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低碳经济研究

低碳经济研究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低碳经济研究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低碳经济研究

低碳经济研究范文第1篇

关键词:煤炭企业 低碳经济 发展

一、前言

新时期,国民收入持续提升,消费水平稳步增长,加之宏观调控经济策略的影响,使能源消耗总量不断扩充。通过数据统计,各类电力、化工或是民用燃料较多均来自煤炭,因此,煤炭在今后较长时间之中仍旧为主要的能源之一。这样一来,经济的持续发展,煤炭能源势必会持续开采。随着工业文明逐步向着低能耗、环保、低排放的方向发展,作为高碳行业的煤炭企业更需要发展创新技术,更新管理模式,发展低碳经济,方能同世界接轨,实现全面升华。

二、煤炭企业低碳经济发展科学策略

(一)提升煤炭回采率,扩充洗选比例

煤炭资源采掘为较为重要的一环,应全面提升开采面以及资源回采率,预防采富弃贫的现象,方能实现有效开采。因此,优选设计方案,做好巷道布置,应用合理的采煤方式,更新操作技术十分必要。

原煤在开采过程中混入了许多杂质,而且煤炭的品质也不同,因此,只有通过洗选深加工过程,才能去除里面的矸石等杂质,提高发热量,降低运输成本,从而提高煤炭的利用率。洗煤方案的优劣也直接关系到产品品质的高低。如果采用技术不佳,则会浪费有限资源,使投入成本不断提升,对环境条件形成破坏。为此,煤炭企业应积极发展洗煤技术,优化配煤以及型煤等手段,扩充洗选比例,方能优化该环节的加工效果,使碳排放量显著降低,达到事半功倍的工作效果。

(二)发展节能工程,拓展产业链

依据功能用途,煤炭包含炼焦煤与动力煤。其中炼焦煤比例较低,动力煤用于电煤以及锅炉系统,后者转化成为了高热能。另外,还有约百分之三十的动力煤满足建材以及生活所需。煤炭技术的不断发展与更新,积极引入节能减排手段,优化改造锅炉系统,成为减少煤炭能耗的重要途径。为此,煤炭企业应树立节能环保意识,大力发展节能工程,扩充建设投入,方能提升煤炭应用效率,实现既定目标。

我国煤炭资源城市通常因矿建设,经济发展由于较多的依赖资源,欠缺持续性行业,致使形成了明显的结构性矛盾。倘若不快速的进行结构调整,将最终伴随能源用尽而没落。因此,煤炭企业应更新以往陈旧模式,在当前产业基础之上,凸显出煤炭产业的重要影响力。应利用深加工扩充煤炭产业链,寻找新一轮增长点,引领区域经济的丰富性延伸,提升煤炭资源城市的发展活力,令其充满勃勃生机,稳步向前。

煤化工为煤炭企业较具竞争力的产业链,新型项目包括煤气化、电冶化以及煤焦化等。煤炭企业可积极利用电能以及石灰石大力拓展乙炔化工项目,发展热电气联产工程,扩充项目规模,建设配套性高附加值的机械加工以及冶炼产业,进而确保煤炭实现全面增值。

(三)有效治理矿区环境

开采煤炭资源会对地壳内在力学平衡形成影响,导致地表沉陷,出现积水现象,对生态环境形成负面影响,甚至会危及到表层建筑等。为此,煤炭企业应树立环保意识,形成可持续发展观念,做好维护修缮工作。依据因地制宜的原则对矿区环境做好治理。实践工作中,应确保经费的充足投入,做到宜水则水以及宜林则林,针对采煤沉陷环境做好治理。对于复垦土地可满足农业用地以及建设用地需要,确保资源的再利用。

(四)完善人力资源制度,实施网格化管理

人力资源制度为煤炭企业发展低碳经济的优质保障,为此,煤炭企业应积极转型,优化人才结构配置,组建合理有效的管理框架系统,树立创新发展意识。可引进煤矿专业优秀人才,吸引科技人才,创建优秀的企业文化,树立科学发展观。例如可利用精简机构、精简层级、清理实践工作中不健康环节、加强监督管理等方式提升工作效率,形成廉政作风。还可利用提升员工收入、优化住房条件、调节差距、鼓励创新等模式激发员工核心潜能,进而为煤炭企业发展低碳经济提供完善保障。

社会工业经济逐步向着现代化、网格化以及空间性的方向发展,网络系统蕴藏着丰富的海量信息,甚至呈现出了井喷的状态,与传统媒体呈现出明显的差别。为此,煤炭企业应抓住当前的机遇,积极的迎接挑战,跟上时代步伐,充分应用各类资源,创建形成高效的办公管理系统。例如,可引入协同办公系统,发展网络化、无纸化办公,利用网络系统完成信息资源的快速、跨时空传播与接收,提升实践工作效率。

三、结束语

总之,哥本哈根会议的召开,使得低碳经济建设发展逐步变成了世界各国的共识。我国无论是煤炭生产或是煤炭消费,均处在世界前列,煤炭能源在一次能源的消耗以及生产之中所占的比例超过百分之七十,较国际水平超越了百分之四十。因此,可以说,我国煤炭企业发展低碳经济成为大势所趋。煤炭企业只有快速的把握机遇,积极的迎接挑战,明确煤炭经济特点,大力倡导发展循环经济、建设绿色经济,树立生态化、环保化、低碳化的发展目标,方能进一步提升综合国力,赢得国际威望,稳固国际地位,拓宽国际化发展市场,提升资源应用效率,开创环保、节能、绿色、生态化的行业环境,真正实现可持续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低碳经济研究范文第2篇

关键词:低碳经济;碳金融;对策建议

一、引言

随着工业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大量化石燃料的使用与过量污染气体的排放造成全球气候变暖。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第四次评估报告显示,自20世纪以来,地球地表平均温度升高了0.74摄氏度,带来了一系列的生态危机。因此,在上述背景下,在2003年发展”低碳经济”的目标首先在英国提出之后,各国都逐渐加强对低碳产业的关注,寻求走一条”既能与碳基能源消耗脱钩,又能实现生产力发展”的低碳经济之路。

二、相关概念界定

1.碳金融。从一方面看,碳金融是一种金融制度,是一种旨在应对全球气候变暖的市场化的解决体系。从另一方面看,碳金融被定义为一种在碳交易市场中展开的交易活动,而这类交易活动的主体产品就是温室气体减排项目,即碳排放权。2.低碳经济。低碳经济是指以实现可持续发展为目标,通过减少碳基能源消耗与污染气体排放,以助推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保护双重发展的一种经济发展形态。低碳经济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核心是追求绿色GDP。

三、我国碳金融体系发展现状

1.碳排放资源。巨大的碳排放资源使得我国的碳交易市场发展前景广阔。目前,我国碳排放量约为全球碳排放量的1/3,居世界第二。根据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的统计数据,我国每年提供大量的节能减排额度与巨额的碳减排交易额,至今已经成为CDM机制下最具潜力的碳减排市场与提供碳减排量最大的国家。2.碳交易规模。我国从2013年启动碳排放试点交易以来,碳排放市场交易规模不断扩大。截至2017年06月,全国碳交易配额已累计成交4.46亿吨,成交总额超过100亿元。同时,我国将于2017年下半年启动运行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随着全国统一市场的不断发展,我国有望建立起继欧盟之后的世界第二大碳交易体系。

四、我国碳交易市场的潜在问题

尽管我国碳减排资源丰富,碳交易市场潜力巨大,但我国碳金融的发展仍然较为落后,存在着如下一系列亟待解决的问题。1.碳交易定价权缺失,我国处于全球碳金融交易产业链的低端位置。我国作为低碳产业最具潜力的供应方,拥有世界超过30%的CDM项目与近50%的CERs项目,但由于我国缺少完善的碳交易计价结算体制,且人民币尚未成为碳交易计价与结算的货币,这使我国在国际交易中不具有定价权。同时,我国碳市场结构缺乏多样化,碳金融产品单一,各种碳金融衍生品的发展不足,这使我国碳金融市场发展活力不足、规模较小、流动性较差,因此导致我国处于碳交易价值链的低端位置。2.国内对碳金融了解不足,政府重视程度不够。碳金融在我国的传播时间较短,发展不充分,公众对其认识不足,国内许多企业对其关注不够,没有认识到其中蕴藏着巨大商机。地方政府对碳金融的认识也不完备,出台的支持政策较少,力度较小,这由此导致我国碳交易难以扩大规模。3.金融机构与中介机构在碳金融市场中所起助推作用较弱。在我国,仅有少数商业银行参与到碳金融市场中,且都是从事简单的有关低碳发展的信贷与项目咨询等项目,除此以外的大多数金融机构几乎都还没有涉足碳金融业务。同时,我国的碳交易中介机构较少,且基本处于初步发展阶段,难以消化复杂项目,起到助推作用。

五、我国碳金融体系建立的对策建议

1.积极建设完善碳金融制度。我国应着力研究各发达国家的碳金融制度,并加以借鉴,促进我国构建较为完善的市场交易制度,强化市场的主体功能,并逐步提高市场的体系化、规范化程度。2.积极提高我国在国际碳交易市场上的议价与定价能力。(1)建立权威的碳交易信息平台,促进交易信息流通;(2)推动人民币在国际碳交易履行计价功能的进程,积极推进人民币与碳排放权的绑定,促进人民币在全球碳交易的资本市场中循环流通。(3)大力开发碳交易市场,尽快扩大碳交易市场规模,丰富碳交易市场中的产品类型、发展碳金融衍生品,以提高我国在国际碳交易链中的地位。3.政府应加大重视程度,发挥主导作用,形成连贯有效的政策措施。(1)加大对低碳经济的财政投资,同时加强宣传推广CDM机制与节能减排所蕴含的生态效益与经济价值,大力推动CDM项目开发,并对企业适当征收有关碳排放的税,鼓励其节能减排;(2)完善碳金融法律法规,构建碳金融交易法律体系。政府应明确碳排放权的权利属性与碳交易配额的分配原则,制定碳排放相关标准,实现制度管控与支持;(3)政府应出台奖励措施促进低碳产业发展,对使用绿色资源,生产低碳产品或参与投资的企业,给予政策优惠,如减少税收或给予财政补贴。同时,政府应建立有关监督体制,监督碳交易市场中的违规行为,给予严厉批评并处以罚款。4.推动金融机构参与。(1)完善交易平台,培植参与碳金融的中介机构,同时加强与国外专业性中介机构的学习合作。(2)鼓励银行对低碳经济项目提供贷款融资服务,或建立碳信用交易平台对相关企业提供支持。(3)我国要借鉴国际碳资产投资经验,设立中国CDM基金,扩大碳资产投资规模。

参考文献

[1]颜俊.低碳产业发展的金融支持研究[D].浙江大学,2015.

[2]李阳.低碳经济框架下碳金融体系运行的机制设计与制度安排[D].吉林大学,2013.

[3]王伟.低碳经济发展的金融支持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3.

[4]陈柳钦.碳金融撬动低碳经济(上)[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07-29(008).

低碳经济研究范文第3篇

本文从农村经济的研究现状出发,着重分析了农村低碳经济发展的路径,以期对解决农村经济和生态问题提供理论的探讨,也试图通过在低碳路径的框架下发展农村经济,促进农村生态经济的稳态发展。

关键词:

农村低碳经济碳排放系数外部性

一、引言

当下,全球面临气候变暖、生态环境恶化、雾霾问题严重等诸多危机,“低碳经济”这一全新议题被提上议程。作为减缓和稳定温室气体浓度方面发挥着极其重要作用的农村地区,随着其经济的不断发展,逐渐产生了对农村土地的不合理利用、化肥的大量使用、森林的无节制砍伐和草原的沙化等现象,结果是这个区域的总碳排放量甚为庞大,导致了区域气候变化乃至全球气候的逐渐变化。这样就产生了一个新的议题,那就是气候变化、经济大发展背景下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农村向来被认为是经济落后的地区,而根据低碳经济的原理,经济较好的地区才有可能成为排放量基数和增长率较高的地区。因此,由于农村地区碳排放量很低与农民的收入很低,故应该大力发展经济,这也是目前的现实状况。但自从20世纪60年代以后,这个以经济为中心的新古典主义的思路应该进行革新,生态、环境应该被加入到发展农村经济的路径思路当中,因为农村也出现了很大生态、环境以及影响全球变暖的重大问题。本文所采用的“农村低碳经济路径”是指通过低碳经济方式来使农村区域经济达到可持续发展、环境质量可接受的一种模式。

二、农村低碳经济低径的探索

分析公共事务的理论模型的解决方案不外乎三种:政府途径、市场途径和自发组织。

1.政府路径。

在空气中碳排放量市场负外部性的情况下,农村经济当中个人消费碳产品所带来的收益和农村经济当中的个人为生产、消费碳产品所支付的成本决定的竞争均衡是无效率的,原因在于忽视了其所产生的外部成本。根据科斯定理,产权的有效分配可以解决外部性问题,但是这个定理是在极其严格的假设条件下完成的,从现实与短期角度来看,对于农村经济的实行目前来说是不现实的,一般思路是市场均衡需要从竞争均衡点移动到效率均衡点。通用的做法是政府需要以第三方的身份在农村CO2碳排放市场上采取行动。但是为了获得配置效率,即MC=MR,政府应该设定一定的标准改变农村居民行为结构、经济结构等,采取这样的结构途径才有可能解决既减少CO2排放量又提高农民收入,但是政府设定的标准是广泛意义上的标准,由于政府不是效率驱动的与准确的估计成本和收益是较为困难的,实行起来就更加困难。虽然如此,为了这个目标,设定一定的标准和路径仍然是非常有效的,同时还具有很强评价与监督作用,调查中发现针对农村地区的类似低碳的路径较少涉及,如科技支持、提供信息和执行监管等途径。下面提到的因素又会使政府实施上述路径受到影响。政府制定的经济环境标准很可能没有配置效率,如:立法限制,信息不充分,地区差异。所以政府途径所设定的目标和采取的途径很可能没有配置效率。但是根据调查显示,目前农村低碳经济路径的现状是政府路径占据主要地位,但是实施起来较为困难和具有长期性,效果不明显且不具有长期性,市场路径几乎较少出现。市场方法由于目前农民的短期效应和收入压力,很多农民的支付意愿较为低。

2.市场途径。

尽管不能仅仅依靠市场本身解决环境问题,但是,政策制定者在解决农村解决生态问题可以运用市场激励机制。市场途径主要运用价格或其他经济变量激励碳排放产生者削减碳排放。市场方法的目的是将CO2排放所引起的外部成本内在于农民、厂商、消费者的决策和行为当中,这样一来,农民就能够根据市场中的变化做出决策调整自己的行为结构,从而具有成本收益的原则。本文在此期冀探讨出市场途径的优势。世界各国都借助以市场为基础的途径控制碳排放。主要的三种途径为碳交易、碳税、生态补偿。最近的研究表明越来越多的采取更多的预防手段,也就是将上述三种途径更加具有预防性。如碳交易倾向于保证金/还款制度。农村CO2排放市场值得开发,同时又必须进行严格保护,可以交易,并同时增强其碳汇能力。但是必须在农村可承受的规模之下。

3.农村结构路径——农村结构存在问题。

由于农村的地理特征、房屋高度、人口密度等,决定了农村生态系统的村镇、农业、自然子系统结构,那么低碳农村的空间性路径从自身角度来看便需要在这三个结构性变量上改变。

3.1从村镇子系统来看,对于农村人口来说可以说是一个社会性结构途径,目标是使农民的消费行为的外部性成本减少。大部分地区的能源结构主要是以秸秆、煤和汽油为主,具有低碳型的能源较少,因此,低碳能源结构应该朝着低碳型发展,比如沼气、生物能、太阳能等,在政府的带头作用于扶持下,主要作用在于降低最初更换能源结构的交易成本,同时结合宣讲活动等使农民明白改变能源结构的成本收益特征。

3.2农业子系统中的农业结构,而农业结构一班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农业产业结构,调查中发现,大部分地区农业产业结构较为单一;二是农田基本制度,包括化肥、农药、农业机械、灌溉、秸秆。目前农民在行使这些农田基本制度时并未考虑低碳、生态等方面的因素,农村低碳经济要求改变农田基本制度结构。这样的结构维持了几十年,违背了低碳经济的很多原则,市场自发的破坏这里的结构,但是这里依然没有政府组织、自发组织去改变已受到破坏的农业市场。

3.3是自然生态子系统:从地面角度来分析,具有草地植被稀疏、土地结构单一、土壤面积很大、地形此起彼伏的特点。这个结构也需要改变,方法是显而易见的,进一步的途径需要采用政府途径和市场途径综合应用。

三、结语

综上所述,发展农村经济要始终考虑温室气体排放量这一贯穿始终的目标和线索,综合上述所有低碳行动途径,而其根本途径是改变农村结构,甚至是改变农村聚居区的密度,乃至人口迁移。同时需要结合政府途径和市场途径来共同改变农村结构。由于人们的不合理消费行为决定了农村结构,那么如果改变农村结构,那么我们就可以改变消费行为趋于自然化。这时区域经济学的理论对于农村的布局、乃至城市对其产生的影响,要综合考虑。我们需要在问题的根本原因层面上寻求其转变的路径。目标和途径已经基本清楚,接下来就需要定量评估每一项的成本和收益。我们应该从根本上通过发展农村低碳经济路径来改变农村经济路径。根据外部性分析,以前的路径和现有的结构不具有效率均衡,比如家电下乡、种粮补贴,增加这些供给是提高生活水平,但对生态环境效率的提高,似乎并没有显现,农村低碳经济路径应该循着这个方向去调整。同时,对这些地区而言,碳排放具有尚未发掘的潜力与面临紧迫的压力,也许潜力更加巨大。确立了目标与路径,接下里所需要做的就是实施时间表、成本收益分析,最后要做跟踪报告和相应的评价,可以科学研究、试验推广相结合,建立一些长期的农村低碳经济、低碳农村试验项目。

作者:孙思萌 单位:对外经贸大学

参考文献:

[1]唐红侠,韩丹,赵由才.农林业温室气体减排与控制技术[M].北京:化学工业,2009:42-45.

[2](美)ScottJ.Callan,JanetM.Thomas.环境经济学与环境管理理论、政策和应用[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80-118、297-304.

[3]张宪英.我国低碳农业解读及其发展路径初探[D].复旦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1(3).

[4]张景云.基于低碳经济角度的新农村建设思考[J].经济研究,2011(24):35-37.

[5]陈蔚镇,卢源.低碳城市发展的框架、路径与愿景[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0:181-206.

低碳经济研究范文第4篇

关键词:农村低碳经济 ;碳排放系数; 外部性

一、引言

当下,全球面临气候变暖、生态环境恶化、雾霾问题严重等诸多危机,“低碳经济”这一全新议题被提上议程。作为减缓和稳定温室气体浓度方面发挥着极其重要作用的农村地区,随着其经济的不断发展,逐渐产生了对农村土地的不合理利用、化肥的大量使用、森林的无节制砍伐和草原的沙化等现象,结果是这个区域的总碳排放量甚为庞大,导致了区域气候变化乃至全球气候的逐渐变化。这样就产生了一个新的议题,那就是气候变化、经济大发展背景下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农村向来被认为是经济落后的地区,而根据低碳经济的原理,经济较好的地区才有可能成为排放量基数和增长率较高的地区。因此,由于农村地区碳排放量很低与农民的收入很低,故应该大力发展经济,这也是目前的现实状况。但自从20世纪60年代以后,这个以经济为中心的新古典主义的思路应该进行革新,生态、环境应该被加入到发展农村经济的路径思路当中,因为农村也出现了很大生态、环境以及影响全球变暖的重大问题。本文所采用的“农村低碳经济路径”是指通过低碳经济方式来使农村区域经济达到可持续发展、环境质量可接受的一种模式。

二、农村低碳经济低径的探索

分析公共事务的理论模型的解决方案不外乎三种:政府途径、市场途径和自发组织。1.政府路径。在空气中碳排放量市场负外部性的情况下,农村经济当中个人消费碳产品所带来的收益和农村经济当中的个人为生产、消费碳产品所支付的成本决定的竞争均衡是无效率的,原因在于忽视了其所产生的外部成本。根据科斯定理,产权的有效分配可以解决外部性问题,但是这个定理是在极其严格的假设条件下完成的,从现实与短期角度来看,对于农村经济的实行目前来说是不现实的,一般思路是市场均衡需要从竞争均衡点移动到效率均衡点。通用的做法是政府需要以第三方的身份在农村CO2碳排放市场上采取行动。但是为了获得配置效率,即MC=MR,政府应该设定一定的标准改变农村居民行为结构、经济结构等,采取这样的结构途径才有可能解决既减少CO2排放量又提高农民收入,但是政府设定的标准是广泛意义上的标准,由于政府不是效率驱动的与准确的估计成本和收益是较为困难的,实行起来就更加困难。虽然如此,为了这个目标,设定一定的标准和路径仍然是非常有效的,同时还具有很强评价与监督作用,调查中发现针对农村地区的类似低碳的路径较少涉及,如科技支持、提供信息和执行监管等途径。下面提到的因素又会使政府实施上述路径受到影响。政府制定的经济环境标准很可能没有配置效率,如:立法限制,信息不充分,地区差异。所以政府途径所设定的目标和采取的途径很可能没有配置效率。但是根据调查显示,目前农村低碳经济路径的现状是政府路径占据主要地位,但是实施起来较为困难和具有长期性,效果不明显且不具有长期性,市场路径几乎较少出现。市场方法由于目前农民的短期效应和收入压力,很多农民的支付意愿较为低。2.市场途径。尽管不能仅仅依靠市场本身解决环境问题,但是,政策制定者在解决农村解决生态问题可以运用市场激励机制。市场途径主要运用价格或其他经济变量激励碳排放产生者削减碳排放。市场方法的目的是将CO2排放所引起的外部成本内在于农民、厂商、消费者的决策和行为当中,这样一来,农民就能够根据市场中的变化做出决策调整自己的行为结构,从而具有成本收益的原则。本文在此期冀探讨出市场途径的优势。世界各国都借助以市场为基础的途径控制碳排放。主要的三种途径为碳交易、碳税、生态补偿。最近的研究表明越来越多的采取更多的预防手段,也就是将上述三种途径更加具有预防性。如碳交易倾向于保证金/还款制度。农村CO2排放市场值得开发,同时又必须进行严格保护,可以交易,并同时增强其碳汇能力。但是必须在农村可承受的规模之下。3.农村结构路径——农村结构存在问题。由于农村的地理特征、房屋高度、人口密度等,决定了农村生态系统的村镇、农业、自然子系统结构,那么低碳农村的空间性路径从自身角度来看便需要在这三个结构性变量上改变。3.1从村镇子系统来看,对于农村人口来说可以说是一个社会性结构途径,目标是使农民的消费行为的外部性成本减少。大部分地区的能源结构主要是以秸秆、煤和汽油为主,具有低碳型的能源较少,因此,低碳能源结构应该朝着低碳型发展,比如沼气、生物能、太阳能等,在政府的带头作用于扶持下,主要作用在于降低最初更换能源结构的交易成本,同时结合宣讲活动等使农民明白改变能源结构的成本收益特征。3.2农业子系统中的农业结构,而农业结构一班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农业产业结构,调查中发现,大部分地区农业产业结构较为单一;二是农田基本制度,包括化肥、农药、农业机械、灌溉、秸秆。目前农民在行使这些农田基本制度时并未考虑低碳、生态等方面的因素,农村低碳经济要求改变农田基本制度结构。这样的结构维持了几十年,违背了低碳经济的很多原则,市场自发的破坏这里的结构,但是这里依然没有政府组织、自发组织去改变已受到破坏的农业市场。3.3是自然生态子系统:从地面角度来分析,具有草地植被稀疏、土地结构单一、土壤面积很大、地形此起彼伏的特点。这个结构也需要改变,方法是显而易见的,进一步的途径需要采用政府途径和市场途径综合应用。

三、结语

综上所述,发展农村经济要始终考虑温室气体排放量这一贯穿始终的目标和线索,综合上述所有低碳行动途径,而其根本途径是改变农村结构,甚至是改变农村聚居区的密度,乃至人口迁移。同时需要结合政府途径和市场途径来共同改变农村结构。由于人们的不合理消费行为决定了农村结构,那么如果改变农村结构,那么我们就可以改变消费行为趋于自然化。这时区域经济学的理论对于农村的布局、乃至城市对其产生的影响,要综合考虑。我们需要在问题的根本原因层面上寻求其转变的路径。目标和途径已经基本清楚,接下来就需要定量评估每一项的成本和收益。我们应该从根本上通过发展农村低碳经济路径来改变农村经济路径。根据外部性分析,以前的路径和现有的结构不具有效率均衡,比如家电下乡、种粮补贴,增加这些供给是提高生活水平,但对生态环境效率的提高,似乎并没有显现,农村低碳经济路径应该循着这个方向去调整。同时,对这些地区而言,碳排放具有尚未发掘的潜力与面临紧迫的压力,也许潜力更加巨大。确立了目标与路径,接下里所需要做的就是实施时间表、成本收益分析,最后要做跟踪报告和相应的评价,可以科学研究、试验推广相结合,建立一些长期的农村低碳经济、低碳农村试验项目。

作者:孙思萌 单位:对外经贸大学

参考文献:

[1]唐红侠,韩丹,赵由才.农林业温室气体减排与控制技术[M].北京:化学工业,2009:42-45.

[2](美)ScottJ.Callan,JanetM.Thomas.环境经济学与环境管理理论、政策和应用[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80-118、297-304.

[3]张宪英.我国低碳农业解读及其发展路径初探[D].复旦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1(3).

[4]张景云.基于低碳经济角度的新农村建设思考[J].经济研究,2011(24):35-37.

[5]陈蔚镇,卢源.低碳城市发展的框架、路径与愿景[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0:181-206.

低碳经济研究范文第5篇

关键词:低碳经济;融资机制;碳金融

中图分类号:F83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01-0-02

低碳经济的概念由英国政府于2003年在题为《我们能源的未来――创造低碳经济》的能源白皮书中首次提出,是一种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主要特征的经济发展模式。面对全球气候变化和能源短缺的严峻挑战,世界各国都积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选择向低碳经济迈进。我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大国,推行低碳经济的必要性,除了应对全球气候变暖之外,还与我国本身能源稀缺和环境污染直接相关。另外,发展低碳经济也是我国履行国际社会责任、提升国际竞争力的客观需要和有利途径。

低碳技术和相关制度的创新是低碳经济的核心,资金和技术则是制约低碳经济发展的两个主要因素,技术问题的解决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足够的资金支持。因此,研究低碳经济融资机制对我国发展低碳经济有着重大的意义。

一、低碳经济融资的主要特点

(一)低碳经济融资资金链长、需求量大

低碳经济在发展过程中必然会带动与其相关产业的发展。因此,从产业的角度看,低碳经济具有较长的产业链,产业内各行业之间的关联度较高,导致了低碳经济资金链条较长。同时,在促进经济向“低碳”转化的过程中,大量新技术的使用,还会催生出许多新的产业和产业集群。各个产业对资金的需求量大,融资关系彼此交织,产业资金链条长、资金关联度高。2007年8月,UNFCCC秘书会委员会刊发了一分技术报告,《应对气候变化的投资与现金流》认为,为了实现绿色经济,达到减排目标,全球每年需要2000至2100亿美元的额外投资。

(二)低碳经济融资期限长

低碳经济产业的融资需求量大,而且资金周转慢、使用期限较长。经济发展模式从“高碳”转向“低碳”,必然要经历一个过程。为了实现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的目标,企业和政府在资金和技术等方面的投资必须具备持久性和稳定性。在长期稳定的投资中,通过乘数效应的作用,使得低碳产业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新动力。总而言之,低碳经济的持续发展,需要大量稳定的资金投入,通过在技术和制度上的创新改进原先高消耗、高污染、高排放的经济发展模式。

(三)低碳经济融资风险高、政策性强

低碳经济发展要从减少化石能源消耗和增加零碳能源供给两个方面入手。然而,与历史上几次大的能源技术革命不同,零碳能源的开发缺乏技术突破的引领,是被动式的,这使得企业在投入大量资金研发新技术、购买新设备的同时面临较大的市场风险。再加上前期高昂的投资成本,使企业对能否获取利润不免产生更多的担心,从而造成企业投资的动力不足。因此,在推进低碳经济的过程中,政府必须发挥主导作用,通过政府资金和政策的介入,适当减轻企业的成本压力,建立激励机制,提高企业参与低碳经济发展的积极性,引导私人资本进入低碳经济的投资领域。

二、我国低碳经济融资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低碳项目开发融资不足

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在国际碳交易市场上属于供应方,交易的主要类型是基于项目的交易,更多的是指依托清洁发展机制(CDM)产生的交易。虽然通过CDM机制在我国发展迅速,但仍存在一些局限限制了其对低碳经济融资发挥作用。CDM主要是一种事后支付机制,但为了实现大规模的减排量,需要前期在技术和设备上给予大量的投入,这导致许多具有创新特点的低碳项目无法在我国开展。由于CDM项目批准程序繁琐,开发时间长,风险因素多使得许多金融机构不愿意向其融资。除此之外,近年来联合国CDM理事会频拒中国CDM项目,未来我国CDM项目批准前景堪忧。

(二)金融机构参与程度不够

随着碳交易市场规模的扩大,一些发达国家围已经构建了以包括直接投资融资、银行贷款、碳期权期货等一系列金融工具为支撑的碳金融体系。我国碳金融的发展相对落后,国内金融机构对碳金融的价值、操作模式、交易规则等尚不熟悉。另一方面,由于低碳经济投资期限长,项目风险较高,所产生的经济效益在短期内很难有所体现,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各金融机构支持低碳项目的积极性,参与该项目的内在动力不足。例如,虽然国内银行“绿色信贷”发展较快,但据人民银行研究局最新研究结果,绿色信贷在商业银行资产占比仅为1%左右,资金缺口高达20倍。

(三)融资机制不完善

目前我国低碳经济融资机制的发展还处在“供给引导型”阶段,公共财政发挥着主要作用,其他机制要么缺乏稳定性,要么由于激励不足而流于形式。虽然我国政府采取了补贴、减税、绿色信贷等多种融资方式,但政府财政投入带来的资金是非常有限的,其主要作用是引入更多的民间投资,充分激发市场机制的融资作用。然而,我国低碳经济发展在股票、债券、基金市场上的融资力度远远不够,难以从资本市场上募集资金。例如,A股市场低碳概念股票仍然较少,低碳经济企业上市融资还较为困难,缺乏相关政策的扶持。低碳经济融资机制的健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市场融资机制。我们必须建立更加多元化、高效和稳定的资金机制,不断完善现有的融资机制,将政府财政投入和民间投资有效结合在一起。

三、我国低碳经济融资机制的建议

低碳经济融资的特点决定了其机制的制定必须从多方面入手,需要金融体系、政策机制的共同支持,下面主要从这两个角度对我国低碳经济融资机制提出建议。

(一)优化低碳经济融资的政策机制

政府在低碳经济的发展中必须起到良好的引导作用,出台相应政策,指引发展方向,当低碳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则必须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融资作用。

1.建立促进低碳经济发展的财税政策

通过出台相应政策,政府自身首先积极地参与到促进低碳经济融资的过程中,起到示范和促进的作用。比如,增列低碳经济发展支出预算项目,把低碳经济发展资金作为财政的经常性支出,为低碳经济发展提供资金方面的保证。开征碳税,一方面可以对化石燃料使用者进行约束,促进碳减排;另一方面,征收碳税产生的财政收入,继续投入到低碳经济的发展中,形成一种稳定的融资机制。

2.建立激励与约束机制

政府和监管部门在自身参与的基础上,还应建立科学合理的激励和约束机制,鼓励企业、金融机构参与节能减排领域的投融资活动。例如,对企业低碳经济投资项目在贷款额度、贷款利率、还贷条件等方面给予优惠,以降低企业生产的成本,维护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对商业银行切实执行绿色信贷成效显著给予一定的奖励,对践行绿色信贷政策不力或者根本没有贯彻执行绿色信贷政策的商业银行进行严厉的行政处罚,为商业银行实施绿色信贷提供动力和压力。

3.适度干预,适时退出

政府在推动低碳经济融资时,应根据实际情况以不同的干预力度采取不同的政策工具。例如,对于可再生能源的基础研发,需要大量的公共财政直接投入,推动技术进步,加强研发能力;对于技术尚不成熟有商业前景的可再生能源,主要依靠公共资金及相关政策支持;对于接近商业化的可再生能源,仍需相应政策支持,但更多的是金融政策,激励私人资本进入,公共资金应逐步退出;对于达到商业化程度的可再生能源,已经有稳定的市场和稳定的现金流,政策干预应当弱化。

(二)完善低碳经济融资的金融支持体系

碳金融已成为全球金融机构竞争的新领域。为了让碳减排获得持续不断的资金流,为了从碳减排权中获得能源效率和可持续发展效益,构建碳金融体系已是大势所趋。低碳经济减排项目和技术创新活动在初期具有高风险性,高投入性,收益不稳定等特征,需要金融体系予以支持。

1.加大银行业的支持力度

我国金融体系主要以银行为主导,商业银行应该作为低碳经济融资的主渠道,大力支持低碳经济的发展。银行可以为优质低碳企业设置上市的“绿色通道”,予以积极的信贷支持,还可以以多种形式为我国CDM项目提供融资服务,例如融资租赁形式,不少商业银行成立了融资租赁公司,通过下设金融租赁公司或者与专业的租赁机构合作,为CDM项目建设阶段的设备提供融资租赁服务。

2.推出促进低碳发展的金融产品

目前在我国的碳交易市场上还没有碳期权交易、碳期货、碳基金等各种碳金融衍生品的金融创新产品。这类金融创新产品能为交易双方提供新的风险管理和套利手段,使我国的碳交易市场更丰富多样化。因此,国家应出台相应措施支持金融机构推出促进低碳发展的金融产品,利用各种金融产品,最大限度地放大国家减排资金投入的效果,进一步激活节能减排市场,调整经济结构。

融资问题作为低碳经济发展中的关键性问题,不能仅仅停留在政府热,市场冷的局面,需要各方的共同努力,建立以政府政策为引导、银行投资为主体、市场力量积极配合的多元化融资机制。唯有如此,才能使低碳经济发展融资机制更加完善、合理,才能更好地促进全社会的低碳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海鹰.关于低碳经济融资战略问题的研究.战略与风险管理,2010(2).

[2]赵玉娟.低碳经济的融资特点分析.经济视角,2010(2).

[3]祝洪章.浅析我国碳金融发展缓慢的原因与对策.经济研究导刊,2011(2).

[4]赵继臣.商业银行促进我国低碳经济发展的战略.银行家,20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