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范文第1篇

【关键词】中学生 心理健康 存在问题 对策分析

毫无疑问,当前的中学生在激烈竞争的复杂环境条件下,心理上会有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可大可小,小的可以忽略不计,而大的就会严重的影响着中学生的生活及发展,对未来的生活产生诸多问题。为了让中学生更加健康的发展成长,学校展开了各种各样的关于心理健康教育的活动与措施,针对中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展开了全面有效的对策研究与分析。

一、当代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心理健康教育内容形式单一

关于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展开两方面的行动,一方面是开设心理健康课程,对学生进行授课,了解中学生内心的心理问题并开导解决。另一方面是开设心理咨询室,如果中学生们存在问题与困扰,可以去咨询交谈,教师会为学生排忧解难,但因为此种方法效果不是很明显,所以只能从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着手。从内容上看,心理教材落后,教师讲课方法枯燥,纯理论课的讲授,让许多中学生失去了学习的兴趣,导致心理课程教学没有达到预想的目标。从专业角度上看,大部分学校的心理课程老师都是由其他专业的老师代授的,都是以照本宣科的方式进行授课,没有专业的心理知识基础,更没有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具体分析,导致课堂上老师与学生的互动少甚至没有交流,完全对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没有任何意义。

(二)学校与老师远远不够重视

在中学生的教学过程中,许多学校只把心理健康教育作为一种任务,虽然开设了专门的课程进行教育,但却不被学校及老师重视,沦为形式教育,随时可以占用和取消这门学科,只是敷衍对待,这严重影响了中学生学习心理健康课程的心态。而大多数中学生的心态也不注重这方面,常常在心理健康教育的课堂做一些别门的功课或是看课外的书,完全不重视感觉可有可无,因此只在形式表面上做到教育,根本达不到心理健康教育理想的效果。

(三)缺乏专业心理健康教育教师

目前,中学学校心理健康教师是尤其少的甚至是没有的,大多数学校的心理教师都是由其他专业的老师兼职的,做不到解决学生的根本问题。而往往老师的精力也是有极限的,在达到饱和的状态就会自然而然的选择较为重要的并且自己了解的专业进行着重讲授,在对待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时,经常会遇到专业性的理论知识总是难以应付和解决就置之不理,久而久之,不但没有起到治疗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作用反而对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质量起到了重要的消极影响。

二、关于中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应对策

(一)学校加强重视心理健康教育

心理健康教育对当前的中学生发展具有极大的影响作用,处于转折期的中学生,心理健康方面总是存在着或多或少的问题,需要我们普遍引起这方面的重视,学校要加强对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力度,加强宣传力度。例如:可以通过学校网站、开设专门的主题班会、或是班主任就此问题与家长展开沟通,从这几个角度展开重视,准确的让学校、老师、家长与学生都明白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并且按照国家规定的心理健康课程安排,正常有序的进行着心理健康教育,保证中学生们的身心健康,为以后中学生的良好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加强教师的专业授课素质

因为心理健康教育在部分学校的不受重视,只是用其他专业的教师进行授课,导致在心理健康教育这一学科学习时缺乏基本的专业性,所以必须要重视其专业性,从根本上改变这一情况。要从教师的专业素质进行培训学习,让教授心理健康教育的老师掌握充足的专业知识,在进行心理健康课堂教育时,能够用最专业的知识为中学生们解决疑难困惑,开解心中的烦躁,将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完全正确的落实,将心理问题从根本扼杀。

(三)教学内容生动有趣

在心理健康授课过程中,不要只是一味地照搬照抄书本的知识,缺乏沟通交流,让其课堂变得枯燥乏味,而是要结合当代中学生的性格特点及爱好进行针对性的教导,可以在课堂教育时结合贴近生活的案例进行讲授,让中学生便于了解与分析。例如:可以就当前学生的早恋问题进行深入的探讨,让中学生能够正确了解青春期的懵懂爱情,做到树立正确的爱情观与价值观,同时也可以让中学生毫无忌讳的展开发言,充分发挥到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对不同心理状态展开不同的治疗方案,加强中学生与老师的交流与信任,让中学生更加放开自己,达到真正为中学生解决心理问题的目的。

结束语:

综上所述,关于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对中学生未来的发展是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的,现如今已经越来越被国家、教育部门、学校、老师、家长所重视,在中学生专业知识提高的同时更应注重心理的健康问题,一个健康的心理才是成功的前提。因此我们要做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对每一位中学生都展开心理健康的治疗,全面的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程度,促进每一位中学生的未来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赵婷.中学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析[J].成才之路,2014(28):29.

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范文第2篇

[关键词] 精神科;家属;健康教育

[中图分类号]R473.74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3-7210(2008)06(c)-136-02

精神科患者在发病期间无自知力,离不开家属的照顾和管理,家属在精神科患者治疗康复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良好的家庭支持与关怀有利于患者的康复[1]。随着整体护理和社区护理的深入开展,加强对精神科患者家属的健康教育,提高对精神疾病的认识能力,减轻其心理负担,有利于患者按疗程完成治疗。因此,对家属的健康教育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近年来,有关对精神科患者及家属进行健康教育的报道比较多,本文就对患者家属进行健康教育时存在的几个应注意的问题进行总结,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7年3~5月在我院接受健康教育的住院精神科患者家属156例为研究对象。在健康教育时存在问题而导致患者家属不满意的有51例,占 32.69%。其中,入院时家属的状态不能接受护士讲解内容的12人,占7.69%;护士不了解患者家属健康教育需求的9人,占5.77%;健康教育不及时、不连贯的15人,占9.62%;因护理人员精神疾病知识掌握不精不能满足家属需求的8人,占5.13%;护士缺乏沟通技巧的5人,占3.21%。其他2人,占1.28%。

1.2方法

采用自制问卷调查的方法在患者出院时对家属进行调查。

2存在的问题

2.1护士对家属的心理状态不了解,造成健康教育无效果

护士未能在患者入院时对家属心理状况进行评估,未能掌握家属的心理状态,导致在健康教育时,生硬地进行知识灌输,使家属无法接受,导致健康教育无效。在本次调查中出现这种情况的比例达到7.69%。有关报道说明[2],精神科患者家属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由于对精神疾病知识的缺乏,而存在不同程度的抑郁、焦虑、强迫、神经过敏和敌对情绪等问题。再有近年来医患关系不和谐,家属对医护人员缺乏信任,均导致健康教育不能达到预期效果。

2.2护士不了解家属健康教育需求,造成家属对健康教育不接受

护士未能熟悉患者家属的文化程度和健康教育需求,盲目进行健康教育,导致患者家属对教育内容不感兴趣,从而使健康教育起不到作用。有些护理人员,在进行健康教育时,运用医学术语较多,且一次讲述的内容过多,使一些从农村来的文化程度低的家属不明白讲的内容,又不好意思追问,从而使健康教育达不到理想的效果。

2.3健康教育不及时,无连贯性

在本次调查中发生的比例最大。有些护理人员未能抓住时机,及时对家属进行健康教育。如:健康教育不主动、间隔时间过长等,使家属不能全面了解患者的情况及有关精神疾病的知识。从而使家属不能很好地配合医生完成患者的治疗。

2.4护理人员精神疾病知识缺乏,不能满足家属需求

护理人员精神疾病知识掌握不足,在家属提出问题时不能给出合理的解释,导致家属对护理人员不信任,健康教育活动不能正常开展。

2.5缺乏沟通技巧

护理人员在开展健康教育时,不注意沟通技巧,在向家属讲解患者病情时,将患者病情及预后,说得太重或太轻,使家属产生反感或不重视。

3 对策

3.1及时了解家属的心理状态,消除其不良情绪

由于精神病患者家属普遍对精神卫生知识缺乏[3],不能正确识别精神症状,对医护人员不信任,造成家属听从患者的意见,从而不能按要求完成治疗及治疗的中断;精神科患者家属对精神疾病知识的了解程度可能直接影响他们对精神科患者的态度。精神科患者家属在患者入院后,常表现出紧张、焦虑、痛苦,甚至不敢面对社会。因此,在患者入院时,护理人员要对患者家属进行全面评估,了解家属的心理状态,在尊重和理解的基础上,不断进行沟通,使家属了解疾病的性质、特点、注意事项,消除家属的紧张情绪,减轻家属的抑郁、焦虑、敌对、神经过敏等心理状态。从而使家属能够积极地配合医生对患者开展治疗。

3.2及时了解家属健康教育需求,有针对性地开展健康教育

由于精神科患者家属的生活习惯和生活环境不同,他们对健康教育的接受能力也不同。我们在进行健康教育时,要尽量采用通俗的语言,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在进行教育前,要先了解患者的病情及家属的健康教育需求。由于患者家属的文化程度不一样,健康教育的需求也不一样,因此在进行健康教育时要根据家属不同的文化程度、不同的心理状态进行不同言语、程度及水平的有针对性的教育。

3.3 加强护士责任心教育,及时有效地开展健康教育

由于精神科开展整体化护理比较晚,护理人员对健康教育存在敷衍的现象[4]。因此,应加强护士的责任心教育,建立健全质量控制体系,确保健康教育工作落到实处。在精神科开展健康教育要及时,要有连续性。护理人员要抓住时机,积极主动、不断地向家属进行健康教育,可利用家属探视、短信、定期电话联系、书信等方式进行。使家属对患者的情况能够全面了解,对治疗产生信心,从而帮助患者完成治疗。

3.4 加强护理人员精神疾病知识、沟通技巧培训,提高自身素质

在本次调查中发现有些护理人员精神科知识掌握不足,不能满足患者家属需求,尤其是年轻的护理人员,由于从事精神科护理工作时间短,精神疾病护理知识学习的比较少,从而导致不能及时正确地回答患者及家属的询问。因此,应加强对精神科护士多形式、多层次开展健康教育理论与技能的培训,积极鼓励护理人员进行自学,提高自身素质,掌握沟通技巧,满足患者及家属的健康教育需求。

[参考文献]

[1]沈渔.精神病学[M].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4.602.

[2]吕春梅,季兰芳.精神病患者家属健康教育前后心理状态调查[J].临床心身疾病杂志,2003,19(3):191.

[3]李立华,李穗云,黄丽红,等.精神病患者家属精神卫生知识水平及结构调查[J].护理学报,2006,13(6):19-21.

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范文第3篇

[中图分类号]R1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517(2011)09-0126-01

随着医学模式的改变和人民生活水平及文化素质的提高,人们要求维护健康,寻求卫生和自我保健知识日趋迫切。健康教育作为卫生保健不可缺少的内容而受到广泛、高度的重视,在医院各种形式的健康教育如:病区卫生宣教墙、慢性病人出院前指导、护理保健康复知识咨询等早已成为临床护理的基本内容,但在其教育内容、教育方式、护理人员的教育素质及教育职能作用的发挥等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影响了教与学的质量,有待于进一步改进和提高。

1、存在的问题

1.1病人及家属对疾病的认识不足。自我保健意识浅薄,长期的不良习惯如:吸烟、饮酒、偏食等影响了人体健康。加之经济条件受限,致使多数病人的需求仅限于求医生治病,解除痛苦,对护理人员的宣教漠不关心,影响了健康教育的效果。

1.2教育内容单一,缺乏针对性。在健康教育之前对病人的教育情况缺乏了解,不知道病人缺乏哪些健康知识及程度如何,没有明确的教育方向,只是盲目地给病人讲授健康保健知识,所以对老病号来说,这些知识早已掌握,而是想了解一些有关疾病的新知识,但对于初次患病的病人又感到教育内容理解不了。

1.3护理人员的教育职能作用发挥不够。部分护士对健康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常因工作忙而把健康教育视为软指标而被忽视,只强调客观原因,不积极想办法完成教育工作,导致健康教育的形式主义。

1.4护理人员业务、文化素质偏低,知识结构老化。护士缺乏有关心理学、伦理学,社会公共关系学等方面的知识,难以与病人沟通,不能及时解决病人的心理问题;其次,护理人员的教学素质不高,一方面护理人员缺乏教学技巧,讲授的内容病人难以理解,另一方面护理人员的理论水平不高,影响了教学质量。

1.5出院指导内容简单、抽象,病人不易接受。少数护理人员对出院指导的意义缺乏认识,只重视书写病历,出院指导卡内容较笼统,如注意休息,加强营养,定期复查等,病人不易接受。

2、对策

2.1根据病人的需求选择学习的内容。了解病人的情况,掌握病人对学习必要性的认识,以及了解病人掌握知识的程度,这是至关重要的。从病人入院至出院,护士应收集与病人有关的所有信息,全面地对病人进行评估,明确病人在健康知识和护理技巧上缺乏应用知识的现状,如病人缺乏哪些知识、哪些技能、病人的文化程度、学习能力等,然后根据病人的需求确定学习目标,选择学习内容。

2.2开展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根据病人的文化水平,采取易于接受、简单易懂的形式,如图片、板报、散发小册子等,主动对病人进行宣教,使病人在治疗的同时,获得防病、治病的知识,变被动地接受治疗为主动地参与医疗与护理的过程。护士注意收集卫生保健知识、健康教育方面的资料,有针对性进行卫生宣教。通过宣教提高病人及家属对疾病的认识,自觉纠正不良习惯,排除不良因素。

2.3开展计划式教育。计划式教育是对有共同护理问题的病人进行有计划的,循序渐进的群体教育,把疾病的有关知识教给病人,使其了解疾病的发生、发展、预防以及不同阶段的注重点,使之处于最佳心理状态,配合医护治疗。

2.4创造轻松自如的学习氛围和良好的学习环境。病人在住院期间,护士应尊重病人,主动热情,以诚挚温和的态度与病人及家属接触,使病人产生信任感,从而进行双向交流,共同建立一种指导――合作或参与型的护患关系,使病人乐于接受护士传递的信息,并深信不疑,这样将有利于病人的学习。因为只有当病人与护士关系融洽时,才能给病人一个温暖、安逸和轻松自如的学习氛围,健康教育才可能成功。同时,在学习环境方面,护士应选择一个光线良好,安静、整洁的场所。同时要掌握教学技巧,在教学过程中注意自身的语调、措词与病人的交流,使用病人能够理解的术语,利用图表、音像提高病人的兴趣,始终保持学习环境的轻松愉快,以提高教与学的质量。

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范文第4篇

【关键词】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问题;对策

高校大学生作为当今社会发展中的高端人才群体,承载着家庭和社会的多重期望,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大学生所生活的家庭、学校和社会环境越来越复杂,学生面临的各方面压力也逐渐增大,导致我国高校大学生成为心理疾病的高发群体,因此,如何提高高校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是目前各大高校必须重点研究和解决的问题。

一、心理健康的概念

目前,心理健康在国内外学术界尚无一致的看法。所谓心理健康是指人的内心世界与客观环境的一种平衡关系,是自我与他人之间的一种良好的人际关系的维持,即不仅能获得和确保自我安定感和安心感,还能自我实现,具有为他人的健康贡献、服务的能力。

我国学者把“心理健康”的定义作了几方面的概括:1、有幸福感和安定感;2、身心的各种机能健康;3、符合社会生活的规范,自我的行为和情绪适应;4、具有自我实现的理想和能力;5、人格统一与协调;6、对环境能够积极适应,具有现实志向;7、有处理、调节人际关系的能力;8、具有应变、应急及从疾病和危机中恢复的能力。

二、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1、缺乏专业人员,师资力量薄弱

目前,我国的大多数高校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都远远达不到社会的要求。按照国际标准,学校的心理咨询师与学生的比例应为1:500。然而现实中,许多高校对学生的心理健康并不重视,造成学高校心理健康教师的匮乏,有专业资质教师的学校更是寥寥无几。据了解,在我国各高校现有的心理健康教师中,有专业资质的教师不足30%,大多为班主任、辅导员和思想政治教师等兼任。其中一些教师对心理健康教育和与心理健康咨询的理解也不透彻,没有进行深入的分析和学习,导致对学生的心理辅导起不到实质性作用。其中不少教师对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的理解与心理学原则背道而驰,已经开展的心理咨询偏重于教育和指导,心理活动课偏重于形式和书本化,缺乏整体构建,缺少预防性指导,师生关系很难做到相互尊重与平等。

2、学校的重视程度不够

经费投入不足是影响学校心理健康教师质量的主要原因,一些学校为了节省教育经费,往往把心理健康教育和其它课程相合并,并由一个教师代课。同时,对现有从事心理咨询、教育的教师在课程安排、硬件配备和待遇保障等方面的经费安排不足。高校认识不到心理教育的作用和后果,对学生心理方面存在的问题不能及时发现和引导,导致有心理疾病的学生在校期间发生错误行为时不能及时采取有效措施。

3、心理健康教育的方式单一

目前高校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方式主要由课堂授课、学校讲座和设立心理咨询室等几方面来完成。虽然这些方法能在一定范围和程度上发挥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但是却不能完全覆盖和影响到学校的每一位学生。而且,单一的心理健康教育方式并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兴趣,反而会让学生产生一种逆反心理。不利于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推广和发展。

三、高校有效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对策

1、必须明确目标和提高认识

当今社会人才必备的素质包括思想政治素质、能力素质和心理素质等。作为高等院校,必须站在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高度,充分认识到当前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要性和意义,协调并处理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与日常管理工作两者间的关系,把高校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贯穿于工作实践和日常工作中去,并给予人力、财力、物力的支持和保障。坚持科学发展观,做到以人为本,把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从以前的辅助教育深化为现在的基本教育。提高大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解和认识,并做一些积极地引导,促使全体大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中来,充分发挥心理健康教育功能,有效提升学生的心理素质和品质。

2、提高专业化水平,加强队伍建设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专业性强、技术程度高的工作,从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教师必须具备良好的品德、较强的专业基础和一定的工作经验,因此,要想做好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必须从提高心理健康教师的专业水平出发。

(1)人员配备方面。高校专职的心理健康教师配备应不低于1:3000,兼职的教师不低于1:2000,条件好的高校应适当增加专职教师人员,实现以专职为主,专兼结合的工作队伍,同时,每个教学班也需配备一名兼职学生心理辅导员。

(2)加大培训力度。各高校应加强对在校心理健康教师的培训与学习,建立科学、完善的培训体系。积极支持心理健康教师参加各类国内外举办的学术研究和交流活动,并鼓励其在校内开展关于心理教育方面的知识讲座。加强学生工作辅导员和兼职学生心理辅导员的培训。定期组织专兼职教师和兼职学生参加心理咨询师职业资格考试。

(3)提高从业资格的准入程度。高校对于心理健康教师的聘用应符合国家心理健康教育录用标准的要求,特别是在专职教师的聘用上,必须通过国家心理咨询师职业资格考试,只有取得职业资格证书人员的才能准入,确保持证上岗。同时,在辅导员的选拔录用中优先考虑获得心理咨询师职业资格人员,从而奠定坚实的工作基础。

四、结束语

新世纪的高素质人才应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健康的身心素质。我们应该反思以往的教育,摒弃陈旧观念,在注重大学生知识培养的同时,加强对学生的思想道德和心理素质的教育和培养,努力培养出具有新时代思想与心理、知识与能力的高校大学生。要不断加强高校大学生适应能力、承受能力、调控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培养,使他们在步入社会的同时,能够很快的接受和适应社会,并发挥自己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陈学雷.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要加强心理教育[J].教育探索,2005(4)

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范文第5篇

[关键词]大学生 心理健康教育 现状 对策

[作者简介]佘少华(1973- ),男,湖南邵阳人,柳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教育与心理科学系,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为心理咨询、心理健康教育。(广西 柳州 545006)

[中图分类号]G4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4)23-0096-02

在高职高专教育中,要重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加强素质教育的落实,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实现学生的健康成长,进而为社会与经济的发展提供可靠的人才供应。当前我国高职高专院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存在诸多突出问题,已成为阻碍学生健康成长和顺利完成学业的重要因素。因此,正确认识和分析当前我国高职高专院校心理健康教育中所存在的问题,深入探讨相应的优化对策,对于有效开展高职高专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具有重要的理论及现实意义。

一、高职高专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育形式化,管理不科学

教育部不断出台强化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文件,相关专家一直呼吁响应,各高职高专院校也建立了相应的教育机构,但实际开展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却只停留在表面,没有真正付诸实践。在一些高职高专院校中,心理健康教育机构只是一种摆设,在日常工作中,只是进行一些形式化的心理测试,或者建设相应的心理档案,单纯为了应付检查,缺乏实质性。同时,现阶段从事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很多缺少专业经验,思想观念也比较落后,单纯地认为只要进行心理咨询就可以有效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高职高专院校没有进行科学管理,导致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无法全面、有效地开展。

(二)教育课程化,实用性不足

心理健康是一门具有较强针对性、实效性、实践性和现代性的课程,也是落实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径之一。相关调查表明,高校心理健康课程的内容太过陈旧、枯燥,与实践之间存在严重脱节的现象。教育部极力主张设置心理健康课程,并且在高校教育中逐渐普及,将其纳入教学规划,授予一定的课时与学分,但师生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还比较滞后,教育课程化在一定程度上反而降低了效果,导致实用性不足。

(三)教育孤立化,机构设置不合理

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时,需要具备良好的教育环境,并且需要各个部门之间的配合,加强各学科之间的协调,在教育系统中逐渐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知识。但是,现阶段,在高职高专心理健康教育中,普遍存在教育孤立化的情况。首先,心理咨询中心没有与学生进行良好的交流和沟通,缺乏其职能的发挥;其次,一些高职高专院校将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学校教育规划,由心理咨询中心具体完成,但相关人员缺乏一定的育人意识,无法和相关机构与教师进行有效的配合,导致心理健康教育孤立无援;最后,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时,没有与思想政治教育相融合,各自为阵,降低了教育效果。

(四)教育人员素质有待提高

高质量、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是确保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全面落实的主要条件之一,教育人员素质的优劣将会直接影响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开展的效果。尽管各高职高专院校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时,已经注意到这个问题,但是相关人员的整体素质还是不高。这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心理健康教育人员的整体数量不足。根据相关规定,每2000~3000名大学生,就需要至少1名专业心理健康教育人员。然而,目前我国一所高校一般最多拥有3名专业心理健康教育人员,部分高校甚至没有专业心理健康教育人员,而是由德育教师或行政人员等兼任。另一方面,心理健康教育人员的专业素质普遍不高。现阶段,我国高职高专院校心理健康教育人员大部分由后期培训或者再教育人员担当,部分由相关学科教师兼任,甚至还有些由优秀学生干部兼职。这些人员的工作经验相对丰富,但是心理健康教育理论知识不够专业和系统,在开展工作时往往无法取得预期的教学效果。

二、影响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

(一)学校因素

受传统的应试教育的影响,我国的学校教育尤其是中小学阶段一直比较忽视学生人际交往能力、自我管理能力等方面的锻炼。进入大学阶段后,一方面,由于高校扩招,师生比例失衡,教学多是采用大班授课的方式,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交流比较少,对学生的情况不甚了解,导致在学生出现心理问题时,教师无法及时地排解。另一方面,心理咨询教师与专职辅导人员较少,无法有效开展相应的咨询辅导工作,阻碍了学生的健康发展。

(二)家庭因素

由于家庭教育方式、父母人格特征等的不同,来自不同家庭的学生在心理健康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如果家庭教育方式较为民主,家庭关系比较和睦,家庭成员之间可以进行很好的交流与沟通,大学生就会具有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有助于形成健康的心理;如果家庭教育方式比较专制,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比较紧张,父母经常责骂孩子,孩子就会为了躲避责骂而撒谎,并且形成比较反抗、叛逆的情绪;如果家庭教育方式比较溺爱,学生在这样的环境下成长,就会经常以自我为中心,不利于健康人格的培养。由此可以看出,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在一定程度上与家庭有着紧密的联系,只有处理好家庭关系,才能保证学生的健康成长。

(三)学生自身因素

大学生心理问题的产生与其所处时期有一定的联系。大学生的生理特征基本上已经成熟,但是其相应的心理特征还不够成熟。随着大学生活的逐渐丰富,大学生视野的逐渐扩展,其相应的心理活动也越来越活跃。然而,由于社会阅历相对较少,大学生缺乏对社会现实的认知,人格发展还不够完善,对情感的控制力相对较弱,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干扰,进而产生各种心理问题。因此,高职高专院校必须重视开展相关的心理健康教育,保证学生的健康成长。

(四)社会因素

虽然大学生是一个较为特殊的社会群体,但他们并不是孤立的,非常容易受到社会环境的影响。一方面,社会转型时期的价值观念、文化水平会对大学生心理健康产生一定的冲击。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思想观念逐渐多元化,在大学生心理方面也形成了多元化的发展趋势。大学生在判断与选择不同价值观念与文化时,必然会出现一定程度的混乱、迷茫。另一方面,科学技术水平的快速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也冲击着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随着传播手段的逐渐增加,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网络成为大学生的主要信息来源。网络在传播积极信息的同时,也传播了一些负面的、不健康的信息,并且极大地降低了大学生在现实世界的交往能力,甚至导致一些大学生产生厌世的情绪。

三、优化高职高专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对策

(一)转变观念,树立教育意识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作为一种新的教育领域,要想得到有效发展,必须强化思想观念的转变。对于教师而言,要深刻领悟“教书育人”的本质,在传授学生文化知识的同时,重视学生德、智、体、美、心理健康等方面的教育。在高职高专教育中,教师不仅要传道、授业、解惑,还要启发学生的思维与智慧,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二)强化专业师资队伍的建设

高职高专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成果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师资队伍的素质。因此,必须加强专业师资队伍建设,提高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专业素质。一方面,加快心理健康教育专业的建设步伐,扩大心理辅导、心理咨询等相关专业的办学规模,增强心理健康教育的专业队伍;另一方面,利用相关的讲座、业务培训、定期考核等,提高专业师资队伍的理论知识与技能水平,实现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全面开展。

(三)强化教育宣传,帮助学生树立心理健康意识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健康的概念有了新的理解,不仅包括身体健康,还包括心理健康、道德健康等。但是,现在大部分大学生的健康观念还比较传统,缺乏一定的心理健康意识,将心理咨询与心理测试当作一种检查是否有病的过程,把内心的压抑、紧张、自卑等当作一种病态心理,即使有需要也不敢进行心理咨询,导致一些心理咨询中心形同虚设。因此,要加大心理健康教育的宣传力度,帮助大学生明确健康的定义,摆脱不科学的健康观,提高心理健康意识,积极参加相关活动,有效实现健康成长。

(四)建设和谐校园环境,营造心理健康教育氛围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氛围,即可以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校园环境。良好的校园环境,可以保障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全面落实。营造和谐的校园环境,是促进高职高专院校快速发展的必要前提,也是培养与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高职高专院校要充分发挥自身的作用与优势,挖掘自身的环境潜力,建设和谐的校园环境,营造心理健康教育的良好氛围。

(五)创建优良的校园文化氛围

在高职高专院校中,优良的校园文化的作用是其他形式无法替代的,尤其是在大学生个人修养与品德的培养与提高方面。大学生置身于优良的校园文化中,可以释放心中的不良情绪,得到心灵的净化,提升个人修养与品德,同时也有利于提高学习的质量与效率,实现身心的健康成长。校园是大学生学习与生活的主要场所,所以要创建良好的文化氛围,强化人性化设计,让大学生可以自我发挥,进而实现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李淑莲,吴连涛.心理健康教育中大学生和谐人格培育[J].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12,19(4).

[2]朱春花.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现状分析与教育途径探微[J].湖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21(3).

[3]杜渐,谭曦,张杰,等.大学生学校归属感与心理健康的关系[EB/OL].http:///KCMS/detail/detail.aspx?QueryID=1&CurRec=5&recid=&filename=MGKY201104002022&dbname=CPFDLAST2012&dbcode=CPFD&pr=&urlid=&yx

=&v=MTAxNzZLQ3JBZDdHNEg5RE1xNDlGWnVzTkRoTkt1aGRobmo5OFRuanFxeGRFZU1PVUtyaWZadUp2RUNqbFVyZktLRndW,2011-04-10.

[4]陈晓蕾,李淼,叶玉清.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契合[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11,23(7).

[5]张晓荒.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J].广西社会科学,2010(1).

[6]王井云.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隐性逃课”现象成因分析及应对策略[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10,25(7).

[7],徐军.独立院校辅导员如何做好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J].东方企业文化,2011(10).

[8]杜勇敏.影响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社会因素分析[EB/OL].http:///KCMS/detail/detail.aspx?QueryID=7&CurRec=2&recid=&filename=GSKL2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