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消防工程前景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1 静脉穿刺前准备
1.1 良好的环境是穿刺成功的首要因素 穿刺室光线要柔和明亮,自然光最佳,在阴雨天或夜间要借助灯的作用。光线的强弱及照射角度要适宜,且操作者要注意不要遮挡住穿刺部位的光线。良好的周围环境可缓解、稳定穿刺者的情绪。要尽量减少小儿的哭闹声、家长的唠叨声等,可通过哄、逗等方式及与家长的良好沟通来减少影响穿刺成功的干扰信息。
1.2 情绪是穿刺成功的重要影响因素 小儿头皮输液一般用于小于3岁的婴幼儿,家长往往会过分心疼小儿,有的甚至会不忍心而在旁哭泣,有的家长一来就会要求护士一针见血等等,这些都会加重护士的心理负担。
护士心理压力大直接影响穿刺技术的发挥。护士自身的情绪控制依赖于良好的心理素质及过硬的穿刺技术。护士在平时的工作过程中要善于总结经验,提高业务水平。护士要学会用心理学的知识进行自我心理平衡,放松自身压力,在无压力状态下穿刺的成功率要远高于压力状态下的穿刺成功率。
2 穿刺过程中的要点
2.1 血管的选择 选择合适的血管是进行穿刺的第一步。头皮静脉常用的有额正中静脉、颞浅静脉、耳后静脉,此外头颅沿额缝、冠缝、矢状缝、人字缝均有静脉走行。选择血管时可使用一看二按三摸的方法:首先看色,较宽粗的静脉呈青色,细小的呈暗紫色;当患儿哭闹或有湿疹等肤色变红变深难以识别血管时可使用按的方法,即用拇指稍用力按压皮肤来确定血管走向;当皮下脂肪多,血管印记不清时,可用拇指在静脉的解剖位置横向滑蹭,摸到凹槽,再上下来回滑蹭可看到凹槽走向即为静脉走向,当凹槽不明显时,可将两手平放在其两侧并同时向凹槽痕迹推挤,可出现一条突出的线痕即为静脉走向。
2.2 穿刺局部的处理 小儿由于毛发较多,易致血管暴露不明显,及穿刺后固定胶布受影响,宜剔除穿刺部位周围3 cm的皮肤毛发,并避开受损、感染及骨隆突处皮肤。按压目标区静脉8~10 s,按压静脉后人为地阻断了回心的血液,使血液在阻断处积聚,按压处压力降低,积聚处压力增大。停止按压后,积聚的血液快速向低压处流动,冲击血管,使血管明显扩张。穿刺者左手拇指与食指分开以“C”形绷紧血管两端皮肤,食指按压穿刺点上方以便血管充盈。
2.3 穿刺方法及手法 穿刺方法常见的有直接进针法与间接进针法两种。笔者主张在距离静脉最清晰点后0.3 cm左右平行刺入针头,稍挑起针头沿静脉走向徐徐刺入至回血。
持针手法对于小儿头皮静脉的穿刺有着尤其重要的影响。传统的手法是右手拇指与食指分别持针柄的上下两面进针,此手法易穿破血管不易成功。若采用右手拇指与食指持针柄的前后面,指尖顶到针柄的根部执针法优于传统执针法,易成功穿刺。雷明认为三指持针法即右手拇指、食指、中指持针柄呈一等腰三角形,该手法适合小儿头皮静脉的解剖特点,且针头平稳、省力、灵活,缩短了穿刺过程,使穿刺一气呵成[1]。
对于肥胖患儿及长期输液者,穿刺较多的静脉易呈暗灰色,静脉不易暴露,使用逆行静脉穿刺,即进针方向为离心方向,可拓宽穿刺渠道,增加途径提高穿刺成功率。
张维珍等在临床应用静脉穿刺引导仪[2],能清楚地显示静脉,并能区分静脉是否破损、硬化等,能区分头皮静脉与动脉,避免误入动脉,有效地提高了头皮静脉的穿刺成功率。
2.4 准确判断穿刺成功的方法 穿刺后见回血是判断穿刺成功的最直接有效的方法。对于一些较粗较充盈的血管一般回血比较容易,对于严重呕吐、腹泻等回血慢者,为增加回血,可二人合作,一人捏皮条,另一人穿刺,针头进入皮肤后即松开皮条有助于回血;目前临床还有用一次性空针抽吸生理盐水接输液头皮针,进入皮肤后助手回抽静脉血。有研究认为将输液袋与患儿心脏平齐或低于心脏位置进行穿刺,进入皮肤后打开调节器,当针头进入血管即有回血,此即低瓶高调法有利于回血[3]。采用负压原理穿刺的方法改良了传统的2名护士操作,且穿刺后不需再接输液器,避免了微量气泡进入血管,解除了家属的顾虑。
3 穿刺后良好的固定是穿刺成功的保证
穿刺成功后用左手食指固定针柄于头皮上,拇指垫于针柄下方,右手取第一根胶布将针柄贴牢,取第二根胶布将针头贴牢固,第三根胶布交叉于针柄根部,第四根将皮条打弯,第五根将皮条固定于小儿耳朵或衣服上。目前临床应用“S”型固定效果比较好,具体方法为第一、二条胶布同常规,第三条一端贴无菌棉球于针眼处,另一端同时贴头皮针塑料管,将头皮针塑料管固定于针柄左侧或右侧,第四条胶布一端重叠贴于第三条胶布固定头皮针塑料管处,一端贴于头皮针向下弯曲塑料管于头皮上,此方法将头皮针塑料管形成两个弯曲,缓冲力大,固定点多,针头稳定性好。如果小儿出汗多,胶布不易固定,笔者建议用胶布在针头上沿头围固定一周,用绷带代替胶布可避免粘连小儿头发,取下时可减轻患儿疼痛,且透气性好,不过敏,能重复使用。及时有效的抱姿宣教能减少输液肿胀的发生,减少再次穿刺的可能,能增加患儿家属的信任度。
总之,轻松的穿刺环境,良好的心理素质,过硬的穿刺技术,稳定的固定方法是提高头皮静脉穿刺成功率的几大因素。一针见血的穿刺可减少患儿的痛苦,提高家属的满意,减少护患矛盾的发生,有利于和谐医院的建设。
参考文献
[1] 雷明.三指持针法行小儿头皮静脉穿刺的效果观察.护理研究,2006.11.20.(11):3054.
论文关键词:访问工程师 双师型 商务英语专业 高职高专院校
论文摘要:高等职业院校担负培养“生产、管理、服务一线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的重任,从事高等职业教育的教师不仅应精通本专业的理论知识,更应具备本专业所要求的实践操作技能。实施“访问工程师”制度,是加快“双师型”教师培养,促进专业教师向双师型教师转变的有效途径。
高等职业教育具备鲜明的高教性、职业性,从事高等职业教育的教师不仅应精通本专业的理论知识,更应具备本专业所要求的实践操作技能。由专业教师向双师型教师过渡,才能满足目前高职院校培养应用型、复合型人才的需求。为了加快双师型教师的建设,江苏省教育厅了“关于实施高职高专院校访问工程师项目”的通知(苏教师[2008]15号),要求每年选派一批高职高专院校教师作为“访问工程师”深入大中型企业或科研院所实践锻炼。现结合我院实施该项目三年来的成效,探讨如何进一步完善“访问工程师”实施细则,以加快培养更多的高职双师型教师。
一、高职专业教师参与“访问过程师”实践的背景
(一)高职院校的专业定位要求专业教师具备企业实践背景
高职教育着重培养适应生产、管理、服务一线需要的、掌握高等技术应用能力的实用型人才。以商务英语专业为例,专业定位是培养适应涉外企事业单位需要的从事对外商务联系、谈判和管理工作的专门应用型人才。同时,高等教育司颁布的《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中指出高职高专的英语教学实行“实用为主,够用为度”的原则。在专业教育的课程中,学生的学习重点不是美国、英国文学,也不是英语的语言学,而是如何将英语熟练的应用在处理涉外商务领域的实务工作上。因此,在课程以及授课内容设计上,要求专业教师增加实践教学环节,以便学生在实践中掌握运用英语进行对外商务交流的技能。实践教学内容如何设计,不是专业教师闭门造车能解决的,要求教师有涉外企业一线实践的经历作为基础。
(二)高职院校的专业教师在实践技能上存在不足
目前大多数高职专业教师在校学习期间,受“知识体系”教学模式影响,毕业后直接进入高职院校工作。他们没有实践工作经历或实践不长,缺乏专业实践经验和必需的专业操作技能。由于对课程教学中所涉及的实际情况没有切身体验,教师在讲授时,难免会浮于表面,无法深入。通过进入企业锻炼,教师看到并亲自动手操作了原来只是从理论上熟悉的仪器和设备,掌握了其操作方法,熟悉了整个生产流程,获得了从书本上无法得到的知识和能力。
(三)“访问工程师”项目的实用性
高职教师进入企业实践的做法已实行多年,但成效并不显著。关键在于开展专业教师进入企业进行短期参观实践的项目,虽能让教师初步了解企业生产工艺,但对一线员工的操作技能重点,新员工所面临的技术问题了解不深,且对于所授课程的技能在整个生产流程中的位置,以及与其他课程的技能如何融会贯通缺乏整体认识。因此,有必要落实专业教师深入企业进行长期实践,“访问工程师”项目应运而生。2008年6月23日,省教育厅了关于实施高职高专院校访问工程师项目的通知[苏教师(2008)15号],发文中强调,为加快“双师型”教师培养,江苏省将实施高职高专院校访问工程师项目。每年选派一批高职高专院校教师作为访问工程师深入大中型企业或科研院所实践锻炼,跟踪了解企业一线最新技术,参与技术攻关和合作研发。选派对象为高职高专院校从事专业课、实践课教学科研工作的教师和从事产品研发与技术改造的科研人员,访问期限一般为3-6个月。
二、“访问工程师”项目是专业教师向双师型教师转变的有效途径
(一)通过“访问工程师”,专业教师可以增强实践操作技能
访问期间,教师的工作岗位在生产一线,工作重点是熟悉专业操作技能。通过五个月以上长期实践,教师的实际操作能力有了明显的提高。笔者曾在某进出口公司进行外贸实践,完整参与了出口业务流程。通过两年多的实践,笔者对于外贸业务操作流程有了系统的认识。
1、教师在实践中能迅速熟悉相关行业的语言风格。从事外销业务,有时要对相关行业产品进行英文介绍。英语教师在讲语句结构时会条理清晰,但面对一份电子产品英文宣传或一份列有电子产品详细要求的询单时,可能会感觉困难。教师因为缺乏对于行业英语的了解,总觉得行文晦涩,举步维艰。通过实际操作,专业教师熟悉了基本行业词汇和语言风格,翻译、写英文信也更加地道。
2、通过实践,专业教师可以迅速将所学知识融汇贯通,“纸上来的终觉浅,觉知此事要躬行”。在对外业务中,不仅需要相关的行业知识,还需要将商务知识进行综合运用。如《外贸函电》中讲解信用证这一章节只是涉及格式、用词,在实际业务中必须首先和客户确定用哪种结算方式、开立的信用证有哪些具体要求,检查信用证所填内容是否和有关合同一致、付款保证是否有效等。这一系列环节是非常完整协调的,只有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教训,方能熟练操作。
(二)通过“访问工程师”项
目专业,教师了解企业文化和需求
企业自身的传统和文化氛围决定了对人才的需求。在教学过程中,往往忽略了对企业文化的了解,将学生关在教室中被动的学习理论知识,约束其主动性和创造性。教师应该主动学习和了解企业文化,掌握企业需求,并将其融入到日常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以商务英语专业为例,笔者在讲授商务英语函电时,反复强调“行文需运用专业词汇和句型,应定时查看邮箱及时回复邮件”。在与公司负责人交流时,他们多次谈到新来的毕业生有的专业基础不扎实,有的缺乏严谨的纪律观念,具体反映就是做事拖拉不严谨。在争取业务的时候,稍有迟疑就与机会擦肩而过。同样,新人会犯的低级输入错误等,能给公司造成极大的损失。这就要求教师及时将所了解的信息带入学院,以便学生尽快适应角色。
(三)通过“访问工程师”项目,专业教师可以更合理的进行教学安排和课堂设计
通过“访问工程师”系统的实践,教师不仅对于专业技能了然于胸,更对学生未来工作岗位的工作任务有了全局的认识,了解工作任务中的重点和难点。教师根据需要对所授课程内容进行重新编排,重点讲解工作任务中的难点、重点,设计学习实践任务。 转贴于
以《剑桥商务英语》课程为例,课程体系以毕业生的工作历程为载体,通过对具体的工作任务的实践,体现真实的工作过程。课程布置了“基础积累、求职应聘、职场新人、沟通交际、签约订货、品牌与营销、销售业绩总结、公司年度报告”八个学习情境。在课程设计中,每个情境不仅强调工作任务的完成,更强调能力的训练和知识的学习,突出该课程的时代性和实践性。
三、“访问工程师”项目实施过程的建议
(一)学院加强扶持
学院应多渠道筹措资金,保障教师到企业实践的经费来源和相关待遇。对于参与企业科技开发与相关项目技术改造的科研项目,并对学校的专业建设(课程建设)与发展做出明显成效和贡献的教师,应给予教师本人一定的奖励。
学院要积极争取企业的支持,充分依靠与学校有合作关系的企业,拓展校企合作的内容和形式,建立起教师到企业实践的稳定渠道。应关心教师在企业的学习情况,做好沟通、联络工作。经常到企业了解教师在实践期间的有关情况,帮助他们解决实践中的相关问题。
(二)强化院校与企业的联系
高职院校大部分教师虽然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和很强的科研欲望,但由于缺乏科研能力和科研方法,很难开展科研工作。通过“访问工程师”项目,强化了院校和企业的联系。一方面教师熟悉了企业的最新技术,从企业中搜集实际案例来丰富教学内容,同时把企业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新知识引入到教学,使教学内容与技术发展同步。另一方面教师在企业指导教师的帮助下,通过参与企业的合作研发、技术改造、技术服务、企业管理等方面的工作,帮助企业解决生产技术等方面的问题,提高了自身的科研能力。
“访问工程师”制度有助于推进学校与企业单位的合作交流,实现产学研结合,增强专业教师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以及科研能力。如我院化工系与相关企业长期合作,企业信任教师的能力,教师开展工作更加顺畅,能够参与科技攻关,甚至带领学生一起做项目。
(三)教师不仅要去学习,更要给企业带去实际效益
教师下企业锻炼,可以对员工进行培训或组织员工到学校培训机构接受培训,提高企业员工的素质。专业教师还可以为企业的生产和市场营销提出一些建设性意见,提高企业领导的科学决策水平。专业教师还可以借助学校较强的科研力量,积极为企业提供服务,参与企业产品的开发和技术改造,提高企业的技术攻关能力和产品研发能力。
四、结论
“访问工程师”项目的实施使高职高专院校教师深入大中型企业或科研院所实践锻炼,跟踪了解企业一线最新技术,参与技术攻关和合作研发,真正意义上加快了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大幅度地促使高职院校与行业、企业融合,从而长效地、稳健地拓展高职教育的生存和发展空间。“访问工程师”项目实现了高职院校专业教师向双师型教师过渡,是专业教师向双师型教师转变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梁丽红.浅析访问工程师经历在高职高专商务英语教学中的重要性[J].科学咨询,201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