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经济发展因素

经济发展因素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经济发展因素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经济发展因素

经济发展因素范文第1篇

目前,农业生产中不利因素众多,拖欠农民工工资的情况仍然存在,农村市场仍有软肋,要想发展农村经济,首先要大力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其次是要加大非农产业的发展力度,推动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另外要在发展中不断完善土地制度,创新组织形式,推动农村市场的发展。

一、当前形势下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

1.农业生产中存在诸多不利因素

首先,耕地不断减少,随着我国土地制度不断变化,承包灵活性不足,增加管理难度,纠纷在不断激化;土地承包缺乏灵活性,土地分配不够公平,引发人地矛盾。

其次,大量高素质劳动力流出现象严重,剩下的多是老人与妇人,专业技能不足,影响农业生产效率。

再次,农资价格不断提高,导致成本增加,制约了农民收入增长的脚步。

第三,农业基础设施相对较弱,抵御风险能力不足,目前,我国农村仍然爱用传统设备,很多都是老旧设备,无法满足生产需求。

最后是技术水平相对较差,除了经费不足的问题,基层农业信息技术员少,影响农业技术推广速度。同时推广的技术较差,一些农技人员多依赖感觉与经验进行推广,缺乏检验程序,矛盾日益突出。

2.依然存在拖欠农民工工资的问题

从近年来的发展情况来看,我国一些工程仍然存在拖欠农民工工资的情况,约有20%的农民工在年尾无法及时收到工资,尤其是建筑业与制造业,影响农民工的积极性。

3.农村市场无法规避软肋

当前我国农村市场体系建设相对较为缓慢,无法适应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需求,相对而言,农村商品流通网络建设步伐缓慢,双向流通渠道不够畅通,农民买卖难度较大,导致农村商品价位高,市场监管工作过于薄弱,导致市场机制无法在农村市场有效发挥。近年来,我国农村居民消费的价格浮动较大,而且消费经济性较差。农村居民消费价格涨幅过高在某种程度上抵消了近年来中央增加农民收入采取的各项政策措施,增加了农民增收难度,影响农民生产积极性。另外,市场秩序规范性检查不够,市场上的伪劣产品屡禁不止,食品安全问题颇为突出,影响人民群众的健康与安全。

二、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对策

1.落实统筹城乡协调发展的政策,改善农业发展的环境与条件

要想改善国民经济就必须要顾全大局,将农业与农村经济放到国民经济发展的大环境中,加强对农业与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视程度,把农民增收放到人民共同富裕与新农村建设统筹考虑,形成推动农业与农村持续健康发展的长效机制。采取适当对策降低城市门槛,缩小城乡差距,在政策与体制上保护进城农民工的权益,强化农民工的综合素质,维护自身合法权益,推动城乡发展。

2.加大非农生产力度,加快农村劳动力的转移速度

首先,在新农村建设中推动农村城镇化的进程,实现城乡经济社会的均衡发展,加快三农问题的解决速度。

其次,加大民营经济发展力度,鼓励个体私营企业与组织的发展,打破传统界限,实现多元化经营模式,促进乡镇企业对农民工的吸纳能力。

最后,积极推动劳务输出,政府部门要将劳务输出作为最快的富民产业,增加农民工的工资收入,改善其生活。

3.加快农村土地制度的完善速率

3.1 加快相关政策的落实

在当前的情况下,要对农村土地承包情况进行审查,严格执法,对农村土地承包情况进行调查,纠正农村土地承包中侵犯农民权益的违法行为,要尊重历史,实事求是,稳定承包。同时必须要依照法律法规进行管理,强化组织建设。

3.2 解决农村土地承包纠纷

尊重群众的创新精神,落实村民自治,强化基层治理工作,解决纠纷。首先要遵循国家的管理对策,及时调解农村土地承包纠纷,切实承担起调解农村土地纠纷,强化基层组织建设,强化组织的凝聚力,增强自我调解纠纷的能力。其次是农村土地是归属农民集体的,村集体必须要遵循多数人的意见,在法律允许范围内进行土地的自我调解。

3.3 建立土地流转日常管理机制

对当前我国人地矛盾突出的情况,相关部门要强化土地流转工作,保证农村土地依法有序流转,实现农业结构调整与农业的产业化经营。

4.农业组织形式的创新,完善农业产业化

随着农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不能单纯的调整某个环节,而要实行全面调整,通过结构调整,增加农业与农村经济效益,向深度与广度进军,促进农民收入的增加。从当前的形势来看,除了要加快龙头企业的发展力度外,还必须要不断地调整结构,打造更多精品,使其可以满足市场发展需求,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

5.加快农村市场建设步伐,为农村居民提供更多消费便利

当前我国农村经济建设中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采取针对性的对策,引导与拉动消费增长,在发展中建立以小城镇为依托加快农村消费品市场的建设步伐,加大商品流通设施的开发,实现多元化的经营方式。同时要加大市场秩序的调整力度,增加消费者的信息,有针对性的重点开发,实行专项整治,完善相关的法律与行业规章,加强监管,引导消费,为城乡居民营造放心的消费市场,增加消费者的信心,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

经济发展因素范文第2篇

【关键词】农业;经济;发展;影响;现状;因素

0.引言

农业经济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是我国各项经济发展的基础,为了不断地促进我国农业的快速发展,国家制定一系列的发展农业的惠农措施,通过这些惠农措施的不断实行,我国的农业经济取得了较快的发展。但是在取得这些成果的同时,也要认识到我国农业的的不足,分析影响我国农业经济发的限制因素,这样才能够更好的促进我国农业的发展。通过对我国农业经济发展影响因素的分析,可以得到影响我国农业发展的关键因素,针对这些关键因素重点、有针对性的采取措施,进而有效的促进我国农业经济的快速发展。

同时得到对于农业经济发展影响不显著的因素,对这些因素可以不用投入过多的精力。自然灾害是影响我国农业经济发展的重要限制因素,由于我国地广人稀,气象灾害的种类多影响范围广,通过自然灾害对农业经济发展影响的分析,得到自然灾害对农业经济发展的影响机理,从而有针对性采取措施,最大限度的降低自然灾害对农业经济发展的影响。对农业经济发展影响因素的分析,可以为我国农业政策的制定提供理论依据。为国家制定相应提高农业产出和资源配置水平的措施提供支持。积极分析我国农业大省的农业经济发展限制因素,得出这些因素的作用机理,为其他省份进行农业经济影响分析和政策的制定提供借鉴。因此需要不断的开展农业经济发展的影响因素分析,为我国农业经济的不断发展奠定基础。

1.农业经济发展的影响因素分析

随着我国农业经济的不断发展,国家对于农业经济的扶持力度逐年增大,我国的农业取得了可喜的成果,在农业经济的许多方面都得到了长足的发展。首先在农林牧渔方面,随着我国对农林牧渔等支持力度的不断增大,政府制定出了一系列的惠农措施,使得我国农林牧渔的经济总量得到了长年增长,农民的经济收入不断的增大。农业产品经济逐渐的多样化,产品的数量和种类逐年的增大,多样化的农产品不断的涌现市场,给市场带来了充足的农产品供应的同时,还能够增加农民的收入。我国农业生产条件得到了较大的改善,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新型高效的农业机械不断的被开发和应用,我国农业的自动化程度逐渐提升,大大的提高了农业作业的效率和质量,降低了农民的劳动强度,一些先进农业技术的应用,给农业技术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农业的作业成本越来越低,作业效率越来高,农民收入增加越来越快。

虽然我国农业经济取了这么多可喜的成果,但是还存在一定的问题,首先我国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率不高,每年我国关于农业发展的科技成果较多,但是真正的应用到农业实际的非常有限。这样造成了大量科技成果的浪费,不利于我国农业经济的长足发展,我国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率和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我国农业发展的科技人员的数量不多,科技人员的结构还需要进行一步的优化,农业科技人员的后备力量还需要进一步的加强。虽然我国国土面积大,但是人口众多,人均耕地面积较少,相对个人来说,我国耕地面积是非常紧缺的。在耕地面积短缺的前提下,我国的耕地总面积还在逐年流失,耕地总面积的减小,导致我国人均耕地面积更是逐年减少。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受到自然灾害的影响较大,频繁发生的自然灾害给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带来巨大的压力,特别是随着环境的日益恶劣,给农业经济发展提出了更高的发展要求。

农业的从业人员总数是影响农业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因为劳动力是农业作业实施的基础。该指标能够反映出从事农业的人员的数量。农业机械的投入量也是农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农业科技投入在很大程度上都是农业机械的投入,农业机械的质量和作业效率,反映了一个国家农业科技发展水平,因此农业机械的投入量是反应农业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农作物的种植面积也是影响农业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农作物是粮食的重要来源,也是农民收入的重要来源,农作物的种植面积还能够反映出一个地区耕地的利用情况,因此农作物的种植面积是反应农业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国家对于农业的财政支出和扶持力度也会较大影响农业经济的发展。国家对于农业经济的扶持很大程度上从资金支出的数量上反应,国家通过投入大量的农业资金支出,帮助农民不断提高农业的生产效率,进而提高农民的收入。农村劳动力的知识水平也是影响农业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劳动力的素质能够反应出一个行业的整体水平和发展潜力,随着农业科技的不断进步,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已经成为限制农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学历是反应从业人员素质的重要因素,因此选取农业劳动力的知识水平作为影响农业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气象灾害也是影响到我国农业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气象灾害对农业的影响较大,造成的危害也非常大。

2.结论

农业经济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基础,因此需要不断的发展我国农业经济。通过对农业经济发展影响因素的分析,为我国农业政策的制定提供理论依据。积极分析我国农业大省的农业经济发展限制因素,得出这些因素的作用机理,为其他省份进行农业经济影响分析和政策的制定提供借鉴。农业成果的转化率不高,每年我国关于农业发展的科技成果较多,但是真正的应用到农业实际的非常有限。农作物的种植面积是反应农业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农业科技投入在很大程度上都是农业机械的投入,农业机械的质量和作业效率,反映了一个国家农业科技发展水平。农村劳动力的知识水平也是影响农业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劳动力的素质能够反应出一个行业的整体水平和发展潜力。通过研究对于充分认识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影响因素,不断提高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水平,提升农业经济效益具有重要的作用。 [科]

【参考文献】

[1]闫俊强,李大胜.我国广义农业经济增长的要素贡献研究-基于面板数据模型的实证分析[J].经济问题,2009.

经济发展因素范文第3篇

随着全球经济增长的反差越来越大,以及其他人文社会科学纷纷介入经济研究领域,经济学再也不能仅仅局限于经济因素的探讨了。经济因素背后的制度因素和文化因素日益成为探索的热点。

发展经济学越来越注重对制度和态度的研究

资本主义从西方兴起以来,就有一股向世界扩展的经济冲动,而其他地方却没有出现这种经济冲动。这引起了西方学术界,也引起了全球学术界的极大的探索兴趣。

从长时段来看,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虽然时而爆发经济危机,甚至由此爆发世界大战,但经济增长总体上是呈持续和加速的趋势,尤其是战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空前繁荣,而第三世界国家或发展中国家却没有出现这种增长,甚至在非洲、中东、拉丁美洲还出现停滞或倒退的趋势。这些是单纯经济因素本身难以解释的,西方国家的学者转而从文化(制度,态度、知识等)方面探索原因。

研究发达国家经济增长的增长经济学与研究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的发展经济学,日益走出只顾及经济因素的古典经济学的研究视域,尤其是发展经济学越来越注重对发展中国家的制度和态度的经济学研究。

东亚地区从20世纪70年代到90年代,由于强劲的整体性区域经济增长,一跃成为“新兴工业化地区”,而拉丁美洲经济却日益缓慢乃至停滞,非洲和中东则出现了长期的停滞,乃至倒退,非洲甚至日益滑入绝对贫困化的“第四世界”。这一切更激起学术界对东亚经济增长之谜的兴趣。对亚洲文化、“亚洲资本主义精神”或“亚洲现代性”的探索出现热潮。

经济学家在探索经济增长的动力、并提出相关的政策方案的时候,发现其对经济增长的模型分析和种种预测与建议,总是与实际情况有较大的偏差。由此激起经济学家对经济因素之外的原因进行探索,加强了对文化因素的关注和重视。

推进经济增长的因素是多元的

人文社会科学对影响经济增长的文化因素进行了有益的探索,认识到引发或推进经济增长的因素是多元的,文化因素也是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人文社会科学在探索经济增长的文化精神力量之际,具体地分析了文化的各个方面以及内在的关系。如刘易斯分梳了愿望/欲望/态度、知识/思想/教育、制度等,也对文化因素之间的关系以及与资本、资源和政府之间的关联做了分析,他尤其强调制度与观念的难以分割;缪尔达尔分梳了制度与文化(态度),也认为二者是难以分开的,文化是制度的基础,而制度是文化的体现,诺斯分梳了产权、国家和意识形态,并把三者看作是制度变迁的整体;拉尔夫・林顿分梳了创新者行为模式、与私人工业与个人财富积累有关的价值观、所有制、社会结构、社会价值观、文化的整合程度与文化变迁等;森岛通夫分梳子意识形态、国民气质、行为方式以及所继承的文化资质等;萧新煌则细分为劳动伦理、节俭、勤奋、对教育成就的尊敬、在社会关系上避免公开的冲突、对统治集团和权威的忠诚、强调秩序和和谐等;陈峰君重点分梳了儒家文化,如人际关系和人情、集体意识、伦理道德等。

如今,从文化角度探索经济增长的经济学分支学科不断涌现。如经济哲学、经济伦理学、制度经济学、经济人类学、经济心理学、经济文化学等。

错误的政策指导将带来难以意料的灾难

经济学关乎国计民生,稍不留神,错误的政策指导将带来难以意料的社会灾难甚至人类灾难。因此,经济学的人文关怀和哲学思考非常重要。

经济增长,或者说经济发展,还是发展中国家面临的一个严峻的难题。联合国和各种国际经济组织尽力为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提供各种援助和政策引导,但是效果总是不大。发达国家也还面临着经济发展的可持续问题。尤其是全球经济两极化,将严重影响全球宏观经济秩序的稳定,由此制约发达国家的继续发展。

经济增长的复杂国情基础以及经济增长与社会公

平、个人幸福的连锁,使得研究经济增长与文化因子关联显得特别重要。要启动发展中国家的普遍的可持续经济增长,光是开几个纯经济处方,如投资、金融、贸易、产业政策、甚至技术援助等,是远远不够的。文化创新、制度创新、心态变化、甚至思维模式、行为模式的改变更加重要。否则现代化的停滞、中断、甚至倒退都是有可能的。世界上已经出现了这样的国家。这是中国要加倍警惕的。

中国建设经济文化学的时机已经成熟

国外经济文化学的研究业已取得了很大成绩,在“资本主义精神”(理性主义、经济民族主义等)、“企业家精神”、“商人精神”、“现代性”、宗教价值观、世俗化运动与经济增长方面,企业文化与企业发展方面、文化多样性与全球化方面等,取得了重大突破。

中国建设经济文化学的时机已经成熟,中国业已进入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时期,要从战略高度来把握经济增长,就必须关注经济与文化的连带互动。

经济发展因素范文第4篇

雷曼认为,影响亚洲经济增长的因素包括全球经济放缓、油价飚升、国际收支经常项目失衡、保护主义升温、财政失衡、地缘政治、全球风险厌恶情绪上升、竞争压力加大以及禽流感等风险。

全球经济放缓。雷曼预测2007年全球经济将适度放缓,并会面临降幅超过预期的风险。美国的房产市场将硬着陆,欧元区计划提税将扼杀任何使消费复苏的机会,日本经济的通货膨胀将持续,同时中国可能结束使投资降温的过度努力。中国香港、新加坡、马来西亚以及中国台湾的经济目前最易受全球经济大幅减速影响。

油价飚升。雷曼首席能源经济学家艾德・摩尔斯预测,2007年布伦特油价还将继续上涨,达到平均每桶72美元的高位。但摩尔斯认为,更大的风险是油价将超过而非低于其预测值。

国际收支经常项目失衡。2007年美国需要借款9000亿美元来弥补其经常项目赤字,但同时也必须面临外国投资者对美国资产缺乏兴趣的风险,美元和利率都有可能进一步调整,因此美元有可能会爆发危机。

保护主义升温。全球贸易谈判多哈回合仍陷入僵局。全球经济的急剧减速,以及亚洲中央银行持续地干预货币,进一步加强了保护主义。

财政失衡。过于宽松的财政政策刺激了贷款大幅增长,加速了房地产泡沫破灭。低利率和金融自由化导致一些国家的家庭贷款快速增长。

地缘政治。世界上充满了地缘政治风险,亚洲也不例外,包括尚未解决的朝鲜核问题,以及东南亚地区更多的潜在恐怖袭击,都是2007年亚洲所面临的风险。

全球风险厌恶情绪上升。雷曼认为,对冲基金竞相通过吸引全球范围内的风险投资获取超额利润,由于流动性充分、信贷息差收紧以及财务价格波动性很小,因此金融状况还算良好,但可能不会持续。如果全球风险厌恶情绪上升,外汇储备较少的国家如印尼、菲律宾将较容易受到影响。

经济发展因素范文第5篇

贾玉武,硕士,云南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主要从事银行卡风险管理方面的工作与研究。

摘要:

区域经济的发展,是众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旅游产业对经济发展的影响越来越显著,旅游经济在区域经济体系中,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纵观我国各个省市地区,都已构建和发展了特色的旅游经济。以云南省旅游经济的发展为例,分析区域性旅游经济发展的影响因素,探讨当前旅游业发展的困境,从而为云南省旅游经济的发展提出建议性对策。

关键词:

旅游经济;旅游资源;区域经济

中图分类号:

F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5)09002401

1引言

随着我国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以及旅游观念的转变,全国各省市旅游业都有了显著发展,由旅游所驱动的经济增长模式,在区域发展中越来越显著,旅游业带动相关产业,特别是消费产业的发展,逐步形成了以旅游资源为基础、以旅游消费为核心的旅游经济体系。旅游经济作为新兴经济产业,区别于传统经济产业和经济增长模式,具有“绿色”经济的特征。如何发掘地区旅游资源,开辟区域性旅游市场,带动相关产业发展,成为促进地区经济增长所关注的重要问题。

然而,旅游业并不等同于旅游经济,旅游业只是旅游经济的价值实现形式,旅游资源也仅是旅游经济的载体,地区旅游资源的丰富与否,并不能作为判断旅游经济发展成效的依据,如我国西部广大地区都有着优美的自然景观资源,但未形成健全的旅游经济体系,必须借助于大力发展旅游业,带动相关产业与消费的增长,才能实现旅游经济的发展。由此可见,影响区域性旅游经济发展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必须把这些因素都纳入到旅游经济体系框架中,因此,必须全面、深刻分析地区旅游经济发展的利弊因素,才能为区域性旅游经济的发展提出科学的建议性对策。

2区域性旅游经济发展的影响因素

2.1旅游资源

旅游资源是形成旅游产业,推动旅游经济发展的基础,丰富的自然景观、人文景观,才能够吸引不同的旅游群体,进而带动旅游消费,形成旅游经济。如果缺少必要的旅游资源为支撑,则发展旅游经济就无从谈起。

2.2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水平

旅游经济是一个新概念,是在一定经济社会文化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如果地区有着较好的经济基础,居民收入水平较高,旅游观念创新,则能带动旅游产业的发展,如果地区经济基础较差,居民缺少余钱满足旅游的愿望,则很难带动旅游经济的发展。

2.3交通便利与否以及旅游相关配套设施的健全程度

旅游毕竟是爬涉,是和区域转移相一致的,交通条件决定了运输旅游群体的能力,如果交通便利,能够吸引游客,则容易带动旅游消费,如果交通不便,则旅游往往会受到制约。同时,也旅游相关的配套设施,如餐饮、住宿与娱乐等的健全程度,也会影响旅游的数量与质量,进而影响旅游经济的规模。

2.4对地区旅游文化的态度

区域旅游文化是经济发展的软支柱,如果一个地区有着系统化的旅游文化,则会形成强烈的旅游服务竞争意识,往往能够提供高质量的旅游服务,进而带动旅游消费,形成旅游经济文化。如果地区旅游文化不健全,则往往只会形成以短期经济收益为核心的消费旅游,缺少提供高质量旅游服务的动力,不会形成持续的旅游经济。

3云南省旅游经济发展的利弊因素分析

云南省是我国西南少数民族聚居地区,毗邻越南、老挝、缅甸等东南亚国家,是我国面向南亚、东南亚的门户,有着优越的地理区位。然而,云南省旅游经济的发展水平与优越的旅游资源并不匹配,2011年至2013年,全省旅游收入分别为1300.3亿元、1702.5亿元和2111.24亿元,同期的GDP分别为8750.95亿元、10309.8亿元和11720.91亿元,旅游收入占GDP比重分别为14.86%、16.51%和18.12%,旅游收入占GDP的比重不高,并没有形成较好的旅游经济。因此,必须深刻分析云南省发展旅游经济的利弊因素,才能为全省走出一条真正的旅游经济道路奠定坚实基础。

3.1云南省旅游经济发展的有利因素

基于上述旅游经济发展的影响因素的分析,云南省在旅游资源、旅游政策、经济增长等方面,具有有利的旅游经济发展因素。全省有16各州市,东西南北各个区域都有着丰富的自然景观资源和人文景观资源,诸如香格里拉、丽江、大理、腾冲、西双版纳等旅游景点,享誉海内外,成为云南省发展旅游经济的坚实基础,并形成了特色的民族旅游文化。同时,省委省政府等职能部门,制定和实施了一系列有利于带动旅游业发展的调控政策和优惠措施,引导旅游产业链的发展。

同时,经济发展水平逐年递增,也为云南省旅游文化构建和旅游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有效支撑。

3.2云南省旅游经济发展的不利因素

纵观云南省的旅游经济,其总体水平还较低,发展面临着许多不利因素。首先,相较于东中部地区而言,云南省经济发展水平不高,不能够为旅游产业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其次,由于云南省地处西南云贵高原,地理交通条件并不如东部沿海便利,致使许多交通不便地区,即使有丰富的旅游资源,也难以带动旅游产业的发展。再次,随着我国旅游事业的发展,旅游中的商业气息越来越重,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旅游服务的质量,云南省不少旅游景点受此影响,降低了旅游产业发展的持续性,旅游经济大受影响。最后,云南省旅游经济缺少品牌效应,许多旅游资源由于未得到有效地开发和宣传,旅游经济价值难以体现。

4云南省旅游经济发展的建议性对策

4.1因地制宜,充分体现旅游资源的特色

云南省要发展旅游经济,就必须整合现有旅游资源,以主体旅游资源为依托,走特色化旅游道路,因地制宜,充分体现旅游资源的特色,不能相互盲目效仿,脱离实际情况。

4.2坚持科学的、可持续的旅游经济发展道路

旅游和消费密不可分,但不能只注重消费而忽视旅游服务质量的提升,必须坚持科学的、可持续的旅游经济发展道路,以旅游服务质量为核心,带动相关产业发展,进而形成旅游经济圈,不能盲目走偏径,只注重短期收益。

4.3重视旅游资源的外部品牌宣传效应

云南省旅游资源丰富,但现阶段旅游产业还不成熟,许多旅游资源未开发、为宣传,没有形成品牌效应。因此,云南省发展旅游经济,必须重视旅游资源的外部品牌宣传效应,努力创造和维护品牌价值,确保旅游经济发展的持续性。

4.4提升金融信贷对旅游经济的支撑作用

旅游消费是形成旅游经济的直接动因,由于缺少健全的消费信贷体系,抑制了社会的旅游消费能力。云南省应该构建完善的信贷消费体系,重视现代金融对旅游的支撑作用,从而提升旅游消费的能力,助推旅游经济发展。

参考文献

[1]孙明娟.旅游经济之江南古镇商业化分析――以庄周古镇调查的实证为例[J].金融经济,20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