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公共管理原则

公共管理原则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公共管理原则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公共管理原则

公共管理原则范文第1篇

建立和谐社会是当下政府公共管理价值目标的终极取向。从古至今,政府拥有着对整个社会强大和有效的控制力量,社会秩序的保障和供给也一直是公共管理的基本要义。一切政府权力的运用,都优先服务于社会秩序供给的目标。所以人们把构建和谐社会目标的实现寄托在行使公共权力者———“政府”的身上。在当下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和谐与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都有着密切的联系,也是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有序协调发展的重要保证。因此,可以说,伴随着社会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的发展,建立一种完善的社会制度需要有序与和谐,也是当今各国政府的基本职能。

充分发挥政府的公共管理能力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手段。建立和谐社会的前提要件是全体社会成员对公共价值观的认同。这里所说的不是平均主义和以牺牲效率的公平,而是在整个社会中,使个人在国家整个社会变化中自我的发展得到实现,个人权益有所保障,国家经济得以持续健康的稳步发展。然而当前在我国政府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中,市场经济虽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是对市场的规则制度却仍然没有建立和完善起来,这就会对人民应有权益的获得上得不到应有的保护。在这种情景之下,政府在公共管理层面上面对的不仅是引导和规范社会组织的任务,而且还需要在各种社会组织与公民个人的交往行为中承担起维护社会公平和社会公正的角色。建立和完善一个能够使政府、社会组织和公民个人都能够有效地发挥和遵守的制度框架,显然,对于促成这一制度框架不是任何一个社会组织和部门所能够做到的,只有掌握公共权力的政府才有能力建立和完善这一制度框架。换句话说,中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促成必须在政府的主导下才能够实现。

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内容的公共管理价值

和谐社会的美好蓝图———一个“公平正义、民主法治、安定有序、诚信友爱”的社会。这个美好蓝图从伦理学角度来看,展现出伦理学在当今政府实现有效管理中的重要意义。

1.公平正义

“公平正义”是人类追求美好社会的永恒主题,也是当今我国政府实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核心价值观所在。实现社会的公平正义,关键在于如何妥善处理和协调各种利益关系以及如何合理的分配社会利益,这种情况下就要求作为公共权力主体的掌握者在管理活动中将公平正义自觉地从外在的约束内化为自身认为合理和应当具有的伦理道德品质,自觉地树立作为政府公共权力掌握者的公平正义形象,主动地承担起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责任,公平处事、平等待人、妥善协调好社会各个组织利益的关系,营造出和谐的社会组织成员氛围。进而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实现。

2.民主法治

民主体现的核心内涵就是:“保障人民的各项权利与自由的实现”。使民主观念内化为自身的道德意识并有效付诸实践,公共管理者要以民主观念来保证公众民主意愿有畅通的表达渠道,以使广大人民群众的意愿得以实施,这就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最终的实现打下根基。法治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中占据着至关重要的地位。可以说,没有法治就不会实现社会的和谐。从伦理学讲:法治是一种他律。在当今市场经济迅猛发展的形式下,使法治的他律最终内化人们自身具备的道德意识,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实现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3.安定有序

一个动荡不定、各种矛盾凸显的社会,是无法实现人们之间和睦相处,整个社会的和谐局面也就无法建立与完成。从另一个角度说,一个和谐的社会,必然要有条不紊的社会生活秩序和安宁稳定的社会政治环境。社会是不是安定有序,与掌握和实施公共权力主体的道德水平有着密切的联系。公共权力主体所具备的行为道德是社会的主体道德,在社会中有着极强的示范效应。“官德好,则民德好”。表达的意思就是整个社会如果有了优良的道德意识基础,社会就会安定有序,就会长治久安。所以说没有共同的价值理念,没有优良的道德意识,在社会和谐上是无法得以实现的。

4.诚信友爱

宋学家朱熹认为:“诚者,真实无妄之谓。”要求人们修德做事,必须效法天道,做到真实可信。简言之就是:说真话,做实事,反对欺诈、虚伪。程颐认为:“以实之谓信。”可见“,信”不仅要求人们说话诚实可靠,切忌大话、空话、假话,而且要求做事也要诚实可靠。而“信”的基本内涵也是信守诺言、言行一致、诚实不欺。一个优良的政府信任关系对社会成员之间的诚信友爱品格的养成占据着重要地位。由于政府的独特作用使它更有利于赢得公众对政府的广泛信任;有利于社会成员之间信任关系的确立;有利于感召和引导社会公众自觉塑造诚实信用的品质,进而推及到整个社会诚信友爱氛围的形成,以最终实现构建和谐社会的终极目标。所以说:掌握着公共权力的政府主体要在构建政府信任关系的主动性、自觉性、积极性,强化合理行使权力社会道德意识上下工夫,为建立起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信任关系方面要做到率先垂范。

三、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公共管理价值原则

“政府追求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人民提供最大的幸福”,体现出政府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本质要义。因此在以人为本、和谐原则指导下构建的社会应是一个人性化的价值载体,无论是在目的性管理价值、还是在手段性管理价值上,都是以人的需要即满足人的需要为指归,通过加强政府公共管理能力和制度创新与设计为和谐社会的构建与人的全面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因此,面对当前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和转型期的社会现实,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政府公共管理应该坚持以人为本、和谐的公共管理价值要求与原则,具体内容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公共管理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原则

我国政府所进行的公共管理“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始终把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政府确立的公共管理———“以人为本”的基本理念,就是一切以全体人民群众的福祉为指归。其出发点就是强调:对人民负责,为人民服务。根据以人为本的宗旨意义,政府所进行的公共管理要本着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不断地满足最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以及不断促进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

2.公共管理必须坚持维护社会和谐与秩序原则

社会的有序与和谐,是特定社会历史条件下人类得以存在和发展的基本要件和依托的保障。同样任何一个具体的人,如果不能得到社会政府组织的支持,想获得常人的生活就很难以实现。所以人之所以为人的本质就在于人具有社会性。人所具有的社会性离不开组织性。社会政府的公共管理的价值就体现于优化资源和利益的产出与分配社会。正如英国社会学家科亨所概括所反映出的社会经济、政治、思想文化等等方面的有序与和谐:一是人们的行为具有相互吸引相互补充和配合的互动特点因而是有序和谐的;二是社会生活的稳定性,政府的公共管理持续的维持某种状态的过程;三是社会公共活动的各种因素是可测的;四是社会的可控性,即社会体系中存在着各种调控因素,包括限制和禁止性因素。总之,维护社会有序与和谐,是政府公共管理的基本价值诉求与和谐社会目标的统一。

3.公共管理必须坚持社会公平与正义原则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所有公民在人格上、权利上和机会上平等的社会。所有的公民都是独立的人格,都是社会的主人,他们在政治上、经济上、文化教育上享受同样的权利和机会。所以我们讨论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公平与正义,应该体现为社会和谐与人民共同享有;而公共管理的服务宗旨是向社会提供及合理分配公共物品,提供及分配公共物品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提供与分配社会创造的价值。伴随政府公权力的介入,公共管理对社会所存有价值的分配也就具有了权威效能。单从社会分配阶段过程分析,公共权利的分配属于社会利益的再分配过程。在当今社会历史阶段一次分配注重效率的情况下,作为社会利益再次分配的公共权力,对于实现社会公平与正义的方面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为了实现公平与正义,我国的公共管理应该是使全体人民共同受益的公共管理,公共管理的过程应该能确保公共物品的共享性,在公共物品的提供上尽可能地缩小不同地区之间、不同社会群体之间以及不同的社会个体之间存在的差异,尽最大可能地满足社会中存在的弱势群体的共同需求。

公共管理原则范文第2篇

院公共卫生科人员目标管理责任书【1】

为确保****爱国卫生工作顺利开展,巩固和发展爱国卫生工作成果,营造整洁优美的办公和生产生活环境,促进单位文明建设,根据《****省爱国卫生工作条例》、《***市创建国家卫生城市行业卫生标准》,特签订201*年度爱国卫生工作目标责任书。

一、目标任务

1、对所属干部职工进行爱国卫生宣传,把爱国卫生工作列入本组日常工作中,认真实施单位年度爱国卫生工作计划,全面落实爱卫办布置的各项任务、活动。

2、认真落实我局各项卫生制度,动员并组织所属成员参加单位卫生工作。

3、室外做到四无:无乱丢废物、无痰迹、无污水、无烟头;室内做到三好:窗明几净卫生好、物品摆放整齐好、文化美化气氛好;厕所做到无蚊蝇蛆虫、无污垢、无异味。

4、抓好**从业人员管理工作,督促所属成员按时参加健康体检和卫生知识培训,发现疑似五病病例人员及时汇报。

5、做好健康教育工作,积极参与单位统一组织的健康教育知识讲座,抓好健康知识、健康行为、健康能力操作的达标率。

6、配合市爱卫办对所属成员进行各类教育活动,积极采取措施,做好宣传落实工作,确保我单位所订的有关指标落实。

7、保护绿化,无攀折、损坏绿化现象,努力做好本局管理范围内的绿化工作。

8、按要求做好本单位病媒生物防治工作,组织所属成员积极参与除四害活动。

9、落实控烟措施,积极参与单位开展的无烟单位创建活动。

10、要根据目标责任书签订的内容和各行业标准,结合本局实际情况,研究部署,检查各项工作落实情况。

二、奖惩

对在创卫工作中表现突出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奖励;对不履行工作职责或责任落实不到位而影响创卫工作大局的单位,除扣除年度综合目标考核相应分值外,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负责人: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

院公共卫生科人员目标管理责任书【2】

为了加强医院卫生工作管理,落实医院爱国卫生工作目标,巩固和发展我院爱国卫生工作的成果,真正做到人人参与,责任到位,特制定本责任书。

责任目标:

1、对科室的人员进行爱国卫生宣传,把搞好爱国卫生工作列入本科室日常工作中,认真实施医院年度爱国卫生工作计划,认真落实医院有关爱国卫生工作的各项活动。

2、认真落实医院清洁卫生包干区制度,认真组织科室人员参加院内外卫生工作。

3、室外做到四无:无乱丢废物、无痰迹、无污水、无烟头。

4、室内做到三好:窗明几净卫生好、物品摆放整齐好、文化美化气氛好。

5、认真做好健康教育工作,利用晨会对科室人员进行健康教育,抓好健康知识、健康行为、健康能力操作的达标率。

6、认真配合医院对职工进行绿色环保教育、爱国卫生教育、健康教育、计划生育,积极采取措施,做好宣传落实工作,确保医院所订的有关指标落实。

7、保护绿化,无攀折、损坏绿化现象,努力做好科室管理范围内的绿化工作。

8、按要求做好科室的除四害工作,并积极组织科室人员参加除四害活动。

9、组织科室人员积极参与创建无烟医院和爱国卫生月活动。

医院:_____________________

科室:_____________________

签订时间:二xxx年元月

院公共卫生科人员目标管理责任书【3】

为了强化目标管理,进一步落实谁分管、谁负责的原则,明确条线分管对各村卫生室人员的责任,根据船山区卫生局的有关目标要求,结合实际特制定我院公共卫生分管领导工作目标责任书如下:

一、工作要求:

1、在院长的领导下,分管全院的居民健康档案、健康教育、老年人保健、高血压管理、糖尿病管理、免疫规划、儿童保健、孕产妇保健、传染病管理、精神病管理、卫生监督共11项工作。

2、制定本年度公共卫生的工作计划-村卫生室目标任务书,经院长批准后组织实施,并经常督促检查,按时总结汇报。

3、院长卢智标负责公共卫生工作的监督、指导;公共卫生科科长魏娜负责业务指导、落实项目考核和情况汇总,传染病管理、卫生监督管理;向鸿英负责居民健康档案管理、孕产妇管理、儿童管理;龚桃梅负责免疫规划、精神病管理;杨贵琴负责老年人保健、健康教育、高血压管理、糖尿病管理。

4、各相关负责人挂片区包干:魏娜负责11村、12村、13村、14村;向鸿英负责15村、16村、17村、18村;龚桃梅负责1村、2村、3村、4村、5村;杨贵琴负责6村、7村、8村、9村、10村。

5、掌握辖区内各村卫生室人口数、建档数、患病数、死亡数等指标,督促村卫生室人员建立、健全居民健康档案,并及时更新网上信息。

6、搞好健康教育宣传,利用广播、宣传栏、影视等多种形式的宣传活动和健康教育工作,确保每两月更换一次宣传栏。及时上报公共卫生报表。

7、与村卫生室人员协作做好60岁以上老年人体检工作,按要求在电脑上录入体检信息,及时通知患病人员到医院进一步检查治疗。

8、督促村卫生室人员对辖区的高血压、糖尿病患者进行每年1次免费体检,每年4次以上随访工作,并做好相关资料整理。

9、掌握辖区0-7岁儿童数,做好疫苗出入库登记;冰箱温度记录;一次性医疗用品使用、销毁记录。严格按照程序接种,避免免疫空白。按时上报I类、II类疫苗报表和AFP、新生儿破伤风、麻疹报表。

10、掌握辖区内孕产妇数、儿童数,做好建档、随访、体检工作,督促村卫生人员做好叶酸发放,孕期保健,产后访视等工作,按时上报各种报表。

11、及时掌握本地传染病的发病情况,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制订出预防措施并做好疫情上报工作,完成上级下达的各项指标。作好传染病的预防、隔离和消毒工作。定期为院内医务人员、村卫生人员开展常见病、多发病、季节性疾病的防治宣传培训工作。

12、掌握辖区内精神病人数,督促村卫生室人员做好随访工作,进一步完善重症精神病人管理系统的录入工作。

13、协助上级机构开展年检工作,做好食品卫生、职业病防治的检查督促工作。

二、考核:

1、办法:按照上级文件精神,以上级半年、年终检查结果为准,参考平时工作成绩。

2、时间:每半年一次。

三、奖金与惩罚:

1、从事公共卫生人员按照每项200元计算。(防接种人员另加II类疫苗月总额5%计算)。

2、上级考核单项获得年终第一名奖励3000元;第二名1000元;第三名500元。

3、若未按要求完成,最后三名扣发200元/项。

责任书一式二份,医院和相关责任人各执一份,从20XX年1月1日起执行。

老池乡卫生院(签章)

院长:

公共管理原则范文第3篇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的湿地,是指天然或人工、长期或暂时之沼泽地、泥炭地,带有静止或流动的淡水、半咸水或咸水的水域地带,包括低潮位不超过6m的滨岸海域。

本办法所称的城市湿地公园,是指利用纳入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适宜作为公园的天然湿地类型,通过合理的保护利用,形成保护、科普、休闲等功能于一体的公园。

第三条具备下列条件的湿地,可以申请设立国家城市湿地公园:

(一)能供人们观赏、游览,开展科普教育和进行科学文化活动,并具有较高保护、观赏、文化和科学价值的;

(二)纳入城市绿地系统规划范围的;

(三)占地500亩以上能够作为公园的;

(四)具有天然湿地类型的,或具有一定的影响及代表性的。

第四条国家城市湿地公园的申报,由城市人民政府提出,经省、自治区建设厅审查同意后,报建设部。

直辖市由市园林局组织进行审查,经市政府同意后,报建设部。

第五条对于跨市、县的国家城市湿地公园的申报,由所在地人民政府协商一致后,由上一级人民政府提出申请。

第六条申报国家城市湿地公园需提交下列材料:

(一)省、自治区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或直辖市人民政府关于申报列为国家城市湿地公园的请示;

(二)城市湿地公园的资源调查评价报告;

(三)国家城市湿地公园申报书;

(四)城市湿地公园的位置图、地形图、资源分布图、土地利用现状图等资料:

(五)湿地现状以及重要资源的图纸、照片、影像和其他有关材料。

第七条建设部接到申请后,组织专家进行实地考察评估;对符合标准的,由建设部批准设立为国家城市湿地公园。

第八条己批准设立的国家城市湿地公园所在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组织园林、规划、国土资源等管理部门标明界区,设立界碑、标牌,搞好资源监测。

第九条已批准设立的国家城市湿地公园所在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设立专门的管理机构,统一负责国家城市湿地公园的保护、利用和管理工作。

第十条已批准设立的国家城市湿地公园需在一年内编制完成国家城市湿地公园规划,并划定绿线,严格保护。

国家城市湿地公园规划必须委托有相应资质等级的规划设计企业承担。

国家城市湿地公园规划必须纳入城市总体规划、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和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并纳入强制性内容严格管理,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变更。

第十一条国家城市湿地公园应定期向建设部报告湿地资源保护、规划编制及实施等有关情况。

第十二条国家城市湿地公园保护、利用应以维护湿地系统生态平衡,保护湿地功能和生物多样性,实现人居环境与自然环境的协调发展为目标,坚持“重在保护、生态优先、合理利用、良性发展”的方针,充分发挥城市湿地在改善生态环境、休闲和科普教育等方面的作用。

第十三条国家城市湿地公园保护、利用应遵循下列原则:

(一)严格遵守国家与湿地有关法律、法规,认真执行国家有关政策;遵守《关于特别是作为水禽栖息地的国际重要湿地公约》的有关规定。

(二)坚持生态效益为主,维护生态平衡,保护湿地区域内生物多样性及湿地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的完整性与自然性。

(三)在全面保护的基础上,进行合理开发利用,充分发挥湿地的社会效益。湿地公园的建设以不破坏湿地的自然良性演替为前提。

第十四条国家城市湿地公园以及保护地带的重要地段,不得设立开发区、度假区,不得出让土地,严禁出租转让湿地资源;禁止建设污染环境、破坏生态的项目和设施。

第十五条城市湿地公园管理机构和有关部门应采取有力措施,严禁破坏水体,切实保护好动植物的生长条件和生存环境。

第十六条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在国家城市湿地公园内从事挖湖采沙、围护造田、开荒取土等改变地貌和破坏环境、景观的活动。

公共管理原则范文第4篇

关键词:有效激励;激励原则;案例

Abstract: the incentive management in enterprise management is to motivate employees work enthusiasm effective means, but some enterprise practice find that not all of incentive was effective. Not the right incentive mode not only failed to mobilize stuff, or even just the opposite. Therefore, the enterprise should be in the basic in principle, according to different groups, different period of the search for an effective incentive measures, this article to enterprise case as a starting point, analysis to set up an effective incentive measures basic principles.

Keywords: effective incentives; Incentive principle; case

中图分类号:C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激励管理的基本概念

激励管理,是组织通过设计适当的外部奖酬形式和工作环境,以一定的行为规范和惩罚性措施,借助信息沟通,来激发、引导、保持和归化组织成员的行为,有效的实现组织及其成员目标的系统活动。在实际操作中,激励实施方式体现为两种:一是物质激励,二是精神激励,物质激励是基础,精神激励是根本。按照激励的方向分类又分为正激励和负激励,所谓负激励是指惩罚和批评等。激励理论还要求企业对员工的激励贯穿于员工职业生涯的全过程。

激励管理在员工管理中的案例及分析

企业制定激励策略时,常因缺乏制定原则而陷入误区。那么制定激励策略时,应该坚持什么原则呢?我们从以下三个案例入手分析。

案例1:公司某项目经理参加管理学培训后,应用了如下激励理论:首先是放权,让员工有充分的决策权,赋予其更多的工作和责任,同时改变以往批评责备的管理方式,采用赞扬和赏识方式来沟通。一段时间后,员工积极性不仅没有提高,不满反而增加了。员工一致认为,经理是通过花言巧语欺骗他们工作,他们希望的是与责任对等的薪酬水平。另外,由于经理只表扬,一些犯错的员工没有得到惩罚,引起群起效仿,经理的威信和管理效力也开始降低。

以上案例中经理的出发点是想采用激励来鼓励员工,但结果却事与愿违。其症结首先是对该群体体选错了激励方式。根据马斯洛的层次需要论,人的追求分为五个等级,依次是生存需要、安全需要、社交和归属需要、尊重需要及自我价值需要。只有当低一级的需要满足时,高一级别的需要才表现出来。项目部员工正是为生计奔波时期,对生存和安全的要求最为迫切。然而经理的激励措施只让员工工作内容和责任增加了,收入却没有提高,劳动与报酬不对等,自然产生不满。其次,经理一直发表鼓励的,表扬的言论,当看到一些犯错员工没有受到惩罚时,其它员工心理出现不平衡,认为经理软弱缺乏原则。

该案例说明:激励首先应该按需激励,对于中高层管理人员来讲,党物质激励的刺激不起作用时,精神激励往往更有效。其次,应坚持双向激励,激励不是一味的鼓励和表扬,必须奖罚分明,维护公平公正的形象。

案例2:项目部的技术员小陈通过研究,对现有施工方案进行了改进,使成本大幅降低,施工速度明显提高,但由于工程已按照原方案开工,无法调整,新方案未能立即实施和推广。一年后,新开的项目采用小陈方案后,产生了良好的效益。当年年底召开表彰大会上,小陈受到表彰,也收到了奖金,但是小陈却没感觉到任何动力和鼓励。原来这一年,小陈因为自己的贡献不被得到认可,心灰意冷,认为花心思在创新上没有意义,一年后,小陈觉得发展前景渺茫,便辞职了。

以上例子中看出,小陈具有良好的科研和创新潜质,但由于成果迟迟得不到承认和鼓励,创新热情受到打击,由此逐渐放弃和荒废创新,直至个人潜力被完全扼杀。公司流失了一个潜在的优秀人才,小陈的职业发展也受到影响。

有效激励应该是及时的,公开的。让受激励人立刻感受到冲击,从而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投入到更高一步的工作中。从心理学角度看,人都有被认可的愿望,只有及时的给予激励,才能不断提供动力源泉。

案例3:公司对外聘职工考核转正,后勤的王师傅多年来勤勤恳恳,任劳任怨,获得考核组认可。为了激励王师傅,特批王师傅转正,王师傅收入也实现双倍增长。第一年,王师傅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尚能完成工作,但一年之后,他的积极性逐渐下降。领导非常不解,认为公司将你由外聘转正了,抱住了铁饭碗,巨大的激励应该换回感激和回报,为什么反而不积极。

以上案例中,不难发现王师傅积极性下降的原因,首先是王师傅在自己岗位上没有得到升迁希望,与之前大的激励相比,没有持续的激励来刺激王师傅努力工作。其次王师傅转正后一下子抱定了铁饭碗,再也没有后顾之忧,压力顿时降了下来。

该案例说明激励首先应该是持续的,不能奢望一次激励起到一劳永逸的功效,持续激励是提高员工积极性的不竭动力。其次,激励应是适度的,过低的激励起不到刺激作用,而过高的激励将过分抬高期望值,一旦激励力度达不到之前的水平和期望,则激励的效果就大打折扣。

有效激励对策和原则

对以上案例,应采取如下措施做到有效激励。案例一中,员工职责增加时,需随着提高收入,实现劳酬对等,经理也应理解负激励也是激励,除必要的鼓励,对问题员工要及时批评和惩戒。案例二中,企业应吸取教训,对一些好的方案和思路要通过及时激励搭建平台,实现企业和个人的同步发展。案例三中,可将王师傅的一次大激励分为若干个小激励,细水长流持续激励,如采用适度增加待遇,待遇逐渐提高,预转正及考核转正等步骤实施。转正后,要通过培训,让王师傅看到更好发展前景。

由此,可以总结有效激励管理的五个原则。即应坚持按需激励、正负激励、及时激励、持续激励及适度激励的方法和原则。企业应针对不同员工,不同时期等具体情况,在激励原则的基础下,制定激励管理措施。

总结

激励管理是企业设计的一系列外部管理手段,在提高企业的员工积极性,挖掘员工潜能方面有重要作用。但是若不分对象、不分时间的单纯激励,往往适得其反。因此,企业应追求最有效的激励管理,立足自身情况,深入分析,在坚持按需、正负、及时、持续、适度原则的基础上,研究针对本企业的激励管理方式。

参考文献:

[1] 郭小龙等.员工管理 [M]. 企业管理出版社, 2001.1

公共管理原则范文第5篇

建筑工程项目管理是建筑施工企业与被施工方就建筑细节等问题签订的相关协议合同等,建筑施工单位根据签订的合同要求内容对所需建筑的工程进行规划以及规律行的管理措施,对整个施工过程或是某一施工环节提供对应的服务。施工阶段项目管理工作主要是以组织策划为主并对相关的建筑技术要点进行管理的职能,并且使建筑施工工程能够达到顺利施工的目的。

2管理原则

2.1数据反馈原则。建筑质量、安全是整个建筑施工过程中最重要的目标。因此,我们应该对在建筑过程中所反馈出来的数据的可靠性与精准性高度重视起来。因为建筑数据的反馈可以直接的客观的放映出建筑工程的实际工作进度和状况,项目管理人员就可以对根据所得到的反馈的数据信息做出科学的研究与分析,并且根据的到的实际数据,对建筑施工的工程速度与施工技术进行合理的调配,制定出适合的施工建筑方案。所以我们可以看出,数据信息在项目管理中起着重要的影响作用,它直接关系着建筑的施工进度与安全。2.2经济性原则。在任何建筑工程中,施工开始时需要消耗的成本与时间是相当大的一个环节。所以,在建筑施工项目之初,项目管理可以重点注意建筑工程的施工速度与建筑质量等问题,并且对建筑施工中的施工成本做出全面的计划,尽量协调在工程施中的工程质量、工程速度以及工程成本的关系。另外,项目管理人员还必须要确保建筑施工工程的质量,大力开发市场,有效减少成本投入,增加环境保护意识,努力实现建筑企业的经济利益的最大化。2.3标准化原则。一般来说,建筑工程中的建筑施工工具是专业性能极强的,它在建筑施工中也是有着较为严格的要求的,在建筑施工之初就可以充分体现出来。因此,在建筑施工工程开始阶段,项目管理工作主要可以在制定规范性、标准性制度方面入手,并对其涉及到的环节进行有效协调,同时对施工工作人员进行行为约束工作,标准规范施工过程中的环节与秩序,积极避免在施工过程中产生的人员纠纷,避免施工中的安全事故出现。而且在实际的建筑施工的过程中,严格按照标准化制度进行工程作业,可以大力提高施工工程的施工效率与管理效率。2.4质量化原则。建筑工程整体质量水平与安全直接影响这建筑施工功能使用效果,因此,他是质量评估的核心因素,直接影响着建筑安全以及价值建筑投资方的经济效益。所以,在施工过程中,在项目管理工作中必须严格实行质量监督工作,确保工程质量,对于所需要用的施工人员树立安全施工的意识,并且贯彻落实建筑工程质量化原则。2.5预防化原则。建筑工程必须转变原有的消极工作态度以及事后检验的管理工作方式,必须要做好预防化工作,对于施工之前的事前管理工作做出详细方向发展规划。因为建筑产品生产与建筑设计和建筑施工是密不可分的。所以,在建筑工程的项目管理时,必须要采取科学有效的管理措施,只有这样才可以减少不良因素对建筑质量的影响,保证建筑施工的质量水平。优质高效的做好事前预防工作对提高建筑工程的质量与速度都有着十分巨大的作用。2.6服务化原则。建筑工程的最终建设目的就是满足客户的实际使用要求,以及使用质量,尤其是建筑工程的质量必须到达相关要求。科学合理的控制工程质量,并且始终严格遵守以为客户提供服务的为宗旨,服务化原则是整个建筑工程项目管理工作的重点,施中贯穿于整个建筑施工过程中。另外,要树立合理的对待客户的思想,对于建筑工人、施工种类以及相应的管理部门都要制定出适合的工作顺序,这样才可以高质有效的进行施工工作,并且保证施工质量,只有确保建筑施工质量达标才能继续后续工序,这样才能达到用户的满意程度。

3对建筑工程项目具体的施工阶段的项目管理的有效措施的分析

3.1强化质量管理。建筑施工质量的监督管理工作也是建筑施工过程中重要的环节之一,所以,灵活的管理工作方式是十分必要的,对于项目管理者来说应该充分的结合每个个体、集体进行统一监管,在建筑施工阶段中的每一道施工工序以及实际的参与人员进行严格的管理,确保个环节的交接工作的顺利进行,并且根据施工工程的需要制定出与质量控制等相关方面的管理解决方案,对于容易出现问题的环节积极做好预防措施,一旦问题出现快速解决。3.2控制施工进度。建筑工程中建筑施工速度的检查工作和进度计划开展工作是密不可分的。施工进度计划可以有效的对建筑施工进度进行科学的调整与分析,并根据实际的施工情况进行自我检查,从而可以高效的控制施工进度。进度计划检查就是把计划的工程进度与实际的工程施工进度进行对比,寻找其中的差异,并根据其差异对建筑施工目标进行研究与分析,积极配合监理单位等,尽快采取相应的解决措施调整进度计划。对于不同的问题需要进行不同的工作方案进行解决,不能所有工程一概而论,科学合理,并且适合实际需要进行计划调整并安排。3.3优化成本管理。建筑工程施工中,需要大量的成本投入,它涉及的环节十分多,涉及面十分广泛:建筑原材料的选用、材料设备运输、施工人员工资、建筑设备的选购、租赁以及施工现场的相关成本等。在建筑施工过程中,要想减少资本流失,控制资本浪费,就必须要优化成本管理工作。建筑项目管理时需要树立节能减排的低碳环保的施工意识,对于可重复使用,以及成本投资较低的耗能,优先使用,对于可以就近取材的,坚持就近原则,禁止铺张浪费行为发生,科学合理有效的进行成本控制,并且加强监督职能,从而达到建筑成本最低化建筑企业经济利益最大的效果。

4结束语

由上可见,只有遵循建筑工程施工阶段项目管理的原则与措施,并根据实际的施工需要,进行合理优化,才能确保建筑工程的顺利施工,并且达到最后的施工标准,减少资金投入,提高工程质量。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建筑施工企业可持续发展,才能为人们提供出更高质的施工项目,才能大力促进建筑业发展,为城市化进程提供助力。

作者:吕炎 单位:乌鲁木齐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参考文献

[1]孙同刚.建筑工程施工阶段项目管理的原则与措施分析[J].信息化建设,2016.

[2]胡丽娜.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中的施工现场管理与优化措施[J].江西建材,2016.

[3]程天平.建筑项目施工阶段工程造价影响因素分析与控制措施探讨[J].江西建材,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