作的认识,具备项目施工所必需的技术,并制定相应的考核机制,以促进施工人员的自我提升。另外,还可以采用奖励机制提高施工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促进他们在工作过程中实现自我价值。这些措施同时都能提高工程的质量。

2.4全面减少环境公害

提高环境意识,加强环境管理不仅仅是一个口号,更是解决环境公害问题的有效措施,因此要进行落实。一方面,要采取宣传等措施加强施工人员对环境保护重要性的认识,提高他们的环保意识;另一方面,施工企业要加强施工环节监管,将环境问题降低到最小程度。采用预制装配施工可以降低粉尘、噪声等对环境的危害,选择质量较好的工程材料可以防止有害气体的出现。

结语:土木工程施工管理是一门学问,其中有很多东西值得我们去探讨,并会在探讨过程中发现新的问题。施工管理过程中会出现一些人为的或者外界的问题,如何解决这些问题,使施工质量得到保证,并加快工程进度,铸造精品工程是施工管理中最关键的问题,这样才可能在不断进步中实现卓越的管理。

参考文献:

[1]方倩.对土木工程管理重要性的分析[J].城市建设.2010.

[2]黄义明.对土木工程项目施工管理创新的探讨[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

环境问题的应对措施范文第5篇

【关键词】土木工程;施工管理;措施

中图分类号: TU7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前言

土木施工管理是整个工程项目至关重要的环节,关系着施工质量和效率。总所周知,土木工程的施工过程是一项非常复杂的生产活动,其涉及范围广泛,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并动用大量设备。施工管理的科学与否,决定施工是否能在规定时间内顺利进行。

1.施工管理存在的问题

在土木工程施工在管理的过程中,因为其复杂程度,管理不合理科学,大意疏忽则会发生一些问题,影响整个工程保质、保量、高效地顺利进行。下面主要详述其中的施工现场管理问题、质量管理问题、整体体制问题和环境问题。

1.1 施工现场管理问题

就施工现场管理出现的问题而言,主要表现在对劳动力资源和物料资源全面有效控制的限制、全面检查施工质量的困难和安全责任意识的不明确上。由于工作量大,及时纠正施工偏差的难度加大,造成大面积返工的情况时有发生。而目前的制度和安全责任制都有,但是逐级减弱,到施工现场时工作制度和责任都变得相当模糊,从而造成管理混乱的状态。建筑安全生产的关键,在于施工现场的良好秩序。如果在贯彻执行责任制时,施工现场的责任意识和制度规章都变得模糊,就会使管理于形式,导致质量不达标、甚至安全事故的发生。

1.2 质量管理问题

土木工程的施工质量和责任者挂钩不紧密,是造成施工质量问题的主要原因,也是施工管理中存在的重要问题之一。这种现状容易造成施工单位的态度失端、粗心大意的不良心态,在不经意间降低工程建设质量。另外,设计者与施工

者联系缺乏也是造成质量问题的因素。比如,由于地方要求增加项目,或许在施工过程中因为地质钻探不准确等引起的设计变更,而设计者又不能及时更改,并与各单位整体协调,就容易造成施工单位拆东墙补西墙,或者干脆偷工减料,这样工程质量就失去了保障。

1.3 体制问题

当前我国的项目法人制度没有落实到位,伴随着投资主体的多元化和施工建设的运行,法人制运作混乱,有的是集建设管理、筹资、运营和还贷一体化,有的则是筹资建设和运营还贷分属于不同单位管理。我国企业管理者又不能长期在一个企业工作,这种短期化的行为不利于企业的长期发展,对土木工程项目管理的各方面都有影响。同时,我国的土木工程监理机制还不健全,外加监理市场混乱的现状,对实施有效监督非常不利,抑制了其健康发展。

1.4 环境问题

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不断加强,当今社会日益重视环境保护问题,在土木工程施工过程中难免会对环境造成一定的不利影响,这就要求管理人员在施工过程中,针对如何将对环境的伤害降到最低进行合理规划。施工过程中会带来诸如粉尘、噪音、有害气体、杂乱的施工现场、废弃物堆积和高空坠物等,这些给居民造成很大程度的心理和生理伤害。企业单位对环境问题缺乏认识,往往忽视这些问题带来的严重后果,在施工管理中也缺少专门的环境公害问题管理规则。

2.施工管理问题应对措施

为解决上述问题,需要从相应的突破点进行。在施工现场管理问题中,要规范施工现场管理方案;在质量管理问题中,进行综合质量管理;在整体体制问题中,优化体制系统;在环境问题中,则全面解决环境问题。

2.1 规范施工现场管理方案

加强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的管理,首先要做好施工人员的工作,因为他们是直

接参与施工的指挥者、组织者和操作者。加强对施工人员的思想工作,使其充分认识到施工管理的重要性,增强他们的责任感,树立主人翁意识,以人为本,避免人为失误产生的工程事故。另外,根据工程的特点,从政治素养、思想素质、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各方面综合考虑,进行人员的分配,量力任人,提高施工现场的管理能力,降低管理难度。最后,严格把好材料关,按照进度计划进行施工组织,从而保证施工现场井然有序,使工程项目获得最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总之,只有规范施工现场管理方案,才能获得满足适用要求的项目工程,才能在预

定时间内完成任务。

2.2 综合质量管理

影响土木工程施工质量的因素很多,包括工程技术、外界环境、工程管理等,

其中施工顺序的合理性是保证工程质量的重要因素。因此在施工管理工程中,要分析工程特点和施工条件,并根据分析结果采取适当的施工程序。采取适当的措施对能够影响质量的因素加以规范,保证工作场地整齐有序、保持通道畅通、提倡文明施工。健全质量保证体系,并制定相应的质量目标,在此基础上编写质量保证手册,是保证施工质量的有效措施,从而建立更全面有效的质量保证体系,并使工程质量管理更加系统化,这就要求施工单位建立有效的质量保证模式和质量保证体系。另一方面,提高施工人员和项目部管理人员的素质也是一种途径,施工单位可以有针对性地对施工人员进行培训,提高他们对自身工作的认识,具备项目施工所必需的技术,并制定相应的考核机制,以促进施工人员的自我提升。另外,还可以采用奖励机制提高施工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促进他们在工作过程中实现自我价值。这些措施同时都能提高工程的质量。

2.3 优化体制系统

首先要提高施工人员的整体素质,避免专业素养缺乏的人鱼目混珠,比如针

对监理人员素质偏低的现状,土木工程项目施工企业要及时听取监理部门的汇报报告,对不合理的项目加以纠正,同时要及时更新和维修施工设备。

要尽快落实项目法人制度,一个项目要有一个管理人员负责到底,而不应短期管理,影响项目的长期规划,各个部门之间的联系要进行综合整合,优化整体机制,加强相互的合作和明确各自的分工。

2.4 全面减少环境公害

提高环境意识,加强环境管理不仅仅是一个口号,更是解决环境公害问题的

有效措施,因此要进行落实。一方面,要采取宣传等措施加强施工人员对环境保护重要性的认识,提高他们的环保意识;另一方面,施工企业要加强施工环节监管,将环境问题降低到最小程度。采用预制装配施工可以降低粉尘、噪声等对环境的危害,选择质量较好的工程材料可以防止有害气体的出现。

总结

总体而言,土木工程施工管理对工程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有很多东西值得我们去探讨,并会在探讨过程中发现新的问题。施工管理过程中会出现一些人为的或者外界的问题,如何解决这些问题,使施工质量得到保证,并加快工程进度,铸造精品工程是施工管理中最关键的问题,这样才可能在不断进步中实现卓越的管理。

【参考文献】

[1]张尧.关于土木工程项目施工管理的思考[J].企业导报,2011.

[2]朱思武.论土木工程施工项目管理[J].科技信息,2010.

[3]王占明,谢胜利.土木工程施工管理问题研究性分析[J].科技信息,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