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物流工程专业知识

物流工程专业知识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物流工程专业知识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物流工程专业知识

物流工程专业知识范文第1篇

关键字:物流专业课程;工作过程系统化;教学改革

中国分类号:H319

一、前言

目前,广西地方政府正在积极筹划发展现代物流产业,把物流作为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把北部湾打造成“承东、启西、联南”最为便捷的出海通道。中职物流教育作为培养物流生产管理第一线技能应用型人才,承担着为社会物流行业输送不同岗位技能人才的重任。

二、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物流专业课程开发与实践的意义

虽然目前中职学校物流专业在培养目标和专业课程内容设置上一直在不断的积极探索和改革,但始终存在工学不能较好结合、学生职业技能不能得到较好训练的现象,未能形成一个能满足社会需要的专业课程体系结构,物流专业课程的建设、改革仍然是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

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专业课程开发是中职院校课程建设的一种新的模式,是通过企业调研,把握职业岗位所需要的知识、素质、能力,形成课程内容设置与职业岗位能力要求对应和衔接的课程体系构建的过程,有助于知识、能力的对接,工学的结合。同时,课程的结构的调整和改革,能够满足社会对于人才的需求,拓宽学生的就业渠道。

三、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中职物流专业课程开发与实践思路

(一)工作过程系统化思想

“工作过程系统化”的理论认为,课程设计必须建立在符合职业情境的工作分析基础之上,这就意味着教学环节必须与学生未来岗位工作职业环境相吻合,涉及师生角色的转换和学生实践参与度的提高。专业教育可以通过创造仿真的工作环境和教学工厂,让学生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学习,使学生从专业技能、问题分析到现场管理等方面得到锻炼。

(二)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中职物流课程开发与实践的思路

1、课程内容设计。物流专业是一个复合型专业,涉及技术、经济、贸易、管理等学科,物流的职业岗位内涵也非常丰富。但是目前物流专业课程内容理论多而实践少,所培养的学生动手能力差,不能较好适应企业岗位需要。因此,课程内容的设计应体现能力本位,以岗位需要和职业标准为依据,基于物流企业工作流程进行系统化设计,打破原有的以理论为主的内容结构,重构教学内容,以工作任务为中心整合相应的知识、技能,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统一,培养学生在工作过程中做出判断并采取行动的综合职业能力。

2、教学方法设计。以行动为导向选择教学方法,将学生的课堂主体作用发挥出来。每一种方法应与工作任务相适应,融“教、学、做”于一体,集理论、实训操作于一体,完成项目任务。通过这些方法使学生在课堂的能够做中学,学中做,教师在学习过程中起着组织者与协调人的作用,让学生通过独立地获取信息、独立地制定计划、独立地实施计划、独立地评估计划,掌握职业技能和专业知识

3、教学活动组织设计。以工作过程为主线,以完成任务为目标,教学活动组织由易而难,结合物流教学工厂和实训场所,配以相应的教学方法,在不同的教学场地,建立工作任务与知识、技能的联系,再现企业工作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完成工作任务,为学生提供体验完整工作过程的机会,逐步实现从学习者到工作者的角色转换,满足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需求。

四、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中职物流课程开发与实践的具体做法

1、通过企业调研,归纳物流岗位典型工作任务。结合国家发展改革示范校物流专业建设的需要,我校通过对广西物资贸易储运有限责任公司、广西顺丰速递有限公司、广西桂华物流有限公司等第三方物流企业调研,了解这些物流企业的公司概况、组织机构、业务范围、作业流程、岗位以及对知识能力的要求、相应的职业资格等。

2、进行工作任务分析,提炼岗位职业能力。工作任务分析是对物流所对应的职业中需要完成的任务进行分解的过程。确定每个工作项目的具体工作任务,并将完成任务应掌握的职业能力提炼出来,形成了物流岗位职业能力分析表,体现企业实践与理论知识的融合,也是进一步设计课程内容的基础。

3、确定学习内容。以物流企业中仓储和配送作为基础工作任务,根据工作流程设计商品入库、在库、出库以及配送作业的操作环节,实现了职业能力向课程内容的转换。这些课程的内容遵循了职业成长与认知的规律,来自于真实的企业环境,体现了岗位的职业能力要求,更有针对性。

4、进行学习情境的设计。在教学中,将每一个情境划分为若干学习子单元,进行每一个单元的教学教案设计、任务书、工作单设计,然后采用灵活的教学方法组织教学,最后以笔试或口试方式进行学生自评、互评、教师评价、企业评价,完成单元教学目标。

5、形成精品课程。从满足物流领域岗位需求出发,物流品牌课程建设紧紧围绕工学结合特点设计,打破过去传统的理论与实践分离的教学模式,构建精品课程的教学做考一体化教学模式,建立集图形、文字、视频、音频、网络资源于一体的教学资源库,实现教学资源的服务与共享。

五、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中职物流课程开发与实践的创新

(一)学校教育与企业岗位的对接

课程开发从企业调研入手,基于物流活动的工作过程和岗位能力要求,确定物流各学习领域内容和相应学习领域的学习情境,每一个学习情境在内容安排上都体现了企业完整工作过程,进一步通过单元教案设计、工作任务书设计和多元化的考核评价方法,使学生所学与物流企业岗位需求对接。

(二)形成多样的教学方法和考核手段

每个学习单元的教学设计注重采取任务驱动、角色扮演等新颖多样的课堂教学方法,让学生在模拟的工作情境和实训情境中,掌握物流的业务流程和操作方法,实现课程教学目标。对学生的考核手段也呈现出灵活性和多元性,采用理论与实际操作相结合,教学工厂实训、校内实训与校外实践报告相结合、结果评价与过程评价相结合等多种考核方法,有利于促进学生的物流管理综合能力培养和健康人格的发展。

(三)工学的有机结合

在课程的教学情境中,以真实企业为载体设计教学内容,教学活动成为企业活动的再现,寓教学于实际场景中,融合教学工厂,校内校外实训室,通过实践教学的实施和操作,及时总结和升华,实现教、学、做一体化。

物流工程专业知识范文第2篇

【关键词】管理科学与工程 专业融合 路径 安徽工业大学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9-0243-01

目前学术界和理论界关于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体系及建设方面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概念界定及其体系研究;热点问题及发展趋势分析;定位、人才培养模式及课程体系设置;交叉特征、创新轨迹及演化分析研究等,并取得了一些重要进展和科研成果。然而,成果大多集中于课程建设与课程体系的设计,缺乏如何运用信息技术对各相关学科进行融合以培养创新型、复合型人才等方面的探讨。本文立足于安徽工业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学院各专业之间互补性强,工管交叉融合的特点,以ERP为主线对学院的工业工程,物流工程,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三个专业进行融合,最终实现以信息化为基础,以专业技能培养为核心,以相关学科为辅助的复合型人才培养目标,并形成规范的、多学科融合的培养方案及课程体系,从而改变目前学生知识面窄、专业知识单一、缺乏实践能力的现状。

一、安徽工业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学院学科建设基本情况

安徽工业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学院成立于2004年,是国内成立管理科学与工程学院较早的院校之一。学院拥有工业工程、物流工程和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三个本科专业,以及管理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硕士点,物流工程和工业工程两个专业硕士点。近年来,学院以扎实的科学理论知识为基础,紧密结合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充分利用安徽工业大学的综合资源和良好声誉,突出学院在工业工程、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物流工程等方面的专业特色,实现了在人才培养质量上的创新和突破,培育了能够满足安徽及周边区域社会经济发展需求的大批管理科学与工程类人才。

本文结合安徽工业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学院目前的专业设置情况,绘制了安徽工业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体系图,如右图1。

二、现有教学体系及培养计划中存在的弊端

安徽工业大学的管理科学与工程是一个融合了工业工程、物流工程和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三个专业的交叉学科,各学科专业知识需要高度融合、知识结构需要符合科学比例才能培养出有专业特色的创新人才。但目前三个专业各自为政,在培养方案设置、课程体系设置、师资共享机制等方面还有很大欠缺,影响了学科专业建设水平的提升。在人才培养方案设置过程中没有充分考虑学科间的渗透和融合,导致专业课程体系封闭,各专业间存在壁垒;在课程体系设置中没有很好把握各学科专业知识在交叉学科专业知识中所占的比重,没有形成科学的知识结构,导致学生的知识结构单一,缺乏创新能力和知识更新能力;在师资共享机制方面不健全,学院按照系别管理师资的方式与专业要求相冲突,使教师固化在某一个系,阻止了师资有效的流动和调配,多数教师知识结构单一,只承担一至两门课程的教学任务,无法满叉学科对人才培养的要求。此外,配套教材、实践环节、学生培养模式等都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

三、以ERP为主线融合不同专业的课程体系

企业资源计划(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 ERP),是指对企业所拥有的人、财、物、信息、时间和空间等资源进行综合平衡和优化管理,协调企业各管理部门,围绕市场导向开展业务活动,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从而取得最好的经济效益。ERP不仅是一个软件系统,更是将企业资源进行集成管理的思想。借助于ERP,可将管理科学与工程学院目前工业工程、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和物流工程三个专业的课程体系进行有效融合。

四、结论

鉴于管理科学与工程属于多专业交叉融合学科,本文立足于安徽工业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学院的学科建设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通过ERP对各学科进行有效融合,力图实现以专业为核心、以学科为基础、以相关学科为辅助的复合型人才培养目标,形成规范的多学科整合的培养方案及课程体系。并形成宽口径、厚基础、重应用的“通识+专才”的人才培养模式,使毕业生不仅精通本专业方向,掌握现代管理科学与工程的理论手段和方法,同时能够进行多学科交叉融合,注重学生综合素质与能力的培养,通识工业工程,物流工程,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三个专业知识技术,能在所从事领域将各专业知识融会使用。

物流工程专业知识范文第3篇

关键词:物流人才;复合型人才;专业知识;专业素养;就业

中图分类号:G642;C96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7)09-0017-01

物流人才所包含的含义是非常广泛的,从搬运工、包装员到仓库作业人员、设备操作人员再到某部门的高级管理人员等,都在“物流人才”含x的范围之内。因此,在校生和毕业生应当对目前物流相关企业缺乏什么类型的人才有所了解,从而结合自身素质特点及专业领域的知识找到可以施展自己才华的舞台。现今,既懂得从战略角度规划企业的长远发展目标,又有基层一线实际工作经验的物流人才已成为我国现代物流企业的“宠儿”。总的来说,此类“物流人才”必须具备以下专业知识、素养和能力。

一、复合型物流人才应具备的专业知识

第一,具备专业的物流管理知识。要熟悉物流的基本运作流程,掌握物流中心的合理规划和布局,懂得货物的运输和配送、采购及库存控制,知晓如何应用与操作各种物流机械设备,精通物流企业的经营管理技巧。第二,具备精通财务知识的能力。物流之所以被称为是“第三方利润源”“经济领域尚未开垦的黑大陆”和“现代企业竞争最重要的领域之一”,就是因为通过节约物流成本的方式能够大幅度提高企业自身竞争优势,增强核心竞争力,增加企业的经济效益。因此,要想成为高级物流人才,必须精通财务知识,才能精确分析物流成本并加以降低。第三,具备经济理论相关知识、现代市场营销知识、电子商务知识及国际贸易知识等外延知识。这是由于物流学科是一个交叉学科,需要其他学科的辅助才能实现物流的合理管理和运作。第四,具备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知识。现代物流企业要想提高运作效率、降低企业运营成本及提高客户服务,首当其冲要考虑具备计算机应用技能及信息系统管理技能的知识型人才的运用。这就要求除了能够熟练应用办公自动化软件的技能之外,还必须对信息系统管理有深度的理解和独特的见解,始终保持企业站在物流信息化浪潮的前沿。

二、复合型物流人才应具备的专业素养和能力

首先,具备较好的外语应用能力。物流相关企业要想站在市场前沿,必须不断了解世界上最新的物流信息动态,以最快的速度借鉴世界上最先进的物流管理技术等方面的知识,从而达到成为合理化的学习型组织和不断节约物流成本的目的。因此,熟练的外语应用技巧及较高的外语沟通协调能力成为高级物流人才的必备技能。其次,具备良好的管理实践能力。物流管理工作实践性较强,复合型物流人才需要具备一定的物流管理实践能力,在初入岗位时便能迅速上手工作,而非理论层面的巨人、实践层面的矮子。真正的复合型物流人才在工作岗位上对物流管理的各个环节都能够实现良好的操作和控制,在工作实践中游刃有余。最后,具备团队合作和奉献精神。物流作业被称为“系统工程”主要表现在它是一种网状的系统结构,在这个线和点交织的网络中,无论哪一个作业点出现疏漏,又没有获得及时、妥善解决,都有可能造成整个网络的瘫痪。因此,具有较强的团队合作精神和优秀的奉献精神是物流人才必备的职业素质。

三、对物流相关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建议

具有着广博的知识面和具备较高综合素养的复合型人才日益受到物流相关企业的青睐,因此物流相关专业在校生和毕业生不得不就此形势调整自己的就业战略。首先,不要定位过高,要从基层做起,调整自我就业期望值。虽然目前物流行业就业现状呈现人才紧缺的形势,但大学生仍需要转换就业观念,调整就业心态,根据自身情况对薪酬要求适当地放低,为自己获取更多的就业机遇。同时,作为即将离开校园的大学生,应尽早做好步入社会的准备,多充实自己的理论知识,提升自身竞争力,调整好心态去适应社会,从基层做起,不要眼光过高。其次,尽量扎实地掌握更多的物流相关专业理论知识,锻炼自己的实操能力。物流专业基础知识作为日后工作实践动手能力的基础不容忽视。这就要求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端正学习态度,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同时,大学生在校期间要多做实验,多参与实践活动,从实践中获取成功的喜悦,增强学习专业基础知识的兴趣,从而促成基础知识与实践能力相长的良性循环模式。再次,在校期间多尝试参加与物流相关的工作实践,积累工作经验。在校期间,大学生应利用在校与假期时间多尝试校内外的见习与实习工作,尽量选择物流专业相关的岗位和自己有兴趣的岗位,最大限度地发挥专业知识优势和兴趣爱好优势,做好相关的见习工作与实习工作计划,为日后的顺利就业增加砝码。

四、结束语

总之,高校大学生应认清物流人才“误区”,有计划、有步骤地实施自己的就业战略,从而成为新时期物流企业竞相追捧的“宠儿”。

参考文献:

[1]黄启发,黄佳慧.复合型物流管理人才能力需求调查与培养模式优化研究[J].现代营销,2015(09).

物流工程专业知识范文第4篇

关键词:高职院校;物流专业英语;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712?摇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04-0063-03

一、引言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特别是入世以后,越来越多的企业对技术工人的专业英语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用英语进行与专业领域相关的交流在许多职场呈现扩大趋势,因此,专业英语正是社会需求发展的必然,成为学生们参与就业竞争以及从业后在工作中必需的工具之一。随着国际贸易的不断发展,物流行业的国际化程度日益提高,各国之间的货物流通国际化进程加快,对物流人才的培养提出了迫切要求,而现有物流企业中物流人才的专业英语能力普遍较为薄弱,因此,提高物流人才专业英语能力就显得尤为迫切和必要,物流专业英语教学正是顺应了这一时代的需求。如何更好地讲授物流专业英语课程,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是许多物流学科和英语专业的教师共同探讨的课题。

二、物流专业英语培养目标

物流专业英语作为物流管理课程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涉及物流管理的每一个环节,重在相关专业知识的英语表达和沟通能力的培养。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要掌握一定量的物流专业英语词汇及必要的商务英语词汇,能借助词典阅读和翻译有关物流英语资料,并针对物流行业英语听说读写译技能需求进行训练,使学生能够更好地解决今后在物流实际工作中所遇到的沟通难题。

三、物流专业英语的教学现状

1.学生英语基础薄弱。高职院校的学生英语基础普遍薄弱,在英语方面,他们对老师的依赖程度很大,缺乏自主学习能力。而且,物流专业英语在内容上具有很强的专业性,不像大学英语课程那样显得生动有趣,大量的专业词汇和长而复杂的难句使得学生畏难情绪高,因此,老师在教授物流专业英语课程时仍然采用基础英语的教学方法,沿用传统的语法讲解、阅读材料、翻译句子的教学模式,而忽视了专业英语课程的性质和任务,难以实现对学生物流专业英语综合能力的培养。

2.教材体系不尽合理。现有的物流专业英语教材普遍难度较大,长而复杂的难句出现较多,内容太过理论化,一般是用大段的全英语文章阐述物流所涉及的各个环节的内容,趋向于对于篇章的理解,缺乏在物流情境中对英语听说技能的训练。并且大部分教材的体系都缺乏系统化,没有按照真实的物流工作流程的顺序组织,选取的章节内容显得比较零散。

3.师资力量不强。目前,在高职院校中从事物流专业英语教学的老师大多数都是英语专业出身。他们的强项在于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译等基本英语技能,但是缺乏系统的物流专业知识,故在课堂上只是着重讲解词汇、语法和对篇章的翻译。此外,也有一些院校让物流专业课老师教授该门课程,他们虽然在专业知识方面非常擅长,但是其英语语言能力显得相当缺乏,往往力不从心。而且他们大都缺乏物流企业的实践经验,不了解物流企业的实际运作,在教学中不能真正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切实培养学生专业英语的应用能力。

四、对物流专业英语教学改革的建议

1.创新教学理念。教师应始终树立“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教学理念。在教授物流专业英语课程时,从课程整体设计到课堂教学设计,教师都应围绕如何体现“工作过程”的指导思想,在对物流就业岗位需求分析的基础上确立能力培养目标,将项目或任务贯穿整个课程教学,突出物流活动的工作过程。课堂教学内容不应拘泥于教材内容,而应根据实际工作需要,选取恰当的教学内容,并进行适当的补充和扩展,培养学生在实际的职业岗位上应用英语的能力,使教学更生动化、系统化。

2.明确教学目标。物流专业英语应该强化学生的听说能力,突出交际性原则,使学生能以英语为载体进行专业表达和交流,切实培养学生在工作中的沟通和交际能力。通过展现涉及物流日常工作的真实情境对话,比如关于原料采购的磋商,货物包装时的注意事项,运输方式的选择,等等,学生不仅能从中学到有用的日常表达和句型,还能学会处理物流工作的技巧和与人沟通的能力。之后,再通过角色扮演将学生融入既定的虚拟角色当中,完成特定的场景会话任务,以此巩固他们之前所学的基本英文表达,使他们对所学内容印象更加深刻。毫无疑问,这样必将会提高学生的听力水平和会话水平。

3.改革教学方法。传统的教学方法,由于学生对专业英语所产生的恐惧感,他们普遍畏难情绪高,因此对教师的依赖性很强,往往是教师主动讲授,学生被动接受。因此,新的教学方法改革应该使学生朝着个性化学习、主动式学习的方向发展,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新的教学方法应该渗透着互动式教学和任务驱动的模式,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学生的自主性,教师是学生自主学习的指导者、管理者和帮助者,学生的自主应建立在特定的任务之下,以任务为主线,督促学生认真查阅相关资料,综合运用已学过的知识完成任务。同时,教师需给学生必要的提示和指导,避免学生受挫心理,从而增强学习信心。

4.加强教材建设。教材是一门课程的核心教学材料,好的教材往往能够反映新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因此适合当代环境的专业英语教材必须能满足学生同时学习语言和专业知识的需求。现行的物流专业英语教材大多只注重书面英语,一般是大篇章的理论知识讲解,缺乏生动性和实用性。鉴于这样的实际情况,各高职院校可以根据物流专业英语大纲和课程标准,组成校企联合团队编写教材。除了一线的英语教师、物流专业教师,还可以邀请物流管理人员、行业人士、企业员工共同参与物流英语教材的编写,因为他们更了解企业的实际需求,能从另外一个层面把握教材内容,更好地把学生所学与企业所需接轨,缩短学生适岗的时间。在编写教材时,要注意教材内容是否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提高职业素质为本位;是否与学生日后将会从事的实际物流工作内容紧密联系,能够展现物流工作的全过程;是否能够突出工作流程中操作环节所需要的能力、技能和英语综合运用能力的培养。因此,编写的物流专业英语教材应具有鲜明的职业特色,应该围绕物流企业工作流程所需的相关知识和技能组织教学内容,并能将英语的听、说、读、写、译等模块融为一体,加大对英语听、说、读、写、译技能的操练,使学生能够熟练运用英语应付物流过程中的各项事务。

5.提高师资水平。师资培养对于专业英语课程教学质量的提高非常重要。为解决物流专业英语师资不强的问题,一方面可以让英语教师们进行短期的物流专业知识的集中培训,最好能与考取物流行业资格相关证书挂勾,并给予一定的奖励,以此调动英语教师的积极性;另一方面,还应增加英语教师们下企业实习实践的机会,利用寒、暑假时间让他们参加物流企业实践,实际了解物流行业相关的作业流程,这样有助于老师们加深对物流知识的理解,有助于从物流角度教授专业英语。此外,通过在企业的亲身实践,他们更容易捕捉物流企业应用英语的内容和领域,从而可以使教学内容更具时代性和针对性。

物流专业英语的学习是学生结合物流专业知识,进一步提高英语水平的必经过程。作为高职院校,应该将物流专业英语教学改革落到实处,切实缩小物流管理专业学生专业英语应用能力与企业真实需求之间的差距,为物流行业培养更多既精通专业知识,又懂英语的应用型专业人才,把高职院校真正变成为社会和企业输送合格人才的训练基地。

参考文献:

[1]王海燕.高职物流专业英语模块教学的研究[J].岳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25(4).

[2]杨燕玲.对优化高职物流专业英语教学的一些探讨[J].西部大开发(中旬刊),2010,(6).

[3]李瑾瑜.论物流专业英语教学中有效整合基础知识与技能训练[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1,(6).

[4]殷华.基于行动导向的高职物流英语教材开发思路[J].北京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5).

[5]汪艳萍,刘建怀.高职高专物流专业英语课互动式教学的探讨[J].河北工程技术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2).

物流工程专业知识范文第5篇

关键词:井下作业;第三方物流;国际项目

1 井下作业国际工程项目物流管理特点

井下作业国际工程项目主要包括油水井大修作业、防砂、酸化压裂等业务,是技术密集、人员密集的油田工程服务,因此,井下作业国际工程项目物流管理具有以下特点:

1.1 物流周期紧

对于石油工程作业而言,一个项目从合同签订到施工完成,总体时间要求非常紧。而项目的生产部门向物资采购部门报送物资计划却常常会出现滞后,项目作业工程进度的时间又控制的非常严格,一般情况下是不允许延迟开工的。因此,作为物资采购及物流环节,往往无法拥有充足的工作时间。物流周期往往一压再压,使得物资采购及物流方式变得尤其重要[1]。

1.2 物流品种多

对于油井井下作业工程而言,物资涵盖的产品范围广泛,涉及到修井作业设备、油套管、钻具、井下作业工具、油田用化学助剂、仪表、防腐等诸多专业。由于项目所需物资数量较大、涉及到的门类较多,因此所需物资具有较大差异,如产品的技术参数、产品的技术标准等,这些更加大了国际项目物流工作的难度。

1.3 专用物资订单式生产模式

由于井下作业项目具有专业性强的特点,项目所需的工程物资专业化程度较高,很多物资很难做到批量生产,供应商只能按照客户订单进行生产。因此,一旦出现物资计划变动而更改订单时,物流计划调整时间往往很急。

1.4 缺乏国际工程项目物流专业人才

国内石油工程服务专业化公司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在专业服务方面差距不是很大,但是国际项目物流方面,无论是从硬件方面的物流设施还是从软件方面的物流系统的调度运转,都与欧美发达国家有较大差距。同时,在石油工程对外项目中具有先进的物流理念、扎实的物流理论,并且熟悉国际通行的政策和规则的物流人才非常缺乏。

2 第三方物流的优势

第三方物流是美国物流管理协会于上世纪80年代提出的,是相对于自主物流而言的一种物流形式。通过与第一方供货方和第二方收货方的合作来提供其专业化的物流服务,不拥有商品也不参与商品的买卖,而是为客户提供以合同为约束,以联盟为基础的系列化、信息化、个性化的服务。企业发展第三方物流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优势:

2.1 企业可以致力于其核心业务

对于企业而言,其所拥有的资源是有限的,只能在其擅长领域有一定优势,对于其他领域,往往很难涉足。因此,企业一般都把自己的主要资源集中于其核心主业,而把物流等辅助功能留给物流公司。

2.2 企业可以获得第三方物流的市场知识和网络

第三方物流公司经过专业化发展,已经建立了相应的信息网络、积累了针对不同物流市场的专业知识,包括运输、仓储和其它增值服务。许多关键信息,比如,铁路运力、国际清关文件、港口运输、空运报价和其它信息通常是由第三方物流公司收集和处理。对于第三方物流公司而言,已经拥有较为固定的渠道,获得这些信息更为经济,而对于企业来讲,获得类似资源将会花费更多成本。

2.3 企业可以享有物流公司的规模效益

第三方物流公司由于拥有雄厚的购买力和货物配载能力,因而可以从货运公司或者其它物流服务商那里得到比企业更为低廉的运价,可以从铁路、公路、海运等部门获得大批量的运输能力,从而大幅度地降低企业单位运输成本并且满足企业的物流进度要求。

2.4 减少企业固定资产投资,加速资金周转

企业自建物流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购买物流设备,建设仓库和信息网络等专业物流设备。这些资源对于缺乏资金的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是个沉重的负担。但是,如果使用第三方物流公司,不仅减少设施的投资,还缓解了仓库和车队等方面的资金占用,加速了资金周转。

2.5 降低企业投资风险

通过开展第三方物流,企业可以降低因购置运输设备、仓库和其它物流过程中所必需的投资,从而增强公司的赢利状况,把更多的资金投入到公司的核心业务上。这对企业规避市场风险,做大做强其核心业务具有很大促进作用。因此,开展第三方物流业务,会有利于降低企业的投资风险。

3 井下作业国际工程项目发展第三方物流的策略

3.1 转变观念、政策扶持,促进第三方物流企业的发展

企业领导层应转变观念,重视发展第三方物流,制定促进第三方物流发展的政策措施。通过灵活的产权运作机制,营造一个适宜于第三方物流发展的环境,从而使得第三方物流企业迅速发展壮大。

3.2 市场导向,大力发展,营造企业新的利润增长点

企业应以市场为导向,依据自身的实际情况,优选合适的物流项目,利用数据库、 电子商务、 网络信息管理等先进的技术手段在仓储、 运输、 附加服务等方面发展有特色的物流服务。

3.3 资源整合、跨越发展,建立专业化第三方物流公司

对于石油工程国际项目而言,其物流规模和处理能力相对偏弱,可通过与石油系统内或社会上企业集团形成联盟, 进行物流资源的优势整合,快速扩大自身的物流处理能力,跨越发展为专业的第三方物流公司。

3.4 创新体制,发展第三方物流,获取企业竞争优势

通过充分借鉴国内外先进的物流管理经验,结合自身特点,探索出具有石油工程服务业特色的第三方物流新思路和新模式。通过组织和制度创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与建立以产权制度为核心的现代企业制度的有机结合, 构建网络化、信息化物流新型组织结构与完善的物流管理体制。通过引进、学习和创新物流技术手段,创新物流服务形式,满足市场对不同物流服务的需求。

3.5 加大物流专业人才培养力度,打造专业化物流管理团队

通过岗位研究、人员安排与招聘,参照现代人力资源管理方法,制定相应的人才发展规划。通过对物流人员的定期培训和考核,拓宽人员的物流知识和专业知识,提高物流人员的整体素质。通过加强人才引进,吸引有先进经验的、能够适应体制改革和发展的优秀人才,打造出高水平的专业化物流团队,指导第三方物流的有效管理与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 郭元才. 第三方物流———石油企业的明智选择[J]. 中国物流与采购,2003 ( 4) : 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