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健康教育计划制定的原则

健康教育计划制定的原则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健康教育计划制定的原则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健康教育计划制定的原则

健康教育计划制定的原则范文第1篇

【关键词】程序化健康教育;热性惊厥;依从性

文章编号:1009-5519(2007)15-2279-02 中图分类号:R72 文献标识码:A

我们对102例热性惊厥患儿进行程序化健康教育并与一般健康宣教对照研究,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2002年10月~2004年10月,我科收治热性惊厥患儿102例,其中男58例,女44例,年龄4个月~7岁,抽搐诱发体温

1.2 方法

1.2.1 分组方法:将102例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9例,教育组53例,两组间在年龄、性别、病因、病情状况以及诱发因素等资料经统计学检验,差异无显著性,具有可比性。

1.2.2 教育方法:两组教育者均为管床护士,对照组进行一般健康知识宣教。教育组按整体护理程序对患儿及家长实施程序化健康教育。具体方法如下:(1)评估。管床护士全面收集患儿的资料,认真进行护理体检,并确立护理诊断。(2)制订健康教育计划,根据对患儿个体的评估和确定的的护理诊断,制定合适的健康教育计划。(3)实施。教育者首先与患儿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取得患儿家长的信任和配合,然后根据评估情况因人施教。(4)评价。通过教育―评价―反馈―再教育的过程,不断评估教育内容和方法是否适合教育对象,以便随时修订教育计划[2]。评价贯穿于教育过程的始终,评价健康教育效果不仅要对护理人员的工作进行评价,更重要的是对患儿得到的实际效果评价,对出院前1天教育者再进行全面评估,并制订出切实可行的出院指导。

1.2.3 教育形式:对照组采用个人宣教和工休座谈会形式,教育组主要采用一对一的个案教育形式。口头讲解结合示范操作,使家长掌握热性惊厥的发病机理、治疗原则、预后以及家庭护理等知识,并提供健康教育的小册子及有关书籍。最后对患儿家长采取提问,对不能正确回答的健康教育知识,再讲解1次,以巩固教育效果。

1.2.4 教育内容:对照组教育内容:(1)向患儿家长讲解热性惊厥的发病机理、治疗原则、发热可能持续的时间,使家长对疾病有初步了解,减轻家长紧张、焦虑的负性情绪。(2)指导家长学会观察体温变化,识别并报告体温升高的早期表现和体征。热性惊厥好发于病初体温骤升时,通常30~60分钟肢端发凉的过程体温上升快,体温每升高1℃,脉搏加快15次/分钟,故应及时测体温或脉搏,并结合颈部皮肤灼热感估计是否高热。(3)掌握常用退热方法,说明退热药物的作用、不良反应和注意事项,宣传温水擦浴、酒精擦浴的好处和方法。(4)饮食指导。给予清淡、易消化、高热量、高蛋白饮食,鼓励多饮水或喜欢的果汁饮料等。(5)纠正家长的认识误区。患儿发冷时予保暖,以减轻寒战。患儿一旦四肢暖和应解松衣被,以利散热。(6)预防复发的健康教育。(7)发作时的紧急处理。向家长宣教热性惊厥患儿应备好必要的急救物品和药品[3]。当患儿在家中发生热性惊厥时,家长不要惊慌,应让患儿平卧,头侧向一边,并按压患儿的人中穴,解开衣领,用软布包裹筷子放于上、下磨牙之间,防止舌咬伤,及时清除口鼻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以防窒息。一般数秒钟或数分钟即停止,然后迅速送往医院抢救治疗。(8)教育组除以上常规宣教外,再根据护理诊断制定相应的健康教育内容。

1.2.5 评定方法:(1)健康知识评定:两组患儿均在出院前1天应用自行设计的热性惊厥相关知识(病因、发病机理、诱因、临床表现、治疗原则、护理要点、心理护理、用药知识、急救知识、预防原则10项内容,每项10分)问卷调查测试,得分80分以上为好,60~80分为较好,60分以下为差。(2)依从性评定,两组患儿均在出院后应用自行设计的出院指导内容(即:预防呼吸道感染,退热药和抗惊药的使用办法、掌握惊厥的现场急救方法、注意事项,合理饮食)问卷调查,5项都能完全按要求去做的为完全依从,否则不依从。(3)复发率统计评定。所有入组患儿均随访2年,统计复况。

1.2.6 统计学方法:等级资料采用Ridit分析,其余计数资料采用Fisher确切概率法,应用SPSS10.0统计软件处理,以P

2 结果(见表1、2、3)

3 讨论

程序化健康教育将护理程序运用于健康教育之中,护理程序作为一种科学的确认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工作方法,为护士提供了一个符合逻辑的、科学的健康教育活动的工作程序框架,并能在较短时间内有针对性地对患儿进行健康教育[5],将健康教育的操作体系从一般知识的宣传转变为以患儿为中心的个性化的教育计划的设计、实施和监测评价,体现了个性化服务的理念,能有针对性地与患儿家长沟通交流及实施教育。通过有目的、有步骤、有评价地进行健康教育,使教育计划不断得到补充和修订,使健康教育的最终目标逐步过渡到以人的健康为中心。程序化健康教育是运用系统方法实施计划性、连续性、全面整体护理的一种实践模式,通过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的社会活动,促使人们自觉地采纳有益健康的行为和方式,消除或减轻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程序化健康教育还有利于建立护患间互动平台,改善护患关系,提高护士的自身价值,提升护士及医院的形象,值得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蒋 莉,蔡方成.热性惊厥预后与防治的研究进展[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1999,14(1):52.

[2] 刘 岩.运用护理程序提高护士的健康教育能力[J].中华护理杂志,2002,37(9):714.

[3] 桂红民. 热性惊厥复发的危险因素及家庭护理[J]. 实用护理杂志,2002,18(5):43.

[4] 李玉芬,张宝华.内科患者健康教育效果量化评价方法探讨[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4,20(4B):15.

健康教育计划制定的原则范文第2篇

通讯作者:张益梅

【摘要】 目的 探讨程序化健康教育对预防支气管哮喘患儿复发的作用。方法 将60例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教育组30例,程序化健康教育组按照整体护理程序对患儿及家属实施程序化健康教育,对照组进行一般健康知识宣教,观察两组患儿支气管哮喘的复发率。结果 程序化健康教育组患儿及家属的支气管哮喘相关知识掌握情况和依从性明显高于一般健康教育的对照组;教育组患儿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 程序化健康教育对预防支气管哮喘的复发作用显著。

【关键词】 程序化健康教育; 支气管哮喘; 小儿; 复发

支气管哮喘是儿童最常见的慢性呼吸道疾病,多数患儿可经治疗缓解或自行缓解。因患儿的家族史、特应质或过敏体质对本病的形成关系很大,多数患儿因患有湿疹、过敏性鼻炎和(或)食物(药物)过敏史,造成本病的反复发作,严重影响了患儿的生长发育和生活质量。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12月到笔者所在医院就诊的哮喘患儿的临床资料发现,其复发就诊率达70%,主要原因为患儿家属遵医依从性较低。为了降低支气管哮喘患儿复发率,促进其身体健康,提高生活质量,2008年1月~2009年1月笔者所在科室对30例支气管哮喘患儿及家属进行程序化健康教育,并与一般健康宣教作对照,结果显示程序化健康教育对预防支气管哮喘的复发作用显著。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8年1月~2009年1月在笔者所在医院儿科住院的支气管哮喘患儿60例,均依据2003年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哮喘学组制定的《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支气管哮喘的定义、诊断治疗及教育和管理方案)》的诊断标准纳入[1]。其中男45例,女15例,年龄3~5岁。

1.2 方法 将60例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教育组30例,两组患儿的年龄、诱发因素、病情状况及经济条件等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1 教育方法 两组教育者均为管床护士。对照组进行一般健康知识宣教,教育组按照整体护理程序对患儿及家属实施程序化健康教育。具体方法如下:(1)评估:管床护士全面收集患儿的资料,认真进行护理体检,并确立护理诊断。(2)制定健康教育计划:根据对患儿个体的评估和确立的护理诊断,制定适合患儿及家属的健康教育计划。(3)实施:信任是健康教育的基础。教育者首先与患儿及家属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取得其信任与配合,然后根据评估情况因人施教。(4)评价:评价贯穿教育过程的始终。通过教育-评价-反馈-再教育的过程,不断评估教育策略、教育内容是否适合教育对象,以便随时修订教育计划[2]。评价健康教育效果不仅要对护理人员的工作进行评价更重要的是对患儿的实际效果进行评价[3]。出院前一天教育者再进行全面评估,并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出院指导。

1.2.2 教育形式 对照组采用个人宣教与公休座谈会形式;教育组主要采用一对一的个案教育形式,结合仔细讲解、讨论,与语言教育为主配合书面教育,给患儿家属提供支气管哮喘健康教育的小册子及有关书籍。急性发作期过后可根据患儿病情组织小组讲解、讨论,请复发者的家属讲述复发的原因,相互交流体会,教育者对健康知识进行提问,如家属不能正确回答时,再讲解一次,以巩固教育效果。

1.2.3 教育内容 对照组教育内容如下:(1)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患儿及家属讲解支气管哮喘的病因、诱发因素、临床表现、治疗原则、护理要点。(2)从心理护理、饮食护理、用药知识、康复护理等方面进行具体指导。安慰患儿和家属克服恐慌心理,配合医护人员尽快控制急性发作。教会患儿及家属如何配合治疗。急性发作期、持续发作期及缓解期应用的药物的作用和不良反应,疗效的观察,示范并教会吸入剂的正确给药方法。出院后的饮食活动、病情监测、按规律口服药物、发作时的处理、就医指征、定时复诊等保健知识。(3)讲解支气管哮喘的诱发因素。接触过敏原、环境污染、呼吸道感染及气候变化对诱发支气管哮喘的危险性及关系,避免接触过敏原,积极治疗和清除感染灶,去除各种诱发因素的必要性。教育组除以上的常规宣教外,再根据护理诊断制定相应的健康教育内容

1.3 评定方法

1.3.1 健康知识评定 两组患儿及家属均在出院前一天应用有关支气管哮喘的相关知识试卷(包括支气管哮喘的病因、诱因、临床表现、分类、治疗目标、治疗原则、护理要点、心理护理、用药知识、预防原则等10项内容,每项10分)进行测试,由患儿及家属共同回答。护士长和管床护士共同评分,得分80分以上为好,60~80分为中等,60分以下为差。对未答对的题目护士给予重点讲解,直到家属完全明确为止。

1.3.2 依从性评定 两组患儿均在出院后6个月左右应用自行设计的出院后遵医行为(即出院指导)。内容包括合理饮食、按时作息、改善环境、避免接触过敏原、治疗原发病和是否坚持药物吸入等问卷。通过书信形式让共同生活的家属填写,专人负责发放,回收统计,问卷回收率100%。六项均能按要求去做的为完全依从,否则为不依从。

1.3.3 复发率统计评定 对所有入组患儿均随访2年,统计复况。

1.4 统计学处理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 结果

程序化健康教育组患儿及家属的支气管哮喘相关知识掌握情况和依从性明显高于一般健康教育的对照组;教育组患儿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见表1、表2、表3。

表1 两组患儿及家属的支气管哮喘相关知识掌握

情况比较(n)

注: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67,*P

表2 两组患儿及家属对出院指导的依从性情况比较(n)

注: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32,*P

表3 两组患儿支气管哮喘复况比较(n,%)

注: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20,*P

3 讨论

通过对患儿及家属进行程序化健康教育的研究结果(表1,表2)可见,接受程序化健康教育的患儿及家属的支气管哮喘相关知识水平和依从性明显高于对照组(P

参 考 文 献

[1] 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哮喘学组.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支气管哮喘的定义、诊断、治疗及教育和管理方案).中华内科杂志,2003,42:817-822.

[2] 刘岩.运用护理程序提高护士的健康教育能力.中华护理杂志,2002,37(9):714.

[3] 李惠萍.走出健康教育的误区.实用护理杂志,2002,18(12):59.

[4] 母双,何权赢.支气管哮喘患者系统教育和管理效果评估.中国呼吸和危重症监护杂志,2005,4(2):87-90.

健康教育计划制定的原则范文第3篇

对糖尿病患者开展健康教育,能提高其对糖尿病的认知水平,有效促进疾病的治疗和康复。我们对105例住院糖尿病患者的生活方式进行调查,分别对其实施健康教育干预,收到良好的效果,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选自2007年3月~2008年3月我科收治的105例糖尿病患者,男58例,女47例。年龄32~84岁,平均58岁。高中以上学历48例,初中以下学历50例,文盲7例。城市人口75例,农村人口30例。

2 健康教育方法

由责任护士在患者入院24小时评估目前生活方式及糖尿病基础知识掌握情况,包括吸烟、饮酒、饮食、运动、作息、心理状态。根据收集的信息和患者的学习能力,遵循个体化原则,制定出具体的符合患者需要的教育计划,采用单独指导,具体操作演示,回答提问,推荐和鼓励学习相关书籍的方法。糖尿病教育要伴随于患者治疗的全过程,学习方式和学习时间视情况随时调整。在教育过程中要不断地修改和完善教育计划,以适应患者不同阶段的教育需求。

3 实施健康教育干预

本组105例患者均知道自己有糖尿病,但对糖尿病相关知识了解较少,我们针对患者的年龄、文化程度、学习能力,把教育内容分解为几种不同的形式,使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述糖尿病的临床表现、发生发展、治疗目的、并发症的危害及预防护理重要性,降糖药的分类及服用方法、注意事项等,把健康教育内容贯穿于护理工作和患者的整个治疗过程中,并随时解答患者的疑问。对一些具体操作如血糖仪的使用,胰岛素的储存及注射部位、时间、方法、剂量、注意事项要多次讲解演示。尤其对老年患者要耐心细致反复宣教,直至患者和家属熟练掌握。责任护士每日对教育内容进行评价,对欠缺部分和患者掌握不牢的地方及时补充,强化教育效果。

3.1 戒烟禁酒教育:105例患者中有63人吸烟,占60%,烟酒可引起大动脉病变,加速动脉硬化,被列为高血压冠心病的重要危险因素。而高血压和冠心病是糖尿病的主要并发症。因此对于长期形成吸烟饮酒习惯的患者,要让他们懂得戒烟酒及糖尿病治疗的重要性,烟瘾较大患者,要在短期内戒除比较困难,可以劝其减少每日吸烟数量,直至戒除。这个过程需要有恒心和毅力,同时应取得家人之间配合,经常督导和鼓励患者。

3.2 饮食指导:饮食治疗对糖尿病患者来说至关重要,患者均缺乏规范科学的指导,认为只要按时按量服药,饮食上可以放松,有的老人甚至认为自己年岁己高,控制饮食治疗意义不大。因此,要充分了解这些对饮食治疗不正确的态度,在教育过程中采用多种形式,同患者一起制订食谱,介绍一些低糖无糖食物,讲解平衡膳食方法,进食与血糖的关系,要积极鼓励患者树立信心,尽快转变对饮食治疗的态度,同时取得营养师、配餐员工配合,家属的支持,共同达到饮食治疗控制血糖的目的。

3.3 运动疗法:运动疗法是糖尿病的一项治疗,肌肉运动可促使葡萄糖的摄取,降低血糖[1]。科学的运动还能够改善心肺功能,消除紧张情绪,调节机体免疫力。在教育过程是要让患者充分认识到体育锻炼的重要性。不论采取何种运动,都应持之以恒。运动要以自己感觉无不适、疲劳为宜,运动量要由小到大,循序渐进,同时,在运动期间应严密监测血糖,根据血糖随时调整运动处方。

3.4 规律生活的养成:规律的生活,劳逸结合,保证充足的睡眠和休息,是糖尿病治疗的一项重要措施,105例患者中有41例作息时间不规律,在职的患者工作紧张、压力大,部分退休老人因无事可做,打牌、打麻将消磨时间,一坐就是几个小时,甚至一通宵,我们针对这些情况,耐心向他们讲解休息对糖尿病的重要性,住院期间注意养成规律的作息习惯,出院后合理安排自己的工作、生活和休息。

3.5 心理疏导:由于患者对糖尿病终身治疗的认识不足,在治疗过程中常常会出现异常心态:(1)焦虑和恐惧,部分患者由于病情长及病情持续进展所引起的并发症所致。表现为对病情及治疗过分关切敏感,继而导致高度紧张引起失眠。(2)轻视和无所谓心理,部分患者认为自己尚年轻体质好,不愿接受糖尿病患者的角色,对治疗不注重,仍照常工作生活,参加各种应酬,无所顾忌。部分高龄患者认为自己高龄,有生之年也不长了,对治疗满不在乎。(3)消极悲观情绪,糖尿病一经确诊,需终身治疗并难以治愈,严重影响了患者正常的工作和生活,感到前途无望,对治疗采取消极态度。针对以上不良心态,我们对其进行健康教育的同时,与之进行心理沟通,掌握其心态与之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满足患者的需求,以高度的责任心和同情心尊重、理解、鼓励患者,使之能够正视自己病情,正确对待工作、生活和疾病的关系,始终以良好的心态接受治疗。

4 效果分析

通过问卷调查进行评分分析。首先了解:患者一般情况,生活习惯,糖尿病有关知识,对健康教育的需求和建议,附最近一次空腹血糖检查结果。要求填表者直接回答每一个问题。听课后1周内再填写同样一份调查表,1个月后测空腹血糖1次。

健康教育前后105例患者对糖尿病有关知识,如对所患糖尿病类型、饮食治疗与血糖控制的关系、饮食治疗的内容、运动与心理因素与血糖的关系、理想的体重范围、口服降糖药的使用与注意事项、注射胰岛素的方法、并发症的类型与观察等掌握的程度:健康教育前≥60分的30例,

5 讨论

5.1 健康教育对空腹血糖值的干预:健康教育前、后空腹血糖值的比较,可见1个月后的空腹血糖正常者较健康教育前明显增加,虽然这与药物治疗有一定的关系,但患者获得了糖尿病有关知识后,对饮食、运动、心理、用药等方面进行主动地自我调节,对不良生活习惯、行为等干预也起到了调控作用。达到了有效控制血糖的目的。

5.2 在患者中开展合理的健康教育可以有效指导患者的行为改变,而正确的行为改变可以有效地改善患者的血糖、血脂并控制体重,从而减少糖尿病慢性并发症和降低患者的医疗费用,提高生活质量。行为改变在糖尿病代谢控制中日益受到重视,是衡量糖尿病教育项目成功与否的标志。护士在教育前应对患者的各项与血糖控制相关的行为进行评估,制定教育计划应以改变患者行为为目标,开展糖尿病教育后要定期随访,以了解并督促患者的行为改变,如多久测1次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运动,饮食情况并及时给予支持和鼓励。

5.3 调查中绝大部分患者体会到本次健康教育对自己帮助很大,对饮食调节、适宜的运动量、服药注意事项、自我注射胰岛素的方法、预防和延缓并发症发生等有了系统的认识,解除了部分心理压力,对今后治疗疾病有了信心。患者认为健康教育是他们治疗预防疾病及解决健康问题的重要组成部分,使他们懂得了自己应该怎样保健,何时应该求助于医护帮助。90%的患者要求今后多组织此类宣教,及时通知本人及其家属参加。

参考文献:

健康教育计划制定的原则范文第4篇

急性重症坏死性胰腺炎是临床常见的急腹症,其起病急,病情凶险,病程长,并发症多,病死率高达20%,在护理上难度大。我院于2010年共收治3例,我们通过运用护理程序对其实施健康教育,提高了健康教育质量,促进了患者康复。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急性坏死性胰腺炎3例,男2例,女1例,年龄35、60、67岁,平均54岁;发病原因:暴饮暴食1例,酗酒1例,胆源性1例,诊断标准符合2000年杭州全国第8届胰腺外科学术研讨会制定的《急性重症胰腺炎诊治草案》。手术2例,保守治疗1例,术后并发症1例,死亡1例。满意率调查100%。

2 方法

2.1 评估 3例患者入科后2小时内,均对其生理、心理状况进行评估,填写入院患者健康教育评估表,内容包括精神状况、面容、体力、职业等;患者及家属对疾病的生理、心理及社会方面的反应。患者的学习需求、学习能力和学习障碍等。可以根据患者的诊断、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治疗、生活方式、文化背景等来确定。

2.2 提出诊断 (1)疼痛:与胰腺及周围组织炎症有关。表现为不同程度的腹痛;(2)有体液不足的危险:与呕吐、禁食及感染性休克有关;(3)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与禁食、炎症渗出、机体消耗大有关;(4)缺乏疾病相关知识:与知识了解范围不全有关;(5)心理障碍:与急性重症坏死性胰腺炎发病突然、病情重,担心预后或者经济负担有关;(6)危险因素等基本的教育需求:缺乏对急性重症坏死性胰腺炎不同时期疾病演变的认识,以及缺乏对疾病不同时期治疗和护理的配合知识和注意事项等,存在潜在的危险因素。

2.3 制定教育计划 护理计划是要针对每个护理诊断采取措施,解决问题,以达到预期目标[1]。确定患者的健康教育目标要注意目标的短期性、可测量性和可获得性。急性重症坏死性胰腺炎的学习目标大体分为4类:(1)认知:使患者明确急性重症坏死性胰腺炎的病理机理及其对机体的危害;(2)心理状态转变:接受患病的事实,消除紧张焦虑,积极配合治疗;(3)行为习惯转变:改变暴饮暴食,生活及习惯有规律等;(4)技能:能对疼痛进行正确认识,配合医护做好治疗和处理等。

2.4 实施 健康教育的实施有多种形式,包括信息传播和行为干预。

2.4.1 根据评估出的健康问题,将具有共性的制成文字材料,或做成小册子发给患者,进行常规性教育。对有具体问题的患者根据不同个体不同时期的健康问题和心理状态,进行随机性教育。将急性重症坏死性胰腺炎的病因病理以及疾病的相关知识详细地讲解给患者及家属,使其了解疾病的发生与发展、治疗与转归、预防及不同治疗阶段的注意事项,让患者及家属以最佳心理状态积极配合治疗。在日常护理中与患者主动交流,介绍正在使用的药物名称,有什么药理作用,有什么注意事项等,一些操作的目的,患者该如何配合;对于患者提出的问题,积极且实事求是并策略性地回答,不懂的可以查阅相关资料或向医生请教。

2.4.2 3位患者都有剧烈的腹部疼痛,我们在给予止痛措施的同时,指导他们学会疼痛评分,根据疼痛强度做镇痛处理,并给其讲解药物止痛的利弊、作用时间、持续时间、用药原则,说明药物止痛的副作用和可能的成瘾性。演示给患者非药物止痛的方法。

2.4.3 促进健康行为,改变不良生活习惯 由于急性胰腺炎大多由胆道疾患引起,在暴饮暴食或过多进食油腻食物后发作[2]。因此,教育患者平时要平衡膳食,合理营养,改变暴饮暴食、酗酒等不良生活方式;在明确自己患有胆道疾患时应积极地寻求科学、可靠的医疗帮助,主动就医,积极配合医疗和护理。

2.4.4 做好心理健康教育 我们主动与患者沟通,及时疏导。除给患者讲解疾病相关知识外,还让患者了解情绪对疾病的影响,并列举治疗成功的病例,帮助患者树立信心,指导患者运用放松疗法减轻焦虑水平。

2.5 评价 通过评价,可以看出所制定的计划措施是否得当,是否达到预期效果。健康教育结局评价应着眼于提高患者的健康和生活质量。健康教育效果应达到患者了解胰腺炎的发病原因,治疗方法和预后,以及在不同治疗阶段的注意事项,出院后如何防止复发。心理护理应使患者能够正确认识疾病,积极主动配合治疗和护理,改变不良生活习惯,寻求健康行为方式,从而提高生活质量。

3 体会

我们通过运用护理程序对3例急性重症坏死性胰腺炎患者实施全面、有计划的健康教育,提高了护理质量,有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了患者的保健意识和能力,从而降低了急性重症坏死性胰腺炎复发率,提高了患者及家属的满意度。

参 考 文 献

健康教育计划制定的原则范文第5篇

科学技术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驱动力,在卫生领域,无论是以精湛的医疗技术形式,或是培养先进的技术人才,还是科学的运行机制,在对减少农民因病致贫中起着重要作用。集中高级技术人才和高精尖医疗设备,采取以城市医疗机构技术下乡、人才下乡等为主要形式的科技下乡是新农村医疗卫生服务进一步发展的有效支撑办法。

1影响农村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因素

1.1卫生资源总量不足

我国13亿人口占全世界总人口的22%,但卫生总费用仅占世界卫生总费用的2%。根据《浙江省卫生现代化纲要(2001-2020年)》,到2010年千人床位数要达到3.80张,千人医生数达到2.0人。而据2007年统计,作为我国发达地区的温州市千人床位数仅2.43张,千人医生数仅1.69人。卫生资源的总量不足是影响我国农村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

1.2缺乏科学的运行机制

长期以来,由于发展观缺乏统筹性、全面性、科学性和持续性,以致存在着一套轻农村、重城市,挤农村、扶城市的城乡卫生资源规划、分配、投入、保障、运行体制机制,只是就城市论城市、就农村论农村,人为地把城乡卫生事业发展和资源配置分割开来,形成了一个城乡二元卫生资源配置方式和发展模式[1],农村公共卫生和预防保健工作十分薄弱。

1.3医疗卫生资源配置不合理

长期以来,卫生工作重点、政策制度偏离乡镇、农村,导致占全国人口70%的农村只占有不足30%的卫生资源。此外,城乡卫生技术人员综合素质上也存在着很大的差异。由于全科医学培训工作滞后,乡镇、农村卫生技术人员大多是由基层卫生技术人员经过转型或分流而来,尚未接受系统的全科医学教育,其学历仍主要以大专和中专为主,职称偏低,知识老化、观念守旧、社区服务技能缺乏。并且医护配置比低,人力资源配置不合理。据温州市鹿城区卫生局2006年对辖区内基层卫生院(包括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在编卫技人员的调查,无专业学历者占34.4%,中专学历者占27.3%,大专以上学历者占38.3%;无专业技术职称者占37%,初级职称占57.2%,中级职称占5.5%,高级职称占0.3%。卫生技术人员的职称结构和专业结构的不合理,制约了乡镇、农村卫生服务机构的服务能力和可持续发展。

1.4医疗卫生资源利用效率低下

由于医疗卫生资源配置的不合理性,优质资源过于集中在城市大医院,致使农村医疗卫生基础设施薄弱,高级人才奇缺,医疗服务能力普遍低下,部分地区缺医少药,农民因享受不到安全、有效、便捷、价廉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加上对健康的超高需求,不得不花更多的钱跑到城市里寻医问药,导致了农村医疗卫生资源利用效率低下。

1.5城市化进程过快

尽管目前有80%的医疗卫生资源集中在城市,但由于城市人口越来越多,农民就医观念陈旧,加上“名院效应”和“名医效应”,以致城市优质卫生资源仍然供不应求。

2科技下乡支撑新农村医疗卫生发展的路径

充分发挥科技进步和创新的重要支撑作用,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全面改善农民因病致贫状况,是广大医务工作者肩负的重要使命。

2.1建立以“双向转诊”为主要形式的支撑办法

在农村卫生服务中,不但缺乏高技术、高水平人才,多数医院还缺乏必要的硬件设施,可能导致病人病情的延误及就医的盲目性。因此,卫生行政主管部门要统一领导,按照一级支援一级、优质医疗资源共享的原则,使医疗卫生工作重心下沉,让公立大医院与乡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农村卫生院签订支援合作协议,明确对口支援的任务、形式、内容,建立长期对口支援关系,除每年定期、定人次向受援单位派出各类专业技术人员以外,还应根据工作实际定期或不定期派出专家到农村进行工作指导,不断提高乡镇、农村卫生技术人员的服务能力[2],使其能有效开展健康教育、预防、保健、康复、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和一般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服务。同时,可依据患者自愿和病情需要的原则,在上、下级医疗机构之间开设对农村急、难、重、危病人转诊就医的绿色通道:下级医疗中心不能确诊的疑难病例、危重病例、急性传染性病例等实行向上转诊;病情稳定需康复治疗,要长期治疗的慢性病病人,以及一般常见病多发病病人实行向下转诊。在疾病诊治中公立大医院还要建立普通会诊24小时内完成,急会诊4小时内完成的制度,确保患者安全。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与支援医院联网,采用计算机信息技术进行管理,不断提高工作效率,切实方便病员。2007年,在浙江省、温州市两级卫生主管部门的统一部署下,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共派出53人次赴泰顺县开展“城市医疗机构医生到农村服务”活动、6人次赴洞头县开展“万名医师支援农村卫生工程”,还与瑞安塘下中心卫生院、瑞安汀田镇卫生院、瓯海区丽岙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洞头县大门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泰顺县雅阳中心卫生院、泰顺县司前中心卫生院等6个乡镇中心卫生院签订结对帮扶协议,并为每所卫生院配置一定数量的手机,无偿加入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移动虚拟网,以方便及时联系;支援每所卫生院购置约10万元的医疗仪器,以改善当地医疗硬件环境;对条件允许的瑞安塘下镇中心卫生院安装PACS系统,通过网络技术实现了院际影像远程会诊工作,这些做法对支撑农村医疗卫生服务工作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2.2加快对农村医疗卫生人才队伍培养的步伐

农村卫生技术人员的培训工作缺乏科学性和系统性,内容仅仅是临床医学和预防医学的简单相加,缺乏具有适宜服务模式的培训基地和合格的带教师资,形式多于内容,名不副实是一重要问题。各级政府一方面要强化公立大医院承担培养农村卫生专业人才队伍任务的意识,有计划地在公立大医院建设一批能体现全科医疗服务模式的示范性农村卫生人才培养基地,开展集医疗、康复、预防、保健、健康教育、计划生育技术指导等农村卫生岗位培训工作,并制定相应的培养进修规划,有计划地组织现有农村卫生技术人员到示范性农村和社区卫生人才培养基地培训,或到大中型医院和预防保健机构进修学习,确保每位卫生专业技术人员每5年至少有1次进修提高的学习机会。温州市第二附属医院在与瑞安、泰顺、瓯海、洞头等6个乡镇中心卫生院的结对帮扶中,推出了双导师制,为当地的人才培养开辟了一条新路。另一方面,政府要制定相关政策,培养并引导全科医学、临床医学(全科医学方向)、中医学(全科医学方向)及护理(社区)等专业毕业生,定向到农村医疗卫生机构就业。高等医学院校应在招生过程中主动改革,设置相关专业,培养农村实用型人才,主动为社会服务。同时,政府和职能部门要根据当地实际,制定配套的政策,允许农村卫生机构的专业技术人员提前一定时间报名参加全国卫生专业技术中级资格的考试和申报评审高级专业技术资格,部分内容可以放宽或免试,条件允许的地区要适当提高基层卫技人员的生活待遇,以鼓励更多的优秀医务人员在基层工作。#p#分页标题#e#

2.3强化做好农民健康宣教工作的意识

各级政府卫生主管部门要加强对农村健康教育工作的认识,公立大医院要主动承担社会责任,面向基层,指导农村卫生工作,加强横向联合,按照普及性、针对性、科学性、艺术性及趣味性、思想性和实用性的原则,充分发挥科普知识的支撑作用,加大农村卫生宣教工作力度,不断提高农村防病治病的水平,使多发病、常见病、慢性病分流在基层解决,使农民少得病、不得病。公立医院除要帮助农村卫生医疗机构制定明确、内容详实、操作简单易行的健康教育计划,提供开展健康教育所需的教学仪器如电脑、多媒体投影仪、幻灯机等器材以及各种疾病专题的健康教育彩色挂图、宣传小手册、健康教育小处方、多媒体幻灯、录像光盘等各种视听教材外,还要积极协助农村医疗卫生机构培训健康教育骨干,定期、定人次向社区派遣业务素质高、临床经验和教学经验丰富的专业人员或离退休老专家,举办各种形式的培训教育活动,如理论授课、现场观摩,强化心理、行为、社会医学知识的教育[3],提高农村医疗机构医务人员的综合素质,有效传播健康教育知识。同时,根据农村健康教育计划,针对不同人群的需求与特点,举办不同专题、不同形式的健康教育活动,积极探索适应不同居民需求的健康教育模式,使其常规化、制度化以及组织化,促进农村健康教育全面、可持续发展。

2.4健全支援农村医疗卫生工作的长效机制

要使农民“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得到有效的缓解,各地必须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在国家大力发展社区卫生服务的宏观政策指导下,不断丰富城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支援农村卫生服务工作的内涵。教育广大医务工作者进一步提高对科技支援农村卫生服务工作重要性的认识,进一步明确自己应当承担的社会责任。各级政府要按照属地、就近、自愿的原则,确定支援乡镇、农村卫生服务工作的形式、内容等,建立健全支持农村医疗卫生服务工作的长效机制[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