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小学语文教学经验分享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课堂提问;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主要问题;教学策略
课堂提问是课堂教学活动中的重要环节。在小学语文的课堂教学中,语文教师通过对小学生进行课堂提问,可以调动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小学生参与到小学语文的课堂教学中来,实现小学生的课堂教学主体地位,符合新课程改革的基本要求。
1小学语文教学中课堂提问存在的问题
小学语文课程作为小学生学习的重要科目之一,如何有效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是当前小学语文教师面临的共同问题。课堂提问作为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有效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果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当前小学语文教学中小学语文教师对于课堂提问的把握并不尽如人意,仍存在一些问题有待解决与探索。例如,部分小学语文教师教学经验不足,没有对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加以正确了解和准确把握,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虽然经常进行课堂提问,但是仍然流于形式,并未涉及到教学中的实质内容。通过小学语文教师的课堂提问,小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热烈讨论,积极参与,形成了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然而,由于小学语文教师的课堂提问没有实际考虑到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思维习惯,因此,小学语文教师的课堂提问并未能真正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对小学生的思维能力与自主学习能力没有起到引导作用。另外,小学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提问不能照顾到班级中的每一位同学。课堂提问虽然能调动小学生对语文课堂的参与,但是积极回应语文教师课堂提问的大多都是学习成绩比较优秀的小学生,对于成绩稍微差一点的学生而言,教师给予的关注较少,小学语文的课堂提问并不能保证这部分学生有效参与到语文课堂学习中。
2小学语文教学中实现课堂提问有效性的策略
2.1实现课堂提问有效性,结合小学生年龄特点设问:
由于小学生的年龄较小,生活阅历不足,直接导致了小学生的理解能力较差,因此,为了有效提高小学语文教学中课堂提问的有效性,小学语文教师应当深入了解小学生的年龄特点,根据班级中小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设问。当前小学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提问要么过于简单,缺乏创新,对小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起不到引导作用;要么就是问题的设置过于复杂,小学生难以理解,加大了小学语文教学的难度,同时也会严重打击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小学生产生畏难心理。因此,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设问应当符合小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已有的知识储备,这就要求小学语文教师在授课前既要深入学习研究课文内容,又要结合小学生的实际情况,设置符合小学生理解水平的问题。例如,在教授四年级上册小学语文S版教材中《滥竽充数》一课时,小学语文教师可以设置如“从这篇文章的学习中你认为滥竽充数的意思是什么”“你想对滥竽充数的这个人说些什么”,通过难易适中的设问,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散小学生的思维,激发小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小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有效实现小学语文教学中课堂提问的有效性。
2.2实现课堂提问有效性,进行开放性设问:
开放性设问的问题没有唯一的正确答案,只要求小学生可以言之有理、自圆其说就可以。因此,对于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课堂提问进行开放性设问,可以有效提高课堂提问的有效性。小学语文的教学内容来源于生活,语文知识的学习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小学语文的教学并不仅仅是对小学生语文基础知识的入门学习,也是对小学生文学素养沉淀与发散思维能力的培养。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进行开放性设问,小学语文教师应当尽可能的减少问题范围与条件的设置,使每位小学生从自己的角度发散思维去思考问题,得出各自不同的答案,并要求小学生在学生之间相互分享,取长补短,共同进步。同时,为了提高小学语文教学中课堂提问的有效性,小学语文教师可以让学生将思考的答案写在纸上,保证每位同学都能真正参与到小学语文课堂学习中来。例如,在小学语文S版教材四年级上册《邯郸学步》一课的教学中,小学语文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你从这篇课文中学习到了什么?对你的学习与生活有什么启示?”“如果是你是文中的主人公,你会怎么做呢?”,通过没有标准答案的开放式问答,可以有效培养小学生的思维能力,调动小学生的思考积极性,提高小学语文教学中课堂提问的有效性。
2.3实现课堂提问有效性,提高语文教师的综合素质: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语文教师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是课堂教学活动的主要引导者与启发者。提高小学语文教师的综合素质,可以有效提高课堂提问的有效性。小学语文教师应当不断学习,掌握先进的教学理念与教学方式,深入研究学习关于小学生年龄特征和心理特点的知识,提高自身的职业素质。同时,在课后,小学语文教师也应当及时反思课堂提问的效果,在自我反思以及与其他语文教师的交流沟通中发现自身在课堂提问中存在的问题,及时加以修正,实现小学语文教学中课堂提问的有效性。
3总结
实现小学语文教学中课堂提问的有效性,不是一蹴而就的,仍然需要一个长期的研究与探索。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应当着重了解小学生的心理特征,在课堂提问中去迎合小学生的兴趣和年龄特征,激发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参考文献
[1]叶莎莎.个性化引导,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小学语文教学学生创新意识培养浅析[J].内蒙古教育(职教版).2015(12).
[2]张惠英.浅谈小学语文有效教学的策略构建与运用[J].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2016(Z1).
关键词:陶行知教育思想;生活教育;小学语文教育;意义分析
小学语文作为学生人文素养培养及个人情操陶冶的基础教学项目,在学生价值引导及成长成才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随着素质教育推广的深入,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呼声越来越高,小学语文教学与生活的结合更加密切,生活教育理论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与课外实践中得到了有效的贯彻与实施,而陶行知则是生活教育理论的先导,其生活教育理念与思想实现了小学语文教学效率的提升与教学水平的拔高。新时期做好小学语文教育中生活教育的分析与贯彻显得尤为重要。
一、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提出与阐述
陶行知作为我国优秀的教育学家,其教学理念与教学思想成为当今小学语文教育的指导思想,尤其是其生活教育理论在当前的小学语文教育中具有重要的教学指导作用。而陶行知先生本人为小学语文教学的改革也付出了毕生的精力,用自己的实践行动贯彻自己的教育理论并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生活教育理论是陶行知先生最为核心与重要的理论体系,该理论坚持三大原理,分别为“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我国《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本质上是三大教育原理的体现,明确了语文课程的实践性特色,将语文教学的重点放在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与动手操作能力的提升上。语文作为母语课程教育项目,本身具有一定的特殊性,教学难度大,教学周期长,教学过程潜移默化,教学影响深远持久。生活教育理念就是弱化语文知识教学的系统性与完整性,将语文教学的着力点放在学生对现实语文材料的接触上,鼓励学生参与语文实践并掌握语文运用的规律。语文教学不断凸显其社会性功效,总结说来,语文教学来源于生活并与生活同在。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要求我们以生活为教育内容,以生活为教育目的,以生活为教育过程。教育的对象、环境、最终目的都要围绕生活而展开。小学语文教学应该采用生活化的教学方式,模拟生活化的教学场景,让学生细心观察,自觉感受,增强语文教学的社会敏感性,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体验品位生活。
二、生活教育对小学语文教育意义分析
(一)教学目标生活指向化,调动学生学习兴趣与热情
生活教育理论规定小学语文教育的出发点与落脚点都是学生生活常识的培养与学生道德情操的提升,因此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的质的提升。小学语文教育目标带有明显的生活化气息,可以带动教学理念与教学氛围的转变,一定程度上弱化语文系统知识的讲解与灌输,可以以新颖生动的生活化教学形式调动小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与热情,增强小学语文教育的吸引力,实现小学语文教学模式的转变。我国传统的小学语文教育侧重于语文知识,侧重于课堂纪律,侧重于应试考试成绩,抹杀了小学生的个性,忽视了小学生特殊的生理与心理特点,不利于小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的培养。如果教师引导有误,很容易造成小学生语文学习的心理阴影。我国传统的小学语文教育还带有一定的封闭性,与自由开放的时代特征相悖,长期开展下去造成小学生“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教科书”的教学尴尬。因此生活教学理论对小学语文教育最直接的影响就是通过教学目标与教学重点的生活化调动小学生语文学习与课堂活动参与的热情与积极性。随着教学目标与生活的紧密融合,小学生形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在长期的语文学习体验中积淀起语文学习的人文素养,从而实现自我道德水准的提升与改进。
(二)教学情境生活模拟化,增强语文学习生动与趣味
语文来源于生活,生活为语文教学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与教学素材,生活当中处处存在语文教育。这也为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提供了强有力的论证。语文来源于生活要求我们在开展语文教育时,尤其是低年级语文教育时必须做好教学情境的生活化模拟,为小学生营造真实生动的教学场景,通过再现教学场景,增强语文教学的生动性与趣味性。此外,通过教学情境的生活化模拟,可以帮助小学生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借助“生活的回忆”与“生活的模拟”自然地融入到小学语文学习中。语文教学中的很多知识背后是生活现象与生活场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细心观察,仔细留意就会发现生活现象、生活场景与语文学习之间千丝万缕的联系。在生活场景的模拟再现中加深对课文的理解与把握。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贯彻生活教育理论最重要的意义就是实现传统课堂氛围的积极改造,用更加生动与趣味的语文教育推动语文素质教育的改革。小学语文教育中情境模拟的生活化可以借助多媒体音视频资料进行补充与完善。例如在学习《月光曲》时,可以搜集《月光曲》的相关音频资料,让学生在欣赏《月光曲》美妙旋律的基础上增强对音乐的感受与把握,有条件的情况下可以营造月光下的静谧唯美气氛,让学生在特定的教学情境中将课堂学习与生活中月光之美相结合,感受到生活与语文之间的密切关系,并在生活体验中增强对文学的把握。强趣味性与生动性,学生的主体能动性得到了有效的调动。
(三)教学内容生活气息化,加深学生学习的情感体验
教学内容是小学语文教育的核心部分,教学内容的选取与安排直接关系着语文教育的最终成果,因此必须主动做好小学语文教育内容的布置与设计。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体现在小学语文教学内容中,最主要的教学指导意义则是使得教学内容富于生活气息,通过与生活的结合实现学生情感体验的加深。语文教育具有自身特殊性,不同于一般的知识性学科,更注重学生情感体验的升华,以情感的体验帮助其形成正确的价值导向。小学语文教学承担着低年级学生价值引导的关键作用,加上低年级学生思想的不稳定性与性格气质的可塑性等特点,语文情感教学任重而道远。大量的教育调研发现,做好语文教育中的情感教学主要依靠教学内容的生活化。语文教学内容应该突破既有局限,以广阔的生活天地为背景,从自然人文生活中寻找语文教学内容的素材。小学语文教育应该面向自然、面向社会、面向现实生活。报刊、影视、电视、网络广播及各种形式的演讲与辩论会等都可以成为小学语文教学内容的来源渠道。这些贴近生活,富于生活气息的语文教学课程资源对现有的语文课堂知识教学起到有效的补充,学生面对生活化的教学内容,对知识产生既有的熟悉感,更容易参与到语文学习中去。此外教学内容的生活化,学生对语文内容的理解与把握更到位,他们面对的不仅仅是既定的语文教学知识,而是与生活息息相关的实践教育,其思维与动手能力得到双重提高的背后是语文情感体验的升华。例如陶行知先生给母亲买的手表需要修理,他为了增强学生对求知与探索的科学精神的情感体验与把握,带领学生观察修表的全过程,生活案例成为语文教学的有效素材。例如在学习《火烧云》时,可以选择有火烧云的天气带领学生在操场上观看火烧云,边观看边记录,对比萧红的描写,从而获取对火烧云变化多姿的情感体验,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的好习惯。
(四)教学开展生活实践化,增强学生动手与操作能力
语文教学的开放性决定了语文教学内容的延伸性。语文教育不应该仅仅局限于课堂时间、课上内容,语文教育更应该延伸至课下的实践活动中。如果说语文课堂教学是理论教学与基础教学阶段,那么实践教学则是语文教学的延伸与有效补充,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辅相成,两者缺一不可。传统的语文教学往往忽视了实践教学,实践教学一直被当作可有可无的辅助教学,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论再次强调了实践教学的重要性,将实践教学与课堂理论教学结合起来,通过有效的课堂补充,丰富学生的语文学习,增强学生的动手与操作能力。他所遵循的理念是打开学校这个“鸟笼”,让学生像小鸟一样自由翱翔于天空,让学生自由地感受实际生活和实践,可以说这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在小学语文教育中的另一意义体现。要想做好小学语文教学实践的有效组织与开展,必须发挥教师引导作用的基础上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与动手操作积极性。通过课堂的字音、字形、词语、写作等知识的系统学习,教师善于发掘发现小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点,以小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点为指导组织小学生课外语文实践活动,引导小学生通过书籍的阅读、活动的参与丰富语文学习,并养成自觉综合性学习的好习惯。例如在学习《钱学森》这篇文章后,小学生在课前预习阶段就通过查阅资料了解钱学森的各种事迹与事件,在完成课堂基础教学后,教师可以以小学生对钱学森事迹的了解与把握开展“学习名人,走近伟人”的班级主题活动,让学生畅所欲言,谈谈自己心目中的名人与伟人,讲讲喜欢名人或伟人的理由等,可以是班级演讲会,也可以是班级辩论赛,让学生真正参与到实践活动中去。通过每位学生的参与,让学生把握更多的名人事迹,丰富自己的语文学习视野并增强对伟人的品行认可。小学生在分享与交流的过程中明白更多的道理,学习到更多的语文知识。这样的语文实践教学活动比教师单方面的知识灌输要有效果的多,学生在主动参与的过程中增强主观能动性的调动,学生的实践参与能力也得到有效提升。再例如学习《爬山虎的脚》这篇课文时,可以让学生自己养爬山虎或者其他植物,小学生在呵护照顾植物的过程中会更容易地发现植物的点滴变化,可以引导小学生将植物的变化用文字及图片记录下来,利用集体作文课的时候进行点评分析,小学生在亲自参与植物种植及呵护的过程中,养成细心观察的好习惯。语文实践活动是语文教学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如果单纯追求语文课堂的知识性教学,对实践教学过分忽略将导致语文教学的不平衡性,也不利于小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提升与综合素质的提高。因此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论要求我们必须做好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践教学,用生活实践贯穿小学语文教学,提高学生的动手与操作能力。
三、结束语
陶行知作为我国著名的教育理论家,其在长期的语文教学实践中形成了丰富的语文教学经验,其部分教学理论对当今的小学语文教学还具有深刻的指导意义。其中备受社会关注的当属其生活教育理论。作为其理论的精髓,对当前的小学语文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逐渐成为语文教学改革的指导思想之一。本文在阐述生活理论的基础上,从教学目标、教学情境、教学内容及教学开展四个方面提出了生活化的尝试,明确了该理论对当今小学语文教育的指导意义,也为小学语文教育改革指明了方向。
作者:岳婷婷 梁玉敏 单位:西华师范大学文学院
参考文献:
[1]何婷.陶行知的生活教育思想对高职语文教学的启示[D].上海师范大学,2012.
[2]张英云.徜徉生活:语文教学的新境界———浅谈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J].小学德育,2010,12:32-33.
[3]陈志祥.加强语文与生活的联系,提高语文教学实效性———浅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践行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J].小学生作文辅导(教师适用),2012,08:51.
关键词:民族地区;小学;语文教学;网络资源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5-6401(2016)03-0177-01
作者简介:卓玛草(1984-),女,藏族,甘肃迭部人,小学一级教师
我国的民族地区因为地理条件、教育设备、师资力量等方面的不足,在教育改革政策的推动下,虽然有了显著发展,但是,总体上还存在诸多未能克服的问题,比如,教学中的资源问题,试验课程中的设备问题等。所以,本文从现代教育技术的角度剖析,重点讨论网络资源在民族地区教学中的应用问题,并将这些资源与新课改的要求相结合,有效地将其应用在民族地区的教育教学中。
一、概述
通过网络资源、计算机、投影仪、电脑软件、电信通讯等的应用,改变单一的教学模式;以丰富、多样、创新的形式,多元、有趣、直观的内容充实教学,以达到提高学生的主动性、引发学习兴趣、改变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民族地区的教育教学采用这种方式,促进了教学环境的改善,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
二、网络资源在民族地区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网络资源的特点包括传播快、易于学习、操作简单、使用方便、资源丰富等。网络资源在民族地区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可以充实教学内容,给学生一种全新的视角认识世界,给教师足够的资源尽情发挥其创新能力、创造能力。正所谓“一网在手,学遍天下”。这种教学资源的应用,可以改善教育环境,转变教学模式,拓展师生视野。
(一)搭建网络资源共享平台
首先,完善基础设施的配置,这需要电信通信、网络技术、计算机设备方面通力合作;其次,要求拥有一定的网络技术,不仅是资源的搜索,还需掌握计算机的应用、相关程序的维护等;第三,在网络资源共享平台上,分享众多教学经验,扩大教育资源的点、线、面;第四,进行网络培训,使民族地区的小学教师可以更好地应用这些设备,可采用远程培训的方式,也可鼓励教师自己摸索学习。
(二)改变教学模式
在具体的小学语文教学方面,应清晰地认识到网络资源应用的问题。首先,应该将网络资源的搜索与新课程的教学内容相结合,选择相关内容,进行教学课件的创新。可以通过网络作家、案例、典范文章的选择等,进行具体的语文教学课件设计。其次,需要改变教学主体,充分突显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加强教师的引导能力。因此,要求教师提高教学水准,设计课程应注重高度与层次感,引领学生向更高的方向发展。第三,制作课件与教学中,通过PPT、表格、图片、视频、影像资料、文字等展示具体的教学内容,科学、合理地设置重点、难点,并对细微的部分加以讲解。第四,在教学中,坚持系统化的原则,将小学语文教学投射到学生的整个生活中,贯穿于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中,让学生的语文学习成为一种习惯,一种需要,一种探索,一种解决诸多“人生问题”“道德问题”“情感问题”的方法。
(三)合理创设情境
以《渴望读书的大眼睛》一课(人教版)为例,教师可以从网络上搜索一些图片,配上文字,将其制作成教学课件。首先,应该让学生在课前做好预习,对文章内容进行了解;在课堂中,为学生播放设置好的幻灯片,注意把文字与图片相配合,并采用配音或伴读的方式,营造出一种学习的困苦、艰难,当图片显示孩子们的身影时,配上音乐、文字鉴赏,从而增加直观与形象感。其次,应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注重探讨式教学的应用,充分利用课堂进行能力训练,课前课后培养其自我表达、阅读和思考能力;在该课的教学中,应配以充满希望的“快乐脸庞”,让艰难与希望、困厄与快乐相对应,突出对比,提高学生的敬佩之心,让其了解“珍惜”的真实意义;从课文教学延伸到情感深处,增加学习内容对学生的印象与刺激,使其从学习中获得人生感悟。第三,采用课后与学生共同探索的方式,通过网络搜索相关主题内容;播放《一个都不能少》《美丽的大脚》等经典影片,让学生了解那些孩子生活困苦,但努力向上的学习精神,提高学生对学习的认知水平。
三、结语
在民族地区实现小学语文教学网络资源的共享,应完善基础设备配置,比如计算机、投影仪等设备的增添、网络线路的搭设、应用人才的培养,设计与新型的网络资源相适应的教学课件,改变教学模式,营造趣味性教学氛围。另外,还应转变教学理念,改变教学模式,充分突显出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利用资源共同享,创设情境,促进教学,从而推动民族地区小学语文教育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马丽君.民族地区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优化问题研究[J].青海民族研究,2014(1):97-100.
关键词:阅读 小学语文 新课标 教学质量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216(2015)08B-0059-01
一、激发学生热情,培养阅读习惯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小学生阅读来说也不例外。他们年龄小,阅历少,对于事物的认知还处于初级阶段,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并不是难事,进而激发深入学习和探索的欲望,语文阅读教学要想找到学生兴趣的切入点是比较容易的。
第一,要了解学生对阅读素材的喜好程度,并对收集到的材料进行分析,结合学生的阅读需求和阅读偏好确定语文阅读教学计划。第二,阅读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基础环节,是小学生提高识字、作文水平的有效途径,教师可以利用榜样的力量让学生自觉地阅读,如向学生介绍历史人物和名家的成才之道,使之符合小学生的口味,让学生的阅读兴趣被激发出来。根据调查,甄选推荐学生阅读的书单,从学生的兴趣点出发,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进而促进学生养成课外阅读的习惯,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语文综合素质。
二、将阅读贯穿于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
语文教学无外乎课前预习、课堂教学和课后复结三个环节,每个环节都可以穿阅读延伸的内容,因此小学阅读课程的设置可以与语文教学内容相结合,从课本内容出发,进行延伸阅读,引起学生对阅读的重视,逐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课前预习是学生了解语文教学内容的基础,是锻炼学生学习自主性和积极性的重要方法。在课前预习环节教师需要提前备课,抓取学生的兴趣点,布置课外阅读,在课堂上让学生对教学内容有大致的了解,在增加学生阅读量的同时也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课堂授课是学生接受知识的主要模式,所以教师可以用口述教学的方式将需要学生掌握的课堂延伸阅读内容传授给学生。小学语文教师在传授课本内容时可以将课外知识分享给学生,还要积极利用多媒体资源进行教学,把知识内容以动态的方式展现给学生。需要注意的是,课堂教学时间毕竟有限,要选取能够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的要点进行讲解,同时把阅读延伸的参考读物提供给学生,让他们能够自主地在课下进行阅读和学习。课后阅读主要是结合教师上课时延伸的内容,教师应鼓励学生将课外阅读的想法和感受写下来,在课堂上与同学分享,同时要对学生的阅读行为给予肯定,增强学生阅读的自信心,从而提高学生阅读的兴趣。
三、积极组织开展各具特色的阅读活动
语文教学不仅仅局限于课堂,学生的阅读也不应该局限于语文教学内容,因此,学生的阅读可以延伸到更广的范围。独具特色的课外阅读活动是拓展学生阅读空间、激发学生参与阅读积极性一种很好的方式。学校可以开展“亲子阅读”等活动,让家长也参与到学生阅读活动中来,将阅读时间延伸到学生课余生活,让家长担任一种“监督者”的角色,将需要学生阅读的书单、参考资料等推荐给家长,在增进学生与家长交流的同时提高了学生的阅读能力。家长参与阅读教学的优点就是能够提供给学生轻松的氛围,学生对于阅读也会有更大的自主性。
另外还可以在学校范围内开展“读书交流大会”活动,让学生们将阅读的书籍与他人交流和分享,产生学生阅读的共同话题,引发学生阅读的浪潮,从而营造一种全校阅读的良好氛围。同时学生自主交流和推荐图书能够树立学生的自信心,激发其他学生阅读和学习的欲望,促进学生自主学习阅读能力的提高。另外还可以邀请专家、知名作者等进行阅读教育的讲座,实现读者与作者的零距离交流,让学生将自己的想法反馈给作者从而得到一种新的认识,便于实现学生以作者为中心的延伸阅读,不断拓展学生的阅读范围。
四、不断完善合作教学机制
把合作教学正式列为一种教学模式,在多种课程都加以运用,营造合作学习的氛围,使学生从心理上认可合作教学。学校要提供空间环境,让各个阶段的学生都可以畅所欲言,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和主人,自觉地感受语文,自由地创造语文。为学生提供引导和启发,适当给予激励,让学生体验到合作学习的乐趣。语文合作学习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学习空间,学生可以自由地思考学习,发挥特长,学习结果的呈现形式更是丰富多样。因此,评价不可以像考试成绩一样,采用单一标准,而是要根据学生小组的讨论结果充分考量,最重要的是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和对结果的贡献程度加以考虑,由于学生之间存在差异,教师要体谅基础差的学生,他们发挥最好的水平就应该给高分,不能与基础好的学生比较。
小学阅读课与语文教学相结合不仅能够引起学生对阅读的重视,也能从不同角度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进而促进学生语文素质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关键词:教学处理;文化价值追求;小学语文课文
一 、小学语文课的文化价值追求
为了提高小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化品位,引导学生逐步形成正确的价值、积极的人生态度、社会主义道德品质、爱国主义情感,小学语文课文将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设需要充分地体现出来。在促进未成年人全面发展、提高学生基本素质、培养文明行为意识和良好道德品质、规范学生行为习惯等方面,都体现了小学语文课文的选文的生活气息和现代意识。为了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造精神,应注重学生科学精神的培养。在语文课文中,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规律、学会科学思维、发挥合理想象,重点在培养学生认真思考和仔细观察的习惯。课文中有对为祖国科学事业勇于牺牲、做出贡献的内容,这些课文对培养学生科学精神、激励学生刻苦学习、学好科学文化知识形成了激励。初次之外,还应重视对学生民主法制观念的培养,该观念的培养对国家向着法制化道路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语文课文中通过对有关古今中外法制建设文章的选取,通过单元语文、课后练习等活动,培养小学生遵纪守法的观念,以及正确的法律意识。与思想品德课不同,语文课以感人和优美的文字实现对学生思想道德的熏陶。与思想品德课的枯燥文字及单纯说教不同,语文课文在确保选文具有典范性的基础上,还具有着可读性,人文因素也深深地渗入其中。可以说,语文课文从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小学生的审美意识、道德情操以及审美情趣,培养小学生热爱生活的质朴品质。
二 、小学语文课的文化价值教学处理
2.1系统整合
语文教育具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不论从人格的塑造,还是道德的形成。处于教学需要,语文教材之间存在着必然的联系,这是通过文化的角度来审视的。将教材原有的单元体系打破,并将其重新组合,这样能够帮助学生进行归纳和发现,形成了新的学习资源。而在每个单元的内部,可以发现不同之处的存在,也可以对文章之间的相同之处进行研究、分析。重组教材,促使学生生产创造意识与研究意识,潜移默化地熏陶了学生的内心,为学生的积极探索之路提供了一条捷径。从文化层面整合处理课程教材内容,让学生获得行之有效的与文化进行对话的平台。通过语文课程的学习,学生在语文素养、语文能力、语文知识等方面都获得了一定的提升。在语文教学实践中,统整语文课程内容,并将语文文化意蕴深化,有助于学生将书本知识联系到实际生活中,也有助于学生对诸多学科知识之间所拥有的关联性进行理解、掌握。在文化的境界中,也不能脱离文化创造性的实现与文化情境性的体现。
2.2找准切入
语文知识内涵丰富,它包括了科技、经济、生产、生活等发展的实际广泛联系的应用知识,而不仅仅指通常意义上书本语文知识。适应创新、适应实践、适应生活、适应学习等语文应用能力称之为语文能力。通过学习语文知识,对语文的智能结构、能力、知识进行不断完善,以获得可持续、和谐、全面的整体素质,这就是语文素养。文化创新与文化继承的特性体现在培养目标里。提高文化品位、吸取优秀文化营养、尊重文化的多样性、对当代文化生活予以关心,这些都是选择文化核心的重要之处。
2.3文化关怀
通常情况下,小学语文教学很少将学习推入创造文化阶段,更多的仅仅停留在对情感的领悟和对知识的掌握上。在进行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应让学生为人物而感动,培育他们的文化心理,丰富学生的心灵体验,深切关怀民族传统和民俗文化,对心灵和心理世界进行感受和思考,从而让学生感受到文化责任的熏陶,让学生不得不将目光放远世界。语文学习的重要目标就是要将审美情趣和文化品位提高,值得一提的是,这种情趣和品味不能停留在认识阶段,而应当是具有实践性的。所以,语文课具有非常的文化意味,为学生心灵播撒下创造文化的种子,还表现出语文课堂教学高远的“志向”。学生通过语文课文的学习和熏陶,逐渐负有对生活的责任,和对文化负责的心态。
2.4广泛综合
语文的基本特点在于它的综合性,语文的综合性决定了丰富的语文课程内容。语文素养是学生终身发展和全面发展的前提,也是学生学号其他课程的基础。因此,在进行语文课程教学时,应联系、重视其他学科,以语文为基础,发挥出语文课文奠基作用和多重功能,在众多学科活动中,引导学生进行语文实践。开放性也是文化的本质,教学部能仅仅限制与语文学科内部,要想语文课文化意味变为现实,应综合内容,将文化相互启示的作用更好地发挥出来。
2.5多元解读
除注重选择内容以外,语文课文还应较好地将文化意味体现出来。纵观教学方式,通过分享个性经验与多元化的自主参与,都体现出课堂文化的重要意义。在思想的碰撞中,语文的意趣、情味等焕发出缤纷的色彩。开放的系统就是文化,为让学生真正体品味出语文课文的文化价值,就让语文课的文化氛围洋溢起来。
三、结束语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而语文课文选取了很多优秀文化精华作为教育的素材,这些课文或反映出我国历史辉煌文化成就,或反映出我国历史文化名人的丰功伟绩,或反映出我国著作的精彩不凡,而课文课后的练习也拓展了学生独立的鉴赏能力及阅读能力,传承了我国悠久、灿烂的传统文化,培养了学生呢个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之情。以多年教学经验积累为本,浅谈小学语文课文的文化价值及其教学处理,丰富了语文课文文化价值。小学语文课文构建了人的行为规范意识体系、构建了人灵魂意识体系,将文化价值追求在多方面得以体现。
参考文献:
[1]陈国安. 小学语文课文中“四大名著”改写选入的反思——兼谈小学语文教材的价值观[J]. 小学语文教学,2013(4).
[2]朱永萍. 孩子,你是课堂的主人——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主体性的培养[J]. 新课程学习:上,20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