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健康教育的传播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 艾滋病; 母婴传播; 健康教育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2.09.093
目前,中国HIV的流行正处于快速增长期,虽然母婴传播所占比例不大,但是由于育龄妇女感染艾滋病的数目正在增加,因而婴儿感染艾滋病的人数也必然会快速增加。健康教育是预防艾滋病的重要措施,给予育龄妇女艾滋病母婴传播健康教育,使其充分了解艾滋病母婴传播的危害,掌握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的知识,知晓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的干预措施,以达到降低艾滋病母婴传播发生率的目的[1]。在笔者所在医院2006年1月-2011年6月所收治的孕妇中,随机选择1470例孕妇开展艾滋病母婴传播健康教育,干预方法包括发放宣传资料、开展知识讲座等,对孕妇干预前后分别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孕妇对艾滋病母婴传播相关知识的知晓率和干预效果,现将具体研究过程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笔者所在医院2006年1月-2011年6月所收治的孕妇1470例,患者年龄18~40岁,平均年龄29岁。
1.2 干预方法 艾滋病母婴传播知识包括艾滋病母婴传播途径、阻断信息、感染危害以及治疗信息等知识,通过多种方式使孕妇了解并熟悉艾滋病母婴传播的相关知识,普及该病的引起原因、预防措施等。对孕妇开展艾滋病母婴传播健康教育的干预措施主要包括:开展知识讲座、发放宣传册、宣传画、设置宣传栏、提供录像及开设咨询服务等方式,对孕妇干预前后分别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孕妇对艾滋病母婴传播相关知识的知晓率和干预效果。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处理所调查的数据,以P
2 结果
所有孕妇经过干预后对艾滋病母婴传播知识的知晓率明显高于干预前,1470例孕妇干预前对艾滋病母婴传播知识的知晓率为321例(21.8%),干预后对艾滋病母婴传播知识的知晓率为1236例(84.1%),干预前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3.1 加强艾滋病相关健康教育 健康教育是通过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的社会和教育活动,向人们灌输健康意识,帮助人们了解哪些行为是影响健康的,提供改变这些行为的知识、技能和服务,预防疾病、促进健康,提高生活质量。通过对孕妇艾滋病相关知识以及艾滋病母婴传播知识的调查中发现,孕妇对该病相关知识的知晓率非常差,随着对孕妇开展艾滋病母婴传播健康教育,使其对相关知识的知晓率得到有效提高,在艾滋病的预防中具有非常高的价值。由此可见,开展艾滋病母婴传播健康教育非常重要,应该给予重视,将艾滋病母婴传播及如何预防的信息传递给她们,提高她们的认识,帮助建立健康安全的行为,自觉得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
3.2 推广干预措施 本文研究结果显示孕妇经过开展艾滋病母婴传播健康教育干预后对艾滋病的知晓率相对于干预前具有明显的提高,干预主要以孕妇为主体,运用多种形式开展艾滋病母婴传播健康教育,推广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模式,将艾滋病母婴传播及如何预防的信息传递给她们,提高她们的认识,帮助建立健康安全的行为,自觉地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
3.3 针对孕妇不同情况开展综合干预 孕妇对艾滋病相关知识的知晓率会受到本人教育程度以及民族差异方面的影响,不同的民族对艾滋病的掌握程度有不同的掌握,教育程度不等会影响到孕妇对艾滋病知识的理解[2]。所以在对孕妇开展艾滋病母婴传播健康教育必须要结合孕妇的文化程度、民族等方面的因素,制定最适合的健康教育干预,有效的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
“中国预防与控制艾滋病中长期规划(1998-2010)”提出:“加强宣传教育,改变人群中危险行为,控制艾滋病病毒经性接触和经吸毒途径的传播”,“营造有利于艾滋病防治的社会环境,减少艾滋病对个人、家庭、社区和社会的影响”。目前,我国各有关部门正积极采取有效措施,为实现这一目标而努力。实践证明,健康教育是一项投入少、产出高、收益大的预防措施,作为妇幼保健的策略,促进母婴健康、安全的效果已得到公认并接受。应用健康教育手段,在妇幼保健的各个环节,对目标人群开展有效、可行、易接受的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的健康教育,给予妇女、儿童真正意义上的关怀,对有效降低母婴传播的几率也是非常关键的。目前,艾滋病的流行趋势已显示出从高危人群向低危人群扩散、男性感染为主转向女性感染率不断增高的特点。近几年,我国艾滋病相关监测数据显示,妇女感染艾滋病比例有较大幅度的增长,妇女感染比例和孕产妇感染比例的增高预示着艾滋病感染从高危人群向低危人群扩散。尤其年轻妇女担负着生育后代的使命,使得艾滋病母婴传播的危险性更加扩大,严重威胁着儿童的健康。因此采取积极措施,预防育龄妇女感染艾滋病,是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最初级的预防措施[1]。开展艾滋病母婴传播健康教育能够有效的针对这一情况进行控制,提高孕妇对艾滋病相关知识的知晓率,增加防护意识。综上所述,对孕妇开展艾滋病母婴传播健康教育能够有效的预防这一疾病的发生,减少对妇女以及儿童的影响,并且开展健康教育干预时应该结合孕妇的相关因素制定最适合的干预措施,最大程度地避免艾滋病的传播。总之,开展艾滋病母婴传播健康教育具有非常高的价值,值得推广与应用。
参考文献
[1] 王临虹.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24-54.
关键词:健康教育;新媒体;微信公众平台
新媒体是利用数字技术、网络技术、移动技术,通过互联网、无线通信网、有线网络等渠道向用户提供信息和娱乐的媒体形态[1],健康教育工作者要积极利用新媒体进行大范围、有效的健康知识宣教。因此,要鼓励健康教育工作者使用微信,加强对微信常识和操作技能的学习,掌握微信这种新媒体的使用方法,进行成本低、覆盖面广的健康教育[2]。在微信迅速发展的背景下,天津市健康教育中心开通了“天津健康教育”“天津健康大讲堂”官方微信。“天津健康教育”官方微信主要各类健康教育信息,“天津健康大讲堂”官方微信主要健康讲座现场信息、健康讲座视频。这两个微信公众平台加强了传统传播方式与新媒体的融合,完善了天津市健康教育体系。为了解天津市健康教育中心官方微信使用情况,我们进行了调查研究,为微信健康教育方式在全市推广提供科学依据。
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
本次研究以天津市健康教育中心开通的“天津健康教育”“天津健康大讲堂”官方微信为对象,收集其创建以来的全部数据信息,分析公众通过使用这两个平台获取健康知识情况。同时讨论如何使健康教育形成一个立体的多元的传播体系,建立更符合公众需求的健康教育模式。
1.2方法
收集2014年7月至2016年6月天津市健康教育中心“天津健康教育”“天津健康大讲堂”官方微信公众平台的数据,对公众关注情况、微信内容阅读情况及反馈信息等进行分析。
2结果
2.1“天津健康大讲堂”微信公众平台关注人次
两年来,“天津健康大讲堂”微信公众平台关注人次呈明显上升趋势(见表1)。
2.2“天津健康大讲堂”微信内容阅读次数
对“天津健康大讲堂”微信内容阅读次数,按照从图文页阅读、从公众号会话打开、从朋友圈打开、分享转发、微信收藏5方面进行统计,结果见表2。其中从图文页阅读次数最多,微信收藏次数最少。
2.3“天津健康教育”微信公众平台关注人次(见表3)
表3显示,两年来“天津健康教育”微信公众平台关注人次呈明显上升趋势,从2014年7月至2016年1月,关注人次逐月上升,2016年2月关注人次突增,随后出现人次的高位波动现象。
2.4“天津健康教育”微信内容阅读次数
按从图文页阅读、从公众号会话打开、从朋友圈打开、分享转发、微信收藏5方面,对“天津健康教育”微信内容阅读次数进行统计,结果显示从图文页阅读次数最多,达697983次,微信收藏次数最少,为1465次。阅读次数从高到低分别为从图文页阅读、从朋友圈打开、从公众号会话打开、分享转发、微信收藏。
3讨论
3.1借助新媒体开展健康教育工作,对疾病预防控制宣传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大众传播媒体的发展,健康教育中心可以借助报纸、广播、电视、网站、微信、微博等大众传媒工具,大力宣传卫生保健知识和疾控中心对外服务项目等。微信在现阶段被广泛使用,在健康宣教方面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经统计,本中心两个微信公众平台关注者达23575人次,通过开设疾控动态、疾病预报、健康教育、卫生法律法规、有关政策信息等专栏,方便基层群众和职工获取卫生知识,了解最新疾控工作动态[3],为提高公众健康素养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
3.2微信公众平台的特点
(1)微信普及率高且使用方便,具有比传统传播媒介受众更广、针对性更强等特点。2016年2月由于本中心开展了一次健康素养巡讲师大赛活动,“天津健康教育”微信关注人次出现突增现象,达28328人次,至2016年6月一直处于高关注度状态。可见,组织健康教育活动可以吸引微信关注者,虽然需要投入较多人力物力,但能有效拓展健康教育范围,效果较好。(2)微信可以传递文字、图像、音频、动画等信息,形式多样且新颖,与传统利用文字或图片的健康教育模式相比,更容易被公众接受。关注者可以通过直接阅读、朋友分享、收藏等多种途径了解微信内容,关注健康信息。调查结果显示,仅从图文页阅读一项两个微信平台达到733656次,另外从公众号会话打开、从朋友圈打开和分享转发达到183060次、227447次、44265次。这表明微信公众平台使健康宣传教育成本大大降低,并达到广泛传播的良好效果。
3.3微信公众平台在健康教育中的应用优势
当今网络信息传播迅速,内容纷繁复杂,真伪难辨。官方微信公众平台的开通为公众辨别信息、去伪存真提供了科学依据,可以有效减少伪科学对公众的不良影响。微信平台还具有用户投票、问卷调查、用户留言等功能,改变了传统的单向传播模式,能够及时有效地收集用户反馈信息,了解公众需求,丰富传播内容。此外,微信的应用也增强了健康教育信息的时效性,传播速度更快,传播范围更广,开展二次传播更加便利。随着新媒体健康教育战略的提出与实施,健康教育工作曾面临的人才力量薄弱、健康教育手段缺乏创新、从业人员综合素质普遍不高、专业技术能力低的状况均得到了有效改善。但面对现阶段健康教育经费短缺的难题,怎样用最少的人力、物力来扩大健康教育的影响力,提升公众健康素质,是健康教育工作者面临的挑战。因此,应进一步加强健康教育从业人员规范化培训,对其综合能力(包括新媒体使用、工作方法、人际交往沟通、组织管理、调研、科研等)进行系统全面的培训。此外,健康教育内容要具有科学性、需求性、新颖性、兴趣性等特点,让更多的人受益。同时,建立以政府或健康教育相关机构为主导的信息平台,传播权威的前沿的健康知识,打造一个更先进、更开放、更具有时代特征的传播系统[4,5]。
参考文献:
[1]胡洋,刘秀荣,魏娜,等.北京健康教育微博体系初建参与者网络及微博使用习惯的现状分析[J].中国健康教育,2014,30(8):706-708.
[2]张艳,沈调英,王兆钢,等.应用微信平台开展健康教育的实践[J].浙江预防医学,2016,28(1):90-92.
[3]董秀晴.推进“疾控文化品牌”建设的实践与探索[J].中国公共卫生管理,2013(1):35-36.
[4]刘松涛.社会化媒体概述与发展趋势[J].科技信息,2014(3):290-291.
法律法规、政策性干预优化了实施艾滋病健康教育的社会环境
UNAIDS倡导各国应结合本国艾滋病疫情特点采取综合性预防措施,其中就包括了法律、制度性干预,这样预防工作才具有可持续性与广泛性[5]。同样,艾滋病健康教育也离不开相应的法律、法规及政策支持。《传染病防治法》及《艾滋病防治条例》都明确规定应加强宣传教育,这为艾滋病健康教育工作提供了法律保障。《中国预防与控制艾滋病中长期规划(1998-2010年)》、《中国遏制与防治艾滋病行动计划(2006-2010年)》、《全国艾滋病防治宣传教育工作指导方案(2004-2008年)》等政策性文件中都强调广泛开展宣传教育是预防控制艾滋病的首要环节,并明确提出了宣传教育的策略、措施和目标。这些法律法规及政策性文件的出台在很大程度上优化了社会大环境,为健康教育工作的广泛、深入与持续开展奠定了制度基础。
艾滋病健康教育的覆盖程度
据《2005年中国艾滋病疫情与防治工作进展》报告,截至2005年年底,卫生部、等部门组织开展了职工红丝带、“面对面”、青春红丝带等宣传教育活动;宣传海报进村入校活动覆盖了全国74万个村、5万个居委会、2100所大学及9万所中学;司法部组织5万名劳教警察、24万劳教人员进行知识竞赛活动;国艾办、等多部委联合启动全国农民工预防艾滋病宣传教育工程;累计发放宣传材料1.2亿份,接受培训及“面对面”宣传教育人数达3490万人[6]。但相对于中国13亿多总人口、7亿多农村人口来说,健康教育的覆盖程度还远远不够。
健康教育对象已由高危人群扩展至一般人群并以青少年为主
我国艾滋病疫情现正从高危人群向一般人群扩散,因此健康教育对象不仅要包括同性恋者、静脉吸毒者、性工作者等高危人群以及青少年、妇女、难民、流动人口等重点人群,还应该包括普通人群。回顾文献发现,目前我国艾滋病健康教育的对象几乎涉及了各行各业的各类人群,包括了高危、重点及农村与城市社区的一般人群,其中青少年是目前艾滋病健康教育研究涉及最多的人群。青少年在具有性需求的同时性健康知识严重不足;在能力开始形成的同时对婚前、婚外态度较开放,存在无保护。因此青少年是艾滋病感染的重点人群。另外,截至2007年底,全球艾滋病感染者中50%以上为15~24岁的青少年,我国HIV感染者中青少年占80%[7]。由此可见,青少年又是艾滋病的主要受害人群。因此做好青少年艾滋病健康教育不仅是过去宣教工作的重点,而且也是未来应常抓不懈的重心。
健康教育内容以艾滋病病原学、传播途径、预防措施等知识为重点
2004年,卫生部制订了《预防控制艾滋病宣传教育知识要点》,并指出可作为大众媒体和健康教育工作者制作防治传播材料的依据。该《知识要点》包括艾滋病是可以预防的、传播途径、反歧视等十点[8]。另外,有调查发现,预防措施、传播途径和病理知识是我国城乡居民最想获取的艾滋病知识[9]。综合文献发现,目前艾滋病健康教育的内容基本涵盖了上述十大要点,传播途径、预防措施及病原学知识也几乎在每项健康教育中都得以宣传;但反艾滋病歧视、防治政策、性伦理道德与生殖健康知识、无偿献血、感染艾滋病病毒孕产妇的母婴阻断措施等内容仅在少数项目中得到宣传。UNAIDS指出一般人群对艾滋病感染者存在高度污名化与严重歧视[3],并认为禁止歧视的法律改革等制度性干预是综合防治的需要[5]。我国卫生部长陈竺也提出反歧视是做好防治工作的思想和道德基础,相关的宣传教育非常重要。因此在未来健康教育中应加强反歧视的宣传力度,反对助长污名化的社会评判与恐惧。此外,基于洁身自爱、遵守性道德、艾滋病病毒感染孕产妇的母婴阻断措施、防治政策宣传等在防治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因此在继续重视宣教艾滋病病原学、传播途径等知识的基础上加强这些内容的教育力度是未来健康教育应努力的方向。
知-信-行理论是我国艾滋病健康教育的主要指导理论
健康教育项目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是否将有关理论应于实践以及如何应用[10]。目前我国大多数机构与项目进行的艾滋病健康教育均以知-信-行理论作为指导理论。但该理论在实际的健康教育工作中难以指导对教育对象的行为及影响因素进行深入分析,因此该理论的作用比较有限[10]。国外艾滋病健康教育广泛采用的则是健康信念模式、理理论和计划行为理论、紧张与应对互动模式等多种理论[10]。因此,以后的艾滋病健康教育可借鉴国外应用这些理论的成功经验,并根据中国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地选择或综合应用多种理论于实践中,以提高教育效果。
健康教育的持续时间差异较大
目前艾滋病健康教育活动的持续时间差异较大,有长达数年的项目,也有短至2学时的健教活动,平均约4个月左右[11,12]。分析文献发现,多数研究因为涉及的教育对象、地域等较广泛从而导致整个项目的周期较长,但鲜有针对同一人群在一定时间内反复进行健康教育的报道。由于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对前期获得的艾滋病相关知识会发生遗忘,因此可能影响远期效果。白广义等在农村居民中进行了专题讲座、发放宣传册及一般宣传三种教育形式的远期效果评价(远期定义为3个月),结果发现各种形式的远期效果均较差[13]。著名的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认为:遗忘的进程是不均衡的,具有先快后慢的特点。陈潇潇等人在流动人口中进行的艾滋病健康教育知识遗忘的研究结果也证实了这一特点[14]。因此,艾滋病健康教育不能只集中在一段时间,需经常反复进行,最好根据遗忘先快后慢的规律在知识刚要遗忘但还没有遗忘的时候进行强化巩固[13,14]。
健康教育的形式具有多样性且效果均较好
从传播学角度来讲,传播可分为自我、人际、群体、大众、组织传播[10]。综合分析文献发现,目前在我国艾滋病健康教育中广泛采用的是前四种形式。自我传播,如向对象发放宣传小册子、小折页、宣传单页等;人际传播,如健康咨询、个体健康教育、同伴教育等;群体传播,如专题讲座、选修健康教育课、小组讨论、主题班会等;大众传播,如播放与艾滋病有关的宣传片与电影及公益广告、广播、出版卫生期刊、张贴宣传画等。除此之外,社会营销模式、小手牵大手模式等形式也应用于艾滋病健康教育中[15,16]。针对农村地区的健康教育,米光明等人提出了以“全国亿万农民健康促进行动”为平台,采用“自上而下”的社会动员和“自下而上”的社区参与相结合的综合干预形式[17]。回顾文献发现,每一种教育形式都能取得良好的效果,但各种形式效果的优劣,各研究结果并不一致。顾沈兵等进行了自我、人际、群体、组织及大众传播五种教育形式的比较研究,结果发现在提高防治知识方面,最有效的是群体传播;在服务行业中人际传播最有效,而组织传播在企业、集贸市场等行业中的效果最好;群体传播在文盲或半文盲群体中的效果最好,而文化程度较高的人群中以大众传播效果为最佳[18]。陈潇潇等的研究发现,将发放小册子自学、专题讲座与现场咨询答疑两种形式结合实施的效果最好[14]。张劲松等的研究发现,同伴教育在态度转变方面的作用最大;而专业教育在重难点知识方面的效果明显优于同伴教育及大众传播[19]。徐缓等的研究发现,接受多途径宣教者的知识知晓率明显大于未接受者、知识误解率少于未接受者,而且知晓率随宣教方式累计接受数的增加而上升[20]。以上研究结果提示艾滋病健康教育应根据对象的不同特点、行业、兴趣、教育内容等合理地选择适宜的教育形式,并尽可能综合运用多种形式以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p#分页标题#e#
健康教育评价
评价设计方案相关研究多采用不设对照组的前后测试,即通过比较教育对象在艾滋病健康教育实施前后有关指标的情况来反映教育效果。虽然简单易行,但无法控制其他因素对结果的影响,因此难以准确地评定教育效果。评价方法多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少数研究采用个人访谈、参与式观察法等定性研究方法[21]。程玉兰等认为问卷调查主要针对知识、态度等进行评价,结果较片面;而定性研究的主观性较强,因此提出可应用以综合指数法为主、以定性研究方法为辅的评价方法[21]。评价时间分析文献发现,绝大多数研究均在健康教育结束后1月内进行评价,有些甚至是结束后立即进行。仅少数研究选择在教育结束后3、6、8个月等较长时间后进行评价[13,22,23]。评价内容与指标回顾文献发现,多数健康教育主要针对对象的艾滋病相关知识、态度进行评价;其次是行为改变,如安全套的使用、非婚、HIV自愿检测与咨询等。对于上述内容的评价指标,多数文献均选用知识知晓率、正确态度持有率及行为改变率。我国目前并没有国家级的艾滋病健康教育评价内容与指标体系,但相关研究已开始启动并可见相应的研究成果。
在传染病护理学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健康教育能力,首先应制定健康教育在传染病护理学中的教学目标[1],包括让学生掌握传染病的基本特征(如有病原体、流行性、传染性、季节性等)、流行过程的三个基本环节(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以及传染病发生、发展和转归过程。如要让学生掌握夏季是肠道传染病好发的季节,冬春季则易发呼吸系统传染病,以便能针对不同传染病采取相应的健康教育;如让学生掌握心情开朗、情绪乐观、能及时接收到来自家庭的关爱和支持的患者病情恢复的能更好,相反,如果患者情绪悲观、消极抑郁、没有足够的关爱,则容易使传染性疾病转为慢性病而不易治愈。通过这类健康教育,让学生充分了解行为、心理对健康和疾病的影响,从而在使学生在将来的护理工作中,进一步帮助患者预防疾病的发生和发展,促进健康。同时可以让学生掌握健康教育的意义和方法,教育患者及家属正确认识传染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配合治疗以改善预后。此外,还要让学生熟练掌握常见传染病的消毒隔离知识,如各种消毒隔离方法,能向患者及家属进行正确的卫生宣教,并根据病程阶段不同提出护理诊断,制定护理计划及健康教育措施。
2明确健康教育的意义,提高学生对健康教育重要性的认识
首先要让学生明确健康教育的意义。所谓健康教育,是指医护人员通过系统的宣传教育活动,促使人们主动去采取有利于自身健康的行为,消除或减少致病因素,从而降低发病率,提高生活质量[2]。健康教育是一个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的教育活动,因此不仅需要护理工作者的积极努力,同时更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所谓“教育”不仅要有知识的传播者,还要有聆听着,才能真正达到其目的,体现其价值。人的健康状况取决于是否有良好的生活和行为方式,人的精神状态、心理状态、社会地位以及文化修养均能影响到病情的预后。在教学中,笔者以慢性乙肝患者为例向学生说明其心理状态和行为因素对病情预后的影响,如开朗乐观、家庭关系好、朋友多的患者病情恢复较快;而悲观抑郁、单亲家庭、缺少朋友的患者病情恢复则较慢,尤其是大量酗酒、发怒、熬夜、劳累等不良行为可导致病情恶化,甚至发展为肝硬化。因此及时对患者及家属进行正确的健康教育,对促进传染病患者尽快恢复健康起着重要作用。另外,要让学生认识到传染病的健康教育比起其他非传染性疾病更加重要。因为医学的局限性,目前大多数传染病比如麻疹、水痘等病毒性传染病,多无特殊治疗方法,治疗关键就是通过对症护理预防并发症的发生。而慢性乙肝、丙肝等病毒性肝炎必须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正规的抗病毒治疗。但是多数情况下,这类传染性疾病治疗效果均不理想,几乎无法治愈,因此健康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通过对健康人群的预防保健知识宣传,使更多的人群了解慢性乙肝、丙肝等传染性疾病的发病原理及预防措施,让健康人群对自己的行为生活习惯加以管理,从而可以有效地减少这类疾病的发生。健康教育对促进健康而发挥的作用远大于对于疾病的治疗。同时通过健康教育,使传染性疾病的发病率下降,不仅可减少患者家庭的经济负担,也可有效地减少全社会卫生资源的浪费和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因此对护理专业的学生进行传染性疾病的健康教育能力培养十分重要。其次,由于免疫预防接种的普及,现代急性传染病明显减少,但是因为种种原因,仍然会有一些特殊的传染病(如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发生,而且易引起爆发性流行;此外,目前对全世界威胁性最大的艾滋病仍没有有效疫苗可以预防,因此对艾滋病的最有效的预防手段就是健康宣教。因此,从传染病护理学第一堂课开始,就应该让学生明确健康教育的意义,充分认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加强责任感,以积极主动的态度按护理程序的步骤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
3模拟护患沟通,加强学生沟通技巧的培养
传染病患者常需要隔离住院治疗,由于突然离开家庭进入陌生环境,又担心受到他人的歧视,或者病情反复迁延不愈,还有经济压力的原因,容易产生恐惧、孤单、紧张、焦躁不安甚至悲观失望的心理,影响疾病的转归。在教学中,首先要教育学生热爱本职工作,克服怕传染的思想,对待患者要有同情心,要处处关心患者,使患者有安全感和信任感,有利于健康教育的顺利进行。此外,要将传染病的健康教育内容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在教学中,首先应使学生全面了解传染病的病因、临床表现、预后以及流行病学特征等,引导学生按照护理程序对患者进行评估,提出护理诊断,制定护理计划及健康教育方案,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中要改变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法,注重加强学生沟通技巧的培养,可让学生进行传染病患者角色模拟表演,模拟练习与传染病患者进行沟通的方法。比如可以乙肝患者的健康教育为目标,在课堂上进行模拟训练,让学生分别扮演护患角色,提出相应的健康教育问题,并现场解答,让学生有身处临床的感觉。这种方式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提高了学生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和综合分析的能力,也丰富了课堂教学。指导学生进行沟通时要注意语言的表达能力,语言要通俗易懂,尽量少用医学术语,并且尽量多运用鼓励性的言辞来帮助患者树立信心,消除心理障碍。同时培养学生善于用举事实、讲道理的方法讲明观点,从而达到指导目的。此外在进行沟通时,还要注意保护患者的隐私,以免引起患者和家属的反感,鼓励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使患者保持良好心态,充分调动人体自身的免疫力,以利疾病康复。
4让学生掌握不同健康教育对象健康教育的主要内容
要让学生掌握健康教育的宗旨,提高健康教育的能力,首先要使他们了解健康教育的目标人群有哪些,并且需要对不同的人群做哪些有针对性的教育。护理专业学生要从事健康教育的目标人群有健康人群、住院患者及家属、经过治疗已经出院的患者和无症状病原携带者或慢性传染性疾病患者。对不同的人群开展健康教育活动时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4.1对健康人群进行健康教育的主要内容应让学生了解常见传染病的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方式、易感人群、季节分布等流行病学常识,懂得传染病重在预防,预防措施以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为主。如对传染性患者进行隔离可控制传染源,注意个人卫生、饮 食卫生及环境卫生可切断传播途径,对儿童进行计划免疫预防接种可提高易感人群免疫力,从而达到预防传染病的目的。目前对人类生命健康威胁极大的艾滋病的传播途径多为注射吸毒及性传播,可在健康人群中大力宣传吸毒及性的不良后果,切断艾滋病的传染途径,达到预防艾滋病的目的。当学生充分掌握预防传染性疾病发生的知识时,才可以将预防保健知识宣传的更加科学、客观和全面。
4.2对住院患者及家属进行健康教育的主要内容对收住院的传染病患者及家属进行健康宣教,让患者接受疾病,认识疾病,保持好的心态,控制情绪波动,并进行相关疾病的隔离知识指导,严防院内交叉感染和病原体的扩散。告知他们患者是传染源,密切接触的家属很有可能成为易感者,因此对患者及家属进行消毒和隔离是防止传染病扩散的重要手段[3];此外,可对易感人群进行主动或被动免疫,可有效预防传染病。如麻疹、甲型肝炎易感接触者可预防接种丙种球蛋白,以增强免疫力。如可给乙肝患者讲解乙型肝炎的传播途径,多通过血液、性生活传播,其次密切接触也有传播的可能,因此患者的剃须刀、牙刷、毛巾等日常用品不可与他人混用。对家属及接触密切的同事,进行乙肝预防知识的宣传,建议家属及密切接触者进行乙肝五项指标检查,结果全为阴性者可注射乙肝疫苗进行预防。此外,由于当前社会对乙肝患者存在歧视及不良商家夸大宣传的误导,乙肝患者常有自卑及恐惧心理,应向患者及家属正确宣传乙肝的原因、发生、发展及转归,告诉他们仅有少数人转为肝硬化,使患者积极配合治疗,消除悲观、恐惧心理,有利于疾病的康复。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在国家基本公共卫生了服务中的重要作用。通过调查收集信息,了解人群的健康知识知晓率和健康教育效果,分析人群需解决的主要健康问题,制定有效的健康教育计划,提出健康教育有效的工作方法。
健康是人类生命存在的正常状态,是社会进步、经济发展、民族兴旺的保证。维护全体公民的健康和提高各族人民的健康水平,是 社会主义的重要任务之一。而健康教育则是一项投入少、产出多、效益大的保健措施,其作为卫生保健的战略措施已得到全世界的公认,并被列十一大基本公共卫生项目之一,是公共卫生服务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1.1健康概念
随着社会经济、科学技术及生活水平的进步,人类对健康内涵的认识不断深化。世界卫生组织提出:“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或不虚弱,而是身体的、精神的健康和社会幸福的完美状态”。对健康内涵的全面理解有助于指导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的实践。
1.2健康教育
健康教育是通过信息传播和行为干预,帮助个人和群体掌握卫生保健知识,树立健康观念,自愿采纳有利于健康行为和生活方式的教育活动与过程。即是使教育对象知识、观念、行为改变的统一。这三者之间的关系表现为:知是基础,信是动力,行是目标。其目的是消除或减轻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预防疾病,促进健康和提高生活质量。
2 调查
今年我院开展了6次社区居民健康知识知晓率和健康行为形成率的调查,现将调查评估结果报告如下:
2.1 调查结果
本年度调查共测试600人,健康知识部分共10题,健康行为部分共6题,测试结果为:居民健康知晓率93%,居民健康行为形成率76%,调查人群分布情况下:
(一)年龄分布情况:
2.2 分析
2.2.1 从今年调查的结果来看,无论是健康知识知晓率,还是健康行为形成率均比上年有大幅度提高,说明我院的健康教育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今后,我们还要更加努力,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整改意见,制定整改措施,不断提高我院健教人员的健康教育工作理论水平和工作技能。
2.2.2在健康知识方面,本次测试涉及到多方面的内容。测试中我们发现大部分居民对食盐日摄入量,高血压的诊断标准,确认糖尿病的常见症状,艾滋病由性传播,戒烟、限酒、适量运动有利于健康等基本都能回答正确。对高血压和糖尿病应怎样进行药物治疗,艾滋病由血液传播和母婴传播,合理饮食与心理平衡有利于健康等回答错误较多。今后我们将针对这些问题加强健康教育宣传和讲座,提高居民对这些问题的了解。
2.2.3在健康行为中,中老年男性吸烟、饮酒者较多,女性较少。基本上都有为琐事烦恼的时间。基本上都有吃过熏腌肉、蛋等食物情况。青中年锻炼的较少,老年人基本上长期锻炼。今后我们将长期的宣传吸烟、酗酒的危害,提倡健康的生活方式,为营造健康、和谐的社会做出应有的努力。
2.2.4对100例高血压患者健康教育前后的生活方式、遵医嘱行为及血压控制进行评价,健康教育干预后患者的生活方式、遵医嘱行为、血压控制有显著改变,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健康教育提高高血压患者对高血压基本知识的认识,增强其遵医嘱行为,改变不良生活习惯,有效控制血压,减少并发症,维护患者健康
3 讨论与建议
健康教育是提高人群对健康的认识,使他们懂得一些基础的卫生保健知识(基本的内容和实施方法),养成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习惯。必须按照各类人群不同的学习需求和学习起点,设计不同的教育方式和内容。既要开展有针对性的技能培训学习,如家庭护理、婴儿养护、紧急救护等方面的科学知识,也要开展较纯粹的自我提升、养生修性式的学习活动,如健身操、书法绘画、花卉培植、读书学习等。
我国农村虽然发展不平衡,但带有共同性的是农村人群普遍文化程度不高,收入少,信息交流不 畅,生活习惯和行不健康。个人对健康知识的获得基本不投入,政府投入这块相对也较薄弱。而农村人群的行为,生活习惯是以有限的或不正确的信息源为基础,它的认知成分是刻板的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