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城市公园景观设计方案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现代城市公园是生态环境的美化者与调节者,充满温馨气息的公园在净化空气质量、调节城市热岛效应的同时,也在某种程度上反映着城市文明的发展。科学家的研究表明,城市人均公园绿地面积只有达到75m2,居住在城市中的居民才能感受到温馨与舒适。联合国生态环境组织的统计数据显示,发达国家的城市人均公园绿地面积基本都已达到了这一标准。例如素有世界绿地美称的波兰首都华沙,不仅城市公园中的景观设计的种类高达数千种,城市人均公园绿地面积更是高达95m2。但我国的这一数据却并不乐观,以武汉市为例,截止到2012年,城市人均公园绿地面积仅为20.74m2,离75m2这一标准还相距甚远。因此,如何使得城市公园的设计与建设能够因地制宜地进行有效规划与发展,如何在城市公园的规划中融合公园景观设计,已经渐渐成为了我国现阶段城市绿化和城市公园建设的棘手难题。
2现代城市公园景观设计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1植物物种多样性匮乏,树种搭配缺乏合理性
在城市公园景观设计的过程中,植物物种多样性往往深刻地反映了城市公园景观设计的水平。然而,我国城市公园景观设计在植物物种的多样性方面却并不容乐观。在武汉,城市公园中数量较多的观赏性植物只有80种左右(详见表1),具有公园性的公园景观设计的地点更是屈指可数。这就与西方发达国家中上千种的观赏植物存在一定的差距。而在我国的一些欠发达地区中,城市公园景观设计中植物物种的多样性更是显得极为匮乏,如西北地区的城市公园的观赏性植物物种数量仅为十七种。除此之外,在城市公园景观设计中,树种的搭配有所欠缺也是其较为突出的问题之一。比如部分城市公园在进行景观设计时,不能够较好地融合公园景观设计,如将某种类别的树种进行单一种植,或是将不同类别的树种进行胡乱搭配,完全忽视生态学的相关原理,使得公园绿化存在病灾和虫灾的安全隐患。
2.2城市污染较为严重,植物养护管理不到位
现代城市化进程迅速加快,造成了城市污染问题也日益严重。在城市公园的景观设计中,城市污染更是一个不可回避的难题。城市公园是一种人为建造的城市绿化环境,它的特殊性决定了它的调节能力是无法和普通生态环境相比的,例如城市污染中的空气污染往往会对植物起到了负增长的作用,图1武汉市中山公园内山体环境设计方案效果图公园地下水的污染会阻止公园植物获得茁壮成长的养分。除此之外,部分城市公园管理人员对于公园植物的养护管理也略显不足,往往会出现干旱天气不及时给植物浇水,防治病灾虫灾工作不到位等问题。
3如何有效进行现代城市公园景观设计的策略分析
3.1注重公园景观设计中整体与部分之间的相互依赖与结合
城市公园设计师在对城市公园景观进行设计时,除了考虑公园植物自身的基础功能以外,还需要对公园的不同组成部分和不同功能进行综合化的考虑,将整个公园设计的构成和相关规律通过合理联系的方式作为整体,进行进一步的研究与设计,并注重城市公园构造中整体与部分之间的相互依赖与结合,从而达到充分表现公园特征及规律的最终目的。以意大利台地式公园为例,意大利台地式公园多沿用古典风格,其中植物、地形、水体、建筑为公园设计的四大要素,城市公园设计师在设计这种公园时,多注重将公园作为建筑的室外延伸,体现出一种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重要思想。如果从外到内俯瞰整座公园,不难发现整座公园都体现出了一种整体性与联系性的设计原则,例如从规则式的绿色矮丛植物到部分自然树冠的方形树畦,从人工塑造的雕塑、喷泉逐渐延伸为自然痕迹较重的溪流、瀑布,都对以人为本的设计思想进行了进一步的细化与完善,充分体现了一种和谐美。
3.2遵循有序性设计与最优化原则,营造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感
一般来说,城市公园景观的结构设计应当是有序并且分为不同层次的,在公园设计中,高一层系统往往是由多层次的低层系统组合而成的,从公园设计师的角度考虑,公园内部的不同结构只有被合理划分为不同的功能区,公园的不同的空间序列和不同部分之间的相互关系才能更为明确。除此之外,公园设计师还应当针对公园不同部分的联系和发展趋势、功能使用方向、活动方式等因素进行综合性的多方面考虑,最终筛选出最优化设计方案,达到不仅要满足当前的设计需求,还应该考虑到未来公园发展的变化,最终让设计出的公园能够与时展紧密结合起来,并发挥更好的功能和效果,让公园设计符合最优化原则的同时,营造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感。在这一方面,中国的圆明园可以说是其代表作。圆明园的建筑布置极为有序,多采用对称式的布局模式,方整的水池、整齐的树木,处处体现出了中国皇家公园的严谨有序。而在注重有序性设计的同时,圆明园同样兼具了自然景观的美感,公园中水与河流相通,以山水作为公园主题,再配置多样的公园建筑,布局严谨而又不失灵活,使自然景色如诗如画,其中的游人更是如痴如醉,达到了人与自然相偕的高超境界(如图2)。
3.3深刻认知城市自然地理环境,因地制宜进行公园规划
不同城市所处的地理环境不同,其相关的气候类型、土壤类型自然也就存在着较大差距。以武汉为例,武汉市位于江汉平原东部,长江中游与长江、汉水交汇处,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雨量充沛、日照充足,四季分明。那么在武汉的城市公园景观设计的过程中,则需要把在这种气候下能够茁壮成长的针叶树作为公园景观设计的主要树种,辅以一定的阔叶树种,并力求疏密有致。也只有在深刻认知城市自然地理环境的基础上,才能在城市的规划过程中将符合当地自然地理环境的公园景观设计融入其中。
3.4重视交流性的设计理念,满足人们接近自然环境的愿望
每个人都希望能够融于大自然中,在阳光下享受芬芳气息,在树林中感悟风声鸟语,从而消除孤独与苦闷。因此,园林设计师要想在城市的规划过程中体现出公园独特的设计理念,就需要从这种交流性入手,例如在大型园林设计中注重绿化,规划出专门的“森林浴场”让走入园林的人们能够享受森林浴。只有重视园林设计中人们与大自然的和谐共处,最大限度满足人们接近自然环境的愿望,才能创造出令人叹为观止的城市公园设计。
4结束语
关键词:城市公园;景观设计;城市文化;茶
中图分类号:TU986.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9944(2016)13019004
1引言
创建园林城市已经成为许多城市发展的目标。随着整体社会的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各城市都在逐步适应地方的绿地系统模式。就目前来看,城市公园景观已经突破了单一的文化休闲公园模式,呈现出了多元发展的趋势,满足了人们日趋多样的的要求。在公园空间设计方面,众多城市也没有停止对更加人性化方法和手段的研究。然而不仅要注意这些令人欣喜的发展变化,还要清醒地认识到城市的快速发展同城市公园绿地严重落后的矛盾,仍旧是城市公园发展过程中的基本矛盾,同时也是城市公园建设发展中急需处理的问题。同时,当下探究城市公园景观设计大多局限于各自专业的理论,深入探究整体层面的力度不足,所以深化整体的、系统的探究,和加强对城市公园的各个层面问题的分析、研究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2城市公园景观的功能
2.1休闲功能
现代城市公园是具备使用功能的让城市居民能够自在休憩的场所。作为城市的公共空间,其最重要的功能就是符合城市居民的进行休闲、游憩活动的要求。
在城市化进程中让居民享有尽可能多的城市绿色空间是城市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环节。而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创建休闲活动平台则是创造城市绿色生活的首要措施,在城市公园的设计和建设中,要贯彻生态保护的原则,规范人的活动,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环境。
2.2文化功能
公园是社会文明的标识,也是展示城市文化的重要载体和舞台。这就要求城市公园建造不仅要有文化内涵的景致,更应该具备满足人们需求的文化设施,让公园处在文化的高度沟通古今,让民族文化普惠民众。同时正确处理好资源、环境和人这三者的关系,积极打造公园文化旅游品牌,引进数字化文化产业创新模式,将园林文化与文化创意产业有机结合,积极开发文化产品,可以使公园资源和产业成果发挥出最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3城市公园景观设计要点分析
3.1开放性
开放性可以说是城市公园景观本质特性,主要包含了两层含义:一是功能的开放,也即是对市民没有出入的时间限制、没有进出身份的限制,对任何人也不收取费用;二是空间的开放,作为城市绿地系统的重要有机组成部分,开放性公园是领略城市景观的首要方式,对城市整体景观也产生着积极影响。由此可以看出,以自然要素为主题的供游憩的公共性景观空间,是现在城市公园景观开放性特征的具体表现[1]。
3.2引导性
城市公园承担着城市居民的众多户外活动。而全民健身运动的风行以及社会文化的发展,城市公园也逐渐变为宣扬精神文明、普及科学知识和推动科研与宣传教育建设的主要地方,使其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例如在城市公园中举办众多如民族风情、传统文化等社会文化活动,让市民的情操受到熏陶,也形成一种特别的大众文化。
3.3旅游性
眼下城市公园也成为了城市旅游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从发展历史来看,城市公园设计也要增添一些历史悠久时空跨度大,既有传统的古典园林,以及独具地区文化特色的现代公园;从活动角度来说,在公园内举行的各种诸如茶艺展示、风情展、文艺雕塑等活动更有利于城市公园的发展。
4实例分析――武夷茶博园
4.1项目概述
武夷茶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武夷山风景区更成为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地、国家级风景区。在武夷山创办“中华武夷茶博园”不仅是因为其本身坚实的基础,更具有重要的意义。中华武夷茶博园位于崇阳溪畔旅游度假区西南方,正对大王峰、玉女峰,武夷山主景区和度假区在这里交汇,还有领略武夷山精华景点的绝妙视野。总体包括主体展示园区、山水实景演出舞台、武夷山游客中心、武夷茶文化博物馆等。该项目的建设立足于高起点、高质量、高要求,力求在有限的空间内展现历史悠久的武夷山茶文化[2]。其总体规划如图1所示。
4.2景观设计分析
4.2.1景观改造目标
茶博园设计拟武夷山茶文化为主题,并参考武夷山地域文化建设带有文化特色,聚观赏性、科普性、休闲性、参与性于一身的现代综合性的城市公园。详细要求如下。
(1)文化公园――建设中华武夷茶文化的展示平台;
(2)景观现代公园――打造武夷山人文景观的新旅游点;
(3)科普公园――突出武夷山地域文化特征,加强国内外好茶人士的交流[3]。
4.2.2景观设计构思
(1)文化的层面:文化是主线。“岩茶史话”、“茶魂广场”,以及古今中外为茶而作的诗词,这些为武夷茶博园增添了深刻的文化底蕴。在公园中游玩,了解武夷茶文化,既有利于武夷和谐文化的构建,又推动了游客对人生的领悟与诠释。
(2)景观的层面:茶文化与产业的融合。茶具有深厚的和谐文化内涵和历史底蕴。茶早已同琴、书、画等艺术形态相辅相成,茶诗、茶帖、茶画应时而生,成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武夷茶博园的建设将进一步挖掘整理以武夷岩茶为特色的茶文化,使其作为中国茶文化的优秀代表,推动茶文化和茶产业深度融合。
4.3景观设计整体构想
将“浓缩武夷文化,展示茶乡风情”作为中华武夷茶博园的设计主题,充分展现武夷山茶文化的历史。茶博园将分景观园区、博物馆区、印象大红袍演艺区三个区域。为了避免景观园区跟邻近的茶文化博物馆分工混乱,将运用特写和立体的手段来描刻细节,博物馆主要是展示茶文化系统,而景观园区侧重于与园林相结合的人文景观全面的介绍,具体关系如图2所示。
4.4景观设计方案要点研究
4.4.1入口设计
北入口设仿汉阙式石木结构牌楼,入口内雕塑上刻雪川《大红袍赋》。南入口设仿清式牌坊,入口内雕塑上题刻贾平凹的《大红袍茶树记》。
4.4.2茶魂广场
整体为椭圆形的茶魂广场,其后屹立的神农、彭祖、武夷君等“武夷三圣”在雾中透露出一丝神秘;两旁有形态迥异的诗人在诵唱称誉武夷茶的诗歌。曲折的“九曲溪”静淌在广场中;《九曲棹歌》把人们带进那如诗如画的意境,让人们依稀领悟到背后的岩茶之魂,如图3所示。
4.4.3岩茶史话
从”远古的记忆”到“汉晋遗存”都在诉说茶乡古老的历史;“晚甘侯”、“蜡面茶”传扬着唐朝佳话;斗茶、分茶彰示了两宋风采;御茶园、喊山台记录了元明的闪耀;岩茶的史话,集结了武夷茶文化的精华,展示出岩韵的风采,如图4所示。
史话园以分组团布局的形式,以历史朝代的发展划分展区,将武夷山茶从远古至今、传遍中国、传向世界的发展历史充分展示出来,让游客感受武夷山茶的悠久历史和文化积淀。
武夷茶历史演变的设计构思主要以花岗岩作为材料,茶叶上刻着每个不同时代武夷茶的名称,雕刻成茶叶的造型。墨绿以此展现武夷岩茶几千年的演变史,让游客在参观的过程中更加了解武夷岩茶的悠久历史。暗红色的茶叶造型既代表了红茶,又起到了调节视觉的作用,给游客丰富的视觉感受[4]。
4.4.4奇茗传说
丹山碧水孕育岩骨花香。武夷山民间一直传颂许多与岩茶相关的例如大红袍的传说、乌龙茶的传说等故事。这些传说故事不管是从历史方面或从民间文学方面看都是富有价值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如图5所示。其入口设计利用情景雕塑的手段将这些流传千年故事形象展现,让人们在新奇有趣的状态下,听神话故事,了解武夷山茶。
4.4.5岩骨花香
武夷岩茶胜在甘醇、清香,以特有的岩韵享誉国内外。岩茶有大红袍、水仙、肉桂、名丛、奇种等五大类,品种多达280余种,正所谓是琳琅满目。
社会的进步使人们的生活水平得以提高,人们更加重视对茶的物质享受,提倡其文化陶冶。武夷山人更是推动品饮岩茶走向艺术化,讲究品茶时的环境、茶具、水质、冲泡技巧和品赏艺术。品茶不但是品茶之醇美,更是品人与人之和美、人与自然之和谐、人与社会之和静。
5结语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需求也一直在出现变化,人们开始要求更为广泛和日常化的景观空间,以及跟日常生活相结合的景观形式。同时历史文化遗产在城市的长期发展中,也在不断积淀和发酵,在保护好文化遗产的同时,营造特色的历史文化景观已成为社会发展的共识。中华武夷茶博园的建造,不仅给武夷山旅游添加新内涵,更给城市地域特色景观补充了更加优秀的名片。
参考文献:
[1]明丹.武汉园博园中山园景观[J].花木盆景(花卉园艺),2016(4).
[2]谢先礼,姚婧,童红霞.武汉园博园植物特色空间营造[J].园林,2016(1).
[3]孟勇,魏荣刚,董冲.武汉园博园设计创新启示[J].园林,2016(1).
关键词:公园主入口 道路 广场 丁香湖景观大道
中图分类号:TU984.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7)03(a)-0115-02
丁香湖是沈阳最大的城中湖,被誉为沈阳人自己的“西湖”。丁香湖公园位于沈阳主城区西北部,西至裕虎铁路联络线,南至昆山路、沈山铁路,东至六零灌渠。公园总面积4.1 km2,其中水域面积高达3.1 km2,也是沈阳辖区内最大的人工湖。近年来,于洪区不断加大力度对丁香湖公园进行景观改造,主入口道路及广场的设计就是其中的重要一项。
1 丁香湖公园主入口改造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1)公园主入口缺乏具有主题性的元素符号。主入口仅为一般的绿化栽植,缺少属于丁香湖公园的标志和特色。同时由于主入口临近二环快速路,高速行驶的车辆很容易忽略丁香湖公园的主入口。
(2)丁香湖景观大道存在功能定位问题。丁香湖景观大道连接了二环快速路、黑山路、松山路、赤山路、环湖路等重要路段。设计之初突出了交通功能,弱化了景观功能,突出体现在路口分车岛凌乱、中分带曲化景观效果差、机非隔离带生硬、地面材质和标识中规中矩缺乏活力等。
(3)植物配置缺乏特色。栽植的植物以北方常见乡土树种为主,缺乏突出丁香湖“浪漫爱情”主题、“丁香文化”特色的植物搭配。
(4)缺少入口广场。改造前丁香湖景观大道直接与环湖路连接,这种方式缺乏导向功能、缺少游客集散地、o服务信息传播平台、无全面介绍景区文化信息的平台,同时存在安全方面的隐患。
2 概念生成
传说,丁宝在湖边救了一只白色水鸟,白色水鸟留下一片羽毛后飞走了,丁宝因为羽毛,10年后又遇见了一位白衣女子天香,两人结为夫妻,天香从此改名为丁香。丁香下凡触犯了天条,天庭将降难于此,丁香为保百姓安康被迫回到天庭,她走后留下一朵五瓣丁香花,因此能找到五瓣丁香花的人,就能够找到属于自己的爱情,我们的故事就从这里开始。该方案契合丁香湖公园“东方梦之都,浪漫丁香湖”的主题,形态用富有匠人精神的独特工艺,雕琢一朵五瓣丁香花,绽放在丁香湖畔。
3 设计方案
该设计方案范围从白山路与丁香大道交口处至丁香湖滨湖路全长约1 318 m,设计总面积约为9.9万m2。其中硬质景观面积为3.4万m2,绿化面积为6.5万m2。设计主体由主入口、入口大道和主题广场3个部分构成,名称分别为“丁香邂逅”“丁香花街”和“丁香绽放”。下面我们从美学角度、功能性角度、植物配置角度对这3个部分进行设计分析。
(1)丁香邂逅(主入口):位于二环与丁香大道的交叉口。总的思路:将行人视线通现代艺术手法引入丁香湖畔,为浪漫丁香湖预热。具体设计,手法:一是主题标识的设置。在主入口一侧设置丁香湖公园Logo,颜色选择白色,清晰醒目,与周边绿化植物和谐统一。同时设置了22 m高的丁香湖公园精神堡垒雕塑,配以霓虹灯光的设计,加强了夜景的效果。二是景观小品设计。在主入口两侧各50 m的范围内,设置了多处丁香花形雕塑、紫丁香灯海等标志性景观小品,烘托主入口的主题氛围。三是植物的配置。硬质材料的设计是既定的,没有四季的变化,只能给市民一种一成不变的美,要想让市民对城市公园感到一种循环变化的欣赏美还需要借助软材料――植物。入口栽植云杉、油松、国槐、五角枫、银杏等乔木和紫丁香、榆叶梅、红王子锦带、水蜡等灌木,通过大组图、大绿量等绿化手法,将丁香湖公园的绿意引出,为丁香花街预热。
(2)丁香花街(入口大道)。总的思路:从景观角度出发将原有市政道路通过景观改造升级为城市景观大道。具体设计手法:一是中央分隔带的改造。将原有宽度为7 m、10 m不等的绿岛统一扩建为10 m宽度,拆除原有道路变线2 044 m2恢复成绿地,形成简介流畅、富有节奏感的植物景观,并且以“丁香花”为特色,通过不同品种丁香的搭配,打造区域特有的主题性景观。二是道路功能的改造。保持丁香湖景观大道原有的双向8车道,改造的非机动车道和人行道。通过铺设红绿两色彩色沥青、设立里程标识、绘画艺术标识标线、改造绿化隔离带、设置隔离护栏等方式,形成了4 m宽的慢跑路和4 m宽的自行车路,为市民观光游览提供了便利的交通环境。三是植物配置改造。丁香湖景观大道行道树选择高大挺拔的银杏。中央分隔带通过紫丁香、白丁香、红丁香、粉丁香、红王子锦带等灌木进行绿化,同时富有韵律地栽植云杉、金叶榆、京桃等乔木组团。两侧绿化带,采用组团栽植、林荫小路和休闲广场搭配的方式,形成两道绿色的屏障,保证绿化景观效果和景观大道的相对封闭环境。四是景观小品的设置。行道树之间增加挡车杆及休闲座椅,用以分隔非机动车及人群。
(3)丁香绽放(主题广场)。总的思路:以绽放的丁香花为设计理念,以丁香传说为故事线索,灵活运用地势高差与植物造景,形成满足大型活动的主题广场。具体设计手法:一是广场形状的设计。广场区域总占地面积5.9万m2,形状为一朵绽放的“丁香花”。其中硬质面积1.8万m2,绿化面积4.1万m2。二是广场的功能布局。中部为1.2万m2的广场主体,设置了儿童戏水娱乐的旱喷广场活跃广场气氛,夏季带来活力清凉,喷泉后方为花瓣形艺术廊架,形成整个广场的主题景观。周边应急消防通道及休闲步道串联各个绿地,沿线布置围树椅、树池等休息节点。三是铺装材质的设计。广场中间主体部分采用50 mm厚花岗岩铺设,基础下方采用破除下来的建筑垃圾作为垫层,回填深度接近1 m,保证了基础的稳定和抗压能力。为突出主题广场轴线设计4块地面浮雕,以石材雕刻讲述“丁香传说”的故事,展现丁香湖美丽浪漫的文化氛围。周边的休闲步道采用了彩色沥青材质,色彩明快,强度高。 四是广场植物配置。广场区的绿化采用疏林草坡的形式,中部栽植高大乔木五角枫、云杉等配以灌木及花卉,形成视线通透、层次分明的景观效果。广场外侧绿地植物材料以移植原有的树木作为骨干树种,配以开花亚乔木、地被花卉等重新组合搭配,形成疏密有致的绿地景观,降低了投资成本,节约资源。
4 结语
城市公园入口不仅仅是衔接街景和公园风景的景观,也是一个引导方向的入口。公园主入口具有传递主题元素、吸引游客的重要作用,因此公园主入口道路及广场的设计成为了当今园林景观设计的热门话题。此次对丁香湖公园主入口、入口道路、主题广场的设计分析应有不错的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关键词:城市公园;滨水环境;生态设计
中图分类号:F291.1 文献标识码:A
一、生态设计的原理
生态设计简单地说就是在设计中重视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尽量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等。协调主要是指保证物种的多样性,减少资源的掠夺,维持生物生存环境的质量,通过保证生态环境的正常工作来提高居民生活环境的质量,促进社会与环境的协调可持续发展。生态环境涉及的方面比较广泛,不仅包括设计理念的生态性,还有材料的选择、节能环保等等细节工作。生态设计的原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体现当地特色
生态设计一定要重视设计的原始性和地方性,充分利用当地的资源进行相应的设计,这样才能获得最佳的设计效果。首先要尊重当地的历史文化,将历史文化与生态设计结合在一起。其次是充分利用自然资源,例如阳光、水、土壤以及地形等,将不同的自然资源结合,能够更好地实现生态设计。最后是合理地选择当地的物种,这样的物种不仅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适应生长环境,还很大程度上减少了成本。
2、保护资源
保护不可再生资源是实现生态设计的基础和前提,尽量减少不可再生资源的使用,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在设计中有意识地树立保护资源的理念。设计中保持生态环境的完整性,合理科学地利用光、风等资源,引进先进的科技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还要充分利用当地废弃的资源,为这些废弃的资源赋予新的功能,这样的设计方式可以大大减少其他资源的利用。
3、体现自然
随着经济建设脚步的加快,人们与大自然的距离越来越远,特别是城市居民很难感受到大自然的风光,因此在城市公园设计中要体现自然,让居民在城市中也能体验自然。这样的方式在改善环境的基础上,还让人们树立了正确的环保观念。
二、城市公园滨水环境生态设计的重要性和内容
(一)城市公园滨水环境生态设计的重要性
水环境与我们的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城市居民在平时的生活中能够很容易接触到水,水资源在整个城市的发展过程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在实际的设计应用中缺乏科学性和合理性。现在很多的城市为了增添美观,会在很多的广场前设置一些喷泉,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一些新意。在城市建设的过程中我国的水环境也受到严重的破坏,水资源缺乏现象越发明显,人们开始意识到水资源的重要性。水资源是人们赖以生存的基础,没有了水资源人们根本无法生存,经济更不能得到发展。城市公园是城市居民接触大自然的主要场所,与水环境也有紧密的关联,所以加强城市公园滨水环境的生态设计十分必要,为城市今后的生态建设创造良好的条件。
(二)城市公园滨水环境生态设计的内容
城市公园滨水环境的生态设计主要包括维持当地水资源自然面貌的特征、水环境污染的治理问题以及协调水资源与经济建设之间的关系等工作,为城市经济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
1、维持水资源自然地貌特征
为了加快城市建设的步伐,人们过分地开发水资源,给当地的自然地貌造成了严重的影响。整个城市水资源的稳定和功能都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使得城市受到水涝灾害危害的可能性增加。要想真正发挥水循环系统的作用,必须要恢复原始的面貌,维持水资源自然面貌。
2、水环境污染的治理问题
在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城市水资源受到污染已经是十分普遍的现象。很多滨水环境的城市中的水质量受到严重的影响,湖中的动植物越来越少,城市环境更加恶劣,给居民的日常生活带来很大的不便。面对这种情况相关的部门必须要采取积极的措施解决水资源污染的问题,严格控制工厂排放的污水,恢复水资源的生态功能。
3、协调水资源与经济建设之间的关系
工业革命以来,为了实现经济的发展,很多的城市不惜损害环境的生态功能,其中最严重的就是水环境的破坏。随着滨水环境污染情况的加重,如何处理生态环境与经济建设的关系成为城市发展首要解决的问题。水环境与经济发展是相互作用的关系,只有协调两者之间的关系才能实现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同时还能为居民提供优质的生活环境。
三、城市公园滨水环境生态设计的方法
(一)岸边环境的设计
岸边环境的设计是整个生态设计的基础和前提,岸边环境是联系湿地和陆地的纽带,在实际岸边环境时要尽量保证自然状态,这样的设计可以促进与周边环境的协调发展。岸边环境的设计的关键在于驳岸的设计,驳岸设计要遵循结构稳定性原则、地域性原则以及亲水性原则,前两个原则主要是保证建设的合理性和科学性,后一个原则是为了凸显当地的特色,吸引更多的游客。不同的原则会采用不同的处理方法,一般驳岸的处理方式分为自然原型驳岸、自然型驳岸以及人工型驳岸三种,不同的处理方案会带来不同的视觉感受,但是设计的目的都是为了保证生物的多样性和水环境的质量。岸边环境的设计可以根据实际的环境设计相应的小桥和道路,既可以让人们接触各种湿地环境,还减少了对环境的破坏。还可以在公园内设计一定的亲水设施,吸引人们接触大自然。
(二)滨水植物的设计
植物是生态环境的重要元素之一,既具有生态意义还具有观赏价值,所以加强植物的设计是生态设计的重中之重。滨水植物的合理与否直接决定了城市公园滨水环境的生态功能,所以在实际的设计工作中一定要将具体的湿地环境与设计原则结合在一起,才能制定出最佳的设计方案。城市公园中的滨水植物有观赏型和净化污水型,不仅要营造出良好的观赏环境,更重要的是发挥植物净化污水的作用,提高水质。植物的选择十分重要,首先要了解各种植物的属性和预期会达到的效果。优先选择当地的植物,外来的植物品种需要长时间适应生存的环境,还会给当地的植物造成威胁,所以尽量减少外来品种。其次是要保证植物的搭配,植物之间的合理搭配不仅可以带来更好的视觉效果,不同植物之间的功能也能实现互补,增强植物整体净化污水的能力。
(三)滨水生物生存环境的设计
滨水生物也是滨水环境重要的组成部分,其中主要包括鱼类、鸟类以及两栖类,不同生物对于生存环境的要求也有一定的差异,所以要根据生物具体的情况确定最终的设计方案。生存生物栖息地的设计首先是选择地方,尽量选择较为隐蔽的地方,避免生物受到人类的干扰;其次是了解植物与动物之间的联系,引进相应的植物体系,形成完整的生态系统;最后是根据生物的生活习性来设计相应的栖息地,设计出来的栖息地要保证食物链的稳定,整个生态系统能够正常的运行,还要讲栖息地进行分类,可以分为观赏区和保护区。
四、总结
总而言之,要想真正实现城市建设和生态环境的健康协调发展,必须要重视自然环境的生态设计,正确处理好经济建设与生态环境的关系。城市公园滨水环境的生态建设要从城市发展的实际情况出发,充分利用本地的水环境,改善居民的生活环境,实现经济和自然环境的共同发展。
参考文献:
[1]董梁.城市滨河公园景观改造设计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2.
[2]夏伟静.城市生态水景观设计研究[D].青岛理工大学,2012.
[3]刘铮.城市公园生态设计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12.
(1)实习时间:2014年2月~至今。(2)实习地点:北京盛妍园林设计有限公司。(3)实习经过:首先熟悉景观设计的整个流程,熟练掌握设计过程中应遵循的原则,施工图的画法,包括施工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2景观设计整个流程
前期调研—收集资料—做出方案设计—出平面图—重要节点平、立、剖及效果图—文本编排—汇报方案—方案通过后—进行初步设计以及扩初(确定每个局部的的景观以及小品、景观建筑的尺寸)—施工图设计—建设部审核批准—施工单位施工—监理进行审核—施工完成[2]。
3工作中参与的主要设计项目
3.1聊城市徒骇河景观规划设计(1)项目分析定位。聊城市要构建“江北水城”,首先应该在构成水系的水体形态上尽量丰富完备。东昌湖以辽阔的水面和与古城的相互依存为特色,古运河是以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交相辉映为特色,而徒骇河则以自然生态为特色。因此,徒骇河的景观设计对于聊城市展现城市形象是极为重要的[3]。这几个水系要各具特色,又有机统一。徒骇河是贯穿聊城市南北的主要的生态廊道,其南部融入城市的水源涵养地,北侧与城市防护林带交融在一起。宽阔的水面和两侧茂密的树林为城市输送新鲜空气(图1)。(2)设计特色。体现聊城市地域文化内涵,要把聊城市徒骇河景观设计做成聊城的、现代的、徒骇河的。植物的景观特色可以概括为“层林尽染、漫步花镜、芦荻荡影”。地形特色主要体现在自然坡地和台地相结合。人有亲水性,因此,在设计时,80%的游览路和停留空间滨水,让人可以自由、安全地亲近水面。在真正的下笔绘图之前,设计师们首先要做到的是胸中有丘壑。而笔者的导师正是这样一位“胸中兀自有丘壑,盏里何妨对圣贤”的设计师,跟他真的学到了好多在学校里学不到的东西。经过一个多星期的仔细的分析解读徒骇河,最终确定了徒骇河的设计方案,徒骇河景观设计的主要原则就是植物造景为主,硬质景观少而精;适度的原则;基面整,亮点突出的原则;植物配置的基本原则就是徒骇河以高大乔木为主,主要目的是隔断外界的噪音,提供一个安静休息区,内部以疏林草地为主,更好地为游人提供休憩游览的环境,常绿树种与落叶树搭配,营造四季常绿,三季有花的景观特色。重要节点做重点处理,搭配以聊城特有的景观小品,营造一种徒骇河特有的景观特色。
3.2聊城市湖南路南侧水系景观绿地设(1)项目分析定位。首先,湖南路改造后作为聊城中部最主要的交通干道和景观走廊,南侧绿地首先应该作为景观大道两侧道路景观的一部分,应该与北侧的绿地一起展示简洁大方的道路景观。同时,其宽度达到110m,中间包含一条景观水系,因此,它兼有城市公园的功能,应根据地形和水系的总体布局,在其间适当加入游憩和表达聊城历史文化的内容。但总体上应简洁大气,形象突出。其次,它是城市的重要廊道之一,因此,在设计时,不但要形成东西向的开放空间,引导疏通东西向的新鲜空气,还要在南北方向上留出导风通道,使空气能够快速地南北流动。第三,它还是聊城市南部与北部的连接线。因此,在设计时应统筹考虑在湖南路向南观看和由绿地南侧向北观赏的效果,在山水格局、植物配置等方面作出相应处理。(2)设计原则。整体性原则,要把湖南路南侧绿地纳入城市绿地系统、水系规划以及南部新城区的总体规划中来分析和定位,确定其主要功能、景观特征,强化与其相交叉的道路、水系、绿廊的联系。使其成为整个城市景观的有机组成部分;近远期相结合的原则,设计时要统筹考虑聊城市近远期的发展规划;保留利用的原则,现有绿地中,一些长势良好的植物,再次设计时,应注意保留利用,既能降低造价又能形成较好的景观特色;土方平衡的原则,挖河产生的土方就近堆筑于河道两侧,既丰富了景观,又可以减少工程量。挖填方在总量上应保持基本平衡。(3)主要设计概念。回流萦玉,七水连珠。规划30m宽的河道贯穿东西,并形成流线和开合的变化,使其成为形态自然的景观河流。在道路交叉口、重要节点等处,将水面适当加宽,共形成七个较大的水面,构建“七水连珠”的景象。将挖水产生的土方就近堆筑一系列带状起伏地形。根据尺度计算,地形高度最高不超过6m,以2~3m为主,东西向共形成5处较大的带状地形,形成“五岭逶迤”的主地形格局。十里樱花情。在湖南路两侧种植五公里长的品种各异,花色各异的樱花,形成十里长的樱花大道,花开烂漫,独具特色。(4)植物种植设计。主要地形上植物密植,多用常绿树种,高大乔木居中,向南北两侧形成层次,兼顾路上和河边效果;道路交叉口和水面较宽处以疏林草地为主,选择景观大乔木成丛栽植,重点突出,视线通透;在地形制高点多种植高大乔木,是林缘线变得更加丰富[4]。植物种植设计的主要概念可以概括为:水木润春华,西岭含秋色,一带红樱花,半池黄菖蒲。
3.3聊城市昌东乡愁园景观景观提升设计方案(1)项目分析定位。本设计方案是关于景观提升的,所谓景观提升是指在保留观赏效果较好的景观,并在此基础上提升总体的观赏效果[5]。原聊城市昌东公园位于徒骇河畔,是垂钓者、郊游者的乐园,亦是聊城市乡土植物园。但是,由于植物空间杂乱,灌木过密,游览服务设施缺乏,景观主体不突出等一些制约因素,导致公园内杂草丛生,不能很好地为市民提供一个休闲游憩的环境。这也是要对昌东公园进行景观提升的重要原因。因此,此次景观提升的整体思路就是去芜存菁,完善设施,适度提升,刻画主题(图3)。(2)设计理念及原则。聊城市乡土树木形成骨架,结合现有植物形成枣树园、杨树园、榆树园、槐树园、柳树园、藕池、牡丹园等七个乡土植物园。浓郁的郊野气息使城市中人暂时远离城市的喧嚣,来此享受安静、美好的时光,营造出城市山林的意境[6]。聊城市的民谣、土胚房、石磨、水井都能很好的表达设计主题。(3)植物种植设计。植物种植以乡土植物为主,形成种植骨架,在原有植物基础上稍加点缀花灌木,形成一片浓郁的乡野气息,使得植物的种植既简单又不失去主题特色[7]。植物种植还是以四季常绿,三季有花为主要原则。
4实习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