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公共管理主体理论

公共管理主体理论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公共管理主体理论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公共管理主体理论

公共管理主体理论范文第1篇

关键词:建筑工程、施工管理、体制问题

中图分类号:TU198+.6 文献标识码:A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这种新的发展形势推进了我国各类别建筑工程项目数量的不断增长,在我国作为支柱产业的建筑施工,在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中,地位不断增强,已逐步成为社会经济持续且稳定发展的主要影响因素。随着我国城市建设的不断发展,我国的建筑工程施工管理体制出现了不少弊端,部分建筑工程的施工管理在许多方面都已不在适应我国经济新形势的发展需要,如果要想实现建筑施工行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从两方面看:一方面,就需要加强市场整顿、大力推进企业改革、积极争取国家的相关优惠和支持政策。另一方面,就要在建筑工程施工企业的自身进行改革,建筑工程施工管理模式必须创新,对于建筑工程施工企业根据其经营发展战略和建筑工程施工的内外条件,按照现代施工管理的运行规律,通过各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和动态管理,以实现建筑工程施工建设的目标、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从而更好的促进我国建筑工程施工行业的健康、稳定的发展。

一、新时期建筑工程施工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分析

1、建筑工程施工管理体制中施工安全管理体制的问题

在建筑工程中的施工管理者对安全认识不到位,普遍存在重生产轻安全的现象,没有做到“以人为本”、“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缺乏法律观念和意识,逃避承担法律义务和责任;没有实施有效的安全教育,安全意识淡薄。很多生产经营单位只顾生产经营不顾安全的现象还很严重。施工安全管理不严,抓落实的力度不够。施工现场管理人员缺乏搞好安全管理的办法和手段,对现场作业中存在的习惯性违章和一些隐患问题不敏感,不制止、不分析、不研究、无动于衷、见怪不怪,管理人员对施工安全管理的不重视造成了安全管理职能上下脱节,工作失控,使施工中的安全管理措施落实不下去。

有的施工企业对于新进职工不经培训就安排上岗,不懂安全操作规程、安全意识淡薄而引发的事故率不断上升,应对突发事故的预案和预案的实施明显不足。安全管理水平低下,安全管理手段落后。

建筑工程的施工管理者对于安全责任制不明确,安全管理制度没有得到很好地贯彻落实。生产经营单位对“三违”大多以罚代管,忽视设备和重大危险源的管理,忽视安全设施的建设。有些企业建立施工管理制度的目的不是用于管理而是应付检查,既不重视制度建设,也不重视制度的贯彻落实。

2、建筑工程施工管理体制中施工质量管理体制的问题

3.建筑工程施工管理体制中对于施工进度规划管理的问题一些建筑工程的施工管理体制中对于施工进度计划管理存在一定的问题。在建筑工程的施工进度规划整理、编制结束之后。因为其在工程的施工过程中,总是会由于各种主客观的原因,造成对工程的施工进度规划的实现存在困难。例如:施工的过程中客观环境发生变化、施工周期性规划编制缺陷、由于一些因素对施工现场的工作情况进行调整、建筑资源的供应不到位影响等很多方面,这些多方因素的影响,就要求必须要按照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的实际情况,对施工的进度规划做出调整。事实上,建筑工程的施工进度规划在正式的实施中需要不断的发展问题、再不断调整的过程。所以可见,真正一成不变且可以顺利实现的施工进度规划是较难合理制定的。但是,现在我国很多施工企业存在对施工规划进行照搬模式,机械制定,没有做到灵活的对其进行调整,致使建筑工程的施工整体进度失控。

二、对于建筑工程施工管理体制进行创新探索

1、对于建筑工程的施工安全管理方面

现代建筑工程的施工企业对于施工安全的管理,是在施工过程中组织安全生产的全部活动,通过对生产因素的具体控制,使生产因素不安全的行为和状态减少或消除,不引发事故,从而保证建筑施工工作的正常运行。所谓坚持安全管理原则,即坚持安全与生产同步,在管生产的同时必须要抓安全,把安全寓于生产之中,并对生产发挥促进与保证作用;加强对建筑施工企业的安全管理,制定确实可行的安全管理制度和措施十分重要,它是管理的手段和基本方法。另外,根据建筑施工生产的特点,安全管理也具有明显的行业特色。总之,作为建筑施工企业的管理者要落实安全责任,实施责任管理,并加强对施工工作人员的安全教育,切实例行每日的安全检查。

2、对于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管理方面

建筑工程施工企业在施工管理过程中,对施工质量的施工成本进行控制,在工程项目施工实施过程中通过适当的技术和管理手段,建筑施工企业管理者按照预先制定的目标计划,通过对施工实施中已发生或将发生的费用支出进行检查、复核、纠偏,从而保证施工企业的成本目标得以实现的一个过程。要使成本控制工作得到有效实施,应当在对所施工的项目成本进行全员控制、全过程控制和动态控制的前提下,并确定建筑施工成本控制的具体措施。同时要严格监控成本控制措施在建筑施工中的具体执行情况,以保证其预期成本目标的实现。另外,作为建筑施工企业的管理者要制定建筑施工企业本身内部财务管理制度办法,从而以便于扭转帐物之间的不符、财产评估不到位、成本控制不属实、虚盈空间的实亏等方面问题。

3.对于建筑工程施工进度方面

建筑工程施工企业在施工进度方面,要对建筑工程施工的具体工期进行综合性的考量。因为建筑工程在施工过程中会出现一系列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具体调整的问题。所以,对于建筑工程的施工工期采用伸缩式的规划制定。另外,可以将建筑工程的施工周期规划按照“阶段性”进行工期规划,在一段时间内对所施工工程进行整体管理,这样可以根据在施工工期内出现的一些主客观因素,对建筑工程进行有效调整,确保建筑工程顺利的完成。

我国的建筑工程是我国产业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加强建筑工程的施工管理不仅关系到建筑工程企业自身的发展,也关乎着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所以对建筑工程的施工管理体制问题进行分析是非常有必要的。

【参考文献】

公共管理主体理论范文第2篇

关键词:工程管理;造价管理;问题;

中图分类号:TU723.3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所谓的工程造价管理是确定合理的工程造价并且对这个工程造价进行精准的控制。它包括工程建设的从始至终的投资费用管理,还包括工程的价格管理。这其中,前者是为了实现工程投资的预期目的,在规划和设计一定拟定好的情况下,监控、预测以及确定工程造价机器变动的系统活动。建设工程价格管理则属于价格管理范畴,这里就不详细解释。

由此可见,工程造价的管理具有了一系列的特点,这包括工程造价管理的不确定性,以及在实施过程中的不可预知性。这就是的工程造价管理变得愈发的重要。

从上图我们也可以看出工程造价费用在整个工程项目费用占比之大。也因此,对于土建工程造价管理控制是企业节约成本的有限途径,同时这也有限的证明加强工程造价的管理,严格的执行成本控制是进行土建工程造价管理的重点。

显然,我们也可以深刻的理解,良好的工程造价管理不仅可以促进建设、设计和施工单位能够对财物进行有效合理的利用,还能够去的最佳的经济和社会效益。然而,咋工程造价管理过程中我们不可避免的遇到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那么在工程竞争激烈程度远远超乎想象的今天,工程造价管理存在哪些共性的问题以及这些问题的对策有哪些了?

工程造价管理存在的问题

缺乏管理的机制以及体制不健全

我国长久以来建筑市场都处于供求关系失衡的状态,这种情况下,发生市场的激烈竞争是在所难免的。但是,作为建设项目投资的主体部门尤其是政府为投资主体的时候,一般都不太考虑中标的价格是否低于成本。他们所关注的只是工程造价中的市场利润或者定额利润。同时,由于建筑行业比其他行业的利润空间都比较大,加之,收费标准由施工企业的资质等级来决定。在这种客观情况下,为了追求利润的最大化,资质低的企业就采取了挂靠的方式,来挂靠在资质高的企业名下,这就很有可能产生施工企业在接到工程后不会不考虑成本,甚至不折手段,当出现这种情况的时候,工程质量就可想而知了。

(二)市场竞争的不规范以及计价方式落后

我们都知道,一个工程造价的管理它涉及范围是很广的。包括项目的可行性研究,项目的设计,施工的招投标以及合同的实施,还包括竣工结算,当然还有其他方面,这里就不一一赘述。从以上涉及到的众多部门来看,一个工程造价的管理是不可能由一个政府部门来完成审批的。这是和我国现行的工程造价管理体制多部门、多层次性相关的。这很容易造成工程造价的制度与措施缺乏有效的协调和联系。不光政府部门如此,有些企业因为部门与岗位职责不对应,造成了绩效的优劣无法得到判定。这就很容易出现,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的局面,从而影响到了成本控制的健康有序发展。最后,由于业主的强势地位,造成了施工企业对于业主的缺乏有效的约束。但是业主的行为又直接和建筑工程的进度、质量和造价息息相关。很容造成工程的损失。

(三)超现象普遍缺乏全过程监控

我国工程建设的投资规模与工程造价不同程度的失控作为一个长期现象一直存在在我们过的建筑市场当中。所谓的失控就是指:决算超过预算,预算超过概算,概算超过估算。可以说,估算最后的决算,期间差距之大是令人咋舌的。总结三超的原因,我们也不难发现,主要集中在:首先,客观原因方面是原材料价格的上涨,但是这种上涨应该是预算过程中可以预见到的;其次是决策失误,不合理的变革,这背后的原因之复杂,又不是作为一个正常的市场行为能够理解的。最后,在施工过程中建筑单位突然提高了设计标准的要求,如办公室的增大,装修的超标准等等。总而言之,从估算到决算,这个时间差内,总会有这样那样的市场阻碍着工程造价管理的有效实施。

土建工程造价管理工作的解决对策

历数工程造价管理的种种问题是在于寻找行之有效的方法以期解决这个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最大化利用工程造价管理来节约企业成本。这主要集中在以下方面:

施行综合化的管理措施

把建筑工程划分为不同的阶段,包括投资决策阶段、设计阶段以及建筑项目发包阶段和建筑实施阶段。同时对于造价阶段进行分别计算、分别编制投资估算,设计怪算和施工图预算直到最后的竣工结算。首先应改革造价管理体制,理顺计委、规划局、建委等各方关系,确保标准和指标相互衔接、配套。其次,加强建设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的沟通与协作,建设方应主动协调、沟通各方关系,建立统一的造价管理目标,并建立起行之有效的造价监督机构,对建设、勘察、设计、监理、施工单位进行定期监督检查,对造价投资失控找出原因,对无理由的失控提出一定经济处罚建议,同时还应采用即时补救措施。

强化造价管理的意识

造价的管理和执行最终还是要落到了人上,这就要求造价的管理一定要与人紧密结合,提高人的素质和意识,这才是造价管理行之有效的方法。这包括对于工程造价管理者进行专业素质、知识结构以及执行技能方面的培训和训练。还包括,对于相关人员应该对于建筑工程进行分解剔除多余的功能。设备的选型和建筑工程的功能以及经济和寿命综合起来考虑,寻求利益的最大化,这利润包括以上的功能、寿命和实用。当然还要改革效率的地下的绩效办法,采用资金激励的方法,激发从业人员的积极主动性,从而对工程造价进行有效的管理。

严格执行相关规定

严格的管理包括连个方面,第一是:工程报价的编制依据包括综合定额、费用定额以及对工程造价有影响的其他方面。对施工单位的报价要进行审核。合同谈判,评标,选择施工单位要科学、公正、合理。评标、定标中把造价执业者以及造价编制依据的合法性,作为评判定标是否合法的依据。其二是指合同方面,施工合同必须经过业主或者主管部门审查,对于合同一定要求合法、真实、有效、可行、平等签订,特别对于不平等的条款一定要进行抵制。最后贯彻好合同中的原则,使得一切有合同进行确认和控制。

结语

工程造价的管理对于一个工程的重要性来说是显而易见。但是由于我国本身管理制度以及企业可能存在的管理问题的缘故,造成了造价管理过程中总是存在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这就要求企业努力提高从业人员的造价管理意识以及从业的素质,严格按照合同进行施行,并且着眼于全局对于造价进行管理。这样,才能真正使得造价管理对于工程发挥真正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李晓岩,邹静波.建设项目决策与工程造价[J]. 华章. 2010(19)

公共管理主体理论范文第3篇

【关键词】建筑工程;施工管理;管理效率 ;工程质量

Abstract:Constantly improve the market economic system, China's various undertakings have made leaps and bounds. Among them, the construction industry in national economic growth in China occupy more and more weight ratio. The standard of modern building construction management technology as the direction of the rise and fall of the construction industry, its pros and cons, not only directly affect the efficiency and quality of construction, but also about the overall effectiveness of the construction unit and the future direction of development. On the basis of modern construction project management analysis to explore methods to improve the efficiency of modern construction projects, construction management.

Key words :building works; construction management; management efficiency; engineering quality

中图分类号:TU76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104(2012)

引言

建筑工程项目的施工管理是对拟建建筑、公路、市政等工程在所规定的时限及批准的费用预算内为实现项目预定目标而进行的全过程、全方位的规划,通过应用科学的概念、方法和手段等,对建筑工程现场中的材料、设备、人员、工艺等生产要素,进行有组织、有计划的协调、控制过程。切实提高建筑工程的施工管理效率,不仅是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保证,也是建筑企业社会形象及核心竞争力的体现。由于建筑项目的不可重复性,项目管理者需要站在全局的高度科学地、全面地统筹把握,用系统工程的观点、理论和方法进行管理。

一 现代工程项目管理的现状

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作为施工单位的组织机构,其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决定着企业的总体发展。总体来说,目前的工程项目管理中还存在许多弊端,一方面是项目管理的组织结构过于陈旧,部门众多,分工不明,人力资源配置不当等;另一方面是建筑施工企业的产权没有明确界定为公有产品的性质,项目与企业间责任不明、关系模糊,约束不严等因素制约着项目的经济社会效益。这些弊端严重阻碍了生产力要素的有效配置,降低了项目的整体运作效率。

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这些新的要求促使建筑施工企业不断改变管理模式,创新和完善项目施工管理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通过提高工程质量、加强施工管理[1]、缩短施工期限、降低生产成本的手段成为建筑企业提高管理效率的方法。

二 提高项目施工管理效率的方法

1 以人为本,更新观念

由于任何项目都是由人来完成的,所以对人员的管理是项目施工管理最为关键的工作。人的能力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地点是有所不同的,企业高层管理者需要根据下属部门人员能力的不同选对人、用对人,做到人尽其用。坚持以人为中心的科学管理,重视项目员工的思想素质和技术素质的提高,强化施工项目全员的整体素质。加大人才的培养、引进和凝聚,切实加强创新意识。千方百计调动、激发全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责任感,以创新的思维方式加强企业管理。

2. 改革施工项目的组织管理机构

施工项目组织机构管理与企业组织机构管理是局部与整体关系。组织机构设置的目的是为进一步充分发挥项目管理功能,提高项目整体管理水平,以达到项目管理的最终目标。高效的组织体系和组织机构的建立是施工项目管理成功的组织保证,因此,如何合理的设置项目管理组织机构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

为了提供特定施工项目管理的组织保证,需要建立一个项目经理部。而作为项目部领导核心的项目经理,应根据不同的施工需要选择不同素质的人才来担当。项目经理应具备:领导才能、政治素质、时间观念、理论知识水平、实践经验等基本素质。决策时,能根据员工的特点、特长充分发挥其作用,思路开阔,与时俱进,能果断大胆启用新人。一个好的组织机构,能根据各种环境的变化有效地完成施工项目管理目标,使组织系统维持正常运转,提高组织凝聚力。

为使项目经理部能高效运转,充分调动项目经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可对项目经理采取项目经理年薪制的工资激励措施,使他们感觉到自己的发展与企业的生存紧紧联系在一起。

3 实施信息化施工项目管理

计算机技术在施工管理中的应用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手段。由于信息技术的推广,大量的基础信息如向总公司报告当前的生产经营信息,竞投标信息,材料设备、财务状况等不仅能快速、有效地储存、查找及处理,而且能够对施工过程中而发生的进度、质量、成本进行跟踪管理,提高工作效率的同时项目的控制精度也得到大大的提高。

在具体项目的施工过程中,基于计算机的自动化控制技术在诸如工程测量、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预拌混凝土上料自动控制、高层建筑垂直度控制等方面体现出较大优势。

4 施工现场控制

4.1质量管理

质量管理[2]是为了保证和提高产品质量进行计划、组织、协调、控制等各项工作的总称。项目经理部要根据既定的质量目标,事先制定相应的质量验收标准。对于建筑材料,要严把质量关。根据施工合同的要求,采购经济合理的材料,以满足合同条件及符合国家规范标准(含环保标准)且低价为宜,对材料的采购、运输、存储和使用等过程进行全程控制。

针对不同建筑产品的特点确保主体结构质量,抓好关键部位施工,积极推广应用新技术新材料,定期组织施工人员进行培训,加深行业认识,不断提高管理水平和业务能力。

强化认识,明确质量目标和质量计划,建立质量岗位责任制,使全体人员在其位担其责。对建筑工程项目质量的管理要从设计、施工、投入使用各个环节将参加建设的所有单位组织起来,建立起自上而下保证体系,确保工程质量。

4.2成本控制

利润是一个项目施工的成功与否的重要指标。利润是收入与成本的差值,利润的增长,意味着增加收入或减少成本。施工单位中标以后其收入是相对固定的,而成本在施工当中作为可控因素是建筑项目施工管理工作的关键任务。

项目成本控制[3]就是对项目生产经营所消耗的人力、物力和费用开支进行指导、监督、调节和限制,把各项生产费用控制在预算范围之内,保证成本目标的实现。施工过程中,通过将预算成本与实际成本进行对比,可较为精确地评估现阶段的项目是否成功。

4.3进度控制

施工进度计划[4]是在工程目标的要求下,施工项目中各个施工单位或施工工序在施工中的衔接与配合、劳动力安排及各种施工物资材料供应的具体安排与规划。

进度计划的编制具有一定的预见性和前瞻性,应在充分掌握工程量及工序的基础上进行,使进度计划尽量符合变化后的实施条件。施工单位应根据进度计划配置适当的人力、机械设备和周转材料,使投入的生产要素协调、有效运转,并实时监控进度计划。每周总结工程进度,监控其是否与计划有偏差。无论是进度加快、进度滞后都会对施工组织产生影响,给施工工序带来问题,因此,要采取补救措施及时加以调整。在每周监控的基础上,每月或每季度进行一次工程进度总结,确保总工期目标。

结束语

综上所述,建设工程项目施工管理效率的高低不仅是企业效益的源泉所在,更是企业自身影响力与核心竞争力的体现。建设工程项目施工管理是一个复杂的综合管理过程,涉及到严格的工程质量、成本预算、安全生产、时间进度等方面的内容。建筑工程项目又是一次性的,每个项目都不尽相同,因此不是单靠某人或每一个人就能搞得好的,而必须借助团队合作的力量,项目管理的过程,也是团队合作的过程。

【参考文献】

[1] 姜淳. 建筑企业的工程项目管理探析[J]. 科技资讯 , 2006,(01)

[2] 建筑工程质量管理探讨[J].经济师,2003(9):277.

公共管理主体理论范文第4篇

关键词:建筑工程;管理理论;体系;实践;

中图分类号: TU198 文献标识码: A

建筑工程管理理论是近年来发展的管理学科,随着当今社会步入信息化与科技化时代,人们创造财富与福利的方法、途径等有了新变化,不再是重复传统的生产活动,而是更加注重项目开发与项目实施。良好的建筑工程管理,对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与效率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也越来越成为社会主要管理领域,并将随着生产力水平的具体项目的应用而不断调整与改进。

1、观念的改变

在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建筑工程企业主要完成上级交付的计划任务,并以追求产值为目标。但是在市场经济体系下,建筑工程企业必须改变传统的经营理念,适应时展的需要。在实际应用中,应将市场观念取替计划观念、利润观念取替产值观念、管理观念取替行政指令,以此促进工程管理者的科学决策,同时改变经验主义,实现科学技术管理,强调创新,促进建筑工程的发展。

2、施工材料管理理论

在建筑工程管理过程中,加强对原材料进场检验与取样检测,是提高工程质量的重要保障。由于材料控制是工程的经常性工作,具有涉及项目多、工程量大的特点,应由施工单位与监理单位联合管理。监理单位主要负责抽查进场材料的质量,如石骨料、砂等是否具备出厂合格证、检验报告,水泥、机械、钢材等是否符合规范要求,对于不符合施工标准的材料坚决不能使用。钢筋、混凝土等作为建筑施工的重要材料,对其监理取样工作必须有见证人在场监督的情况下进行取样试验,并经各方签字认可。另外,混凝土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率较高,对质量控制也起到关键作用。在大体积混凝土中,温度应力和温度控制也十分重要,在运转过程中,结构的应力状态受到温度的影响较大,如施工中常见的温度裂缝问题。经大量实践证明,混凝土中常见的裂缝,多是不同程度上的表面裂缝,如由于温度梯度而造成的寒冷地区温度骤降也会带来裂缝现象,因此混凝土的保温也对表面的早期裂缝起到决定性作用。

3、施工技术管理理论

施工技术管理是建筑工程企业的重要制度。一般情况下,现场技术管理人员应明确分工、各负其责,并实现相互监督与协调,以提高企业的技术管理能力。任何企业中的建筑工程都应有严格的管理制度,以实现科学化、规范化。作为建筑工程的技术管理者,应参与图纸会审、编写施工方案等各环节,并根据建筑工程的技术措施,合理安排进度,确保工程质量,并尽力做到节约成本,加强监督管理手段。根据具体情况,应实现对特殊结构及特殊部位的技术交底,组织日常检查顺利开展,包括样板活动等。另外,建筑工程管理理论体系中还应涉及新技术、新工艺的质量鉴别,实现分部工程与一般工程的质量评定、竣工验收等,加强对工程质量与安全的事故调查、分析及处理。如果是大事件应及时上报相关部门,并负技术管理责任。通过全面质量管理组织,再加上小组活动,实现技术创新与技术开发的监督,并对监督资料进行整理和归档,加强技术业务的学习与安全教育。

4、完善技术交底制度

技术交底管理理论体系的建立健全,可让所有施工人员在正式施工前了解施工设计、建筑特点要求等,并在心中对工程项目有详尽了解,便于科学施工。建筑工程的技术交底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工程合同交底。其中应涉及到施工范围及相关技术要求,便于今后图纸审查与索赔。项目管理论坛

(2)设计图纸交底。让施工人员对图纸有所了解,包括建筑的功能、特点、主要部位和特殊部位等。

(3)施工组织交底。让所有施工人员对施工组织设计内容有所了解,并掌握施工方法、施工部署情况、施工计划以及完成任务的手段、方法与组织形式。

(4)设计变更交底。主要对施工人员与管理人员的交底,必须迅速、及时,避免不必要的返工与浪费。(5)新技术项目交底。主要将新技术中涉及到的工艺、材料、结构等,向技术人员与施工人员进行交底,尽量全面详细,必要情况下需要管理与技术人员的现场施工监督。一般技术交底多采取分阶段进行,以便根据实际情况而随机应变。

5、施工质量管理理论

若想提高建筑工程的质量管理,必须提出质量战略,在企业中塑造质量体系。因为单凭全面质量管理理论是没有办法从根本解决建筑工程的质量问题,只有通过战略策划,并加入更多的质量文化内容,才能真正实现建筑工程质量的变革。实际上,建筑工程的全面质量管理并不是管理思想与理论的缺陷,而是市场竞争压力增大的必然结果。因此,这也对建筑工程管理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而工程的全面质量管理则需要在技术与方法上进一步改进,质量管理作为建筑工程中的一个子系统,应考虑与其他系统的结合、一致,实现整个系统的全局最优化。质量管理作为建筑工程管理理论中的重要内容,其方法与手段的实施需要随着工程管理目标而改变。目前,我国建筑工程管理正面临经营革命,由传统的生产导向、产品导向以及销售导向转变为更深层次的市场导向、成本导向以及人文导向。也就是原本内向的质量管理需转变为外向型、系统化的管理体系,根据管理学原理,建筑工程中的质量管理应随着方针、政策及目标的不断变化而调整,这也是未来理论体系的必经之路建筑工程的质量管理与质量体系必将在未来得以发展。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建筑行业已经朝着多元化方向发展,建筑行业在我国经济发展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而建筑工程管理工作直接关系到工程的质量、成本管理、人员的安全、企业的经营效益,甚至关系到企业的生死存亡,但是我国建筑工程管理在现阶段存在许多的不足:(1)管理体制不健全。我国大部分的建筑工程为了节约人员开支,减少了建筑工程管理机构的人员数量和质量。(2)管理制度深入性不足。建筑行业的相关管理制度都是由一些著名的建筑行业专家等共同研究制定的,但是在各建筑单位中就只是一张纸,他们也都只是为了应付上级的检查,并不能应用到建筑工程管理上。

一、建立新型建筑工程管理思路体系

在我国建筑工程管理工作中,难以全面确立我国建筑工程管理思路体系,主要是因为我国缺乏管理理论和经验。建立建筑工程管理思路体系是专业性较强的问题,其实施必须由资深的建筑学科专家和具有丰富工作经验的管理人员来组织,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国外建筑行业无论是技术还是理论都比较先进,因此我国在建筑工程管理思路体系的建立过程中,必须借鉴国外的先进理念,另外,还必须吸取先进的建筑工程管理方法,并对各方面的资料加以综合和整体。总之,要想确保我国建筑工程管理工作的有序进行,必须以健全的工程管理思路体系作为建筑工程总体管理水平提升的基本保障。项目经理博客

二、加强工程项目施工质量管理

加强施工质量管理,建立合理可行的质量保证体系,将工程的质量工作落到实处。工程施工企业要根据质量保证体系,形成行之有效的质量保证系统,树立质量方针,从而让其更加有指令性、系统性及可操作性。要将人、材料和机械各个要素有效结合起来。首先,人是质量控制的核心,要把人作为控制的推动力,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树立工程质量第一的观念。其次,施工材料作为建筑产品的主体,对材料质量的控制是工程质量控制的关键。最后,工程施工的机械是进行施工机械化的主要标志,对现代化项目施工起到不可缺少的作用,它直接影响了施工项目的进度和质量,所以,选好用好工程机械设备非常重要。所以,应该根据工程项目的具体特点,综合考虑各种环境因素,实施有效的施工现场控制,为保证施工质量及安全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项目管理者联盟文章

三、加强建筑工程成本管理

现阶段建筑工程管理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项目成本管理是工程管理不可或缺的内容。工程管理本质特征可以由项目成本管理体现出来。首先,建立项目成本管理责任制。项目管理人员的成本责任,不同于工作责任,工作责任完成不等于成本责任完成。在完成工作责任的同时,还应考虑成本责任的实施,进一步明确成本管理责任,使每个管理者都有成本管理意识,做到精打细算。其次,对施工队实行分包成本控制。项目部与施工队之间建立特定劳务合同关系,项目部有权对施工队的进度、质量、安全和现场管理标准进行监督管理,同时按合同支付劳务费用。再次,施工队成本的控制,由施工队自身管理,项目部不应该过多干预。

四、加强法律建设以及提高部门执行能力

为了保证政府监督工作的有效性和权威性,应该提高监督队伍的整体素质。因此,加强建筑工程质量监督机构的质量管理的学习,从而使得监督队伍的业务素质得以提高。另外,质量监督手段也要不断进行完善,增加检测设备,使得监督工作具有较大科技的含量,实现监督工作的现代化。从建设市场的整体来看,市场运行的规则不够完善。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的现象常常会出现。工程质量受到危害在很大程度上都是由于建设市场的混乱所造成的。因此,政府必须建立健全的运行规则,保证这些规则能够真正落实。要以法律法规为依据,对建设单位和建立单位质量行为的监督进行加强。在建设单位质量监督方面,对执行工程建设程序的监督进行重点加强。尤其是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质量监督手续办理、施工许可证办理和竣工验收四项程序的监督。

五、建筑工程管理理念的创新发展

管理水平提升的理论基础和指导思想就是管理理念,在建筑工程管理水平提升方面,管理理念也是重要元素之一。在我国传统的建筑工程管理中,其理念的表面层析内容比较多,但是对管理工作的实际效果和意义的研究与分析忽略掉,这也就是说只注重表面工作,忽略实质的工作,这对于我国建筑工程管理工作发展和进步有着不利影响。现代建筑工程管理理念的创新,并不是从新发明出一种理念,而是在原有理念的基础上进行完善,并对现代化的管理元素和思想进行不断地填充,从而使得建筑工程管理理念的创新得到彻底实现。值得注意的是,在建筑工程管理理念的创新发展过程中,一定要确定准确的发展方向,不能片面追求新理论、新思想、新观点,而是要始终与我国国情相结合,并且创新发展的速度既不能太快,也不能太慢,逐步地建立一套具有我国特色的建筑工程管理理念。

六、统一安全与质量管理体系

正是由于质量与安全监管体系的合并统一使得质量与安全各自的管理力度大大加强。当前,安全监督机构的工作不好做,很多的相关人员都抱怨施工安全监管较难,手中没有权,也就是没有相应的制约措施和处罚依据,使得安全监督机构不能发挥自己的作用。有些企业阳奉阴违使得管理更难落实。因此,对于以上这些情况,部分地方主管部门制定出了地方性的方法,例如,把安全指标与招投标、奖牌联系起来,实践证明,虽然这种方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其片面性较强,对于大部分的工程还是起不了作用,只能对较少工程起作用,也就是说整体性不强。安全与质量监管体系合并统一后,安全就可以利用质量的手段来进行,质量的保障由安全措施来进行;无论是在查质量时还是在查安全时都要兼顾安全和质量,保正安全不达标的就不进行质量验收,质量不合格的就不进行安全达标评定,二者密切相连,相互制约,这样明显增强了工作力度和强度,并且方法更加科学合理化,使得监管工作由被动局面转化为主动局面,大大提高了监管水平。转自项目管理者联盟

建筑工程的质量监督和安全监督是法律赋予政府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的权利,两者监管的成效对于广大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有着密切联系,把人们赋予的权利行使和利用好对国计民生和国家的长治久安的大问题影响是非常大的;两者体制的合并统一管理,实现了利用质量手段促进安全、利用安全措施保证质量的目的。这种措施大大地弥补了现存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且精减了管理机构的工作、更加明确了管理机构的责任,并且工作更加科学有序,实现了企业负担的减轻、企业管理水平的提高、时展需求的适应等目标。总而言之,从整体水平上提高了我国建筑工程管理水平。

结束语: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现代社会已经步入了信息化时代,并且信息技术已经成为了各行业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并且发挥着无可比拟的作用,建筑行业也是如此。现代建筑工程要采用信息化管理系统,不仅能够促进建筑工程管理的自动化发展,而且还能够提高施工质量和效率。在建筑工程管理中采用信息化系统的同时,必须与建筑工程企业自身特点相结合起来,做到有的放矢。工程管理人员要清楚认识到信息化管理系统的重要性。信息化管理系统能够为企业施工管理提供其所需的各种信息以及为管理人员组织生产提供辅助决策手段,这也是信息化管理系统的最大优点。在建筑工程管理中运用信息化管理系统,能够及时地、清楚地了解工程进展情况,这对于工程项目的质量以及成本进行分析和控制有很大的帮助。

公共管理主体理论范文第5篇

关键词:建筑施工管理;安全体系的建立;

建筑施工安全不仅关系着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还关系到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大局。因此,如何对建筑工程项目进行安全预防和控制,是建筑行业从业人员必须科学、严肃对待的课题。近年来,建筑业得到了迅速的发展,我国在建筑施工安全与控制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建筑施工安全问题依然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解决,工程事故还在频繁出现。因此,在建筑行业高速发展的今天,探讨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与控制,对于促进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水平的提高、推动建筑行业的健康快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建立安全管理体系的重要性

什么是安全管理体系?体系又叫系统,是由两个以上有机联系、相互作用的要素所组成,具有特定结构和功能的有机整体。例如,建筑施工企业本身就是一个体系。建筑安全管理体系是施工企业以保证施工安全为目标,运用系统的概念和方法,把安全管理的各阶段、各环节和各职能部门的安全职能组织起来,形成一个既有明确的任务、职责和权限,又能互相协调、互相促进的有机整体。建筑施工企业的实践经验说明:建立和健全安全管理体系,是加强和实现全员安全管理的组织保证。一个建筑企业,除工程队外,还有机械队、加工厂、汽车运输队、后勤供应等部门,必须建立安全管理体系,同时把施工作业队、服务性的专业分队包括在内,形成一个安全系统网络:工程局、工程处、施工队建立起安全管理组织;搞好群众性的安全管理活动,实行科学管理与民主管理相结合、自查与互查相结合的方法;有一套严格的安全技术标准和要求,有一套科学的调查处理事故程序、完善的规章制度和严格的劳动纪律;有赏罚严明的奖惩条例和相关制度。安全管理体系的作用在于从组织上、制度上保证企业的安全生产顺利进行。通过建立安全管理体系,可以把全体职工组织起来,明确各部门、各环节的安全管理职能,使安全工作制度化、经常化,有效地保证施工生产安全地进行;可以把企业各环节的安全管理工作联系起来,使企业安全施工有坚实基础;可以把企业内的安全信息相互沟通起来,使企业安全管理活动上下衔接、左右协调,综合处理,迅速发现事故隐患,并及时得到处理。所以建立和健全安全管理体系,是实行全员安全管理的重要标志。

2安全管理体系的内容

根据系统论的基本理论和系统构建的思路,建筑施工企业的安全管理体系理应包括如下内容:

2.1有明确的安全方针、安全目标和安全计划。安全方针是施工企业每个职工在开展安全管理活动中必须遵守和依从的行动指南。安全目标是企业根据安全方针的要求,在一定时期内开展安全工作所要达到的预期效果。安全计划是制定实现安全目标的具体计划和措施。每个建筑施工企业的安全管理体系必须有明确的安全方针、安全目标、安全计划,才能把各个部门、各个环节的安全管理工作组织起来,充分发挥各方面的力量,使安全管理体系协调而正常运转。

2.2建立严格的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管理工作是一项综合性工作,涉及面广,单靠一个部门、一部分人去抓很难奏效。为此,必须明确规定企业职能部门、各级人员在安全管理工作中所承担的职责、任务和权限。做到安全工作事事有人管,层层有人抓,检查有依据,评比有标准,建立一套以安全生产责任制为主要内容的考核奖惩办法和具有安全否决权的评比管理制度。

2.3设立专职安全管理机构。为使安全管理体系卓有成效地运转,建筑施工企业各部门的安全职能充分发挥作用,就应建立一个负责组织、协调、检查、督促工作的综合部门,作为安全管理体系的组织保证。安全管理机构在开展安全管理体系活动中的主要作用是:安全管理机构的设置,由建筑施工企业的生产规模、施工性质、生产技术特点、生产组织形式所决定。工程局、工程处设安全生产委员会,施工队设安全生产领导小组,班组设安全员。它是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综合、决策机构,是协助企业领导进行安全决策和协调的参谋,同时又对企业安全生产目标、职工的劳动安全与健康、劳动作业条件的改善发挥监督检查作用。安全管理部门的职责是:协助局、处长推动本企业安全生产工作,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的安全生产方针、政策、法规、法令以及地方政府的劳动安全卫生行政法规、行业安全卫生标准、本企业的安全规章制度等;组织制订和修改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和安全技术操作规程,并检查、督促其贯彻执行;协助行政领导组织有关部门及下属单位研究制订和执行防止事故的措施,汇总和审查安全技术措施计划,并督促按期落实;组织开展劳动安全卫生宣传教育和安全科技文化知识培训,不断增强和提高职工的安全意识和技能;经常进行施工现场安全检查,制止和纠正违章作业,发现和督促解决不安全因素,对严重威胁职工安全和健康的情况,有权下令停工整顿;掌握劳动安全卫生标准,督促有关部门按规定发放个人防护用品,督促有关部门做好女工保护工作;参加本企业新、扩、改建工程项目的设计审查、施工生产、竣工验收、试运行工作,提出安全和工业卫生方面的要求;指导下级做好安全工作,总结和推广先进经验,提高安全管理水平;参加伤亡事故的调查处理,协助提出并督促实施防止事故重复发生的措施。具体来讲,做到以下几点:1)统一组织协调安全管理体系的活动,帮助和推动各方面的安全管理工作,提高安全管理活动的计划性,把安全管理体系各方面的活动纳入计划轨道;2)对各部门的安全职能和承担的安全任务,进行经常的检查和监督;3)统一组织安全管理信息的收集和传递,并使之充分而有效地发挥作用;4)掌握安全管理体系的动态,积极组织新的协调和平衡,提高安全管理体系的功能。

2.4建立高效而灵敏的安全管理信息系统。劳动安全卫生信息是开展安全管理活动的依据。要使安全管理体系正常运转,必须建立一个高效、灵敏的企业内部的信息系统,规范各种安全信息的传递方法和程序,在企业内形成畅通无阻的信息网,应准确、及时地搜集各种安全卫生信息,并设专人负责处理。

2.5开展群众性的安全管理活动。安全管理体系应建立在保证建筑安全施工和保护员工劳动安全卫生的基础上,因此,必须在建筑施工生产的各环节,经常性地开展各种形式的群众性安全管理宣传教育活动,例如,百日安全无事故活动、班组事故为零活动等。

2.6实行安全管理程序化和管理业务标准化。安全管理流程程序化就是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安全管理工作经过分析,使安全管理业务工作过程合理化,并固定下来,用图表、文字表示出来。安全管理业务标准化就是将企业中行之有效的安全管理措施和办法制订成统一标准,纳入规章制度贯彻执行。建筑施工企业通过实现安全管理流程程序化和标准化,就可使安全管理工作条理化、规范化,避免职责不清,相互脱节,相互推诿等管理过程中常见的弊病。所以,它是安全管理体系的重要内容,又是建立安全管理体系的一项重要的基础工作。

2.7组织外部协作单位的安全保证活动。建筑施工企业所需的机械设备、安全防护用品等是影响施工安全的重要因素。安全性能良好的机械设备、安全防护用品等,是保证企业安全生产的必要条件,要求制造厂家或租赁单位所提供的机械设备、防护用品必须安全可靠。这就关系到外部协作单位对建筑施工企业在安全生产条件和生产技术方面的安全性、可靠性的保证。这是建立和健全企业安全管理体系不可缺少的内容。

3建立施工企业安全管理体系的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