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语文教学的要求

语文教学的要求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语文教学的要求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语文教学的要求

语文教学的要求范文第1篇

1.为往圣继绝学,从自己做起,从扎根的教育抓起。

语文教师肩负着继承弘扬发展传统优秀文化的艰巨使命。宋学家张载说:“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我们投身教育事业,理当“学为人师,行为世范”,从自我的修身做起,学习儒家经典,力行学做谦谦君子,从儒家的根“孝悌”做起,从《弟子规》做起。近年来,老师越来越难当,学生在家里对父母不恭敬,来了学校对课本、对圣贤、对老师缺少恭敬。《弟子规》成为中小学生的必读书,从孝敬父母抓起,有助于良好学风与做人态度的培养。相信一个孩子有了孝心,时时处处想到让父母放心、宽慰,这个孩子就将不让人担心了。学习《弟子规》,不是喊口号,而是要抓落实。我利用课前二到五分钟时间与学生共同学习《弟子规》,适当讲解并穿插古今小故事,得益最大的是自己,大多数孩子都能有所觉悟,可喜的是个别孩子学习态度有明显的好转。

2.央视《百家讲坛》可以成为教材最好的补充与注本。

央视《百家讲坛》一贯坚持“让专家、学者为百姓服务”的栏目宗旨,栏目在专家、学者和百姓之间架起一座桥梁,从而达到普及优秀中国传统文化的目的。鲍鹏山的《孔子是怎样炼成的》、曾仕强的《易经的奥秘》和《胡雪岩的启示》、于丹的《论语心得》和《庄子的智慧》、吕立新的《水墨齐白石》、钱文忠的《三字经》等,都是我课堂教学最好的补充。比如讲《逍遥游》、《愚溪诗序》关于天人合一的理论时,就可以引用曾仕强教授《易经的奥秘》中对“亦一亦二”的解释。

3.关于作文教学。

3.1我对学生耳提面命,审题,如果没有把握做到出奇制胜,就老老实实按常规思路去考虑,掌握各类文体的基本要求和各种题型的操作要领,注意结构安排,要自圆其说,语言要得体,表意要明确。如果能较恰当地用上一些成语、诗文名句或古今中外名人名言什么的,就会使你的文章大为增色。

3.2我开诚布公地告诉学生,作文得分常常会受到阅卷老师当时的情绪和心境的影响,因此,除了不能跟命题者叫劲之外,如何博取阅卷人的欢心就成了我们必须考虑的问题。比如,字迹清楚、卷面整洁、语句通顺、结构合理,自然会让阅卷老师感到心情舒畅。

3.3我半认真半开玩笑地跟学生说,写记叙文也好,写议论文也好,你心里究竟怎么想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写出来要像真的一样,哪怕懵住阅卷老师一会儿也行。事实上,你心虚气短,你腹中空空,你自己都觉得不知所云,但写作文那会儿,一定要表现得煞有介事、理直气壮、情真意切等。

4.关于阅读教学。

4.1融入“人文味”,让语文教学“铸魂”。

语文学科是滋养人文精神的沃野。语文教学要充分挖掘人文资源,既要注重知识的传播,更要注重人文精神的陶冶。具体地讲,就是语文教学要坚持用课文中饱含的真善美,帮助学生提高人生境界,净化心灵,塑造健全人格。为此,语文课堂上教师要不断融入人文精神,使学生拥有“天生我材必有用”的自信,展现“仰天大笑出门去”的豪情,树立“咬定青山不放松,任尔东西南北风”的信念,获得“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的感悟,确立“吾不能变心以从俗兮,固愁苦而终穷”的高尚人格……在语文课堂中要融入“人文味”,只有让学生充分阅读才能使语文课堂成为铸造学生灵魂的主要手段。

4.2注入“人情味”,让语文教学“育情”。

语文课堂上,教师注入“人情味”,引导学生与优秀的文化接触,与古今中外的高贵灵魂对话,充分挖掘和发掘教材(课文)的情愫,让学生始终涌动情感的生命源泉,培育热爱祖国、关爱社会、眷念故土、珍爱青春、感恩亲情和悲天悯人的情感,不仅可以实现语文教学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目的,还可以实现教育的育人目标。例如,教师可以引领学生从《背影》中感受父子深情,从《我与地坛》中体会母子情深,从《边城》中认识祖孙、兄弟之情,从《我愿意是急流》中领悟无私恋情,从《雨霖铃》中体悟“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的离情别绪,从《京口北固亭怀古》中感悟拳拳赤子之情……的确,语文教学确实是情意绵绵,怎一个情字了得。要想使语文课堂“育情”,只有让学生充分阅读文本才能达到。

5.针对高中语文课程的特点实施教学。

语文课程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和很强的实践性。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和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应该让学生在广泛的语文实践中学语文、用语文,逐步掌握运用语言文字的规律。语文教学应该注意汉语言文字的特点,重视培养语感和整体把握能力。

学生经过义务教育阶段的学习,已具备一定的语文素养,语文学习中的个性倾向渐渐明显,不同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需求的差异逐渐增大。高中语文教学要在保证全体学生达到共同的基本目标的前提下,充分关注学生在语文学习中面临的个性化选择,努力满足其学习要求,支持其特长和个性的发展。学生对于应用性目标、审美性目标、探究性目标可能各有侧重,教师应该指导他们通过适当的选修课实现自己的目标。

6.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语文教学的要求范文第2篇

[关键词] 语文教学 教师 素质

语文课是中学课程中难教课程之一,因为语文包罗万象,社会性以及实践性都很强,几乎以人类的整个文化为背景,与哲学、美学、社会学、政治学、历史学、心理学等诸多学科都有很大的联系。这要求语文教师必须具有良好的综合素质。

提高中学语文教师的素质还是新课程改革的需要。课程改革将长期以来的“教学大纲”改成“课程标准”,使用各种新教材。这要求语文老师必须在教学观念、教学方法、知识结构等各方面跟上教学改革的步伐。

教师专业化的发展趋势也要求中学语文教师必须提高自身内在的专业化知识和外在的专业化操作技能等为基本内容的综合专业素质。

中学语文教师素质是语文教师在中学语文教育教学中表现出来的、决定教育教学效果和对学生身心发展有直接而显著影响的各方面素质的总和。要成为一名优秀的中学语文教师,跟得上时展的步伐和教师专业化的趋势,必须具备以下几个方面的素质。

一、自觉的爱岗敬业精神

教学是一项复杂艰辛的劳动,教师的劳动是以复杂多变的人为特殊劳动对象,教师本身的劳动能够对劳动对象产生巨大的教育作用。自古以来教师在人们心中都是崇高而神圣的,人们常用“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园丁”来比喻教师,就说明了教师劳动的伟大和复杂。无疑,赞美的背后是老师无私、无限的付出和努力,源于教师最基本的职责――爱岗敬业。“我和语文也许是结下了不解之缘。我在学生时代就深深的爱上了它,有时竟达到了废寝忘食入了迷的地步。后来当了语文教师,与它朝夕相处,钻研它、理解它,感情就更深了。教中学语文,成了我终身从事的高尚事业,我为此感到无尚的光荣和自豪。”

每一位老师都应以昂扬奋发的精神、百折不饶的毅力积极主动的心情去工作,只有爱岗敬业,才会爱学生;只有爱岗敬业,才会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知识;只有爱岗敬业,才会不断努力提高道德修养,以身作则、身体力行地教育学生。

爱岗敬业是教师的职业责任,但更应成为教师的一种职业习惯,一种积极的生活方式,只有真正从内心认识到作为一名语文教师身负怎样的重任,才会具有要成为优秀人类灵魂工程师的自觉性,才会积极主动地投入工作,从而为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为国家培养人才而奉献一生。

二、较强的心理素质

一个中学语文教师具有较强的心理素质,主要包含自身心理健康、自我调控能力强、具有扎实的心理学知识等内容。

自身心理健康主要是指作为一个中学语文教师,要热爱本职工作,而不是把“教师”当成一个谋生“饭碗”,甚至利用职业之便,作出伤害学生的事。如果一个教师存在这样的想法,那他绝对不能胜任人民教师这一光荣职业。相反,如一个老师心理健康而阳光,能自愿地从事教师工作,对教师工作充满热情和信心,才能抵制社会上的各种诱惑,克服种种困难,认真地做好教学工作,对学生施以正面的教育。

语文教学是受教材、学生制约的情感交流过程,语文教师应善于根据情绪活动规律,正确看待各种情绪,学会自己做情绪的主人,掌握有效调节、控制情绪的办法,以保持和发展积极情绪,克服和消除消极情绪。

语文教师还必需具有扎实的心理学知识。掌握扎实的心理学知识能更好地开展语文教学。因为语文教学中存在着很多与心理学相关的问题,如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培养、语文阅读能力的培养和智力开发、语文课堂提问等。一个老师只有掌握了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的心理规律和心理特点,才能有针对性地因材施教,有利于语文教学质量的提高。

三、过硬的专业素质

专业知识过硬是成为优秀语文教师的根本前提。新形势下,专业知识既要全面,又要开放。语文难教,但现实生活中很多人却误以为汉语是母语,谁都能教语文。事实上,语文反映的社会生活是个大千世界,涉及各种领域,与思想道德、社会生活、历史文化、自然科学等都有密切关系。因此语文教师必须博学多才,博闻强记,也只有这样,才能上好充满魅力的语文课。同时,新时代是数字化时代、信息化时代,各种知识蜂拥而至,呈爆炸状态,这要求老师要时时学习,终身学习,不断接受新生事物,不断创新自己的观念,使自己的知识结构始终呈开放状态,不断包容新内容。

四、先进的教育理念

长期以来,语文教育理念的定位并不确定明晰,曾认为要突出思想政治教育,也曾认为要加强工具性的语文知识的学习,都没有很准确地把握语文教育应有的内涵。真正的语文教育既是一门科学,有其工具性、知识性,也是一门审美艺术,是一项充满美的认识和享受的人文精神活动。正因如此,语文教师必须从认识高度上纠正以前的语文教育理念,掌握真正科学的教学规律和教学方法,并与时俱进地更新知识结构,把美学、哲学、传播学等学科纳入日常知识结构。曾经语文教育的中心是教师知识传授,学生死记硬背,显然这既不符合语文教育的正确内涵,也不符合时代的变化和语文新课改的目标。我们都应当树立起素质教育观念,强调语文教育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的有机统一,以教材为基本参照,以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式,把学生从被动的知识接受容器变成主动的学习吸收者,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知识和语文素养。

五、一定的教研能力

教师作为教学和科研的主体,在认真教学的同时,须认识到教学研究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应积极主动地提升自身的科研素质和教研能力。作为一名优秀的语文教师,应有能力和眼光独立选择合适的教材;应不死教书,更不死死参照教参,活学活用,有独到的钻研能力。教研能力依托于日常的多看、多学习、多思考、多研究。语文教师应经常学习教育理论知识,与同行交流经验教训。教师只有多学多用,使自身有一定的理论积淀,才能厚积薄发。

语文教学的要求范文第3篇

关键词: 语文课堂教学 语言运用 艺术性

由于语言与思维发展有密切关系,因此,教师的语言艺术水映其思维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学生通过教学语言,能探知教师的思维进程,学习思考问题的方法,体验思维的快乐。一般而言,不同特点的语言对学生思维的影响是不同的。如概括性语言影响学生的抽象思维,生动形象的语言影响学生的形象思维,而教师的语言机智影响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和灵活性。在课堂教学中,教学语言已经超出了原有的工具性范畴,具有一定的示范作用,长期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语言能力和习惯。同时,教学语言艺术本身也会成为学生审美的对象,使学生从中获得审美感受,激发审美情趣,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因此,教学的成功是教师语言艺术的成功,幽默风趣、感染力强的语言艺术能激起学生的情感波澜,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使学生处于全神贯注地、积极思维的状态。

一、语文课堂教学语言要充满情感

以情动人,以形象感人,是语文教学语言的最大特点。一个高明的语文教师,要能把无声的文字变成有声有色的语言,生动地传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必须“披文以入情”,用充满情感的教学语言拨动学生的心弦,打动学生心灵。悲的地方,讲得学生落泪;乐的地方,讲得学生忍俊不禁;美的地方,讲得学生心向往之;丑的地方,讲得学生憎恶讨厌。语文教材的素材来源于生活,其本身颇具情感性,如自然之美、社会之美、艺术之美、道德之美、人生之美,等等,这些情感都是作者对生活的真切体验,渗透在课文的字里行间。在语文教学中,应把握文中泻泄奔腾的感情激流,领悟字里行间跳动着的感情脉搏。如朱自清《春》的结尾有这样三句话:“春天像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它生长着。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领着我们上前去。”这强调了春天的“新”、“美”、“力”,点明了全文主旨。教师讲授这一课时就应用热情高昂的语调,抒发心灵深处由衷的赞美之情,以情动人,以情感人,激发学生情感,为春天无穷的魅力所感染、陶醉,产生强烈的热爱春天、憧憬春天的愉悦情感,真正理解作者抒写出的热爱春天、憧憬未来的欣喜之情。因此,教师的课堂语言应以此为主题思想、为“指挥棒”组织语言,这样才能获得最佳教学效果。

二、语文课堂教学语言要通俗易懂

通俗明白、浅显易懂是教学语言的最基本要求。任何一个人都是从接触口语开始学习的,而学校所学的是书面语,二者之间必定有一定差距,教师的教学语言应该说是架在二者之间的一座桥梁,让学生通过教师的语言尽快与书本建立联系,获取书本上知识,同时培养书面用语的习惯。所以教师必须用浅显易懂的语言与学生沟通,这样学生才能迅速领会教师的意思。在讲课时,口语是主要的表达方式,但语言稍纵即逝,所以语言必须通俗易懂。据说,唐代大诗人白居易每次做完诗都会念给老太太听,老太太听懂了,才算写成了。老太太说听不懂,就反复修改,直到老太太完全听懂为止。要做到通俗化,适当地运用比喻与实例是必要的。比喻与实例是讲课的重要手段,特别是讲解难点时,恰当的比喻既可使学生“茅塞顿开”,又能增加情趣,调节课堂气氛。比喻一要恰当、贴切,否则会违背内容的科学性,给学生错误的观念;二要避免庸俗,否则会造成政治上和思想上的不良影响。

三、语文课堂教学语言要能启发学生学习

现代教学方法提倡启发式,反对注入式。无论是教师讲授或组织讨论,还是指导练习,教学语言都要求有启发性。教师应根据教学实际,交错使用各种教学方法,使教学语言具有灵活性,不断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既活跃课堂气氛,又美化学生心灵。但是,启发性的语言不能错误地理解为教师问、学生答。启发性的中心意义是调动学生听讲的积极性。教给人知识的老师只是教书匠,而教会人思考和学习的老师才是真正值得尊敬的教师。教师的教育教学不是一种单向的、简单的信息传授和灌输,而是通过富有启迪、暗示、点拨、引导性的教学语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注意力,从而产生内在的自我学习要求与愿望,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并调动多感觉器官参与学习活动,以获取良好教学效果。

四、语文课堂教学语言要表达科学

教学语言的科学性是由教学内容的科学性决定的,教学语言的科学性主要体现在准确性、逻辑性和系统性上。准确性是指正确地引用科学术语,准确地表达事物的现象和本质。教师必须做到正确地分析课文的思想性,正确地讲解课文中涉及的社会科学知识和自然科学知识,不犯科学性错误。思想内容的正确性是指解释词语时不随意减少或增加内涵,讲话符合逻辑,不犯逻辑性的错误。表达的确切性包括语音的标准动听,用词的丰富准确,以及语法的合理灵活,等等。语文教材是一个严密的理论体系。语文的科学性是指学科目标的标准化和现代化,学科内容的规范化和体系化,教学程序的秩序化和模式化。这就要求教学语言具有科学性。这首先是说,教学语言要规范化,合乎语法规则,用词准确贴切,不可滥用语言,不可含混不清、模棱两可。其次是说,教学语言要有系统性、逻辑性。要围绕教学任务,紧扣教学主题,抓住教学重点,有纲有目、层次分明,具有严密的逻辑力量。最后是说,教学语言要有的放矢、言之有物。

另外,语文课堂教学语言应该形象一些。生动形象的语言能促使学生专心听讲,积极思考,吸引学生注意,让学生更容易接受知识。学生往往难以理解古代官职名,如果教师换一种方式,采用现代的、相应的官名进行替换,学生理解起来就容易多了。教师应力求讲课生动形象,将抽象的化为具体的,将深奥的讲得浅显,将枯燥的变得风趣。另外,教师应该注意语调的变化和肢体语言的运用,或者辅以课堂表演、绘画及音乐等教学手段,增强课堂教学语言的形象性。

参考文献:

语文教学的要求范文第4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板书设计;基本要求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02-237-01

板书是课堂教学中必不可少的辅助教学的手段,是教师传授学生知识的运用视觉进行交流的最简易的信息渠道。板书设计上短短数语,字数不多,却是整堂课的精华,能够反映整个课堂的教学重点,是教学内容的凝练和浓缩,同样,也体现了教师的教学风格。要想让教学更易明白,在学生头脑中形成系统的教学模式,就需要教师在备课时精心设计课堂内板书设计,对板书结构进行优化,提升板书设计的艺术性,不为板书而板书,要真正把握板书形式设计的基本要求,要把板书作为促进学生理解课文的一个重要手段,提升语文教学质量。

一、板书中对字体、字形的要求

板书中黑板上字体不能太大,也不能太小。如果太大,非常少的内容就会占据整个黑板,反映出来的内容就会太少,容纳不了足够多的教学信息,同样也会影响板书的整体效果,没有任何美感,从而让黑板的作用得不到发挥,实用性也就变差了;如果太小,坐在后面的学生就会看不清楚,从而影响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黑板的效果也就变成只针对一部分学生,而没有面对全体学生。

板书在字形变化方面的要求,要富有变化,不能够过于死板,要在变化中突出重点。如教学《渔夫和金鱼的故事》时,板书设计时,要根据课文情节发展,通过逐渐放大字形来体现课文中渔妇一次比一次高,一次比一次更无理的要求,最终总结出一个大大的“贪”字,表现课文的中心思想。

二、板书表现形式变化要求

板书时,不能过于呆板,不能拘泥于一个程式,所有年级学生一个样,所有课文教学一个样,要结合不同年级学生,不同教学内容,运用形式多样的板书方式,要有变化。从而增强板书的新颖性、趣味性,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板书的主要类型有关键语词式、逻辑要点式、结构造型式、表图示意式。教师在使用时,要根据不同的实际情况采用不同的方法,也可以几种方法穿插使用,总之,要能够促进课文的教学。

三、板书布局的要求

板书布局是指如何利用版面的问题。合理安排板书的布局,可以增加板书内容的条理感和清晰度,避免引起学生视力过早疲劳,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板书布局的基本要求是:简洁、整齐、美观。备课时教师要根据教学要求,从实际出发,进行周密的计划和精心的设计,确定好板书的内容,规划好板书的格式,定好板书的位置。教师不论设计何种形式的板书布局,都要给学生以视觉上的美感,做到充分利用黑板的空间,使整个教学板书紧凑、匀称、协调、完整、美观、大方。教师常将板书布局分为中心板、二分板、三分板。下面分别谈谈这三种板书布局的一些具体要求:

1、中心板。这种布局要求把黑板中心作为主板,自始至终保持整洁,不轻易擦,黑板两侧留有少许版面,以供辅助板书用,随用随擦。如《我的老师》的板书设计:

教师始终把“爱”作为核心放在黑板的中心位置,两侧偶有补充,讲解结束即擦干净,使整个版面只有中心一块保持不变,突出了课文的核心内容。因此,教师在设计中心内容简洁的板书时,应牢牢把握两个“突出”:突出中心、突出主板――要把统领全文的关键词始终放在黑板的中心作为主板,两侧保持干净。

2、二分板。教师把黑板版面分成两部分,左侧为主板,右侧为副板。其要求是:“左侧不动,右侧机动”。一般而言,这类布局的板书在古诗学习中使用较多,左侧为古诗全文,右侧作为补充,对古诗内容作解释。如《绝句》的板书设计如下:

教师课前可把教学内容的要点板书在黑板的左侧,并且不轻易擦,必要的时候可以再补充,而右侧则补充一些较为次要的内容,可以随写随擦,也可以保留在黑板上。

3、三分板。教师把黑板分成三部分:黑板左侧为主板,书写最主要内容;中间为副板,对左侧的主要内容进行具体板书;右侧作为机动,供注音、解词或作补充说明。如《鲸》的板书设计:右侧是从文中讲述的三个主要方面,即外形、种类、生活习性,中间的副板进行补充,介绍这几方面又是从哪些方面具体描述的,右侧作为机动,可以再详细补充内容,也可作简图描述。这种布局一般用在内容比较复杂,细节比较多的课文。主板为核心内容;副板用来补充较为重要的主要内容;右侧的机动部分则是教师发挥的地方,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或补充细节,或解释说明。由此,三分板要求做到:“左为主,中为副,右要活”。

综上所述,板书形式设计要从整体上考虑,根据内容选择布局,同时根据课文体裁选择板书表现形式,用富有表现力的字体、字形、字色书写,从而构成和谐的统一体。板书内容设计是建立在对教材内容充分把握的基础上,板书内容由教学内容决定。在充分考虑学生思维发展水平和接受能力的基础上来设计板书的具体内容。板书展现过程设计也很重要,尤其是在动态板书展现过程中,教师一定要把握好板书呈现的时间和方式。因此,教师在设计板书时要综合考虑教学内容、表现形式、展现过程的要求,系统地进行板书设计,以达到最佳的板书效果,为教学服务!

语文教学的要求范文第5篇

关键词:理念;自主;合作;探究;驾驭

云冈中学的课改已经三年多了,我作为一名年轻教师,有幸赶上了新课改的大潮,并亲自经历了从观摩学习到实践操作的历练,伴随着新课改共同成长。我深知这是一次新的挑战,这更是一次光荣的使命。回顾这几年的课改历程,不仅有艰辛与挫折,更有欢笑与成功。时间虽短,但我确实在不断地充实自己、不断地自我成长。

新课标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要陈地。随着新课改的进一步实施,初中语文教师将与新课改同行,将随着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而重新建立自己的教学方式。因此,每位初中语文教师要加深对新课改的理解,提高实施新课改的能力和水平,使自己尽快走向新课改。现就初中语文教师怎样搞好新课改下的中学语文课堂教学谈几点体会:

一、 感悟新课改,形成新理念

语文新旧课程课堂的最大区别在于:旧课程课堂是以知识传授为重点,教师要将语文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进行分解,学生通过倾听、练习和背诵,再现老师传授的知识,以应付大大小小考试。而新课堂则是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参与学生开放式的探究,让学生真正掌握终身有用的学习,研究问题的方法和步骤。那么,什么样的初中语文课堂才符合“语文新课程标准”的要求,能在实际的语文教学得以落实并达到预期的目标呢?

1.课堂教学要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

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是“中学语文新课程标准”的一个基本理念。这一理念要求在课堂教学中,既要注意学生丰富语言的积累、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能力的培养,以及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等各种技能的训练,同时也要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

2.课堂要有开放意识

只有开放的中学语文课堂才是有活力的中学语文课堂,才能使学生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

3.语文课堂要重视学生良好方式的形成

新的课程标准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就要求在语文课堂中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的方式的设计,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

4.课堂要尽可能地为学生提供语文实践的机会,以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通过语文实践培养语文实践能力。

课堂教学中,我努力地实践着我们学校的“QPT”教学模式,在自主学习、小组合作、课堂展示等方面,曾尝试了多种手段,也曾为设计了自以为是的全方位体现课改理念的课堂“精品”而沾沾自喜,事后总觉得是重了形式而丢了神髓,有东施效颦之嫌。课堂讨论的形式化,小组合作的表面化,学生展示的浮浅化等等,一切都为了标新立异,而并没有真正地贯彻课改精神,实施因材施教。

经过学导处领导的不定期“进门听课”指导,我感觉自己“稳下来了”,我的导学方案设计注重了实用性,我的模拟预设全面了、具体了,学生展示的问题“精”了,老师点拨到位了。

二、 加强新课改课程教学探究,驾驭新课改标准下的新课堂

1.要有民主的氛围

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勇于创新精神的基本前提。在课堂中,教师必须采取民主、宽容、理解的态度,支持学生发表不同意见,鼓励学生积极探究。师生不但在人格地位上是平等的,而且在心理、情感等方面也是平等的。

2.准确定位学生学习目标

帮助学生决定适当的学习目标,并确定和协调达到目标的最佳途径,是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促进的重要任务之一。新课改的特征具有开放性,要求达成学生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及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的统一。

3.要有自由的表达

“中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因此课堂不是老师单一表演的舞台,也不是学生被动静听的场所。在课堂中师生应有充分的交流,学生应有自由表达的权利和机会。”

4.改变课堂结构,化教师的讲授为学生学习的活动

新课改理念认为,课堂是经验。课程是人类已有经验和教师、学生个人生活经验的结合。因而新课标强调,教学是教师与学生间、学生与学生间的交流、互动的过程,在交流互动中生成新的知识,求得新的发展。

5.要有客观的评价

在“中学语文新课程标准”中,评价的地位越来越高,评价的方法越来越活,评价的作用也越来越大。在中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对学生学习的反馈评价。通过课堂评价,可以起到如下三个方面的作用:使学生明确自己在学习中的优缺点;发挥教师在课堂中的引导作用;激励学生进一步学习。只要教师的评价是客观合理的,而且体现了一种师爱、一种民主的话,即使是指出学生的缺点的评价,学生也是会乐意接受的,并且更能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探索的兴趣。

6.要有热烈的讨论

讨论教学是新课程倡导的参与式教学的一种重要方式,体现了新课程中“自主DD合作DD探究”学习的理念。在语文课堂中凡是可以由学生讨论解决的问题尽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己去解决,千万不要担心“浪费”了时间,完不成教学任务。

虽然在课改中,我遇到过困惑和迷茫,但是学生极大的学习热情,让我感到了一种无法形容的快乐。每当学生在课堂上露出会心的微笑、愉悦的神情时,我真真切切的体验到:是课改为学生提供了历练、成长的舞台,让他们犹如一棵棵处于最佳生长期的植物,吸收着充足的阳光和雨露,恣意而幸福地成长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