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公共管理经典理论

公共管理经典理论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公共管理经典理论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公共管理经典理论

公共管理经典理论范文第1篇

关键词:园林景观;施工;要点

1 前言

随着城市化建设的发展,城市园林景观在其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为了建设一个美丽、环保、绿色、安静、空气清新的公共休闲场所,因此对园林景观工程的要求越来越高。如何提高园林景观工程管理水平和质量水平,已经为越来越多的人所关注和研究。因此,针对园林景观工程的特点,园林景观工程管理水平的提高势在必行。

2 园林工程的施工特点

2.1 园林工程设计比较自由化

在园林景观的设计时,设计人员更倾向于自我发挥的设计模式。而这就更加显现出设计人员的重要性,而其必须拥有独到的眼光,拥有能够临场发挥的能力和艺术细胞。因此,在招聘队伍里的设计人员时,应当严格把关。并且合理调整设计人员的薪资水平,招纳全能型的人才,防止人才的流失。除此以外,在园林设计时,每一个设计要点和物品摆设的方式都应给出充分而详尽的理由。一份优秀的设计图纸是打造好园林景观的关键,因此也就需要設计者在各种设计中力求出新,合理设计,继而建造出一座打动人心的园林。

2.2 景观设计须符合大众审美

在园林设计时,每一块景观石,每一处水景,每一快草地的摆放都须确保景观设计的美观程度,甚至于色彩的搭配,花草树木的高矮程度,植物的品种分类,都需要设计人员的精心设计。而花草树木的生长状况也需要园林工人的精心打理和呵护。每逢干旱时,须给其浇水;每逢虫害时,须给其打药处理或者提前给树木刷石灰预防;每逢树丛或灌木长出多余的枝节时,需要将多余的部分剪去以追求美观。要将艺术的美融入到工程设计中来,做到“步移景异”,令观赏者耳目一新的效果,这也就需要设计者充分发挥自己的空间想象力和创造力去进行园林景观的工程设计。

2.3 施工对象主要针对活体

在现如今的我国的大多数园林设计中一般都以植物的设计和摆放为主,比如各种不同乔木灌木花卉的栽培以及草地的合理配置等。在不同的气候条件下,要选择适宜的植物进行栽培,以保证其后续的成活率,继而达到美化园林的效果。针对活体不同的生长特点和生态功能,设计人员需要制定非常详细的计划进行合理的分配、栽培以及后续的不定期维护来使其展现活体的特色,从而打造一个良好的观光休闲环境。

3 园林景观施工工程要点

3.1 加强对施工管理人员的重视

在园林景观的设计以及施工管理方面,由于园林设计所涉及的学科和知识面十分广泛,因此园林景观管理与设计团队就更加需要具有较强的专业知识和艺术素养的全面型人才。这就要求管理团队对园林景观设计人员的要求要相应的提高,在招纳人员时,对员工的考核也应该加强,而不能马虎了事,继而从人员的软实力上提高园林景观设计团队的能力和水平。在现如今的园林工程管理方面还存在着大大小小的问题,比如施工人员只重视园林施工的质量,而忽视园林设计的美感;或者是其只追求园林景观的外在表现,而不注重其真正的内在价值和水平。所以在园林景观施工时,要严格按照设计图纸和理念进行施工,并且在此基础上追求质量,严格对施工材料进行审核,以符合大众审美为标准,建造出一个更加完美的休闲空间。

3.2 提高园林景观设计的衡量标准

在对园林的景观设计进行衡量时,首先应考虑其是否具有明确的针对性,是否结合当地气温变化进行植物的种植,然后应考虑其是否具有可操作性,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园林景观施工的正常进行,继而进行科学的维护,最终保障园林工程的质量水平和施工进度。在进行园林景观设计审查时,要对园林景观设计的艺术性、工程用料和绿化配置方面进行严格审查,比如在土建工程中所需要的预埋材料、给排水、和强弱电等,在施工之前就一定要严格检查,确保其满足施工要求,还有植被种植时所需要的土壤等也要符合植被的生长需求,在进行植被的运输过程中也要注意植被的生长状况,尽量不伤其根部。在进行植被种植时,要对植被进行筛选以保障其成活率,筛选一些树形较好、无虫害、生长茂盛的植被。这样才能保证园林景观既具有美观性,还具有科学实用性。

3.3 与市政土建工作进行良好的对接

在现如今园林景观工程中,大多都以房屋建筑工程为主,因此需要在市政和土建的主体工程施工完成之后再进行施工。并且在施工时也须配合市政的主体工程进行适当的处理和调整,因此在进工程中的空白点和交叉点的时候,就需要依赖后期的工程施工情况来进行完善和调整。在这种情况下,管理者就需要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来进行施工管理,而这也意味着管理者必须具备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并且拥有一定的大局观,做好与市政人员的协调工作。同样,施工人员也要在衔接时出现的空白区域和交叉区域进行跟进设计。

3.4 对园林景观进行不定期的后期维护

园林景观设计中有一句老话是这样的--“三分重,七分养”,因此建设完园林景观工程后,后期的维护也相当重要。不仅要及时修正施工要点,还要对园林景观进行后期的科学管理和维护,比如植被的及时修整、裁剪以及预防虫害等,都要在专业的园林技术人员的指导下严格进行,继而保证园林景观植被的成活率。因此在后期维护时维护团队也需要制定详尽的规划和设计,及时更新整理关于园林景观现状的数据,结合现代的科学技术,对园林进行系统而又科学的机械化作业。

4 小结

良好的园林景观工程离不开优秀的景观工程管理和设计组织,因此首先要培养出一批具有良好的专业水平和较高的设计能力的队伍,在此基础上,还需要在施工过程进行严格把控。任何高质量,高水平的工程离不开严格的考核。对工程层层把关,才能确保园林施工的质量水平,进而提高整个队伍的园林景观工程管理和技术水平。

参考文献:

[1] 林书声.园林景观工程的施工管理要点分析[j].南方农机,2017(22):120~121.

公共管理经典理论范文第2篇

关键词:电力施工企业;经营管理;分析与对策

引言

随着社会经济体制建设的不断完善以及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加上国际合作与交流的日益频繁,电力施工企业所面临的外界竞争压力日益剧烈。电力施工企业要实现自身的稳定发展就必须改善经营管理模式,实现自身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目前国内电力施工企业在项目经营过程中,出现亏损的问题是困扰电力施工企业发展的一大难题,究其原因来自于内部经营和外部环境影响两方面的因素。其中我们能够把握并加以改善的是公司的内部经营管理体制。为了避免或者减少电力施工企业的经营亏损现象,我们必须深入的分析目前电力施工企业经营过程中存在的种种问题,并针对性的实施相应的改善经营措施,创新管理理念,使企业能够步入持久发展的良性循环。

一、电力施工企业经营管理存在的问题分析

1、经营管理体制建设不完善

面对经济日益激烈的电力施工有建设市场,不同的电力施工企业在面对机遇和挑战时,所反映出的最终收益或亏损情况大不相同。其中企业的内部经营管理体制的优劣是决定企业盈利与否的关键因素,外界客观条件只能在一时上左右企业的运营情况,关键仍然在于企业经营体制本身。目前电力施工企业盲目的追求高利润,却忽略了对内部经营管理体制的升级与改革,表现在内部组织结构混乱,没有实现科学化管理。财务管理体制陈旧,缺乏成本控制观念,造成施工人力、物0力、财力上的浪费。此外,最重要的是人力资源管理体制建设的不完善,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只有把握好人才资源以结合现代的经营管理新体制才能实现企业的可持续性发展。

2、内部经营管理体制不灵活

企业经营管理模式陈旧,明显不能满足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需求。表现在公司管理层且缺少对其相应的监督管理与绩效评价体制建设。员工的雇佣身份复杂,企业正式工与临时工分布缺少统一配置,分配制度不合理,形成了电力施工企业内部管理分配、资源配置、人力支配方面的极度迟钝性。造成目前电力施工企业形成“船大难调头,船小难翻身”的经营窘境。

3、项目施工人员的“三多三少”现象突出

由于电力企业施工项目工作环境的独特性,企业员工的稳定性较差,造成企业内部人力资源出现“三多三少”的现象。其中“三多”指的是企业各部分冗余人员多、没有实际职责的管理人员多、企业整体上低素质的员工多;“三少”指的是具有高级管理能力的人才少、具有创新工作能力的员工少、企业整体人才储备资源少。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目前电力施工企业一般按照传统的电力系统规定的员工定制标准来进行企业人力资源配置,在具体实践中缺少相应的变通性,与时代的高速发展与高标准要求相背离,这种粗放型的模式仍是属于计划体制范畴。导致目前电力施工企业在定员体制上在宏观和微观方面上的难以调整,势必造成企业人才的流动性较大,高素质的员工外流现象严重,冗余人员的日益增加给企业日常经营带来了不必要的负担,从而影响企业项目经营的高效开展。

二、改善电力施工企业的经营管理措施

1、建立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新体制

(1)首先,建立适应现代市场经济发展需求的新型内部管理组织结构。

将企业管理层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优化重组,将其细分为:企业管理层、施工项目管理层以及劳务作业管理层三个层次。并赋予其相应的职责,其中企业管理层即决策层主要职责为制定企业的整体发展方向和计划,为企业的利润目标设置相应的资源分配机制。施工项目管理层主要由项目经理部构成,主要负责项目的资源配置以及成本控制,在配置上,应该具备项目计划、资源组织、质量检验、安全管理等部分。施工作业劳务管理中心是劳务作业管理层的中心职能,项目管理体制下, 劳务作业层的人员应来自于与企业签订劳务分包合同的劳务分包企业, 合同双方的地位是平等的。劳务作业层与项目经理部的关系是履行劳务分包合同的关系。

(2)理清三者之间的关系。顺企业管理层、施工项目管理层、作业劳务管理层3 者的关系可以总体概括为:“2 层分离, 3 层关系。”即:“管理层与作业分离” , 企业层次与项目层次的关系, 企业法人代表与项目经理的关系, 项目经理部与劳务作业层的关系。管理层与作业层分离是电力施工企业经营体制改革的关键环节。企业管理层与作业层分离后, 企业管理层重点抓好企业的法人地位巩固和企业施工资质建设与升级工作, 把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和企业发展放在头等位置来管理。企业管理层与作业层分离后, 企业作业层逐步过渡到专业劳务分包法人实体, 不再是企业的组成部分, 而是社会上的专业劳务分包公司。作业层着重抓好自己专业劳务队伍建设, 培养和造就高、精、专技术的实用人才, 打造企业劳务品牌。

2、完善企业资源配置与管理新制度

电力施工企业的资源配置分为面向企业内部和面向市场两个方面。企业资源配置的实施标准应该以充分发挥资源的效能并尽可能的降低工程成本为前提。因此,企业在体制改革上要按照市场运营规律适应性的规范内部资源配置,其中最重要的一点是坚持资源的有偿占有、经济核算和责任考核。另一方面,企业资源优化配置和动态控制是实现企业资源管理的两种方式,优化配置包括资源的科学合理性选择与整合,并根据特定的时间分配确立资源的周转配置方式等;动态控制是资源管理目标过程控制, 包括资源的利用率和效率的监督、闲置资源的清退, 资源随施工任务的增减变化及时调度等, 通过管理活动予以实现。

3、重视人才培养、确保人才的合理结构

项目技术及施工人员是项目的主体,决定施工项目的质量及效益。因此,需要加强对人才的培养,提高职工的素质和专业水平。对于高素质的技术人才,更要实施人性化的管理和绩效激励,体现出责任和收入的关系,激发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保证人才结构的合理结构,使人才能够“留得住,用得上”。这对电力施工企业在项目经营中经济的增长有着重要作用。

结语

电力施工企业改革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 不仅涉及到电力企业的各个方面, 也涉及到社会的各个方面, 这就要求我们认真贯彻落实《建设工程项目管理规范》, 进一步解放思想, 转变观念, 勇于改革, 勇于创新, 为实现电力施工企业社会化、市场化、效益化而努力。

参考文献

[1] 赵世嵘. 浅谈电力施工企业项目成本管理与控制[J]. 电力标准化与技术经济,2006,(1).

公共管理经典理论范文第3篇

[论文摘要]本文主要是从传统供应链管理出现的问题分析出发,探讨了在电子商务环境下供应链管理的新特性,最后对电子商务供应链和传统的供应链进行了比较。

电子商务是指利用互联网等网络进行的贸易活动,也就是在网上将信息流、商流、资金流和部分的物流进行完整地实现。供应链管理(SCM)是一种集成的管理思想和方法,它融合了当今现代管理的新思想、新技术,是一种系统化、集成化、敏捷化的先进管理模式,是对供应链中的物流、信息流、资金流、增值流、业务流及贸易伙伴关系等进行的计划、组织、协调和控制的一体化管理过程。

供应链管理与电子商务都是一个从生产商到最终用户的价值增值过程,电子商务是在一个更新的、更有效的技术平台上构建的供应链,实现电子商务的价值增值过程就是一个供应链管理过程。

电子商务环境下的供应链管理最有力的优势是通过及时、有效信息的传递,实时把握市场需求,并根据实际需求来快速调整相应的生产、经营和物流运作等相关活动,体现了企业对市场的敏捷反应。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为物流乃至供应链管理奠定了基础。在电子商务环境下供应链管理体现了一些新的特点:

一、供应链结构向横向一体化与网络化发展

从上世纪末开始,“横向一体化”的供应链思想开始兴起,即利用企业外部资源快速响应市场需求,企业集中精力管理核心业务。“横向一体化”形成了一条从供应商到制造商再到分销商的贯穿所有企业的“链”。随着互联网与电子商务的发展,企业物流的集成思想、与供应商和客户建立协同的业务伙伴联盟思想等的出现,供应链机构出现“网络化”的趋势。

二、供应链管理信息化

信息技术的应用是推进供应链系统中信息共享的关键,改进整个供应链的信息精度、及时性和流动速度,被认为是提高供应链绩效的必要措施。因此,企业管理战略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制定供应链运作的信息支持平台,如集成条形码、数据库、电子订货系统、射频识别、电子数据交换、全球定位系统等信息交换技术和网络技术为一体,构建企业的供应链信息集成系统。

三、企业生产敏捷化、柔性化

上世纪末,美国提出了以虚拟企业或动态联盟为基础的敏捷制造模式,采用可以快速重构的生产单元构成的扁平组织结构,以充分自治的协同工作代替金字塔式的多层管理结构,注重发挥人的创造性,变企业之间的生死竞争关系为“共赢”关系,强调信息的开放和共享、形成虚拟企业,电子商务的兴起为实现敏捷制造提供了可能。而柔性化是指企业在瞬息万变的市场中调整生产的能力,该能力越大企业活力就越大。

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给供应链管理带了发展的机遇也对其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和传统的供应链管理相比,电子商务供应链管理主要有以下不同:

1.物流管理的方式发生变化。在传统的供应链形式下,物流是对不同地理位置的顾客进行基于传统形式的批量式空间移动,货物的运送通过集装箱、托盘或其他包装单元来进行,供应链各个环节之间的可见性是有限的。在电子商务供应链管理模式下,利用各种信息技术和互联网,使得客户在任一给定时间都可以沿着供应链追踪货物的下落。

2.物流的目的地不同。传统供应链由于不能及时掌握商品流动过程中的信息,出现信息不及时等情况使得物流只能实现集中批量化运输和无差异性,从而使得物流的目的向集中运输方向发展。而电子商务供应链完全是根据顾客的个性化要求来组织各种物流活动,这种物流不仅要通过集运来实现运输成本的最低化,同时也需要借助差异化的配送来提高服务,其目的地是分散的。

3.顾客的类型不同。在传统供应链管理模式下,企业服务的对象是既定的,供应链服务提供商能够明确掌握顾客的类型及其所要求的服务和产品。随着电子商务的到来,要求快捷、高速、划分细致的物流和商流方式,顾客是未知实体,他们根据自己的意愿、季节需求、价格以及便利性,进行产品订购。

4.供应链运作的模式不同。传统供应链是一种典型的推式经营,制造商为了克服商品转移空间和时间上的障碍,利用物流将商品送达到市场或顾客,商流和物流都是推动式的。在电子商务供应链中,商品生产、分销以及仓储、配送等活动都是根据顾客的订单进行,商流、物流、资金流都是围绕市场展开的,物流为商流提供了有力保障,因此电子商务供应链是拉式的。

5.供应链管理的要求不一致。传统供应链管理强调的是物流过程的稳定、一致,否则物流活动就会出现混乱,任何物流运作过程中出现的波动和变异都有可能造成上下游企业的巨大损失。电子商务供应链管理却不同,由于其物流需求本身就是差异化的,物流是建立在高度信息管理基础上的增值活动,因此,物流必定会出现高度的季节性和不连续性,要求企业在管理物流活动中必须按照及时应对、高质服务以及总体成本最优的原则来进行,体现“个性化、专业化”。

6.物流信息管理系统不同。传统供应链管理中物流信息一般都是通过人工采集、传输、汇总,信息具有单向性,供求双方的信息是不对称的,物流信息管理系统一般都是单机系统,至多是一个局限于内部网络的局域网络系统。而电子商务环境下的供应链管理中的物流信息的采集可以由供求双方通过互联网进行在线采集,信息具有双向性和对称性,信息管理系统是一个对供求双方开放的基于互联网的网络系统,信息具有高度的实时性、准确性和有效性。

7.资金结算方式不同。在传统供应链管理中,资金结算大都是通过现金、支票或转账方式进行;而在电子商务环境下的供应链管理中,因交易都是在线进行,以在线电子支付为主要结算方式。

总之,电子商务供应链管理弥补了传统供应链管理的不足,它不再局限于企业内部,而是延伸到供应商和客户,甚至供应商的供应商和客户的客户,建立的是一种跨企业的协作,覆盖了从产品设计、需求预测、外协和外购、制造、分销、储运和客户服务等全过程。同时他最大化地以网络方式将顾客、销售商、生产商、供应商和雇员联系在一起,极大提高企业管理水平,使供需双方在最适当的时机得到最适用的市场信息,大大减少商品流通的中间环节,极大地促进供需双方的经济活动,加速了整个社会的商品流通,有效地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提高企业的工作效率和经济效益,增强企业的竞争力。

参考文献:

[1]董千里:供应链管理[M].人民交通出版社

公共管理经典理论范文第4篇

供电企业一般都是国有企业,是为所管辖区域的工业、企业、事业单位,及公民住宅区等提供电力供给的公益机构,电力能源对于地区经济的发展有着重要影响。县级电力企业就是为所管辖的县区提供电力能源供给,并在县域经济发展过程中起着关键性作用。所以说,电力企业所提供的电力产品不只是商品,更是一种公益性产品,直接影响着区域的发展。这样的特性使得电力企业财务管理工作将面临着多元化的价值取向,这就是财务管理工作所面临的挑战。

1.1资金预算面临的挑战

电力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开展可能面临诸多问题,其中资金问题是最大的问题,而资金预算面临的挑战是首要发生的,资金预算阶段即“五大”中的大规划阶段。在进行电力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如果设施建设不完善,或使用劣质的设备导致必须更新设备时,都会导致资金预算不足问题,这将直接影响着资金预算的准确性。另外,还存在一些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等工作的开展,导致一些财务资金用于此类建设过程,资金预算发生变更,这些也可能抑制经济效益目标的实现。

1.2资金使用面临的挑战

资金使用主要用于生产阶段,即“五大”中的大建设、大运行、大检修之中。资金使用过程面临的财务管理问题主要是使用的资金是否在预算范围内,是否能有效果控制成本,如果不能将费用控制在成本范围内,就需要追加预算资金,严重时带来财务管理风险。

1.3资金回笼面临的挑战

资金回笼阶段主要靠销售收回资金,即“五大”中的大营销阶段。从理论上来说,商品销售的同时即应该获得销售资金,商品与资金形成等价交换,但实际上,县级供电企业一般都是先售电后收费,这样就造成部分电费难回收,再加上一些政府政策的强制要求,都影响着资金回笼效率。由于以上三方面资金问题面临的挑战,给县级供电企业的财务管理提出了具体要求。

2“三集五大”体系下应对挑战的原则

2.1微观经济效益原则

微观经济效益是指企业内部的经济效益,就是指按照“三集五大”体系的管理模式,通过企业财务管理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企业财务管理对企业经济效益的影响重点主要体现在资金预算和资金使用的过程,在财务管理工作中,资金预算要结合实际,并体现持续改进,资金使用过程要严格管控,尽量避免超出预算的费用发生。县级供电企业的财务部门要尽量将人力、物力资源向资金预算和资金使用这两方面过程集中,尽量保证做到科学预算交、有效监管,以实现企业财务管理集约化的管理目标。

2.2中观经济效益原则

中观经济效益是将县域经济发展作为整体来看待的。首先,企业的经济效益目标和社会整体的经济效益目标实现并不存在对立关系,而是相互依赖、相互促进的,社会经济的进步发展能够带动企业经济效益提升,同时,企业经济效益提高,自然也给社会经济效益提高贡献一部分力量。因此,对于县级供电企业要勇于将支持县域经济发展作为企业奋斗的目标,这就要求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开展不能死板,要灵活,即做到刚性管理,又做到弹性适应政府决策。以上两大原则,确定了县级供电企业的财务管理方向。

3建立在体系基础上的管理模式

构建任何体系模式的构建与实行都离不开人的因素,“三集五大”体系的贯彻执行也同样要重视人员的管理,对人的管理一方面是提高人员的意识,加强思想教育,一方面要建立一系列管理制度,督促人员严格执行。

3.1建立基金预算的党员监管机制

党风廉政建设的重要内容便包括在经济上的廉洁自律,这是专项工作建设的重点。面对具体的资金预算而言,需要发挥财务、业务等部门党员干部的监督作用。促使党员干部组成涉及资金预结算、使用等环节的监督小组.在党风廉政建设的高压态势下,提升电力基础设施建设资金在使用中的效益性。这样也有利于促进企业员工自律思想意识的养成。

3.2建立全过程的基金管控机制

供电企业资金有效管控从合同签订开始,财务管理部门应建立,以“工程项目”为单元的资金管控机制,将全过程资金管控活动细分到具体的工程项目上,采取专人负责的方式来进行。这样一来,就能将资金的常规管控办法与供电企业的工作特征相结合。

3.3建立资金使用效益的评价机制

为了有效控制资金使用,尽量减少超预算使用的情况发生,供电企业的财务主管部门要建立资金使用效益的评价机制,评价机制的设计要注重事前分析和事中权变管理。事前分析需要使用一些资金贴现计算的公式、模型等作为分析工具;事中的权变管理,主要是指根据企业运营过程中的风险,合理分配资金,确保资金使用即满足要求,又降低超支风险。

4结束语

公共管理经典理论范文第5篇

新厂新制是指定员范围按照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借鉴国际上火力发电企业的管理模式和我国先进火力发电企业管理体制的成功经验,在保证安全生产的基础上,按照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通过改革、改组、改造进行结构调整,以火力发电企业生产经营必要的环节,本着精简、高效的原则而建立的体制模式。新厂新制要求员工队伍素质优良,结构合理,达到专业技能一专多能、一岗多责,主要运行岗位值班人员经过仿真机培训合格,达到全能值班水平,实现劳动力的优化配置,员工人数约为常规火力发电厂的十分之一;是现阶段我国新型火力发电企业实行的一种先进、科学的管理体制。

一、新厂新制中职业经理人的位置定位

在新厂新制发电公司模式下,一个以投融资为主的投资控股方不会以更多精力关注公司具体运作方式,也不需对公司发展战略和管理风格作指导,只要选对了职业经理人,按照约定的经营指标去约束、奖惩,简单的激励控制手段就可以实现对控股公司的管理。

一个以发电为主业的专业化的集团公司对其投资控股的发电企业要求要严格得多,不仅需要净利润的回报,还要体现集团意志,实现管理理念、管理方式、监控手段、社会形象诸多目标的统一。在企业文化、安全生产、文明生产、经营管理、科技进步、信息系统、党群系统、法制建设等方面实现全方位的领导。

电力企业职业经理人应当尊重投资控股方的意志,明确自己的角色定位和投资方控制资本、保护资本的权力;正是投资控股方承当了资本投资风险,整合了社会资源,使投资、经营、回报形成一个良好的循环,搭建了职业经理活动的舞台。

电力企业职业经理人应该经常思考,投资方需要什么,自己能够给投资方那些回报。这是职业经理人首先要解决的问题。

二、企业生命周期不同阶段的管理风格探寻

任何企业都有一段诞生成长的艰难历程,项目立项、可行性研究、初步设计、工程设计、项目审批、开工建设、投产经营,每一个阶段都有不同的管理特点,职业经理人管理理念应该适应这些变化。

1、筹建期

一个企业的建立,凝聚了投资方、融资方、设计单位、审批单位、施工单位、筹建单位的集体智慧。建设期的公司经理人每天面对多方面的矛盾协调,几乎所有时间、精力都耗费在整合外部资源和内部环境方面,耗费在无休止的协调中。这是一个同心同德的时期,职业经理人应当以极其宽广的胸怀,容纳矛盾和打击,为了公司的成长甘受委屈,形成以包容为主的管理风格。

b2312; mso-hansi-font-family: 楷体_gb2312; mso-bidi-font-family: 楷体_gb2312; mso-font-kerning: 0pt">

2、成长期

机组投产后,绝大多数发电企业约有三至5年的磨合成长期。人与人的磨合,人与机器的磨合,对人的适应,对设备运行规律的摸索,职业经理都需全方位应对。抓住了安全生产,减少了非正常停运设备这个中心环节,就抓住了效益。成长期以抓安全生产、文明生产,整治设备、过程管理为主,注重过程中每个环节的可控在控,形成规范、严谨、务实的管理风格。

3、成熟期

完成了人与人,人与设备的磨合,安全、生产稳定后,公司进入到以经营管理为中心的管理阶段。稳健的安全生产、文明生产管理为经营管理打下了良好基石,精细化管理注重固定成本、变动成本的降低,注重人的素质的提高;计算机技术、网络通讯技术、现代化管理技术实现人、机器、技术、资金流、物流、信息流的有机集成;开源节流、科技更新、为企业注入新的活力;职业经理人每天在经营管理、绩效考核的指标、数据、流程、策略中构筑管控一体化大厦,为打造将市场需求、生产管理、资源管理、财务核算结合而成的数字化现代电力企业耗尽心血。这是企业效益最好的时期。

4、晚期

发电企业寿命一般为25至30年。进入晚期的企业容易滋生集权式、家族式复杂的社会关系。职业经理人应头脑清醒,防止居功自傲,大捞一把,不顾公司,抛弃员工的心态,以良好的修养和宽广的胸怀协助投资方做好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