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初中语文教学诊断

初中语文教学诊断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初中语文教学诊断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初中语文教学诊断

初中语文教学诊断范文第1篇

关键词:初中语文;评价;策略;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02-347-01

新课程强调要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师不断提高和课程不断发展的评价体系,在综合评价的基础上,更关注个体的进步和多方面发展潜能。探索尝试新的初中语文教学评价策略势在必行。本文笔者结合教学实践,从初中语文教学评价的概念和作用出发,分析了初中语文教学评价的误区,并指出了几点评价策略,在此和广大同仁交流探讨。

一、初中语文教学评价概述及作用分析

所谓的初中语文教学评价,指的就是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有效的依据教学目标对教学过程及结果进行价值判断并为教学决策服务的活动,它是对教学活动现实的或潜在的价值做出判断的过程。初中语文教学评价一般包括对教学过程中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手段、教学环境、教学管理诸因素的评价,但主要是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和教师教学工作过程的评价。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学评价的内容多以对学生日常学习过程中的表现、所取得的成绩以及所反映出的情感、态度、策略等方面的发展做出评价为主,其目的是激励学生学习,帮助学生有效调控自己的学习过程,使学生获得成就感,增强自信心,培养合作精神。对于初中语文教学评价的作用来说,其主要还是归于诊断作用、激励作用、调节作用和教学作用,如果教师能有效的实施好评价策略,那么,评价会更好地帮助教师及时向学生反馈信息,使他们能更好地学习或进行自我反思,从而促使学生学习不断进步,教学效率不断提高。

二、初中语文教学评价存在的误区分析

自新课程改革以来,我们的初中语文教学评价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无论是教师的评价观念还是教师的评价方式都有了明显的转变和提高。但是,由于课程改革推行不久,传统的评价观念和方式又根深蒂固,虽然课程改革一再强调,但在我们的实际教学中,教学评价依然存在着许多的问题和不足。具体体现在以下几点:首先,教师还是无法完全抛开学生“分”的因素对学生进行评价。当前,很多教师还是以学生的考试成绩为评价标准,将学生进行等级划分,分数高的学生在老师眼里成了“完人”, 分数低的学生永远受到老师的歧视,教学评价无法落在实处。其次,教师盲目的使用评价用语,误导了学生想思维。很多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论学生回答是否恰当,不论提出什么质疑都口诀似的赞扬:“你真棒!”“真有见解!”……不当的评价不仅激发不了学生的思维,反而误导了学生的学习思维。最后,盲目的追求新颖,违背语文教学宗旨。一些教师为了追赶时髦,响应课程改革的号召,不管情境、不管内容、不管需要一味地强调自主意识、合作精神、探究能力。因此,教学中都盲目的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在学习文章时让每个学生自选喜欢的段落学习,不管学生的学习成果如何,一堂课都以点评几个学生的学习成果草草结束,形式主义的评价使得教学违背了最初的宗旨,无法达到教学的要求。

三、合理运用评价策略,提高教学效率

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要让学生收获知识、提高能力,初中语文教学评价的最终目的也是如此,都是为促使学生不断的、有效的学习而有效的去落实。因此,在初中语文教学中,作为教师的我们,就应充分的明确评价的目标和最终归宿,积极的去学习课程改革指导的评价理念和评价方式,积极转变评价观念,合理有效的运用评价策略,认真落实教学评价,充分发挥教学评价的作用,不断的去引导学生学习,促使教学效率不断提高。就初中语文教学评价策略来说,教学中,我们应做到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总结性评价、相对性评价、绝对性评价等多种类型相结合。评价时,应充分明确多次评价的目的和评价对象,以解决评价的方向性问题;明确每次评价的内容,评价的具体目标;明确为评价而准备的条件,对评价资料进行客观、科学的判断。在评价的主体上,多强调学生的自评;在评价功能上,多注重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在评价类型上,多重视实施形成性评价;在评价方法上,多采用相对评价法。这样,在遵循教学宗旨的基础上,充分运用评价的策略、手段,对学生进行多元化评价,及时的进行反思,我们的教学评价才能落在实处,才能对学生的有效学习和教学效率的提高发挥应有的作用。

四、初中语文教学评价应遵循的几个基本原则

俗话说:“国有国法,家有家规,无规矩不成方圆。”新时代下的初中语文教学评价,不是教师想怎样开展就怎样开展,想怎样评价就怎样评价的,它需要遵循一定的评价原则,只有如此,教学评价的作用才能更好的发挥。就初中语文教学评价原则来说,其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则:首先,导向性原则:通过评价标准的制定和评价结果的运用,使被评价者向标准靠拢。其次,科学性原则:评价标准既要反映教育教学的一般规律,又要反映语文课堂教学的规律、特点以及当前语文教改的趋势,突出语文课堂教学的本质特征。此外还有全面性原则、可行性原则、客观性原则、发展性原则等诸多原则,都需要我们教师在实际的评价中一一的去落实,促使教学效率不断提高。

总结:初中语文教学评价改革正处在如履薄冰的探索之中,无论如何,我们作为教师的都应多一份喜爱,少一点厌恶,积极的去探索评价的方式方法,不断开拓评价的途径,培养出个性化的学生,培养出会思考、懂得学习的学生。

参考文献:

初中语文教学诊断范文第2篇

一、自主探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

新课标理念强调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提倡自主探究学习方式的推行。在信息技术与传统教学相混合的教学模式下,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形式与学习形式必须借助网络优势与多媒体优势进行创新。智能化的教学环境下,教师要充分发挥自身的引导、启发和监督作用,达到学生主体探索力和创新力的深入培养。在课上,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形式展示语文内容,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欲望;在课后,教师可以鼓励学生通过网络进行语文资源搜索,鼓励学生自主选择学习范围,自主探究学习内容。

二、合作互助,达成学生之间的共同进步

信息技术与初中语文教学的相互融合,达成了初中语文教学资源的丰富化与多样化,实现了学生学习面的突破与扩展。混合式的教学环境下,教师要注重小组之间的协作、互助,引导小组成员之间通过网络进行互动、互帮、互补,鼓励学生在遇到问题瓶颈时自发地通过网络向他人进行求助,做到及时发现、及时解决,以此来增强学生主体在课堂教学中的参与热情,以此来增强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

三、展示交流,达成语文知识的深刻认识

在混合式的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上,教师要做好学生展示行为的总导演,控制好课堂教学氛围。教师要在学生个体差异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展示形式的灵活多样,引导学生在参与展示过程中达成情感的交流与思想的解放,引导学生在展示交流的过程中突破学习难点、深化学习重点,使学生能够更加深刻、透彻地认识和理解语文知识。例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内部展示、多媒体展示等展示方式,透过展示过程发现学生的学习弊端,为反思教学打下基础。

四、思考质疑,达成学生思维方式的独特敏锐

在混合式的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勇质疑、敢质疑、会质疑,要鼓励学生在学习语文知识的过程中创新质疑,鼓励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发展探究思维,引导学生对语文知识的独特感悟。引导学生有疑必问,教师做到有问必答,达成质疑与答疑过程中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高效化。

五、总结评价,达成课堂教学效果的全面鉴定

在混合式初中语文教学活动结束后,教师要对课堂教学过程及结果进行综合性的评价。教师可以以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目标为基准,对教学过程和教学效果进行全面诊断和科学分析,监督和强化学生的学习行为,及时查找出原因,并以行之有效的对策进行教学改良与优化。

六、达标测评,达成学生学习结果的最终总结

在语文知识的阶段性学习与全部学习后,教师可以通过随堂测评、单元测评、阶段测评、终结测评等形式进行学习质量与学习效果的检验,检验学生语文知识与技能是否达成一致,对学生的学习结果进行有价值的判断,并以此发现语文学习过程中的差异水平,以此制订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案。

初中语文教学诊断范文第3篇

新课程对语文教师专业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语文教师只有在培训中不断提高自我,才能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本文结合个人在职专业培训学习,就如何提高自身专业素养,做一名合格的初中语文教师谈几点个人的观点。

【关键词】

初中语文 专业能力 提高

课程改革赋予了教师专业化新的实践内涵,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了更多的机会,特别是各种专业培训,为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搭建了良好的平台。本人作为一名初中语文教师,通过在职专业培训,谈谈新形势下如何提高自身专业素养,做一名合格的初中语文教师,保障语文教学的可持续发展。

一、提高教师专业发展意识,构建具体发展计划

从目前我国初中语文教师的专业发展来看,部分教师缺乏相应的自我发展意识,因此,为了全面提高语文教师的专业素养,应加强教师对职业生涯构建具体规划的培养,促进语文教师专业能力的长足发展。对于部分不曾关注自身专业发展的语文教师来说,对自身职业生涯做出具体规划是推动他们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之一。具体做法如下:

1.明确专业的发展方向

方向是个体事业发展的基本前提,也是确定个体发展前景的重要基础。因此,教师在制定自身的职业生涯规划时,一定要先确立好发展方向,思考自己将要成为怎样一名教师。

2.善于进行自我诊断

语文教师应加强对自身专业知识、技能特长、教育理念的认识和判断,分析自身的兴趣好爱、性格特征、智商情商、思维特点,以及职业道德水平等,认真对待在校教师和学生对自己的看法和要求。

3.制定专业发展规划

这一专业发展规划维持的时间可以是一年半载,可以是3—5年,也可以维持10年左右,教师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来制定相应的发展规划。

由此可见,只有真正提高教师的自我专业发展意识,才能帮助他们构建合理有效的自我职业生涯发展计划与规划。

二、丰富教师的实践经验,构建复合型知识结构

作为一名初中语文教师,只有不断丰富自身的教学实践经验,构建复合型的知识结构,才能满足语文教学的需求。

1.具备精湛的专业技能

教师的知识结构是在获取系统专业知识和实践教学过程中加工总结而成的知识体系,要想形成复合型知识结构,不但需要教师掌握广博的专业知识,也需要其具备基本的科学知识,以及丰富的实践经验。

2.具备广博的文化知识

作为语文教师,应在不断提升自身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加强学习学科以外的文化知识,包括历史地理、社会科学、人文艺术等多个方面知识,不但要增强自身对多元化知识的积累,而且要善于按照实际情况进行学科整合,实现知识结构的系统化与整体化。

3.增强自身的教育能力

教师的教育能力主要是指教师在从事教学过程中利用教育学和心理学方面的知识,对学生进行心理方面的教育,能够引导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作为课堂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应掌握一定的心理学与教育学知识,懂得如何依靠科学理论知识来引导学生参与学习活动,从而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4.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

教师应不断积累自身的实践教学经验,提高自身的实践教学能力。这种经验的获取一般来自教师对教育教学案例的分析,只有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才能不断内化教师的理论知识,促进专业知识的有效发展。对于受过高等教育的教师来说,基本不缺乏本体知识和条件知识,而是缺乏实践知识,因此,实践知识的获得,以及实践经验的积累都是教师发展的重要性标志。教师获取实践经验的主要途径有两条:一是对教学实践的反思和总结;二是对优秀教学案例的收集与积累。

三、提高教师综合教学能力,形成多元化能力结构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以及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作为初中语文教师,应追随时代的发展步伐,提高自身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造能力、科研能力等综合型能力,形成多元化知识及能力结构。此外,还要培养自身的特殊能力,即:是否能够通过课堂教学活动,高效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在此,我们主要探讨以下两个方面的能力。

1.组织单元教学的能力

初中语文教材一般都是由独立的单元组合而成,作为语文教师,要具备一定的组织单元教学能力,即:通过一两篇重点课文的教读,来带动学生对本单元中其他文章的自读,并善于将阅读、练习、写作等环节有机结合起来,有效提高学生的综合语文素养。在单元教学中,教师应积极贯彻“分阶段实现目标”的原则,在相对集中的时间内,实现师生对目标问题的共同研究与探讨。这种方式与传统的单篇教学比起来,不但能体现教学的系统性和知识的整体性,而且还能体现出课型的多样性,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因此,单元教学既是一种教学方法,又是一种教学思想,更是一种灵活运用教学手段和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有效途径。同时,单元教学的综合性对语文教师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作为教师,应根据自身的实践经验,掌握单元教学的内涵和真谛,并在教学中灵活运用,充分体现单元教学蓬勃的生命力。

2.指导学生写作的能力

能够指导并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是一名语文教师应具备的特殊能力之一。中学生正处于练笔写作的重要阶段,而作文作为表达学生思想感受、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重要方式,应得到教师的充分利用,并尊重学生的年龄特征,以及写作的基本规律,提高学生的语文写作能力。教师要在写作的基本原理及学生的实践过程中给予一定的指导,帮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理解写作的奥妙,体会成功的乐趣。同时,还要通过精心设计和全面规划,将写作指导贯穿于教学始终,使之体现在课堂教学中的每一个环节。

总之,教师的专业发展是立身之本,没有教师的专业发展,就不可能有课程改革的真正落实。作为一名初中语文教师,还应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结合相关专业培训理念,不断提高和完善自身教学水平,促进初中语文教学改革和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马红霞.走进语文新课程促进语文教师专业化发展[J].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03)

【2】郑碧筠.语文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对策探讨[J].现代教育论丛,2007,(06)

【3】夏伶.新课改背景下的语文教师专业化[J].长沙大学学报,2008,(04)

初中语文教学诊断范文第4篇

关键词:课堂教学;教学行为;反思与对策

教学行为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影响学生学习的一切活动和表现。教学行为贯穿在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中。有效的教学行为是指能够始终围绕着教学任务,有效地引导学生学习,并能根据学生学习的具体状况作出迅速而正确的调整,妥善处理各种问题,有效地促进学生学习的行为。

本文结合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实践,对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无效教学行为的现状进行分析和反思,以探索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对策。

一、语文课堂无效教学行为的现状分析

1.片面追求学生个性化,淡化课堂秩序。注重个性发展和强调面向全体学生是实施课程标准的亮点。但部分教师片面追求学生个性的充分发挥和课堂的积极活跃,人为地淡化了课堂秩序,从而走向了另一个极端。我们对语文课堂进行观察,经常会发现这样的课堂状态:课堂上,有的学生兴趣所致,不加思考,不顾他人,率性所为;有的学生心不在焉,似听非听,似学非学;有的学生则游离于课堂之外,做些与学习不相干的事。在语文课堂上学生自由有余而约束不足,而课堂秩序的涣散必然会导致课堂教学的无效。

2.为质疑而质疑,冷落教学内容。课程标准下语文课堂的最大特点就是学生的活动积极性明显增加,课堂气氛更加活跃。

3.为表扬而表扬,缺少适度批评。课程标准特别强调对学生的激励性评价和肯定性评价。因为恰当的激励,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驱力和积极性。当学生的智慧火花闪现之时,教师给予肯定无可厚非。

二、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对策

如何解决语文课堂教学中出现的无效行为,使我们的语文课堂能真正得到新课程的精髓,从而提高语文课堂的教学效率?要回答这个问题,头绪比较多,本文无法从具体的操作层面来一一寻求问题解决的答案,只是从教学理念上做一些探讨。

1.关注学生,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1)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罗杰斯说:“成功的教育依赖于一种真诚的理解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氛围。”

(2)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驱力。学生学习内驱力的激发光靠说教是不够的,兴趣是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内部动力,是学生积极认识事物,积极参与活动的一种心理趋向。

(3)尊重学生学习的实际水平。教学活动的最终目标是有效促进学生的发展。教学活动的任务是解决学生现有的认识水平与教学要求之间的矛盾,为学生的学习而设计教学,是教学的出发点,也是归宿。所以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充分尊重学生的学习实际,找准学生学习的现实起点,顺着学生的思路设计教学过程。

2.关注教师素养,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1)增强课堂效益意识。实现课堂效益的基本保障在于以学定教。增强课堂效益意识,要求教师要制定科学的、合理的、可行的教学目标,选择适当的、可行的、有效的教学方式。教师要以学生如何有效获取知识,提高能力的标准来进行课堂教学。

(2)及时有效地获取学情反馈。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需要教师多途径地、及时有效地获取学情反馈。教师要能从学生课堂的学习情绪中获取反馈信息,及时并合理地调整教学思路和教学设计;从学生朗读、答问、质疑的学习活动中获取反馈信信息,因势利导,适时点拔;从学生的口头和书面练习的中获取反馈信息,及时地查漏补缺;从课后征询学生的意见中获取反馈信息,认真加强“教”与“学”的协调。

3.关注生活,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语文源于生活,语文教学要生活化。语文教学生活化是一种以植根于学生生活世界,关注学生现实生活,引导学生不断超越现实生活,改善当下生存状态,提升生活质量为主旨的教学形态。这种教学形态重视知识内容与生活经验的联系,强调激发求知欲,驱动知识的建构,它能使语文课堂生活丰满,充盈学生的生活经历,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能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构建生活化的语文语文课堂,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一种重要途径,需要注意两点:

(1)教材的生活化

目前使用的语文教科书,有不少课后研讨与练习,口语交际、综合实践活动都与生活相结合,颇具探索性,它们能引发并激起学生的探索和思维的活力。

语文教科书的编排将语文从条条框框的分析还原到多彩生活的展现,把本本、教条似的知识传授演绎成灵活多样、巧妙自然的延伸、迁移、拓展。实践证明:紧密联系生活,语文教学就生动有趣。教师乐教,学生乐学,事半而功倍;脱离生活,语文教学就枯燥无味,教师教得累,学生学得苦,事倍而功半。

通过这些问题,我们可以帮助学生就语文大观园中美丽的景点有所体验并准确理解进而进行描述,促进学生的自主思考和审美表达。这样把语文学习融入生活,便营造了一种和谐的学习气氛,把给学生造点压力变为给学生添点动力。由牵着学生走变为推着学生走,并期待他们能自己走。

(2)生活的语文化

教育家吕叔湘曾说:“语文课跟别的课有点不同,学生随时随地都有学语文的机会。逛马路,马路旁边的广告牌;买东西,附带的说明书,到处都可以学习语文。”当代著名语文教育家刘国正也说过:“语文天然是与生活联系在一起的,语文是反映生活又反过来服务于生活的一种工具。”的确,语文的足迹遍及生活的每一个角落。主持演讲、颁奖致辞、讨论答辩、座谈采访、写短信发邮件、听广播看电视等等,这些都是语文听说读写能力的用武之地。语文课堂教学要引导学生关注校园生活、关注日常生活、关注社会生活,积极寻找生活与语文教学的结合点,让生活成为学生学习的舞台。语文课堂教学注入生活的气息,语文课堂还原成为生活的窗口,语文课堂才能够成为学生思想成熟、精神成长的的一片芳草地。语文课堂的效率才能得到保证。

(注:本论文获北仑区2013年初中语文论文(案例)评比一等奖)

参考文献

[1] 崔承志姜连国《新课程实施中无效课堂行为分析》(《山东教育》2006.5)

初中语文教学诊断范文第5篇

1.初中作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初中作文教学难,学生作文水平长时间得不到提高的现状与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功底都有关系。先就初中作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如下:

1.1 教师注重课堂教学,忽视学生课内外实践活动

大多数教师致力于教学生审题、立意、选材、谋篇、遣词造句及各种表达方式、艺术手法的运用,这种传统的教学方式忽视了初中生对生活探索、发现的精神需求。学生缺乏对实际生活的观察,认识不到写作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从而造成学生缺乏表达内心想法、思想的渴望。学生的写作兴趣、写作动机、写作激情都得不到激发。失去了源自生活实践、课外活动实践的生动素材,导致了学生在写作过程中出现无话可说、虚构故事、拼凑文章的状况。新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

1.2 教师教学中存在功利性倾向

语文教学中的课文教学与考试成绩相关性很大,只要平时教师教授过的内容,学生通过理解和记忆就会得到不错的成绩,有立竿见影的效果。而写作水平的提高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教师付出很多的努力来指导学生作文写作,最终可能收效甚微,这就消减了教师作文教学的积极性。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在教学中存在功利性思想,有些教师认为花大力气抓作文是得不偿失。

1.3 教师本身的写作素养有待提高

有些语文教师平时忽视对自身文学素养、写作水平的培养。正是由于教师作文教学水平不高,而学生、家长急切想提高作文成绩,于是社会应学生、家长的需求,出现了不少的语文作文辅导班,专门就如何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进行辅导。参加课外的作文辅导不仅给学生带来学习负担,而且增加了学生家庭的经济负担,而不参加课外作文辅导的学生又存在写不好的心理负担。因此,初中作文教学现状应使我们警醒:教师的作文教学水平亟待提高,作文教学应受到进一步的重视。

2.提高初中语文作文教学水平几点建议

初中语文作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急需解决,教学水平亟待提高。因此如何针对初中学生的学习特点、性格特点和初中语文作文教学的特殊性来提升作文教学水平成为师生、家长共同关注的问题。在此,提出了几点建议:

2.1 打好基本功,师生共同提高写作功底

初中作文是学生打好语文基础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其语文综合能力的提高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和学生都要打好写作的基本功,才能够从根本上提高语文写作能力。这就要求师生都要重视课外阅读和练笔。对学生来说要加强课外阅读,阅读是课堂学习的必要补充,广泛的阅读,丰厚的积累是学生提高感悟能力和写作能力不可或缺的重要条件。同时,学生平时写作练笔也是培养语感和积累写作素材的途径,养成了练笔的好习惯,写作时才能文思泉涌。对教师来说要加强阅读,把阅读作为自己的一种生活状态,而不是纯粹的知识积累,同时要勤练笔,积累写作经验。教师还要善于与其他老师交流教学经验、教学方法,借鉴成熟的教学经验,并结合学生特点和教学内容开展作文教学。

2.2 从生活实践中积累素材,师生共同寻找写作乐趣

学生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初中学生存在着对生活的好奇心、对自然的观察力和对社会的新奇感,可他们在写作文时总觉得“无话可说”,一个重要原因是学生没有将自己的实践内容、生活感悟写入作文。教师应引导学生通过生活实践去找最熟悉或者最适合的材料来写作。对生活的观察所得、体验所悟就是创作的源泉,有了源头活水,写作也就不难。师生都置身在生活的海洋中,只要有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善于观察、积累,教师和学生就能激发出写作的激情和乐趣。

2.3 从修改中提升,师生共同参与作文批改

文章不厌百回改,好文章是经过长时间修改成稿的。文章的修改、批改不仅是教师的教学任务,而且是师生共同提高经验的机会,师生的共同合作是作文水平提高的关键。作文的修改必须经过思考,发现写作中存在的问题,通过不断地自我否定,从而完成作文的修改。具体可以通过教师批改或抽查批改、学生分组互批、学生自批等多种方式交叉修改学生作文,最重要的是教师要总结批改的内容,珍惜批改中的反馈信息,使学生真切地获得写作的经验,在不断自我否定中提升写作水平。

3.提升初中语文作文教学水平几点做法

3.1 消除弊端,树好文风,从范文中学“仿”作文,鼓励学生的自信心

学生的模仿性很强,先仿写范文对逐步提高他们的写作水平是非常有益的。老师在指导学生作文时,便可训练学生从仿写句子、仿写片段到仿写范文,让学生从范文体会各种写作方法的技巧和语言。

老师在教学生写作的过程中不能使学生的思维受到约束,而要让他们有自己的思维特点。实际上学生进行模范性写作训练时,创造思维之光就在其中闪耀。另外,老师对典型文章的分析讲解也可诱发学生的写作情绪。学生从范文中的人物形象会想到现实生活中的熟人;从范文的事与理会想到生活中的情和趣;从范文的精妙构思,设计自己文章的框架……从多方面受到启发,便会情不自禁地拿起笔将自己的感受倾之于笔端。照抄照搬,抄袭他人之作,不是好文风。我们应提倡“吃自己的饭,干自己的事,走自己的路,言自己的文”。并且,“吃”出特色,“干”出特色,这才会与别人不一般,才显得出真正的有个性。

3.2 精心设计作文题目,激发学生写作兴趣。

在作文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甚为重要,有了兴趣才会入迷,入迷才会顿生灵感.有了灵感就想,想出框架就写,发现问题就改,偶得佳句就用。这样,久而久之,写作就成了无形压力下的自觉行动。

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应成为作文教学的重要原则。语文老师的主要职责就是要善于运用各种方法使学生对写作产生兴趣,消除害怕作文的心理,努力实现由“要我写”向“我要写”的转变。实现这一转变的基本前提是教师必须对学生的生活实际、心理特点、思想状况、写作水平有一个深刻全面的认识和把握。在具体的写作训练中,给出适合学生的作文材料,精心设计作文题目。好的文题能让学生感到兴致盎然,只要贴近学生实际,标新立异,就能调动他们的写作热情。题目陈旧,内容重复,致使学生了无兴趣,丝毫没有创作激情。其实作文题目命得怎样,集中体现了一个语文老师自身的素质水平,也关系到写作训练的成败。所以本人极为重视作文的命题。命题要贴近学生生活,善于捕捉他们生活中闪光的情景。

3.3 指导学生广泛阅读,积累素材,获取大量信息,借鉴写法,从而提高学生写作能力。

在生活中寻找素材,在积累素材中体现生活,生活就是我们激发写作兴趣、充实写作内容的最大源泉。要提高学生写的能力,必须先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每一个人,凭直接经验,对社会的了解总是有限,要积累素材,也不可能样样亲历,这就必须学会多积累间接经验。而获取间接经验的最有效途径便是阅读。阅读是写作的基础,是获取写作范例的重要途径。读书是吸收、积累的过程,思想、素材、感受以至语言的表达方法都在不知不觉中储存起来。只有细心观察人、事、物,大量阅读课外书籍,积累丰富的写作素材,才能“下笔如有神”。这就要求我们对所读之书,熟读精思,融会贯通,积累材料和写作手法,让它作为自己的“活水源头”,并运用到自己写作中去。我认为,在观察的基础上积累,在积累的基础上写作,它不是单一的一遍两遍,而是“反复、反复、再反复”的过程。这样,反复训练的时间久了,学生写作时,无论是平时、还是考场作文,那真是“下笔千言,一挥而就”,再也不去抄袭例文或拼凑“阅读理解”范文了。一旦需要,这些储存就会蜂拥而至,跳出来供你应用;你可以很自然地随手拈来,不费思索而顺理成章,进而推陈出新,把自己的情意表达得生动、完美。多读的确是一条通向学好写作的成功之路,从而使学生扩大了阅读面,增加了阅读量,积累了丰富的写作素材,因而有了写文章的积极性。多读还要多写,任何技能技巧,都需要反复历练,写作也一样,训练达不到一定强度或熟练程度,就难奏效。写作更是一种创新,必须在反复实践中体味、揣摩才能悟出其中的规律。要养成勤动笔的习惯。滴水穿石,熟能生巧,写作能力是在不断实践中提高的。多读多写文,只有多写了,作起文章来才能得心应手。初学写作者应勤练笔,只有坚持练笔,才能以“量”来促进“质”的飞跃。所以平时让学生坚持写日记,要注重观察,写真写实。。

3.4 开放作文评改方式,师评、自评、互评相结合

新《课标》指出“实施评价,应注意教师的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与学生间互相评价相结合”。新《课标》还强调“重视引导学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过程中提高写作能力。”我们在习作评改教学实践中将师评、自评、互评相结合,使全体学生参与了评价别人、评价自己和被别人评价的活动,使每一位学生既是评价者,又是被评价者。他们在学习活动中始终处于主动的地位。如把自己的作文读给全班同学或组内同学或同桌同学听,请同学打分或评级,并谈谈为什么得分又为什么扣分。在班内举行作文展览,让学生阅读自己的,欣赏他人的等等。并且让学生办了自己的文学小报,把自己的作文发在上面,完了以后全班进行交流,实现了更加充分共赏互评的效果。这样,学生通过自我诊断、共赏互评,清楚地看到了自己的不足,学习别人的长处,使写作能力不断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