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农村环境问题和解决措施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先行试点”措施的推行及产生的效应。在改革开放和“三农“建设的政策指导下,农村的发展要求也由原来只强调经济而转向经济、社会、生态等全面发展,人们开始关注生态环境的问题,并做出了一系列举措来改善生态环境,因此而产生一些积极的效应。治理农村生态环境是一项庞大的工程。在科学发展观和可持续发展观的指导下,我国各级政府因地制宜进行不同程度的环境治理工程,并采取“先行试点”的措施。进行试点的范围涉及全国各个省市乡镇,试点项目也包罗万象,包括水环境整治试点、生态修复试点、地质环境保障工程试点等。试点后,各级组织试点地区。促进了一批高起点,高标准的形成,农村建设质量组织的高水平,更好地发挥辐射示范作用。实践证明,解决问题得抓住重点,国家两点论与重点论环境整治理论指导下,抓住重点地区进行整治能使得农村生态环境得到很好的改善。此外,近些年来,我国在总结经验和教训之后,提出了这样的对生态环境治理的思路,那就是“预防为主、保护优先”。也使得环境保护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2进一步加强农村环境保护的举措
针对农村生态环境的问题,我国各级政府和组织采取了一系列的办法和措施,通过这些农村环保措施,一定程度上缓和了农村环境问题。
2.1加大政府对农村环保投资力度,推进环保产业形成我国针对农村生态环境的问题,除了对受体进行广泛的宣传教育,使人们充分认识到环保工作的重要性外,国家近年来还专门出台了一些针对农村的投资项目,主要表现在各级环保部门,农业部门推出了具体的植树造林项目和防护林工程;同时,各地陆续开展了小流域综合治理工程;另外,政府部门在农村进行了改路工程,有效避免农村因路况问题引起的扬尘,机动车排放的大量烟尘有所减少,较为直接的改善了农村环境;国家通过三农资金扶持农村的能源优化,推行沼气等新型能源项目,减少传统的薪柴的植被破环和燃烧后的气体灰尘排放。所有的这些政府措施,积极推进了环保产业的形成。
2.2制定环保法律法规及建立监督机制要进一步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必须制定和健全环保法律法规和建立长效的监督机制。1989年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2008年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循环经济促进法》,此外,我国还颁布国家级的环境保护相关法律6部,与环境有关的资源法9部,环境保护行政法规29项,制定环境标准364项。加上地方颁布的各类法律法规基本,我国基本形成了一个较为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在农村环保问题上已有一些监管制度,可以促进农村环保的发展。
【关键词】 履职内容 计划 新形势 环保
【Abstract】 Aiming at the increasingly serious environmental situation, give the environmental supervision personnel in the new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law" strong enforcement powers at the same time, they must take more responsibility for environmental supervision. The field of law enforcement and law enforcement and expanding the increasingly heavy task, many grass-roots environmental law enforcement work is not clear priorities and order of priority, eyebrows beard;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without a plan, performance content without quantization, intangible increased accountability of staff of the grass-roots environmental risk. Therefore, emphasis on environmental supervision plan, establish the grassroots performance content is particularly important.
【Keywords】 To perform the duties of the content;plan;The new situation;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新《环境保护法》的实施,为基层环境监察工作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执法机遇,解决多年来环境执法措施不健全、问责机制无量化、执法效力无保障的尴尬局面;在各种污染集聚生态危机相继暴发的新形势下,特别是日益严厉的环境责任行政追责制度,基层环境监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与压力,繁重的监察任务、社会舆论和无期望的工作成果。如何最大限度地调动基层环境监察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既能做到对各类环境违法行为“零容忍”,勇于执法、敢于担当,重拳打击违法排污;又能化解在履职中的追责风险,成为各级环保部门必须亟待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2012年底,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深化安全生产行政执法工作的意见》,其中提出:坚持权责一致、有错必纠和依法履职、尽职免责相结合,明确对已经按照年度执法工作计划、现场检查内容和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方式、程序履行安全监管监察职责的,依法免予追究执法责任。这一规定对同样处于“执法风险”的基层环境监察人员很值得学习和借鉴,只要严格执行环境监察计划,完成依法确立的环境监察履职内容,就能依法尽职免责或无责。
1 掌握污染源执法名单,确定基本监察内容
1.1 制定污染源监察计划
污染源监察计划是环境监察的首要基础性工作,也是做好整个环境保护工作的关键,其目的是对辖区内已掌握的污染源及其防治设施进行污染调查、排污核算、分类管理。在年初制定污染源监察计划之前,应首先对辖区内的污染源展开调查,搞清其基本情况,建立污染源原始信息数据库;并利用计算机等现代化管理设备对数据进行处理,出现变化情况及时进行补充和修改,找出不同企业、不同行业主要污染源物特征的变化,特别是可能出现的新增污染物和涉及国家新列入主要污染物的排放状况。从而确定辖区内本年度重点污染源、一般污染源名单,以及上一年度限期治理未完成的污染源名单,并以此为依据制定具体的年度污染源环境监察计划。纳入“污染源”监察计划的企业要列表分工,强调环境监察单位负责人和监察人员分别应该检查的频次,确定在检查中可能发现违法问题的处理计划和程序,详细的可以绘制污染源监管责任分工分布图和检查计划表,且重点污染源的现场监察每月不少于1次,对一般污染源及限期治理的污染源现场监察每季不少于1次。
1.2 确定污染源监察内容
污染源监察是对纳入“污染源”监察计划的企业可能出现违法排污、违法扩建、违法处置危险废物等环境守法情况,主要监察的内容是污染源企业的环保设施运行及管理,排污口有无异常,必要时采样委托监测站分析;生产设施、工艺状况及原辅材料的使用;固废堆放、转运和处置落实“三防”措施情况,特别是危废堆放、转运、处置管理和危险化学品落实“三防”措施情况;在线监控运行、管理、对比与联网,以及排污申报与收费等。在现场监察时涉及到主要检查内容的污染源,在现场勘察笔录中必须要有体现。检查中发现违反制度或者轻微违法行为,经责令当场整改且没有造成污染或影响后果的,应及时填发《责令改正通知书》。而超过国家或者地方规定的排放标准排放污染物、私设暗管、不正常运行防治污染设施或者违法倾倒危险废物等环境违法行为的,经现场调查后应立即向监察单位负责人汇报有关违法情况;单位负责人应当根据现场调查情况,决定采取整改、立案、查封、停产整治或者移送公安等措施。环境监察人员对现场调查的真实性、完整性和证据的严密性负责,环境监察负责人对采取措施的合理性、合法性和程序性负责。
2 建立“三同时”监察项目名录,明确监察方向
2.1 建立“三同时”监察名录
根据上一年度建设项目的开工、在建、竣工、试生产及验收投产情况,年初统一进行全面的汇总和梳理。把已开工在建,而未竣工的项目纳入“三同时”监察检查计划,已竣工未验收的项目纳入“三同时”监察验收计划;已通过验收的项目根据其性质纳入重点污染源监察名单、一般污染源监察名单,或者作为非污染源项目分类归档。辖区内审批期5年内未开工的建设项目,在年中和年末分别进行一次全面的梳理,以现场检查或采用电话方式进行核实,全面掌握以往审批项目的开工建设情况,上半年开工的项目纳入下半年“三同时”监察计划,下半年开工的项目纳入下一年“三同时”监察计划。对纳入“三同时”监察名录上的项目都要列表分工、责任到人,计划到每一个建设项目的监察重点和监察频次,以及在检查中发现违法问题的处理。
2.2 明确“三同时”监察方向
建设项目“三同时”监察是为了防止建设项目产生新的污染,破坏生态环境,确保建设项目环保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的环境执法现场。主要检查方向与内容是环保设施否是严格按照环评及批复施工同步施工计划落实,环保资金使用情况是否与环评相符,施工中为避免噪声、粉尘、振动等污染物对周围环境造成影响应当采取的相应措施,以及建设地址、规模、工艺和污染物排放方式与环评及批复是否相符等。检查中若发现建设单位,改变治理工艺、少批多建、批建不符及超期不验收等未严格执行“三同时”制度的违法行为,应当依照有关环保法律、法规和执法程序进行处理,直至整改到位。检查中,环境监察人员应当详细填写《建设项目现场检查情况表》,对涉及到主要检查方向与内容的现场情况必须进行详细的描述和记录;有关违法情况、处理意见、处理结果的反馈与汇报等都要在监察结论中如实体现,以示环境监察人员对现场检查的全面性和真实性负责,环境监察负责人对处理结果及处理结果的监督性检查负责。
3 收集生态和农村环境监察对象,拓展监察方式
3.1 收集生态和农村环境监察对象
生态和农村环境监察是近年来新增加的监察内容,是强化生态环境管理、遏制城市工业污染向农村地区转移的有效手段。以上一年度生态和农村环境监察对象为基础,年初通过对辖区内的畜禽养殖场、饮用水水源地、自然保护区、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和集中式农村生活污水防治设施等内容展开调查,收集比较齐全的生态和农村环境监察对象,并制定具体的生态和农村监察计划。县级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还要制定详细的应急预案和现场处置责任分工,同时还要列明在检查中可能发现违法问题,需要配合执行的其他部门或基层政府联系人。
3.2 拓展生态和农村环境监察方式
生态和农村环境监察是工业污染源监管向生态保护领域监管的拓展,当前生态环境监察的重点内容,就是要检查自然保护区、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等生态敏感区内进行矿产、旅游等资源开发的建设项目和非污染性建设项目的落实环评审批、“三同时”情况环境保护执法检查;畜禽养殖场污染物排放情况,集中式农村生活污水防治设施运行状况的检查和监督,及时制止、纠正各种违法生产、违法排污及违法开发活动。生态和农村环境监察既要遵循“污染源”“三同时”等日常环境监察内容,又拓宽处理方式,将通报、移交、区域限批、甚至与监察部门联动等方式相结合,因为很多有关生态和农村环境方面的违法行为,依靠环境监察力量不足以制止或改正,环境监察人员唯一能做的是,经现场调查及时向监察单位负责人汇报有关违法情况。单位负责人应当根据现场调查情况,向环境保护主管部门或者向当地党委、政府统筹协调国土资源、城乡建设、农业、林业等有关部门,建立联合执法责任机制,开展生态和农村环境保护的多部门联合执法、区域执法和交叉执法,解决各种监管死角和盲区。
4 规范舆情处理机制,完善监察程序
4.1 规范监察机制
制定环境工作计划,实行条块结合的环境处理机制,根据上一年度环境的特点和监察人员的处理经验,对辖区内可能出现的群众进行细化分类。已经列入污染源监察名单、“三同时”监察项目名录或者生态和农村环境监察对象的件,按照各自的名单、名录或对象列表分工,各自负责处理。除此以外的其他件,按监察内容性质,结合监察人员的业务特长均衡分工。为了着力化解积案,减少监察的推诿,应当制定涉及重复访、越级访和集体访或者市级以上的件,由单位主要负责人到现场处理机制。
4.2 完善监察程序
环境工作涉及各行各业和方方面面,处置环境需要有较强的专业知识。可能是“三同时”监察、污染源监察或者生态和农村环境监察,也可能是各类环境监察的综合。除了要有其他监察对象的检查内容之外,还要遵循环境的接受、现场调查与处理回复等程序。对于一般件,采用何种处理方式,由单位主要负责人决定。环境监察人员主要负责环境的接受、现场调查,并对现场调查内容的客观性、真实性负责;环境监察负责人主要负责处理回复与处理结果后督查,并对处理方式的合理性、合法性负责。书面回复材料由现场环境监察人员负责起草,经单位主要负责人审定后回复。回复的内容要准确真实,已经解决的,如实通报解决的情况;正在创造条件解决的,要有说明解决的计划与安排;暂时无法解决的,实事求是地说明原因,并依据职能设置和法律法规的规定,由单位主要负责人向上一级监察机关通报,防止把难点推向基层,把责任留给监察人员。
环境监管责任追究的出发点并不是为了惩治环境监察人员,而是面对日益复杂的环境问题,促使基层环境监察人员敢于担当,正视当前环境执法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在现有环保监察体制、机制未发生根本性变化的情况下,环境监察人员要做到监察有计划、履职有内容、免责有依据,分清当前环境监察工作主次和轻重,化解客观存在的环境执法风险,实行“尽职无责、渎职违法”全覆环境监察长效机制,变基层环境监察人员的挑战与压力为动力,以适应环境保护的新期待。
参考文献:
[1]高姗,李翠华.浅析我国环境执法的现状及完善对策.科技风,2014.7(下).
[2]杜庆萍.我国环境执法所面临的困境及对策.能源环境,2014.15期.
[3]国家安监总局.关于进一步深化安全生产行政执法工作的意见.2012.12.
[4]郭慧芳.环保部门履行了职责却没能阻止污染被问责于法不公.人民网-青海频道,2015.01.26.
[5]郭慧芳.环保部门履行了职责却没能阻止污染被问责于法不公.人民网-青海频道,2015.01.26.
[6]韩凯.环境执法人员如何尽职免责.中国新闻网,2014.7.28.
[7]潘园园.打破尴尬,让环保执法更有力.东南网,2014.12.9.
关键词: 农村饮用水安全; 现状; 存在问题; 对策
1 农村饮用水安全现状
据卫生部门和水利部门2005年的调查, 截至2004年底,我国农村饮用水符合农村饮水卫生准则的比例为66%, 还有34% 的人口饮用水达不到准则的要求。初步的摸底调查显示, 我国有3亿多人饮水不安全, 其中有1. 9亿人饮用水有害物质含量超标。
目前,黔南州仍有83.19万农村人口未解决饮水安全问题,在推进工程建设中主要存在三个方面问题。一是资金不足,目前饮水安全投资标准为人均535元,我州地处山区,居住分散,人均建设成本远高于535元,有的人均建设成本高达1000元以上,资金缺口大。二是配套资金不到位,由于地方财政薄弱,配套资金不能足额到位。十二五以来,中央、省共下达我州农村饮水安全资金85200万元,其中:中央补助资金61399万元,省级配套资金14442万元,由州、县两级配套资金为9359万元,目前配套到位资金2431万元,资金到位率仅为26%。三是水源缺乏,工程实施困难,由于气候、环境影响,特别是近几年的特大旱灾,部分工程水源减少、枯竭,甚至历来就没有水源,部分工程因水源缺乏而增加实施难度大,甚至无法实施,水源纠纷也时有发生。四是管理跟不上,水价偏低。
2 影响农村饮用水安全的主要原因
a) 自然条件恶劣, 经济不发达, 饮水井条件简陋, 集中供水率低。农村生活污水和生活垃圾的排放量也在逐年增加。据估算, 全国农村生活污水年排放总量约为108. 2亿,主要分布在人口密集的东部和中部地区。因农村基础设施比较落后,普遍缺乏基本的排水和垃圾清运处理系统, 污水大多不经任何处理, 直接排放或沉积在村边沟渠和村庄地面, 降雨时最终被冲刷进入水体。农村地区集中供水率低下, 有的地区还是一家一井或多家一井采取小水窖集蓄饮用水, 个别缺水地区甚至需要靠人、畜四处背水来解决饮水问题, 水质就更难保证。严重影响着广大农民的生产、生活, 制约着当地农村经济的发展。
b) 工业和农业污染。工业方面,随着城乡一体化进程的发展,城市人口大大增加,城市对于环境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一些工业区便逐渐向郊区、农村转移,这些靠近工业区的农村,河水长期受到工业废水、工业污水的污染,而且工业废气中的有害物质,如二氧化硫、氨气、氯气等,也通过大气环流以及雨水作用直接或间接地降到地表,一些工业废弃的材料也未经过工厂的无害化处理而堆积到农村地面,雨水作用也会冲刷下其有害物质,从而污染了饮用水安全。
c) 农业固体废弃物未得到合理回收和利用。农作物秸秆是农业主要固体废物之一, 目前这些秸秆都没有经过综合利用, 与生活垃圾一起四处堆放或沿河湖岸堆放, 在降雨的冲刷下, 其大量渗滤液排入水体或直接被冲入河道, 另外每年还有大量的农膜残存于耕地、土壤和流入河沟中, 成为严重的环境问题。
3农村饮用水安全存在的问题
a) 在思想观念和生产方式上还有较大差距。一些地区的部分领导对饮用水安全问题的严竣形势认识不足, 农村改水工程因资金、认识、技术问题及未考虑长远发展规划等原因而未能实施, 已建的工程不少处于瘫痪或半瘫痪状况。粗放的农业生产方式一时难以改变, 这些问题在较短时期内很难得到有效解决。
b) 农村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不健全, 农村环境保护监管力量薄弱。现行的环境管理法律法规和制度, 大部分都是针对工业和城市制定的, 难以适应农村环境管理的需要。农村大部分地区农户分散居住, 生产和生活中产生的废物随意排放, 监管十分困难。
c)目前, 我州只是在城市重大供水点处开展饮用水源地水质监测与评价, 而在广大农村地区, 由于水源地分布分散, 规模小, 水质水量不稳定, 开展例行监测工作难度很大, 且目前也不具备开展农村饮水安全监测的能力。
d) 科技储备相对薄弱, 一些基础研究尚属起步阶段。目前, 对农村饮用水源开展的科研工作较少, 没有针对饮用水源开展过系统全面的调查与评价, 很多水环境研究中重大项目的目标是水体富营养化和氮磷的控制, 没有针对水源保护开展过系统研究。农村科技落后, 农业生产科技含量低。简便、实用的工业污染防治技术, 农业节水、发电及农业废物综合利用技术尚不成熟。
4解决农村饮用水安全问题的对策
a) 充分认识保障饮用水安全的重要性和紧迫性。饮用水安全问题,,要加强组织领导, 把农村饮用水安全问题作为领导政绩考核内容, 实行目标管理。加大宣传力度, 提高认识, 尤其各级领导的认识, 充分认识到饮用水安全是关系人民身体健康、社会稳定, 关系到农村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大事。通过宣传教育唤起农民的认识, 人人积极关注及参与该项工作。
b) 加大投资力度,完善农村饮用水工程建设
“十二五”期间,我们看到政府也在积极对农村地区的饮用水安全给予支持帮助。最让我们感到欣慰的是,国家承诺在“十二五”期间将从中央和地方拨款1600亿至1700亿的金额进行改善,其中国家拨款三分之二,其余的将从地方政府拨款建设,这比“十一五”期间对农村饮用水的投入增加了近1000亿人民币,足以显示我国政府对农村饮用水安全的重视程度。因此,地方政府应引起重视,积极响应号召,筹措资金并对设施建设投入专业队伍、人才、技术,努力建设农村垃圾回收站、排水系统,集中供水,加强农村卫生环境的整顿。在有条件的地区尽量实现城乡统一供水。
c) 加强水资源保护和水污染防治工作。要以保障饮用水水源安全为重点, 进一步加大水资源保护和水污染防治工作力度。要依法严格实施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制度, 合理确定饮用水水源保护区, 严格禁止破坏涵养林和水资源保护设施的行为, 因地制宜地进行水源安全防护、生态修复和水源涵养等工程建设。
d) 加大农村饮用水工程建设力度。进一步加大解决农村饮用水安全问题的工作力度, 采取集中供水、分质供水、分散供水以及农村卫生环境整治等工程措施, 重点解决严重缺水地区的饮用水安全问题。
e) 积极研究和解决我国农村饮水安全问题。组织重新制定用水标准, 建立农村供水网络, 尽快启动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编制好分阶段工程规划, 适度集中工程建设区域, 优先解决对农民生活和身体健康影响较大的饮水安全问题。大力推进农村自来水工程建设, 在乡镇所在地建设一批城镇自来水工程, 在相对集中居住地建立小规模的集中供水网络。
5 结语
农村饮用水安全问题是关系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一个重大问题, 必须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 下大力气解决好。总体思路是: 根据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总体要求, 按照总书记提出的喝上干净水的目标, 以改善农村饮用水条件、实现饮水安全为指导, 以提高农村饮用水质量为重点, 统筹规划, 分步实施, 进一步加强农村饮水工程建设, 为我州力争在十二五后期全面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让农民全部喝上放心水。
参考文献
[1] 张怀生. 农村饮用水安全监督体制实施方法[J]. 黑龙江水利科技. 2013(12)
环境工程专业源于土木工程中的市政工程,作为一门边缘交叉性学科,其发展目标是解决不断涌现的各种实际环境问题。经过20多年的发展,其所涉及的领域越来越广泛,已成为一门集自然、社会和技术科学为一体的综合性学科。环境工程学科不仅研究水、气、固废、噪声等主要环境污染和公害的防治技术和措施,还研究自然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利用,探讨废物资源化技术,以及对区域环境进行系统规划和科学管理,以获得最优的环境、经济和社会效益。目前,我国设置有环境工程专业的高校已超过300所。由于各高校的基础和重点学科存在明显差别,其环境工程专业发展的侧重点也有所不同。大多数理工科类院校的环境工程专业都源于土木工程中的市政工程,其本科生培养方案注重于对学生工程思维和设计能力的培养。我校的资源环境学院准备新设环境工程专业,在环境工程的人才培养方案上不能照搬理工科类大学,一定要突出农业院校的特色并发挥现有优势,找准适合自己的立足点。
安排在第七学期末开始的毕业设计(论文)是环境工程专业实现培养目标的一个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是对学生所学理论和技能的综合运用和检验,也是保证本科教学质量的最后一道防线。毕业设计(论文)辅导环节对学生的要求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1.巩固与扩展所学的基本理论和专业知识,培养提高学生综合应用所学知识、独立分析、解决本学科领域的实际问题和初步进行科学研究的能力;2.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设计和研究观念,发扬理论联系实际的工作传统;3.使学生在方案设计、材料调查与搜集、工程绘图、理论计算、实验研究、数据处理、外文阅读、使用计算机、查阅文献、经济分析、工具书的使用、文字表达等基本技能方面得到进一步的训练和提高。鉴于毕业设计阶段对于本科生培养的特殊重要性,本文就农业院校环境工程专业本科毕业设计设置安排存在的问题和解决的途径提出一些个人的看法,希望能为我校环境工程新专业的建设提供一些可供参考本文由收集整理的建议。
和理工科类院校不同,农业院校的环境类专业一般都源于土壤学、生物化学、生态学等学科,其本科课程设置主要是帮助学生形成以土壤、农业化学和农业生态资源等专业的知识体系。因此,农业院校环境工程专业在毕业论文(设计)任务书的安排上,也应与一般的工科院校有所不同。从目前来看,农业院校环境工程专业的毕业论文(设计)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本科毕业论文(设计)任务书的设置比较单一,重实验轻设计。很多农业院校的环境专业本科生毕业只有毕业论文可做,而无毕业设计的内容供学生选择。由于农业院校环境工程专业一般建设较晚,在师资、课程体系、实践环节方面和工科院校相比都有一定差距。在工程设计及应用的教学、科研方面,农业院校环境类专业的基础显得更加薄弱。因此,目前很多农业院校的环境工程专业的师资力量尚难以开展对学生进行毕业工程设计的指导;同时,由于学生们受专业课程设置所限,他们的工程思维和设计能力与工科学生相比都有较大差距,因此很多学生也不愿意选择他们感觉更为吃力的毕业设计工作。然而,目前环境工程本科生就业的去向主要还是与环保工程设计、施工、运行等相关的公司和企业,而诸如环境管理部门、环境监测站等事业单位现在大多都呈人才饱和状态,可接受的本科毕业生非常有限。由于农业院校环境工程专业毕业生在工程设计能力方面的弱势,在就业时与工科院校同类专业的毕业生竞争时就处于明显的劣势。因此,有必要通过毕业设计来加强农业院校环境工程专业学生的工程思维和设计能力,使他们能够具有环境工程专业毕业生所需要的基本工程设计基础和能力,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扭转我校该专业毕业生就业时面临的不利局面。
2.本科毕业论文(设计)任务书的设置未能充分突出农业院校的特色,尚未充分体现农业院校学生现有知识体系的优势。与工科院校相比,农业院校的环境工程专业在专业的历史沿革、学科组成和行业特性上都有自身的特殊性。因此,为了提高农业院校环境工程专业人才的竞争力,需要在毕业论文(设计)这一人才培养的关键环节上充分体现农业院校的特色与优势。农业院校的环境工程人才培养模式不能照搬工科大学的方法,而应走有生态特色的办学之路,培养出可投身于农村环境污染防护的人才。农业院校一般都具有生物、生态学科的优势地位,毕业生相对于工科院校的学生具有更扎实的生态学知识。此外,当前环境工程毕业生就业的一个重要方向是环境影响评价咨询工作,生态环境影响评价又在其中占据主要地位。因此,可以考虑让一部分学生在完成毕业论文(设计)时从事生态环境评价的工作。这样一来可以发挥农业院校学生生态学基础扎实、生态知识结构较全面的优势,提高毕业论文(设计)的质量,二来可以提高学生的社会竞争力并适应市场需要,为从事生态环境评价特别是农村地区环境评价的单位输送可用人才。
3.毕业论文(设计)立题与实际联系还不够紧密,约束性题目难以调动学生的创新热情。由于教师设计的毕业论文(设计)题目未能全部追逐科技前沿或来自于实际的工程项目,部分题目陈旧甚至经年不变,摆在学生面前的是一些旧知识旧问题,使得设计成果没有实用价值和科学意义。这在一方面打击了某些学生在完成毕业论文(设计)的热情和积极性,也使得某些本来就对毕业设计(论文)重要性认识不足的同学更加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对工作应付了事。
为提高农业院校环境工程专业本科生的毕业论文(设计)的完成质量,进一步加强农业环境类专业学生的市场竞争力,在毕业论文(设计)的设置和指导上可以考虑以下的一些改进措施:
1.加入一些和农村环境保护治理相关的设计类题目。
转贴于
由于目前工科院校的环境工程大多是在给水排水专业的基础上发展而来,因此,工科院校的环境工程专业在毕业设计的内容上受给水排水专业的影响较大。在水污染控制方面主要为排水管网和城市污水处理厂的设计。农业院校如果照搬工科院校的设计内容,由于专业基础所限,无法与之进行有力的竞争。因此,应在设计内容上着眼于和农村地区和农业环境相关的工程。如目前农村受污染地下水的治理和农村污水的处理都是国家十二五规划的重要内容,相关的工程也建设了不少。可以设定一些如农村小型给水站或分散性生活污水处理站的课题。在处理工艺选择上,由于农村地区的特殊条件,一般应选择操作较简单且成本较低的常规处理工艺,这样更符合农村地区的实际需要。比如用吸附工艺处理污染地下水,或用人工湿地处理畜禽类废水,都是可行的设计题目。学生经过这些设计工作的锻炼,将有助于他们在毕业后从事农村环保治理的相关工作,不仅提高学生的就业率,也可为农村环境的治理培养可用人才。为达到这一培养目标,学校在青年教师的引进和培养上也要考虑有工程背景的环境工程专业人才,同时可以通过帮助青年教师去设计类单位进行工程实践等措施,提高他们的工程素养和设计能力,从而达到辅导学生的要求。
2.在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工作中体现资源与环境的紧密结合,设置适量的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的题目。工科院校的环境专业一般更侧重于各种污染治理技术工艺的开发与研究,对环境与资源的重视不足。农业院校则注重于从宏观侧面上分析环境与资源的关系,将自身对土壤学、气象学和生态学等学科的研究优势体现在资源和环境管理方面。为进一步体现农业环境院校学生在这方面的特点,有必要在毕业设计时通过设置合适的环境影响评价的课题来提高学生的相关能力。另一方面,环境影响评价咨询工作在当前对环境工程本科毕业生来说是一个重要的就业方向,其中主要的一个部分就是生态环境影响评价。和做工作设计不同,由于农业院校学生在生态学方面有较扎实的基础,因此和工科院校学生相比并不逊色,甚至某些方面他们做的比工科院校的学生要更加深入,相关的知识结构也更加全面。为本科生毕业设计设置适当的环境影响评价课题,不仅发挥了农业院校学生在生态环境评价方面的一些优势,也可为学生的就业提供有效的帮助。当然,这同样也对学校的师资力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在课程设置上需要加入环境影响评价的课程,对青年教师的引进和培养,也要做好相关的准备工作。一个可取的方法是鼓励青年教师考取国家的环境影响评价注册工程师,通过提高教师队伍的素质来保障本科生培养的质量。
3.将毕业论文与教师主持的科研项目或课题联系起来,培养学生的科研素养。环境工程专业由于本科就业的压力较大,相当一部分的学生选择毕业
转贴于
【关键词】毕业设计;农业院校;环境工程
环境工程专业源于土木工程中的市政工程,作为一门边缘交叉性学科,其发展目标是解决不断涌现的各种实际环境问题。经过20多年的发展,其所涉及的领域越来越广泛,已成为一门集自然、社会和技术科学为一体的综合性学科。环境工程学科不仅研究水、气、固废、噪声等主要环境污染和公害的防治技术和措施,还研究自然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利用,探讨废物资源化技术,以及对区域环境进行系统规划和科学管理,以获得最优的环境、经济和社会效益。目前,我国设置有环境工程专业的高校已超过300所。由于各高校的基础和重点学科存在明显差别,其环境工程专业发展的侧重点也有所不同。大多数理工科类院校的环境工程专业都源于土木工程中的市政工程,其本科生培养方案注重于对学生工程思维和设计能力的培养。我校的资源环境学院准备新设环境工程专业,在环境工程的人才培养方案上不能照搬理工科类大学,一定要突出农业院校的特色并发挥现有优势,找准适合自己的立足点。
安排在第七学期末开始的毕业设计(论文)是环境工程专业实现培养目标的一个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是对学生所学理论和技能的综合运用和检验,也是保证本科教学质量的最后一道防线。毕业设计(论文)辅导环节对学生的要求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1.巩固与扩展所学的基本理论和专业知识,培养提高学生综合应用所学知识、独立分析、解决本学科领域的实际问题和初步进行科学研究的能力;2.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设计和研究观念,发扬理论联系实际的工作传统;3.使学生在方案设计、材料调查与搜集、工程绘图、理论计算、实验研究、数据处理、外文阅读、使用计算机、查阅文献、经济分析、工具书的使用、文字表达等基本技能方面得到进一步的训练和提高。鉴于毕业设计阶段对于本科生培养的特殊重要性,本文就农业院校环境工程专业本科毕业设计设置安排存在的问题和解决的途径提出一些个人的看法,希望能为我校环境工程新专业的建设提供一些可供参考的建议。
和理工科类院校不同,农业院校的环境类专业一般都源于土壤学、生物化学、生态学等学科,其本科课程设置主要是帮助学生形成以土壤、农业化学和农业生态资源等专业的知识体系。因此,农业院校环境工程专业在毕业论文(设计)任务书的安排上,也应与一般的工科院校有所不同。从目前来看,农业院校环境工程专业的毕业论文(设计)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本科毕业论文(设计)任务书的设置比较单一,重实验轻设计。很多农业院校的环境专业本科生毕业只有毕业论文可做,而无毕业设计的内容供学生选择。由于农业院校环境工程专业一般建设较晚,在师资、课程体系、实践环节方面和工科院校相比都有一定差距。在工程设计及应用的教学、科研方面,农业院校环境类专业的基础显得更加薄弱。因此,目前很多农业院校的环境工程专业的师资力量尚难以开展对学生进行毕业工程设计的指导;同时,由于学生们受专业课程设置所限,他们的工程思维和设计能力与工科学生相比都有较大差距,因此很多学生也不愿意选择他们感觉更为吃力的毕业设计工作。然而,目前环境工程本科生就业的去向主要还是与环保工程设计、施工、运行等相关的公司和企业,而诸如环境管理部门、环境监测站等事业单位现在大多都呈人才饱和状态,可接受的本科毕业生非常有限。由于农业院校环境工程专业毕业生在工程设计能力方面的弱势,在就业时与工科院校同类专业的毕业生竞争时就处于明显的劣势。因此,有必要通过毕业设计来加强农业院校环境工程专业学生的工程思维和设计能力,使他们能够具有环境工程专业毕业生所需要的基本工程设计基础和能力,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扭转我校该专业毕业生就业时面临的不利局面。
2.本科毕业论文(设计)任务书的设置未能充分突出农业院校的特色,尚未充分体现农业院校学生现有知识体系的优势。与工科院校相比,农业院校的环境工程专业在专业的历史沿革、学科组成和行业特性上都有自身的特殊性。因此,为了提高农业院校环境工程专业人才的竞争力,需要在毕业论文(设计)这一人才培养的关键环节上充分体现农业院校的特色与优势。农业院校的环境工程人才培养模式不能照搬工科大学的方法,而应走有生态特色的办学之路,培养出可投身于农村环境污染防护的人才。农业院校一般都具有生物、生态学科的优势地位,毕业生相对于工科院校的学生具有更扎实的生态学知识。此外,当前环境工程毕业生就业的一个重要方向是环境影响评价咨询工作,生态环境影响评价又在其中占据主要地位。因此,可以考虑让一部分学生在完成毕业论文(设计)时从事生态环境评价的工作。这样一来可以发挥农业院校学生生态学基础扎实、生态知识结构较全面的优势,提高毕业论文(设计)的质量,二来可以提高学生的社会竞争力并适应市场需要,为从事生态环境评价特别是农村地区环境评价的单位输送可用人才。
3.毕业论文(设计)立题与实际联系还不够紧密,约束性题目难以调动学生的创新热情。由于教师设计的毕业论文(设计)题目未能全部追逐科技前沿或来自于实际的工程项目,部分题目陈旧甚至经年不变,摆在学生面前的是一些旧知识旧问题,使得设计成果没有实用价值和科学意义。这在一方面打击了某些学生在完成毕业论文(设计)的热情和积极性,也使得某些本来就对毕业设计(论文)重要性认识不足的同学更加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对工作应付了事。
为提高农业院校环境工程专业本科生的毕业论文(设计)的完成质量,进一步加强农业环境类专业学生的市场竞争力,在毕业论文(设计)的设置和指导上可以考虑以下的一些改进措施:
1.加入一些和农村环境保护治理相关的设计类题目。由于目前工科院校的环境工程大多是在给水排水专业的基础上发展而来,因此,工科院校的环境工程专业在毕业设计的内容上受给水排水专业的影响较大。在水污染控制方面主要为排水管网和城市污水处理厂的设计。农业院校如果照搬工科院校的设计内容,由于专业基础所限,无法与之进行有力的竞争。因此,应在设计内容上着眼于和农村地区和农业环境相关的工程。如目前农村受污染地下水的治理和农村污水的处理都是国家十二五规划的重要内容,相关的工程也建设了不少。可以设定一些如农村小型给水站或分散性生活污水处理站的课题。在处理工艺选择上,由于农村地区的特殊条件,一般应选择操作较简单且成本较低的常规处理工艺,这样更符合农村地区的实际需要。比如用吸附工艺处理污染地下水,或用人工湿地处理畜禽类废水,都是可行的设计题目。学生经过这些设计工作的锻炼,将有助于他们在毕业后从事农村环保治理的相关工作,不仅提高学生的就业率,也可为农村环境的治理培养可用人才。为达到这一培养目标,学校在青年教师的引进和培养上也要考虑有工程背景的环境工程专业人才,同时可以通过帮助青年教师去设计类单位进行工程实践等措施,提高他们的工程素养和设计能力,从而达到辅导学生的要求。
2.在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工作中体现资源与环境的紧密结合,设置适量的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的题目。工科院校的环境专业一般更侧重于各种污染治理技术工艺的开发与研究,对环境与资源的重视不足。农业院校则注重于从宏观侧面上分析环境与资源的关系,将自身对土壤学、气象学和生态学等学科的研究优势体现在资源和环境管理方面。为进一步体现农业环境院校学生在这方面的特点,有必要在毕业设计时通过设置合适的环境影响评价的课题来提高学生的相关能力。另一方面,环境影响评价咨询工作在当前对环境工程本科毕业生来说是一个重要的就业方向,其中主要的一个部分就是生态环境影响评价。和做工作设计不同,由于农业院校学生在生态学方面有较扎实的基础,因此和工科院校学生相比并不逊色,甚至某些方面他们做的比工科院校的学生要更加深入,相关的知识结构也更加全面。为本科生毕业设计设置适当的环境影响评价课题,不仅发挥了农业院校学生在生态环境评价方面的一些优势,也可为学生的就业提供有效的帮助。当然,这同样也对学校的师资力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在课程设置上需要加入环境影响评价的课程,对青年教师的引进和培养,也要做好相关的准备工作。一个可取的方法是鼓励青年教师考取国家的环境影响评价注册工程师,通过提高教师队伍的素质来保障本科生培养的质量。
3.将毕业论文与教师主持的科研项目或课题联系起来,培养学生的科研素养。环境工程专业由于本科就业的压力较大,相当一部分的学生选择毕业后继续攻读本专业的研究生。对于准备攻读研究生的本科生,特别是已取得报送推免资格的学生而言,在本科毕业阶段通过完成毕业论文来得到一定的科研能力的锻炼是很有必要的。对于无需复习考研和找工作的保送生,可以安排他们尽早进入毕业论文的课题。在课题的选择上,应尽量从老师的在研项目中选取适当的一部分让学生来参与并完成,而不是只是简单的让本科生给在读硕士生打下手。根据笔者的经验,只要老师进行有效的辅导,并选取学生力所能及的课题,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本科生同样可以参与到实际科研项目中,并做出较好的科研成果,有些本科生的科研成果在高度上甚至不逊于在读的硕士研究生。对于要复习考研和找工作的毕业生,也要尽早安排他们进入毕业论文的课题。老师要帮助学生按安排好时间,一方面要让他们认识到毕业论文的重要性,另一方面也要照顾到学生复习考研和找工作的实际情况,尽量做到两头兼顾。
综上所述,为了提高农业院校环境工程本科生的培养质量,有必要在毕业论文(设计)环节的进行适当的调整,提高毕业内容的多样性,加强其实践性,并突出农业院校的特色,为培育出更多可投身于农村环境治理的人才而贡献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1]蒋展鹏.环境工程学[M].北京:高教出版社,2005.
[2]刘恒明等.环境工程专业实践环节教学的改革与实践[J]. 高等理科教育, 2007(1):121-123.
[3]齐向前等.不断提高教学管理,切实提高毕业设计(论文)质量[J].中国大学教学,2005 (8):33-34.
[4]刘绮等.环境工程类本科毕业设计(论文)改革研究[J].高教与经济,2008,21 (2):18-22.
[5]徐微等.农业院校环境工程专业学科特色及人才培养目标探讨[J].河北农业科学,2011,15 (2):141-142.
[6]沈连峰等.农业院校环境工程专业办学特色探讨[J].高等农业教育,2011,1 (1):6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