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语文教学笔记

语文教学笔记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语文教学笔记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语文教学笔记

语文教学笔记范文第1篇

一、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促使学生主动书写读书笔记,有效地书写读书笔记

在提高读书笔记教学质量之前,首先应该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促进学生可以有效地融入读书笔记教学的情境中来,对此,老师首先应该全面掌握学生的基本情况,尤其是需要了解每个学生在书写读书笔记时的阅读偏好以及写作能力,然后再安排或是选择具有针对性的读书笔记任务,让学生可以主动参与到书写读书笔记的教学活动中来。

二、做好语文基础知识的讲解,尤其应该巩固与延伸标点符号、修辞手法等学生语文基础能力

老师应该做好对学生基础语文知识的培训,尤其应该将标点符号、修辞手法、关联词等常用的语文基础知识进行细致化的讲解与梳理,保证学生可以拥有良好的语文基础能力,使学生准确进行词汇选择、语言组织、段落划分等,?读书笔记成为学生锻炼写作能力,提升写作技巧的重要方式,进而提高读书笔记的书写质量。

三、弱化读书笔记的形式,让学生可以选择自己想要写的、愿意写的、能够写的

老师应该弱化读书笔记的形式,也就是不能将读书笔记的内容敲死,一方面应该结合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针对性设计,另一方面可以让学生写随想、写感悟、写体会,总之,就是要让学生选择自己想要写的与愿意写的,只有这样,才能发挥读书笔记的作用,也才能从根本上提高读书笔记的质量,促使学生完全投入到书写读书笔记的教学情境中来。

四、发挥老师对阅读教学的引导与管理作用,做好学生读书笔记教学的个性化辅导

老师还要主动发挥对阅读教学的引导与管理作用,重点放在对学生写作质量的管理与辅导上,而不是对学生写什么、怎样写、如何写的关注。老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兴趣以及写作能力来合理分配读书笔记的写作任务,让学生有话说、能够写、写得好,让学生个性与个性读书笔记结合起来,让读书笔记不是学生的学习负担,而是情绪与心理的释放。

五、组织读书笔记交流活动,开展主题辩论会或者演讲会,让读书笔记活起来、动起来

老师还可以定期组织读书笔记交流活动,尤其是让学生根据生活、情感、人生、理想等读书笔记内容来组织主题演讲会或是辩论会,一方面让学生之间进行情感上的沟通与交流,促使读书笔记的内容变得更加立体与丰富,另一方面,可以通过分享读书笔记内容来激发学生写作的荣誉感与积极性,让读书笔记从量到质都有一个全面的提升。

六、运用多媒体等教学辅助资源进行读书情境的创设,安排学生在课堂上书写读书笔记

语文教学笔记范文第2篇

《新课程标准》中关于小学语文,有如下阐述:小学语文是义务教育阶段的一门基础学科,对于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对于学生学习其它学科和继续学习,对于弘扬祖国优秀文化和吸收人类的进步文化,提高民族素质,都具有重要意义。小学语文教学应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和中华优秀文化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丰富语言的积累,使他们具有初步听说读写的能力,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

学语文毕业复习,应该把《新课程标准》对小学语文教学的总要求作为出发点及归宿,以六年制小学第十一、十二册课本为主要内容,举一反三,指导学生全面、系统地复习。复习时,老师要认真研读《新课程标准》,真正落实其思想,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注重对学生创新精神的呵护与培养;要真正体现语文课程的实践性,加强综合,突出重点,注重语言的感悟、积累及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要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因班施教,因人施教;要处理好学与考的关系。坚决摒弃单一、机械的题海战术,切实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而又不加重学生的课业负担,为孩子们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础。

二、复习要点

(一)学习习惯(一课时)

根据苏教版教材的编排,在每册书的前面都安排了“学习习惯”这一内容;而且学习习惯直接影响学生学习能力。作为一个小学毕业生,应该养成的语文方面的学习习惯有如下十二点。(参考《十二册教学参考书》第七页。

(二)汉语拼音(两课时复习,一课时练习)

汉语拼音教学的目的在于帮助学生利用汉语拼音识字、学习普通话、查字典。复习这部分具体要求有:

1、能读准声母、韵母、声调和整体认读音节,并正确书写;能具体区分声母、韵母;

2、能准确、熟练地拼读音节;

3、认识隔音符号、声调符号;并掌握“ü”的拼写规则;

4、认识大写字母,熟记《汉语拼音字母表》,并能运用音序排列,学会音序查字法;

5、复习“一”、“不”的变调,复习“啊”的变声;

6、认识儿化音;

三)识字、写字(一课时复习,两课时练习)

识字时阅读和习作的基础,写字是一项重要的语文基本功,其中蕴含着多种能力与智力的培养,复习时,应给予足够的重视。具体要求有:

1、巩固已认识的常用汉字3000个左右,其中2500个做到会读会写,并了解其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意思;特别是十二册的生字词要熟练掌握;

2、了解笔画、笔顺、偏旁部首等汉字知识。特别时容易写错的笔画、笔顺等,可以参考《十二册语文参考书》后面的附录P310~316;

、能比较熟练第用音序、部首两种方法查字典,了解数笔画查字法;

4、能借助字典,联系语言环境,理解字义、词义;

5、能用钢笔正确、端正、整洁地书写学过的汉字,行款整齐;

6、复习多音字、形近字、同音字、多义字、繁简字等;(形近字、同音字、多义字是一个难点,应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答题方法)

(四)词语(积累分散在早读课中,或平时,复习指导两课时,练习两课时)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可见积累是多么重要,而词语的积累则是基础的基础。那么词语的复习要做到:

1、理解、掌握学过的词语,具有一定的辨析词语的能力,对学过的词语大部分会用;

2、近义词,指导学生会做“用字组词,并填空”的题目;

3、补充成语、成语归类;

4、结合上下文或联系生活实际,理解词语的大体意思;

5、能区分词语的感彩;

6、能根据意思写出相应的词语;

7、指导学生在平时的阅读中,多注意词语的搭配,以形成良好的预感,掌握规范的语言;

8、词语按一定顺序排列可作一指导。

(五)句子(复习两课时,练习两课时)

一句一句的话才连成了篇,为了学生能更好地习作,我们在句子复习时,应注意:

1、初步认识转折、因果、假设、条件、并列、选择等简单复句,会使用关联词语;

2、能修改常见类型的病句、病段;

3、根据表达的需要,会变换句型,如把字句与被字句的互换,陈述句与反问句的互换,肯定句与双重否定句的互换,第一人称陈述和第三人称转述的互换,把句子改写成比喻句、拟人句、夸张句等;

4、认识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方法,并能模仿运用;

5、懂得句子是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的,表达力求完整;

6、仿写句子。

(六)阅读(复习结合练习进行,安排五课时)

阅读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良好的阅读习惯。前面字词、句的复习都是为此作准备的。具体要求是:

1、引导学生懂得如何回答问题,特别是回答问题句子要完整;

2、引导学生作答“谈体会”一类的题目;

3、复习叙述的方法和写作的顺序,引导学生如何排列句序;

4、能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掌握体会思想感情的一些方法,并能就某一方面表达自己的想法;

5、课内要求背诵的段落必须熟练掌握,重点段落要会默写;课内重点片断要在每个知识点上多下点工夫;

6、引导学生分析文章的题目、开头、结尾的好处;

7、阅读说明性的文章是学生学习的一个难点,因引导学生学会分析,特别是说明方法的掌握;

8、阅读叙事性作品,了解事件梗概,简单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情节,说出自己的西化、憎恶、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

9、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

10、在理解文章的过程中,引导学生体会省略号、破折号、引号的不同用法,体会顿号与逗号、分号与句号的不同用法;注意书名号的使用方法;特别强调“提示语”中标点的使用;

11、《新课程标准》推荐的课外阅读书目,即便没有读,也要让学生有个大致的了解,以备考试。

(七)口语交际((复习结合练习进行,安排两课时)

口语交际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是现代公民必备的能力。培养口语交际能力,不仅对每个社会个体来说至关重要,而且对促进社会交往,实现人际沟通具有重要意义。在《新课程标准》中这样表述口语交际的: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我们在复习中,要做到:

1、梳理十一、十二册的口语交际内容;

2、引导学生有目的、有重点地听;引导学生任何时候都要学会倾听,以保证顺利完成试卷当中的语文听力题目;

3、复习时,参考《试题精粹》中“口语交际”的内容,老师也可以根据自己班级的实际情况进行补充。

(八)古诗词、名言警句等(复习两课时,练习两课时)

厚积才能薄发。在小学阶段,积累时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特别是古诗词,更是重要的一个内容。我们要求:

1、《新课程标准》中提到的古诗必须熟练掌握,并能通过诗文的声调、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

2、其中名句要会默写,会运用;

3、掌握常见的俗语、谚语、歇后语,并能适当运用;

4、掌握不同方面的名人名言,特别是关于读书的、惜时的、友情的等;

(九)综合性学习(一课时)

综合性学习体现了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体现了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体现了语文课程与其它课程的沟通,体现了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的机密结合。其具体要求是:

1、为解决与学习和生活相关的问题,能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获取资料,尝试写简单的研究报告;

2、策划简单的校园活动和社会活动,对所策划的主题进行讨论和分析,学写活动计划和总结;

3、对自己身边的、大家共同关注的问题,或电视、电影州中的故事和形象,组织讨论、专题演讲,学习辨别善恶;

4、初步了解查找资料,运用资料的基本方法。

(十)习作(复习结合练笔,共六课时)

“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写作是自我表达的需要”,“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我们在复习时,要进一步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应注意:

1、以简单的纪实作文和想象作文作为复习的重点;

2、读书笔记和常见应用文是重点,也是一个难点,各班应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教学;

语文教学笔记范文第3篇

一、当前高中阅读教学现状

一直以来,高中语文阅读都以“教”为主,侧重考点讲解,忽视学生学习效益,缺少对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大多教师采取模式化教学方法,阅读材料局限于教材内容,教学活动互动性、参与性差,学生思维僵化,独立思考机会少。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缺乏阅读动力,只是被动接受学习,没有养成良好阅读习惯,阅读过程中并不能很好地理解文章的内涵,得不到阅读乐趣,体会不到文章中传达的有益启示,学习效率低下,不利于学生独立阅读能力的培养,难以获得预期的学习效益。而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要培养学生阅读兴趣和独立阅读能力,使学生能对文字有独特见解,学习到文学知识。因此,为使高中语文阅读教学职能得到发挥,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应改革教学模式,构建新型语文阅读课堂。

二、比较阅读模式

比较阅读模式基于比较教学法理论提出,最早出现于1950年到1960年,由杜威提出。在这种阅读模式中能使学生通过阅读获得更多知识,实现知识内化,阅读中对自身已学习的知识及将要学习的知识,进行共同点和不同点对比分析、归纳、总结,对所学知识做进一步的整合,将知识积累起来,加深对知识点的印象,提高学习效果,明确新旧知识的内外联系,让学生清晰地了解知识内涵,使学生知识储备不断积累。而将这种方法引入到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则为学生的阅读分析对比提供了方法,进一步强化了教学效能。如将唐代白居易的《村夜》与宋代朱淑真的《秋夜》进行比较阅读,两首诗均写秋色秋味,但作者心境不同,学生可以结合诗文作比较分析。

三、基于比较阅读模式的语文教学

通过前文分析可知道,目前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很多方面有待改革,教学有效性并不理想,而比较阅读模式则为教学改革提供了途径。因此,高中语文教学中应积极运用比较阅读模式,构建新型课堂。

(一)教材分析

教师想要将比较阅读模式融入到教学中,并取得良好的教学效益,必须要分析教材,根据分析结果,结合学生认知条件和心理特征,合理明确教学方法,进行教学课题划分。教学课题划分科学与否,直接影响到后续的教学活动开展及所能取得的教学效益。在具体划分中,要根据文章题材、主题,正确把握文章关键,从而使文章能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教学活动中要根据教学目标,确定出两到三个阅读侧重点,深度解析文章,突出文章中心思想,从而使学生在比较阅读过程中更有层次性,能快速找到文章题材、主题上的差异。

(二)横向比较运用

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作品特点,采取横向比较方式,对作品进行比较,帮助学生分析文章作者的写作意境,以深入探究作品间的差异。在组织学生进行比较阅读时,要先对两篇文章的中心进行归纳,总结两篇文章要传达的情感和内涵,确定文章的关键点。在对文章个性差异比较中要选取比较点,使文章观点能凸显得更加明显,使比较点能更加明确。此外,还要对作品表现手法和技巧进行比较,通过比较使学生能对文章写作技巧有更深刻的认识,帮助学生积累写作素材,提高学生写作能力。如学习《项羽本纪》与《高祖本纪》时,项羽在咸阳见到秦始皇出行的仪仗时说:“彼可取而代也!”刘邦则说:“大丈夫当如此也!”可以让学生试着比较二人的话语在内容、语气及思想旨趣上的异同。

(三)纵向比较运用

语文教学笔记范文第4篇

一、利用网络信息技术进行比较教学的必要性

就语文教学来说,一方面,网络信息技术以其文字、图像、动画、视频、音频等融于一体的特点,一改传统语文教学单一的课堂教学模式,丰富了课堂教学内容,极大程度地满足了学生的视听需求,从而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给原本沉寂的语文课堂教学带来了一股清新之风。另一方面,随着新课程改研究的深入,从听、说、读、写等不同的角度,对字、词、课文及学生的习作等文本材料(包括小说的人物形象、情节、环境,散文的结构,议论文的论点、论据等)进行比较的比较教学已被广泛运用。通过比较,可以使学生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在学生脑海中留下深刻印象,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开阔学生的视野,从根本上提高语文水平。

二、如何利用网络信息技术展开比较教学

(一)利用网络进行比较教学设计

备课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的环节,在这个环节中,既要备学生、备教材,还要备教法,在此过程中,如果能充分利用网络,就能占有大量的有关信息资源,再将这些信息资源进行整合、比较、归纳,最后形成这一堂课独有的知识内涵。

具体说来,老师在进行比较教学设计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准备:

1.字、词、句、段上的比较

在字、词层面,既可以是语音上的比较,也可以是字形上的比较。在句段层面,则可以从句式、修辞手法、语气等角度进行比较。例如“难道我是愚蠢的吗?”与“我不是愚蠢的”及“多么美的花纹!多么美的色彩”与“多么美的花纹和色彩”,前者用的是反问句,强调语气,后者用的是反复手法,也是加强语气。

2.文章整体谋篇布局、表现手法上的比较

对于那些同样的主题或者同样体裁的文章则可从谋篇布局、表现手法上进行比较。例如同样是论述秦国灭亡原因的文章,《阿房宫赋》采用赋的形式,讲究字句的整齐和声调的和谐,描写事物极尽铺陈之能事,而在结尾往往发点议论以寄托讽喻之意,而《过秦论》则采用议论的方式,在一组组史实的对比中,得出秦灭是因为“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的结论。同样是议论国家灭亡原因的《六国论》则采用“先议——后叙——再议”的结构方式,使文章显得内容繁杂但又条理井然。

3.人物形象的比较

比如同样是精神胜利,桑地亚哥又与《阿Q正传》中的阿Q有本质不同,比如桑地亚哥坚强、宽厚、仁慈、充满爱心,是一个令人敬佩的硬汉,而阿Q则自轻、自贱、自甘屈辱,而又妄自尊大、自我陶醉,是一个令人哀其不兴怒其不争的弱者。但是,二者似乎又有一些共同点,那就是结果都是一无所有的失败者,而且失败后也都会在精神上进行抗争,是精神上的胜利者,只不过这两种精神胜利是有本质区别的:如果说桑地亚哥精神抗争的手法是自激励,那么阿Q则是自我麻醉;如果说桑地亚哥精神抗争的目的是继续战斗,那么阿Q则是为了逃避现实;如果说桑地亚哥的精神抗争是建立在面对现实的基础上的,那么阿Q则是建立在虚幻的想象中。

(二)利用多媒体展开比较教学

理论表明,学生在学习时获得的信息80%来自视觉,视觉心理对学生认知发展十分重要,运用多媒体展开语文比较教学就是基于这种理论,它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有许多显而易见的好处,在语文教学中通过适时适量利用多媒体,可以使得教学生动形象,可以充分调动学生主体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它不但化静为动,动静结合,增强教学演示的直观性,而且节省在黑板上板书的时间,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使课堂环节更加紧凑,更加优化。

(三)课后给学生布置比较学习任务

运用网络信息技术展开比较教学不仅仅局限在课堂上,还要把这种比较学习延伸到课堂外,因此语文老师在布置课外作业时,可以在学生有条件的情况下,有意识地适量增加比较学习任务,例如,学了《六国论》,就可指导学生课外阅读苏轼及苏辙,甚至光绪年间湖南人李桢论六国的文章,比较他们观点的异同,表现手法的差异,这样既巩固了旧知识,又掌握了新知识,还加强了运用网络搜索引擎,综合各方面信息的能力。

三、利用网络信息技术展开比较教学应注意的事项

1.网络信息技术教学不应代替传统的课堂教学。尽管网络信息技术教学有上述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不同学生的年龄特征、知识基础及认知能力不同,导致他们在学习上的自觉性与自制力不同,加上不知道应该学习些什么和怎样去学习,所以在广袤无垠的网络里如果没有教师的启迪与引导,很难自主地去进行学习。同时传统课堂教学,师生之间在面对面的过程中进行教与学,老师的语言、行为、举止,对于学生都具有潜移默化的身教作用和深远的影响,这是网络信息技术教学难以替代的,因此网络信息技术教学不可能也不应该全面代替传统的课堂教学。

语文教学笔记范文第5篇

【摘 要】本文讨论了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应用中的优点及不足,并提出了解决办法。

关键词 小学语文;多媒体教学;利弊

近些年来信息化技术在我国教育行业得到了高速发展,而作为重要组成部分的多媒体教学也得到广泛的推广。小学语文教学使用多媒体技术,改变了原先课堂上使用黑板粉笔单调的教学方法,集成了声、光、电和文字等媒体元素,突破了教师和学生仅凭概念语言描述的传授方式,建立了一个面向学生互动、丰富、感官的课堂环境,大大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主动思考探索,使得学生成为课堂信息知识加工的主要参与者。同时教师利用多媒体技术准备课件,可以节约课堂板书的部分时间,将这些时间使用在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上来,使学生学习变被动为主动。虽然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起到很大的作用,但依然存在一些问题,本文将探讨这些问题并给出相应的对策。

一、小学语文使用多媒体教学应用的优势

1.活跃课堂气氛,拓展学生思维

小学生的思维特点具有以感性思维为主,处于感性思维向理性思维过渡的特点。小学生的精神高度集中时间相当短暂,而语文课堂思维活动比较紧张,长时间的高度集中学习气氛使得学生的学习兴趣下降,感到疲劳甚至开小差,从而影响了教学效果。根据小学生这个特点,教师可以通过制作精美的多媒体课件,运用多媒体技术长时间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产生学习兴趣,活跃了课堂气氛,从而提升了学习效果,拓展了学生思维。

如在学习课文《莫高窟》时,教师通过语言绘声绘色地描绘了莫高窟在中国历史上璀璨的历史地位和价值,但学生往往感到陌生,特别是莫高窟的画作年代久远,学生不能理解壁画的含义。这时候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举出几幅壁画并描述其讲述的故事。例如第285窟南壁《五百强盗成佛》讲述的是释迦摩尼从国王的屠刀下拯救五百名强盗并感化他们成为五百罗汉的故事;第323窟北壁《张骞出使西域》讲述的是张骞受汉武帝之托,不畏匈奴,终于不辱使命建立丝绸之路的丰功伟绩。通过这些故事学生自然理解莫高窟在我国文化艺术领域的杰出地位,并拓展了他们的知识面。

2.丰富教学内容,解决教学难点

多媒体教学可以将小学课堂上风景如画的字句描写直观地用图文声呈现给学生,让学生足不出户就可以领略风景,如课文《黄果树瀑布》,可以随着教师朗读课文的进程,由多媒体设备演绎出如织布机大合奏的水声,变幻出“银雨洒金街”的场景,学生完全沉浸于课文描写的景色中去,也就能理解文中提到的徐霞客和作者沉醉于美景的感觉。

多媒体教学可以突破空间时间的限制,将古代的文明史展现在课堂上。如课文《三顾茅庐》中,有学生疑惑为什么刘备会如此地求贤若渴,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演示三国时代的时局图以及刘关张桃园三结义的影视片段,从而理解了刘备欲光复汉室,所以礼贤下士,三顾茅庐的历史背景。

3.优化教学结构,培养审美情操

传统语文课堂上教师滔滔不绝的讲授与学生的鸦雀无声式的听讲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种教学方式影响了教学效果,学生长期听讲而不主动参与课堂,降低了他们的学习兴趣,使得课堂气氛暮气沉沉。语文老师的语言表达能力固然很强,但由于小学生年纪小,他们很难理解透彻课文中所要表达的情感。如果使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利于他们理解课文所要表达的意思,有利于增强教师与学生的互动,使得课堂不再成为教师的独角戏。

例如:课文《三打白骨精》中,从课文文本上并不能很容易地感受出人物的性格,如果使用多媒体播放西游记相关片段,小学生通过观看剧中人物的精彩演出,从而识别出白骨精狡诈,唐僧善良,孙悟空正直忠义的人物性格特征,轻松理解了课文的主题。

二、小学语文使用多媒体教学存在的问题

1.本末倒置,忽视基本教学手段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起主导作用的是教师,多媒体技术只是起到辅助教学的作用,只能充当教师的教学助手。在实际的运用过程中,本末倒置地使用多媒体教学,过度使用多媒体教学,忽视基本教学手段的现象时有发生。有些教师认为粉笔字写的不好,就将板书全部用多媒体代替;有些教师觉得朗读能力一般,就改用多媒体设备播送。粉笔字和朗读能力都属于教师的基本教学能力,通过粉笔字板书提纲,可以使学生加深对课文脉络的理解;通过朗读,师生可以将自己的情感投入进课文并体会作者的思想,所以教师必须分清主次,明确多媒体教学的辅助地位,不能将语文课上成信息技术课。

2.不合时宜,多媒体应用不恰当

现在的小学教室基本上都配置了多媒体设备,如投影仪、电脑、电视等,教学基础设施的现代化固然可喜,可因此硬性要求教师每堂课都必须使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有些不合时宜。其实有部分简单课文,只要教师用板书和口授即可以达到教学要求,如果硬性要求教师所有课程都必须用多媒体进行教学,那教师必花费大量的备课时间去准备多媒体课件,沦为了信息化教育的奴隶,反而影响了教学效果。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课件字数不能太多,也不能使用太多的图片,动画等媒体元素,防止过度丰富的多媒体课件分散学生的注意力,起到反效果。

三、相关对策建议

1.加强对教师的培训教育

很多语文教师认为会使用多媒体设备制作相关课件,但他们对多媒体课件的使用时机是否恰当却一知半解,所以有必要对教师进行不断的信息技术培训。

第一,加强基本理论学习,提高自身文化素质,不断寻找更加适合课堂多媒体教学的相关素材和资源;

第二,定期组织教师互相观摩多媒体课堂教学,定期互相评价;

第三,做好教学反思,在每堂课结束后记录下不足之处并及时总结修改课件。

2.优化多媒体和传统教学媒体之间的关系

黑板、粉笔、教科书作为传统教学媒体的老三样,依然在现代化教育的大潮中占有重要的一席。多媒体教学虽然有直观形象的特点,但毕竟是辅助教学方式,课堂中起主导作用的依然是教师。教师应因地制宜,按照实际情况选择最合适的教学方式,切勿为了使用多媒体而使用,在两者效能都差不多的情况下,尽量选择成本低,时间少的教学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