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物流工程改革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中图分类号:G642.477;F250-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7)14-0170-03
引言
物流工程专业是我国本科教育专业目录中的一个新兴专业,是我国经济全球化发展和物流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同时也是经济发展和相关产业发展的人才储备和基础。要发展和建设好物流工程专业,其中实践教学始终是一个很重要的课题。因此,物流工程专业的形成与发展,离不开在实践教学方面不断进行改革尝试和创新发展。
实践教学是巩固理论知识和加深对理论认识的有效途径,是培养具有创新意识的高素质工程技术人员的重要环节,是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掌握科学方法和提高动手能力的重要平台,有利于学生素养的提高和正确价值观的形成。具体来说,就是要对物流工程专业的学生在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以及个性能力等方面进行综合培养,使之成为一个复合型人才。为了适应应用型和实践型人才的培养要求,必须构建与物流工程专业相适应的实践教学体系,为了确保实践教学的效果,硬件和软件方面都必须要有相应的保障,比如说开展物流综合实训教学离不开物流设备和模拟软件的支持等。虽然理论教学是物流工程专业学生的专业基础,但要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实践教学环节则是重中之重。为了物流工程专业的实践教学能更加顺利地开展,必须在实验室条件、校内外实习基地条件、师资条件、管理制度条件等各方面提供有力的保障,从而推动专业实践教学的改革和创新,促进实践教学的规范化管理,改善实践教学环境和条件。
此外,根据物流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和要求,为加强对物流工程专业实践教学的质量水平管理,还应建立并完善物流工程专业的实践教学经济性评价体系,不断提高其实践教学水平。
一、改革保障措施
(一)校内实验室建设方面
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指标体系中,实验室条件是一个重要的指标。实验室是开展实践教学的重要场所,实验室的硬件和软件水平对实践教学水平有着直接的影响。所以,要加强物流工程专业建设和课程建设,就必须要有符合物流工程专业要求的实验室条件。这也是改革和创新实践教学的前提。
随着我国经济和物流产业的发展,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最近几年发展起来的物流工程专业当然也不例外。但是,在实验室条件方面,与其他成熟专业和品牌专业却有着明显的差距,缺乏与物流工程专业课程相吻合的教学设施和设备,难以满足基本课程的实践教学要求。因此,对于像物流工程这门的新兴专业来说,加大实验室建设投入是当务之急。要根据专业建设和课程的要求,开发实践教学项目,进行实践教学改革尝试,逐步加大投入,建立从演示性实验、验证性实验到综合性实验、创新性实验一系列符合专业特点的实践教学体系。所以说,加大实践教学资金的投入是探索实践教学改革和创新的基础和有力保障。
在探索物流工程实验教学改革方面,我们可以精简理论教学内容,增加实践教学环节,构建学校实验、社会实践、专业实习和综合实践四位一体的实践教学体系,并贯穿整个四年的教育和学习。加强实验室建设,更新物流信息实验室的软件,开设物流仿真实验。目前物流学院已建成物流工程技术实验室和物流信息实验室,实行开放实验,创造条件利用实验室的教学资源满足学生的实习要求,使学生得到良好的技能训练。此外,应实行开放实验,使学生得到良好的技能训练。加强产学研基地建设,依托物流行业和社会各相关单位,共建产学研合作基地和实践教学基地,通过与企业共建,既可以进行实践教学,又可以服务社会和企业。
(二)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方面
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是应用型本科教学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实践教学基地是指具有一定实践规模并相对稳定的高等学校学生参加校内外实践和社会实践的重要场所,对人才的实践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实践教学基地的管理水平对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也有直接影响。校内实践基地工作的重心在于专业内容的模拟实现,训练学生的专业基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校外实践基地则要充分挖掘和利用社会资源,让学生在一个真实的工作环境中学习和锻炼,从而促进学生在实践中得到知识、能力和素质的不断提高,全方位发展。
在校内外实习基地实习,学生能感受真实的工作环境,面对物流工程实际问题。但是,由于物流工程专业办学时间较短,实践教学校外资源缺乏积累。按照本专业的培养目标和实践性技能训练的要求,物流工程专业可以与企业进行校企合作,建立比较稳定的教学实践基地。除学校统一建立的教学实践基地外,原则上学院也要有若干个与物流工程专业特点相适应的教学实践实习基地并注重合理布局、数量适中。这些校外实训基地能够满足课程现场教学、专业实习、顶岗实习的需要,在校外实习基地通过教师及校外工程技术人员的悉心指导,使学生从校内的模拟实训转到校外实训基地真题真做的实践学习,为培养应用性复合型人才创造了良好的实践教学环境。除此之外,还可以积极联系具有较好设备条件和管理水平的企事业单位作为实训基地,为物流工程专业学生参加工程实践,深入物流第一线、了解物流的实际运作、体验真实的企业文化,提供更多的实践、实习机会,还能让学生在真实的职业环境中顶岗学习。
校外教学实践基地应根据学科、专业性质特点,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选择能满足实习教学条件的单位,并在协商的基础上建立起协作关系。根据有关专业实践教学和校内实习基地建设的需要,可由学校和学院分两级建立校内教学实习基地,但必须能满足完成教学实践任务的要求。为促进教学实习基地建设和规范管理,高校教务处要会同有关学院不定期地到基地检查、评估教学实习情况。对协议到期的教学实习基地,根据双方合作意向与成效,可办理协议续签手续。
(三)师资队伍建设方面
建设一支符合物流工程专业特点相适应,并且具有比较丰富的工程实际经验的师资队伍,是该专业实践教学体系能够顺利实施的重要保证。这就要求教师既要具有扎实的物流工程专业理论基础,同时还要具备很强的技术应用和开发能力。可见“双师型”教师是物流工程专业对教师的一种特殊要求,即要求专业课教师具备两方面的素质和能力:一方面要具有较高的专业理论水平,有较强的教学、教研及教学能力和素质;另一方面要有丰富的工程实际经验和熟练的专业实践技能,以及指导建设中学生创业的能力和素质。物流工程专业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建设中应注重这类“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尽量提高这类师资的比例。为了提高双师型教师质量和数量,我们可以尝试内部培养和外部引进的方式来实现。
首先,对有技术潜质的年青教师实施重点培养。年青教师都可安排到物流工程专业实验实训室工作一段时间,随指导教师一同完成实验实训的准备、指导、考核全过程,从而熟悉本专业各个实践环节和流程,以及常用物流设施设备的操作和使用。然后派到企业工厂挂职锻炼,从事物流设备的开发与管理、配送中心规划、物流管理系统设计等工作。教师在企业工作期间不仅可以更新知识结构还可以积累实践经验。积极把青年教师送到企业实践中去挂职锻炼,还可以尝试与学生实习、毕业设计、横向科研课题开发等工作结合起来。实践证明,把中青年教师在企业中进行挂职锻炼作为一种制度,只要长期坚持,一定能有效提升青年教师的工程技术能力,势必推动“双师型”实践教学师资队伍的建设。
其次,对于外部聘请的教师应注重技术应用能力和实践经验,以达到优化实践教学师资结构、加强实践教学环节的目的。要求外聘兼职教师能发挥“传、帮、带”的作用,把丰富的实践经验传授给教师和学生,不仅有利于学生的实践教学质量的提高,也有助于提升教师队伍的工程实践能力,同时还可以借助稳定的有丰富经验的兼职教师队伍来推动和深化校企业合作。学校可与企业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同探索有效的物流工程专业实践教学改革和创新的措施。
此外,还可以组建由物流业界成功企业家组成的导师团,聘请具有开拓创新经验的物流企业家作为学生的讲座教授和实习导师,形成一支品德高尚、经验丰富、相对开放的院外教师队伍,为物流工程专业的实践教学提供有力的保障。
(四)制度与政策支持方面
制度的设置是科学管理的具体体现,完善的规章制度也是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的重要保障。借鉴其他专业行之有效的实践教学管理经验,结合物流工程专业特点,多措并举,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建立一系列实践教学管理制度。在制度保障的背景下,全过程管理和监控实践教学过程,使之实施更深入、作用发挥更全面。实践教学管理制度一般包含实验室现场管理制度、实验室建设管理制度、校外实践基地管理制度、教师挂职锻炼管理制度等。为了保证实践教学质量,制度建设必须不断完善,运行机制要具有一定可操作性,并严格执行,认认真真把实践教学管理工作落到实处。构建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实践教学管理制度,使实践教学管理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为物流工程专业实践教学的改革和创新提供有力的制度保障。
在政策支持方面,第一,在专业发展过程中始终加强领导班子建设,使领导班子在思想上、组织上、行动上保持一致,重视实践教学制度建设,建立健全物流工程专业的科研和行政各项制度与运行规程,保证物流工程专业各项实践教学工作顺畅有序。 第二,以实践教学工作为重心,坚持培养应用型实践型人才。形成领导重视、组织得力、措施具体、有序推进的工作开展局面。为了实现实践教学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必须重视建设实践教学质量监控保障体系,实施动态管理、全程监控。这些措施可为实践教学体系的正常运行提供有力保障,从而为实践教学的改革和创新提供可持续发展的动力。第三,遵循教育教学基本规律,合理构建实践教学培养方案与体系,不断探索和总结具有特色的人才培养方案;加大实践教学和选修课的学时、学分,压缩必修课和n内学时、学分;打通部分学科基础课和专业选修课,增加学生自主学习时间,调动学生的学习潜能,增加学生学习动力。
二、经济合理性评价
改革项目经济性评价是对经济合理性进行计算、分析、论证并提出结论性意见的全过程,是改革项目可行性研究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最终可行性研究报告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当前,我国高校办学规模发生了历史性的突破,物流工程专业人才需求也随着物流产业的发展日益增加。然而,要实现可持续发展,提高和保证教学质量是根本。为了全面保证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质量,实现教学规模与质量的协调发展,在推进物流工程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的过程中,离不开系统的、科学的、有效的经济性评价。所以,要根据物流工程专业人才需求和工科的办学规律,建立一套完整和严格的实践教学经济性评价体系。
对任何项目的改革保障措施都要认真进行可行性研究,所以,物流工程实践改革项目也应对经济效益进行计算和分析。当可供选择的方案多于一个时,还要对各个方案的经济效益进行比较和选优。经济性评价是可行性研究的一个重要环节,是改革项目实施前期进行科学决策的重要内容,也是教学改革项目所要求的,在评估体系和评标体系中所占的比重很大。经济性评价应该将肯定成绩、发现问题、提出建议三者紧密结合起来,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经济评价的职能作用。对改革活动是否按照既定的目标进行、经济效益的高低优劣,以及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健全、有效等都要认真评价,从而有针对性地提出意见和建议,目的是促使其改善管理、提高效益。
实践教学体系的经济性评价涉及到各个实践教学环节。实践教学体系通常有企业实践调查、课程设计、境外专业实习、品牌企业参访、毕业综合设计(论文)、物流综合模拟实训、科技创新训练等内容,实践教学体系的经济性评价,就是要对这些内容的教学结果进行科学分析和评估,目的就是要发现实践教学过程中投入产出不合理的现象。对物流工程实践改革项目进行经济性评价时,我们会用到许多经济评价指标,若按是否反映了资金的时间因素来进行分类,这些经济评价指标主要可分为两类:第一类是静态评价指标,如静态投资回收期、投资收益率等,它们不考虑资金的时间因素,主要用于经济数据不完善和不精确项目初选阶段;第二类是动态评价指标,考虑资金的时间因素,如动态投资回收期、净现值、内部收益率等,主要用于改革项目最后决策前的可行性研究。
三、总结
物流工程专业培养目标是面向物流企业、交通运输企业、科研院所、政府机构等部门,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熟悉工业工程和系统工程的理论和方法,掌握物流工程基本理论和方法,能够在制造工程学、管理科学和系统工程学等学科基础上,以现代信息技术为工具,用工程量化的分析方法对物流系统中的实际工程与管理问题进行定量、系统的分析、设计与优化能力,从而实现系统的最大效率和效益。结合工程实际的实践教学体系是实现物流工程专业培养目标的重要途径。
物流工程实践教学的内容设计要结合地区特点和各校实际情况,在做好实践教学内容构建的基础上,物流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改革与创新的关键就在于各种改革保障措施的落实。本文男D谑笛槭医ㄉ琛⑹导教学基地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制度与政策支持等四个方面对实践教学改革与创新的条件保障进行了阐述和分析,最后对物流工程专业建立健全实践教学经济性评价体系进行了探讨。实践教学体系的经济性评价,就是要对物流工程各个实践教学环节进行科学分析和评估,目的是发现实践教学过程中投入产出不合理的现象。要对物流工程实践教学不断总结和反馈,把实践教学的改革和创新不断推向前进。努力探索与理论教学体系相辅相成的实践教学体系,以期为同类院校物流工程专业实践教学提供参考和指导。对于最终选择的最优方案一定要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并且经济性合理。只有这样,才更能体现本校的特色,适合本校的发展。其中具体实现的措施还有待进一步细化。
参考文献:
[1] 邵桂荣.自动控制原理课程实践教学的改革探索[J].运城学院学报,2016,(6):75-76.
[2] 谌芸,史东梅,龙太会.基于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土力学实践教学改革[J].教育教学论坛,2017,(3):80-81.
[3] 田炜.机械设计课程实践教学改革与创新[J].科技展望,2017,(1):353.
[4] 李方方.基于就业导向的计算机教学实践改革[J].电子测试,2016,(5):60,39.
[5] 杨建军,郑秀杰.“面向对象程序设计”工程实践教学方法改革[J].科教导刊(中旬刊),2015,(11):109-110.
[6] 赵东福,罗朝盛,路胜利,叶晗.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教学改革与实践[J].浙江科技学院学报,2015,(5).
关键词:物流运输组实务 教学 改革 技工学校
一、引言
“物流运输实务”是物流管理及货物运输等相关专业长期开设的专业主干课程。它以职业能力培养为重点,培养具有物流运输业务的市场处理与开拓能力,具有物流运输业务流程中各个环节及整体流程的操作、跟单能力的,具有行业企业发展需要和完成职业岗位实际工作任务所需要的知识、能力、素质。由于本课程涉及的知识多、范围广、内容复杂,实务性强,所以对于还未走入社会的学生们,在学习时难免会感觉难度较大,而且有时还会觉得枯燥和乏味。所以,对于该课程内容及体系建设、教学方法的运用的思考与实践就显得尤为重要。
二、学校物流运输实务课程教学现状及成因
当前,技工学校的人才培养模式过于陈旧,固守多年的教学习惯,不舍得丢弃,很难适应市场经济的新需求。其具体表现在:
(1)实训条件普遍较差,无法满足应用型物流人才的培养条件
职业技术教育应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在教学中应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但目前我国很多技工学校实验实训设备严重不足,基本以软件为主,由于没有经营实体,有硬件也难以真正运行,还有很多学校根本没有实训室,完全是纸上谈兵[1]。实践性教学环节十分薄弱,要求学生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和学生必须具备的实际操作能力都得不到训练。这样培养的学生难以满足用人单位的要求。
(2)师资力量薄弱,教师专业水平不高且缺乏实践经验
我国技工学校物流教育起步较晚,许多技工学校物流专业都是从其他相关专业演变而来的。物流师资力量大多是从机械工程学、交通运输学、宏观经济学、管理科学、计算机、营销学等专业的教师转行过来的,真正物流专业毕业的教师几乎没有,教师本身对物流缺乏系统的了解,专业水平不够,同时更缺乏物流实践经验,书上讲什么就教什么,不能联系实际展开来。这也导致学生在校获得的知识与实践脱节。
(3)强调物流理论知识的全面性和完整性,忽视实践性教学环节
现代物流最大的特点是理论与实践密切联系。因此,物流专业对实践教学环节的要求很高[2]。应用型物流人才不仅要掌握物流基本理论知识,同时也要有很强的实际操作能力。而很多技工学校物流专业教育教学中仍然片面强调物流理论知识的传授,缺乏对实际业务操作能力的培养。目前国内仅有少数技工学校建立了从订货开始,通过生产、存储、配送、发货直至到货过程的物流网络模拟教学实训室,大多数开设物流专业的技工学校还没有建立面向市场、操作性强的物流实训室。另外,很多技工学校与企业还没有建立起紧密的产学研合作关系,因此培养出来的学生只懂部分物流理论,缺乏实际动手能力,成为物流企业里“不好用”的人才。
(4)课程设置不科学
目前,不少技工学校在制定教学计划时没有准确把握技工教育的特点和物流工作岗位对初、中级应用型物流人才的知识和能力要求,依然沿用传统的教学计划模式,课程设置追求完整性,多而杂,缺乏专业性和针对性,尤其忽视了实践课的比例,结果是学生什么都学了,但实际上却什么都没真正懂,什么都不精,实践动手能力更是满足不了企业的要求。
三、针对运输实务课程教学提出的建议
(1)设计课程体系,模块化教学
该课程授课计划的制定要从横向入手,根据运输方式的不同把教学过程分为公路运输实务、水路运输实务、铁路运输实务、航空运输实务、集装箱运输实务、联合运输实务、特殊货物运输实务七个模块,同时配合各模块具备的共性知识点,集中讲授运输管理决策、经营管理、成本核算三个模块。在模块教学中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在讲授理论知识的同时引入案例分析,让学生利用所学知识来分析实际案例及业务操作方法。通过案例了解业务的真实流程和全貌,然后再将各个知识点运用到案例分析和操作中去[3]。这样既能将理论运用于实践,又能规范自己的业务操作,避免发生违规行为;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提高了教学效果;既使得原本枯燥、空洞的授课内容变得易于理解,又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对于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都有很大的帮助。
通过课堂提问可以抓住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主动性,活跃课堂气氛。例如每章节将结束时,教师可以安排学生共同作小结,让学生明白这一阶段需要掌握哪些问题,需要学生们回答的内容可以是我们接下来将要进一步学习的内容。这样的方法又同时与合理的安排教学导入相结合,达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作为任课教师,还应当鼓励学生提出问题,这样既能促进学生动脑,深入研习教材,理论联系实际,又能启迪教师的思路。通过教师和学生一问一答的方法,使学生的课堂学习不再沉闷,能够主动思考,领会教师意图和要求,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
强化能力培养练习可以保证学生对教师所讲授知识的理解和消化吸收,是物流运输实务课程教学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特别对于单证部分的消化吸收。在情景教学法的同时,可以加上单证部分的填写和流转,以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运用,教师可以通过讲评来帮助学生消化理解课程所学。这些练习可以作为技工教育的实践环节,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2)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的资源优势
教师可更多的利用网络和视频开展课堂教学。把课件和图片录像等穿插在授课过程中,这对某些章节的理解能起到良好的作用。实践表明,各种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喜欢看图片和录像,这是因为录像媒体融知识性、教育性、艺术性于一体,学生通过由形、声、光、色组成的优美生动的画面容易引起感情上的共鸣,受到思想上、的熏陶。因此,组织得好的电视录像教学,能够激发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兴趣和注意,使学生在兴趣盎然的情境中接受知识。同时,视频教学能让学生有亲临现场的感觉,以弥补学生缺少校外实践环节的不足。
采用图片、视频等多种教学手段,用以提高学生的初学积极性。在理论教学的同时,穿插与本章节运输方式相关的时事案例,达到理论联系实际的学习效果。
(3)课内实践教学的具体实施(实训、操作)
实训环节是对理论教学的有利补充,通过上机和社会实践,不但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够提高操作技能,如果实训内容能够和社会实际应用匹配,就能有助于学生就业后很快适应工作环境,胜任岗位。此外,如果具备条件可以组织学生到运输企业进行实际的参观和顶岗实习,学生通过实习对自己所从事的工作会产生更深刻的认识,认清运输行业人才的需要层次和状况,有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目标,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最终,会使学生跳出传统的学习模式,为培养自己的职业素养和综合素质,积极、主动地加入到教学中来。
实践教学是职业技术教学中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在技工学校物流人才培养中,要正确处理好理论与实践,知识与能力的关系,学校要加大经费投入,建设现代化的物流实训室,创造良好条件,使物流实践教学真正落到实处。学校要根据物流专业的需要和高级应用型物流人才的工作岗位特点建立校内实验实训基地,使学生在校期间就能直接面向生产第一线,模拟物流企业生产第一线的“职业环境”,熟悉物流构成要素及生产过程和实际操作方法。另外,技工学校必须积极争取地方支持,大量依托企业,建立相对稳定的校外物流实习实训基地,为学生毕业后求职或从业进行热身训练和能力强化。
总之,完善物流运输实务课程是一项系统工程,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才能体现培养以能力为中心的技工教育特色。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我们还应不断探讨、研究教学方法,为适应对外经贸易的全面发展而培养更多优秀的人才。
参考文献:
[1] 杨金土. 职业教育的“现代”理念[J]机械职业教育, 2006,(03) .
关键词:生物工程专业;人才分流培养;改革与实践
资助项目:福建农林大学校教学教改项目[01jg04032,2010YJ14]。
作者简介:邱君志(1974― ),男,博士,副教授,主要从事生物工程专业教学。
生物工程是现代生物学发展与相关科学交融的产物。它涵盖基因工程、微生物工程、酶工程、细胞工程及生物分离工程等领域,是当今世界和现代高新工程领域最富有活力并优先发展的领域之一[1]。生物工程技术以众多的成就为我们展示了一卷新世纪的画卷,从医药革命到绿色革命,从新能源到可持续的生态环境,生物工程研究步入了一个迅猛发展时期。据此,作为人类朝阳产业的生物工程,正引领着一场史无前例的科学革命。
但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产业结构的调整、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工业技术的突飞猛进,与其他传统工程技术类专业一样,生物工程专业面临着新的形势与挑战。
为了让学生及时跟踪当代生物领域中的前沿知识,并尽可能将现有课本知识与科技发展接轨,分流培养生物工程专业人才的模式,既符合生物工程应用性、广泛性和综合性的特点,又适应当代社会对人才多层次的需要[2]。采用生物工程专业人才分流培养模式,不仅可以保证生物工程专业人才培养质量,还能够推动我国生物工程教育和生物工程事业的健康发展。
一、专业现状及存在问题
生物工程是生物高新技术成果产业化的基础,是从实验室研究通向大规模工业生产的桥梁,它涉及生物、农业、化工、轻工、医药、环保、材料、能源、信息等诸多领域。
随着社会特别是企业对创新工程人才需求的增加,生物工程专业将更强调可持续发展,更具国际性、交叉性、创新性和前沿性。相应生物工程人才培养的内涵也是与时俱进,因此国内生物工程专业发展迅速,各高校表现出极大的办学积极性的可喜一面,又看到相当一部分高校由于办学基础较差,但每年招生人数仍在不断扩大的可忧之事[3]。国内大部分学校,生物工程专业办学时间较短,师资力量薄弱,经费不足,力不从心。特别是存在专业学科定位不准、专业人才业务培养目标不明和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单一等问题。
针对上述问题,本文提出了生物工程人才分流培养模式,希望其经验能供其他设置有生物工程专业的高校借鉴与参考。
二、 人才分流培养模式的改革内容
面对当今社会的需求和生物工程专业发展的需要,该专业人才应该如何分流培养?这是我们办好生物工程专业的当务之急。
首先,需要认真调研剖析我国现有高校生物工程专业的分布、演变由来、学生人数及存在问题。其次,进一步调查社会对生物工程专业人才的需求。然后,探讨生物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内涵与业务目标,明确生物工程专业本科教育和研究生教育计划制定的原则与改革方向。接着,提出适合生物工程专业人才分流培养的课程体系基本框架,在人才分流培养模式中强化工程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等的培养[4]。最后就是专业人才分流培养模式在高校的实践应用。
三、培养模式的改革目标
通过上述改革,需要达到如下改革目标:提出办成一个适合当代社会发展和需要的生物工程专业必备的条件与要求;紧紧追踪生物工程专业领域的新知识、新技术和新方法,把传统的经典研究方法与现代生物工程技术有机结合起来,把厚基础与重应用紧紧结合起来,重在培养掌握生物技术及其产业化的科学原理、工艺技术过程和工程设计等基础理论、基本技能,能在生物技术与工程领域从事设计、生产、管理和新技术研究、新产品开发的工程技术人才[5];将生物工程专业人才分流培养模式在相关高校实践推广,为本专业下一轮人才培养模式修改提供参考[6];在产、学、研相结合中成为我国生物工程产业发展的技术源泉,使得本专业在培养更多较高水平的生物工程专业人才的同时,为推动海西以及我国经济发展服务。
四、模式改革的具体分工
为了实现上述改革目标,需要有人去调查分析中国高校生物工程专业的地理分布格局、演化渊源、尚存疑问及社会发展对该专业人才的需要等,为更好地开展生物工程专业人才分流培养模式的改革奠定基础。
还要有人根据专业自身特点结合社会发展需求,创新设置生物工程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体现“加强基础、拓宽专业、注重工程能力”,确定生物工程专业本科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以及生物工程专业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改革,为本专业人才分流培养模式的研究制定计划[7]。同时有人从专业人才分流培养模式着手,创建“一主两翼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构筑“理论授课体系、实践教学体系、第二课堂素质教育体系”三个教学平台[8]。
还需要有人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建立实践教学体系,提高学生工程实践技能。有人组建综合设计性实验,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
更需要有人建立新教学计划运行中的教学管理制度改革,推动教学方法手段改革,实践和推广专业人才分流培养模式。
五、展望
通过改革和具体分工,最终构筑生物工程专业人才分流培养模式的 新方案,确定其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改革生物工程专业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重视理论和实践教学、优化教学体系。专业人才分流培养模式 在国内相关高校生物工程专业或相关专业实践应用。推动我国生物工程专业人才培养和生物工程事业更好地更快发展。
参考文献:
[1][2]韩晓云,赵 辉,李秀凉生物工程专业培养创新应用型人才的实验教学体系之建构[J]黑龙江教育,2010(1): 68―69
[3]居继清,邓 婕专业学生分段分流培养模式探讨[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0,26(6): 80―82
[4] 陈学红,汪世华,林文雄,李扬裕生物工程专业课程体系构建与优化研究[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2011,13(2): 150―152
[5]李小蕊,韩晓磊,姜 波,陈维霞浅议如何提高生物工程专业学生的实验动手能力[J]陕西教育,2011(3): 56
[6]朱振洪,马重阳,余 勤,万海同高等中医院校生物工程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1,9(1): 21―22
1物流系列课程的教学体系建设及教学内容改革
通过对工业工程专业课程教学的目的、内容以及达到的要求深入的研究,分析物流知识体系在工业工程人才培养中的作用,形成合理的课程体系建设,结合培养应用型人才及体现专业特色的要求,对其教学内容的安排进行改革。
1.1物流系列课程的教学目标
物流课程体系的构成不仅培养学生掌握物流管理中的一些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运用所学理论分析和解决当前物流企业管理中存在的一些实际问题,同时工业工程专业有别于传统的管理专业其具有较强的工程背景,培养其研究企业设施布置和物流系统主要包括生产系统及服务系统的物流分析、设施的位置选择、设施的内部布置与搬运系统的设计等内容。同时应注重应用性人才的培养,理论内容在实际的应用。并能运用所学理论分析和解决当前企业物流系统和物理管理方面的实际问题,为学生将来的后续学习和工作奠定牢固的基础。“物流系列课程”作为工业工程专业课程,在培养方案上设置《设施规划与物流分析》《物流管理》两门理论课程及《物流工程仿真实习》一门实践课程。
1.2物流系列课程教学内容体系建设
物流系列课程,形成不同方面的企业物流管理方法和技术的知识框架,其中《物流管理》的教学内容包括两方面:第一,物流基本功能的管理,包括仓储及库存控制,运输管理及配送管理。第二,制造型企业物流管理,包括企业供应采购,生产销售及供应链的物流管理。《设施规划与物流分析》教学的重点在于掌握企业物流分析方法,企业布局设计,搬运和仓储系统设计及企业选址。工业工程专业的物流系列课程虽然从学时数到教学内容少于物流专业对物流知识体系的学习,但工业工程专业的物流课程更注重培养企业物流方面的知识体系,更注重物流方法及技术的应用,能够做到紧密结合企业运营管理先进方法的学习。
1.3物流系列课程的实践教学体系建设
物流系列课程的实践教学环节,是对学生进行生产实践训练、操作技能、技巧培养、分析解决实际问题能力锻炼的重要环节。《设施规划与物流分析》和《物流管理》实验主要通过“物流仿真软件”和“物流管理”等实验教学软件,模拟企业物流分析规划及物流管理过程。工业工程实践中心的小型装配线实验设备,可实现物流相关研究型实验,例如生产过程中的物料追溯追踪。同时开展大学生科技活动,继续完善工业工程实践中心的开放和研究型学习。本专业同时设有物流工程与仿真课程设计(实习),实现物流知识体系的理论学习与实际应用相结合,最后通过开展到企业中的实习,实现企业运作管理知识的综合应用。
1.4专业特色增色物流系列课程的教学内容
课程的教学内容同时要体现专业特色,结合本校海洋特色,物流管理课程除了讲授基本物流管理知识体系,同时针对渔业工程的专业特色,教学内容上增加了关于冷链物流的讲授,同时介绍了渔业物流在仓储,包装,运输管理的特点,并以国家冰岛渔业物流为案例,介绍其水产品冷链物流的优势管理。在设施规划与物流分析中,教学内容增加以船舶企业为案例进行船舶企业的布局设计及物料控制分析,结合本校学生面向就业为船舶或渔业相关企业的就业形势,在教学内容切合专业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够在教学内容中以就业为导向。
2教学方法改革与实践
物流系列课程的教学内容的改革,为工业工程人才的物流知识体系培养起到了关键作用,但如果单一的教学方法,其教学效果与该课程应达到的教学目的和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会有一定的差距,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对知识整体的掌握,应采用多种具有创新性的教学方法。
2.1多媒体与板书结合教学
在教学过程中,多媒体已经普遍应用到实际的教学中。为了加强本科专业以掌握知识为主,同时提高学习兴趣与对知识综合运用能力,一定要做好在课堂教学中多媒体与板书的结合,提高教学效果。多媒体图片、录像、动画的应用达到增加课堂教学内容的信息量并提高学习兴趣,对于理解方面的内容采用PowerPoint进行讲授比较合适。但对于一些重要的概念和计算的过程,宜采用板书教学,提高学生对知识的重点掌握。
2.2录像教学
可以在课堂上结合教学讲课内容来进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对物流知识的感性认识,节省到企业参观的时间与经费开支,也可以让学生了解国内外的先进物流管理方法。教师在教学内容准备上要注重对恰当的教学相关录像的收集。例如在本专业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播放物流设施设备、企业搬运与仓储和冰岛渔业物流状况等录像,让学生对课程内容有了更好的理解。
2.3案例教学讨论
在教学过程中选择具有针对具体授课内容的案例,进行讨论与教学,增强学生对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案例选择要注重案例的功能与目的,由于学时限制不可能在教学过程中增加过多案例,每章节可以选择小案例补充学生对理论内容的理解及实际应用,大案例进行知识体系的综合应用,例如在企业选址这部分的教学中就可以增加小案例举例企业选址的影响因素,同时案例要针对教学的重点内容。
2.4开展网络教学
通过多媒体教学课件、作业及习题、案例学习资料、课程录像等内容,建立物流系列课程的课程网站,开展网络教学,使得教学活动除了传统的课堂,可以通过网络展开,丰富教学方法。
一、物流的经济环境
200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多数预期目标完成情况较好,经济结构调整步伐加快,经济体制改革稳步推进,特别是金融领域改革进展顺利,宏观调控中经济手段得到进一步加强和改善。但随之而来的2008年却并非一帆风顺,全球性通货膨胀及全球性高油价形成的冲击波都在影响中国,加之2008年我国遭遇冰灾、地震、洪水等天灾,以及有新劳动法等意在促进产业升级的新法规,机械网上述因素都不可避免地冲击着中国工程机械物流。冰灾、地震、洪水冲击了中国工程机械制造企业本来脆弱的供应链;新劳动法让中国工程机械制造企业失去廉价劳动力成本优势;高油价直接增加工程机械运输物流等成本。
虽然困难重重,但机会同样存在,大灾之后必有大建设,尤其西南地区大地震之后灾区对机械网等工程机械需求陡增,物流需求也随之旺盛,汶川地震期间我们都看到中国动用超大直升飞机空运载挖掘机等机械。据慧聪工程机械网了解,目前灾后重建工作还需要大量工程机械的参与。新劳动法和高油价可能淘汰一批产能落后和竞争力不强的企业,利于行业的整合发展,也势必利于工程机械制造行业的产业集中度提高,最终利于供应链的完善。
二、中国工程机械物流的政策环境
可以说,目前专门应用于工程机械物流的政策几近空白,这主要是定义的问题。因为工程机械种类多样,不同的种类市场有不同的政策。比如交通运输部门对一些大价物流的公路运输等详细的要求,另外一些专业的行业组织对行业内专业工程机械物流推出了相应的标准。如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物流分会在2007年,针对电力工程机械的运输物流服务,推出了《电力大件运输规范》。但我国还缺系统化、专业化的工程机械物流的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