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公共事业管理基础理论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就目前而言,许多事业单位在住房公积金的管理中存在着诸多的问题,而在这其中对住房公积金的账务处理不当占了很大的成分。由于大部分事业单位会按职工的工资比例为其缴纳一部分住房公积金,所以对住房公积金的账务处理就被相应的分为单位为职工缴存部分和职工个人缴存部分的两种账务处理方式。另外,对于采用财政全额拨付制和财政部分拨付制的事业单位,在住房公积金的账务处理中还牵涉到对财政补助的处理。
此外,与事业单位住房公积金账务处理相关的业务还包括对职工支用住房公积金的处理和对退休职工相关的住房公积金账务处理。本文将在以下就事业单位如何进行住房公积金的正确账务处理进行深入的探讨,并对其存在的问题进行简要的分析,以期对此能够有所借鉴。
二、事业单位如何进行住房公积金的账务处理
从理论上说,事业单位应按照国务院颁布的《住房公积金管理条例》中的有关规定,并结合事业单位的现行会计制度,对住房公积金进行相应的账务处理。该条例规定,事业单位为本单位职工缴存的住房公积金在列支时,应经由财政部门核定后,在其预算或费用中予以列支。同时,该条例还规定事业单位应按时为其职工办理住房公积金的缴存、变更和注销登记及住房公积金账户的设立、转移工作,其住房公积金账户以及职工个人住房公积金账户的开立应当遵守人民币账户管理办法中的有关规定。而在事业单位的现行会计制度中,规定其还应设置相关辅助账簿进行住房公积金的登记工作,并通过其对住房公积金的缴纳、使用及结余情况进行相应的反映和核算。由此可见,关于事业单位住房公积金管理的相关制度规定还是比较健全和缜密的,并无太大的漏洞。
按照上述规定,事业单位在按比例为职工计提住房公积金,并将所计提的住房公积金存入其专户时,应作以下分录:
借:事业支出―住房公积金 ×元
贷:银行存款―×银行(账号) ×元
借:银行存款―×银行(公积金户) ×元
贷:其他应付款―住房公积金×元
与此同时,事业单位还应对职工住房公积金的个人缴纳部分进行代扣代缴,并将该代扣代缴部分与上一并存入公积金专户,其会计分录如下:
借:应付职工薪酬 ×元
贷:其他应付款―住房公积金×元
借:其他应付款―住房公积金×元
贷:银行存款―×银行(账号) ×元
借:银行存款―×银行(公积金户) ×元
贷:其他应付款―住房公积金×元
而若该事业单位属于财政全额拨付制或部分拨付制时,应在其为职工计提或缴纳公积金之前,对于所得财政补助收入中的住房补贴部分,应作以下分录给予反映:
借:事业支出―住房公积金 ×元
贷:财政补助收入 ×元
借:银行存款―×银行(公积金户) ×元
贷:其他应付款―住房公积金×元
此外,若事业单位的职工出于购房、还贷及装修等原因需要支用住房公积金时,或其职工在退休时领取住房公积金时,应作以下分录进行反映:
借:其他应付款―住房公积金×元
贷:银行存款―×银行(公积金户) ×元
由上述可见,无论是对于事业单位为职工缴纳的住房公积金部分还是为职工代扣代缴的住房公积金部分,都应在将其存入住房公积金专户时,按其专户的账号在“银行存款”科目下设置明细账以辅助反映或核算对本单位职工应有的负债。而就采用财政全额拨付制和财政部分拨付制的事业单位而言,是通过财政将其职工的薪酬直接拨入至所对应的工资卡(折)之中,因此事业单位应在该业务发生时,根据财政拨款的相关单据,一方面将其作为本单位的收入核算,计入“财政补助收入”科目中,以反映财政对本单位的住房公积金补助;另一方面则作为本单位的支出,计入“事业支出”科目中,以反映本单位为职工支付的住房公积金。在经过上述账务处理后,事业单位的“银行存款―×银行(公积金户)”科目的借方余额应与“其他应付款―住房公积金”科目的贷方余额相同,单位在年终应及时予以查验,以保证这两个科目借贷方余额的相等。
而值得注意的是,许多事业单位在住房公积金账务处理中常常存在虚增资产或负债的现象,其原因就在于事业单位常常将住房公积金专户中的资金看做自身所拥有的资产,但由于该资产并不能在一定时期内为本单位带来经济利益的流入,且本单位对其还无法实施有效的控制,因此该专户内的资金不应作为事业单位的资产进行反映。另一方面,某些事业单位为了避免在住房公积金的核算过程中资产和负债出现虚增的现象,对其只设置了辅助账簿进行管理,但由此却导致了该专户资金所产生的利息无法核算的问题。此外,只设置辅助账簿管理本单位的住房公积金也会显得不够严谨,某些事业单位由此也常常忽视了对其进行及时登帐、对账,从而降低了会计活动应起的作用。
论文关键词 公共事业管理学 案例 案例设计
案例教学法起源于美国哈佛大学,因其独特的作用而受到教育实践界的广泛青睐,被广泛运用于各学科的教育教学中。反思案例教学法能在哈佛取得巨大成功,原因是多方面的,比如哈佛有一流的教师,一流的学生,一流的案例中心,良好的支持系统等。但案例教学法有效实施的关键在于:良好的案例设计。正如亨利.艾伯斯指出的:“案例讨论可以弥补理论与现实的脱节”,案例教学法可以利用案例这样一个工具,连接起老师和学生相互作用,连接起理论与现实。因此,教学中选择的案例是否恰当会直接影响课堂教学的效果。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是一门理论性与应用性均较强的学科,因此要把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学生培养成适应性较强的复合型人才,我们必须要借鉴哈佛大学的案例教学法的成功经验。另外,由于我国公共事业管理是一门新兴学科,在我国的办学历史不长。如果从1999年正式开始招生算起,到现在不过13年的办学历史。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公共事业组织生存的环境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不仅确立了市场经济体制,而且政治体制改革和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也在逐步推进中,最为重要的是我国已经进入了社会管理体制改革的阶段。这也就意味着,我国公共事业管理领域相关的社会实践正在不断地发生改变。因此,作为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基础的《公共事业管理学》课程在采用案例教学法时,案例的选择与设计也就尤为关键。
一、《公共事业管理学》课程案例选择与设计的原则
《公共事业管理学》课程案例选择与设计应具备以下原则:
(一)针对性原则
案例教学的目的在于创造一个模拟的真实环境,让学生利用所学的理论知识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因此,在进行案例设计时应针对教学目的、教学内容选择合适的案例,并进行精心编写。选择的案例一定要符合教学内容,同时也要符合我国的国情。
(二)时效性原则
《公共事业管理学》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课程,加之我国社会管理体制改革正如火如荼地展开,书本中的理论和实践中的一些做法可能产生一些不一致的地方。因此,在开展案例教学时既要求教师掌握公共事业管理的基础理论知识,又要了解社会改革的实践,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因此,教师在选择案例时,一定要紧密结合我国改革的方向,选择相关的热点话题,帮助学生更改地了解我们的社会,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能力。
(三)鲜活性原则
教师在案例的选择与设计时应采用多种方式来展示案例,比如文字、图片、视频等多种方式共同使用。这样才能更好地把案例相关的背景和情况解释清楚,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案例,激发学生深入探讨和分析案例的兴趣。
(四)启发性原则
案例的选择与设计必须要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最好是学生比较熟悉的或者和学生直接相关的,这样让学生在看过案例之后能够有所感悟。然后再在这个基础上通过问题的设置,启发学生思考一些社会问题。
(五)难易适中原则
教师在选择和设计案例时,应该注意案例应该难易适中,既要考虑学生的理论基础,也要考虑学生对社会的认识程度。保证绝大多数学生在进行案例讨论时都能够有话可说,调动学生参与案例讨论的积极性。
二、《公共事业管理学》课程案例选择与设计存在的主要问题
目前,我国《公共事业管理学》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普遍都采用了案例教学法。教学中所采用的案例主要来自于三个方面:一是国外公共事业管理的先进案例;二是国内学者编写的案例教材;三是任课教师自己根据时事编写的课程案例。任课教师基于这三个渠道所选择与设计的案例,仍存在诸多的问题。
(一)国外引进
由于我国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办学历史短,加之公共事业管理本来就是一个舶来品。因此国内公共事业管理教材基本上是介绍国外原理,并且关于公共事业管理的案例教材也非常少,主要是引进国外公共事业管理案例。这必然就导致一些问题:西方国家的国情和我国国情不一致,这些案例在应用时必然会遭遇“水土不服”的问题。学生在进行案例讨论时,因无法了解国外的国情,而导致不感兴趣,案例讨论无法进行。
(二)国内学者自己编写的教材
目前,我国一些知名高校,比如清华大学、北京师范大学都有专门的NPO研究所,致力于我国公共事业管理领域的研究工作。一些学者在开展研究工作过程中也编写出版了一些关于公共事业管理案例的教材。但是,传统的教材编写到最后出版成册,需要花费比较长的周期。而我国现在正处于社会管理体制改革阶段,公共事业组织生存的环境在不断发生变化,实践中总会有许多新的动向、新的问题出现。因此,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教师必须有敏锐的嗅觉,能够在课堂上提供热点性比较强的案例给学生进行分析,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社会实践。显然,传统的纸质媒介——教材,无法满足信息化时代对教学案例的时效性要求。
(三)实例改写
实例改写,即从新闻报道、报纸、杂志摘录改写的实例。这种方法具有比较强的时效性及鲜活性。教师可以把新闻媒体报道的相关案例进行综合整理,能够体现近期焦点和热点。另外,教师在教学中可以通过文字、图片、视频全方位展示案例,可以让学生更好地了解案例并激发学生学习讨论的兴趣。但是,目前绝大多数教师在采用这种案例设计方法时,基本上是单枪匹马,往往需要花费比较多的时间和精力来进行案例的选择与设计,而且可能最后制作的案例质量并不高。
三、构建“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案例选择与设计模式
目前,我国案例来源主要有国外引进、国内学者编写、实例改写,任课教师基于这三种案例,并不能实现最理想的教学效果。因此,我们需要调动各方的积极性,鼓励教师、学生共同参与案例选择与设计,构建“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案例选择与设计模式。
(一)以教研室为依托,形成以教学团队为主的案例选择与设计队伍
我国《公共事业管理学》课程的特点决定了,教学案例的选择与设计必须具有很强的时效性。而传统的依靠任课教师自己选择与编写案例显然力量过于单薄,效果有限。我们可以以公共事业管理教研室为依托,形成以教研室任课老师共同参与的格局,发挥集体的力量,多渠道多途径,有针对性地开展案例的收集整理与设计工作。这样保证编写的案例既有针对性、时效性,又具有比较高的质量。
(二)鼓励学生参与案例选择与设计工作,扩大案例来源渠道
过去我们的案例选择与设计基本以教师为主体完成,这样教学中采用的一些案例可能并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现在,我们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智慧,鼓励学生积极提供一些他们感兴趣的案例给任课教师。比如,我们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有许多学生假期都会到各个社区实习或进社区开展服务工作。他们在参加社会实践过程中碰到的感兴趣的问题,无法解决的问题,都可以提供给任课教师进行课堂的案例讨论。这样可以让学生主动去思考,也能调动学生参与案例讨论的积极性。
关键词 公共事业管理;人才培养模式;课程设置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3)09-0071-03
Talent Cultivating Mode Establishing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 Specialty in Medical University//Zhuang Lihui, Yu Zhenjie, Huang Dongmei, Yin Wenqiang, Wu Bingyi, Guo Hongwei
Abstract Public administration specialty in medical universities sets up for the training of health management talents. Curriculum system should be combined of related disciplines. At the same time it will not be assimilated to lose its own characteristics. Which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issue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 specialty’s development? The study aimed to analyze a talent cultivating mode and the course setting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 specialty.
Key words medical university; public administration specialty; course setting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发展在我国起步较晚,是我国本科专业设置调整后新增设的一个专业。教育部在1998年整合原来的教育管理、体育管理、文化艺术事业管理、卫生事业管理、环境经济与管理5个传统专业,设置公共事业管理专业,规定该专业“培养具备现代化管理理论、技术与方法等方面基本知识以及应用这些知识的能力,能在各级政府机关、文教、体育、卫生、环保、社会保险等公共事业部门从事管理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虽然该专业起步较晚,但是发展迅速,全国已有几百所高校开办了该专业。其中,也有许多医学院校开办的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卫生事业管理方向),培养现代卫生管理人才。人才的培养是通过课程来实现的,课程是高等教育的核心,是形成基本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最主要的途径和保证。医学院校公共事业专业涉及范围广,如何做好与相关学科的结合,同时又不至于被同化而丢失自己的特色,这已经成为本专业发展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就医学院校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探讨。
1 “3+1”人才培养目标
医学院校的公共事业管理人才必须具有广博的知识面,具备较高的办事效能,实际策划、运用理论及操作能力,必须具有良好的思维创新能力、自我学习能力和研究能力,必须具有动手操作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1]。由此可见,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应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结合自身的教育资源优势,确立灵活的培养目标和培养方案,以培养在卫生事业领域的应用型人才为目标。
2 “3+1”人才培养模式
培养模式:坚持一个中心、三个结合,即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中心,课内与课外相结合、医学科学与人文科学相结合、教学与研究和实践相结合。也就是以学生为中心的研究型大学的办学理念,其目的是一切服务于学生发展,促进拔尖创新人才成长[2]。
“3+1”专向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将本科4年分成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前三年的6个学期,为学习阶段;第二阶段是最后一年的2个学期,为实践就业阶段。
第一阶段,在大学一、二年级及大学三年级的第一个学期的5个学期时间里,首先,专业所有学生将不分专业方向地学习本专业的理论基础课程。而在专业基础课程中,以理论基础为主线,打通专业壁垒,加强文理渗透。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具有明显的跨学科性、综合性、交叉性的特征,所以要充分体现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横跨卫生事业管理学、医院管理学、社会医疗保险学、健康教育学、社会医学、卫生经济学、卫生法学等多学科的综合性特征。其次,在第五、六两个学期的时间里,让学生根据对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和兴趣划分专业方向,包括卫生事业管理、医院管理、社会医学、社区卫生服务、卫生经济等多个专业方向。在第五个学期结束前,对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让学生进行自我分析、职业分析,确立明确的职业理想和职业目标。根据学生对自己职业生涯的规划,在第六个学期里划分专业方向,分方向制定培养方案,设定各个方向专业技能课程,培养学生职业目标所需的各种实战技能和实践操作能力。
第二阶段,最后一年的第七个学期开始,以学校名义联系实习单位,让学生根据自己的专业方向,一部分自主联系实习单位,大部分到学校联系的实习单位。学生结合就业选岗,去医院、卫生局、疾病控制中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或相关事业单位实习。第八个学期开始,针对学生就业情况举办专题讲座,讲座的老师主要从政府卫生部门、医院、疾病控制中心等事业单位聘请学识水平高、业务能力强、公共政策娴熟、理论基础扎实的人员担任;邀请国际、国内有关专家、学者到校作为访问学者进行教学和研究工作;聘请政界知名人士、杰出成就者担任名誉教授,到学校进行学术讲座。同时,也鼓励学生多利用寒暑假进行社会实践,加强实践教学环节。
这样既可明确专业的培养目标,也可明确专业方向,加强专业性和应用性。在理论基础学习中注重学科的交叉性和综合性,让学生在职业生涯规划中更加具有选择性。而专业方向的划分可以让学生有更明确的职业目标和专业性技能,有明确专业方向和更有针对性的就业选择。鼓励学生多参加社会实践,提倡学生尽早开始毕业实习,其一可以让学生学以致用,尽早了解社会人才需求,来调整自己的发展方向;其二可以让学生增加实践经验,提高自身竞争力。有针对性的学术讲座可以丰富学生的人生阅历,提高学生就业率,尤其是面试的成功率。
3 “3+1”人才培养模式下课程设置建设
根据“3+1”人才培养模式确定的培养方案,重视通识教育,注意文理渗透、理工结合,注重课程的基础性和广博性,力求建立博专结合的课程体系,实现普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这样才能培养复合型卫生事业创新人才。
3.1 加强基础和专业课程设置建设
课程设置与培养方向是密切联系的。课程设置的方向不明确,专业特色不突出,势必影响培养目标的确定和实现。根据“3+1”人才培养模式确定的培养方案,首先,必须明确医学院校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基础课程的设置。卫生管理人才的工作范畴以医药卫生事业为基础,以管理卫生资源有效利用为重点,以保障人民健康为目标,具备一定的临床医学知识是卫生管理人才的必备素质[3]。因此,课程设置要体现卫生方面公共事业管理的特点和规律,以其跨学科性、综合性、交叉性的特征来构造合理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以及本专业培养规格。其次,根据划分的专业方向,强调课程设置和培养方向的联系,按照培养方向,有区别性、有选择性、有目的性地开设相关特色课程,提高以广泛适应性为基础的针对性。再次,适当加大选修课和专题讲座的比重,使学生及时掌握本专业的前沿和热点问题。最后,课程设置还应当注重培养和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增设实验课,加强专业基础知识的学习和专业技能的培养。
3.2 加强实践性教学
由于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具有明显的跨学科特征,因此,综合的知识结构和管理素质是从事公共事业管理工作的先决条件。医学院校的公共事业管理面对的问题涉及卫生事业发展、医院管理、社会医学、健康教育等不同的层次,涵盖领域广泛。这就要求公共事业管理人才具有全面的综合素质,善于抓住事物的本质,善于把握大局,具有较高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定量分析能力。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
首先,在前3年的6个学期里,潍坊医学院建立了管理实验室,让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分成卫生信息管理、社会医学、卫生经济管理、医院管理、卫生财务管理等几大模块进行实验,以增强学生的实践经验。其次,开设电子政务、案例分析等课程,到医院、福利院等事业单位进行见习,使学生的抽象理论转换为感官认识。在最后一年的2个学期里,除建立相关的实习基地为学生提供锻炼机会外,还邀请公共事业管理单位相关人员为学生提供讲座和培训。同时,综合素质的获得还依赖于一定的定量分析能力。就卫生事业方面的行政学、管理学发展趋势来看,也越来越强调定量分析的重要性。在公共事业管理的专业建设和教学环节中,也紧紧把握和顺应这一趋势,着力提高学生的定量分析能力,如运筹学和医学统计学课程的开设,使教学实践具有更多的直观性、明确性、应用性。
4 “3+1”人才培养模式下科研训练建设
随着社会发展和医学模式的转化,当今不光是国外大学重视本科生科研经历,国内大学也开始重视。从本科生开始,就要求“真刀真枪”搞科研,这也是培养卫生事业创新人才的显著特点,潍坊医学院一直设立大学生本科科研计划,并有经费支持,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参与科研活动。从第三年的第一学期开始,学生可以申请大学生科研课题,申请成功的学生在第二学期开始着手做科研工作,期限一年。在“3+1”模式中就是前三年的最后一年,在学习了本专业的基础理论和部分专业知识的前提下申请课题和开始着手做,但完成正好是最后一年的一学期即实习期完成。这种方式不仅使学生有时间完成科研工作,更使学生把理论转换成实践,最后又转换成了理论。所以这种科研方式使卫生事业创新人才的培养成为可能。没有申请到科研计划的学生同样要做科研工作,因为最后一年的学生毕业是通过毕业论文实现的。在最后一年中先是半年的实习,学生在此期间要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写出毕业论文的开题报告并着手开始调查,下半年要完成毕业论文并进行毕业论文答辩。通过实习工作和科研工作,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得到极大提高,所以严格的科研训练是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有效手段。
5 “3+1”人才培养模式下师资队伍建设
在对学生的教学过程中,重视采用探究式教学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具体包括开设本科生研讨课程和实施科研计划。这种研讨课程的学习模式,不仅锻炼了学生的创新精神,而且提高了科研能力与沟通交流能力。医学院校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特点向教师提出了更高要求,决定了教师既要专又要博,既晓理论又通实践,因此必须采取措施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首先,提供条件鼓励教师走出去,通过进修、深造或参加各种专业培训、学术研讨会,提高教师自身的水平,并着力打造“双师型”和“双语型”师资队伍。教师要把新的教育理念贯彻到日常的教学中去,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让学生能够带着现代教育理念走出大学校门,走向卫生事业管理的岗位。
其次,本专业建立教师教学效果督导制度,设立教师听课督导组,对于教师教学效果的评定分成督导组、同行、学生意见三部分;经常开展教学研讨会,尤其是本专业教师一个月一次。针对学生特点和学科特点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网上精品课程、实验课、课后论文作业、到现场见习等教学方法灵活运用,努力使学生掌握相关的知识,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再次,教师积极申报课题,经常性地进行调查研究,提高科研水平,促进专业教学。
最后,在最后一年的最后一个学期,针对学生的就业和毕业论文撰写开展学术讲座,讲座的教师采取多元化的师资引进模式,采用全职、兼职、访问、荣誉等4种师资任教形式,建立一支理论与实际并重、专兼职结合的多元化师资队伍。全职教师来自本校,充分发挥学校多学科、专业布局的优势;兼职教师是师资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从政府卫生部门、医院、疾病控制中心等事业单位聘请学识水平高、业务能力强、卫生公共政策娴熟、理论基础扎实的人员担任,进行专业课程教学或专题讲座;邀请有关专家、学者到校作为访问学者进行教学和研究工作;聘请卫生事业政界知名人士、杰出成就者担任名誉教授。
参考文献
[1]蔡永宁.公共事业管理人才培养模式及学科建设的构想[J].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8(11):78-81.
关键词:小组学习;Presentation;Communication:Lecture
为了加强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和创新能力,笔者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探索出了一种新型教学方法即“PCL(Presentation-Communication-Lecture)”教学法,简单概括就是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对课程选题进行学习和介绍,结合课堂交流以及教师最后的系统理论讲解的互动教学方法。这种新型教学方法是在学习欧美国家先进教学方法的基础上结合我校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课程特点进行的探索和尝试,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自我展示、团队合作以及创新探索的能力,在公共事业管理专业课程教学中取得了显著的教学效果。
一、“PCL”教学法的基本步骤
1.准备阶段:小组学习
实施“PCL”教学法要进行充分的课前准备。首先,将学生分成学习小组,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学习。我院的公共事业管理专业课程,通常一次课有两个班70个左右的学生,每个学习小组由5个学生组成,要求男女生组合、不同班级组合、不同寝室组合,以加强同学之间的沟通和联系,培养同学之间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其次,每个学习小组要进行充分的文献资料准备。教师事先根据课程内容布置课程选题,每组学生都要根据选题进行分工合作,这一环节需要查阅大量书籍、网页、报刊等相关资料,然后形成一个完整清晰的课程方案。最后,每个学习小组对自己的课程方案都要充分掌握,以便能够做出清晰的讲解并能够正确回答教师和同学们的提问,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
2.核心阶段:Presentation-Communication-Lecture
Presentation:每个选题都由两组学生进行介绍及讲解,有利于相互促进、相互补充、相互竞争。这个环节要求学生对选题内容充分理解并掌握大量的相关资料和素材。通常学生会根据自己设计的课程方案利用PPT课件进行展示讲解,也经常会有学生利用自编情景剧、自拍DV、效仿电视节目、绘制海报图片等多种方式对选题进行介绍以追求创新和突破,也都取得了很好的课堂效果,受到了学生的欢迎和肯定。教师在给学生布置任务时也鼓励学生进行多种形式的尝试,以便选择最优方案,但原则是要把规定的选题内容介绍清楚,涉及的基本理论要交代清晰,这样就留给学生们很大的表现空间,每组学生都会认真研究、发挥最大的能力力求做得最好,真正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使课堂教学丰富多彩。
Communication:学生之间、师生之间针对Presentation及选题内容交流思想、交换意见。这一环节有利于进一步加深学生对课程内容及理论知识的学习和掌握,培养学生求真、求实的精神。通常以提问的方式为主,一组学生完成Presentation后,先由做同一选题、有竞争关系的另一组进行提问,这一轮提问通常都比较犀利,围绕选题内容、案例选择、文献资料各个方面,既促进了学习又开阔了视野;再由其他同学进行第二轮提问,这一轮提问通常围绕基础理论知识,比较温和,有利于对基础知识的扎实掌握;最后由教师针对重要的知识点进行提问,帮助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和理解。
Lecture:教师针对选题内容、基础理论、重要知识点进行系统讲解。这一环节非常必要,有利于学生全面系统地掌握课程内容。学生的Presentation虽然很好的培养了学生的自主意识和创新精神,但在理论体系和知识点方面往往不够全面和系统。学生自主学习通常会受到自身视野的局限,需要教师加以引导和提高,对知识的系统讲解有利于学生形成系统的知识体系,加深理论深度,使理论知识更扎实。另一方面,学生在完成Presentation及Communication环节后会遇到一些问题和困惑,因而求知欲非常强烈,在这个时候教师给出一个全面系统的Lec-ture往往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总结阶段:点评打分
最后的总结也是一个重要的提升环节。首先由完成Presen-tation的小组进行自我总结,向同学们介绍他们的学习经验和存在的不足,这既有利于学生的自我认识和自我评价,也为其他小组的学习合作提供了宝贵的经验;然后再由其他同学进行点评,促进同学之间的交流和提高;最后由教师给出总结评语并现场打分,既满足了学生的成就感又保证了公平。
二、“PCL”教学法的优势
1.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PCL”教学法的宗旨就是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上,学生不再是消极被动地接受教育,而是在教学过程中自己去积极地参与、探求、思考。学生是课堂的中心,教师针对每节课的教学任务布置选题,指导学生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进行研究,启迪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最终达到学习目标,要变“传授知识”为“传授学习的方法”。
2.培养了学生的自主意识和创新能力。科技的发展、知识的进步、经济的腾飞和国家的富强都迫切需要高等院校培养出高素质高质量的新型人才,而加强学生的自主意识和创新能力的要求更是尤为突出,“PCL”教学法真正使学生成为了课堂的主人,给了学生很大的学习和思考的空间,并且充分挖掘专业课程本身所蕴涵的创造性因素,积极引导学生主动学习、主动思考,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高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3.活跃了课堂,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PCL”教学法给予学生充分的表现机会,极大地满足了学生好动、好奇和追求新颖刺激的心理特点,激发了学生的强烈的求知欲望,具有较强的吸引力、感染力和启发性,改变了传统课程教学中的“满堂灌、注入式”的枯燥无味的教学方式,活跃了课堂氛围。
4.学生获得了系统全面的专业知识,提高了教学质量。“PCL”教学法突破了课堂的时空限制,教学活动不仅在课内,而且还大量地延续在课外,从而使学生参与的范围更广、更大,学习的专业知识更系统更深入。学生为了把某一选题的内容讲好,除了弄懂教材外,还要在课外广泛查阅参考书和一些专业杂志,了解本学科的新动态、新观念,并且要系统地、科学地掌握本学科的专业知识。为了做好Presentation,每个学生都作了大量的课外阅读笔记、资料、图片摘录,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仅要动脑,而且要动手、动身,全方位地参与,既充实了自己,又提高了教学质量。
5.培养了学生的团队精神,提高了学生的协作能力。“PCL”教学法采取小组成员共同努力完成教学任务的方式,十分重视小组成员之间良好的互动、对话、互补,只有实现团结合作并
产生协同效应,才能顺利地完成各个环节的任务要求。“PCL”教学法不仅有利于小组成员之间思考的激荡更有助于团体凝聚力的形成,从而进一步加强同学之间的沟通和协作,培养了同学之间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6.结合了;种教学手段,增强了学生的综合能力。“PCL”教学法是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一条有效途径,学生是主角,教师只起引导和协助的作用。通过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和课外资料,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通过学生上台讲解,培养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和良好的心理素质;通过学生使用影视、动画、图片等制作多媒体课件,使学生从中获得了积极的情感体验,给学生带来快乐、满足和成就感;通过学生了解社会及实地走访收集案例等,解决了理论与现实脱节的问题,克服了传统教学模式下学生理论知识扎实,但实际动手能力不足的缺点,使学生的实践能力得到极大的提高。
三、“PCL”教学法应注意的问题
1.有一定的适用范围。“PCL”教学法是在公共事业管理专业课程中探索出的一种新型教学方法,有一定的适用范围。公共事业管理专业课程极具特点,比如公共事业管理学、社区管理、资源与环境管理等课程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涉及的领域宽、范围广,知识更新的速度快,既要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又要密切联系社会实际,因而更适于运用多种新型的教学方法进行改革的探索与尝试,既有利于公共事业管理学科本身的发展,也可为其他学科课程教学方法的改革提供宝贵的经验和启示。
2.教师应具有较高的综合能力和知识水平。“PCL”教学法与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不仅注重理论知识的培养,而且更强调综合能力的锻炼,在对学生进行跨学科、跨领域的专业训练的同时,要求教师自身具有综合素质和进取精神,不断提高自身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只有这样才能及时把握学生的思维脉搏,帮助他们在现实和理论之间架起桥梁,通过灵活处理在小组学习中出现的不同见解,启迪、诱导、激发学生探究问题的兴趣,通过教与学双方平等的对话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
关键词 医院管理学;实践教学;实习基地
中图分类号:G642.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4)22-0160-02
Practice Teaching Methods of Hospital Management//ZHUANG Lihui
Abstract Hospital management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course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 specialty. Practice teaching is the important teaching method of hospital management. The paper discussed practice teaching method of hospital management.
Key words hospital management; practice teaching; practice base
医院管理学属于医学院校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重要课程,同时也是卫生信息管理等专业的主要专业课程。该课程最主要的任务是让学生掌握医院管理学的理论体系,如医院管理中的一些理论和管理新方法等。医院管理学又是一门应用学科,学生学习时需要对于医院组织管理、医院人力资源管理、医疗管理、质量管理、后勤管理、感染管理等医院工作的流程和医院管理的实际情况有所了解和熟悉,进一步掌握重点内容。因此,教学过程中应特别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引导学生开展主动性和研究性学习,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笔者根据医院管理学实践教学的特点,尝试课程设计、实验教学、学生现场见习、社会实践、论文写作等实践教学方法。本文重点介绍实践教学的模式。
1 医院管理学课程设计
医院管理学课程在潍坊医学院所依托的是公共事业管理专业,这个专业的特点是综合性、应用性和政策性很强,专业目标是培养能够在卫生行政管理部门和机构(包括医院管理、疾病预防与控制等部门)工作的复合型、实用性高级管理人才。医院管理学就是在医院管理实践过程中,应根据具体医院环境条件,实施相应的具体管理决策和措施,目的是取得最优的管理效果。这种富有创造性的管理组织活动,体现医院管理学教学的艺术性。这就决定了医院管理学是一门源于实践且高于实践的理论丰富的学科。因此,本课程的建设目标是:根据专业的定位,通过深化课程教学改革,构建高水平、有特色的医院管理学课程体系。在医院管理学教学中,对于教学模式进行改革,主要是进行实践教学模式的改革,首先是课程设计,在教学内容上新加了医患关系、医院绩效管理、医院公共卫生管理、医院学科建设等与医改相关的章节;教学方法中新加了实验教学、案例式教学、现场考察、论文写作等。
2 医院管理学课堂实践教学模块
医院管理学是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学生的重要专业课程,主要介绍医院管理中理论与实践相互作用的规律,让学生学会医院管理理论,同时了解医院管理实践过程。在教学内容上充分吸收国内外最新的科研成果,并充实到课堂中和教材中,如增加了医患关系、医院管理政策环境、医院公共卫生管理、医院循证管理等内容。在课堂实践教学中强调将“医院管理实践搬上课堂的理念”,授课教师都将强化视频案例教学和经典案例教学作为课堂授课的基本方法,具体操作按以下环节进行。
首先,授课教师集体编写医院管理案例集或教材,集体讨论视频案例和经典案例的选择与制作,选取实践和理论意义强的案例,以提高学生的兴趣。
其次,本教研室教师自己录制医院管理视频案例,有的让学生自己表演,分角色,使学生充分了解和体验案例中的实际情况。由于分工完成案例制作,学生的专业知识不仅得到巩固,团队合作能力也得到很好的锻炼。课堂适时控制视频的放映时间。案例教学法的模式是:找出问题
(以现实案例为依据)分析原因讨论(课堂)提出解决方法解决问题推广[1]。
医院管理学教学中运用案例教学方法,其中的“教”主要是启发诱导,而不是理论讲授。对于案例让学时展开讨论时,要启发学生不知不觉地进入案例提供的情景现场和卫生管理者的角色,即学生要置身于案例所描述的问题中。在这种情况下,学生以当事人的身份,设身处地为医院出主意、想办法,找出解决问题的可能办法。值得注意的是,分析案例时事先没有定好的标准答案,学生得出结论的思考过程是案例教学的精华。所以,教师在案例的讨论中要注重发挥学生自己的学习积极性,不随意发表自己的见解,尤其作为医院管理的案例解决办法更是灵活多样。教师在案例讨论结束时总结与点评讨论的结果,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画龙点睛。学生针对已讨论的案例,写出案例分析报告上交。
3 医院管理学实验教学模块
实验课教学是医院管理学课堂教学实践改革不可缺少的一步,潍坊医学院医院管理学的实验课比例由原来的3.6%提高到10.3%,除原来实验软件中有的医院信息管理软件,又增加医院医疗管理软件、医院后勤管理软件、医院绩效管理软件等内容。学校投入2000万元用于实验教学条件建设,其中建立了管理学院管理实验平台,里面包括医院管理学实验,通过优化整合实现资源高效利用和共享。同时,医院管理学实验课程的改革还要理顺实验教学师资队伍建设和实验室开放管理等方面的关系,要使医院管理实验课程内容形成有机的统一整体,在上实验课时要体现加强基础理论学习,强调综合知识运用,发展学生个性化解决问题的原则。
4 医院管理课外实践教学模块
充分利用校外社会资源,开辟第二课堂。
1)根据教学改革成立教学改革实验班,把整个实验班分成三个医院管理学兴趣小组,同时实施导师制。平时鼓励学生参加授课教师的教学研究及与课程有关的课题,进行对于课题项目的讨论、到医院现场调查资料的获取、数据资料的输入等,学生部分理论知识得到实践应用。
2)当地的人民医院、学校的附属医院都是开辟第二课堂的地方,由教师领队,让学生到医院去进行见习。医院的管理人员是见习教师,对于医院医疗器械管理、医院文化、后勤管理等章节内容,学生边参观,见习教师边讲解,学生的理论知识变成感性认识,反过来对于理论知识又是一个极大的促进。
3)寒暑假期间布置医院管理现场调查任务,让学生带任务回家乡进行调研。还将医院管理科研成果及时充实到教材中去。
5 医院管理实习教学模块
在实习教学模块中,首先是建立良好的实习基地,如稳固的、管理水平高的医院等卫生部门。目前,潍坊医学院有校级挂牌实习基地200余个部门,其中医院占了绝大多数,有150余家。在建设实习基地时,坚持规范化建设,标准化建设、高质量建设的原则,建设了一批各大医院、卫生局和疾病控制中心、省卫生厅等事业单位组成的实习基地。实习基地要求做到指导学生得力,与学校教育创新改革相结合、就业指导水平高等标准。学校与实习基地要建立互利双赢、长期合作、深度互动的实践教学关系,要充公利用学校专家智力、图书馆、实验室、人才培训等优势资源为实习基地单位开展各种培训服务。这样,学校与实习基地对等互利,形成学校与社会互相交融且互相提高的关系。
6 小结
教学方式是影响教学效果最重要的因素,现在医学院校传统的灌注式教学让学生难以适应新形势下实际工作的需求[2]。所以,教师应该采取交互式、多元化的教学方式,针对不同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有不同的侧重。如在医疗安全管理学习过程中,假如仅向学生讲述医疗安全的概念,学生的理解也就只停留在问题表面;如果通过丰富的案例引出这个概念,再启发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学生的听课效果就会好很多。所以医院管理学的实践教学模式改革是应该的,是适应医改和社会的发展需要。
再有从事医院管理学教学的教师教育背景大都是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卫生事业管理专业等,大多数出身于设置比较单一的医学院校,医院管理实践经验和知识比较缺乏,在日常教学工作中很难有机会接触到医院管理实际工作,在教学中不可避免地出现教学内容和实际案例贫乏。虽然发达的网络带给教师很多资源,但自身知识结构的限制还是不可避免地会影响到医院管理学的教学质量。所以,医院管理学的教师可通过亲身去医院实践、收集案例、学习相关知识等来提高自身的能力与素质,从而能够更好地在课堂上拓展医院管理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