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航空航天产业发展现状

航空航天产业发展现状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航空航天产业发展现状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航空航天产业发展现状

航空航天产业发展现状范文第1篇

关键词:江苏省; 高技术; 创新效率;现状

基金项目: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项目(2013SJD790038)江苏省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效率的实证研究

江苏省作为全国经济综合实力强省,同时也是高技术产业创新强省,一直坚定不移地调结构抓创新,经济转型升级取得重要进展。全省把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作为经济工作的主线,大力组织实施转型升级工程和科技创新工程。坚持调高调优调强取向,制定“十二五”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推动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转型升级步伐加快,自主创新能力提升,产业结构明显优化。

1.江苏省高技术产业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

江苏省高新技术产业江苏发展迅速,产业规模与发展速度稳步提升,拉动全省经济保持快速增长。江苏省高技术产业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从2007-2011年五年间,江苏省高技术产业产值占全国比重平均值为24.68%,逐年稳步上升,是名副其实的高技术产业大省。而高技术产业利润五年间占全国比重平均值为20.91%,发展非常稳定。

科技研发投入比重稳步提升。全社会研究与发展(R&D)活动经费1260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的2.3%,其中企业研发投入超过1000亿元。全省从事科技活动人员91.42万人,其中研究与发展(R&D)人员52.22万人。全省拥有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90人。区域创新能力持续多年位居全国前列。

本文根据国家统计局2002年颁布的《高技术产业统计分类目录》,对高技术产业的界定范围包括五个产业,分别是医药制造、航空航天器制造、电子通讯设备制造、计算机制造、医疗仪器设备制造五大行业。

2.江苏省高技术产业平稳发展,产值利润率总体呈逐年上升趋势

江苏省高技术产业快速增长,2001-2011年期间,工业生产总值不断增加,产值利润率也逐年上升。产值利润率采用高技术产业当年利润总额比当年工业总产值所得。2001年工业总产值为11747.83亿元,利润总额为419.85亿元,而2011年工业总产值为107680.68亿元,利润总额为7074.44亿元,分别比2001年增长的9.17倍和16.85倍。2001年和2011年的产值利润率分别为3.57%和6.57%,2011年产值利润率是2001年产值利润率的1.84倍。2001年至2011年江苏省高技术产业产值利润率逐年稳步上升,具体发展趋势如图1所示。

3.江苏省高技术产业结构较为合理,电气机械及设备制造业利润贡献率低

首先,江苏省高技术产业主要集中在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和电气机械及设备制造业,无论是投入还是产出都在五个行业中居于主导地位,2011年总产值达到16447.3亿元.共占高技术产业比重76.19%。2011年工业利润为690.76亿元,占高技术产业的64.85%。近3年的数据显示,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和电气机械及设备制造业总产值占全省高技术产业产值的比重一直保持在74%以上,这两个行业虽然是产值大户,贡献的利润也占高技术产业利润的六成以上.但电气机械及设备制造业在占用大量资源的前提下,产值利润率略微偏低。究其原因,主要是江苏省的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已经渡过了高速发展的“成长期”。这一时期由于企业的创新能力较低加之技术的成熟使得产业竞争十分激烈产值虽然很大,但利润较低。

其次,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和医药制造业2011年总产值达5064.02亿元,占高技术产业工业产值的23.46%,总利润为364.49亿元,共占高技术产业利润的34.22%。近3年其贡献的利润一直保持在占全市高技术产业利润的34%以上。可以看出,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和医药制造业虽是产值小户但却是利润大户,近几年发展稳健。在国家大力扶持生物医药产业的宏观背景下仍有很大的上升空间。

另外,值得关注的是航空航天制造业,2011年江苏省航空航天制造业的产值占总产值的0.35%,利润占总利润的0.93%,这主要是由于航空航天制造业涉及国家安全,其发展领域受到明显限制,江苏省在这一领域没有明显优势,是各类高新技术产业中发展最慢,企业个数最少,产值和利润最少的一个行业。

4.江苏省高技术产业区域分布极度不均衡

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区域分布主要集中苏南地区的苏州、无锡和南京。2011年,苏南五市苏州、无锡、南京、常州和镇江的高技术产业产值分别为10530.84亿元、5337.22亿元和4260.4亿元,3100.55亿元 ,2251.51亿元,占全省的比重分别为28%、15%、11%、 8%和6%,五市合计所占的比重达68%。苏中的南通、扬州和泰州的高技术产业产值分别为3250.83亿元、3093.06亿元和2063.19,占全省比重分别为8%、8%和5%,三市合计所占比重为21%。而苏北徐州、连云港、淮安、盐城、宿迁五市高技术产业产值占全省比重只有11%,还没有苏州市一个市的产值高。可以看出,江苏省高技术产业的发展区域分布极度不均衡。

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增长速度最快的是徐州市,比上年增长达88.48%,居第二位的是宿迁市,增长51.27%,居第三位的是镇江市,为36.09%,还有连云港市增长达34.42,高于省平均34.18%的增速。

参考文献:

航空航天产业发展现状范文第2篇

关键词: 珠海市 发展航空产业 意义

一、航空产业简介

航空产业是典型的高科技产业,凝聚了人类大量的高科技成果,它不仅体现了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和综合科技研发能力,而且因其自身强劲的发展潜力和拉动力,在整个国家发展战略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我国航空产业经过近5O年的发展,已经成为一个知识密集、技术密集、高投入、高附加值的高科技产业,已经成为国民经济和国防建设的重要力量:作为国民经济的战略性产业,体现着国家的综合实力;作为国防建设的基础性产业,关系着制空权和制海权这一战争胜负的关键;作为国家科技发展的先导性产业,带动着机械、电子、冶金、化工等基础产业和新材料、新能源、新技术的进步;作为出口创汇的支柱性产业,有着高附加值特点,创汇潜力很大。因此,航空产业的发展,对于增强国有经济的控制力与竞争力、影响力与带动力,具有重要的战略性意义。

二、广东省发展航空产业的意义

国家在“十一五”规划之中明确提出把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作为我国“十一五”期间产业发展的重要目标,并在先进制造业别强调了航空航天产业发展的重要性。《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发展航空产业,并且要大力支持发展通用航空。在广东省第三次航空产业会议上,佟星指出航空产业是现代高技术制造业的代表,发展航空产业是抢占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突破口,也是广东省建设现代产业体系和参与国际高端制造的重要途径。

三、珠海市发展航空产业的意义

1.发展现状

2008年,珠海航空产业园正式开园,航空产业园的建立为珠海市航空产业带来了新的发展契机。航空产业园以珠海机场为核心,北至珠海西部主城区,总建设用地面积63.35平方千米,分为航空制造运营核心区、航空关联产业区及航空城配套服务区三大区域。产业园将依托4E级珠海机场和独特的区位优势,充分利用国内航空产业资源,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大力发展通用飞机制造、总装与维修、通用航空运营与服务等航空关联产业,构建通用航空产业体系。从开园至今,珠海航空产业园获得了快速的发展,先后获得“航空产业国家高技术产业基地”、“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的称号,并与包括中航在内的数家知名企业开展合作,招商资金已达几十亿元。

2.发展航空产业的意义

珠海作为珠江口西岸核心城市,在未来其重要的战略地位和强大的辐射效应将日益突出。大力发展航空产业,是实现珠海市发展高水平的先进制造业的需要,也是实现珠海作为珠江口西岸核心城市定位的需要。

就珠海而言,要取得新一轮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必须启动以提升产业层次、增强产业竞争力为目标的新一轮产业结构转换,优先发展先进制造业,优先发展现代服务业。在这种背景下,加快珠海市航空产业发展的必要性就显得尤为突出。大力发展航空产业将提升珠海市产业层次和机械、电子等相关行业的技术水平,优化产业结构;对航空制造业的直接投入也将带动其他相关产业的投入,创造就业机会,增加居民收入,扩大税收来源,进而拉动消费。同时,还可以形成更长的产业链,促进航空运输服务、顾客培训、航空物流、航空展览等珠海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推进产业结构的升级换代。

为此,在发展珠海市航空产业过程中,要在借鉴国内外产业园区开发建设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对产业规划、土地利用、基础设施、周边城市协调发展、招商引资、政策扶持、人才培养等关键环节展开研究,制定产业园的发展规划策略,推进珠海航空产业园的发展建设,着力把珠海航空产业园打造成为提供国际水平通用航空全过程服务的重要载体、珠三角地区经济发展和产业升级的助推器、国内新兴产业创新发展的示范区,为促进珠海、珠三角乃至全省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作出贡献。

参考文献:

[1]董维忠.大力促进天津航空产业创新发展[J].滨海新区,2010,(8).

航空航天产业发展现状范文第3篇

“十四五”时期,我市工业发展专项规划的总体思路是根据工业发展现状、参考经济开发区和京—什产业园产业发展的相关规划,深入结合全市《工业产业倍增计划》,持续优化调整工业产业结构,加快培育和发展以航空航天、轨道交通为代表的高端装备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通过重点龙头、产业集群培育和引领,全力促进我市工业产品快速转变竞争方式,实现低碳环保与资源节约并行的发展模式,大幅提升传统工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重点打造烟草产业“一城两基地”和发展以通用航空、轨道交通为代表的高端装备制造业,培育壮大新的工业经济增长支撑极。

战略定位紧紧围绕工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发展的指导思想,依托经济开发区的总体定位,立足高端产业培育发展,以打造生态环保和效益型产业为核心,全面融入成德同城经济发展圈,壮大工业经济总量。以经开机构升格为契机,以烟草产业“一城两基地”、通航产业园和轨道交通产业建设为载体,着力引进以新能源、新材料、信息技术和节能环保产业为代表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强与京沪浙广等国内外经济发达地区交流,夯实产业项目转移承接基础。大力推进生态系统构建、空间布局优化和园区形态提升,高起点、高标准规划和建设900亿元工业园区,将经济开发区打造成为空间布局合理、产业特色突出、生态环境优美的经济发展首选区。

发展原则通过工业主导产业集中规划入户园区发展,实现空间节约发展和优化资源供给集中的有效利用;坚持招大引强,实现产业高端发展;坚持绿色环保综合规划并行,实现环保效益型和可持续发展;坚持对外开放合作,实现资源优势互补与配套协作;坚持以点带面、全面辐射,实现全市区域工业经济同步发展。

产业战略框架在现有工业产业基础上,突出烟草食品产业发展优势,创造性培育通航产业和轨道交通产业,升级改造绿色建材和精细化工产业,努力构建新时期全市工业产业的战略新框架。主导产业,是我市工业发展新时期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烟草产业、食品饮料和高端装备制造业在我市未来的工业发展中占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培育产业,是我市未来新时期中需要加快培育和发展的重点产业,主要包括节能环保、新能源、新材料、信息技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工业信息化和服务产业是改善工业产业发展环境、深入推进两化融合建设的重要保障。新时期,大力发展和培育服务大工业诸如运输、生活、维修、物流等类型的工业服务业,既是工业快速发展的需要,也是为工业发展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二、发展目标

根据工业经济的现状与发展趋势,我们制定以下的奋斗目标:

1、经济总量目标。(工业经济总量再上新台阶)到2025年,全市工业总产值突破1000亿元,力争达到1050亿元;新增规上工业企业100户,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330户。

2、产业发展目标。(产业升级发展实现新构架)优先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取得新成就。优先提升壮大烟草食品产业,跨越式发展通航产业,创造性发展轨道交通产业,建设培育工业发展新支柱。持续抓好传统化工向精细化工转型升级、传统建材向装配式绿色环保方向深入转化,推动生物医药、信息产业和新能源新材料产业不断升级换代,实现全部产业链综合协调快速发展。到2025年,烟草食品产业总产值达到350亿元,高端装备制造产业达到250亿元,绿色建材产业达到250亿元,新型化工产业总产值达到150亿元,生物医药产业产值突破50亿元。战略性新兴产业总产值突破200亿元。

3、组织结构目标。(领军企业集团再添新龙头)着力培育一批具有国内竞争力的大型龙头企业和产业集团,不断壮大企业规模,实现个体竞争实力持续增强、大中小企业协调发展的格局。力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超过330户,销售收入上亿元的企业超过150户,其中:产值过100亿元企业达到2户,过50亿元的企业达到5户,过10亿元的企业达20户。

4、园区建设目标。(园区突破发展实现新面貌)通过重点产业集中打造和辐射带动,形成一批产业关联度高、具有持续竞争优势和影响力的产业集群,把工业园区打造成为我市重点产业支柱的承载地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聚集地。到2025年,工业园区工业总产值力争突破900亿元。首先是依托明日宇航带动配套产业发展打造航空航天产业生产基地,依托通用机场和无人机基地建设打造通航产业园。其次是依托轨道交通管理学院积极开展轨道交通人才培育,打造成都经济区轨道交通人才培育基地;积极引进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企业,做大做强轨道交通产业。第三是依托“一城两基地”建设全面推进烟草产业发展;依托蓝剑饮品、雪花啤酒、九里春和道泉股份带动饮料、酒类和调味品产业发展,打造西部食品产业发展基地。第四是依托美大康、同人泰和玉鑫药业等带动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发展,着力打造现代中药、原料药和中药提取物生产基地。第五是以经开区扩区和化工产业园区规范为契机,打造以食品级、电子级为代表的精细磷酸盐产业化工基地,进一步提升化工产业附加值和国际竞争力;推动以水溶性肥料为代表的新型肥料产业,打造西部新型肥料产业集群和生产基地;以研发带动创新,深入推动以高分子聚合物防火剂为代表化学新材料产业发展。第六是依托利森集团、嘉寓门窗、步阳门业和泰山石膏等企业,打造西部绿色环保、节能建材产业集群和生产基地。

5、项目建设目标。(项目推进建设取得新成效)以烟厂异地技改为引领,带动重点项目加快建设进程。“十四五”期间,力争全市技术改造投资年均增长达到10%以上,五年累计投资超过200亿元。“十四五”期间,全市总投资上亿元技改项目计划8个。其中1亿元—5亿元项目7个,5亿元—20亿元项目1个。重点确保总投资16.46亿元的烟草工业有限责任公司分厂“易地整体技术改造项目”如期建成投产,加快推进总投资4.39亿元的明日宇航工业有限责任公司航空航天特种工艺生产线项目建设进程,加快实施蓝剑饮品唯怡年产15万吨植物蛋白饮料技改项目和附属配套设施建设、蓥山精密钢管制造有限公司蓥山精密钢管精密管件易地迁建工程和开源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开源环境治理再生资源利用项目。加强产业招商引资力度,推动爱思达航天科技研发与生产基地项目、成都两江前沿科技无人机装备制造产业基地和北斗航天能源有限公司年产30万吨车用醇醚清洁燃料配套70座醇醚清洁燃料加注站项目尽快签约落地。到2025年,力争技改投资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比重保持在20%以上。

6、技术创新目标。(产业技术创新再掀新)全市重点工业企业研发经费投入的比例达到3%以上。新产品产值率达到13%以上,新建成国家级创新示范企业1户,国家级技术中心2个,省级创新示范企业3户、省级技术中心10个,市级技术中心28个,重大产业技术创新8个、自主创新成果产业化10个、企业技术创新60个、企业信息化8个、工业设计项目5个,培育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品牌产品、竞争力较强的优势企业。

航空航天产业发展现状范文第4篇

关键词:高新技术产品进出口;贸易依存度;TCI系数;MI指数

高新技术有两种定义方法,一种从定量角度出发,以R&D占销售收入的比、科技人员比重、产品的技术复杂程度、使用年限在3年以内的资本份额(即新资本率)等作为指标;另一种则以行业划分为准,凡是在这些产业运用的技术就为高新技术。我国采用了后一种定义方法,在参照了美国的先进技术产品出口目录和进口目录后,我国根据技术水平和应该优先支持的程度,把高新技术划分为高、中、低三档,包括46个大项,1421种产品,涉及电子信息、现代交通、航空航天、先进制造、生物医药和医疗器械、新材料、新能源与节能、环境保护、地球空间与海洋、核应用技术、农业共11个领域。

一、我国高新技术产品整体贸易现状

(一)我国高新技术产品进出口发展历程

1999年全国技术创新大会的召开,标志着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进入了一个高速发展的阶段,高新技术产品进、出口总额从376亿和247亿美元发展到2008年的4156.1亿和3418.2亿美元,高新技术产品贸易的状况也得到了极大的改善,到2004年便扭转之前的逆差状态,到2008年,贸易顺差达737.9亿美元。

仿照世界银行的方法,我们用工业增加值代替GDP,用对外贸易依存度测度我国高新技术产品对国际市场的依存度和开放度。这是条典型的抛物线,2004年以前,我国高新技术对外开放的程度一直保持上升的势头,1998年的贸易依存度才21.08%,2004年时便达到49.34%,这和2001年我国加入WTO、开放国内市场的国情是相符合的;近几年来对外开放程度却趋于保守,而且大有继续下降的趋势。

(二)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国际竞争潜力评价

我们用Michaely指数(MI指数)作为衡量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国际竞争比较优势/劣势的指标值,这可以用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在社会总出口中比重与高新技术产品进口占社会总进口比重的差额计算得出。MI指数在-1-1之间,指数大于0时,表示我国高新技术产品在国际贸易中具有比较优势,可以在未来转化成现实的国际竞争力,MI指数为负数时,表示我国高新技术产品处于比较劣势。

我国高新技术产品进出口贸易概况,如图1所示。

我国MI指数处于上升趋势,说明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要素数量的变化带来了贸易格局的进一步改善,和发达国家的趋同性明显;但MI指数始终小于0,就目前来讲,我国高新技术产品在国际贸易中仍不具有比较优势。

(三)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国际竞争实力评价

国际竞争实力关系到国际贸易中产业的发展前景、创汇能力,和一个国家先天性资源禀赋赋予的比较优势不同,竞争实力是市场主体在经济活动中通过后天性的培育才能拥有,因此也备受各国普遍关注。贸易特化系数(TCI)是衡量国际竞争实力的一个重要指标,它表示一国出口与进口的差额在整个进出口总额中的比重,贸易特化系数在-1-1之间,数值越大,表示出口额越大于进口额。

1997-2008年这12年中,我国贸易特化系数上呈上升趋势,高新技术产品竞争能力不断得到增强。2004年以前,我国TCI指数一直为负,却越来越小,虽然中间也有过短暂的波动(如1999年);1997-2003年,贸易特化系数的变动范围在-0.21至-0.10之间,国际竞争力很弱,之后虽有一定增强,但仍比较低,最高为0.10,最低才0.01。我国高新技术产品贸易特化系数与MI指数,如图2所示:

(四)我国高新技术产品进出口贸易方式分析

从贸易方式上看,我国高新技术产品贸易方式比较单调,出口主要以来料、进料加工贸易为主,一般贸易方式的比重比较小,如图3所示。以2006年为例,以进料加工贸易方式的出口额达2458.2亿美元,占当年高新技术产品出口份额的87.3%。这说明我国高新技术产品大部分只是为其他国家代工的结果,在国际分工中处于末端地位,附加值比较低。

二、我国高新技术产品贸易结构特征分析

(一)我国高新技术产品进出口产业结构分布

通信、计算机、电子顺差很大,出口比重接近90%,从国际市场上看,这三个领域呈萎缩趋势,而极具发展前途的高新技术如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的出口比重却很低;计算机集成制造技术和航空航天技术的贸易特化系数都超过-0.5,电子技术也接近这个临界点,光电、生物、材料贸易特化系数也很低,在国际竞争中处于极端不利的地位;计算机与通信技术、生命科学技术的贸易特化系数为正,计算机与通信技术达到0.59,国际竞争力很强;电子技术、计算机集成制造技术、航空航天技术贸易特化系数都达到或接近-0.5,竞争力很弱。高新技术产品进出口按技术领域分布(2008),如表1所示。

(二)我国高新技术产品进出口主体分布

把我国进行高新技术产品出口贸易的主体分为国有企业、中外合作企业、中外合资企业、外商独资企业和其他,考察各出口贸易主体进出口中的地位。外资企业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在我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中占了绝对优势,占据了我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比重的80%以上,外资企业的高技术产品出口额为2478.6亿美元,占出口总额的比重88.1%,而内资企业却仅仅为335.9亿美元,不足外资企业高技术产品出口额的14%。这其中中外合作企业、中外合资企业的比重都呈下降趋势,外商独资企业的比重越来越大。

(三)我国高新技术产品进出口地区分布

从进口地区分布情况看,我国高新技术进口主要来自台湾地区(17.1%),韩国(15.3%)和日本(13.6%),占据半壁江山,美、日、欧是我国高新技术产品进口的主要市场,如计算机集成制造技术,我国73.4%的进口来自与这三个地区,而航空航天技术仅欧美就占了其中的90.9%;出口方面,欧美市场达我国出口市场份额的42.4%,是我国主要的出口市场。因此,保持周边的稳定环境,保持同西方国家良好的政经关系,切实关系到我国高新技术产品进出口市场的良性发展。

三、政策建议

(一)加快产业结构的调整,改变国际分工中的地位

改变经济增长方式,提升产业结构,需要政府制定歧视性的税收政策和汇率政策,改变国内要素、商品的价格制定方法,加速资本折旧,用市场手段引导资源的配置;某些行业,国家可以给予政府购买、流动性贷款和出口信贷方面等资金融通方面的支持。

(二)关注市场需求,培育新型国际营销理念

在国际竞争中运用市场力量,制定适合我国国情的商战战略,加快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的科技产品的速度,减少产品从开发到送达消费者手中的时间和交易费用;另外,还应重视市场调研与预测,创新营销手段,在许可证交易、特许经营等传统技术贸易手段外予以创新。

(三)加大科研投入,保护知识产权

扭转我国国内企业在高新技术产品出口主体中的地位,最根本的是要增强国内先进技术的自主研发能力,需要我国对知识产权和人才重视起来,制定保护他们财产产权、知识产权的制度,尤其是对知识收益权的保护;调整外汇管理、居留制度和出入境管理,制定鼓励国内外科技专家、技术人员、企业家和金融家在我国研究、创业。

(四)加快国内制度建设,改善融资环境

高新技术产品开发之初,往往行业标准比较模糊,得不到相应的政策支持,竞争力又比较弱,市场前景不清晰,所需的资金也很难从银行获得。因此,应加强对高新技术行业的管理,确定标准,推动相关的法律法规建设,创立风险投资基金,促进创业投资机构建立规范的风险约束机制与产权激励机制。

参考文献:

1、宋立刚.中国贸易改革:政策与进程[M].经济科学出版社,1997.

2、王国锋.我国高技术产业发展现状、问题及其发展思路[J].中国科技论坛,2005(5).

3、杨良初.当前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税收政策的现状及问题[J].经济研究参考,2005(5).

4、李建科,周云波.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现状与政策措施[J].天津科技,2005(3).

5、范柏乃.发展高技术产业贸易政策实证研究[J].国际贸易问题,2000(8).

6、张平.论我国政府在风险资本投入中的作用[J].经济体制改革,2003(5).

航空航天产业发展现状范文第5篇

【关键词】辽宁省;生产业;装备制造业

一、辽宁生产业的发展现状

生产,亦称生产者服务。在1966年提出之后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但有一个共识:认为生产业依附于制造业,不是直接用来消费,也不是直接可以产生效用的,是一种中间需求业,始终扮演着一个中间重要的连接角色,它们进入国民经济的各个产业部门包括企业、政府与非营利组织等,一般都具有相当的知识含量。按照《辽宁省统计年鉴》的行业分类中属于生产型服务业的主要有:(1)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2)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3)金融业;(4)租赁和商务服务业;(5)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随着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步伐的加快,辽宁的生产业总量规模不断扩大,2012年增加值达3304亿元,占服务业总量的35.5%。辽宁金融、物流、信息、会展等重点行业发展势头良好。

二、辽宁装备制造业的发展现状

辽宁省是我国北方的工业重镇,也是国家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实施的核心地域,辽宁拥有装备制造业的全部8大行业,企业遍布于省内14个市,分属于机械、冶金、电子、交通、铁路、城建、石化、轻工、纺织、煤炭和军工各系统。2012年辽宁落后于江苏、广东、山东、上海、浙江,排在全够的第六位,其中,通用设备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以及金属制品、机械和设备修理业都处于优势地位,工业销售产值分别占全国的10.6%、7.6%、9.3%、12.6%。

三、辽宁生产业与装备制造业的关系

依靠计划经济时代雄厚的传统工业基础,辽宁工业曾取得辉煌的成绩,但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成熟,辽宁工业与我国东部沿海先进省市的工业发展差距不断拉大。辽宁装备制造业竞争力的相对弱势不是因为其生产规模资源总量,而实质是在生产组织、资源效率和创新能力上的落后。近年来,在国家战略及政策的牵动下,辽宁装备制造业实现了大发展,并已成为辽宁的第一大支柱产业和主导产业。辽宁装备制造业快速发展的迫切需求催生了新的服务形式、商业模式及新兴产业。制造业由制造中心向服务中心加速转型。生产已成为提升制造业竞争力的重要投入,特别是在资源环境约束下,生产是提升制造业竞争力的最优途径之一,生产业的发展是制造业技术升级和成本降低的重要支撑。一方面,装备制造业在向现代装备制造业转化过程中,对生产业发展的中间需求也越来越大,这也是生产业发展的主要外在直接因素;另一方面,装备制造业的不断扩大,产品的专业化水平和产品的附加值越来越需要生产业的广泛地参与,提高了对现代服务业的需求,促进现代生产业的兴起与发展。可见,生产业与装备制造业之间是一种相互促进、相互依赖、紧密合作的互融、共生关系。

四、辽宁生产业与装备制造业融合发展的对策

(1)推动生产业向产业化,加强产业关联。装备制造业应充分发挥比较优势,推动生产企业产业分工细化,大力发展核心业务,将一些非核心的生产环节剥离为出来,将服务环节外包,把人力物力财力集中在主产品上,按照竞争优势原则,进行组织创新,通过专业化分工实现产业化、社会化生产,提高核心竞争力。(2)完善生产业与装备制造业互动模式。促进原有装备制造业和临近生产业互动发展外,还应有针对性地吸引外资服务业进入,承接国际服务业转移,在装备制造业集群或工业园区周围建立生产业园区,这不仅能为相应的制造业集群提供更便捷的配套和服务,也促使生产业集聚式发展,变单纯的装备制造业集聚为集成制造与服务功能的产业链集聚。(3)建立服务平台,促进生产业与装备制造业的融合。一方面,生产业通过这个服务平台及时地了解到装备制造业的需求,及时调整自身的结构以适应装备制造业的发展,为装备制造业提供更全面的服务。另一方面,通过装备制造业的发展带动生产业的发展,建立其完整的、合理的产业链。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