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环境污染问题及解决方案

环境污染问题及解决方案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环境污染问题及解决方案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环境污染问题及解决方案

环境污染问题及解决方案范文第1篇

一、美、加越界环境污染事件的历史回顾

在越界环境污染方面,法学界一直高度重视曾发生在美国和加拿大之间的一件经典判例――特雷尔冶炼厂仲裁案。虽然已经过去多年,但是,该案件的解决过程及其裁决结果至今在国际环境法领域影响深远。案情是这样的:特雷尔冶炼厂位于原英国自治领地加拿大哥伦比亚省,这家工厂因排放过量的二氧化硫给美国境内的农作物、牧场、森林造成损害引起环境纠纷。该厂从1896年起开始冶炼锌和锡,到1930 年,每月的排硫量高达10000吨。该厂含硫烟气随气流南下,沿哥伦比亚的溪谷越境进入美国的华盛顿州,污染了该州的土地、农作物、森林、牧场,使美国蒙受损害,为此,美国将此问题提交给美加联合委员会审理。1932年2月该委员会向冶炼厂发出劝告,但未能满足美国的要求。双方为了谋求该问题的彻底解决,于1935年将此纠纷交由一个比利时人任主席和美国、加拿大各一人任仲裁员的仲裁庭裁决。仲裁庭于1938年和1941年分别发出第一和第二裁决书。法庭认为:根据国际法原则,“任何国家无权使用或允许使用其领土,在他国域内或对着他国国民财产,以这样一种方式施放烟雾,只要这种施放具有严重的损害后果和明白可靠的证据。”还认为“国家有义务尊重他国及其领土,有义务对他国领土给以保护,使之不受由于自己领土内的个人行为而造成的损失。根据国际法,加拿大自治领地应对特雷尔冶炼厂的行为负责。加拿大政府有责任弄清它的行为是否与加拿大根据国际法所应负的义务相称。”纠纷随之得以解决。

此案是国际法历史上第一起越界环境污染案例。该案的裁决对后世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当时仲裁庭作出裁决依据的是英美法系公害法理论的一个基本原则,即“自己财产的使用不应损及他人的财产”。据此该判决确立了国际环境法中的“各国环境和不损害管辖范围以外环境的责任原则”。这为跨国环境损害所引起的国际纠纷的解决提供了基本准则。针对该案的上述裁决,不仅为美加两国,并且逐渐被各国所接受,成为一项公认的国际环境法基本原则。

二、越界环境污染产生的深层次原因

分析环境和发展的曲折历程,不难发现,在发展过程中,许多国家都比较偏重经济指标的增长,甚至会一度忽视经济发展所带来的负效应:即环境污染和破坏。等到环境污染带来的损失已经严重阻碍到了本国经济发展时候,政府才开始猛然醒悟,采取一系列严格的环境保护标准,抑制因发展而产生的不良环境后果,降低其损害程度。这几乎成了规律。但是,如果发展过程中损害的环境成本是具有国际性的,如:上游国家对界河或者国际河流产生了污染,污染物顺流而下,最严重的损害情况反而发生在下游国家。这时候就容易产生跨国界的环境污染纠纷。其实从预防的角度来看,如果相关国家事先能够采取污染防治措施,越界环境污染是有可能被避免的。但是,单个国家在采取环境保护措施时,不排除其首先要考虑其经济效益以及相关产品在国际市场中的竞争地位如何。因此,就容易形成如下局面:一方面,对于跨国环境污染,需要相关双方或多方共同合作进行防治;另一方面,由于相关国家为环境保护而付出大笔费用将削弱其产品的竞争力,使其在国际市场上丧失价格优势,从而使国民经济受到影响。因此,在自由竞争的世界市场上,各国都不愿付出巨大费用来整治环境污染而削弱本国产品的竞争力。这是越界环境污染产生的深层次原因。

由此可以看出,越界环境污染未必在经济上缺乏效率,但必然产生国家间的环境不公平。因此,越界环境污染的实质是国家间的环境不公平,即环境污染的外部不经济扩散到污染国之外的国家,一些国家从产生污染的发展中得益或者虽受损但获益较大,另一些国家从污染中受害,而受害国没有得到应有的补偿,总体上可能有效率的经济收益只为污染国占有。因此,为弥补受损的环境公平,一国的行为若对别国管辖下的环境造成污染,则应承担制止这种危害结果的责任。

从国际法律责任的视角分析,一国在其境内从事的行为,如果对它国环境造成了实质性损害,则构成了国际不当行为。尽管该国在其境内的行为有可能是符合本国法律的,或者是法律未加以禁止和限制的,甚至可能大多数是对该国至关重要的,该国仍然需要为其行为承担国际法上的国家责任。在“特雷尔冶炼厂案”中,仲裁庭的裁决已经清楚表明,国际法对越界环境污染造成的别国环境或者国际公域受损认定为是一种国际不当行为,如果后果严重,污染国应当承担国际法上的国家责任。

毫无疑问,这体现了人们对环境公平的追求,但由于越界环境污染的复杂性与领土障碍,公平的结果往往不易实现。在通往最终解决方案的路途上,不同国家往往会斟酌解决越界环境污染纠纷的各种可能备选方法,衡量拟采取的方法对本国以及本国企业的利益影响程度,最终作出决策。

三、越界环境污染的几种国际解决途经

根据国际环境保护的有关实践,解决越界环境污染事件主要有如下几种途径:

1.外交途径。外交解决途径主要包括谈判、协商、斡旋和调停方法。其中,谈判和协商是解决越界环境污染事件的主要办法,许多国际环境条约都规定了这种解决办法,如《联合国》第33条就是明确地把谈判作为和平解决国际争端的首要方法。例如,我国2005年的松花江污染事件,影响到了下游俄罗斯渔民的相关活动,中俄两国就在互相谅解的基础上,通过协商达成了解决协议,顺利解决了该污染事件。一般来说,谈判和协商的基本操作途径是,与越界环境污染事件有关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当事国围绕彼此间的环境争议而进行交涉。其中,外交谈判方法由来已久,也比较成熟,已经有了较固定的一套形式和原则。在谈判过程中,应遵循利益均衡原则。以谈判和协商解决越界环境污染事件的形式是多样的,可以采用口头或书面形式,或者二者同时并用;可采取双边形式或者由有关国家召开国际会议的多边形式进行;可由国家元首或者政府首脑参加,也可由环境部长、驻外使节或特派全权代表参加。在采用该类方法时候,必须严格遵守国家平等原则,在谈判中坚持利益平衡原则,各方在平等基础上,互谅互让,解决争端。由于具有形式多样、方法灵活的特点,谈判和协商方法成为解决跨国环境污染事件的主要途径。

当越界环境污染当事国不愿意直接谈判或者虽然谈判了但是仍未能解决双方分歧时,第三国或国际组织可以出面协助当事国解决,这就是外交斡旋和调停方法。斡旋和调停本身并没有实质的区别,不同之处仅仅在于斡旋是第三国以各种有助于促成当事国进行直接谈判的行动,但是斡旋者本身不参加谈判;而后者则是第三国以调停者的资格直接参与当事国的谈判,如缓和紧张气氛、主持谈判、调和双方的分歧、提出折衷建议等。应当明确的是,在斡旋或调停中,越界环境污染事件的当事国都保留了完全自由,斡旋或调停无论最后结果如何,第三方的任务也就终止了,而且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2.仲裁途径。除了外交途径,解决越界环境污染事件还有一种常见方法,即仲裁途径。仲裁是一种古老的争端解决方式,早在12世纪,就已经被瑞典、英国等国家所应用,成为与司法途径并重的纠纷解决办法。具体来说,仲裁是争端当事方根据协议,约定把争端交给他们所选择的仲裁员处理并接受和遵守仲裁员作出的裁决。使用该方法必须具备几个条件:一是双方应当达成仲裁的意愿,即具有仲裁协议;二是裁决应当依据国际环境公约和其他相关法律文件作出;三是仲裁裁决对双方具有约束力。由于该解决方法既能够充分尊重越界环境污染当事国的意愿,又能体现国际法保护全球环境的立法宗旨,所以成为许多越界环境污染案件解决的首选途径。美国和加拿大之间发生的的著名越界环境污染事件――特雷尔冶炼厂案件最终也采取了仲裁途径解决。

3.司法途径。司法途径的基本做法是越界环境污染事件的争议双方在共同同意的基础上,把争端交给一个国际司法机构,以判决来解决该争端。目前,在国际环境保护领域,能够受理国际环境诉讼的司法机构主要有联合国国际法院和根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设立的国际海洋法庭。此外,欧洲法院可以受理欧盟成员国提起的环境诉讼,在一定条件下个人也有权向欧洲法院提起司法程序。值得注意的是,和仲裁方法一样,通过司法途径解决越界环境污染案件也必须以争端各方的同意为前提条件,并依照国际环境条约、协定和国际法基本原则等作出判决。例如,国际法院自设立以来,曾解决过多起跨国污染事件,包括1949年的科孚海峡案、1974年的核试验案和1997年盖巴斯科夫-拉基玛洛水坝案等。

四、中国在解决越界环境污染事件过程中的立场

我国经济正处于快速发展时期,在发展过程中也产生了各类环境问题,有些环境问题明显具有越界环境污染的特征,如2005年发生的松花江特大污染事件。可以预见,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进一步发展,类似的问题仍然有可能发生。那么,我国在面对和解决这些越界环境污染问题时,应当采取什么样的立场,如何才能充分体现一个负责任的发展中大国的形象呢?笔者认为,可以考虑以下几点:

首先,坚持发展中国家的立场。国际环境问题林林总总,但是,无论是从工业化的时间还是从对全球环境资源的占有和耗损比例上看,发达国家都对全球环境恶化负有较大责任。而发展中国家面临紧迫的经济发展任务,因此,在解决越界环境污染问题时,在坚持保护国际环境要素的前提下,也要区别对待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

其次,寻求国家间的合作解决。由于越界环境污染问题的复杂性,没有一个国家或集团有能力在一个时期只依靠自己保护环境,但秉承国际合作精神就能够以全球伙伴关系模式实现可持续发展。同时,由于包含越界环境污染在内的环境问题的解决还具有很强的专业技术性,需要各方面的专家和专业性的国际组织的参与,才能制定出切实可行的规章和治理方案。

环境污染问题及解决方案范文第2篇

关键词 可持续发展;环境保护;污染;生态平衡

中图分类号:X8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7597(2013)18-0156-01

时代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当今世界一味追求经济产值的不断增加,使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以及建立在资源废墟上的文明正面临着危难。而各个国家和地区的自然生态环境不同,人口密度不均,资源禀赋不等,消费结构和产业组成不平衡,面对的生态环境污染和可持续发展问题也迥然不同,以我国为例,巨大的人口密度,以煤炭为主的特有能源结构,生产力的飞速提高,工业化的加速实施,这一切都使中国在快速发展的同时还面临着超乎异常的生态环境问题。

1 中国环境的基本形势

近几年,国家一系列的有效举措,使我国的生态保护工作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进展,但从一定的程度来看,当前的形势依然不容乐观,很多问题仍然亟待解决。我国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具有复杂性和多样性的特点,这是在特殊的社会背景和特定的历史条件下产生并累积发展的结果,概括起来,主要是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生态环境破坏、自然资源浪费问题;二是以城市为中心并不断向周边蔓延的环境污染问题,两类环境问题相互渗透,相互影响。当前,以城市为中心的污染问题有向农村大幅度蔓延的趋势,一些经济发展较快、工业水平较高、人口密度较大的地区,生态破坏不断扩大和加深,环境问题凸显的尤为严重。具体表现为:能源利用率和矿产资源利用率低;过度开采导致自然资源极度浪费;肆意砍伐森林植被,造成生态失衡;污染治理水平和治理能力较低;城市工业化严重逐渐形成钢铁森林等等。可以说,生态环境的破坏和污染问题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社会发展、经济发展、文化发展和生态文明发展的重要因素。

2 严峻的生态环境污染问题

水资源危机、土地资源流失、森林和矿产资源枯竭、工业废弃物排放等等,这一系列的环境污染问题都严重制约着国家经济的发展,威胁着人类的身体健康,如果严重恶化下去,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将面临着毁灭性的灾难。以水资源和土地资源举例来说:

水是生命资源,是社会文明进步、人类生存发展、万物繁衍生息所不可或缺的重要因子。但我国水资源的整体分布却极不平衡,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区水资源及其丰富,占全国水资源的81%左右;而淮河及其以北地区,耕地面积占了全国的64%,但水资源仅占19%。由于西北西南等地供水严重不足,带来了一系列包括灌溉排水在内的现实生产问题,并造成农业大幅度减产,与此同时,我国的水资源浪费十分严重,淡水资源不充足,水污染异常突出,使我国部分城市饮用水稀缺,对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造成了极大的不便,对城市的发展也造成了严重的制约。

土地是生态资源,是人类生产生活、植被生殖生长的基础条件,关系着我国农业生产的命脉。改革开放以来,国家致力于工业化建设,使得城市发展、交通建设等占用了大量耕地,同时由于森林砍伐、植被破坏导致的沙漠化和水土流失等原因,使我国耕地面积不断递减,最新的调查结果显示我国的耕地面积已经下到18亿亩;水土流失面积达367万平方公里,约占国土面积的1/3以上;沙漠和荒漠化土地达262.2万平方公里,占国土总面积的27.4%;全国有接近3亿人受沙漠化的影响,。这些具体的数据如同警钟一般,在敲击我们对环境的浅薄意识,警醒我们解决生态环境的污染问题已经刻不容缓,好消息是我国已经把土壤资源问题列到重点保护对象之中,并承诺将采取一系列相关有效的绿化措施和绿林方案来稳固土壤。

3 环境污染带来的复杂问题

从国内来看,我国每年由于生态环境破坏所造成的经济损失高达2亿多元,其中农业毫无疑问是最大的受害者。众所周知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业的发展直接影响经济的发展,间接导致林业、畜牧业、工业等产生巨大损失,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建设和可持续发展的一道关卡。

从国际上来看,我国人口居世界第一,又是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国家,同时还处于改革开放时期,面临着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的巨大压力,同时也受到国际社会带来的压力,发达国家不断地将环境问题的主要矛头指向我国,使我国在生态环境问题上一直缺少话语权并长期处于被动位置,在某种程度上极大的抑制了国家经济水平的提高。

4 环境污染的解决方案

根据过往经验可提出一些已有明显成果的解决方法,比如:保护森林和矿产资源,禁止肆意砍伐和非法开矿,通过出台相关法律措施来加大处罚力度;学习发达国家治理污染的先进技术,引进现代化的机器,增大污染处理能力和效率;严格控制引进的工业化项目审批,对资源污染严重、能源利用率低的企业进行技术改造;加强环境保护教育,提高国民保护环境的主动意识;倡导文明消费,健康消费,绿色消费等等。

近年来我国政府也采取了多重措施并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力度,取得了一系列显著的成果,但全国生态环境的整体恶化地趋势依然没有得到有效的遏制和改善,所以还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不断加强。

1)加强国民的生态文明教育,不断提高民众的环境保护意识和文化修养。将国家可持续发展的相关政策和文件贯穿到义务教育当中,使生态保护的意识及可持续发展思想能够深入人心。人民是生态环境污染的行为者,也是生态保护工作的直接基础,只有大力推进全民环境教育,让公众了解资源和生态环境的国情,才能使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得到广泛传播。

2)加强生态系统恢复工程。一方面可通过植树造林、退耕还林、恢复湿地、保护耕地,严禁捕猎、污水处理等措施来恢复生态环境的系统工程。另一方面,国家以及一些工业化企业也应该在生态环境恢复工程中投入更多的资金和技术,现实的状况已经明确说明了一个事实:保护和恢复生态环境与经济建设同等重要

3)加强生态监测和防控。我国的生态环境监测工程还在初级阶段,缺乏系统有效的科学技术以及完整地监测网络,同时生态系统的调研不够全面以及监控数据不合理等等,严重影响了监测的准确性和时效性,制约了生态环境恢复工作,因此我国要在生态监测方面加大力度,这一点非常重要。

总体来说,必须继续坚持国家出台的各项环境保护政策,才能有利于我国的可持续发展,才能改善我们赖以生存的和谐家园。

参考文献

[1]杨伯溆.全球化:起源、发展和影响[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

[2]刘圣音.中国生态环境与可持续发展[M].吉林大学,2003.

[3]阎克第.对中国环境问题的几点思考[M].天津市塘沽区环境保护局,2010.

环境污染问题及解决方案范文第3篇

关键词:环保检测;应急系统;发展

DOI:10.16640/ki.37-1222/t.2016.10.247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环境保护问题也愈来愈多的显露出来,由环境保护问题引起的各种生态问题接踵而来,我们生活的环境质量逐渐下降,社会的生态逐渐失去了原有的平衡,人们生活在水污染、大气污染严重的环境中,严重威胁着人们的身心健康,因此,解决环保问题刻不容缓。解决环境保护问题的根本措施之一是进行环境监测,根据不同的环境下的不同污染程度进行不同的分析、研究,根据分析结果采取有效途径解决环境保护问题。但是,目前大部分城市的环境保护监测应急系统还没有得到完善,仍处于建设的阶段,所以在发生环境污染事故的时候,管理人员只能对环境污染事故有大体上的了解,无法对环境事故做到全面的了解,管理人员不能在短时间内得到有效的污染信息,从而也就不能及时的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使环境污染事故得不到及时的处理而变得越来越糟糕。

1 国内外环保监测应急系统的发展状况

1.1 国内的环保监测应急系统的发展状况

目前,环保监测应急系统已在我国投入并开始运用,在对突发环境污染事件的处理上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由于我国国土面积比较广,工业化发展速度较快,我国还是存在比较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的,因此,治理环境污染刻不容缓,要利用好环保监测应急系统,在最短的事件内做出最佳决策,在实践中探寻有效的方式,降低环境污染程度,保护好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

1.2 国外的环保监测应急系统的发展状况

环境污染的严重化使得许多国家都采取响应的技术对环境进行监测,比如在化学物品的堆放方面美国提出了一系列管理计划;在环氧问题上日本建立预防结构体系;联合国针对不同国家不同的突发环保事件提出了不同的应对措施与处理方式。以上例子说明了,环境污染在恶化,全世界对环保的重视程度也在上升。

2 环境保护监测应急系统的建立

2.1 监控预警系统

监控预警系统是对突发的环境污染事故进行预报警的系统。建立监控预警系统,是为了能够实时监测重点污染源及其环境质量,降低突发环境污染事件发生的概率,为处理突发事件积累更多的时间。监控预警系统包含两个模块:监控模块和预警模块。监控模块主要负责对重污染源进行实时的监测,根据分析数据的结果制作环境统计报告;预警模块的职责是根据不通过环境污染的不同预警条件,对从监控模块中取得的监测信息进行系统性的评估,以此来对突发环境污染事件的预警级别进行确定。

2.2 现场处置系统

通过运用现场处置系统中的监测设备,可以较为准确的知晓污染事件的污染源、污染物及污染范围等信息,能够提高处理突发污染事件的效率。现场处置系统也包含两部分:环境应急监测和现场视频传输两部分。环境应急监测部分的主要职责是对污染物的来源、种类、涉及的范围以及危害度等进行初期的判断,然后报告给上级单位,为管理人员更好地采取措施处理环境污染事件提供了条件;现场视频传输部分的主要职责是在突发污染事件现场和环保应急指挥中心间建立起联系,使得应急指挥中心在最短的时间内能对突发事件有较准确的把握,提供有效的解决方法,提高处理突发事件的效率。

2.3 应急指挥系统

应急指挥系统的主要职责是对污染事件的信息进行分析、处理和,它是一个二十四小时随时待命的系统,包含五个部分:进行应急接警、进行指挥命令调度、进行车辆监测调度、进行应急视频指挥和进行应急信息展示部分。

2.4 决策支持系统

决策支持系统是对突发污染事件进行分析,辅助工作人员进行对环境污染事件的评估工作,与此同时,结合以往类似事件的处理方法提出可供参考的建议。

2.5 灾后评估系统

它是一种对环境污染事件的事后评估系统,通过分析环境污染事件造成的影响,制定有效的解决途径,降低日后此类事件再发生的概率。灾后评估系统包含四个部分:对评估标准进行维护的部分、对应急处置进行评估的部分、对环境影响进行评估的模块和对事后方案进行制定的部分。

3 环境保护监测应急系统发展的原则

3.1 应急措施要与预防措施相结合

提前制定突发环境污染事件的应急措施是进行事件处理的关键,这样在环境污染事件突发的时候,工作人员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做出反应,从而能够及时的采取措施,降低污染可能带来的危害度。具体措施有:将重工业生产作为重点,做好预防;相关企业要详细记录本企业的危险品的储存信息;采取一定的措施进行水源保护等等。

3.2 对环境污染事故进行及时的处理

在应急组织中设有应急办,其中的工作人员的主要职责是对突发环境污染事件的应急预案进行规范和制定,增加技术存储量,并且预警突发环境污染事件,对一般性的环境污染事件进行处理,对于污染情况比较严重的环境污染事件在向上级部门进行汇报之后在进行处理。另外,在平常的应急工作中要提前制定好预防措施,以保证在事故发生时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提供解决方案。

3.3 在政府的领导下,各部门协同处理事件

在发生突发环境污染事件时,仅仅依靠一个部门或者一个企业的力量是无法达到最佳处理效果的,因此,需要应急工作人员及时的向上级政府部分汇报,在政府的带领下,各个部门协助处理事件,明确分工,提高解决效率。

4 总结

环境污染日益严重,采取行之有效的解决措施刻不容缓。相关环保部门要随时关注环境保护的动态,制定有效的措施,争取在最短的事件内处理好环境污染事件,降低事件可能带来的危害,保护好我们的环境。

参考文献:

[1]薛秀秀.关于环保监测应急系统的发展探析[J].资源节约与环保,2013(08):95+105

环境污染问题及解决方案范文第4篇

摘 要:房屋建筑施工过程中,存在着很多的问题,我们必须慎重对待,并采取妥善的措施加以解决,比如:建筑工程质量问题、建筑施工过程中的环境污染问题、造价管理不完善问题、施工安全问题等等。本文结合自身工作实际,对这些问题进行简要的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以便大家探讨。

关键词:房屋建筑 施工 工程质量 环境污染

房屋建筑施工过程中,存在着很多的问题,比如:墙面开裂、建筑物产生不均匀沉降、安全管理工作欠缺、污染环境严重、造价管理不完善等。这些问题如果不妥善解决,将会影响到房屋建筑的工程质量和施工安全,甚至会对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造成严重的破坏,所以我们必须慎重对待,并采取妥善的措施加以解决。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

房屋建筑施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工程质量问题。近年来,随着建筑行业的快速发展和城市投资环境的逐步优化,居民的居住水平在不断提高,但是,现实生活中,房屋建筑的工程质量问题仍然困扰着人们。有些工程质量方面的问题,可以通过补救措施来进行改善,但是,有些问题解决起来就不是那么简单,如果处理不当,会影响到居民的人身和财产的安全。就房屋建筑工程质量方面的问题而言,也表现在多个方面。如:房屋建筑的墙面空鼓、起皮、开裂、起砂,房屋墙体,特别是地板渗漏比较严重,门窗周边的缝隙比较大,厕浴间地面不够合理,出现倒坡和积水现象,滴水线向内斜导等现象,有些问题比较严重,使建筑出现不均匀的沉降,或者是发生整体坍塌等重大事故。

二是房屋施工过程中的污染环境问题。房屋建筑施工过程中对环境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新建、扩建和改建过程中,会产生一定的噪音污染,大量灰尘弥漫在空气中,对大气环境造成污染,同时,也会产生大量的建筑垃圾,形成固体污染,有的施工单位不注重保护水源,施工过程中不采取任何处理措施,随意排放污水,造成水污染。通常情况下,噪音污染贯穿于建筑施工的全过程,建筑工地上所有噪音混杂在一起,高达100多分贝,持续时间比较持久,对周边人居环境破坏比较大的一种污染。粉尘污染、水污染、固体污染是影响时间相对较短的,但是,粉尘污染虽然短暂,但是有可能损害到附近居民的身体健康,而固体污染则会破坏优美的人居环境。防水施工中熬制的沥青会产生臭气和烟尘。另外,产生的废弃建筑材料、渣土、废包装、生活垃圾等固体废物,会污染周围的水体和大气,产生的水、光污染也会污染周围居民的生活环境。

三是施工中的造价管理问题。现阶段房屋建筑施工工程造价的管理中存在着造价领域的法制还不健全,政策还不配套、缺乏科学完善的报价决策机制,缺乏可操作的成本控制依据,成本控制手段落后,工程的索赔意识薄弱、索赔证据的收集和整理欠缺、索赔人员素质不高等缺点。另外施工中周边环境的协调、不可预见的恶劣天气变化、政策性变化、主要人员的流动变化、新工艺新技术的不确定性等问题,都不同程度地影响着工程的造价问题。

四是施工中的安全管理问题。首先,相关的法律法规执行不到位。近年来国家陆续颁布了一系列建筑安全法律法规,但部分施工企业心存侥幸心理,没有严格按照法律法规来管理,或安全管理的力度不够,导致在建筑施工中安全事故频繁发生;其次,施工单位的管理制度不健全。目前我国房屋建筑行业的施工单位广泛存在着安全管理制度不健全,不符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和执行力度不足等问题,还有施工单位的安全教育制度不健全,制度落实力度不够。不按照制度规定的时间和方式对从事安全管理的人员和施工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再次,监督部门的安全监督不力。目前,我国的各级安全监督管理部门普遍存在着对各方责任主体的安全监督力度不够,不能严格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处罚到位等缺点。监理单位对施工现场未认真履行安全监理生产职责,对发现的隐患,未能及时消除,最终导致事故发生。

二、解决房屋建筑施工过程中存在问题的方案

针对以上所分析的主要问题,我们可以采取以下几个方面的措施:

一是多策并举,切实提高施工质量。首先要增强技术人员的责任心。加强岗位培训和宣传力度,并通过典型案例宣传、实例剖析等方式提高对工程质量问题危害性的认识;其次,要完善施工管理的标准制度。建立健全各项施工质量管理的规章制度,完善管理体系,严格按照各级施工质量验收标准进行验收,严格执行三检制。严格履行验收签字程序,对于验收不合格的,禁止进入下道工序的施工;再次要加强监理机构的职能。监理单位的项目监理机构应针对工程特点将易发生质量问题的环节做为质量控制的重点,纳入监理规划或监理实施细则,并在施工中重点控制。监理人员应按规定认真做好质量验收工作,在材料、构配件进场、使用过程中,要严格进行各项检查,见证送检等监理活动,做好材料和构配件的验收工作;最后,要推广使用新型材料。新的建筑材料的出现和应用往往带来施工工艺的改革和施工技术创新,并使建筑物的功能得到了进一步完善,避免许多工程质量问题的发生。

二是减少施工过程中环境污染主要措施。可以通过改良、更换施工机械设备来进行和优化施工方案来减少噪声污染。如在打桩时采取更改桩型或采用静力压桩、挖孔桩等办法避免噪音。对施工使用的搅拌器和水泥罐等设置除尘、运输散装建材的车辆物料采取有效的遮敝措施,减少粉尘污染。施工单位应规范运输,不能随路洒落。在指定地点堆放建筑垃圾。施工结束后,及时清运多余、废弃的垃圾,拆除临时工棚等建筑物。尽可能减少固体废弃物污染。将生产废水通过沉淀后再排入水管网,对车辆、建筑设备使用燃油等产生的油脂类集中处理,不随意倾倒、排入水管网和附近其他河流,减少对水体的污染。

三是完善施工造价管理措施。做好项目成本控制与管理。项目开工前,做好施工项目的经济核算,编制施工成本计划。用科学的管理方法来达到控制工程成本的目的。加强施工管理。加强工程质量管理,避免返工,加强工程进度控制,减少管理费、人工费等,加强工程变更管理,严格控制工程变更,不准随意变更图纸和随意提高设计标准,加强材料价格控制。在项目投资中,工程材料费一般占总投资的百分之五十以上。很多新型料性能方面优于替代产品,而且价格低廉,可以降低材料费用。所以要按市场变化规律,对价格实行动态管理。

四是施工安全管理措施。建立健全安全管理体系,建立明确的安全目标、方针和计划,建立企业安全责任的考评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设立专门的安全管理部门,建立高效的安全管理信息系统,普及开展群众性的安全管理活动,提高安全意识。加大安全资金投入,减少安全事故。加大安全资金投入,更新安全设施,使设备、工具、材料等免遭毁损,减少或者避免施工人员的伤亡。完善施工安全监督。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依靠科学管理和技术进步,建立安全监督管理制度,对施工单位主要从安全教育、检查、隐患公示和整改方面进行重点监控。对发生事故的单位进行全面量化监管,建立监督和惩戒制度,使安全管理工作真正走上法制化、规范化的轨道。

三、结束语

房屋建筑施工过程中,主要存在着环境污染问题、工程质量问题、管理问题等多方面的问题,这些问题如果不得到妥善地解决,将会产生比较严重的后果,因此,结合我的具体工作实践,谈了一些解决这些问题的措施,以便大家进行探讨和交流。

参考文献:

[1]丘雄欧.建筑施工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0年10期.

环境污染问题及解决方案范文第5篇

【关键词】环境问题;化学教学;环保意识;渗透方法

环境问题日益严重,我们在对大自然进行改造的同时也加剧了环境的破坏,比如说土壤盐碱化,温室效应以及空气污染等。这些问题将严重影响到我们的生活规律以及安全健康。所以,我们应当把保护环境作为一项当务之急的首要任务。人类的生活环境与化学息息相关,大部分环境问题与化学都有密不可分的关系。因此,在学校化学教育中,运用有效的教学手段对对学生的环保意识进行合理的渗透,使学生清楚地认识到环境污染的来源以及对生活的影响并且树立一定的环保意识。

1.日常生活与理论知识相统一

1.1就建筑问题引入环境保护。在建筑施工过程中,会产生多数的废弃物,引起大量浪费。所以我们应该着重研究废弃物的重复使用。特别是建筑类专业的学生。在化学教学中,我们应该着重引入废弃物回收利用相关的例子,使学生对建筑废弃物回收再利用的理解更透彻。例如重点介绍在上海世博会中各种新型环保、节能、绿色的建筑材料被大量投入使用。善于运用生活中直接的案例,能使学生在研究过程中对身边的废弃建筑物以及废弃的材料有不同的认识。达到理想的渗透效果。

1.2就我们生活中发生的环境问题。化学教学中,介绍生活中常见的废弃垃圾的结构以及探讨如何做到全面地重复利用它们。并在校园中就如何处理生活的废弃物展开调查。并浏览有关的资料,进行相关实验,深入提取废物再利用的有效方法。这种方式不但能让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学习,还能更好地宣传废弃材料的重复利用这一重要理念。

1.3在课堂中导入时事新闻。随着科技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人们对环境问题的热切关注,抓住学生关心时事新闻导入到课堂内容中,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如贵州省毕节某县氟中毒现象,通过事例来描述污染源以及氟中毒的危害。再对解决氟中毒的具体方法进行详细介绍。

2.利用当代科技手段宣传环保意识

2.1网上学习。对于仅仅的几十分钟上课时间来引入大量的学习资料明显是不合理的,因此学校应该制定一些网络共享资源方便学生跨越时空式的学习,使学习效果得到最大限度的延伸。网上学习不仅能让老师和学生更好的互动交流,还能让老师更加了解自己的不足以及学生对学习的需要。

2.3影像放映。向学生展示环境污染问题最直接的方法就是放映一定的影像资料。例如在讲述典型金属污染的事例中,放映有关湖南嘉禾县儿童铅超标的新闻专题片。就某个专题的讲述介绍,准备好相关的视频资料。学生通过这些影像资料的学习可以深刻意识到污染的严重危害,提高他们的环保意识。

3.教师自身的环保观念

3.1加强环保理念,重视微型实验教学。作为一名化学教师,应该熟悉教材,掌握教材的内容。加大环保的宣传力度,把绿色化学理念融入到教学课程中。利用事例让学生心服口服,让学生切身体会环境问题的重要性。化学以实验为基础,实验也是学生掌握专业知识的直观手段。因此,在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热爱实验的观念,加大推行微型实验的力度。微型实验不仅可以节约资源,降低污染,还能让学生亲自接触实验,自己动手,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以及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热情。

3.2扩展课外教学,强调绿色化学理念。新课改明确要求教师应该重视课外活动的开展,这样不仅能让学生扩张视野,还能提升其知识水平。在这一过程中,应该把绿色环保理念从中渗入。例如:带领学生到生产单位实习参观,开设绿色化学专题宣传会,激励学生从身边的小事做起。

3.3把环保理念贯穿于教学设计中。结合有关理论课,实验课设计教学中如何有效地将环保理念体现出来至关重要。在实验教学中,尽量选择绿色产品代替一些有毒的元素。通过实验,可以让学生们深入了解实验本质,同时,还能节约资源,使环保意识在实验中得以渗透。

4.设立情境教学,加深学生环保意识

在化学教学中,以教材为主并在一定程度上对其扩展。通过环保问题建立一定的教学情境达到一定的渗透效果。让学生观看相关的视频资料后,组织学生探讨存在的问题以及矛盾,并对有关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在“硫元素”的学习过程中,可以介绍硫对物体的腐蚀作用。引出硫化物对大气污染以及酸雨的危害。进一步要求学生思考污染源,传播途径以及解决方案。将有关知识进行重组整合,形成以环境问题为主,以其传播途径,污染源等方面为辅的知识结构。

5.加强学科概念,渗透环境保护意识

环境问题在我们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然而,对于非环境专业的学生并未正确认识到环境跟我们生活息息相关,他们普遍认为保护环境是环保部门的责任而自己只是旁观者。实际上,每个学科都有其独特的学科特点,但在某种程度上都与环境紧密相连。大多数环境污染问题都与化学相关。化学作为一门能够探明污染源,控制和消除污染的重要学科。因此,化学专业的学生虽然了解化学在我们生活中的促进和改善作用,更要意识到化学与环境污染在生活中的不利影响。做到正确树立起绿色环保的观念。在对化学类学生进行环保教育的过程中,第一,应该注重环保素材在基础学科中的体现,把环境与化学强强结合使化学专业的学生能够及时了解保护环境的重要性。第二,开设环保讨论课,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到化学与环境息息相关。利用学科概念渗入到课程中不仅可以帮助传统化学教育向当代绿色环保化学教育的转变,还能促进学科交叉以及学科渗透的合理发展。

6.结束语

当代科技水平的飞速发展,人口数量的不断增多,我们不惜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来一时的繁盛,这显然是不可取的。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生动有趣地把环境保护问题与化学知识统一起来是非常重要的。化学学科教师应该合理地对强化及加强环保意识进行不断渗透,使学生能够自主认知学习,激发学生的环保意识使学生切身体会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以及如何改善我们的生存环境,扩展学生的学习视野,让学生不仅在课堂学到理论知识,更能在课外得到充分的发展,这对我国的可持续发展有着良好的促进,对全人类社会,政治,环境的良好发展有着重大意义。

【参考文献】

[1]李华英.化学教学与环保意识教学[J].课程教育研究,2013,24(2):45-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