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健康教育含义

健康教育含义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健康教育含义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健康教育含义

健康教育含义范文第1篇

【关键词】母乳喂养;健康教育;母乳喂养率

2000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和联合国儿童基金会(UNICEF)倡导婴儿出生后6个月内纯母乳喂养为最佳的喂养方式[1]。母乳中含有最佳的营养物质和免疫物质,例如初乳中含有丰富的抗体,有研究证实母乳中IgA能提高婴儿抵抗力,降低感染率,特别是在低体重婴儿更明显[2]。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讨做好多民族集居地农村孕产期全程健康教育,促进母乳喂养。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选择2011年6月-2012年6月期间于我院检查怀孕健康的农村妇女共278例,其中年龄最小19岁,最大36岁,平均25.5岁;汉族132人,蒙古族146人。随机分为干预组实施健康教育139例,对照组未实施健康教育139例,两组产妇一般情况相似,其平均孕周均为(39±2.9)周。平均年龄:教育组(26.48±2.56)岁,对照组(26.36±2.93)岁。文化程度及民族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选择患者时注意到排除影响健康教育的直接因素,如精神因素、意识障碍、不能与教育者进行有效交流等,二者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制定标准健康教育计划做好母乳喂养的身心准备,在临床护理工作中,笔者发现母乳喂养知识是蒙汉民族集居地农村产妇最渴望得到的健康知识,也是其护理的重点与难点,因此对其实施健康教育,提供有关知识,减轻其心理负担,使之自觉自愿母乳喂养,是产科护理工作的重点内容之一。我科针对产妇具体情况,按照护理程序制定标准健康教育计划,包括:母乳喂养的重要性、早吸吮、24h母婴同室、按需哺乳、喂奶的正确姿势及婴儿的含接姿势、挤奶的正确手法、如何判断新生儿是否顺利吸食、如何保证有足够的母乳、孕产妇饮食及活动指导、新生儿沐浴的流程、脐带护理及换尿布方法等。我院位于蒙汉民族杂居区,健康教育使用易于沟通的民族语言文字,并尊重民族信仰和礼节。

1.2.2产前孕妇培训产前健康教育采用集中授课、观看电视录像、发给书面资料、宣传栏、床边讲解并协助母乳喂养等形式,对每位来院分娩的孕妇进行环境、制度、人员介绍后即应用护理程序对其产前认知进行评估,针对评估情况制定护理和教育计划,虽然大多数产妇都懂得一般的母乳喂养知识,但通过开展对孕妇在产前运用蒙汉民族语言培训进行母乳喂养干预,可使孕妇更利于掌握母乳喂养的科学知识,通过专业的母乳喂养知识宣教和指导,充分做好母乳喂养的心理准备,利于提高母乳喂养率。

1.2.3产后健康教育采用讲解、示范、协助的方式,待产妇分娩后即进行身心状态评估及母乳喂养知识宣教和母婴护理知识指导,顺产病人产后30分、剖宫产术后麻醉清醒1小时内协助母婴皮肤接触、早吸吮,反复指导并干预直至完全掌握。对产妇害怕疼痛,害怕体型改变,担心婴儿健康等焦虑、恐惧、担心的心理问题及时给予健康教育指导;通过一对一讲解、手把手协助指导、及时干预和纠正错误手法,最大限度减少皲裂、泌乳不足、奶胀等问题的发生;通过按需哺乳指导、指导产妇每次喂奶所需的时间等等,因喂奶方法不当导致的新生儿消化不良问题也大大减少;并针对及传统的“坐月子”观念与科学哺乳观念相冲突的方面,给予适当的可接受的理论疏导。

1.2.4院外母乳喂养追踪调查配专人建立产后访视档案,通过家庭随访及入户调查、行为干预、健康检查及科学育儿学习班的指导,保持和提高了母乳喂养率水平。并设立电话咨询项目,以提供实时的指导和帮助,解答患者的疑问。产后42天调查记录母乳喂养情况。

1.2.5对照组产妇产前未进行健康教育产后因多立即要求出院,只做好早吸吮、早接触教育,无法做到详细的健康教育,但在出院前常规进行出院指导,其中包括一些母乳喂养知识及喂养好处。

1.3统计学方法数据采用SPSS13.0分析软件处理,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及t检验。P

健康教育含义范文第2篇

关键词: 心理健康 心理品质 素质教育

健康是一个宏观概念,是一种身体上、心理上和社会适应上的完好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的现象。心理健康是健康的重要部分,它包括两层含义:一是没有心理疾病。这是心理健康最基础的含义,如同身体没有疾病是身体健康的最根本条件一样;其二是具有一种积极发展的心理状态。这是心理健康最本质的含义,它意味着要消除一切不健康的心理倾向,使一个人的心理处于最佳状态。

一、中职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

由于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正处在身心发展的转折时期,随着学习生活由普通教育向职业教育转变,发展方向由升学为主向就业为主转变,以及将直接面对社会和职业的选择,他们在自我意识、人际交往、求职择业以及成长、学习和生活等方面难免产生各种各样的心理困惑或问题。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信心和效率。

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年级的升高,对新的学习内容和学习环境都要有个适应的过程,对于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他们和普通中学的学生相比,学习成绩比较差,往往被社会、家长所忽视,长此以往,学生极易形成自卑、浮燥、厌学等一系列心理行为,如任其发展,将会严重影响学生成长和进步。这时,必要的心理健康教育可以有效地协助学生快速适应新的学习、生活环境,对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信心的提高将会有很大的帮助。

2.有助于促进学生心理品质、道德品质的完善。

学生道德品质的发展是社会道德意识内化为个体意识的过程,它受社会、家庭和学校教育的影响,也受学生个体的身心发展状况、自身知识经验积累的影响。通过心理健康教育,在学生形成良好的心态、健康的心理品质的同时,他们的道德判断、道德评价能力也会稳步提高,个体的道德信念、道德理想在教育、教学活动中便于接受正确的引导,从而逐步具备积极的道德取向,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3.能有效地预防中职学生违法犯罪。

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大多数处于青春期,这一时期是学生人格形成和与生活相适应的关键期,由于进入职业学校后,有一些学生没有明确的学习目的,生活闲散,沉迷于网吧、酒吧,尽力寻求生活的刺激,以达到心理上的平衡,一旦心理失衡就会产生自卑、嫉妒、逆反、暴躁等不良心态,一些偶发的事件和不思后果的行为极易在这些不良心态的作祟下发生。因此中等职业学校对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对预防学生犯罪具有不可忽略的作用。

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

调查显示,目前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令人担忧,不少学生经常处于焦虑、抑郁之中,在行为上经常表现为注意力不集中、厌学、情绪不良、承受挫折的能力差,这些都是心理不健康的表现,中职学生尤为突出,其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1.存在认识上的误区,致使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缺乏动力。

其一,受传统的人才教育观和旧的思维模式的影响,职业高中的学生出现不良情绪、不良习惯时往往被认为是与生俱来,不被重视,这是当今职业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阻力。其二,有些学校可能也设有心理咨询室,但心理咨询并不等于心理健康教育。它不能代替学校中广大学生心理素质的提高。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要求也是时展的必然趋势。如果缺乏这种远见,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必然缺乏动力和正确的方向。

2.缺乏对心理健康教育教材教法的研究,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缺少必要的桥梁和依据。

由于受到传统的教育观念的影响,学校只重视文化课和专业基础课程,很少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致使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时没有明确的目标和相对系统的内容,也缺乏固定的时间保证。因此心理健康教育经常处于可有可无的地位,没能扎实地开展。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建设的核心是教材教法的建设。如果心理健康教育仍然沿袭旧的文化课的教学模式,则学校心理健康教育难以起到应有的效果。因此,对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研究,是深入开展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

三、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

1.加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队伍建设。

班级是贯彻学校方针政策和开展各项活动的基层单位。班主任作为班集体的建设者,是思想工作的先导者,他们直接与学生交流思想,最能发现学生的心理问题,他们是发现学生有心理健康问题的第一位“医生”。所以,班主任队伍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主力军。在班主任工作中引入心理健康教育机制,将会使班主任的班级工作更加生动、有效。

要把工作落到实处,还需要建立一支心理健康教育和辅导的专兼职教师队伍,使他们能进行个案咨询、分析和记录,真正担负起学校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重任。同时,学校应建立以校长为龙头,以班主任为主力军,以心理健康教育与辅导教师为中坚力量的心理健康教育队伍,以保证学校心理健康教育顺利开展。

2.在中等职业学校开设有关心理健康课程。

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普及心理学有关知识,有利于学生全面了解自身心理发展变化的规律与特点,学会自身保健的方法。同时在心理健康教育课中进行心理训练、心理指导,真正提高学生抗挫折能力和自我心理调节能力,减少心理障碍及其他心理问题,使每个学生都能达到智力正常,情绪健康、意志健全、行为协调、人际关系适应的心理健康标准,全面提高学生心理素质。

开展心理辅导与咨询工作。学校要积极创造条件,建立心理咨询(辅导)室,并通过心理行为训练、书信咨询、网络咨询、开设热线电话等多种形式,对学生在成长、学习和生活中出现的心理行为问题给予指导。

3.在常规的教育教学活动中渗入心理辅导的内容。

实际上各科教学本身都包括有心理教育的内容,只要备课时加入心理教育的导向,就可以使授课内容深入一层,如程序设计、平面设计、动画设计等课程教学中可以对学生进行美育教育,语文教学中可要以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体育课可安排挫折教育,增加学生的抗挫折能力,锻炼意志力。在实习实训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进行职业心理调适,帮助学生巩固和强化积极的情感体验,克服不利于将来就业的心理倾向,正确对待职业选择和职业的变化发展,培养职业兴趣、爱岗敬业精神和良好的职业心理素质。

淡化被动受教,培养自主能力。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来源复杂,大部分为行为不良学生,在学习生活等方面自主能力较差。因此,应特别注意帮助其形成自主能力,侧重于引导,鼓励,多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帮助他们在分析问题的基础上自己找到解决问题的对策。

健康教育含义范文第3篇

1.幽默心理学在高中心理健康教育中应用的重要意义

    1.1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近年来,社会竞争压力的加强,使得部分高中生心理压力过大,同时,学校和家长的过度否定又使他们失去了学习兴趣。当前高中学生的心理问题巳经变得十分突出,高中校园中的暴力事件也时有发生。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将幽默心理学在高中心理健康教育中进行应用,能够让高中生在轻松娱乐的氛围中对自身的心理问题进行调节,并逐渐走出心理阴影,让高中生能够乐观、积极地进行生活,能够适应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标准。

1.2 促进高中生的全面发展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发展,社会各界对于学生综合素质的要求开始逐渐增强。当前形势下,部分高中生由于受到社会上一些不良风气的影响而显得有些特立独行。采用幽默心理学教育方法对高中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能够对学生的心理问题进行有力疏导,并提高高中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协调发展,为社会培养出一批高素质人才。

1.3帮助学生创建良好的人际关系

高中生正处于青春期的叛逆阶段,这个阶段的孩子都有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希望引起别人的注意,这就使他们盲目地去追求个性,喜欢冲动。因此,当代的大部分高中生不能正确地处理人际关系。在对高中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时,将幽默心理学应用其中,能够让他们学会换位思考和理解别人,进而建立良好、和谐的人际关系。

2.在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中运用幽默心理学的具体措施

2.1帮助高中生正确理解幽默的含义

对于“幽默”,不同人有不同的理解,幽默要适度,恰到好处的幽默可能会打破人与人之间交往的僵局,使沟通变得更加容易,而过度的幽默和调侃就可能会伤害到他人的自尊心,使人际关系变得恶化。因此,在对高中生进行幽默心理健康教育时,要让他们正确认识幽默并理解幽默的含义。一方面,要区分“幽默”和“贫嘴”,一个幽默的人必然是有品位且宽容大度的人,而不是一个喜欢遇事钻牛角尖的人;另一方面,幽默是一个人拥有丰富的知识和人生阅历的外在表现。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可以在课堂上让同学们谈谈对“幽默”二字的理解,让同学们充分参与其中,并将最终答案告诉他们,加深学生对幽默含义的深刻理解。

2.2在教会学生幽默技巧的同时对其进行健康教育

社会生活中的幽默总体来说有着不同的种类,运用幽默心理学对高中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需要让学生掌握必要的幽默技巧,正确掌握幽默的各种形式。首先,幽默可以是社会性的幽默,掌握社会幽默的技巧能够帮助学生处理社会生活中各种复杂的人际关系,在课堂教学中,老师可以设定特定的场景,鼓励学生用幽默的方式彼此进行交流。其次,自励性幽默就是鼓励学生处在尴尬的环境中,要利用一种自嘲的方式将窘迫的局面进行化解,这样通常能够将被动转化为主动,并能够避免不必要的冲突。例如:某校一学生由于成绩下滑而产生了严重的自卑心理,教师鼓励该学生采用自嘲的方式鼓励自己,找到问题所在,使学生逐渐走出了自卑的阴影,不仅整个人变得非常开朗,而且成绩也有了显著提高。再次,幽默种类中有一种不值得鼓励的幽默就是“敌对性幽默”,这种幽默方式是利用他人的弱点进行人身攻击,容易让别人产生消极情绪。例如:某校一班级学生之间经常开伤害对方的玩笑,班级学生将这种行为当作幽默的一种,针对这种情况,班主任老师对学生间的这种幽默行为及时予以制止,并让学生认识到这种幽默是不可取的,促进了本班学生的心理健康。最后,回弹性的幽默是在面对别人的攻击时做出的回应,但是这种回应往往不是具有攻击性的,而是用睿智来进行回击,幽默感本身就是一种心理防御,它能够让人的心理压力得到缓解,使紧张的心情最大程度的放松。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利用幽默心理学对学生进行幽默教育的渗透,可以建立相应的“幽默室”,让学生学会用幽默的心态去面对来自家庭、社会和学校各方面的压力,这样不仅能够使高中生变得越来越独立,还能有效地对他们的心理健康进行培养。让当代的高中生能够掌握缓解压力的有效手段。

3.结语

健康教育含义范文第4篇

那么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进行渗透式的心理健康教育呢?笔者认为,首先要将心理健康教育目标纳入教学目标之中,这是实施学科渗透的前提条件。在学科教学目标中纳入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是时展的要求,是重视心理健康教育的标志,是推行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在语文教学中,将心理健康教育目标纳入语文教学目标,不用担心会冲淡语文教学目标,因为语文教学三维目标中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恰恰为心理健康教育目标的设置提供了非常便利的途径。

那么,在初中语文学科教学中怎样确立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内容的目标呢?笔者想以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教材中一些课文为例,来谈谈确立渗透目标的原则。

一、内在规定性原则

文本本身就蕴含这样的资源,我们无须节外生枝,另起炉灶。如《爸爸的花儿落了》,我们主要想让学生体会深沉的父爱,体会人在成长中应担负一定的责任。据此,就可以设定“体会父爱,领悟成长,体会成长中应承担的责任”这一教学目标。《丑小鸭》这篇文章,要让学生明白丑小鸭之所以成为白天鹅,是因为它一直没有放弃自己的梦想,并为之付出努力。因此,我们可以设定这样的教学目标:体会丑小鸭在曲折的经历中始终不渝、坚持梦想的奋斗精神,感悟人生的真谛。

二、客观针对性原则

教师要充分了解班级学生的心理状况,根据所带班级学生的心理特点,有针对性地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很多语文老师带双班语文,两个班的学生可能有差异。这个时候,教师就要根据实际情况设定不同的心理健康教育目标。

《社戏》中心理健康教育渗透的目标可以设为:体会作者对童年美好生活的回忆和留恋之情。也可以设为:感悟课文所表达的对劳动人民深厚真挚的思想感情。这两个目标都是引导学生进行积极的情感体验,属于心理健康教育中的情感教育。在《伟大的悲剧》一文中,假设甲班的学生学习很勤奋,上进心很强,那可以设定这样的教学目标:感受人物崇高的精神内涵,树立正确看待成败的人生观。乙班的学生集体意识淡薄,那就可以这样设定教学目标:培养团结合作、勇于奉献的精神。

三、濡染整合性原则

心理健康教育在学科教学中是渗透式的。语文教学中,绝不能孤立地为心理健康教育而教育,应该在学习语文知识、提高语文素养的同时,达成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否则,这样的语文课就为人所诟病。

《最后一课》中,我们这样设定一个教学目标:品味语言,体会本文所表现的强烈爱国主义精神,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品味语言,如“这些字帖挂在我们课桌的铁杆上,就好像许多面小国旗在教室里飘扬”这个比喻句,表明小弗朗士的爱国主义感情已经升华,化为一种学国语言的强烈愿望和巨大动力。通过这些富有表现力的和有特殊含义的语句的品味,学生自然感受到小弗朗士及韩麦尔先生的爱国主义情怀。那么,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这一教学目标就自然生成了。

语文新课标强调语文学科在培养学生创造精神、创造能力和提高人文素养方面承担着重要的任务。特别提出要“注重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要“发展健康个性,形成健全人格”。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应该树立较强的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识,要善于挖掘语文教材内在的心理健康教育资源,将心理健康教育的任务体现在教学目标中,将心理健康的教育贯穿到整个语文教学中,真正做到二者的有机融合。

参考文献:

健康教育含义范文第5篇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全方位;机制

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新形势下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是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培养高素质合格人才的重要途径。

一、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力量,全员参与心理健康教育

“全员”包括两方面含义:①心理健康教育要面向全员。即不仅面向有心理障碍的学生,更要面向全体学生,还要面向学校的领导和教职员工,也要重视学生家长的心理健康教育。②心理健康教育要全员参与。即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力量,使他们参与到心理健康教育当中来,形成一个目标明确、要求一致、管理严密的心理健康教育领导管理体系和全员参与、分工协作的教育群体,使全体师生员工、校外一切教育者都成为学生成长的引路人。

1.凝聚校内教育力量,共同实施心理健康教育。①学校要建立党委统一领导,行政全面负责,以专职队伍为主,专兼职队伍结合,以心理健康教育专职部门为主,各部门密切配合,上下齐抓共管,人人积极参与的管理体制,确保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每一个环节都有人负责。②广大教师是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主力军。教师是办学的主体,在教育教学中起主导作用,所有教师在工作中都要做到教书与育人并重。要依据教育心理学原理,按照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挖掘课程中的心理健康教育因素、明确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具体要求和做法。③培养学生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能力。在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学生不是管教的对象和接受器,而是教育过程的主体。学校要抓好学生干部的心理素质建设,还要通过心理协会等社团组织,通过在班级、宿舍设立心理联络员等形式,培养心理健康教育的骨干,发挥他们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2.联合校外教育力量,协同实施心理健康教育。①实行家校联合。家庭是人生的第一站,学生从小就受着家庭的影响。父母教育方法不当、家庭残缺不全等因素,会使子女感受不到家庭的温暖,承受不了家庭的压力,极易产生心理问题。为此,搞好学校与家庭的联合教育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要通过多种形式与学生的家庭建立密切联系,互通学生在学校、在家庭中的表现,共同商讨教育学生的最佳方案与策略。②充分挖掘社会资源。实施心理健康教育,应努力营造一种以学校为中心,家庭、社会共同参与的大系统和大氛围,利用媒体宣传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动员社会各界关注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另外,要充分利用当地的其他心理健康教育资源,实施资源共享,同时,对于有严重心理问题的学生,及时转介到专业精神卫生机构接受治疗。

二、立足学生成长发展,全程实施心理健康教育

1.把握全时段实施心理健康教育。要把心理健康教育放在学生在校的所有时间内进行,通盘设计整个心理健康教育计划,包括学生整个在校期间的心理健康教育计划,学年的心理健康教育计划,学期的心理健康教育计划,每月、每周、甚至是每天的心理健康教育计划,使各时段的心理健康教育层次清楚,重点分明,环环相扣,螺旋上升,不断深入。学生从入学到毕业就业,不同的阶段有不同的心理特点,因此应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如新生入学时要进行心理适应教育,毕业生就业前要重视就业心理指导等。

2.建立教育、筛查、干预、跟踪、控制全过程心理健康教育机制。教育,是指面向全体学生,进行心理健康知识、技能、方法的普及教育。筛查,是指以心理测验为工具,对全体学生进行心理普查,建立心理档案,并根据有关标准筛选可能存在心理问题的学生。干预,是请专业心理咨询员对筛查出来的学生进行主动咨询和进一步诊断。跟踪,是对有心理问题的学生进行跟踪观察和进一步地咨询。控制,是将有严重心理疾病的学生转介到专业精神卫生机构接受心理治疗或由其家长进行监护,避免发生意外事件。

三、坚持系统工程原理,全方位实施心理健康教育

1.心理健康教育五个结合。①坚持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教育相结合。既要帮助学生优化心理素质,又要帮助学生培养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②坚持普及教育与个别咨询相结合。既要开展面向全体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又要根据不同学生的情况,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辅导和咨询工作。③坚持课堂教育与课外活动相结合。既要通过课堂教学传授心理健康知识,又要组织学生参加陶冶情操、磨炼意志的课外文体活动。④坚持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既要充分发挥教师的教育引导作用,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⑤坚持解决心理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既要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又要为学生办实事办好事。

2.心理健康教育实施四大途径。①设置专门课程。着眼于受教育者的心理健康水平提高、心理素质优化和心理潜能开发,以心理知识传授、心理品质培养和心理问题辅导为内容,开设心理健康教育必修课和选修课。②学科渗透。所有教师在学科教学中都要自觉地、有意识地渗透心理健康教育。③寓于活动中。学校在课堂教学任务以外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对学生进行多种多样的教育活动,它是学生课余生活的良好组织形式。④心理咨询。咨询者运用心理学的理论、方法和技术,给来访者以启发、帮助和教育,促进其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高淑芳.创新管理机制,推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J].北京教育·高教,2007,(2):2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