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困惑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困惑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浅谈语文教学中的困惑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困惑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困惑范文第1篇

一、教学过程中的困惑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花了很多时间努力让学生去理解我们讲解的那些散文、古文、小说,我们的学生在我们不厌其烦的讲解中到底收获了什么?这个只有学生才有发言权。当你慷慨激昂地要把那些伟大而宏远的目标在课堂上展示出来时,学生很激动,很兴奋,似乎从老师的描绘中发现了什么哥伦布的新大陆似的;而当老师要把这些目标跟他们的学习实际联系起来的时候,要求他们做些切实可行的工作时,他们的兴奋与激动很快就跌落到冰点。好像我们老师所说的这些必须做的事情是在跟他们过不去,是在增加他们的工作难度。当你反复在提醒学生要注意自己的书写,反复告知他们要注意理解别人的作文题意时,他们似乎总是从左耳进,右耳出,他们总是漫不经心地做这些本来是属于他们分内的事情,总觉得教师的提示与告知是有点多余的。可是每次写作,每次的考试,每次的表达他们总是在犯曾经犯过的那些错误,似乎犯错误是他们的必需。写错别字,看错题目,写作文偏题,很正常嘛,老师你干嘛这么着急?有时当你在热情洋溢地评点学生的作文,在肯定他们的精彩优秀之后,提醒某些学生得注意某些不该出现的问题:或者语言表达的不当,或者逻辑关系的混乱,或者选材的不合适。我在那里热情洋溢,而有些可爱的学生居然拿出其他学科的作业,在那里安稳地做着。你问他怎么啦?他会反问老师,你讲的那些失误,我没有。

二、解决困惑的对策

1.明确语文教师的角色定位

新课标的实施和推广中伴生了一种新的理念: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学习的结果是教师被要求“尊重学生的独特感悟”。以语文阅读教学为例。建构主义理论认为:人在阅读过程中,只有在阅读对象和自己的直接或间接的生活经验产生意义建构时,才能形成阅读者的个人意义。帮助学生建构课文与生活的“桥梁”,使课文内容与自己的生活经验产生联系,这是让学生走进课文,感受生活的关键所在。这个“桥梁”非语文教师莫属。

2.提升语文教师的专业修养

一要具备精深的专业知识,这是成为一名优秀语文教师的前提。 语文教师必须具备精深的专业知识和广博的文化视野。教师有了精深的专业知识,讲课才能游刃有余。二要广泛涉猎相关学科知识。语文教师在打好专业基础知识的同时,要广泛涉猎诸如天文、地理、历史、生物等其他学科知识。三要提高教育教学素质。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是完成教学任务、提高教学质量的保证。

3.构建开放的语文课堂

(1)开放学习内容,促进协调发展。教师首先就要树立大语文教学观念。语文教学应立足课堂,向课外开放;立足教科书,向书外开放。在生活中学习语文,不仅可以克服传统语文教学的种种弊端,而且可以突出教师的主导地位,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优化语文教学过程和学习结构,让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紧密结合起来,使素质教育真正落到实处。让新课标的理念之花,在语文教学的园地,通过语文教师的努力,结出丰硕的果实。

(2)倡导自主探究,张扬学生个性。要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必须变“接受性学习”为“创造性学习”,并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因为知识的内化是学生对现有材料和已有知识加以分析、感悟,产生迁移的过程。不同个体知识背景和思维过程往往也不同,即使是同一教学内容也必须考虑各个学生的特殊性,放手让他们去探索,让他们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感受新知。今天的语文课堂教学,应更多体现“主体转移,把学习主动权还给学生”的精神。语文学习应尊重多元性,张扬学生个性。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以新奇感、神秘感、无畏感走进一个个文学“迷宫”,迈进一座座文学“殿堂”,探索一块块文学“新大陆”;鼓励学生对文本中自己特别喜欢的部分作出反应。在创造性学习的过程中,要学会容忍学生犯错误,给予学生犯错误的权利。让学生意识到“与其重复一句正确的话,还不如试着说一句错误的话”。这对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和创新能力尤为重要。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困惑范文第2篇

【关键词】学生心理;课堂提问;艺术价值

语文课堂教学是一门综合性的艺术,而提问是语文课堂教学的一个最基本、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提问是语文教学的常规方法,也是语文教学的一条串针线,然而提问又是教师的一大忧患。提问是对教师的整体能力展现的严峻挑战。所以语文课堂提问既体现了一个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教材掌握程度,教师对学生的认识和了解情况,尤其是学生的学习心理动态变化。因此揣摩和研究学生心理是提高语文课堂提问艺术价值的重要手段。

一、从学生心理方面来看语文课堂教学提问的意义

学生心理对语文课堂提问的影响特大,能否打开学生的思维门扉,关键在于语文课堂提问是否把握学生心理动态特征。语文课堂是一种交流艺术,师生要短短的课堂上达到交流的目的,最关键的是从学生心理动态来探讨课堂提问。

(一)语文课堂提问有利于催化思考

思维起始于问题,就如理论来自实践一样。因此没有问题,就无法思考,问题不断地产生同时思维也在不断的创新。王夫之在《四书训义》中说到:“学非有碍于思,而学愈博则思愈远。思正有功于学,而思之困则学必勤。”即学愈广博,则思维愈开阔,思维产生于困惑就会勤于思考问题。孔子《论语》中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即思维达到一定的困惑就会思考,勤于学习。通过王夫之和孔子告诉我们思维要活跃、要创新,就要不断地提出新问题。因而语文课堂选择提问是最佳的方法和手段。

(二)语文课堂提问有利于知识的浓缩和归纳

创设情境往往是通过不确定性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而那种不确定来自已知的与未知的之间,认识与不认识的,熟悉的与陌生的事物之间的差距。就因为那种差距而产生强大的吸引力。有效的教学在于形成一种使学生是懂非懂,一知半解得不确定性问题情境产生矛盾、疑惑、惊讶而诱发爱好和兴趣。

(三)语文课堂提问有利于调节课堂节奏

在课堂教学中,如果教师没有课堂提问,只是一味地讲,而不重视学生的反馈信息,那么就会导致课堂效果差,课堂没有任何生气,失去课堂的节奏美。因为教学过程是教师、学生和教材三个主体元素和认识体系而构成的,而教师和学生又课堂教学的主观能动者,并且他们是独立存在的实体。他们是相互渗透、相互交叉,互相作用的。教师要认识教学过程是否合理,就必须通过提问,从学生那里得到反馈信息来了解课堂的效果,反馈信息一定要重视质量,而不要去看反馈的形式,同时切忌走如“满堂问”的误区。

二、从学生心理来探讨语文课堂提问的技巧

语文课堂提问是非常讲究艺术的,陶行知曾云:“发明千千万,起点在疑问,禽兽不如人,过在不会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蠢。”巧妙的提问,能点燃智慧的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对教学过程要善导善控。必须致力提高问的艺术,即贵在善问。其实,语文教师困惑的问题常常是“问什么,怎么问”。作为语文教师要善于把握学生心理动态变化,提问要掌握三个方面:

(一)提问要精要简

学生厌恶问题多,对“满堂问”的语文教学传统模式学生心理极不支持。他们对肤浅的提问视为没水平的提问,对于过难得问题他们疑为是教师故弄玄虚。因此在设计问题时,依托教材,精心设计,抓住主要问题,凝练提问语言,精心构思提问及点评。这才能让学生用心去学、有问有答、有思有得、有说有听、有疑有解、有评有得。

(二)提问要巧要活

抓住学生懒惰、好奇、要强等心理特征。提问时,要把握问题难易层次。做到曲直相宜问答,创设情境激发兴趣。提问巧在设问内容有创意、抓住发问的时机、掌控问答的时间和范畴、正确的引导回答和巧妙的点评。这都属于巧妙提问整体范畴。古人云:“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以及“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教师在课堂上能够有效的把握学生心理进行设疑、巧问,是教师积厚薄发的一种高水平的艺术表现。

(三)讲究幽默

幽默是德、才、学、识、智、情等诸多因素在语言运用中的结晶,是瞬间闪现出光彩夺目的语言火花。幽默是一种形象而含蓄的艺术,它让人在笑声中明辨是非,增长智慧。学生喜欢幽默,乐于接受幽默,然而我们教学中缺乏幽默这种教学手段。一些老师习惯于居高临下地板起面孔枯燥乏味的说教,而不善于用灰谐有趣的幽默去创设一种宽松和谐育人的气氛。因此教师应把幽默引进课堂,使教学变得生动活泼,富有情趣,有助于学生学习新知。教师授课富有幽默感,可以活跃课堂教学气氛,避免出现单调沉闷、枯燥乏味的教学局面。如一位教师讲授《守财奴》这篇课文,分析小说人物葛朗台在生命临终前仍然坐在密室前守着财宝这一情节,他用灰谐的口吻说:“你们看人家葛朗台在奄奄一息之际仍然坚守在工作的岗位上,恪尽守职、无怨无悔,我们从他身上发现了什么?有哪些方面值得学习,有哪些方面应该否定。”

(四)提问要有丰富想象力

语文课程既是一门基础性课程,也是一门灵活多变的课程。语文课堂提问要依托于教材合理构思想象,把握中国文化悠久历史渊源,归纳构想想象要具有前瞻性,同时还要注重人文情感的思考。

三、结语

课堂提问在语文教学可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的,它是启发式的教学方法之一,是师生进行教与学双边教学活动的重要形式。语文课堂提问是一门复杂多变的艺术,作为教师要掌握它,必须具备精深的专业知识和、广博的课外知识和灵活多变的教学技巧。研究语文课堂提问的真正目的是提高教学质量和课堂效率、优化语文教学,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内在动力。这样才能使语文教学走出一条独具特色的道路。

【参考文献】

[1]韦志成,韦敏.语文教育心理学[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2004.

[2]徐胜三.中学教育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3.

[3]任顺元.心理效应学说.[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4.

[4](美)林格伦.课堂教学心理学[M].章志光,等译.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93.

[5]崔智.浅谈语文课堂教学提问法[J].职业技术教育研究,2005.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困惑范文第3篇

[关键词] 初中语文 作文 创新

作文教学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同时它也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难点,它的成功与否直接影响着整个语文教学。纵观作文教学,我们不难发现,新课改形势下的作文教学还有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不少学生不爱写作,有的敷衍甚至抄袭范文,导致语文教师常常困惑于作文教学已无计可施,困惑于自己不能让学生大面积提高作文成绩。那么,如何更好地发挥作文教学课的作用,调动学生作文激情,写出真正属于自己的习作,成了众多语文教师关心的话题。在此,笔者就作文教学和自己的教学经验谈几点个人的体会,供大家参考。

一、适时点拨,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

世上无难事,作文也是这样。世上哪一个作家、诗人都不是一开始就成为作家、诗人的。为了诱发兴趣,教师要给学生以写的自由与自我表现的机会,还要运用评价激励机制,多肯定成绩,让学生享受到成功的愉悦。通过办手抄报,编印本班学生优秀习作选,在班上张贴学生的好文章,指导、鼓励学生向报刊投稿等形式,让学生获得较多的发表自己文章的机会,满足其发表欲,这些也不失为一种激发作文兴趣的有效方法。我不断用名人成功的经验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并且还善于发现学生作文的长处及时给予肯定,帮助学生树立起自信心。

二、精设文题,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

作文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甚为重要,有了兴趣才会入迷,入迷才会顿生灵感,有了创作灵感才能写出好文章。语文老师要善于运用各种方法使学生对写作产生兴趣,努力实现由“要我写”向“我要写”的转变。教师在具体的写作训练中,精心设计作文题目,让学生感到兴趣盎然。只要贴近学生实际,标新立异,就能调动他们的写作热情。作文题目命得怎样,关系到写作训练的成败,因此题目一定要出在学生身边,最能体现学生生活,否则他们会觉得无话可说、无情可诉。如何才能命出符合学生口味的题目来,激发他们的写作兴趣呢?了解学生心态,把握他们的心理特征,尽可能地使命题说出学生的心里话。七年级,命题要富有情趣,因为这个时期正是童年与少年的过渡时期;八年级,是初中生最活跃的时期,他们对一些事情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和主张,很有点儿“小大人”的派头;九年级,学生的思想日趋成绩,也善于思考一些较深刻的问题,这就要求命题要有一定的思想性、深刻性。经过这样一个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训练过程,学生作文水平逐渐提高,同时与学生心理的成绩保持同步,有科学性。

三、多观察,重积累,写真实

《语文课程标准》说得十分明确:“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生活是创作的源泉。”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要强调学生重视观察周围的生活,并在此基础上,通过思考,能有所感悟。因此,首先要培养学生的观察习惯。作为教师,要指导学生观察的方法,在观察中还要随时记录,要求一日一记或做观察笔记;其次,对于教材上的名篇佳作应让学生精读牢记,在读背中培养语感,积累语言;第三,养成写读书笔记的习惯,学会做剪贴及赏析,培养学生欣赏美的能力。

四、开思路,重思维,重示范

思维训练是现在作文教学中的一个基本要素。现在的作文教学一般以表达训练为主,从审题、立意、选材、谋篇布局到各种表达方式及不同文体的写作都进行训练。却往往忽视了写作思维训练,如怎样观察、想象、逆向思维、分析综合等,学生作文会出现选材雷同,难以出新意的情况。因此,要先训练写作思维,再训练表达技巧,最后再进行实际练习,真正做到理论与实践的相结合。在写作训练中,语文教师也应作示范指导,经常写点下水作文,教师的表率作用有助于学生作文兴趣的提高。

五、要让学生从生活中寻找作文的材料

教师要教会学生把作文和现实生活相联系。作文必须源于生活,是现实生活的真实反映。教师必须参与到学生的生活中去,提高学生对生活的感受能力。教师的写作指导往往从“审题”开始。“审题”也就是“审视生活”。选题的题目、所选的材料,都要是从生活中来,有的直接就是生活本身。还要教会学生先学会“剪碎生活”,再学会“凑成文章”。“剪碎生活”就是要把生活中的任何一件事或一个理,从其“完整”出发,将其“剪碎”,经过构思,设定某种形式,选取自己需要的部分,然后再“凑成文章”,也是用已经“剪碎”的材料,经过加工处理之后,再“整合”成文章。这就要求学生要学会从生活中提炼、取舍、改造。一个初中学生,必须突破为了作文而作文的单一模式,而要学会从生活中来,再到生活中去。这样写出来的作文才是有个性的,高质量的。

六、办报刊交流成果

成就,是每个人的终身追求,有了成就,无论大小,就等于有了人生的辉煌,成就越大,奋斗越甚,而奋斗愈甚,成就也就愈大,这是中学作文教学的一条基本法则。因此,教师要创造一切机会,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写作才华,从而不断使其以小成就来成就大成就,教师要开辟多种园地,为学生的习作发表提供尽可能多的机会。戴尔•卡耐基说过“人性最本质的愿望就是希望得到赞赏”,教师经常在作文中赞赏学生,是对学生日常进步的肯定,能固化学生的自信心,激发学生的潜能。教育者要善于针对不同学生的不同基础,确定不同的起点;善于针对不同个体的自身现实,确定不同激励目标,让他们在各自的发展区内一次次达标,一次次获胜,享受到成功的乐趣,最终达到理想的彼岸。

参考文献:

[1] 赵红霞.对初中作文教学的几点思考[J].才智,2008,(18).

[2]刘玉梅.浅谈对初中作文教学的几点意见[J].成才之路,2008,(15).

[3]周云.初中语文作文教学之现状及思考[J].商情(教育经济研究),2007,(3).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困惑范文第4篇

【关键词】初中语文;“三四五”课堂教学;应用

一、“三四五”课堂教学的概念

“三四五”课堂教学是一种全新的教学理念,是一种建立在新型师生关系基础之上的教学模式,其宗旨是以学生为课堂主体,为学生创建自主、优质、高效的课堂环境,以语文学科特点为基准,具体分解细化了“三步骤”、“四环节”、“五课型”的课堂教学环节流程。其中,“三步骤”主要包括:课前延伸、课内探究、课后提升;“四环节”具体有: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精讲点拨、巩固拓展;“五课型”主要涵盖课型有:阅读教学课、写作教学课、专题复习课、测试讲评课、专题探究课。“三四五”课堂教学独具特色,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应用该教学理念可以发挥其独特的教学功能,进而获得最优化的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效果。

二、“三四五”课堂教学在初中语文中的应用

1.阅读教学课

“三四五”课堂教学应用的具体教学流程如下:

(1)课前延伸。课前延伸是教师与学生都需要做好的充足准备工作。对于教师来说,需根据学生的特点与学习水平、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来编写预习学案,从而为引导学生展开自主有效预习及顺利开展课堂教学奠定基础。教师需要明确制定出学生的预习目标、内容、方式、时间,并收集与整理出预习中存在的疑难问题,便于在课堂上与学生进行探讨。而对于学生来说,他们需要在课前延伸环节中完成自主有效预习,独立做好预习笔记,梳理预习中的难点问题。

(2)课内探究。课内探究环节是“三四五”课堂教学中的重点环节,结合“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精讲点拨、巩固扩展”四个环节进行教学,在该环节中需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吸引学生的阅读兴趣,调动学生的参与性。

(3)课后提升。课后提升主要分为两个环节:布置作业、主题学习。学生在阅读教学课中通过“课前延伸”与“课内探究”已经掌握了一定的阅读学习能力,所以教师需要布置适量具有巩固性、实践性、拓展性的作业,以及布置学生完成主题学习任务。如此,通过课后提升教学环节培养与巩固学生的阅读能力。

2.写作教学课

写作一直是中学生的一大困扰,许多中学生厌烦写作,甚至是害怕写作,因此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写作教学课已然成为重中之重。如此可见,将“三四五”课堂教学应用在初中语文的写作教学课中十分必要。

(1)课前预置文题。在初中语文的写作教学课中,课前预置文题环节是关键,具体划分为五个小环节:任务目标、指导提示、文章链接、选材构思、疑难困惑。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设计预习学案,其中任务目标就是教师为学生提供不同命题方式的写作选题,学生可以自主选择并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写作任务。指导提示,教师指导学生如何审题、如何选材与组材等多方面的写作要点,从而让学生掌握基本的写作技能,不至于盲目与不知所措。文章链接,是指教师在预习学案中为学生提供任务目标中所涉及的相关课外预读资料,以便利于学生借鉴学习,打开写作思路。选材构思,学生通过自主学习过程已然有了一定的想法,具有初步的构思与布局,通过写作提纲能够帮助学生理清思路。疑难困惑这一小环节便于学生梳理遇到的问题,学生可以自行解决或在教师的指点下解决在前面环节中的疑难困惑。

(2)课内写作评改。在教师的组织下,学生在小组中交流自己的写作提纲,从而帮助学生开拓写作视野,理顺腹稿思路,获得更多的写作灵感,之后教师给予学生一定时间进行自主写作。教师当堂检查学生的写作,一方面让学生进行互阅互批,另一方教师对学生上交的作文进行评改,发现学生的写作优点,提出学生的写作不足。随后,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针对所存在的问题进行自我修改及相互修改,从而提高学生的鉴赏水平,帮助学生逐步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

(3)课后展示提升。每一次写作教学课之后,教师与学生共同评定出优秀的作文,设立班级墙报展示,或建立班级网站,为学生提供多样性的展示平台。如此,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写作氛围,让学生在写作中获得肯定与表扬,从而提高学生对写作的兴趣,增强学生的写作信心。同时,教师还需要积极鼓励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留心观察身边中的事情,坚持每天练笔,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以每天进步一小点,最终逐步提升学生的写作水平。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运用“三四五”课堂教学理念进行教学设计,采取“三四五”课堂教学模式进行实践教学,积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对学生进行积极引导。这样既利于培养中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又利于引导中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而且还利于提高初中语文的课堂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困惑范文第5篇

信息技术语文教学整合途径信息技术辅助语文教学所提供的大量形象、生动的场面刺激着学生的感官,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学生语文学习热情不言而喻,这样的情形挑战着传统语文教学思想和教学模式,促使教师有效分析信息技术辅助语文教学优势基础上不断变革教学方式、提高教学效能。本文笔者拟从信息技术辅助语文教学对学生和教师的影响谈谈个人的浅见。

一、信息技术辅助语文教学实现了学生的持续发展

1.激发了学生学习热情

中职学校语文学情调研情况表明,学生由于受到语文基础欠缺、学习目标模糊、学习意志薄弱等因素的影响,得过且过的心理明显。因此,激发学生语文学习热情,帮助学生树立正确学习观显得格外重要。信息技术辅助语文教学其自身资源的丰富性、表现形式的多样性、辅助课堂时的交互性等特征为语文教学吸引学生注意力,提高学生学习效能提供了契机。反思传统语文课堂,教师拥有的教学资源相对单一,呈现在学生面前的学习资料更是捉襟见肘,此背景下,教师一味采用注入式教学方式,学生必然会感到语文学习机械、乏味,从而消极参与,被动学习,学习热情遭受严重打击。信息技术辅助语文教学为课堂发展打开了一扇窗,首先,为课堂教学提供了充足的元素,包括与时俱进的教学思想、不拘一格的教学设计、精彩纷呈的教学素材以及层次鲜明的练习资源等等。其次,吸引了学生课堂注意力。信息技术的综合运用,诸如文本、视频以及音频的相互融合使学生完全置身于美轮美奂的教学情境而流连忘返,优美的画面,悦耳的音乐,饱含情感的朗诵无不打动着学生、拨动着学生心弦,语文教学实现了内涵与外延的有效统一,培养了学生语文学习兴趣。

2.提高了学生学习能力

信息技术辅助语文教学不仅激发了学生学习热情,还改变了学生学习方式,提高了学生学习能力。在传统以教师讲解为主的教学模式下,学生一般只会通过从教师讲解所获得的确定信息解释存在的学习问题。信息技术辅助语文教学则要求学生从教师课堂呈现的与文本教学相关的各类丰富信息中先自主获取有用信息,然后利用这些信息解释学习困惑。毫无疑问,这个过程不仅丰富了学生学习过程,而且提高了学生学习能力,尤其提高了学生信息处理及加工能力。学生对信息加工与处理的过程少了教师的干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都得到了发展,学生学习主动性愈发明显。同时,面对海量信息,单凭个体的力量有时很难做到合理取舍,学生需要通过与同伴之间的合作探究一起确定有用信息,因此,信息技术辅助语文教学还培养了学生合作能力。学生通过与他人共同探讨、整体互动不仅实现了信息获取、信息筛选的目的,而且还实现了个别学习与协作学习的有机结合。诚然,信息技术辅助语文教学过程中,学生通过对信息的收集与加工以及与他人的合作,逐渐养成了勇于探究、信息分享的良好习惯,从而使自己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实现了“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

二、信息技术辅助语文教学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发展

1.认清了教师应有作用

语文教学中,教师由于对中职生的偏见客观存在着“目中无人”的情形,从头至尾包办课堂的情形相当普遍。例如,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往往只唱独角戏,不厌其烦地肢解文章进行分析,教师一味介绍作家、诠释文体、阐述背景的教学方式远离了学生生活实际,对于语文基础薄弱的中职生而言可谓苦不堪言,他们不配合,甚至产生厌学的情形就不足为奇了。信息技术辅助语文教学调动了学生不同感官参与教学过程,提高了学生课堂参与度,面对丰富多彩的学习样式,学生想不思、想不说、想不问都已经很难,学生跃跃欲试的学习状态使得教师也不得不退避三舍,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打破了教师“一言堂”教学情形。信息技术辅助下,教师在课堂上回答学生提问,学生与学生之间就相关信息进行探讨,以及学生针对同一信息的不同理解使得他们与教师的争执都促成了全新教学模式的生成,这些情形无不表明着这么一个事实――学生自主弄清知识来龙去脉远比教师费尽口舌讲解更直接、有效。诚然,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的整合,学生少不了与教师、与同伴之间进行多层交往、立体沟通,面对如此循环,教师不得不思考如何科学确立教师课堂角色,主动为学生自主发展让路。

2.推动着教师不断学习

信息技术辅助语文教学拓宽教师视野的同时,也使教师清楚认识到自身存在的各种盲区,从而推动教师不断学习与进步,首先,信息技术辅助语文教学所带来的实效使得教师教学理念更加完备。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为教师有效反思传统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了参照,教师不断更新教学理念,深刻认识到教师并非学生信息获取的唯一来源,从而自觉摈弃教师知识权威的错误认识,明白了教师的主要任务在于完善自己作为激励者、调控者的角色,自觉确立符合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实际的课堂教学理念。其次,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整合的发展调动了教师的钻研热情。教师从传统课堂教学弊端中走出来,通过信息技术强大的交互性、信息提供的充裕性,丰富课堂教学过程不是一厢情愿的事情,需要教师在认识信息技术对语文教学发展的重要性基础上研判自身存在的不足。对于已经习惯于传统教学方法的教师而言,加强信息技术知识的学习显得尤为重要,教师既要学习语文教学中怎样有效使用信息技术,又要学习信息技术对语文教学目标达成的不同方法,教师只有通过不断进修与学习,才能真正发挥信息技术对语文教学的推动作用,提高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的整合能力。

总之,在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整合不断成熟的今天,广大教师必须结合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实际,不断优化课堂教学模式,加强学习与反思,只有这样才能确保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整合为传统语文教学注入新的活力。

参考文献:

[1]樊慧.浅谈中职语文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