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新课程小学语文教学

新课程小学语文教学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新课程小学语文教学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新课程小学语文教学

新课程小学语文教学范文第1篇

在我国传统的语文教学活动中,许多小学语文教师把传授语文基础知识作为教学的重点,忽视了其他的语文教学内容,使得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较差。因此,在我国教育事业蓬勃发展的情况下,提倡新课程理念,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成为小学语文教师的教学任务。本文通过简要分析传统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指出新课程理念下解决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问题的有效措施,以期为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提供有价值的参考[1]。

关键词:

新课程理念;小学语文;语文教学;问题;措施

目前,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我国的教育制度、教育体系逐渐健全和完善,同时,为了提高教育质量,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新课程理念也逐渐被提出和运用。然而,由于长期受到传统教育理念、教学方式的影响,我国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仍然存在着诸多的问题,导致小学语文教学的质量较低。因此,积极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树立正确的新课程理念,采用先进的教学方式,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质量,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成为小学语文教师的教学任务。

1传统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模式单一僵化:受到传统的应试教育的教育观念的影响,许多小学语文教师忽视了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造成语文教学成为“为考试而学习”的局面。而且,在阅读教学过程中,部分小学语文教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没有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考虑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接受能力,一味地以自己的讲解为主,使得教学氛围沉闷,严重降低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致使教学效率较低。再加上小学生的年龄较小,心理发展还不成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会经常出现违反课堂纪律、注意力不集中等行为,而小学语文教师采取严管的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压制了学生的积极性,进而致使教学效果较差。

1.2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内容枯燥乏味:在开展阅读教学活动时,许多小学语文教师采用灌输式的教学方式,只注重讲解文章内容,忽视了传授阅读技巧和阅读方法,使得教学效果较差。同时,很多小学语文教师开展阅读训练的目的是应付考试,因此,在阅读教活动中,一些小学语文教师利用题海战术,训练学生的阅读能力,以提高学生的语文书面成绩,严重降低了学生的阅读兴趣,给学生以后的语文学习带来负面影响。另外,许多小学语文教师忽视了课外阅读活动的重要地位,极少开展课外阅读活动或者课外阅读质量不高,再加上课堂教学活动中,阅读材料不足,使得学生的阅读范围有限、阅读视野狭窄,从而降低了学生的阅读兴趣[2]。

1.3忽视了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良好的学习习惯不仅可以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率,而且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但是,在阅读教学活动中,许多小学语文教师忽视了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没有注意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从而降低了教学效率,制约了学生语文能力的发展。同时,由于学生的年龄较小、心理发展还不成熟,自控能力较差等原因,在开展阅读教学活动时,许多小学语文教师采用严格管理的方式,维护课堂秩序,使得课堂教学氛围沉闷,降低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不利于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从而给学生以后的阅读活动造成负面影响。

2新课程理念下解决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问题的措施

2.1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开展阅读教学的目的不仅仅是提高学生的语文书面成绩,而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应该积极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树立科学的教学观念,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分析能力,提高阅读教学的质量,以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在教学活动中,小学语文教师应该坚持新课程的理念,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学生自主阅读、独立思考,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以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同时,小学语文教师可以加强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帮助学生解决阅读中遇到的困难,以引发学生的阅读热情,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2.2采用先进的教学方式,提高阅读教学的质量:学生是学生的主动者,在教学活动中占据着主体的地位,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采用先进的教学方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促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阅读教学活动中来,以提高阅读教学的质量。在具体的阅读教学活动中,小学语文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技术,创设教学情境,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教学效率。例如,在学习《富饶的西沙群岛》时,小学语文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制作教学课件,向学生展示、播放西沙群岛的图片、视频等,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从而提高阅读教学的效率[3]。

2.3积极开展课外阅读活动,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课堂阅读教学活动会受到时间的限制,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不利影响,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应该积极开展课外阅读活动,丰富学生的阅读知识,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从而提高阅读教学的质量。在日常教学活动中,小学语文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知识水平、理解能力等,推荐一些适合学生看的书籍,让学生自主阅读。同时,小学语文教师可以通过开展课外阅读活动的形式,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

3总结

总而言之,随着我国教育体系的不断健全和完善,新课程理念会逐渐深入和发展,因此,在提倡素质教育的新形势下,小学语文教师应该积极转变传统的教育理念,树立全新的教学观念,重视阅读教学的地位,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阅读教学的质量,从而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促进学生的综合全面发展[4]。

参考文献:

[1]黄育民.新课程理念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探索[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2,05:199.

[2]张春艳.新课程理念下小学语文教学的探索[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3,02:223.

[3]吴燕清.新课程理念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初探[J].学周刊,2014,10:179.

新课程小学语文教学范文第2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有效教学;合作;探究;交流

中图分类号:H319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教师要蹲下身子与学生对话。"对话"体现了"关注每一位学生发展"的新课程核心理念。而学生与文本对话最能体现自主学习的理念。我们应鼓励学生对文本的自我解读、自我理解,尊重学生的个人独特感受和独创性的见解,引导学生调动自己已有的知识储备、经验储备,多角度、多层次地体悟文本所涵盖的信息,与作者进行心与心的交流、情与情的碰撞,真切地体验他们在特定的背景中的喜、怒、哀、乐,达到情感的共鸣,得到人生的感悟,获取语感的积累。几学期下来,在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的探索中有以下几点思考。

一、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鼓励学生质疑和创新

学生是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即以学生为本,发挥学生的学习潜能;学生是课堂学习中的主人,在课堂教学中,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实践过程,教师的作用则是隐性的,是为学生的学习服务的。教师在提供了一些丰富的素材后,学生就要进行大量的自主探索。此过程学生可根据自己的情况安排学习内容的先后顺序,选择自己喜欢的学习方式,如可以自己独立学习,也可以与人合作,与老师交流.......让学生了解有关知识,完成学习任务,真正把学习的自还给学生,进一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科学研究证明人的潜能在一生中大约只开发了5%,那么,还有95%的潜能处于待开发状态。这说明,为学生的学习创设独立思考、独立探索的时间和空间,大部分学生是完全可以自己获取知识、自己质疑并解疑的。这时的教师成了学生学习的指导者,为学生提供适当的帮助和指导,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协调,对学生遇到的个别问题进行个别解决,促进学生的学习进程。学生可根据自己完成学习任务的情况,选出认为最优秀的学习过程和成果向全体同学进行展示,教师利用多媒体的功能,使全班同学都能详细地看到展示同学情况,进行评价并提出自己的意见和想法,在此教师可适时进行调控并提出相关问题,以引起全班同学更深层次的思考。

二、小组讨论--合作学习

目前最佳的课堂教学合作模式是"小组讨论,合作学习"。这是因为如果长时间让一位学生发言,其他学生就势必只能当听众,达不到"动"的目的,不利于其他学生的发展。"小组讨论,合作学习"则能让每一位学生在互动中交往,在交往中互动,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的目的。在组织"小组讨论,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应组建好合作学习小组(以6-8人为宜)、培养好合作组长、宏观调控好合作学习的时间,更要精心设计好问题情境。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合作学习,这些问题具有目标性,问题的难度恰好落在学生通过努力学习就可以达到的潜在接受能力上,使学生在合作过程中产生一种"跳一跳就可以摘到桃子"的成功的愉悦感,因此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积极实践--活动性学习

积极引导学生动手实践、活动探究,是新课程大力倡导的一种学习方式。用外显的动作来驱动内在的思维活动,从中感悟并理解新知识的形式和发展,体会学习语文的过程和方法。活动性学习,目的在于让学生以更科学的方法学习知识,尤其强调对学习方法、思维方法、学习态度的培养。倡导活动性的学习方式应突出学生的主动学习,强调围绕一定的主题进行,并使学生有足够的时间进行思考。教师可变示范性教材为探究性材料、变封闭性提问为开放性课题、变终结性结论为过程性探究,努力为学生创设活动性的氛围。

四、自主探索--探究性学习

新课程大力倡导开展多样化的探究性学习,探究性学习能启发和锻炼学生的思维,培养多方面的能力。

在探究性学习中,强调教师知时、必要、谨慎、有效的指导,以追求真正从探究中有所收获。教师首先发倾听学生各自的理解,再以一个研讨者的身份适时地、平等地参与学生的讨论。由于学生的经验与知识背景的缺少,由于教师的专业出身与经验阅历,教师的参与往往会令整个研讨过程发生喜剧性变化。

作为教师,就是要创造条件让学生在相互影响中使自己的个性优势得到充分发展。在共同的学习活动中,学生能用优势去克服劣势,取人之长、补己之短。举个例子来说:在组织学生小组学习的基础上,提倡组内合作,组间竞争,效果明显优于单纯的竞争。这样大大激励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

五、合作交流--互动性学习

新课程小学语文教学范文第3篇

关键词:新课改;小学语文;教学模式创新

【中图分类号】G633.3

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的说教模式,已跟不上时代的发展。随着时代进步,社会越来越注重培养学生的素质教育和彰显其个性,传统的教学模式忽略小学生个体的差异,忽略学生的感受,课堂知识传授仅仅是注重应试教育,在知识传授上过于模式化,课堂气氛沉闷、枯燥,不利于小学生的身心发展。新的课程改革在打破传统的基础上,对教学模式进行了新的改革和创新,使得更有利于小学生的身心发展。

一、小学语文教学模式创新的意义

传统的教学模式崇尚教师的主导地位,尤其是小学语文的教学,很多小学语文教师课堂教学,仅仅是把自己所理解的文本大意表达给学生,小学生因为个体的差异,并不能及时的理解和把握课文的意思。而且基于教师在他们心目中威严的形象,即使不理解不明白也不敢追问,从而失去对语文学习的兴趣。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要求教师转变教学观念,创新教学模式,坚持学生的主导地位,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通过创新教学模式,使小学语文课堂知识学习变得趣味生动,使得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下迅速掌握课堂知识,拓宽了他们的思维,对语文的学习充满兴趣。

二、新课改下小学语文教学创新策略

(一)坚持学生的主导地位

新课改下的小学语文的教学,应该打破传统,坚持学生的主导地位,让学生成为语文课堂的主人,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在课堂上枯燥单调的说教,填鸭式教学,使得学生被动的接受,并不能理解其课本知识的内涵。新课改下教学模式的创新,不仅是要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还要求教师转变教学观念,通过有效的课堂理答,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小学生身心发展尚不完善,对事物充满着好奇心和求知欲,所以,教师在课堂教学上可以增加一些体验式教学,让学生进入到语文课本知识当中去。例如可以让学生进行分角色朗读,并且让他们自主对课文进行编排,导演,从而让他们从表演中体会人物心理以及了解课文的中心思想。

(二)加强教师情感投入,注重师生感情交流

传统教学模式,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仅限于课堂上对问题的问答,教师更多的关注点是在对知识的讲解以及题目的训练上。小学语文不同于其他学科,相比之下小学语文更具有情感上的魅力,小学生身心发展特点,使得他们对语文知识充满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索欲,而且在情感上渴望得到教师的关心和关注。新课改下教师必须转变观念,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掌握正确的教学方法,在课堂知识讲解上加强感情投入,可以在课堂阅读时可以通过音调的高低来增加一些感彩等。

(三)改变传统教学模式,创新教学方法

新课改下小学语文教学要求教师转变传统教学思维,创新并探索新的更有利于学生身心发展的教学模式,从而增加小学语文课堂的趣味性。个体生来有差异,小学生在对语文知识的理解能力上也各不相同,所以小学语文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要注意个体的差异,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制定不同的教学计划。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教师也应该创新教学手段,充分利用现代化的多媒体技术进行辅助教学,通过一些视频、图片的展示,使得小学语文的教学更加形象化,从而提高小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教师创新理答方式,提高学生积极性

有效的理答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信和兴趣。传统小学语文教师的课堂理答,仅仅是单纯的对学生回答问题之后给以对或者错的评价,不含有任何的感彩,大大打消了小学生语文学习的积极性。小学语文课程的特殊性,决定着小学语文课堂理答应该是充满感情,富有浓郁的艺术色彩。小学生正处于对情感的敏感期,对教师的鼓励充满着期待,有效的理答能在小学生心中激起无限的水花,使得他们对语文的学习充满激情和兴趣。对小学生来讲,教师有效的理答能起到点石成金的作用,所以小学语文教师要转变观念,积极寻找有效的课堂理答方式,提高理答的多样性,对学生进行适时的鼓励,通过多样性的理答,拓宽学生的视角,引导他们充分发挥想象力。

(五)提高小学语文教师教学素质,有助于教学模式的创新

小学语文的学习对小学生以后的生活学习,以及对外界事物的形象思维培养起着重要作用。小学语文教师作为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教学素质影响小学语文教学的整体质量。由于种种原因,很多小学语文教师的素质已不适应新课改下的语文教学,其教学模式以及素质有待改进和提高。新形势下,小学语文教师必须注重自身科学文化知识的学习,以及掌握新型的教学辅助工具,更新教学理念,一切从小学生的实际出发,转变传统的思维方式,学习新事物,加强综合素质的培养,从而符合新课改的教学模式对教师的要求,并力求教学手段的创新。

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我国新课程改革的推进,使得小学语文教学变得更加高效。小学语文教师通过不断转变思维,创新教学模式,借助各种现代化的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以及创新课堂教学方式,增加小学生的课堂体验,深入到语文课程学习中去,让小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的教学必然是灵活、多样的,要求教师要从小学语文教学的实际情况出发,根据小学生不同的个体差异,制定相应的教学计划,并且鼓励学生自己创新学习方法,让他们在不断地学习和创新中找到真正适合自己的方法,通过教师与学生的共同努力,从而使得小学生综合全面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宋素珍.新课程理念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施[J].魅力中国,2010(13).

新课程小学语文教学范文第4篇

关键词:新课程 小学语文 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4)01(c)-0151-01

1 新课改对小学语文教师的素质要求

1.1 树立先进的教育理念

对于教师来说,教育教学理念不仅会对其教学方式有一定程度的影响,从其自身发展角度来看,也是具有极大影响力的。当前,自新课程改革实施以后,对于教师教育理念有了更高层次的要求。新课改不仅要求教师要具备顺应时展的教育教学理念,还要求教师要将先进的教学理念具体落实到实际教学过程之中。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其不仅是对知识的学习与积累,更是对于自身能力的提高和对于人格的完善。所以,教师就必须具备先进的教育理念,更新完善教学观、课程观、评价观、学生观。只有这样,才能促使学生更好的掌握语文知识,养成良好的学习态度,进而真正实现语文课程所要求的知识与能力的统一,过程和方法的统一,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统一。

1.2 构建多元化知识结构

语文课程所具备的最大特点就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有机结合,而语文课程的教学内容也是涉及各个领域,具备极强的综合性和广泛性。新课改要求小学语文教师不仅要具备自身所学专业的知识,还需要具备其他专业的知识素养,要充分了解与小学学生密切相关的知识,从而更好的扩大自身的知识储备。对于小学语文教师来说,要在教学过程中游刃有余,就需要教师自身构建起多元化的知识结构,进一步提升教育教学效率,真正实现专业化发展。

1.3 具备自主创新意识

新课程改革之后,教育教学的重点开始逐渐转移到对于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上。而对于教师来说,为了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也要具备一定的创新意识。只有教师善于创新,才能将自身知识深入渗透到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之中,从而更好的解决教学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对于小学语文教师来说,更要具备较高的教育科研能力,具有一定的创新意识,并且将其融入到实际教学过程中,更好的解决问题。

2 小学语文教学改革中存在的问题

2.1 对新课程理念仅仅停留在意识上

新课程改革的主要核心内容就是改变传统的教育教学方式,通过采取新的教育教学理念来授课。自我国颁布了《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后,我国各个中小学校都开始加强了对于教师队伍的建设和培训。为了使教师更好的掌握新课程改革的具体内容和理念,各个学校都花费了很大的人力、物力、财力进行教师培训,希望通过这种方法使教师能够具备更为新颖的教育理念,并且将这种理念具体应用到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但是,在中小学语文教师的实际教学过程中,对于新课程改革的认识却仅仅停留在表面上,存在着“形似而神异”的现象。

2.2 教学思想与教学行为不具备统一性

新课改的实施,不仅促进了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还促进了教师教育模式的转变。对于小学语文教师来说,新课改实施后,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应用了许多新型的教育教学模式,使得学生们的教学方式更加自由,也更具有合作性。但是,对于另一部分教师来说,其并没有真正满足新课改所提出的一系列要求,而是只做表面功夫,单纯的追求课堂气氛而不注重对于学生是否真正的掌握了知识。

2.3 缺乏课堂教学的反思与总结

在改革小学语文课程的过程中,虽然小学语文老师对于课程的准备和设计都较以前有了很大程度的改善和创新,在教育教学理念上也有了很大程度的革新,但是,在对教学过程结束后的一系列工作的实施上,还并不完善。目前,对于小学语文老师来说,缺乏对于课堂教学的反思与总结也是阻碍新课程改革顺利实施的一个重大障碍。虽然一些老师写了教学反思,但是却并没有真正将教学反思与提升自身专业化发展结合起来,这就使得教学反思趋于程式化。

3 新课改下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具体措施

3.1 创新教学方式和手段,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是新课改背景下教师的重要任务之一。教师要充分利用小学生好奇、好问、好动、好胜的心理特点,通过巧设问题、实践活动等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小学语文课本内容的故事性比较强,教师可以通过层层铺设的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对问题的思考,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也可以通过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例如课本剧表演、讲故事等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另外,教师还可以借助电教化设备来直观、形象的展示课本内容,来诱发学生的求知欲,或利用讲故事来让学生体验成就感和自豪感,不但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还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3.2 融入情感教育,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情感教育是新课程背景下教学内容之一,也是长期以来应试教育淡化和忽视的一点。造成的原因也是多方面的。新课程背景下的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需要通过师生情感的互动与交融,教师要通过理论知识的学习提高自身的人文素养和职业情感,在课堂教学中以情促情、以情激情,来达到师生情感的共鸣与回应。优化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需要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教师要正确处理情感与教育的关系,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态度,渗透情感教育,并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个人情感的到集体的熏陶而得到升华,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3.3 开展合作探究性学习

新课程改革的强调的是对于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其根本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探究精神。只有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创新和实践能力,才能真正的激发起其自身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内容应着重放在开展探究性学习上。与此同时,对于小学语文教师来说,也应当适时的给予学生一定的启发和指导,从而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作用。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更好的掌握教师所传授的知识。

4 结语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实施,小学语文教学改革也在不断进行中,教学改革应当将着重点放在对于教学观念、教学策略、教学结构的转变上,此外,对于小学语文教师来说,也应当准确的把握教学转变的关键点,从根本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改革不仅能够更好的提升小学语文的教学效果,还能促使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杨晓琳.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有效课堂教学[J].小学时代:教育研究,2010(4):48.

[2] 郝建民.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J].学周刊,2011(3):102.

新课程小学语文教学范文第5篇

为适应新的课程理念,加大对课堂教学的改革力度,不断提升课堂教学的效率,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注重教学艺术的应用。让学生成为教学主体,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来,增强学生对教学内容的趣味性感知。小学语文课内容含量大,也较为枯燥,教学任务非常繁重。如何把理论性强的语文课讲得生动,使之具有实效性、趣味性,十分重要。笔者根据近几年来的实际教学经验,从大力提高学生的积极性、提高举例频率以及做好课前课后的工作等角度对新课程理念下小学语文教学进行了探索。

一、大力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在目前情况下,我们小学语文老师应该认识到: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积极性,是我们小学语文老师优先考虑的问题。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愉悦教学、快乐教学是我们一直在深入研究探讨的课题。如果教师们在课堂教学中传授的知识,能使学生产生兴趣,那么,学生们就会主动地去学好语文课,自然而然地也会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从而起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笔者认为,情境教学、导语设计的优化以及注入乡土气息对于课堂教学趣味性的提升至关重要。

笔者在长期教学中发现,如果教师在上课过程中一味地让学生死记硬背,那么非但学生会感到非常痛苦,而且教学的效率也会很低。假使教师能够稍有变通,将知识糅进情节之中,让学生成为故事的主人翁,就会起到截然相反的效果。那时,学生不仅会兴致盎然,对教材的理解也能加深,从而能够达到在快乐中学习的效果。

小学生对于自己生长的环境自然有一种亲切感,在小学语文教育中引入乡土教育内容正是满足了学生这一需要。教师可以挑选家乡籍的先进人物对学生进行教育,使他们感到这些人物可亲、可信、可敬。

二、提高举例频率,让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

提高举例频率,让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对小学语文教学来说十分必要。小学语文课不容易理解,如何贯彻理论联系实际,举例显得尤其重要。笔者认为,在举例过程中应着重注意结合文学热点、引出其他学科内容来启发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满足学生的好奇心。

举例时还要注意与历史、地理等其他学科知识综合。让他们在学好语文课的同时,能运用所学知识帮助其他学科的学习,反过来再促进语文课的学习。这样既符合语文教学的要求,也能让学生体会到语文这门学科的有用性。

教学过程中举例不能仅仅为了要举多少例,而是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必须挑选精致而具有启发性的例子,这样才能抛砖引玉,才能更好地引导学生思维,启发学生。还要让学生明白举的这个例子是怎样说明相关知识的,这样才能在学生的头脑中留下深刻的印象。

三、教师要备好课,还要布置好相关的课后作业

除大力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加强举例外,还要做好课前与课后的工作。

有效备课是有效教学的基础。备课一般都按备课程标准、备教材两个环节来进行。备课程标准能帮助教师了解教材的知识层次、体系和深广度。备教材主要是找出教材的编写意图、结构体系、教学内容、重点及各单元之间的联系。所以,教师在备课时一定要多选取一些时事,或学生们比较关心的话题、离他们感觉较近的事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