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景观设计方案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号称南通第一河的通吕运河,通江达海,百舸争流,千百年来通达航运,顺理旱涝,养育了勤劳勇敢的南通人民。随着时代的进步,城市的发展,通吕运河又将展现新的篇章。
依据南通市总体规划、绿地系统规划、旅游发展规划,我们着力把这条河打造成:生态之河、文化之河、休闲之河。本方案着力体现,场地记忆、时代活力、生态优先、以人为本、清水宜人,打造集聚现代气息的大尺度滨水开放空间。在基地遗存利用及土地资源利用方面形成鲜明的设计特色,演绎现代园林,体现新旧碰撞,树立特色鲜明的城市地标形象。
本次设计范围全长2.6公里。我们利用已建和在建的四座大桥,把全长分作三段,分别体现水运文化、城市文化、工业文化。全线滨水贯通,游驻随意。因桥借景,视廊通达。
水运文化篇从通吕二号桥到静海大桥
北岸:河的记忆,着重表现通吕运河的历史。
南岸:河的文明,重新演绎水文化的发展。
从通吕二号桥向西,先布置一组形式丰富的景墙,铭刻通吕运河的永恒记忆,首先展示的是通吕运河南宋咸淳元年开凿的历史,然后在景墙上记载通吕运河的沿革变迁,在地面上直观的展示通吕运河全程走势,在西侧一行厚重的书本上,铭刻南通水运的历代事记。
场地上古老的小船与现代的船桨组合,给人以情感的碰撞。
在原有突出水面的船台上布置一组金属镂刻的通吕运河老照片,让游人怀古惜今,感受新时代南通的巨变。
蜿蜒舒缓的南岸滨河绿地,着力演绎水的文明。静海大桥一侧设计船甲板造型的景观平台,背靠新桥的雄伟,远眺运河景致,凭栏迎风,心旷神怡。一行行走的船桨寓意着我们一起跨进了新的时代。
弯曲的小路上,横卧一条舞动的纽带,似微风更像翻滚的水浪,承载着南通人民对水的情怀。还有一条蜿蜒的蓝飘带,既映衬了水的主题,又让人观花赏草,休憩纳凉。
城市文化篇从静海大桥到北城大桥
着力表现城市文化主题,北岸为生态休闲区,腹地宽大,可大胆引入城市休闲功能,让建筑融入自然,也成为绿地的硬质景观。南岸为艺术休闲区,着重营造绿地的艺术氛围,打造滨水艺术走廊。
生态休闲区的主体是江海风情餐饮区,为了更好的使建筑融入滨河绿地之中,限定建筑高度,本设计充分利用地下空间,把三层建筑的二层至于地上,一层至于地下,地下层的周边设置地下庭园,从而解决地下层建筑的采光及景观问题。地面建筑注重体现生态、节能、环保的先进理念,造型简洁生动。地下停车场与主体建筑相连,同时注重停车场自然采光。
生态休闲区的东段现有一处大型厂房,内部空间宏大,建议迁而不拆,拆除原有屋面及外墙,重新包装,引水入内形成水上花园,利用原有桁架,垂吊植物,形成空中花园,在花草间布置桌椅,打造空中花园餐厅。
空中花园的水系向两头延伸至运河,切出了一个船体形状的岛屿,在岛上用最新的LED网幕技术构架一个帆形景观台,白天如风帆摇曳,夜晚LED网幕还可形成动态画面,更加光彩照人。
艺术体验区在河的南岸,静海大桥下的东起点有一座废弃的清水红砖拱桥,拱形优雅,只需重置栏杆,略加修整,就完成了一座时代痕迹清晰的艺术品。
一路向西沿河布置一组现代雕塑小品,打造露天艺术走廊。
而室内艺术的展示则利用场地上现有的一处仓库,内部重新改造空间格局,引入采光,布置植物,就完成了一处生动的艺术品布展空间。
夜晚在灯光的映衬下,雕塑小品光彩夺目,而树梢上已悄悄挂起了一行悬挂的花灯。
工业文化篇从北城大桥到通吕一号桥
南岸原有厂房较多,我们利用这些场地资源,打造工业文明的记忆。而北岸以前卫的景观体现工业文明的发展与展望。
工业文明的记忆:
场地现有两段六栋清水红砖建筑,加以保留,用现代风格强烈的玻璃体结构把他们串联起来,玻璃幕墙上设砖拱门,红砖墙上加玻璃体,新旧对比强烈,特色分明的酒吧街就此诞生。原有的桁吊机架更增加了酒吧街的主题色彩,吊机下布置露天茶吧,别有风味。
码头上废弃的吊机披上红色就是件艺术品,东边的敬老院内有座水塔,造型极为普通,但结构完好,本设计依塔旋转而上,结构自成体系,水塔就变成了个性十足的景观塔,水塔下的三层小楼用绿化包装,以解决今后的绿地管理用房。
北岸体现工业文明的展望,大尺度的景观花阶,大块面的景观构架以及刚结构桥,透出了强烈的现代工业气息。昨天的起吊臂成了今天的景观灯柱,曾经停靠货船的码头,重新包装成了现代游船的港湾。
通吕一号桥西侧地块,进深较大,在密林深处置绝佳小院,青青翠竹,绿树环抱,环境清新优雅,建筑透了点传统的影子,却更具备新时代的烙印。
静海大桥桥头绿地
在四块匝道内种植强调四季的植物阵块(春:香樟、夏:合欢、秋:银杏、冬:雪松),阵块外围自然种植四季花木(春:碧桃、夏:木槿、秋:红枫、冬:梅花),形成个性鲜明的桥头绿地。
15米宽道路绿化
沿绿地外侧的15米宽道路绿化,注重滨水一侧视线通透见水,绿化腹地较厚处不可能看到河水,结合绿地地形,形成自然的植物景观。滨河绿地的部分景观也成了这条路的道路景观。
驳岸设计
全线驳岸以现有挡墙为主体,不向河内延伸,把栏杆后退1米,前口种植垂直绿化,软化挡墙。同时栏杆后退对防撞、防栓都起到良好的保护作用。
公共厕所
沿线设置生态公共厕所6处。
停车
生态休闲区的停车场至于地下,其他区域的停车场相对较小做成树阴停车场。
功能设施小品
功能小品强调现代风格,简洁大方,坚固耐用。
亮化
亮化设计以优雅恬静为主,不易太亮,在灯具选择上注重节能低碳,广泛采用LED技术和太阳能技术。
道路铺装
道路铺装以生态透水材料为主,体现生态环保。
植物设计
植物设计以乡土树种为基础,做到绿树成荫,季相分明,四季有花,色彩缤纷。
结束语
四季变换
川流不息
关键词:城市道路;生态;植物配置;季相变化
六安市位于安徽省西部,地处江淮之间。六安集中示范区紧邻省会合肥,距合肥市区39km,距六安市中心城区10km,是六安东向发展的桥头堡,合六工业走廊的重要组成部分。园区规划控制面积140km2,园区产业初具规模,综合配套完善,具有良好的发展基础和承接条件。为了给园区创造更好的生态环境,园区内金寨路、瑞安路、一元大道、二元南路、新阳大道和皋城路6条道路绿化的景观设计显得尤为迫切。
1现状分析
1.1道路两侧植被
这几条市政道路工程虽然已经完工,但仍处于未使用状态,隔离带绿化和行道树绿化种植正在进行中,道路两侧的绿地尚未规划设计。
1.2隔离带现状
瑞安路和一元大道的隔离带绿化尚未设计。
1.3高压走廊
一元大道东侧绿地上空有高压走廊,设计时需要注意避让。
2工业区道路绿化规划内容
此项目规划中的金寨路是园区东西走向的主干道,是联系整个园区的重要走廊,其中一元大道、二元南路、新阳大道和瑞安路是南北走向,金寨路和皋城路是东西走向(见封三彩图1)。根据园区控制性详细规划,除瑞安路和皋城路两侧为工业用地外,其他4条道路两侧用地以居住为主,设计时在此基础上进行区别设计,同时塑造整体特色,使得此次规划道路绿化景观成为向游客展示六安集中示范园区的重要风景带。
2.1总体设计理念
2.1.1引入“城市森林大道”的概念在道路绿化设计中引入“城市森林大道”的概念,运用多种乡土树种创造不同的生态景观,通过乔灌草的植物配置方式,形成简洁、大气的群落植物景观,通过此搭配方式有效地隔离噪音、减轻工业区有毒有害气体,达到吸收、吸附、稀释的目的;同时可调节气候,营造一条“车在树中行,路在草中延,人在花中游,鸟在林中飞”的城市绿色廊道。2.1.2季相景观的塑造根据项目所处的地理位置,六安属于气候四季分明的城市,植物的季相变化比较突出,因此,在示范园区内的道路隔离带以及两侧20m宽的道路绿化景观设计中,设计充分利用植物的观赏特性进行色彩组合与协调,以植物的季相变化为依据来搭配植物品种,创造出一年四季不同的景观。2.1.3景观节点的构想从这6条景观道路的整体规划考虑,将重要道路的十字路口景观空间作为景观节点。考虑到行车安全性和视线诱导性,在十字路口处采用丰富的植物色带点缀草花、低矮花灌木与景石自然搭配,小巧别致,增加街口的人性化氛围。局部重要路口以地方文化为背景,点缀景观小品。
2.2设计主题
此次设计的4条道路是以G312为轴线分布于两侧,设计将金寨路、一元大道等6条路段以不同季节的不同植物表现来突出特色主题。设计时对道路绿化景观元素进行控制,有利于更好的体现设计中所明确的各段道路景观主题与特色。(1)梅香樱艳,花海融春。一元大道是园区内南北走向的重要道路,中央隔离带和机非隔离带分别为7m和3.5m宽,再加上两侧的20m宽绿带,就其规划级别来看,必将成为园区内亮眼的景观大道。设计将隔离带和两侧绿带统一规划,该路段两侧规划多为居住用地,为了加强对两侧地块的隔离围合,也为进一步发展道路绿化净化空气、美化居住环境的功能,20m宽的绿带塑造了最高可达2m的地形。绿带景观以表现春景为主,同时兼顾四季景观变换。主要选用大规格的早樱和红梅为主调植物,搭配金钟花、白玉兰等开花植物,渲染春季花团锦簇的景观效果(见封三彩图2)。(2)清风竹影,绿茵滴翠。瑞安路位于园区东侧,根据控制线详细规划,该路两侧规划多为工业用地,故该路段的绿地以功能防护为主,同时作为工业板块的先行者,道路景观也是必不可少的。该路段设计范围为两侧20m宽绿带+行道树+1.5m宽隔离带,运用现代设计方法,以流畅几何线形,强化带状空间的纵深和扩展感;用生态学理论来指导景观设计,通过合理的布局增加道路的绿地率和绿化覆盖率。设计以各类竹子为主调植物,以高耸的刚竹结合精致的佛肚竹、米竹等,搭配色叶乔木和花灌木,营造丰富的林冠线和流畅优美的林缘线,给司乘人员和路人欢快愉悦的视觉享受(见封三彩图3)。(3)银杏婆娑,凝霞金秋。金寨路位于园区中部,是东西向交通的大动脉。该道路的隔离带和行道树已在建设中,此次设计范围为两侧的20m宽绿带。设计采用有规划的单元组合,以现代与自然相结合的景观肌理,达到自然、美观、经济的目的。该路段以银杏为主调植物,选用树形优美的直生银杏和嫁接银杏,巧妙搭配,结合常绿乔木作背景。同时前缘选用垂丝海棠和红枫等观花观叶灌木,营造绚烂大气的以秋景为特色的景观大道(见封三彩图4)。(4)桂花飘香,落英缤纷。二元南路位于园区西侧,此次设计范围为两侧的20m宽绿带。该道路的设计以革命纪念为主题,六安市鄂豫皖苏区核心地区,是红四方面军的主要诞生地。植物的设计立足于地方文化,一方面选用的植物多为地方乡土树种和在本地常用的植物品种,另一方面选用的是人们喜闻乐见的植物品种。该路段20m宽绿带以六安市市花“桂花”为主调植物,搭配榉树、红叶李、大红枫等色叶植物,营造一条花香四溢的林荫大道(见封三彩图5)。(5)枫林爱晚,万紫千红。皋城路位于园区西侧,此次设计包括两侧20m宽绿带、隔离带和行道树。该路段的设计以枫林秋景为主题,在隔离带中以新品种北美枫香为主调植物,20m绿化带里结合地形种植三角枫、元宝枫、五角枫等枫树品种,前缘搭配红枫、青枫、羽毛枫,打造一条群林尽染、万紫千红的生态走廊(见封三彩图6)。(6)春花烂漫,繁花似锦。新阳大道是园区内南北走向的主干道,该道路两侧20m宽绿带的景观设计是以营造春景为主要表现效果,选用樱花、垂丝海棠、加拿大紫荆和桃花等春季开花植物,植物群落前面以绿岛的形式如同明珠般镶嵌在绿带中,营造一条春花烂漫、繁花似锦的生态走廊(见封三彩图7)。
3工业区道路绿化设计的体会
3.1功能性上进行整体把控
道路景观的构成与城市道路的功能、性质相适应,起到实现交通、组织街景、改善小气候的目的,道路绿化在满足功能与技术的前提下,以生态原理为基础,组织各式景观。
3.2因地制宜显示地域特色
根据园区内工业用地和居住用地的划分,道路绿化因此进行区别设计,注重常绿和落叶相互搭配,运用合理的配置方式,形成优美、自然的道路景观。(1)适地适树,道路绿地选择适应道路环境条件、生长稳定、观赏价值高和环境效益好的植物种类。(2)道路绿地植物选择应从生物多样性的角度出发,在适地适树的原则下尽量丰富植物材料,在工业用地附近的道路绿化配置中重点选择滞尘、防尘、抗污染的树种。(3)植物配置上大量采用项目区域环境内应用较为成功的植物品种,在降低成本的同时还能大大增加植物成活率,同时还满足了观色、观花和观果等不同功能。
3.3提升生态功能
在构建道路景观的同时,充分考虑道路绿化在净化空气、减弱噪音、滞尘、改善小气候、防风、防火的环境功能,构建绿色带状生态环境。
3.4根据道路景观,考虑安全因素
基于本次规划设计的几条道路都属于快速干道或者交通干道,具有较高的设计车速。设计时对交通安全的考虑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1)防眩光:隔离带灌木的合理配置,可以遮挡住对面车道迎面车灯光,避免眩光效应,降低交通事故发生率。(2)视线诱导:沿途的花木绿带可以显示道路的线性变化,有助于引导驾驶员视线,预判前方道路线性,利于安全驾驶。
4结语
好的工业区道路绿化不仅能修复道路的生态功能,还能体现出区域的地方特色,把园区的区位优势变成区域优势,给整个示范园区以崭新的面貌。因此,在工业区道路绿化设计中,应充分做好基地现状的勘察工作,充分挖掘地域文化,因地制宜的进行道路景观设计,充分展示该工业区的优势,使之成为工业区的靓丽名片,为招商引资打下良好的生态基础。
作者:潘春联 单位:上海金山园林工程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刘滨谊.城市道路景观规划设计[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2.
关键词:社区公园;景观设计;方案创新
Abstract: the sparrow lake park is a community in strict accordance with the community park rules, and combined with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onstruction of community park, it can not only satisfy the would people lives and work, also can provide abundant facilities to enrich the life of the surroundings, its unique cultural characteristics are leading the community residents pursue the spiritual life of meaning smooth driving force. The sparrow lake park community of theme is YaYi finches and the perfect combination.
Keywords: community park; Landscape design; Scheme innovation
中图分类号:S61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引言:
雅雀二字,部首皆为隹(鸟),五行属木,寓意吉祥。
有公园名曰雅雀,虽无悠悠岳麓,完仞巍峨之雅量高致,亦无滔滔湘水,千里奔逝之雅景深致;但有林森树碧,连岗接陌;已得鸟鸣花幽,藤缠丝萝。清晨,闻腰鼓阵阵,见红腕高舒,时而如风送芦花,时而犹灵蛇弄珠。倏尔鼓停,只余月琴铮铮,芦笙萧萧。日间,有闻书声朗朗,凭栏御风,诵少游之章,歌容若之词,桃李庭芳,竹菊高洁。入夜,欲随苏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献重霄胜景于万里,乘人世桃园与四方。
虽名雅雀,可居,可游,可闻,可赏,小者至于燕雀,达者甚于鸿鹄也。
1.工程概况
1.1雅雀湖社区公园项目背景
长沙市社区公园建设项目是长沙市委市政府“八件实事”之一,是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为长沙老城区增华添绿,为社区百姓实实在在谋福利的重点工程、民心工程。公园建设以“宜居宜业、共享共建”为核心思想,努力创建一个生态美观、经济,集运动、休闲功能为一体的,着眼于服务周边社区居民的综合型社区公园绿地[1]。
1.2雅雀湖社区公园经济技术指标
雅雀湖社区公园总面积11286.71平方米,绿地率69%。其中,绿地面积7787.83㎡,广场面积1300.46㎡,游步道面积706.80㎡,儿童游乐场面积525.27㎡,健身场地面积966.36㎡(见图1)。是一个注重生态效应、服务功能完善的社区公园。
1.3设计标准
雅雀湖社区公园从项目筹划和设计阶段开始,就始终严格依照国家相关建设法规来统筹规划,综合性的设计方式在既符合国家标准的情况下又满足居民实际使用要求,总体来说,公园设计理念先进,标准规格高,落成效果有保证。主要设计依据有:《城市居民区规划设计规范》、《公园设计规范》、《城市绿地系统规划》、《长沙市城市总体规划》、《长沙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等。
图1 总平图
2.场地分析
2.1区位(如图2)分析
雅雀湖社区公园择址于四方坪立交桥西北角,周边社区环境良好,居住人口稠密。公园主要服务对象为雅雀湖小区区居民和四方坪小学师生,辐射服务范围含金帆小区、四方小区以及胜利村社区。四方坪小学校内景观以及东北侧高尔夫球场景观,在设计中采用借景手法,使其融入公园整体景观;限于四方坪立交桥以及汽车修理厂对整个景观设计美化程度上的影响,采用适当的障景手法,将其进行有效的视线遮挡设计。
图2 区位分析图
2.2现状分析
2.2.1场地现有景观劣势分析
现有场地在于其他同类型的公园比较过程中,存在以下一些劣势。一,地形缺乏起伏感,景观过于单调。二,由于公园内的人流量非常大,草坪被践踏严重。三,灌木层植被已经越来越老化,形式和色彩都比较单一,生长状况不好。四,游步道设计缺乏引导性,为充分达到人性化需求。五,整个空间设计缺乏整体性的引导性,错综复杂容易迷失方向,导致部分地段人流量过于集中,但是另外一些地段则是少有人问津[2]。
2.2.2场地现有景观优势分析
虽然说本社区较其它同规模社区存在劣势,但是也有自己独特的优势。第一,整体空间开阔明亮,给人十分舒适的感觉,同时期巨大的面积能够为大量的休闲娱乐场所提供场地,进而为社区添加了整体性的多元结合感。第二,场地上现在生长的乔木都比较高大,而且整体修直,给人俊朗向上的气息,同时还能够给社区带来充足的绿荫。现场这些高直的乔木完全可以予以保留。
3.方案设计
3.1设计风格
雅雀湖社区公园在设计风格上追求和谐舒逸。其在建筑和植物配置等方面表现手法突出,由于与长沙市开福区胜利村社区公园、月湖公园处于同一本体环境中,相互之间可以映衬。故本公园对月湖公园以及胜利公园在建筑和植物等方面的整体风格进行借鉴,打造和谐的建筑与生态特色,形成整体城北风貌[3]。
3.2设计方法
雅雀湖社区公园以“宜居宜赏,共建共享”为核心理念进行建设,公园以周边辐射范围内的社区居民核心需求为中心,通过与街道工委、社区办公室相互衔接配合的方法,以上门沟通、集体座谈、问卷调查等多种形式,先期落实周边居民群众的期盼与需求,并结合实际情况在设计方案中逐一落实。这一手段更好的促进了本公园的人文环境和自然环境的结合,不但实现人文寓意于自然的设计理念,更重要的是实现了公园服务功能的完善。
3.3分类设计
3.3.1风格构成
公园平面构图以“灰头雅雀”(洞庭湖特有的过冬鸟类)为原型,仿佛一只从东南方振翅飞来的一只雅雀,建筑设计采用后现代主义装饰风格,用现代化的材料与工艺来表达对中国风的理解。在植物方面,注重其季相变化规律,落叶与常绿,观花与观叶的合理配置,以及集中于分散的原则,建成不仅符合自然生态,多种乔灌草合理搭配的植物群落,而且具有地域特色的园林景观。
3.3.2交通设计
小区公园道路系统根据用地红线范围、地形特征、环境景观、使用特征、安全健康性原则等因素组织,符合人们的游览习惯,追求合理、美观、经济、健康的宗旨,从美学角度将各景点有机的结合起来。根据各景点以及人们的行为习惯,交通分为两级游步道:一级游步道,宽1.5至2.5米,与主要景点相结合;二级游步道,宽0.8至1.2米,主要视为小型休闲游步道[4]。
[关键词] 梧州市;防洪工程;景观提升
[作者简介] 廖灿均,广西梧州市防洪排涝工程管理处,研究方向:堤防建设及运行管理,广西 梧州,543002
[中图分类号] TV8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23(2015)01-0025-0002
梧州市位于广西东部,城市环境优美,区域优势明显,享有“百年商埠”之美誉。梧州市区地处珠江流域西江、浔江和桂江交汇处。据统计,梧州水文站集雨面积为327006km2,广西壮族自治区85%以上的水量流经梧州,水资源十分丰富,全市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为94.245亿m3 。由于其特殊地理位置,梧州市城区水患严重,洪水多发,20世纪80年代,被列为全国首批重点防洪城市之一,自此,梧州市决心建设城市防洪排涝工程。到2005年,城区主要堤防河东、河西防洪堤工程相续建成,经过近十年的运行,大大减少人民因洪灾造成的损失,有效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但防洪工程岸坡一直处于简单的工程处理措施状态,河道防洪堤岸坡景观没有得到有效提升,基本处于天然状态。随着城市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对城市水生态环境越发关注,提出了亲水、戏水、乐水的人水和谐新要求。本文通过归纳城市防洪工程岸坡处理及景观提升设计多种方案,对防洪堤岸坡水景观提升的设计处理措施进行整理分析,探讨梧州市城市防洪工程岸坡处理及景观提升相结合的设计思路,可为下一步设计具体实施方案以及其他类似工程提供有益的参考价值。
一、梧州市城市防洪工程景观及岸坡现状
梧州市城市防洪堤全长12.33km,分为河东防洪堤和河西防洪堤工程,防洪堤岸坡平均宽度达50m,大部分处于天然状态,目前,梧州市城市防洪工程景观主要分成四个景观区域:河东防洪堤西江段鸳江丽港特色商业步行街、河东防洪堤桂江段梧州历史文化长廊、河西防洪堤富民堤段堤顶休闲观景带、河西防洪堤西江段西堤公园健身绿道。
河西防洪堤全长8.73km,分为浔江左岸龙新小学至白鹤观段,长6.88km,桂江右岸富民段1.85km。河西防洪堤工程于2003年全部建成至今,发挥了极大的防洪效益。目前,防洪堤内侧经过绿化美化,已成为一个绿树成荫,鸟语花香,供人们休闲健身的西堤公园,但河西防洪堤岸坡由于技术以及资金等原因一直得不到有效维护和美化亮化,存在不同程度岸坡石龙压脚,部分没有硬化的岸坡,表面坑坑洼洼,杂草丛生,一些护岸还遗留一些旧钢筋混凝土构筑物,不利于河道行洪和岸坡稳定。
河东防洪堤全长3.6km,分为桂江段和河西段,其中桂江段长1.7km,西江段长1.9km。河东防洪堤2003年5月主体全部建成后,2005年通过竣工验收,对促进梧州的经济社会发展和保护老城区历史文化起到了积极的作用。经过2005年特大洪水和2008年大洪水的侵袭,堤防护岸现已遭受不同程度破坏,原抛填的塑料石笼护坡大多被洪水冲毁,部分露天的石笼已老化断裂,岸坡土体,给岸坡安全稳定带来了严重影响,岸坡景观与河东鸳江丽港特色商业氛围不相协调。
二、岸坡处理与景观提升设计思路
(一)水文特征
根据广西梧州水文站水位资料统计,2005年至2014年西江梧州站常年在5m高程(含5m)以下水位占48.88%,5~10m高程(含10m)水位占33.72%,10~15m(含15m)高程水位占12.18%, 15m高程以上水位占5.22%。由此可见,不同高程段的岸坡受淹概率明显不同,岸坡处理及景观设计要根据具体情况综合考虑采用不同工程措施并增设相应的景观设计,既保证岸坡防洪安全,又能满足人们对亲水、乐水的观景要求。
(二)岸坡处理及河道景观结合思路
城市防洪工程岸坡处理首先要体现城市河道功能,包括河道的自然功能和社会功能,河流是天然的生态廊道,河流与河滩、河岸植被一起,控制水和矿物质体的流动,同时河流又须满足人的需求,岸坡处理及河道景观相结合正是体现城市河流功能的重要措施。
1.岸坡处理工程方案布置
梧州市河东、河西防洪堤工程均为沿江平顺布置,岸坡在防洪堤迎水面一侧,参考已成防洪堤背水面城市园林绿化的成功实践,如河西堤的西堤公园,河东堤历史文化长廊,防洪堤岸坡处理及景观提升应注重城市园林绿化功能。迎水面的岸坡与河道水面相连,是陆域与水域结合的纽带,同时也处在城市的边缘地带,气候、环境、水文地质等条件随河道水位变化而复杂多变,在岸坡处理及景观提升设计方案构想时,既要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广西壮族自治区河道管理规定》等法律法规和水利行业规程规范标准进行谋划,又要满足城市规划特别是建设部有关建筑标准规范。
2.岸坡处理及景观提升设计方案
岸坡处理及景观提升设计方案根据不同水位采用多梯级护岸稳定处理措施和生态措施提升岸坡景观,同时达到岸坡处理与景观提升的目的。
(1)5m高程以下岸坡压脚处理。堤防迎水面河道流量较大,常年低水位下岸坡受水流冲刷严重,岸坡处理应考虑不同形状的大块石或石龙压脚,减少水流冲刷和岸坡崩塌,保持河势相对稳定,结合现有岸坡压脚的实际情况,合理设置下河码头,方便人们下河游泳戏水,达到亲水乐水之目的。
(2)5―10m高程段岸坡处理及景观提升方案。该高程岸坡河道水文变动频繁,岸坡处理应合理考虑混凝土硬化面积,减少岸坡因水位变动造成的坍塌、滑动等破坏现象,同时也要考虑有利于运行维护管理,比如洪水退后方便冲洗等。可采用梯级护岸与斜坡式护岸相结合的形式,梯级护岸有生态混凝土挡墙与亲水平台以阶梯形式布置,根据岸坡断面情况,设置1~4级挡墙和亲水平台,挡墙宽度1~0.8米为宜,挡墙高度严格按照规范设计施工。斜坡式护岸按1∶2.5以下进行修坡后铺设生态混凝土,种植草皮或矮小耐水浸泡的树木,坡脚处设置不高于1.5m挡墙,保证护坡稳定。
(3)10~15m高段程岸坡处理及景观提升方案。该高程为防洪堤岸坡景观主要拓展区域,岸坡上部链接防洪堤堤脚,在本区域应主要考虑设计人行便道及休闲平台,人行便道采用适当高低起伏设计,路面铺设彩色混凝土或者卵石,设计路缘石和栏杆,栏杆结构形式主要从景观提升考虑,分段采用不同的结构,尽量与防洪堤以及河道相辉映,独立形成一道亮丽的风景带;在防洪堤交通闸口上下游附近,考虑建设休闲平台,并辅以运动设施,方便人们休闲健身。
3.岸坡处理及景观提升结合设计思路需注意的几个问题
(1)充分考虑与当地历史文化相结合。主要是突破传统水利工程建设粗大、厚重的特点,特别是混凝土堤迎水面壁的景观设计,应考虑将梧州市2100多年的人文和治水历史进行浓缩,取其精华,采用雕塑、名人柱、碑记、大型石刻在岸坡进行布置,同时配以绿化、灯光、休闲、健身等设施,使岸坡景观与岸坡处理工程同步进行,为人们提供一个集防洪、休闲、运动、娱乐于一体的城市防洪工程岸坡亲水观景场所。
(2)加强与城市功能的结合。城市防洪工程作为城市功能的重要组成部分,防洪堤及岸坡作为城市的重要建筑,防洪堤岸坡处理应与城市功能相协调,综合考虑城市总体规划、城市旅游、环境等规划,设计适合城市功能的景观内容,使岸坡景观成为集防洪、旅游、环境、生态于一体的综合性基础设施。
(3)充分考虑建成后的运行管理。城市防洪工程岸坡处理及景观提升的设计实施,一般为水利部门负责建设,在岸坡处理方面,水利行业主管部门经验丰富,保障岸坡安全稳定的要求容易达到,但在景观设施的管理方面,就需要多部门配合,比如市政、园林绿化、环境卫生、历史文化管理等部门共同参与,加强部门之间的协调很重要,建议在方案设计时成立临时协调工作组,综合参考各部门的意见,设计合理方案。
三、结 语
城市防洪工程的建设和运行管理在实践中取得良好成绩。梧州市作为全国重点的防洪城市之一,随着城市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城市防洪工程岸坡处理及景观提出新要求。本文通过以上综合分析,简述梧州市防洪工程岸坡处理及景观提升的设计思路,对城市防洪工程岸坡整治与景观提升工程有效结合需要注意的事项进行了一些探讨,可对其他类似岸坡处理及景观提升设计思路提供有益的参考。
[参考文献]
[1]梧州市人民政府.梧州市2014年城市防洪应急预案[Z].2004.
关键词:黄河堤防 生态护岸 景观设计
中图分类号: S611 文献标识码: A
前言
黄河流经我国九个省(区),其不同河段区域由于受地理条件、生态环境状况以及历史文化、社会经济结构等因素的影响,呈现不同的特点,且自然景观、人文景观精彩纷呈。随着城市的扩延,过去距离闹市区较远的黄河,逐步成了近郊田园,黄河流域各省、市均以黄河的自然资源、人文景观、风俗人情、黄河文化等为开发资源,逐步形成了以黄河为轴线的大黄河旅游带。
一、生态护岸功能
1、防洪效应
河流本身就是水的通道,但随着社会和经济的迅速发展,河流、湖泊大量发生萎缩,水面积不断缩小,防洪问题显得更加地突出。生态护岸作为一种更加高级的护岸形式,首先同样要具备抵御洪水的能力。生态护岸的植被可以调节地表和地下水文状况,使水循环途径发生一定的变化。当洪水来临时,洪水通过坡面植被大量地向堤中渗透储存,削弱洪峰,起到了延滞径流的作用。而当枯水季节到来时,储存在堤防中的水反渗入河流中,对调节水量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同时,生态护岸中大量采用根系发达的固土植物,其在水土保持方面又有很好的效果,使护岸的抗冲性能大大加强。
2、生态效应
大自然本身就是一个和谐的生态系统,当采用传统的方法进行堤岸防护时,河道大量地被衬砌化、硬质化,这固然对防洪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同时对整个生态系统的破坏也是显而易见的,混凝土护坡将水、土体及其他生物隔离开来,阻止了河道与河畔植被的水气循环。相反,生态护岸却可以把水、河道与堤防、河畔植被连成一体,构成一个完整的河流生态系统。生态护岸的坡面植被可以带来流速的变化,为鱼类等水生动物和两栖类动物提供觅食、栖息和避难的场所,对保持生物多样性也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3、景观效应
生态护岸技术在国内外被大量采用,从而改变了过去的那种“整齐划一的河道断面、弯曲的河道走向”的静态美,现在的生态堤防上建起了绿色长廊,昔日的碧水漪漪、青草涟涟的动态美得以重现,生态护岸顺应了现代人回归自然的心理,并且为人们休憩、娱乐提供了良好的场所,提升了整个工程面貌的品味。
4、自净效应
生态护岸上种植于水中的柳树、菖蒲、芦苇等水生植物,能从水中吸收无机盐类营养物,其庞大的根系还是大量微生物吸附的良好介质,有利于水质净化,生态护岸营造出的浅滩、放置的石头、修建的丁坝、鱼道形成水的紊流,有利于氧从空气中传入水中,增加水体的含氧量,有利于好氧微生物、鱼类等水生生物的生长,促进水体净化,使河水变得清澈、水质得到改善。
二、黄河堤防景观生态设计
1、黄河堤防景观生态设计重要性
作为中国母亲河的黄河,其在政治,文化、经济方面的重要性决定了其生态景观建设工程的独特,不同于城市滨河、一般性河流,拥有着复杂多样的生物资源、支流湖泊、干流峡谷,沿岸地理环境多变人文、自然景观丰富。
黄河堤防景观生态的设计应充分结合黄河建设方向———防洪抢险,在防洪的大前提下以固堤景观设计促进之,相辅相成,生态循环。采用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有机结合的原则,充分挖掘整理黄河沿岸人文资源,采用多样化的表达手段,使其与沿岸壮观优美的自然景观相得益彰,有机结合。防汛和抢险是黄河堤防的主题和任务,其岸坡景观生态建设应配合防洪的要求,防汛首位景观次之,两个环节相互依存和促进。
2、黄河堤防景观生态作用
黄河堤防的岸坡景观分为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其设计构成涉及到植被、水系、地形及气候等要素。黄河堤防景观的生态作用总结为:维持和保护流域、浅滩、湿地及周边堤岸;维持并扩大原有植物群面积,展示季节性绿地景观,形成生态绿岸;展示和弘扬中华地域性人文、历史、民族、美学景观,传承和彰显地域文化;保持及河道恢复,确保一定水深及水量稳定;生态设计湿地,消毒并补充地下水及处理城市废水;保持防汛的安全性能,通过自然通道排水;保持和拓展现存河床及土地,使其呈现自然态势。
通过生物防护工程建设,可以完善黄河及其沿岸环境的生态系统,其相关研究室非常重要的。完整合理的植物群配置其景观持续性是相当长的,可以延续其景观效应及固堤蓄水、降低沉沙、提高防护级别、改善水土环境。
三、黄河堤防生态景观设计要点
生态手法的固堤景观设计属于国际大态势,不同于以往的人工硬化堤岸形式,以适合水文及生态的内在联系,大量应用能够降低水温截雨固堤,增强水系岸坡生物多样性等不可忽视的优点而迅猛的发展和投入。采用混凝土衬砌河床而忽略自然环境的城市水系治理方法,已被欧美各国普遍否定,建设生态河流已成为国际大趋势。
黄河堤防构成系统复杂,坝岸、植物、淤区、涵闸、险工、堤顶、堤坡、放浪林、适生林等要素的整合设计缺一不可,各司其职,其景观稳定性决定和影响着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黄河堤防的生态景观要追求最高境界,以维持和延续沿岸城市动植物群落的自然栖息、当地文化底蕴、不同地域人文历史、地方空间构筑风格为设计出发点,对当地的自然环境与人文景观进行彻底的了解与认识,以便将生态护岸与当地的景观文化融为一体。
四、黄河堤防生态景观护防
绿色堤岸所具备的生态景观效应,可以维持水土,防止水流侵蚀堤岸维护堤防地貌,涵养水源、美化环境、净化空气,绿色岸坡可以调节和改善周边气候,为黄河与城市间延展出自然和谐的休憩环境。
1、堤岸景观设计
堤岸景观节点设计秉承人性化及生态化原则,以三维空间的“点(景观小品设施)、线(景观轴线)、面(整体布局)”展示自然景观湿地的风貌,以林、湿地、水、岛有机结合的天然地貌,糅合中国园林自然态的移步异景手法,以不同高差的观赏点和多条观景视线轴的设置,依据疏密有致的原则布置景观,使整个湿地景观的流线更富趣味。
2、堤岸景观构筑形式
通过3 种方式,在黄河堤防岸坡分级式设计阶梯面,植物分层构筑或是干筑刚性块石,之间留出植被生长空间,前种方式需要场地空间大,后种方式成景时间长;河流滨岸建立绿色廊道,对现有河道除了尽可能保持原有的宽度和自然的状态外,主要采取自然土质岸坡、自然缓坡、植树、植草、干砌、块石堆砌等各种方式护堤替代人工砌岸,使之成为具有栖息地、生物廊道、滨岸过滤带、生物河堤等多种功能的生态河道。提高坡面及坡脚的稳定性,实现河岸生态群落向顶级群落的演变。沿岸水草丛生,形成生态型的湿地景观。
3、植物景观设计
沿黄生态防护建设是自然景观线和生态防护线建设的重要内容,植物选择以当地植物为主,根据不同的植被类型的功能各异来适地种树,沿黄地区地质差别不小,从潮土到盐渍土,同一地段断面上的差别,导致栽植条件各异,在植物栽植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其影响力,改善景观效应、稳固堤岸、过滤杂质、维护地下水、保护生物及遗传多样化,根据以上不同功能选择设计,兼顾生态及当地审美习惯特点。
结束语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传统的治河理念与工程措施已不能满足人们对环境、景观等的需求。将黄河水利工程、景观工程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可以有效提高城市安全性,创造生动的亲水、观水空间;通过对河道周边环境和景观建设,运用新理念和新技术,修复并延展水岸特色景观植被带,为黄河河道工程提供绿色生态廊道;充分展示我国深厚的文化底蕴。
参考文献
[1] 曾贺,谌奔波,张晓华.黄河下游生态护坡构建研究[J]. 人民黄河. 2010(02)
[2] 冯一民.我国城市河流堤岸景观规划模式初探[J]. 中国水利. 2009(04)
[3] 张娟,于东明,韩新英,苏成.山东黄河沿岸防护工程景观建设分析[J]. 山东林业科技. 2006(05)
[4] 俞孔坚,李迪华.城市河道及滨水地带的“整治”与“美化”[J]. 现代城市研究. 2003(05)
[5] 黄志霖, 傅伯杰, 陈利顶. 恢复生态学与黄土高原生态系统的恢复与重建问题[ J]. 水土保持学报, 200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