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内容

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内容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内容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内容

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内容范文第1篇

一、高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

我们在近些年的教育改革中,开始关注学生的成长与发展,开始优化教育教学的策略与模式,为实现教育的良性发展和学生的成长成才而努力。但是,就目前的教学现状来说,还存在一定的应试教育思想,还没有摆正师生在课堂中的地位,在教学目标的设计上还不能实现人性化、多元化和科学化。学生的发展包括知识的积累、能力的提升和心理的健康发展,但是关乎学生前途与命运的心理健康教育,在有的学校却有所淡化。在高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时候,有时也是形式大于内容。教师重视不足,教学方法枯燥,教学内容滞后,没有让其发挥应有的作用。

(1)教育内容空洞,缺乏实用性。在高中阶段开设的心理健康教育中,有的学校在课程设计和学时安排上,没有做到科学设计,在教学内容上具有很强的随意性和滞后性。这就导致有的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不愿意聆听,也学习不到有效的知识。可以说,高中阶段的心理健康教育有时流于形式,根本没有发挥应有的实效性。在有的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时候,缺乏专业人员的授课。虽然有的学校有心理咨询师,但是由于教师配备较少,再加上学生不愿意主动去咨询师咨询,所以,在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时候,都是班主任或者其他科任教师兼职任教。由于没有专业的知识,所以,在讲授的时候多数都是照本宣科,采取灌输式或者满堂灌的方式来授课。面对抽象枯燥理论化的心理教育知识,学生也是一知半解。长此以往,根本提不起学习的兴趣。在教学的过程中,在教学内容的选取上不能有效结合学情,对于学生较为关心的异性问题、早恋问题和交往问题是避而不谈。心理教育的内容显得失真、空洞,学生自然提不起任何的兴趣。

(2)教育方式单一,灵活性不足。在高中阶段开设的心理健康教育中,总体来说教学设计不够灵动,校本研究滞后。也就是说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没有做到因地制宜。比如教学方法,多数采用的是讲授的方法,课堂的互动较少,课堂中师生的交流与互动较少,学生多数的时候都是被动接受。在教学案例的选取上,不能选择那些贴近学生生活的案例,一举例都是典型的个案。对于高中生存在的心理问题,特别是高中生密切关注的情感、性等问题避而不谈,只对一些模糊的可讲可不讲的问题进行简单剖析。这使得心理健康教育,远离了既定的教学目标。

(3)心理辅导随意性强,缺乏约束性。在高中阶段,由于学习任务较为繁重,学生的心理压力较大,急需相应的心理辅导和心理教育。但是,如何帮助高中生排解实际的学习压力和青春期带来的萌动,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却没有进行详细设计。在教学内容上,也是东一下,西一下,教学具有极强的随意性。笔者调查中发现,有的学校根本没有制订详细的心理教育计划,在相应的学科建设、学科教学和部门建设上都存在严重的滞后性。针对高中心理健康教育的好坏来说,也没有一定的评定标准,这也就导致做与不做,做多与做少没有实质差异。为此,个别教师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时候不走心,不认真,就连基本的态度都没有。这些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严重制约着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

二、提升高中阶段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探究

高中生是否具备健康的心理,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发展与成才。目前很多的数据也已经证明,有的高中生确实存在一定的心理问题。为此,面对着新形势,心理健康教育的从业人员一定要认识到工作的急迫性,采取有效的方法,最大限度地提升心理健康教育的质量,确保高中生获得优质的心理健康教育。

(1)丰富教育内容,突出实用性。按照素质教育的要求,在高中阶段开设心理健康教育已经成为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在教学的内容和形式上都给出了明确的要求,在内容上一定要具有多元化和针对性,按照高中生的特点和所处的时期,定期举行心理健康教育。针对学生棘手的早恋、学习压力等,给予重点关注,在交际、态度、习惯等方面给予引导。在授课的过程中,教师一定要实施灵动的心理健康教育课堂,让学生参与其中,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并且开展有针对性的解读,规避假话、套话和空话的产生。在教学的形式上,除了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之外,还可以开展心理辅导讲座,开展一对一的心理健康跟踪,让高中阶段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落到实处。

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内容范文第2篇

关键词: 高中心理健康教育 问题 加强对策

一、问题的提出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纲要》)提出:“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把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关心每个学生,促进每个学生主动地、生动活动地发展,尊重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1]《纲要》还提出,在高中教育阶段,要全面提高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2]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人的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未来人才素质中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高中学生正处在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也是学习压力比较大的时期,因高考受挫而引发的高中生自杀事件屡见报端。有些心理问题如果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解决,则不但会对学生的学业和健康成长产生不良影响,还会给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工作带来困扰。近年来,高中生的任性、偏激、冷漠、孤独、自私、嫉妒、自卑等心理问题越来越普遍,由于病态心理而导致的问题行为甚至暴力现象时有发生,不仅严重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发展,而且对家庭、社会构成了伤害。因此,探索、构建科学的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切实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全面提高学生心理素质,应成为学校心理教育的主要目标,也是学校教育的重要职责。[3]

二、当前高中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学校重视程度不够,完全用德育替代心理健康教育。

长期以来,我们一直把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德育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德育在学生教育体系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心理健康教育借助德育的教育地位,从不同的角度,促进学生个体人格的完善和发展。心理健康教育和德育具有促进学生个体发展的共同目的。而且这样的定位,对处于起步阶段的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有积极的推动作用的,借助于德育工作的成熟体制和有效推动,心理健康教育取得了积极的进展。同时,心理健康教育也有效地丰富了传统德育的手段,增强了德育工作效果。但是,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对心理健康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传统的关于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的关系的理解,给实际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带来了诸多不利影响。目前,很多高中学校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重视程度不够,完全用思想政治工作代替心理健康教育,在强大的升学压力下,高中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往往只停留在口头上,导致高中生心理问题层出不穷,甚至出现恶性突发事件。这些问题的根源就在于对处于全面发展阶段的心理健康教育和德育的关系认识不深,定位不准确。这是国家虽然越来越重视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教育,但实际工作效果却不尽如人意的主要原因。

(二)心理健康教育定位不准确,工作缺乏前瞻性。

实际工作中,很多学校将心理健康教育定位为“救火”,而不是“防火”,认为心理健康教育是面向个别问题学生,而不是面向全体学生,导致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出现很多短视行为,缺乏前瞻性。作为升学压力特别重的普通高中学校,这一问题表现得尤为突出。从事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老师们都明白,心理健康教育本应重在预防,重在全体学生心理素质的提高和全面发展。但由于人员不足、精力投入不足等问题,心理健康教育者往往只能把精力放在少数问题学生身上,扮演“消防员”的角色,忙于“救火”。随着社会的发展,高中学生心理问题不断呈现新的情况和态势,必须加强有针对性的研究。而我国目前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队伍的研究能力和研究成果非常有限,并且理论与实践相脱节,不能充分发挥指导实践的作用,难以满足形势发展的需要。目前,在相当多的普通高中中,心理健康教育还难以做到惠及全体学生,也难以做到在学生成长的全过程发挥作用,有的甚至在学生出现心理问题之后,都难以给予及时有效的干预和帮助,更不用说防患于未然了。

(三)心理健康教育缺少监管,机制不健全。

关于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育主管部门出台了不少文件,地方教育行政部门也有相关的要求,但由于督察、监管力度不够,有些学校这方面的工作开展得相当不力。相关文件虽然对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和重要性讲得很多,但涉及经费、人员、机构等具体问题时,缺乏明确的指导和要求,也没有明确责任,监管工作不到位,导致很多学校模糊执行,甚至不执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受到严重影响。目前高中学校管理工作,基本上还是围绕高考、升学这一目标开展的,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只是应付检查的门面。很多高中的心理健康教育机构挂靠或者直接属于政教部门。由于心理健康教育机制存在问题,因此工作很难有效开展。上级的文件往往要求把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与德育工作一起规划、共同落实,但实际情况是,规划中考虑到心理教育,但落实中往往以德育代替心理健康教育。

三、加强高中心理健康教育的对策

(一)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档案。

建立高中生心理健康档案,是高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最基本的工作。但就是这样一项最基本的工作,很多学校都没有做到。学生心理健康档案是指对个体心理发展变化特点、心理测验结果、学校心理咨询与辅导记录等材料的集中保存,这些资料应按照一定的程序排序,组成一个有内在联系的体系,如实反映学生的心理面貌。学生心理健康档案为学生个人心理健康发展提供了十分重要的条件,它是每个学生心理成长的轨迹,学生可以通过心理健康档案,了解自己的心理状况,在发现自己有心理问题时,积极寻求心理咨询与辅导,通过一段时间的调整与矫治,仍可通过心理健康档案来考察效果。因此,它能对每位学生的心理成长、心理潜能开发提供帮助,为解决学生心理问题或心理障碍提供重要保证。高中生学业受挫导致的情绪低落、抑郁、自卑问题比较常见,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档案,可以从中筛选出高危人群,从而对那些可能处于心理危机的学生进行重点帮助。

(二)开展丰富多彩的心理健康教育。

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一个基本原则是立足教育,重在预防。高中学校要针对高中生学业压力大的特点,加强挫折教育和生命教育,引导学生正视成功与失败,正确认识学业、生活中的各种挫折,热爱生命,善待人生。学校要采取选修课、讲座、团体辅导、个别辅导等丰富多彩的心理健康教育形式,普及应对心理危机的基本知识,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危机教育,积极引导学生树立预防心理危机的意识,提高应对心理危机的能力,使学生能够以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面对学业挫折及各种各样的生活挑战。

(三)建立高素质的心理健康教育队伍和多元化的学生社会支持网络体系。

心理健康教育是高度专业化的工作,需要工作人员具备扎实的专业基础、丰富的专业经验和娴熟的专业技术。高中生在学生的学业负担之下,精神压力比较大,也比较容易出现心理问题。因此,高中必须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心理健康教育队伍,制订心理健康教育师资培训计划,列入学校师资培训的总体规划,不断提高心理健康教育人员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水平。另外,建立健全高中生社会支持网络体系,对于预防高中生心理问题,帮助其成功度过心理危机,是非常重要的。高职学生社会支持网络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方面是指学校建立的能给予学生物质和精神帮助的支持系统,这些支持主要来自学校和社会支持的网络体系。另一方面是指学生自身的社会支持系统,主要是指学生在自己的社会关系网络中所能获得的、来自他人的物质和精神上的帮助与支援。对于高中生而言,交往最多的就是家长、老师和同学;尤其对于大部分住校的高中生而言,同学和老师的支持是其面临危机事件时最易于求助和获得帮助的资源。因此,学校要尊重学生的同伴关系,增进师生之间的交流与沟通,并尽可能多地寻求社会资源的支持和帮助,建立更加多元化的学生社会支持网络体系。

参考文献:

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内容范文第3篇

一、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

(一)世俗观念影响教师发挥

高中生物是一门包含大量心理健康教育的学科,比如:性心理健康教育。我国目前在这一方面的教育还未开放,很少有教师能够对这一方面的话题侃侃而谈,为学生提供正确的性心理健康教育。其中很大一部分的原因就是受到了世俗观念的影响,在世俗中认为性是十分隐私、令人羞愧的话题,受到此种世俗观念的影响,高中生物教师在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这一环节中就会存在许多顾虑。一方面害怕性心理健康教育会引起课堂中的尴尬,另一方面害怕性心理健康教育成为刺激学生的诱因,因此,心理健康教育就大大受到了限制。

(二)心理健康师资力量较弱,设施不到位

在实际调查中了解到当下虽然许多学校已经开展了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但是实际上真正授课的仅仅只有几个人,而且在相关设施的引入上也存在不到位的现象。笔者就以我校为例,目前,我校校长对于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已经有了足够的重视,并且已经设立了心理健康咨询室,但是其中的问题主要还是人员和设备这两方面,一方面是人员不足,没有专业的教师可以担当此工作,师资力量的薄弱注定会使得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后,十分不利于高中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发展;另一方面就是缺乏一些相关的设备,不能够很好地帮助高中生解决心理健康问题。

(三)学校管理机制存在问题

心理健康教育并不是一门学科,在学校看来这种教育虽然存在一定的必要性,但是还不足以使得学生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探讨。所以,在各个学科的教学过程中,学校会要求教师不要在此方面花费大量的时间讲解,大大限制了心理健康教育在高中学科中的渗透和融入。

二、心理健康教育?B透到生物学科教育中的作用

(一)有利于推动科学和人文的统一。

生物教学是一门科学性的学科,具有一定的科学价值,但是因为其具有一定的人文价值,也被视为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的中间领域。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生物学科教育中既能够进一步发挥生物教育中的科学价值,也能够加强生物教育中的人文价值,能够很好地推动科学和人文的统一。

(二)有利于推动素质化教育,培养新人才。

二十一世纪需要的是素质化教育,需要的是能够面向未来,有着良好适应和生存能力的人才。将心理健康教育深入到高中生物这门学科中十分符合素质化教育的要求,一方面能够很好的推动素质化教育的发展,另一方面有利于完善学生心理健康方面的发展,实现学生全面发展,有助于输出社会所需要的新人才。

三、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高中生物教学中的措施

(一)渗透竞争合作教育

目前社会竞争十分激烈,学生生活在象牙塔般的环境中可能没有意识到这点,但是学生将来必然要走向社会,需要参与到竞争过程中。因此在生物教学中需要将竞争合作的教育渗透进来,通过各种活动来让学生具有竞争的意识,提升其竞争力,然后进行共同促进和提高。但是合作也是目前社会的主流,教师要让学生学会在合作中取长补短,提升其个人能力。

(二)渗透青春期性教育

高中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对性的认识比较模糊,但是有一定的好奇心,因此教师就需要帮助学生揭开性的神秘面纱,对学生加强道德培养,对学生进行性健康教育,比如让学生分析生殖器官的解剖图或者生理功能,这样就会对孕育生命的过程有一定的了解,?@样就能够让学生正确认识性,客观对待自己身体的变化,也能够处理好和异性同学之间的关系。

(三)开展抗压抗挫教育

培养学生毅力和抗压能力也是心理健康教育的重点,这样就能够提升学生的抗击挫折能力,在面对困境和挫折的时候就能够怀着正确的态度,培养其良好的品质,促进学生养成抗击挫折的容忍力,在困境中学会变通,转变自己的思想,站在别的角度来思考问题,提升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

比如在学习高中生物“遗传”这部分内容的时候,在学习中学生需要了解遗传学的两大基本定律――基因的分离定律和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这两大遗传定律都是由孟德尔经过的艰辛的探究过程来实现的,孟德尔历经八年的时间对豌豆、山柳菊以及玉米等农作物进行了的种植,经过不断的探究和实践过程,终于发现了两大遗传定律,教师此时就可以让学生孟德尔成功的原因,在八年的探究中,孟德尔肯定遇到了非常多的困难,但是正是因为其坚韧不屈的意志力,才对遗传学做出重大贡献。

(四)生物教师要尊重他们的自尊心理,采取恰当的教育方式

俗话说,师生关系就是教育质量。学生亲其师,才能信其道。作为一名高中生物教师,要及时转变传统的师道尊严思想,教师要做学生的良师益友,用心呵护他们脆弱的自尊心,对高中学生采取恰当的教育方式。教师应该多看到学生的优点,多鼓励他们,而不是抓住学生的缺点一味地批评,伤害他们脆弱的自尊心。如果采取的教育方式不正确,只能导致学生逆反心理的产生,这既不利于他们的心理健康,也不利于我们的学科教学,更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师要走进学生的心灵,根据不同学生的个性特征,采取多样化的有效的教育方式,及时对学生学习以及生活当中可能出现的心理问题进行疏导。

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内容范文第4篇

关键词:高中生;思想政治教学;心理健康教育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6-0042-01

高中生面临高考的压力,学习任务重,心理问题不容忽视。探究高中政治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也是政治课教师义不容辞的社会责任。通过构建民主平等的课堂氛围,确定恰当的教学目标,精心设计各种课型,采用高效的教学方法,并帮助学生自我调节,克服不良心理障碍,帮助学生顺利度过高中阶段是老师的义务和责任。

1.理健康教育渗透在高中政治教学中的意义

1.1 我国高中学生中普遍存在心理健康问题。近年来的研究发现,我国高中学生普遍存在心理健康问题。据有关部门对我市某中学抽样调查发现:首先在问卷中有95%的学生认为自己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调查结果还显示出:有38.65%的学生存在学习障碍,有15.13%的学生存在人际关系障碍,抽查结果表明:高中生普遍存在心理健康问题,需要学校和老师高度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帮助学生克服心理压力,关注他们的学习成绩、身体健康,更要关心他们的心理健康。

1.2 心理健康是素质教育的要求。中学生心理健康是我国新课程培养的目标。新课改提倡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培养学生良好品德和终身学习的愿望与能力;明确提出要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交流合作的学习态度,并引导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形成正确的价值选择,促进学生健康发展。

2.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对高中生的有利因素

心理健康教育有多种方法和途径,正确的引导方法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学科教学中渗透、穿插心理健康教育目前是学校老师实施的主要手段。高中政治教材中有许多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如高一的《经济常识》、高二的《哲学常识》、高三的《政治常识》,从不同的方面渗透着对学生的人格要求,特别是《哲学常识》教学单元任务的辩证唯物论、唯物辩证法、认识论、人生观等四个方面的知识直接与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有关,是心理健康教育最重要的资源,老师在讲授知识的过程中,应该充分利用教材资源,给学生上好心理健康教育课,使学生得到良好的心理调整与健康发展。

3.高中政治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教学的主渠道,教师应该结合所授内容,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使学科教学与心理健康教育实现"1+1>2"的整体效应。

3.1 重视思政课教材中的心理健康教育内容。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介绍相关的心理常识:不良情绪容易导致心理障碍,从而影响学习和工作。在持续的消极情绪反应作用下,首先受到影响的是神经系统的功能,抑制大脑皮层高级心智活动,破坏大脑皮层兴奋性与抑制的平衡,使得正常的判断力下降,甚至使人的大脑功能严重失调。政治课教学的目的和内容与心理健康教育具有很多的相似性,故可以充分利用思想政治课教学内容中涉及心理健康教育的相关内容,适时的进行心理指导。如:在"意识的能动作用"这部分内容的学习中,提到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高昂的精神,可以催人向上,使人奋进;萎靡的精神,则会使人悲观、消沉、丧失斗志。

3.2 教师要为人师表。教师要用积极的情感和真诚的爱心去感染和打动每一位学生,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积极的思维活动和健康的心理状态。教师要以自身的良好形象感染学生,使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在政治课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坚持把微笑带进课堂,给每个学生以宽松、尊重、支持、鼓励的发展空间,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康发展,使他们在政治课堂中感到身心愉悦。

3.3 科学探索心理健康教育的新方法。根据思想政治课知识容量相对较少的特点,在课堂教学的主体环节中,教师要多采用看书提问,分组讨论,辩论、点拨等不同形式,营造愉悦的学习环境,从而提高课堂学习效率,提高情感目标、心理素质目标的达成度。在提问的过程中,应特别注意给同学们提供均等的回答机会。上课时老师按座位逐个提问,这样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回答问题,以避免那些得不到回答问题机会的学生产生退缩与自卑。

4.结语

综上所述,教师在政治课教学中有效地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门教学艺术。老师要潜心钻研,做到科学性与艺术性的统一,利用灵活多样的教育模式,教会学生学会心理调节,避免不良心理现象的产生,自行消除心理障碍。最后在学校、社会、家庭、学生和谐统一合力的作用下,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使学生有一个健康向上的认识观和世界观。

参考文献:

[1] 余建林:《浅谈当前影响中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及对策》,南平师专学报,2005。

[2] 王建中:《中学生心理健康与行为的现状及对策》,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28)。

[3] 明宏:《心理健康辅导――基础理论》,2005(5)。

[4] 苟连兄、罗永忠:《甘肃省白银中学生心理健康及教育状况的调查与分析》,西部教育参考,2006年第3期。

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内容范文第5篇

【关键词】高中生物教学 心理健康教育 常见心理问题 学习体验

【中图分类号】G6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2)04-0133-01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青少年的健康发展关系着国家的未来和希望。家庭、学校和社会在关注青少年身体健康和学识进步的同时,也逐渐开始重视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咨询室、心理咨询信箱、心理健康讲座等鳞次栉比地出现于学校的教学安排中。其实,心理健康教育并不是孤立的学科,在所有的学科教育中都有它的影子,除了上述这些途径,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还可以融入日常教学,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

生物科学与人体健康、生态环境和社会发展密切相关,活跃于教学第一线的高中生物教师们,可以利用生物学科的这些特点积极探索,优化教学过程,改进教学方法,在提高学生生物科学素养的同时,渗透有关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指引学生向健康、积极、快乐的方向发展成长。

一 提高心理知识水平,了解高中阶段学生的心理特征和常见心理问题疏导方法

生物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要求教师在具备扎实的生物学科教学基础上还要了解一定的心理健康教育知识,了解自己学生,知道他们的困惑。心理健康的实质是一种心理状态,拥有健康心理状态的个体能够在自己所从事的活动中获得快乐和满足,体验到成就感和归属感。然而,目前我国的高中生承受着繁重的学习任务和较大的升学压力,在成长过程中不断受到生理、家庭、学校、社会等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处于青春期的他们,身心都在发生巨大变化,经历着种种成长中的困惑。高中生常常出现的心理问题有自我意识问题、人际交往问题、青春期性心理问题、适应与发展问题等。针对这些问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通过训练、感染、辅导等方式,有的放矢地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

二 认真挖掘生物教材,找到生物学科知识体系与心理健康教育的结合点

在诸多科目中,生物与心理关系最密切,只要教师肯动脑肯思考,不难找出两者的结合点。譬如,结合生物科学史内容,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自我观念;通过介绍生物学家们的生平经历,让学生们意识到,即使是科学巨匠们,由于受时代的局限,他们的理论、观点、实验也不是尽善尽美,更何况普通人。从而帮助他们对自己做到客观、恰当的评价。结合生殖与健康内容,对学生进行青春期性心理健康教育。通过对生殖器官的生理结构和功能、个体发育的内容介绍,让他们对青春期生理变化有较深入的了解,不会陷入惘然、不安的情绪中,引导他们开展正确的男女生交往,帮助他们养成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结合生物科学实验实践,培养良好的社会交往能力。在探究实验和研究性学习中,倡导小组合作,为他们创造相互交流、合作的机会,在合作学习中,让他们学会相互理解、相互尊重、团结互助,能听取他人的意见,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结合生命活动的调节,培养学生自我调节的意识。通过对生命活动调节方式的讲解,使他们意识到自我调节的重要性,学会在遇到困难和挫折时,调节自己的心态,能努力去克服,能驾驭自己的情绪。

三 运用积极愉快的语言,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让学生产生愉快的学习体验

丘吉尔说过:“要想一个人有优点,就得让这个人去担负这项优点。”课堂氛围直接决定了课堂上学生的心理状态,教师的语言、行为,甚至眼神都影响着学生的学习心态,尤其是语言,积极愉快的语言可以让学生产生愉快的体验,愉快的体验又会强化学生的动机,帮助学生树立信心,维持行为。教师注意自己的语言,不说“笨、傻、蠢、窝囊、马虎、令人失望”,少说“不行、不好、不对、不努力”,常说“同意、欣赏、尊重、期待、相信”。教师不要吝啬对学生赞美与肯定,常常鼓励学生给予学生积极暗示。即使是微小的进步,只要及时给予肯定,相信都能让学生受到鼓舞,产生愉快的学习体验,和取得更大成绩的动力。

育人无处不在,作为高中生物教师同样肩负着树人成材的重任。传统的生物课堂教学只注重知识的传授,忽略了学生的精神需求。新型的课堂应服务于学生,教师作为一名设计者、引导者,应该了解自己的学生,理解他们的喜怒哀乐,并能从他们的角度为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精彩介绍本专业知识的前提下,结合高中生的需求,对他们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让他们懂得做人的道理,培养健康积极的心理和生活态度。

参考文献

[1]杨尚霖.如何在生物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J].甘肃教育,20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