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大学体育与健康教育

大学体育与健康教育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大学体育与健康教育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大学体育与健康教育

大学体育与健康教育范文第1篇

关键词 大学生 心理健康 教育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2)05-000-02

一、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现状

我国大学生中的大多数都属心理健康者,但也有约占20%的大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问题。据天津市的统计,在该市5万名大学生中,约有16%以上的学生分别患有恐怖症、焦虑症、多疑病症、强迫症、抑郁症和情感危险等。《2003北京市高校学生心理素质调查及开展心理素质教育工作的研究报告》显示,学生中存在中度以上心理问题的学生占16.5%;南京4所高校1万名大学生的精神状况显示11.7%的学生有着不同程度的心理疾病;中国科技大学心理教育中心的一份工作报告表明,情感、学业、交往是当前高校大学生心理总是高发区,约占50%多,多种数据表明现在大学生身心健康中存在的问题成上升趋势。对湖北师范学院一、二年级4000名学生进行的心理健康调查结果来看。我院学生18%的有心理障碍,69.8%有心理问题。

二、让学生对心理健康标准有一理性认识

在学校体育教育过程中,应充分让学生了解心理健康的标准,使学生对自己的身体状况、心理水平有一正确的认识,从而能针对标准进行自我评价和调整。结合我国大学生的实际情况,心理健康的标准主要表现在:

(一)正常的认识能力

正常的认识能力如敏锐的观察力,较强的记忆力,良好的思考力和既稳定又能随任务而转移且善于分配的注意力等。认识能力首先表现在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所以,正常与否可参考其学习方法和学习效果。但是,不能认为学习不好的人其认识能力都不正常,因为这里同经验和基础知识有关。

(二)稳定的情绪

就情绪的整体而言心情愉快、情绪稳定,反应适度心理健康的人积极情绪如愉快、满意、高兴、欣慰、欢乐等占优势,身心处于积极向上的,充满希望的乐观状态。如果经常笼罩于消极情绪中,忧愁、焦虑、苦闷、恐惧、悲伤而不能自拔,闷闷不乐,行动无力,则是心理不健康的表现。同样,情绪稳定和反应适度也是心理健康的主要标志。

(三)优良的意志品质

一个心理健康的大学生,应有明确合理的学习和生活目的,并有达到目的的坚定信念和自觉行动。其行为表现出果断、坚韧、自制和毅力。自制和坚韧能表现出其心理健康的程度。克制自己的不良欲望,不受有害刺激诱惑,遵纪守法,勇于克服坏习惯,戒除不良嗜好等,只有心理健康的人才做的到。

(四)良好的人际关系

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一个重要标志,也是维护心理健康的重要条件。在学习生活中,表现为乐意与同学和老师交往,既有稳定而广泛的人际关系,又有自己的知心朋友,能客观评价他人和自己,喜人之喜,忧人之忧。取人之长,补己之短。

(五)健全的人格

健全的人格可视为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核心因素。所谓健全人格,是指心理和行为和谐统一的人格。大学生的健全人格包括:人格结构要素无明显的缺陷与偏差;具有清醒而正确的自我意识,不会产生自我同一性混乱;以积极进取的人生观作为自己人格的核心,并以此有效地支配自己的心理和行为;有相对完整统一的心理持征,如果一个大学生无端怀疑别的同学在讥笑他,不管别人怎样的解释,他总是固执己见,就是人格上的一种偏执,是心理不健康的表现。

(六)合理的行为

心理健康与否,总要直接间接地表现在行为上。因此,合理的行为就是健康心理的体现。以上标准,应视为一个统一的有机整体,其间有互相依存,互相影响的关系。学生可针对有缺陷的方面,在教师的正确引导下,加强自身修养,以期达到更高水平的心理健康。

三、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学校体育教育应制定相应的教育措施

(一)有领导、有组织、有计划地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研究。目前,高校的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重视程度还不够,因而造成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日趋严重。各级领导、组织必须慎重对待并加以研究,以确保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能得到及时解决并使他们能保持健康的发展。其中,要制订符合我国情况的指标体系,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有恰如其分的估计,以便采取有效措施提高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二)高校开展心理咨询,帮助学生解决在学习、生活、身体等方面出现的心理问题,使之更好的适应环境,保持心理健康。心理咨询活动目前在社会上已有开展,有些高校也已开展对学生的心理健康咨询活动,但是尚不普及,这就使得许多学生有问题只能闷在心里,长此下去,就极容易造成学生心理障碍。

(三)采取有效方式,加强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教育,从根本上促进和发展其心理健康。高校的大学生,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已经或正在形成,此时对他们进行积极健康的引导,对于他们形成正确良好的世界观、人生观具有积极作用。同时,正确良好的世界观、人生观,能支配学生的行为规范,进而使他们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

(四)加强体育课和丰富各种课外文娱活动,使学生有健康的身体,为健康的心理提供稳固的物质基础。通过加强对学生体育活动的锻炼,对学生的身心发展能起到积极作用。体育运动能促进身体形态的发育,改善人体机能,提高运动能力,并对提高学生的认识水平,培养良好的情绪和意志品质,形成优良的性格特征起到积极作用。由于体育促进学生身心发展的作用是通过学生自己的身体运动而实现的,所以,在学校体育教育过程中,应充分加强体育课和学生的群体活动,并配以教师的指导和启发,使他们通过体育锻炼,为自己的心理打下良好的物质基础。

四、结论与建议

(一)在学习身体锻炼的过程中有针对性的教学可以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品质,敢于从失败走向成功。

(二)在人际交往中,敢于展现自己我,坦诚相对。

(三)在教学中给予学生机会,让他们自己学会尝试。

(四)在认知体育锻炼的同时学会如何让自己更自信,拥有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会让自己更完美。

(五)了解学生,走入教学,教师的正确引导与教导,会带给学生无行的财富。

(六)通过大学体育教学让学生们学会在体育学习感受快乐与幸福感。

参考文献:

[1] 王峰.高校体育课中的健康教育初探[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1(02).

[2] 闫建端.谈高校体育课学生的心理负荷[J].宁夏医学院学报.1998(03).

[3] 张耀光.普通高校体育课程设置的现状及对策研究[J].科学管理研究.2004(S1).

大学体育与健康教育范文第2篇

2实施健康体育课教学的必要性

学校教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体育教育是一种积极的,主动的活动过程,在这一过程中,能否成功地实施健康第一,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将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众所周知,高校体育教学的最终目的也就是要使学生在掌握了锻炼身体的方法、本领后,养成终身锻炼的习惯。健康体育教学是让学生在锻炼中体验欢乐,在欢乐中增强体质。多年教学经验证明健康快乐教学是最受学生欢迎的教学方法。因此,必须改革教学过程,尤其是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使其既符合科学性和客观实际,有一定灵活性外,又要有利于学生的健康意识,健康精神和健康能力培养。

2.1健康教学是社会发展的需要,培养身心健康的人才是学校体育教育的基础

在21世纪的社会里人们的生活条件大大改善,身心健康是人才成功的基石,是生活幸福和愉快的动力。大学生报国、兴国的赤诚之心需要有健康的身心作基础。高校体育教学的功能之一就是使学生掌握进行健康娱乐活动的知识和技巧。掌握体育健康知识强化健康行为拥有健康身体。人们也更多地认识到体育健康不仅可以使生理机能处于良好状态,而且可以更好地缓解社会快速发展、竞争日益激烈所带来的心理压力。而今学校学过的体育技能因为社会条件所限无法开展,学生到社会上又有很多体育娱乐项目在学校里从未接触过,造成很多体育爱好者步人社会后也就放弃了体育锻炼。要使我们培养的大学毕业生能很好的适应当今社会的发展就必须迅速改革学校体育课教学内容,学校体育健康教育更是在这个健康浪潮中无可回避的时代性课题之一。

2.2健康是体育教育的重点,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基础之一

我国高校体育教育,大多沿用传统的应试教育理论,与目前倡导的素质教育有较大的差距,与健康体育提出的充分体现素质教育的全体性、全面性和主动性并不完全一致。在对现代教育理论思想指导教学、对新时期体育教学功能和作用等方面的认识还存在不足,缺乏连续性,忽视与社会体育的衔接。因此,在体育教学中应充分挖挖和体现体育健康的内涵,建立有利于身心健康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使体育教学方式和手段能让全体学生得到基本平等的健康教育,使不同身体条件的学生都能有自己的学习目标,并在教学中能够完成自己的学习目标。这一过程中蕴藏着一种意识和精神的培养过程,即健康意识和健康精神的培养过程,符合现代社会的需求。学校体育必须肩负着这一培养重任,培养良好的、个性化体育健康意识和精神是学校体育教育的重点。

2.3健康体育教学是广大师生的普遍愿望

高校传统的体育教学是以教师传授竞技运动的技术,学生接受教学内容为基础的,忽视了体育教学过程本身丰富的内在价值。教师和学生都只能在体育目标后面亦步亦趋。健康体育教学方法的特点是具有趣味性、广泛性、积极性和全面性。调查表明这种教学方法是让学生在快乐中不知不觉地获得身心健康的发展。能激发学生兴趣和学习自觉性。对教师,它更注重综合能力的表现,更注重指导学生身体锻炼的能力,更注重体育思想教育,而不是竞技技术的准确和完美。对学生,它注重教材的兴趣挖掘,更注重愉快和谐的气氛,更注重师生间的沟通,而不是刻板追求达到某一竞技项目的预定目标。是根据科学人才观和质量观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的最好途径。实施这种教学方法是广大师生共同的愿望。

3实施健康体育课教学的几点建议与思考

3.1更新体育教学观念,以点带面,将健康第一纳人体育教学活动

根据各校自身现有条件的背景因素,可全面展开,亦可以点带面进行实施。无论全面展开还是局部进行,都要以健康体育作为体育教学的主要内容。即重视身体发展方面的努力,给予学生体力的重视。对体育观念的片面理解,致使体育教学受到扭曲,使学生的身体素质得不到提高,部分学生缺乏基本的体育知识和运动技能,从而使高校的体育教学仍处于“启蒙”教学阶段,体育活动成了简单、僵化、枯燥的固定程式的观念进行纠正。同时,以总结吸收已有的健康体育成果与全体教师创新相结合,以健康体育为主线,组织力量编写一本适合本校层次的健康体育教材。适时培训和提高教师业务水平,广泛开展健康体育观摩课和评估课活动,以促使师生体育健康观念的转变,促进学生身体素质和健康技能的提高。然而要改变这种陈旧的观念,体育教育工作者应首先提高认识,转变观念,把体育工作从纯生物的观念向生物、心理和社会三方面因素转变,使体育真正发挥其健身、娱乐、竞技、文化、社会等功能。让学生的体育思想朝“快乐化、生活化、终身化”发展,体育教育的结果就是使学生在校期间能立足现实,放眼未来,不断培养自己的体育兴趣,养成自觉锻炼的习惯,以在未来的生活和工作中能适应四个现代化的需要。

3.2优化教学方法、手段、发展学生个性

任何一种健康体育项目价值的实现,总是对学生何种需要而言的实现。教学方法要从重教转到兼顾学生的教学方法上来,由过去以健身为主的方法转移到开智求智的功能上来,由简单的“一刀切”的教学法转向区别教学整体发展上来,由以教师的单纯注人式满堂灌的教学方法,转到在教师指导和启发下学生独立获取体育知识信息和运用体育知识信息的方面来。要积极采用现代化的电教手段来组织教学。因此,应在教学方法上要求全体教师,放手采用开放型和探索型的教学方式去因材施教,将传统的“课上提高,课下普及”的教学方式,进行逆向操作把教学课堂主阵地转变为每一个起点不同的学生都能接受的并都能得到较为满意的知识和技能;课外体育俱乐部针对学生不同兴趣选项,进行专项性的训练以求提高,从而获得具有特色的一二项健康体育项目。

3.3构建一支高素质体育教师队伍

教师队伍建设是进行健康体育教学改革进程的主要方面,由于现行体育教育大纲以竞技体育教学为主,使得高校体育教师个人体育知识的发展受到影响,对健康体育的知识了解较少。笔者认为要使健康体育在高校顺利开展当前高校体育教师队伍的建设应从狠抓创造革新的意识、开放意识、终身学习意识、科学教育理论素养、以及体育教师整体的知识结构、年龄结构,学历结构等影响到体育课教学水平的方方面面,积极推行岗位责任制、教师聘任制等人事改革措施,尽快的在短期内使高校体育教师的整体素质和能力得到提高,这也是健康体育课教学改革的一项艰巨的任务。

3.4改善高校体育教学场地和设备

高校体育教育如果要实行大的变革,使学生真正从应试教育转向健康教育,其客观物质条件也是必须迅速改变的,现行高校的很多体育设备和器材,以及教学场地都远远不能满足健康体育教育的需要。各校可依据所拥有的基本条件,在抓场地、设备、器材规范化建设与改革的同时,应积极采取因地制宜、自己动手来逐步改善学校在发展中健康体育“硬件”因素的不足。教育管理部门应下大力气,投人一定的资金进行必要的体育设备购置,有了一定的条件基础,健康体育教育才能迅速在高校普及展开。同时,应发动全体教师适时创新健康体育活动项目内容,改革活动方式,保证其教学的趣味和新颖,并定期进行推广,使之教学热情和工作绩效持之以恒。

大学体育与健康教育范文第3篇

关键词:大学体育健康教学管理

中图分类号:G80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7)03-0120-01

大学体育是当代大学生教学必不可少的一门课程,但从目前的教学形式上看,大学体育更加注重实践的应用,忽略了健康教学的重要性,导致在体育课程实践中经常发生磕碰、摔倒等危险情况。作为一名学生,我认为大学体育教育应与健康课堂教学紧密结合,以“健康”为发展目标,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通过体育锻炼更好地理解体育知识。不仅如此,通过对健康课堂的组织和管理,还能够让体育教师更好地把握学生的心理特征和想法,从而使教学内容深入学生心中。

一、大学体育与健康课堂教学融合的重要性

随着我国大学生体育健康教育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体育教学开始出现一面倒的情况,过多的注重实践教学已经成为当代体育教学发展的瓶颈。大学体育与健康课堂本身就具有一定的关联性,两者的相互促进可以充分发展体育精神与人文情怀。体育教学的意义在于促进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但从目前的体育教学形式分析,当代体育教学并没有很好地发挥体育教学的真正意义。从一名学生的角度出发,我认为大学体育与健康课堂教学进行融合可以创建新的教学管理模式。体育的意义在于通过肢体的运动促进身心的健康发展,在体育教学中添加必要的健康知识是其发展的重要基石;不仅如此,在大学体育教学过程中,必要的理论知识是帮助学生学习体育技巧和体育心得的重要因素,如在练习篮球的过程中,如果没有老师在口头上的引导,初学者很难掌握投篮的技巧。大学体育不同于初中体育,在学习体育项目的同时要更加注重知识化的培养,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体现出体育精神。

二、大学体育与健康课堂融合存在的问题

(一)课堂教学严格,教学兴趣不足

我通过观察发现,部分教师在教学方面期望较高,整体教学模式都显得过分严格。如在田径课堂上,体育项目主要是跑步和跳高,这两项运动对身体素质要求极高,要在规定的时间内取得好成绩就要不断练习,这样一来学生每节课上都要重复练习相同的动作,久而久之就会产生厌倦感,导致部分学生开始对体育课程失去兴趣。而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常很少教授学生理论知识,只是简单地将整体动作向学生演示一遍。体育的真正精神是“健康向上”,这种盲目的教学只会导致更多的学生因为缺乏必要的理论教学,而在实践中出现不必要的创伤。不仅如此,在教学过程中,几乎很少有体育教师强调健康体育的重要性,在他们看来学生们在初中阶段已经很好地掌握了保护自己的措施,所以不再强调安全性和健康性;而这种“不健康”的体育教学慢慢地也会使学生失去学习兴趣,从而导致大学体育教学越来越茫然。

(二)教学设备落后,学习模式陈旧

体育运动是在人类发展过程中逐步开展起来的有意识地对自己的身体素质进行培养的各种活动。这种采取走、跑、跳、投以及舞蹈等多种形式的身体活动,就是人们通常称作的身体练习过程。体育作为一种复杂的人文现象,自产生以来就扮演着不同角色,从强身健体到心理培养,体育对当代大学生发展、创新具有重要意义。作为发展中的大国,我国多数院校的体育教学并不完善,很多院校在发展体育教学的过程中,受学校经费的影响,缺乏必要的体育基础设施和健身器材,在教学过程中不能满足学生最基本的要求,这也是导致学生对体育教学失去兴趣的重要因素。如我就学的学校在体育器材方面就没有充足的准备,导致很多学生不能选择自己喜爱的运动。教师在教学中过于注重体育成绩,而在实际教学中又不能很好地进行课程设计与总结,导致部分学生因压力过大失去学习兴趣。

三、强化大学体育与健康课堂融合的策略

体育从某个角度来说可以代表一个国家的整体实力,如在国际赛事上,大多数强国排名往往名列前茅,因此体育是可以代表一个国家的实力的。这种实力与经济、军事不同,它能够更加准确地体现出一个民族的精神、力量和勇气。大学生是我国未来发展的重要支撑者,体育不仅影響着其身体素质,同时对其未来发展也具有更重要的意义,如在工作中,强健的身体对长期工作具有重要意义。所以,在大学期间要切实强化体育健康课程与大学体育的有效结合。首先应建立新的教学管理模式,传统的体育教学太过重视实践的重要性,忽视了理论知识学习的意义,因此在新的教学体系下,教师要认清学生的主体作用,适当放低预期标准,发挥健康教育课堂的作用。此外,学校要更加注重体育课程的重要性,定时发放资金,帮助学生建设必要的体育教学场所、购买器材等。

四、结语

大学体育对学生的身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体育教学过程中,要强化大学体育与健康课堂教学的融合,真正发挥理论指导实践的意义,使学生得到全方位的发展。而且,学校要不断实践、改善和发展大学体育,强调大学体育和其他课程一样,让大学体育成为大学生活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参考文献: 

[1]李小雄.大学体育与健康课程课堂教学管理性策略研究[J].文体用品与科技,2016(16):130-131. 

大学体育与健康教育范文第4篇

(一)在体育锻炼中能够形成一定的社会交往面,从而有利人们改善其人际关系。

现代社会经济发展的程度越来越高,人们的生活节奏也越来越快,相应地,人们的社会联系面也越来越窄,必要的人际交往也日益淡漠,然而在社会化进程日益加剧的现代社会,要求人们必须具有与人协作的能力。早在十几年前,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说明现代人的综合素质中就提出了与人沟通与协作的能力。在这一过程中,有效地培养和发展了人们与他人协作与配合的能力,同时还可以培养和发展人们的心理素质,使之能够更好地适应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

(二)通过体育锻炼能够有效地疗治学生的心理疾病。

体育锻炼在现代心理学界已被公认为是一种较好的心理治疗手段,特别是对精神分裂症、神经官能症等病症具有很好的疗效。尽管在目前来看,心理上疾病的产生原因以及为什么体育锻炼有利于治疗心理疾病还没有十分扎实的理论基础,但是在大量治疗实践中已证明体育锻炼是一种疗效很好的治疗手段,并在国内外开始流行。但是,笔者必须指出只有科学的体育锻炼才可能有利于心理疾病的治疗。

(三)通过体育锻炼有助于大学生在人格方面的健康发展。

大学生通过体育锻炼,除了培养和发展其上述能力外,还能使其性格得到磨练,使其变得更加乐观、开朗、刚毅和坚强。在体育锻炼中,促进大学生学会对自身动机以及需要进行合理地控制,从而促进其个性倾向性向着成熟方向发展,使其克服孤僻,在运动中学会淡忘痛苦与烦恼,学会人际关系的有效协调,扩大自己的社会交往面,从而培养和提高自己的社会适应能力。世界著名学者麦亦尼在其著作中提出:游戏和运动对人们具有巨大的乐观、保持友谊、消除紧张、启发独创等心理保健价值。

(四)通过体育锻炼有利于大学生形成良好的意志品质。

人们在所有的行为活动中,良好的意志品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其行为结果的好坏,所以良好的意志品质对大学生具有极其重大的现实意义。而笔者认为,大学生的良好意志品质可以通过大量的体育锻炼而形成。体育锻炼的基本特点就是要求人们在锻炼过程中需要克服大量的来自主客观的障碍与困难,所以体育锻炼是培养和发展大学生意志品质的重要手段。

二、如何在高校体育教学中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得到有效提高

(一)在高校体育教育中注重培养学生的个性,强化学生的自我认识。

因为每个学生都有其独有的特点,所以要有针对性地对待每个学生,使学生能够深入了解自身的特长与优势,以及自身的不足之处,能够客观恰当地评价自己的性格与能力,还能使自身的潜能得到充分发展,从而使运动成绩得到有效提高,也使体育锻炼效果得到明显提升,同时学生也在这个过程中体会到自身价值所在,从而能够正确地认识自我。

(二)老师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努力创造学生间互相了解和互相协作的机会。

在当前高校的体育课教学内容中涉及到大量的需要多人协同合作才能顺利完成的体育项目,如跆拳道、舞蹈、球类等等。在体育教学中,师生间、学生间往往都是利用身体动作、表情、手势等等方式进行交流,学生在体育活动中进行着间接的或直接的交流与接触,不经意间产生亲近感,以及安全感与自信心。老师在活动开始前,要合理分析学生的技术水平,尽可能让技术水平相差不多的学生进行搭配,或者女生由男生带,或者技术水平低的学生由技术水平高的学生带。在适当的时候可以让学生间交换搭当,使其交往面得到一定的扩大,从而认识和交往到更多朋友。

(三)努力使学生通过体育学习而获得对自身情绪进行调节的方法与手段。

在体育锻炼中,学生的情感体验既深刻又强烈,在忧伤与憧憬、欢乐与痛苦、挫折与时取、失败与成功的情感交织中,可以促进学生在调节自我情感方面的能力发展,从而促进学生情感更加成熟。鼓励学生通过体育锻炼去渲泄自己的不良情绪、释放生活学习中的压力。

(四)老师在体育教学中努力培养和发展学生克服困难、坚持不懈、吃苦耐劳、顽强拼搏的优良品质。

大学体育与健康教育范文第5篇

Relationships of Engineering Colleges Physical Education

and Students' Healthy Psychology Training

YANG Tianyang

(Hebei University of Architecture, Zhangjiakou, Hebei 075000)

Abstract University students stage is the biggest stage in the process of growing volatility psychological, mental heal this essential for healthy growth of students. The University of Physical Education is an effective way to improve students' mental health. This article will mainly focus on university sports teaching and nurturing students' mental health to build relationships start on.

Key words university of Physical Education; mental health; relations

1 体育教学与心理健康教育的关系

在传统的体育教学中,一般注重身体的健康教育,却忽视了心理的健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主要是指人的潜能能够得到充分的发挥,并且能够合理地处理人与人以及人与社会环境之间的关系。心理健康教育是体育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进行体育教学的过程中,需要时刻遵循一定的心理健康教育的要求,将“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贯彻落实到实处,充分地发挥体育中修身养性的特殊功能,并且加以拓展,帮助开发心理潜能,始终坚持以认知、个性心理、心理品质、情绪情感以及心理适应为主的教育思想,帮助和指导学生排除自己的心理困扰,不断克服心理障碍,全面地了解和掌握预防治疗心理疾病的方法以及过程,从而更好地促进自己的身心健康。

2 体育教学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2.1 改善情绪

通过人们的情绪状态,能够判定体育活动对人们的心理健康的影响程度,情绪状态是人的自然需要是否得到满足的一种体验。健康、稳定的情绪,有助于促使人们对现实保持一种积极向上的态度。通过体育活动,人们可以从中感受到快乐和喜悦,并且能够减轻人们心中的焦虑和不安,调节人的心理情绪,消除人们的情绪障碍,减缓或是治疗某些心理疾病,比如抑郁症。根据有关的研究表明,有规律从事中等强度的活动的锻炼者,每次活动20~60min,有助于改善情绪。

2.2 提高智力

智力水平是掌握体育知识和动作技能的重要保证,体育的学习与认知活动一样,需要学生依靠自己的知觉、记忆、思维以及观察等综合认知能力,长期坚持体育锻炼,有助于促使大脑获取充分的氧气,快速恢复大脑意识。开展良好的体育教育以及运动训练,能够有效地提高人的记忆力、思维能力和想象力,为学生的认知活动提高可靠的保证。心理学研究表明:对于一般人而言,其智力因素的差异较小,但是非智力因素的差异比较大,并且潜力无限,在进行体育教学的过程中,主要是将知识技能、情感以及意志融合在一起,通过进行体育教学,促使学生的情绪稳定、性格活泼、降低疲劳等。

2.3 协调人际关系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仔细观察就会发现,人际关系比较好的人总是心情愉快、精神饱满,对任何事物都充满了兴趣,这些人活得比较开心;而对于人际关系不好的人而言,经常无精打采、抑郁寡欢,失去了生活乐趣。积极参与体育活动有助于改变这一状况,因为体育活动是在一定的环境中开展的,并且需要与人群发生联系和交流,人们参与体育活动,能够有效地克服孤僻的性格,忘记烦恼和痛苦,合理处理人际关系,不断扩大自己的交际范围,提高社会适应能力。通过有关的调查研究发现,与性格外向的人比,性格内向的人的社会需要更加强烈,这种社会需要可以通过集体活动得到满足。由此可见,开展体育活动,有助于加强人们的交流和协作,克服寂寞和孤独感,从而培养人的心理适应能力。

3 实施体育健康教育的措施

3.1 转变传统的教育思想观念,确立体育健康教育目标

大学的体育管理人员和体育教师需要全面认识和了解体育活动,加强在学生中的体育教育的宣传,促使学生能够意识到体育教育的重要性,体育锻炼是每个人每天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重要内容。健康教育遵循“生物―心理―社会医学”的教学模式,高校体育需要设置专门管理人员,面对全体学生开展体育教育,组织教学以及各项体育工作。将大学期间的体育效益与学生的终身受益有机结合,树立终身体育观,着重培养学生的终身健康理念。将学生的终身受益作为体育教育的出发点,构建大学体育健康教育目标。

3.2 教学内容和教材向多元化调整

自改革开放以来,大学虽然确立了“强身育人”的教育指导思想,但是在具体实践中,并没有将培养目标与教学内容有机结合起来,因此,目前还没有形成以强身育人为中心的教育体系。所以,在创建体育健康教学体系时,应该着重突“以强身、健康、育人”的教学目标。进行体育训练主要是为了增强体质,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应该积极探索增强体质与改善健康水平的新途径和新方式,逐渐培养学生的心理健康意识,提高体育能力。

3.3 课后延伸,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可以进行课后小结,师生互动,交流情感,教师可以采用各种方式,比如,提问法、暗示法、议论法以及设疑法等,让学生在课堂上对自己的平时的表现进行评价,消除学生的心理障碍和心理疲劳。课外体育活动是体育课的补充,教师需要充分地利用课外体育活动,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学习的课外体育活动具有趣味性以及实践性等显著特征。课外体育活动不仅是课堂教学的延伸,也能够培养学生的个人兴趣,也是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有效途径。因此,在进行课外体育教学内容设计时,教师应该根据学生喜欢的健身运动项目,激发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同时,由于课外体育活动不受课堂教学中的时间、空间以及形式的限制,能够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4 总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