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初中语文教学分析

初中语文教学分析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初中语文教学分析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初中语文教学分析

初中语文教学分析范文第1篇

关键词 初中语文教学;新教改;教学氛围

当今社会所需要的人才是综合素质高、全面发展型的人才。为了迎接当今知识经济时代的种种挑战,并顺应新一轮课程教育的改革时势,初中语文教师该如何指引学生成功掌握新课程的要求,提高自身素质,培养语文素养,并转化束缚学生全面发展的应试教育体制已成为了一个发人深省的话题。在初中的语文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年龄、知识层面的不同,以及语文这一学科的特点,教师应对自己的教学方法进行改正、创新。为了适应新课改的要求,研究课改实践的学家提出教育理念的转变、教学形式的更新、教学方案的优化,以及人性化教育的实施是关键。

一、教学理念的改变

1.不偏不倚、关注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名初中语文教师,首先要认识的是学生刚踏入初中的大门,对语文基础知识的掌握还不够牢固,他们的基本语文素养还未坚实,语文提升空间还很大,教师们应关注每一个学生,不偏不倚,对每个学生的自身学习能力进行评估,关注学生的进步和发展,利用趣味教学,例如制造师生互动的机会,设置模拟问题情境,将动机原理带入课堂教学中来,让学生在较为轻松的环境下接受知识。语文教师不仅要对每个学生都做出公正的评价,还要引导学生自我总结,适当地激励学生,让他们充分锻炼自己。

那么,教师应当如何为学生营造一种轻松的学习环境呢?一直以来,我们习惯采用师生问答的方式教学,但我们可以试着转化这样的模式。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我们可以寓教于乐,让学生互问、互答,增加趣味性。具体做法如下:首先,把学生分为四组,将空白的卡片分给每组的学生,让学生在卡片上写出自己所要问的问题,然后再将每个小组的卡片收回。把四个小组的卡片无次序对调后,把卡片重新发给四个小组,但不能把该组的卡片发还,而是要发给其他组。学生拿到卡片后,就根据自己平时所积累的语文知识对问题进行解答。待到学生答完题,教师再次收回卡片,并对学生的问题及答案分别进行评价,可以对提出合理、有逻辑性的问题的学生进行鼓励,对回答精彩的学生进行表扬,另外,也要注意告诉学生在提问以及回答时哪方面做得不够。这种教学方案的设计,既新颖,又有趣,可以让学生拥有自己的思想,摆脱教师的思维束缚,从多方面接触问题,分析问题。在学生自由提问,随机回答的过程中,学生对语文知识有了更深的印象,就更容易掌握课堂上学到的知识。

2.情感教育,鼓励学生自主合作

强化情感体验是语文教学的一大特色。语文教师应鼓励学生关注时事,在课堂教育过程中,可以适当地将这些有热点问题引进课堂,让学生思考、讨论,培养他们的爱国热情,让他们正确认识祖国语言的魅力,积累自身文学知识,增强中文语感,培养逻辑思维能力,识别文字能力、阅读能力以及写作能力,加强观察分析问题的自主性、积极性,锻炼口才。通过激励学生坚实自身综合语文素养,可以让学生得到德、智、体、美、劳全方面的发展。

学生在课堂上踊跃回答问题、积极参与课堂实践,也会影响教师的心情以及教学态度,从而决定教学质量的高低。因此,我们要积极鼓励学生自主回答,并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在课堂中,教师可以设立讨论组、学习小组,分组比拼、辩论,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

二、教学形式的更新

1.采用多变的教学方式

在知识经济的环境下,我们应该考虑到初中学生的特殊年龄,激发更多的教学灵感,采用多变的教学方式,让学生更热情地投入到学习中。我们可以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式,例如实验探究法、问题情境法、角色扮演法等,让学生学以致用,自主创新,以培养他们的自主性和积极性。

2.改变传统的成绩评定方式

一贯以来,语文教师评定学生成绩是以其闭卷考试所得的成绩为依据的。这就与语文新教改的理念相违背了。教师可以采用闭卷考试与开卷考试相结合的方式对学生的总体水平进行评定。一方面,我们可以以闭卷形式为学生设置一些专项训练问题,增加单元考的次数。另一方面,我们也应该给学生查阅资料的机会,例如布置课后题,让他们多渠道了解知识。当然让学生即兴演讲、课堂辩论等方式也可在一定程度上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3.设置丰富的教学内容

语文的学习与生活息息相关。我们应该就地取材,把身边大大小小的事情划入学习的范围,加强学生的应用能力,扩充学生的知识面。丰富的题材可以给学生带来一定的冲击,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提高学习的敏锐度,让学生学会思考、学会观察,在交流和讨论中对问题更好地把握。

三、教学手段的转化

1.注重课堂上的板书

对于学生而言,规范的板书可以帮助他们掌握课程学习的重点、要点。在传统的教学当中,教师就倾向于采用板书教学。合理的排版,简要的文字使学生能紧跟教师的教学步骤。因此,我们不能忽视课堂上的板书。

2.结合现代教学技术

翻阅现在的语文教材,我们可以发现其中许多材料来源于生活,涉及到方方面面,例如家庭、科技、社会。在这样的新形势下,我们应该运用现代多媒体技术的优势,利用一些图片展示、模型展示、视频放映带给学生视觉和听觉上的冲击,培养他们的学习能力、鉴赏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将学科的自身特点在现代教学技术下展露无疑。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发现新一轮课程改革不但改变了教学内容,更指引我们创造全新的教学体制。传统的教学模式已不能适应当今的教育理念。在知识经济时代,我们应该通过全新的教学手段将自身的学术知识传授给学生,让他们在学习中找到自身价值所在。

初中语文教学分析范文第2篇

【关键词】分层教学;初中语文;课堂

【中图分类号】G633.33 【文献标识码】A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分层教学是根据一定的原则对学生课堂语文学习的分层要求,在课堂授课中分层对待,评价上也要分层评价。在语文课堂中,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引导学生归纳一种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对他们提出适合自己的学习要求,并且在语文教学中采取相应的教育教学手段,这应该是语文课堂中分层教学法的中心内容。

在初中语文的课堂教学中有效地运用分层教学法,对不同的学生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方式,选取不同难度层次的语文课文,在语文的测试评价中根据学生的层次提出不同的要求,这样就可以在保证语文较差的学生语文学习能力和水平不断提高,同时使语文优秀生充实自己的语文知识面。

一、分层教学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应用的原则

根据初中语文课堂的特点和初中生心理生理特点,在初中语文课堂分层教学中除了一般的教学原则外,还应该坚持以下原则:

1.整体性原则。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要坚持整体性的原则,从学生整体知识的掌握情况出发进行授课,并且处理好每个层次学生的关系,保证整体提高的同时注意每个层次学生的接受程度,从多个层面上做到整体性,把全体学生作为一个整体,并且把每个层次的学生也作为一个整体,从各个层面上确定以学生能力为本位的教学思想,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2.个性化原则。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层次教学法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个性化的原则,注重课堂上每个层次学生的个性,对每个层次的学生要多关注,语文课堂教学既要面向整体学生提出统一要求,又要照顾每个层次差异,有目标地进行教育;3.发展性原则。层次教学法在初中语文中应用还要注意发展性原则,在语文的学习中不断反复地发展上升,使学生的知识、能力得到不断的发展。教师要不断地选择相应的分层目标,使目标适应学生发展的需要。

二、分层教学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应用的实施步骤

(一)教学目标的提出阶段。首先,上课之前的预习。给不同层次的学生布置合适的预习量,让每个层次的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来预习,以便更好地在课堂上发挥自己的好的一方面和加强自己弱点的分析。其次,上课前的宣讲。在初中语文课堂分层教学中让每个层次的学生在开始就明白这堂课我该学些什么,学到什么程度,然后按照教师的教法,主动地配合老师来学习,成功达到自己的目标,对不同层面的学生要提出不同的要求,进行不同方面的指导。再次,课堂上的渗透。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把不同层面的目标渗透到各个授课环节中去,并让每个层次的学生明确自己所应达到的目标,让学生在自己层次的语文学习中进行落实。

(二)教学组织阶段。(1)初中语文的课堂阅读。初中语文教师讲课时有选择按层次地要求学生阅读教师根据学生层次指定内容,对学生指定阅读的内容,这些内容应与学生已学的知识有密切联系,这样做的目的是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水平进行阅读,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并明确使自己所应该学习的内容;(2)层次化语文教学中的预习指导阶段。教师围绕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目标和重点制定不同层面的预习提纲,这个预习提纲应根据不同层面的学生进行制定,并对预习的方法、步骤和要求进行阐述,让学生按要求预习,做好预习笔记,提出疑难问题。教师应该对在语文课堂学习中显示出学习较差、自学能力又较弱的学生进行重点指导;(3)自主学习阶段在初中语文课堂层次化教学中的应用。这一阶段由学生根据老师指定的目标独立进行自主学习。在强调统一进程统一要求来保证学生整体的共同发展,使优秀学生可以在初中语文课堂自学范围更广、内容更深的知识,根据自己的水平提出更高的要求;对学习稍差的学生根据其不同的水平进行有针对性的重点指导和辅导,逐步缩小优差生之间的差异,达到共同提高达标的目的。

(三)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分层教学法的评估阶段。通过制定各个层次的学生的不同的考查标准,进行管理,对学生的语文学习进行综合评价。根据学习目标的落实情况及时调整不同层次的目标。

三、分层教学在初中语文课堂的教学中出现问题的纠正

每一种教学方法在实际操作中都会出现一些这样那样的问题,我们要做的就是发现并纠正问题,这样才能使分层教学法在初中语文的课堂教学乃至整个学习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在纠正问题时要根据以下几条进行发现和纠正。

(1)以学生所处层面的所达到的水平为标准。学生是教学之本,只有每个学生的能力和水平都得到提升才能说教育是成功的,所以教师在评估教学中的问题时要看每个层面学生所得到的进步,以此评价教师所做的工作;

(2)不同问题针对性解决。针对不同的问题要提出适合的解决方法,同时针对不同的学生也要有不同解决方法。这样才能切实纠正方法运用中的问题;

(3)反复循环地进行提高。没有一种方法是一成不变的,所以在教学的每个阶段教师都应该根据教学的情况对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实施分层教学的情况进行切实有效的关注纠正,这样才能不断地提高。

初中语文教学分析范文第3篇

关键词:初中作文教学;分类教学法;教学有效性

分类教学法是指在教学的过程中,根据学生基础知识掌握的程度或者学生学习中表现出的不同特征,将学生划分为不同的层次或者不同的类别,以不同的方法开展课程的教学。这种教学方法的采用使得学生能够接受到最适合其自身的教育,整个教学的效率和教育的效果也都能够得到提升。初中阶段的学习过程中,由于学生对于语文知识学习程度不同,经过一段时间的积累,学生之间的文化基础会逐渐地产生差异化,如知识储备强度的差异或者是知识专注点的差异等。在这种背景下,如果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作文教学,学生之间的差异性会严重阻碍教学效果的发挥,因此,一线初中语文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实际的教学经验,合理利用好分类教学法,对于整个作文教学效果的提升有着显著的意义。

一、基础知识考核,科学地进行学生分类

教学方法的应用是为了强化教学的效果,而不是为了应用而应用。因此,在分类教学法采用之时,教师要把握好关键的一步,即对学生进行科学的分类。初中作为分类教学适宜在初一下学期或者初二再进行,由于学生刚刚从小学毕业,很多人还处于小学学习模式和初中学习模式的调整期,因此教师不能以小学的学习情况来决定初中作文教学对象的分类。在经过一个阶段的初中语文学习后,学生对于知识的储备,对于文章脉络的把握以及对于情感的表达能力等都有了最佳的调整与提升,此时,教师通过有效的考核来科学地进行作文教学的分类,能为分类教学法的有效开展提供良好的保障。

基础知识的考核以传统的试题形式最为有效,在这种模式下,学生对于知识点的表达以及文章理解能力的展示都最为直接。因此,教师可以在期末考试时,以30分加试的方式来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考核。例如,词语解释、造句、阅读理解、小短文写作等,使学生通过这些与作文密切相关的形式将自己的语文基础能力展现出来,为教师提供有力的参考。而教师在分类的过程中,也不能仅仅把分数作为参考依据,而是应当看一个学生的综合表现,如对词语的掌握程度,对语句表达的创新程度等,进而结合分数,将特点一致的学生进行分类,开展好针对性的作文教学。

二、采用适宜的教学策略,提升作文教学的有效性

分类教学的核心在于对于不同类别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进而使学生能够获得最适合自己的教学模式,提升整个教学的有效性。在初中作文分类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积极地做好备课工作,根据学生的实际特点来选择最佳的教学措施。如对于基础知识不牢固的学生,教师着重于在作文写作过程中词句使用方法的教学;而对于情感表达能力比较欠缺的学生,教师可以着重地讲述作文的写作技巧。只有通过认真地考查与备课,整个分类教学法的有效性才能够被凸显出来。

语文基础比较差的学生,其写作能力往往表现得一般,因此,以这一类学生的作文教学来说,教师应当采用最基础的方法。一方面,成语的有效应用是作文中的一大亮点,因此教师在作文教学过程中,要着重于学生成语基础知识的积累,以成语造句的形式强化其应用能力。另一方面,除了基本的写作技巧的教授外,基础比较差的学生往往需要强化的锻炼来提升其对于写作技巧的掌握,而课文中的佳作往往是难度较大的文章,因此教师可以帮助学生选择。如利用《作文成功之路》等书籍作为参考材料,可以让学生进行模仿写作。采用成语积累、写作技巧教授、普通作文模仿写作等三方面的策略,学生对于作文写作词汇以及写作技巧的掌握程度会逐步地提升,从而改变其基础薄弱的情况,逐步达到课程学习的标准。这样,基础薄弱的学生就能够获得最适合其自身的教学模式,不会因为听不懂或者跟不上教学步伐而使学生在作文写作方面没有一点进步。

三、随时观察,及时调整学生的分类

通过作文分类教学法的帮助,很多学生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能够获得最适合自己的教育模式,进而在作文写作方面有比较明显的进步。而通过一段时间的教学,很多学生在进步以后,某一类别的教学方式可能已经无法使其再获得进步。初中语文教师要在教学的过程中及时做好观察记录,以客观的评价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分类调整,进而使学生在初中作文课程学习的过程中一直能获得最佳的课程教学,不断提升自己的作文水平。

例如,语文基础比较薄弱的学生在通过成语积累、写作技巧教授、普通作文模仿写作三个方面培训后,其基本的写作能力已经获得提升,也能够写出参考材料中相同水平的作文,教师就要对其分类进行及时的调整,进而帮助这些学生获得文体、情感、手法等更高层次的锻炼,将作文教学的效果发挥到最高水准。

总之,初中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内容,也是学生语文综合能力体现的最佳方式,但是由于初中阶段学习过程中造成的学生差异性,统一的作文教学方式使得整个作文教学效果难以发挥。而分类教学法与初中作文教学的结合可以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因此,一线语文教师要积极地进行分类教学法的学习,在教学前以基础知识考核的方式,科学地进行学生分类;在分类教学法进行时,采用适宜的教学策略,提升作文教学的有效性;同时随时观察,及时调整学生的分类,让作文教学的效果发挥到最佳水平。通过各种措施的采用,分类教学法在初中语文作文中的教学效果才能被体现出来,整个初中语文教学的水平才能不断地提升。

参考文献:

1.张健.分类教学法在初中语文作文教学中的应用[J].作文成功之路(下旬),2014(2).

初中语文教学分析范文第4篇

【关键词】阅读教学;文本细读;方法

伴随着教学改革的推进和发展,教师要不断运用新的教学策略,提高教学的成绩。只是一些教师观念落后,对语文过分重视字词句篇,忽视阅读的重要性,让学生缺少细读的体验,阻滞了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发展。初中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帮助学生深刻领悟文本的思想内涵,体会文化的韵味,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实现阅读教学的效率的提高。

一、感情共鸣的原则

作者在创作文本的时候,首先被情境所感动,然后才产生创作的激情,因此,阅读文本的学生应该仔细品读文本,深刻领会作者的思想情感,感受作者的深情,和作者产生感情的共鸣。初中阅读教学的文本细读,要求教师引导学生的情感,让学生感受到作品的情感,激发学生产生和作者的共鸣。

二、初中阅读教学中文本细读的有效方法谈

1.诵读文本,领会文本蕴含的深刻的内涵

多读和朗读是细读文本的前提。学生阅读的时候,不能只重视反复阅读,还要朗读,将自己的感情和作者的感情融合,在朗读中感受作者所要表达的深刻的感情,领会作者表达的含义,体会作者的感情。教师要为学生创造好的阅读的环境和氛围,带领学生阅读的时候要做到心口合一,融进自己的感情到朗读中,有效地抒发作者的内心的声音,感受人物的情感。例如,教师可以指导学生用心细读《我骄傲,我是一棵树》,通过学生用心的细读,探究作品中的深刻含义和作者的感情。此外,教师要避免朗读的枯燥和单调,教师可以组织多种形式的朗读,例如示范朗读、分角色朗读、齐读和配乐朗读等。教师要以丰富的形式,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点燃学生朗读的激情,激发学生产生朗读活动的积极性。例如,教师在带领学生学习《海燕》的时候,也要进行示范性朗读,让学生领会文章的情感,通过齐读等方式,让学生充分感受作品的感情的澎湃。诵读同默读相比,在于心口合一,经过语言体会文本人物的心理活动,感悟作品的思想感情。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文本,心口合一,用心体会每个字、每句话的感情。教师要指导学生细读文本,不缺漏文章的内容,激发学生的情感,引起学生感情的共鸣。教师要根据文本的特点,选择不一样的诵读方式,可以开展多种形式的朗读等,来提高教学的效果。教师可以在范读后就提出问题,集中学生学习的注意力,引导学生回归文本、细读文本,进行文本的推敲。

2.科学合理地切入文本的深处

文本细读是个过程,也是方法,有着自己的操作技巧。教师在指导学生细读文本的时候,找寻合适的切入点,可以收获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在找到恰当的切入点后,就可以对作品进行推敲,挖掘文本的深刻的含义,把握文章的思想性和艺术性。例如,《孔乙己》的教学中,有这样的描写:“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这个句子包含着很多深刻的问题。“站着喝酒”说明孔乙己非常穷困,找个雅座喝酒都不可能。“穿长衫”说明他不同于一般的人。“唯一的人”说明孔乙己不同于坐着喝酒的有钱的老爷,又不同于普通人,是格格不入的人。孔乙己在被人抓住偷窃后,狡辩道“窃书不是偷”。尽管他认识到自己可耻,却不承认,有着封建文人的“骨气”。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思考孔乙己的悲惨命运的成因。他的穷困表面是他偷懒,不求上进,更多的是折射出社会对封建文人的毒害。

3.文本比较,实现学生自我教育

文本比较是教师收集一些有共性的但不完全一样的作品给学生阅读。这些作品可以是同一个作家不同时期的作品,也可以是不同作家同一题材的作品。文本比较可以拓展学生的阅读量,提升学生的文学境界,提升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增强学生的思考才能。例如,《沁园春•雪》和《沁园春•长沙》都是的作品,但二者的感情和内容不一样。《沁园春•长沙》写于1925年晚秋,这时候离开故乡到广州,经过长沙橘子洲,回忆起少年生活。《沁园春•雪》写于1936年2月,同志在陕北地区从事革命工作,准备带领队伍开赴抗日前线。教师可以指导学生了解资料,了解两首词的写作背景,引导学生分析词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教师通过文本比较实现对作者创作经历的把握,体会作者在不同时期的不同情感,归纳出感情的主线。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教师要引领学生多读书,读好书,感受中国语言文字的伟大的魅力,体会文章的丰富的感情。只有细读文本,学生才能够深刻体会文字里的细腻的感情,才能感受中国文字的独特的魅力,才能激发学生产生阅读兴趣,提升学生的文学鉴赏水准。因此,通过比较阅读,能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

4.还原文本的感情,提升学生细读的质量

文本作者运用细腻的描写、精准的语言和巧妙的结构来实现感情的铺垫和升华,容易引起学生感情的共鸣。所以,学生在充分阅读后,教师要将文本中的情境和自身的直接和间接的经验对文本进行细读还原,让学生更好地体会文本作者的意图和感情,提升细读的质量。教师指导学生经过细读还原文本,对文本的精彩的地方有体会,渲染艺术效果,拓展学生的眼界。因此,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发挥出文本阅读的功效,积淀学生的语文素养。

【参考文献】

[1]张锦程.语文阅读教学中文本细读的三方视角[J].文学教育:上,2011(10)

初中语文教学分析范文第5篇

关键词:初中语文;朗读教学;存在的问题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2)18-0151-02

一、朗读的重要性

初中语文教育,是在学生掌握了一定阅读技巧和理解能力的情况下,重点加强学生的语言能力和文学素养。初中语文教育采用朗读教学的方法,相对来说比小学语文和高中语文有优势,这源于初中学生的年龄特点。初中学生处在青春期快速发育心智逐渐成熟的阶段,对情感的接受和理解能力强,思维活跃,因而朗读教学能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初中语文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承接小学语文教育的语言文字基础,后启高中语文教育人文素养的培养,因而二者兼具,地位非常重要。朗读教学在初中语文教育中应用,是为了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语音词汇、文学素养、文学情感的理解能力,同时在朗读中加强自身的情感认知,学习对语言的应用。因此,朗读教学不仅能达到初中语文教育的教学目的,还能在其他方面对学生的语文素质进行强化。国家近年来大力推行新课程改革,目的是改变以往的知识灌输,着重培养学生的能力和素质。朗读教学符合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将学生放在课堂主体的位置,改变了以往的单一教学形式,是对教学模式的创新。

二、初中语文朗读教学存在的问题

1.传统教学观念束缚。传统教学观念束缚,主要表现在灌输教育的束缚。语文教育历经数千年,包含广泛,历史悠久,是对人类语言文化的教育,具有最基本和最重要的社会性。中国的传统文化底蕴深厚,在浩如烟海的文化中,儒学一直以来是教育的主体,其修身齐家重礼克欲的思想,符合个人的素质培养,但是带有浓厚的封建色彩,因而历史上被统治阶级所利用。在数千年历史长河中,以儒学为主体的语文教育衍生出教育的模式:知识灌输,被继承下来,这种模式同时受到我国应试教育的影响,变得重知识轻能力。朗读教学被这种学习思想束缚,过于重视文章的知识,对朗读本身的重视不够。

2.朗读趋于程式化。朗读教学趋于程式化,表现在教师和学生两个方面。教师让学生朗读课文,是将朗读作为解析文章结构的辅助,学生朗读课文,是将朗读作为学习课文的预热阶段,认为朗读是一个任务。这种双向理解造成了朗读趋于程式化,将朗读作为解析文章的一个步骤,甚至是一种辅助,学生朗读课文是为了完成教师布置的课堂任务。朗读的程式化,还表现在朗读具有功利目的,无情感色彩。这种情况与前述相似,主要是朗读沦为解析文章的附庸,让学生先来稍稍理解文章的主题思想等,缺乏对文章情感色彩的重视。

3.朗读形式缺乏技巧。朗读形式缺乏技巧,表现在对任何课文的朗读中,教师都让学生采取一起朗读,或者对学生点名一人朗读一段的做法。初中语文课文包含古诗、文言文、现代文,包含中国文学作品、外国文学作品,包含表情的文章、说理的文章。这些文章形式不同,内容不同,思想不同,不能一概而论。如果所有类型的文章,都采用咿呀齐读,或者一人一段的方式,就无法体现出对文章的理解。缺乏朗读技巧,也会损失文章本身蕴含的语言美、音律美。

4.朗读时间有限。初中语文教育以学习课文为主要形式,辅以词汇讲解、作文训练等。应当看到的是,这些教育形式,其根本目的都是加强学生语言文字能力、文学素养,所以在形式上,这些教育方法不同,但在目的上却是一致的。因此,不能将朗读教学当成别的教学形式的附庸,应当增加朗读时间,不能只挤压到早自习或者课堂开始的两三分钟。

三、初中语文朗读教学优化措施

1.落实新课改的理念。新课程改革要求提高学生自身的能力和素质,关注对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初中语文朗读教学,不仅能达到语文教学的目的,还能加强学生的理解能力、情感素养、语言应用能力,因此是一种双向促进。

2.转变观念,重视朗读。教师应当首先转变观念,重视在语文教育中的朗读教学,增加朗读教学的形式,采用多种形式和方法,运用一定的技巧。另外,教师需要让学生重视朗读,比如采取趣味教学的形式,如举办朗读比赛等,让学生在趣味中体会朗读之美,在体会朗读之美当中加强自己的理解和认知能力。

3.多形式开展朗读。多形式开展朗读教学,要在符合初中语文教育要求的情况下进行开展。比如采取领读、学生之间朗读评价,或者多媒体辅助朗读。采取领读,是破除一起朗读无情感色彩的情况,增加对课文本身的关注;学生之间朗读评价,是借鉴教师之间教学互评的方法,让学生表达对朗读效果的主观看法;多媒体辅助朗读,是将画面、音乐等引入到课堂中,增强学生对文章朗读的接受能力,从而加强朗读教学的效果。

四、总结

初中语文教学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能力,也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因此朗读教学不仅能达到初中语文教学目的,还能增强教学效果。本文分析了初中语文朗读教学存在的问题,希望能对初中语文教学有所启示。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