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高中语文教学园地

高中语文教学园地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高中语文教学园地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高中语文教学园地

高中语文教学园地范文第1篇

关键词:语文教学;地方课程资源;应用;效率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6)36-0018-01

语文教学在高中阶段的教育中有着重要的作用,不仅可以强化对学生的人文熏陶,而且可以培养学生更加全面的审美理念和思考方式。另外,在高中语文的教学过程中,还可积极利用地方课程资源。这些资源的利用不仅使语文教学的内容更加生动化,而且语文教学也会更加贴近生活,进而使学生的语文抽象感进一步减弱。简而言之,就是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进行地方课程资源的利用意义显著。

一、地方课程资源的应用丰富了教学内容

1. 使课程内容更加多样化

地方课程资源的利用有一个突出的优势就是实现了课程内容的多样化。在原来的高中语文教学中,因为教材具有统一性,所以教学内容相对较为固定,学生们对于知识的掌握范围也比较有限。在应用了地区课程资源之后,课程内容的丰富性有了显著的增加。比如盐城地区的地方课程资源,在进行语文教学的时候,可以用淮剧、民俗等内容和课本内容对照进行深入教学,并利用对比教学使学生们的认知宽度得到拓展。通过这样的教学,课堂内容的丰富性得到了提升。

2. 使课程内容有了生活化的特色

地方课程资源的利用还具有一个突出的优势,就是使教学具有了生活化的特色。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学内容围绕教材进行,学生们的理解和认知也大都停留在书本的层面,而实际感知和生活化体悟相对较弱。盐城具有丰富的自然景观与历史文化资源,将这些资源融入到语文教学的过程当中,学生们会真切感受到原来语文就在身边。由于地区课程资源的介入,学生们感受教学内容会变得更加真实,内心体悟也会更加深刻。凡此种种,都是在强化语文教学的生活化特色。

二、地方课程资源的应用拉近了语文教学和生活的距离

1. 实现了语文生活化教学

地方课程资源的应用拉近了语文教学和生活的距离。原本的语文教学停留在书本的层面,教学内容的选取存在着多样性,学生对其的感受比较模糊。但是地区课程资源不一样,因为地区课程资源扎根于地区客观基础之上,所以学生对其的感知更加真实。比如文化习俗的学习,课本上的文化习俗因为要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所以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贴近度不够。但是盐城地区的文化习俗、语言习惯对于学生的影响是时时刻刻的,将这些内容融入到教学中的时候,学生的学习不再局限于课堂,而是走向了生活。通过这样的资源融入,生活化教学得以实现,学生的学习环境更加广阔。

2. 增加了语文学习的真实感

地方课程资源的应用,使得语文学习的真实感有了显著的增加。例如,在四大名著的学习中,了解作者是必要的内容。但是因为具有历史空间的隔阂作用,所以学生对于作者的了解会存在偏差。《水浒传》的作者施耐庵是地地道道的盐城地区人,无论是他的思维方式还是语言习惯都具有浓厚的盐城特色。因为文化具有传承性,所以盐城地区的学生对施耐庵的思维方式和语言习惯都会有更加真实的感受。在统一的文化氛围中,这种文化造就的语文真实感,使得语文的魅力大大提升。

三、地方课程资源的应用有利于提升学生的自信心

1. 区域魅力在教学中得到深化

地方课程资源的应用对于学生学习信心的提升也有着较大的帮助。首先表现为区域魅力在教学中的深化。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对于江南的描写与赞美不在少数。从教材的描写中,学生们会对江南心生向往,因此会多了一份憧憬之情。由于这份情怀的放大,自身区域的魅力便会出现相对的降低。盐城地区本身就是江南文化的代表区域,通过地方课程资源的应用,学生们可以更加深刻地了解自身所在区域的文化内涵,从而产生强烈的认同感。这种认同感的产生,使得区域魅力在学生的心中有了更加深刻的烙印。

2. 地区自豪感使得学生的自信心高涨

地方课程资源的应用使得区域魅力在学生的心中有了进一步的提升,而在这种魅力提升的基础上,文化认同感的加强会进一步帮助学生建立自信心。换言之,就是地区自豪感可以使学生的自信心高涨。盐城地区自然资源丰富,历史文化源远流长,“百河之城”“鱼米之乡”“东方湿地之都”等标签都使得这块土地熠熠生辉。在强大的地区魅力感染下,学生的自信心空前高涨,学习兴趣有了显著的提升,学习效果也得到进一步强化。

四、结束语

总之,在高中语文教学的过程中,积极融入地方课程资源,不仅会使语文教学内容更加丰富,而且会使语文教学向生活化发展。同时,在语文生活化教学的过程中,随着教学资源和基础的扩大,区域特色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使学生的自豪感和自信心得到强化。而在学生自信心提高的基础上,学习的效率也会显著提升。

参考文献:

高中语文教学园地范文第2篇

关键词:新课改 完善 钻研 素养

新课程改革是知识信息时代的需要,是教育适应社会的需要,也是培养人材适应社会经济飞速发展的需要。新课改同时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让教师的角色发生了较大转变,教师的专业素养越来越受到重视,尤其是语文教师更要具备学习与钻研能力,尽快适应全新的教育理念,快速转变教学方法,形成完善的专业素养,不断引进时代活水,让干枯的语文教学园地里永远生机勃勃。

高中语文教师应该如何不断完善自己呢?下面我从四个方面来谈:

一、不断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

古人言: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作为教师给学生一滴水,自己先有一桶水。这就要求教师既要有深厚的学业水平,清晰的思路和简洁的语言表达能力;更要有文广泛的兴趣爱好,涉猎许多边缘学科知识。语文是百科之母,语文老师不仅要在本学科的领域做好本职工作,还要对学生的其他学科有相应的帮助和指导。当然并不是要求每一位语文老师都成为全才,可以胜任每一门课程的教学任务,而是要求语文教师不断丰富和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形成和发展自己的知识体系,做一个学习钻研型语文老师,能够在信息储备、思维方法、问题解决等方面具有更深的造诣,只有这样才能够不断提升自身的业务能力,提升综合素养,更好地为学生服务。

每门学科之间都有着天然的联系,语文教师的知识结构直接影响着工作效果,根据木桶理论,教师的综合素养取决于最为欠缺的一部分,而不是最擅长的领域。比如,在讲《琵琶行》与《李凭箜篌引》时,都关联到音乐知识,乐器的高低快慢缓急声音不同。如果老师能对琵琶与箜篌这两种乐器简单作一下介绍,不需要多么专业,只需要了解一些就可,这样不仅让学生对这两首诗歌产生浓厚的兴趣。而且对音乐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学习弹奏这样的乐器。其实学习语文不仅仅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大而化之,可以培养学生多方面的兴趣爱好,让语文课堂成为培养学生兴趣爱好的乐土。

高中语文课堂不仅是语言文字使用技巧的训练场所,还扮演着更重要的角色。教师的专业素养决定着工作的成绩,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效果。因此,要想获得理想的教学效果,就必须不断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

二、不断提升自己的文学素养

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教育基本理念第一条就指出:要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充分发挥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在人材塑造与培养方面,教师的人格与品质直接影响着学生世界观的形成与提升。尤其是语文教师更担负着传授知识与陶冶情操、提升审美等多重任务。“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教师只有自己拥有一眼泉水,才能不断给学生输送股股清泉。另外语文素养的提升还影响到教师的思维方式,价值取向,行为标准等。与同事的合作探究学习,也是教师素养的一个方面。可以直接影响到学生的人际交往。德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时时为学生起着示范作用,无论言行举止还是思维方式,都要求教师不能随随便便,要严格要求自己,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为学生起好表率作用。

以往的高中语文教学把提高语文成绩作为重要目标,每天忙着应付各种考试,分数是衡量学生的唯一尺度,根本顾及不到学生语文素养提升。当前的语文新课改把语文素养作为培养学生的重要目标。课标意提到,“要充分发挥语文课的优势,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使学生装受到优秀文化的熏陶,塑造热爱祖国和中华文明,献身献身人类进步事业的精神品格,形成健康美好的情感和奋发向上的人生态度”。语文老师首先要做到这些,还要改变以往的教学理念,从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才能很好地成为一个优秀的语文教师。

三、要改变自己的教育理念

教育理念是教师工作的指南针和路标,指引着教师的前进方向和奋斗目标。新课改中,把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感悟作为首要目标,培养学生发现文学美、感悟文学美、创造文学美的能力。让语文教学成为学生文学素养提升的载体和途径。传统教育观下基础知识同样需要重视,但不再是唯一的教学目标。语文教师不仅要改变教育理念,还要与时俱进,不断发展。在教学过程中,语文老师要不断地进行反思、探索和交流,对语文学科的发展形成清醒的认识,从宏观上把握培养学生的方向,并掌握一些教育方法,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语文教师还要时该认识到自身的不足,有明确有努力方向,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不断提高自身业务能力。

四、要提高自己的探究能力

古人云:教学相长也。在教学中学习,在学习中进步,这就提醒我们语文老师要做一个钻研型、学者型教师。并不是说每一个教师去研究教育,而是要求语文老师必需有实践教学、钻研教学、总结教学的能力。对所教学科的内容有清晰全面的认识与把握,对教育对象心理有基本的了解,这样才能更好地胜任教学工作。

首先,要有探究教学的意识。很多语文老师认为语文课就是读读背背,古人读《三字经》、《千字文》照样学好语文。这样语文课就有很大伸缩性,读读背背一堂,讨论探究也是一堂。但前者已不适应当前改革的需要,新时期的语文教学可以通过组成研究小组的方式进行合作研究,也可以选取具有较强科研能力的教师作为带头人,引导大家集思广益各尽所能。通过交流、讨论、思辨、得出共识和结论,并将结论进行实验和推广。

其次,还要深入教学实践。一线教学工作中接触的实际情况是最真实、直观、形象的研究材料,高中语文教师进行科研的最大优势就是拥有真实、稳定、丰富、直观的研究信息,利用教学工作中的各种资源,把实际工作遇到的问题作为研究课题,是最为有效的科研途径之一。高中学生大多青年时期,身体发育很快,但心理极不成熟,对很多事情认识表面化,但又很希望老师与家长把他当作大人对待,心里渴望独立,容易产生逆反心理。这就需要老师能够把握学生的心理,有的放矢地进行疏导教育。无形中高中语文老师不仅需要做好教学工作,还要有一套做学生思想工作的方法。由于语文学科自身特点,学生容易与语文老师交流,大多学生也愿意与语文老师交流,并且交流的方式很多,作文、日记、心得体会、书信等都是沟通交流的渠道。这为语文老师研究教学总结教学提供了丰富的素材。语文老师要善于把工作中发现的现象进行分析和研究,寻找现象背后的规律,为教学工作提供参考和帮助。

高中语文教学园地范文第3篇

Study Abroad

In recent years, studying abroad has flourished. Thousands of schloars and students have gone to foreign countries to study. Many people are sparing no effort in applying for going abroad.

Attending schools abroad has many advantages. In the first place, students who have studied abroad can act as mediators between peoples of different cultures so as to promote international understanding. Secondly, we can learn much more advanced knowledg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from the foreign countries. Thirdly, we can enjoy the contact with new and different cultures so as to increase the awareness of our own culture. Fourthly, we can learn a foreign language more quickly.

However, studying abroad may have disadvantages such as language barrier in the first few months or financial difficulties before getting a scholarship. In spite of these, the advantages greatly outweigh the disadvantages. It is advisable to attend schools abroad

高中语文教学园地范文第4篇

关键词: 口语交际 训练 策略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指出21世纪人才必须具备三大素质:会生存、会学习、会交际。这种要求增强了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紧迫感和责任感,口语交际是“交际”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学科是基础教育的一门重要学科,对提高民族素质负有十分重要的责任。而高中阶段是学生思想、思维、能力全面高速发展的阶段。在这个阶段,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基本成形且准确定位。为适应未来人才素质的要求,高中语文教学应重视口语交际教学,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水平。而且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经济运行方式的转变,使得社会交际变得越来越频繁,越来越生活化,而口语交际作为社会交际最基本最便捷的工具理应日益受到重视,口语交际能力也就成为现代社会公民必须具备的能力。从某种程度上说,它甚至比写更重要、更实际,更为人们所迫切需要。

现代语言学认为,口语交际是双方为了特定的目的,运用口头语言和适当的表达方式进行信息传递和思想感情交流的活动。现行语文新大纲明确提出,要培养学生“根据不同场合的需要,恰当机敏地进行口语交际”的能力。新编教材编排体例上的一大特点,就是把口语交际教学与阅读教学、写作教学并列。语文教学应重视口语交际教学,这已成为语文教改的趋势,也得到教育界人士的普遍认同。

而且从实际看来高中口语交际教学的实施并不理想。很多学校把它当成教学中可有可无的一项内容,导致目前高中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普遍较低。这种现状与社会对人才的要求很不相称。因此在明了了这些意义后,本文就高中语文口语交际教学这一时代课题作些深入的思考,针对高中口语交际教学的现状及口语交际的特点,对口语交际教学的策略方法进行研究和探讨,提出了高中语文口语交际训练的具体实施策略。

一、高中口语交际训练的概念和特征

什么是口语交际?现代语言学认为,口语交际就是交际双方为了特定的目的,在特定的环境里,运用口头语言和适当的表达方式进行思想感情的双向互动的一种语言活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和《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都分别界定了口语交际的概念,即“口语交际是听与说双方的互动过程”;“口语交际是在一定的语言情境中相互传递信息、分享信息的过程,是人与人之间交流和沟通的基本手段。”它们对口语交际的表述形式不同,但其中蕴含的内涵却是一致的。

口语交际时,交际者出于某种交流需要,运用连贯标准的有声语言传递信息、表情达意。口语交际作为一种有目的的语言活动,是在动态的语境中接收对方的信息同时把自己的思想情感传递给对方的过程,高中阶段口语交际更是如此,因为交际对象思维能力已经得到很大的发展,占有的交际材料也日渐丰富,对交际场景和情境已经具备了初步的应对能力。因此高中口语交际的交际性、实用性、及时性、流动性、现场性、综合性等特征表现得越发鲜明。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在课程目标的总目标中有关口语交际的陈述是:“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现行语文教学大纲在课程标准的基础上对口语交际教学的目标要求进行了明确的规定。高中大纲进一步提出高中口语交际教学的目标和要求,一是养成说普通话的习惯,二是根据不同场合的需要,恰当机敏地进行口语交际交流。(包括交谈、发言、演讲、讨论、辩论等)应该说语文课程标准与语文教学大纲是确立口语交际教学目标体系的基础,当然目标体系的建立是在素质教育这个大前提制约下拟定的。我们把高中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作为高中生口语交际教学的总目标。它是口语交际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

二、高中口语交际训练的教学现状

虽然高中口语交际的重要性在我国课程标准中有所体现,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口语交际教学的现状令人担忧。一方面:部分地区的学校和老师视口语交际教学可有可无,并没有真正贯彻落实新课标的精神。究其原因主要有四点:(一)口语交际考试中不体现;(二)口语交际课学生积极性不够,兴趣不大,教学效果不理想。口语交际教学本身薄弱,在教学中学生就没有多少机会去阐述自己的意见,做口语交际的训练,加上新课改至今仍有很多老师固步自封地在实施传统语文教学模式,偏重教师的讲授,学生往往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久而久之学生养成“听课”习惯,不愿积极发言。(三)高中口语交际评价在语文学业评价中的缺损导致口语交际教学目标模糊不清。学生交际能力是通过动态的口语交际过程表现出来的,评价标准难以操作。(四)教学资源的缺乏。要进行口语交际教学的训练,教师必须有大量的录音甚至影视教材,相对而言,读写教材比较容易获得.而这些听说训练的教学资源需要教师花费大量的时间设计搜集、整合,需要学校在教室内播放条件的投资,这些现实的问题都影响着口语交际教学。说到底根本原因就在于语文教学置语文教改于不顾,依样画葫芦——“重文轻语”(重视书面语,轻视口语)。而且口语交际教学缺少必要的教学保障机制,高中基本不会拿出课时来做这样的训练,即使有这个训练也往往安插在课前5分钟,训练的学生面过窄,学生不可能全员参与,而且活动不充分甚至很多时候被阅读写作课占用。

另一方面:随着新课程的深入人心,广大语文教师也在积极地贯彻落实新课改的精神,但高中口语交际教学研究严重滞后。有一部分教师已开始重视口语交际教学,但是由于长期忽视,经验不足,教师口语交际教学的经验体系未形成,加之可供指导的理论文章很少,口语交际教学理论的科学建构尚未完成,而基础教育阶段正是语言形成的关键期,尤其是口头语言,一般在12岁之前就已定型,一旦错过无法弥补。如何构筑口语交际教学的“生态链条”,完成口语交际教学理论与实践的科学体系的建构,的确是迫在眉睫。到中学后冠之以“介绍”、“讨论”“采访”、“辩论”等的口语交际课所着眼的也往往是“一次活动”,在这一次活动中教师“教什么”学生“学什么”。这种“活动”无法全面锻炼学生在交际中的实践能力,学生在“活动”中没有主动的参与意识,也没有真正意义口语交际能力的提高,这也是需要我们迫切改变的现状。

三、高中口语交际训练现状的原因分析

口语交际教学一直是我国中学语文教学被忽视的一个比较重要的教学内容,其原因应该是多方面的。我认为,造成这个现象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考试指挥棒的影响。

无论是中考还是高考,都只考书面语言,不考口头表达能力。这就致使许多教师不敢越雷池一步,考什么讲什么,怎么考就怎么讲,忽略了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

(二)教学模式与方法的陈旧。

不少教师仍没有确立学生主体的教学思想,教学仍陷在繁琐分析、满堂灌、形式主义的泥潭中,教学内容单一、气氛沉闷。课堂上,学生很少有发言的机会。教师对学生回答的闪光点常常缺乏应有的热情和肯定,不能及时关注课堂的动态生成,而一味按照自己预设好的内容与过程在实施,有时甚至扼制学生表达的欲望,使学生产生“厌说”的心理。

(三)口头表达交际氛围的匮乏。

学生口语交际的最佳氛围是“轻松、活泼、融洽、自然”,由于教学任务繁重和考试的压力,学生丰富多彩的课余活动几乎被取消,学生喜闻乐见的各种文艺活动、辩论比赛、演讲比赛、班会、团队活动等几乎被挤出校门,“口语交际”的权利大部分被剥夺,学生缺乏良好的口语交际氛围,缺乏口语交际能力培养的环境。

(四)学生心理因素的影响。

学生进入中学,心理发生了许多变化,害羞之心随之产生,不愿当众发言;或者有的学生逐渐构建起自己的精神世界,不想过多地与外界进行互动式沟通,以葆有自己的个性、思想与自由,于是“怕说”成为普遍现象,他们的话语刀锋在“不愿说”的外衣掩盖下逐渐磨钝,无形中很多学生错过了口语交际能力培养的最佳时期。

上述四个方面,使得高中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成为语文教学的冷点、盲点。

四、高中口语交际训练的策略研究及实施

要提高学生口语表达能力,教师必须转变教学理念。其实,在高考中语言文字表达题即是对口语交际能力的考查,教师要解放思想,大胆放开手脚,开展丰富多采的活动,给予学生充分的自由,自主表达自己的见解,才能切实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我认为,要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应从以下几方面来进行:

1.确保口语交际训练的时间;

2.分阶段进行;

3.结合教材,立足生活,选择形式多样的问题进行训练;

4.严格训练的纪律;

5.随时展示成果,给学生以激励和动力;

6.坚持不懈,持之以恒。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社会交际变得越来越频繁,越来越生活化,而口语交际作为社会交际的最基本最便捷的工具日益受到重视,成了现代社会公民必须具备的能力,从某种程度上说,它比写更重要、更实际、更为人们迫切需要。因此,口语交际在中学语文教学中便日渐重要。各种版本的语文教材中为落实新课程标准均安排了口语交际的教学内容,并反复强调在教学过程中要落实新课程标准。我认为要上好口语交际课,要落实新课程标准,关键落实在“实践”二字。

“口语交际是听与说双方的互动过程”。口语交际能力的形成和提高主要靠实践训练,口语知识教学应当直接服务于口语交际的训练。为此,我做了以下几方面的探索,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一)激发兴趣,正确引导。

激发学生兴趣,“燃起学生的渴望和热情”(夸美纽斯语)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教师只要掌握好教育方法,遵循学生心理活动的规律,讲究教学艺术,激发学生的兴趣,就能达到预期效果。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口语交际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有些人与人交往时,谈吐优雅,语言得体,左右逢源,很容易博得别人的好感,对事业的成功帮助很大。要教育学生,良好的口语交际能力对人的社会地位、经济地位有着直接的影响。从而激发学生对口语交际的兴趣,引导他们自觉地说好普通话,自觉地培养和提高自己的口语交际能力。

(二)培养信心,给足机会。

我们应该对学生上台讲的内容进行相应的指点和引导,对他们的思维结果有切中肯綮的梳理与评点。

(三)明确目标,精心设计。

老师们不但要注重情境的设计,还要注重氛围的营造。只有生动、逼真的极富感染力的情境,才能调动学生内在真实的情感体验,激发他们强烈的表达欲望,发展他们的个性和创造性思维能力,达到口语交际训练的要求。

(四)优化结构,创新教法。

1.在上每一节语文课前,利用2-5分钟的时间安排1-2名学生上台进行说话训练。按照让我说—该我说—我要说“三部曲”进行。

2.让阅读教学园地成为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肥沃土壤。

第一,在阅读教学中通过复述故事培养学生的说话能力。

第二,在教学中,让学生在聆听教师的讲解、朗读或者同学朗读之后,按要求进行说的活动,或者在聆听、观看有关课文之后进行口头的评述。

第三,在阅读教学中,我们还可通过创设情境来培养学生口语交际中的应对能力,帮助学生及时调整自己的表达内容,培养学生用词用语的能力。

(五)注重互动,及时评价。

加强评价,建立多边信息交流网,是促进互动的有效手段。在口语交际教学中,有时往往是个别或少数人的发言,是点上的活动,为调动更多的学生参与其中,每人说完,都要进行一定的评价。

首先,让学生主动参与评价。

其次,扩展评价的范围,进行鼓励性的评价。

最后,及时反馈评价的信息。

我们知道,“互动”是口语交际的主要特点。因此,口语交际中的倾听、表达和应对,只有通过双方或多方互动的方式才能实现,这是不同于以往听或说训练的一个显著特征。口语交际课上的互动方式应力求多层次,例如:

师生互动。它要求教师转换角色,与学生平等交流,决不能以自己的权威抑制学生表达的欲望和思想的火花,也不能把自己的思维方式以指导和示范的方式强加给学生。

生生互动。它是同桌之间、前后座位之间、小组成员之间相互合作、交流沟通的方式,在编排组合时要考虑两者之间的合理搭配。

群体互动。这是小组与小组之间或全班学生共同参与的活动方式。当然教师在其中要做好协调、指导工作,以利交流朝着既定方向发展。

(六)创造环境,鼓励锻炼。

创造大语文环境,指导学生在语文课堂之外学习口语交际,是口语交际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其主要做法是:

1.取得各方面力量的广泛配合。比如,其他各科教师、学生家长、校外辅导员等。向他们宣传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要意义,宣传学生口语交际的学习目标、学习方式,争取他们为学生创设口语交际情境,提供口语交际锻炼机会。

2.因材施教做好口语交际实践指导。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基础,指导他们分别有目的、有重点地参加不同话题的口语交际实践锻炼,从而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应有的提高。

3.精心策划,具体组织一些课外口语交际实践活动。教师要在日常生活中选择话题,创造性使用教材,采取多种方式,组织活动给学生增添交际实践的机会。如自编课本剧表演。学完课文后,让学生按兴趣分组,利用课余时间排练,尝试把课文编排成课本剧,把生活情景搬上“舞台”。从中体会不同的场合、角色及其语调,体会朗读与口语的不同,最后让各组评议自己的成果“演员们”精心的准备过程,演出和同学们的评议过程,都是学生语言积累、体验与提高的过程,初中语文教材中的《晏子使楚》《皇帝的新装》等课文是课本剧表演的好素材。此外,辩论会、演讲会、每学期初的班干部竞选演讲,社会调查、情境模拟对话等都是培养和提高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有效形式。

4.学校开通校园广播站,经常播放一些美文、相声、小品的录音,或播送校园新闻、优秀习作等为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营造良好的氛围。总之,口语交际训练是一种全新的课题,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是新时期教育的一个重要目标。口语交际能力要在教师激发学生兴趣的基础上,教师通过课前的有意识训练,课堂教学中的师生互动、生生合作互动,课外的实践活动,持之以恒才能提高,并非一蹴而就。

当然,口语交际课教学的方法途径肯定有多种多样,我在这里仅仅总结了我的一些做法,今后还需要在实践中学习、总结以便能构建行之有效的教学实践体系。

参考文献:

[1]戴永寿,主编.语文教学的原理与艺术[M].海峡文艺出版社,1996,8,第1版.

[2]张鸿苓.中国当代听说理论与听说教学[M].四川教育出版社,1998,9,第1版.

[3]宋其蕤,冯显灿.教学言语学[M].广东教育出版社,1999,7,第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