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小学语文教育方法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受应试教育体制的长期影响,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一直难以体现,学习十分被动,在当前形势下随着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传统的教育教学手段急需要创新多样,开展丰富的语文实践活动,组织多样的教育方法,以此来适应新时代下社会对教育及人才的总要求。本文就小学语文的教育的策略及方法展_论述,希望能够给小学生的语文学习提供帮助。
一、组织多样的创新教育方法
1.情境教学方法
情境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并使学生的心理机能能得到发展的教学方法。由英国应用语言学家在1930年代到1960年展形成。核心在于激发学生的情感。诸如榜样作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课内游戏、角色扮演、诗歌朗诵、绘画、体操、音乐欣赏、旅游观光等等,都是寓教学内容于具体形象的情境之中,其中也就必然存在着潜移默化的暗示作用。
2. 在教学中培养学生搜集、处理、和交流信息的方法
收集资料,处理信息作为新课程改革中作业的一种新形式,与传统的口头作业或书面作业相比较,更能显现它的开放性、实践性和自主性。实施新课程以来,收集资料在不知不觉中已成为语文教学中一项学生常规性作业。其有助于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拓宽生活视野,建立完整的知识体系,是具有强大生命力的新生事物,推动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主要做到以下几点:一是营造氛围,激发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为此,教师要善于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抓住学生感兴趣的问题,激活学生主动探究,引发其获取信息的欲望。二是指引方法,有效收集。我觉得此时老师的主导作用要充分的彰显出来,让学生以课文为载体,以课文的主要内容紧密相关来收集各种信息。
3.检验效果多层次的方法
在平时教学中,我们多以学生成绩来检验学习效果,可大大忽略了课程对学生产生的深远效果。我们要做的是在自己的课堂当中,在自己的学科教学当中获得发展,也促使我们的学生获得发展。
二、开展丰富的语文实践活动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要让学生获得语文实践的能力,全面提高语文素养,其根本途径就是让学生参加语文实践活动。语文实践活动要充分发挥其优势,真正取得实效,还有赖于活动过程中周密的安排和合理的调控,尤其要辩证地处理好以下三个关系。
1.课外与课内的关系
在教育改革深入开展的今天,我们应构建“大课堂”的观念,课堂教学要向课前、课后开放。对于将要学习的内容,教师先找生活中的原型,要求学生在课前联系实际做好准备:或了解、或采访、或感受、或实验……为学生的课堂学习活动积累第一手资料,不但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更能使学习过程时时处在主动探索中,让学生学得真切而充实。同时,教师千万不能以完成本课的知识技能目标为至高境界,把所有的问题都放在课内解决。系统的有序原理提倡:让学生把问题带出课外,带向生活,把学生的学习多渠道引到课外,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学习能力。
2. 主体与主导的关系
语文实践活动无疑必须以学生的自主活动为主,教师切忌越俎代疱。但这并不意味着教师可以放任不管,让学生随意“实践”。活动前的设计,活动中的引导、点拨,活动后的总结、点评,都离不开教师的参与。关键的问题是教师要增强自己的“导演”意识,在“引导”上下功夫,而不要把自己易位为“演员”,在“表演”上白费力。
3. 生动活泼与切实有效的关系
语文实践活动无疑应该讲究生动形象、活泼有趣,但决不能因此去片面追求形式的趣味生动,而忽视语文学习的扎实有效。要考虑什么样的语文教学内容适宜采用什么样的活动形式,怎样的活动过程对学生提高语文能力有促进作用,使实践活动既有声有色,又实实在在,使每个学生既乐意参加,又各有所得。
三、开展创新意识的教学理念
语文教学需要创新,创新的过程中则需要老师的分析与研究,同时也要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合理的规划,只有这样才能使教学有的放矢的进行,才能更好的实现教学的目的。具体做法有:
1.及时改变教师角色,为学生努力创造创新思维环境
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创造力最能发挥的条件是民主。”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建立和谐的学习气氛,改变以往的教师是主体、是主角,学生只是被动被灌输知识的这种状况,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和学生建立平等、民主、合作的师生关系,在课堂上为学生建立和谐、愉快的学习氛围,在学习过程中,他们才会变得没有压力,在课堂教学中才会发挥潜意识吸收和进发创造思维火花。
2.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创新思维意识
小学生的理解能力还是比较有限,所以笔者认为,要教会学生质疑,探求真理,不仅要知道课文讲的是什么,更应该对问题进行深层次的探索和研究,所以对问题情境创造是语文教学应该重视的。
3.开拓学生的想象能力,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
小学生的思维活跃,想象力也比较丰富,所以通过启发学生的想象力可以达到培养他们创新思维的目的。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应当从各种角度对学生进行想象力诱导,善于重新组合自己有的知识,对学生的思维进行激发。
综上所述,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利用个性化的教学方法,不仅需要老师提升自身个性化的专业素养,还需要学生形成个性化的学习意识。只有这样才能在师生共同进步、努力的过程中,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以及个性化特点的培养和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榕华。浅谈小学语文创新意识的培养[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刊.
[2]黄小丽。小学语文创新教育浅谈[J]。广西教育,2001.
关键词:小学教育;问题;方法
教育是具有导向性,激励和评价作用,教育的实质是让人们对自己的人生有追求有理想。语文教育是整个教育体系的基础,其他任何学科的教育都需要语文这个桥梁。几乎所有教学的评价都通过语文的文字来实现。语文教育的新概念是让学生获得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而教师对新改革后的教学理念是否可以正确应对是需要认真专研和探讨的。找出针对性的方法对提高学生学习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小学语文教育意义和目的
小学是整个人生学习的第一阶段,他是从无到有,从0到1 的过程,需要教师灌输全新的概念和详细的学习方法。所以教师需要将课本上的问题具体化、实际化、形象化。由新的教育方针可知,新的教学需要结合每个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引导学生往自己的兴趣方向发展,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小学生的接受能力有限,接受模式也不一样,需要教师掌握好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兴趣,让课堂变得活跃,学生的学习效率也将大大提高。
二、小学语文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1.美学教育的缺乏
教学需要让学生从德智体美劳中全面发展,他不仅有利于增强学生的体质,更注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在教育中,特别是小学语文教育,品德教育是应当贯穿整个教学体系的,任何话题,任何方面都应当提到美学。在过去的教学中,教师更注重的是学业教育,嘉奖教育,缺乏美学教育,这无形中偏离了教学宗旨,很大程度的让学生减少了对美学的感知,相应的,在道德的意识上也存在欠缺。
2.学生主体地位的缺失
教学中应当以学生为主体,老师为客体起指导作用。学生为主体注重以学生自主学习学习为关键,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的自律能力,让学生以自己为学习中心寻求自己的学习方法达到良好的学习模式。在过去的教学中,教师是主体,学生学习是客体,追赶式的教学抑制了学生的兴趣发展、自由发展。
3.陈旧的填鸭式教学
小学生在接受新知识中,还未形成自己的学习模式和学习方法,因此很大程度是跟随教师的步骤学习,所以教师容易运用填鸭式的教学方式,老师教什么,学生学什么,缺少自己学习的能力,也无法达到个性发展的效果。新的教学需要教师摒弃过去陈旧的教学方式,寻求新的教学方法,让学生自主学习、渴望学习。
三、当前小学语文教育的应对方法
1.培养优良品德和审美情趣
学生的优良品质和审美情趣的发展和形成在将来的待人待事中起重要作用,教师需要借助身边的大事小事,给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培养学生具有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具有勤奋学习、热爱劳动、关心集体、热于助人等优良品德和文明习惯.培养学生具有强烈的法纪观念,做到懂法、守法、护法,并能够自觉的利用法律武器保护自身正当权益。道德的培养和审美情趣的培养不但可以在美术舞蹈方面体现,在诗歌、小说、故事里,在文章篇幅里,在字里行间,在附带的图画里都可以体现。教师需要充分利用好语文教材里的内容,深入挖掘提炼出具有美学教育的内容,用生动的语言描绘出来,或者让学生自己参与当中,去感受去体验,在学习的过程中升华,让学生感受生活感受自然、热爱生活、热爱自然。
2.增强学生与老师的互动
教学活动是教师的和学生的学组成的双边关系,如何处理好教师和小学生的关系是教学的难点.传统教学把师生关系看成是单向的传和受,容易造成单向的传,屏蔽式的接受,不利于教学.新的教学方式一个建立合作、友爱、民主、平等的良好师生关系,教师应处于组织者的地位,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鼓励学生积极学习、主动参与、展现自我.教师在教学中可以穿插不一样的内容和活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善于运用嘉奖的方式鼓励学生参与,多表扬少批判,多指导少替代,让学生感受到自己的存在,自己在班集体中的作用,获得学生和老师的认可,这对学生今后发展是具有深厚影响的。
3.做好课前备课
教师的教学应该结合生活实际,配合学生的步伐,对个别差异学生给予更多的关注.这是需要教师以一视同仁的角度来看待学生.教学是否正确,是否符合学生,是否能得到良好效果,需要教师在授课前下好功夫.备课不仅仅是课本上要授的课进行解释,更需注重学生的需求,了解学生的知识基础,能力基础和学生的兴趣爱好.备课需要有系统性有针对性,制定的教学进度计划包括学期教学计划、课题计划、课时计划.充分利用好上课时45分钟,达到最高最好的教学效果.备好课才能上好课,上好了课学生才能有效率的完成课后练习和系统的回顾以前的知识。
4.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
每个学生都是不一样的,都具有独特魅力和独特的人格,过去教学把学生看成一个整体,没有注重学生本身的特点.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因材施教,配合学生的需要,提供建议和方法,让学生积极的往自己感兴趣的方向发展.一个班集体不仅需要学习上的有的优等生,也需要品德,体育上的优等生,不仅需要会算数的天才,更需要会弹钢琴的音乐家.注重每个学生的个性是新教学的根本和重点。
四、结语
总的来说,小学语文教育已经不再是过去简单识字认字,而是学生的全面发展.在学生的启蒙阶段,语文教学是主要的、重要的、有深远影响力的,对学生的思想、态度具有决定性作用,因此小学语文的教师肩负着重大的责任,对于过去陈旧的不好的偏离教学目标的教学方法应及时改正,选取良好的教学方式.只有这样,才能满足学生的需要,才能真的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效率。
参考文献:
一.小学语文课堂教学问题
(一)教师上课方式呆板,缺乏灵活性
虽然社会在不断发展进步,我们传统的语文教育教学也是与时俱进的,在不断发展进步。但是有些小学语文教育教学并没有紧跟时代,还是延续了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方法。这种现象在乡村或者偏远地区的小学语文课堂尤其明显。一些教师的教学观念与教学方法还是很陈旧,停留在传统的语文教育教学层面上。上课方式呆板,缺乏灵活性。受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教师把教学内容传递给学生或者灌输给学生,在这种教学模式下老师是主动的施教者,学生是被动的外部刺激接受者。比如课堂上,老师就是带着学生读拼音、认字、读课文,小学生被动跟着老师这样学习。这在很大程度上属于填鸭式灌输方法,再加上小学生自身的特点,这样的上课方式引不起小学生上课的积极性,学生很难真正吸收到知识,更谈不上能力的培养。
(二)学生对语文课认识片面,兴趣游离于课堂教学内容之外
由于受到社会、学校和家长的影响,学生对小学语文也存在片面的认识,理解不深,认为小学语文不是很重要,就是一些基础的认字教育。所以一些学生上课不认真,对老师所讲的也不感兴趣,有时候根本不能集中精力认真听讲,兴趣游离于课堂教学内容之外。殊不知正是因为小学语文教育都是一些基础的知识,这是为学生以后的写作和阅读能力打下结实的基础。如果没有小学语文教育的奠定铺好基础,学生以后的学习会遇见不少阻碍的。当然随着新课标的颁布,现在更加注重的是对学生的素质教育,重在培养学生的各方面的能力。当前小学语文课堂陈旧的教育教学,以及学生对语文课的片面认识,导致这种语文教育教学效果低下,更达不到提高学生能力的程度。
二.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方法创新
(一)重视小学语文教育,更新观念与方法
首先教师自身要重视小学语文课,根据社会发展进步树立新的教学观念,掌握新的教学方法。熟悉新课标与学情,确定合理的教学目标,充分了解学生原有的认知基础,准确把握好教学目标,确定好教学的重点、难点。
(二)教师教学要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方法灵活多样
改变传统呆板的教学方法,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上课的积极性。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应注意利用各种教学媒体,制作动感精美的教学课件,改变传统模式的单纯的口授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兴趣,“从生动的直观思维到抽象的思维”是人的认识发展的基本规律,运用多媒体教学改变了过去“粉笔、黑板”这种单一、枯燥的教学模式,为学生丰富、拓展了教学情境,优化了课堂教学过程,使教学变得生动活泼,感染力强。
同时教师教学要以学生为中心,采取分层次教学。由于各个学生不同的学习背景情况,教师应该按各个学生的具体情况分层次教学。如果不分情况地统一讲解知识,基础好的同学已经没有兴趣听,基础差的同学又听不到。渐渐地,同学对这门课都会失去兴趣。
(三)构建和谐课堂,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小学语文教育
就上面所说,由于大环境和学校环境的影响,很多学生不能正确认识这门课程,对小学语文课存在认识误区,所以不能够认真学习这门课程,出现在课堂上捣乱、不认真听讲的现象。这就需要我们教师要加强课堂管理,构建一个和谐课堂,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小学语文教育。同时善于运用情感教学法,告知学生,小学语文教育不应该只是停留在认字的层面,这门课是为以后的学习奠定基础的重要课程,打好这个基础,才能不断提高自身的阅读能力与写作能力。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语言训练方法
在新课标改革实施以来,语言训练成了语言类学科中的一项重要环节,也是运用最广泛的一种教学方法。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语言训练,小学语文成了运用语言训练最为普遍的前沿阵地。小学语文教师通过语言训练的方法在课堂上训练学生的语文口语表达能力,从而提高了学生语文学习的水平,更是显著提升了小学语文教学的质量,从而营造出互惠共赢的局面。
一、语言训练的重要作用
语文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始终贯穿整个学科体系。小学语文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就是语言的训练,其在整体语文学习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语言训练不是一蹴而就的,小学语文教师首先要认识到语言训练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因此,必须搭配合理详细的方案进行训练,不能盲目求快、急功近利。在新课改的要求下,教师在进行语言训练教学过程中应当摒弃传统的单向教学模式,要加强对语言训练手段多样化的重视。语文作为一门语言类学科,其根本是一种基本的技能,需要不断地运用和积累,然后逐步地得到提升,这与其他的体育竞技类技能没什么本质上的差别。然而在现阶段的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大多都忽视了词语的积累,更缺乏对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进行针对性的指导和教学。部分小学语文教师认为小学生年纪小,理解力和思考能力尚未完善。此时注重词汇和语言的积累对于他们来说为时尚早,不免有操之过急的嫌疑。因此,在教学方法上仍以传统的教学模式为基础,只注重对文章的整体把握,对其中优美的词汇或语句则轻描淡写、一带而过。学生由于缺乏语言和词汇的积累,往往导致在日后的训练和写作练习时像无头苍蝇一样不知道该说些什么、写些什么。
另外,在当今以独生子女为主的时代背景下,学生缺乏与人的交流和沟通,自私自利、完全以自我为中心的性格缺点暴露无遗,和以往相比,孤僻、不合群的学生人数也在与日俱增。而语言训练这种充满互和交流性的学习模式使学生之间可以平等交流、相互沟通,对建立健全学生的人格有潜移默化的影响。语言训练这一教学模式对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水平和综合素养也有着莫大的帮助。
二、语言训练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在学生的语文学习生涯里,小学语文学习就是其中的一叶扁舟。而语言训练就是这一叶扁舟上鼓起的帆,如何能让小学语文学习这叶扁舟“远航”,则是小学语文教师需要深入研究的问题。
首先要有针对性地设立语言训练目标和任务。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根据具体的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设立语言训练的目标和任务。明确训练目标和学习任务,不仅方便以后具体对语言训练成果的检验,更是对未来的语文学习增添了更大的学习动力。小学语文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年龄的大小制定任务与目标。对低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的语言训练主要是以正确拼写汉字和语文听读能力的培养为主。高年级的学生,年纪稍长,理解能力和吸收能力更强,此时的语言训练应该以流利表达自身观点,能够基本分析出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为主。
为了加强在小学语文学习过程中的语言训练,教师除了布置单一的语文抄写作业外,还可以让学生阅读课外书籍,把其中觉得比较好的词语摘录下来,然后在全班进行分享。在交流分享的过程中,教师通过鼓励和引导学生,让他们能够全方位地学习语文。在小学语文课堂上根据教材内容进行全班分组讨论,语言训练中的这种小组成员间的讨论和交流,不仅能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听读理解能力,让学生对整体语文学习的把握与认知得到升华,还能让学生在充满激情的环境中学习小学语文,从而大大优化小学语文学习的效率,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小学语文教学的语言训练中,最后的环节就是对训练成果的评价和总结。这种评价是相互的,既有教师对全班学生的整体评价,也有对学生个人的评价,还有学生之间互相的评价。在最后的评价中,教师要对语言训练过程中表现突出的学生进行重点表扬,而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更能使学生认识到自己的进步与不足。语言训练这一教学方法同时也为学生创造了一个团结互助、平等友爱的学习环境和学习氛围。
总而言之,通过语言训练,锻炼了小学生的语文口语表达水平。通过语言训练,培养了学生之间的合作精神与集体荣誉感。通过语言训练,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所以,广大小学语文教师还应该加强对语言训练的应用,并且积极进行更多该种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从而更好地促进我国语文教育的发展。
关键词:小学语文 识字 教学方法
识字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小学生学习各学科的必备技能,更是学生培养和提高语文阅读写作能力的基础。小学生识字量的多与少、识字过程的快与慢将直接自身的语文阅读水平的提高以及作文的写作水平。如果学生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没有一定文字量的积累就不可能在语文阅读和作文写作中出现质的改变,而且会间接的影响到学生自身的语言表达能力。随着信息化技术的迅猛发展,大量的文字信息随着网络已经深入到人类社会的各个领域,直接或者间接的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所以,只有具备一定的文字阅读和写作能力,才能进行正常工作和生活,而实现语文的阅读和写作能力的前提是必须具备一定量语文识字基础。如果小学生不具备语文识字能力,那么其它各科目的学习就无从谈起,可见,小学语文识字教学是开展教学的重要前提。
一、打造氛围,激发学生的小学语文识字兴趣
语文教师在日常的教学中,可以结合课堂实际,通过实物展示、组织学生情景表演以及制作PPT课件等具体化、形象化的教学手段为学生的课堂识字教学增添良好的互动气氛。从而,使得乏味难以理解的识字教学变得趣味丰富起来,内容抽象的识字内容变得形象直观。教师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可以在拆分汉字结构上做文章,特别是对形声字偏旁部首的结构拆分讲解,可以使得学生在课堂上对教师所讲内容产生浓厚兴趣、集中精力听讲,促使学生在有意、无意间加强对汉字的理解和记忆;达到先认识旧字再学习新字的小学语文识字效果。如:在讲解“闻”字时,语文教师完全可以将字分为内外结构将其拆开向学生讲解:站在门内的人用耳朵细心听取门外的声音,这样,让学生就容易地理解了“耳”和“门”这两个字了,并且同时明白了“闻”字的含义,通过拆分形声汉字的讲解,不仅使学生能够准确的感知汉字字形,又达到扎实记忆的目的。又如:语文教师在讲解“木”、“林”和“森”等三个汉字时,教师可以在课堂现场组织学生们发表自己的意见,问学生哪个字的所表示的树多一些,通过学生们的踊跃发言,即可以让学生记住了生字的字形,又了解了字义。另外,在游戏中学习小学语文识字也是一个很好的学习途径。游戏是学生最喜爱的活动方式,在游戏中学生能够始终处于兴奋状态,将游戏融合到识字教学中,有着意想不到的效果,即可以小学生增强识字效果,还可以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成就感。
二、方法灵活,引导学生掌握小学语文识字规律
低年级学生对外界的事物还处于懵懵懂懂的阶段,有着强烈的好奇心,非常留意身边的事物[2]。如:广告牌、食品包装、各种报刊、杂志等读物等。因此,教师不能将语文识字教学仅限于学校,要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开放教学。家长是学生学习的榜样,尤其是低年级的孩子正处在愿意听大人讲故事的年龄阶段,很多孩子通过学校的学习认识一些汉字后,都非常愿意阅读一些自己感兴趣的儿童故事书刊。对此,教师可以联合学生家长,以家庭为主要学习场所,共同引导学生的学习识字,如:语文教师可以建议学生家长将家中摆放在显眼位置上的常用生活物品都用纸签写上汉字名称并粘贴上,并定期更换文字内容,这样,孩子在有意、无意间都能够读读记记。教师还可以通过在班里举行课外业余活动来达到提高学生识字能力的目的,如:故事大王比赛、诗歌朗读比赛、猜字迷等活动,在课外业余活动开展之前需要让学生们提前做好文字准备,如:同学之间相互请教、查字典,可以结合彼此猜字的方法,同学们通过对识字游戏互动与交流,达到了小学语文识字能力的共同提高。
三、加强阅读,提高学生小学语文识字效率
识字能力的提高在很大程度上是阅读量的积累过程,所以,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和成绩的最重要措施就是加强小学生的课内外文字阅读量[3]。如果将语文教师能够将语文阅读训练和识字教学二者有机的结合起来,一定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如:刚刚入学时,孩子们之间非常陌生,从未见过面,对新同学、同桌感到新鲜、好奇,如何知道新同学的名字是孩子们最想知道的事情,所以,在新学期开始之初,语文教师在第一时间内将新同学的姓名写在值日轮流表当中,以便学生们能够相互确认,这样,即增加了学生们之间的交流,还增加了学生识字量。此外,为增加学生的识字量,很多学校都有专用教学、多媒体教学、音乐教室等,可以让学生认教室的名牌;学校内的校规、板报、班级名、课程表等,只要教师肯下功夫,经常性地引导学生,学生们就会从无意识到有意识地将熟悉环境同识字认字结合起来,提高自身的识字能力。此外,应充分利用电视资源,日常生活中,教师和家长大可不必对电视充满排斥性,可以利用电视节目中对学生有益的节目,如:动画片、儿童电影、手工制作、儿童科普等节目都含有大量的文字信息量,可以使学生获得在学校学不到的文字和知识。所以,教师和家长应当正确对待并引导学生观看有益的电视节目。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小学语文识字教学虽然在文教学中处于基础地位,但是它是小学生以后学习其它学科的重要前提,“基础不牢地动山摇”,所以,在教学过程教师必须要把好识字教学这一关,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识字氛围,灵活运用各种方法引导学生小学语文识字,通过各种渠道加强小学生的阅读量。只有这样,才能使得小学生在轻松愉快中进行识字学习。
参考文献:
[1]陈玉雯.渗透以生为本的小学语文识字教学[J].新教育,20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