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石油化工通用知识

石油化工通用知识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石油化工通用知识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石油化工通用知识

石油化工通用知识范文第1篇

关键词:计算机技术;仪表控制;石油化工;系统管理

石油化工作为我国基础的能源产业,其重要性和贡献不言而喻,加上目前世界能源危机爆发的大环境,使得石油化工行业面临着多重压力,仪表控制系统就是其中的关键环节之一。随着计算机技术和数字智能技术的成熟应用,使得石油化工行业实现自动化仪表控制成为了可能。通过近年来的技术创新,石油化工仪表控制系统逐渐向智能化、数字化、信息化方法发展,对于提高石油化工企业的经济效益,实现石油能源的高效利用有很大帮助。

1石油化工仪表控制系统的发展过程

传统的石油化工仪表系统主要以气动控制为主,通常用来进行生产活动的实时检测。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石油化工企业的仪表控制系统才逐渐用电动仪表取代了气动仪表。与传统的气动仪表相比,电动仪表具有灵敏度高、检测反馈及时、信息易于存储记录等优点。由于石油化工产业在我国经济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所以一些科研机构一直以来致力于研究石油化工的仪表控制系统。但是由于受科技条件和企业生产能力的制约,一些仪表控制系统不能适用于企业的实际需要,给国内仪表系统的自主研发带来了很大困难。现阶段多数大型石油化工企业都采用引进国外先进仪表控制技术,然后结合自身生产需要,进行技术改进和优化的方法。经过革新之后的仪表控制技术,较大程度上实现了智能化、自动化,对于石油化工产业有明显的提升作用。

2石油化工中仪表控制系统的具体应用

2.1计算机控制系统的应用。在整个仪表控制系统中,所有基本数据采集单元都是通过强大的计算机系统来操作和控制的,可以说在仪表控制系统中,计算机系统的软硬件处理能力处于整个体系的核心地位。在石油化工企业中,计算机控制系统主要用于两个方面:监督产品生产和控制生产流程。随着仪表控制系统覆盖范围的扩大以及应用功能的丰富,计算机系统应用的层次也越来越细化:从局部优化处理到集散控制系统的应用,整个石化生产线每个局部的成功运转都离不开计算控制系统的支持。

2.2自动分析仪在石化企业的应用。石油化工企业的产品质量关系到整个企业的经济效益和企业信誉,对于企业的长远发展有深远影响。因此企业在保证生产活动安全的前提下,注重生产的质量水平,是保证企业利益的现实需要。在线自动分析仪就是在这种条件下得到了广泛应用。目前使用的分析仪主要有:产品质量分析仪、气相色谱仪、液相色谱仪等。随着技术的进步,最近几年研发出了多路近红外光谱分析仪,使得石油化工仪表检测和质量监控工作又提升了一个台阶,对于保证石油化工产品的质量纯度有极大的改善效果。

2.3先进控制仪器的应用。安全生产是一切生产活动最为基本和重要的条件。考虑到石油化工生产过程具有一定的危险性,必须加强生产过程中的安全管理。通过把先进的控制仪器和生产检测设备安装到石油化工企业的流水线上,可以有效减少人力资源的占用和消耗,从而降低了操作人员危险事故的发生概率。另外,先进的生产和检查设备还能够实时的检查和反馈生产运行状况,对于节省生产管理时间、压缩生产成本有积极帮助。目前使用的控制技术有如下特点:以模型为基本点建立控制环境、依赖于计算机系统的处理能力、解决多变量过程控制。

2.4制造执行系统在石油化工中的应用。为了适应仪表控制自动化、智能化的主流趋势,现阶段许多石油化工企业都采用ERP、MES、PCS三层管理,并与控制系统进行相互结合,以此实现管理控制功能的最大发挥。在三种管理中,MES的开发使用是人们关注的焦点。就目前的发展现状看,MES大体上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部分:其一是建立实时数据库,合理制定企业生产规划和生产目标,实现单位时间内的产品利润最大化,通过模拟项目的运作流程,能够直观的掌握物料供需情况,方便进行及时的数据更改工作。其二是优化控制器和控制系统。先进控制器的优化建设要以企业的实际生产指标为依据,当控制器投入生产线使用之后,通过检测设备对其进行全程跟踪监控,保证控制器的控制灵敏度和精准性,同时也有利于检测人员第一时间发现控制器存在的问题,方便进行系统修复和优化。其三是进行数据的分析和校正工作。在控制系统中引入计算机技术,其中的重要原因就是考虑到计算机的强大数据处理和存储功能。通过利用传感技术,对企业生产线上的信息进行实时采集,然后将数据信息输入计算机,进行存储备份和分析处理,从而为石油化工企业的生产、运输、贮藏等环境提供科学的数据支持。

3仪表控制系统的未来发展趋势

仪表控制系统在我国石化企业应用发展已经有很多年,经验告诉我们,仪表控制系统如果得到合理运用,对我国石油化工企业的推动作用是极其巨大的。但与此同时,在运用的过程中,我们要不断地总结和反馈,选择最适合国内石化企业发展的模式,因地制宜,合理使用仪表控制系统。

3.1建立集散控制新系统。目前使用的集散控制系统,面向狭隘、接口缺乏标准、人性化不足,因此我们必须革新该系统的相关功能应用,使其结构开放型,系统操作能面向过程和用户。新系统具有如下特点:性能高、功能强、操作性好、软件资源丰富、容易维护、可靠性高、安全性高。

3.2建立安全保护机制。仪表控制在给企业生产带来便利与快捷的同时,我们也不能忽视其客观存在的问题。其中最为常见和最容易出现问题的环节就是仪表的误操作。由于整个仪表控制系统都纳入了计算机网络体系,所以多数仪表都被串联在计算机控制系统上,一旦出现仪表误操作或仪表失灵,就会引起连锁反应,导致相关的仪表控制系统失灵,给石油化工生产的正常进行带来影响。所以,在实行仪表数字化控制的同时,还要建立安全反馈机制和保护系统,对容易出现操作失误或操作环境不安全的仪表,要进行特殊处理和强化监督,从源头上将事故发生几率降到最低。

3.3智能化、信息化建设方向。信息化建设是工业发展的必然要求,智能化是电气行业发展的大趋势,所以想更合理的在石油化工企业运用仪表控制系统,针对仪表控制系统的智能化、信息化建设是必须紧抓的工程。仪表控制、安全仪表和信息管理系统一体化是未来石化企业使用的安全控制系统的发展方向。智能化安全仪表控制系统的前景非常广阔。

参考文献

[1]叶松林.浅谈石油化工仪表控制系统的应用[J].科技资讯,2011(14):26-27.

[2]段春峰.浅谈石油化工仪表自动化的科学管理[J].化工管理,2013(18):164.

石油化工通用知识范文第2篇

(1.中国石油华北油田公司二连分公司设备管理中心内蒙古阿尔善锡026000;2.中国石油华北油田公司物资装备部河北省任丘062552)

摘要:随着石油设备的持续运行,腐蚀问题日益突出,引起人们的持续注意。本文立足于石油化工设备的腐蚀问题,分析了其腐蚀设备要素及原因,提出了具体的预防措施,为延长石油化工设备寿命提供必要的理论支撑。

关键词 :石油化工设备;腐蚀;防腐

1石油化工设备的腐蚀原因

引起石油化工设备腐蚀的原因非常复杂,主要可分为外在和内在两方面的影响因素。

1.1外力原因

外力原因造成的石油化工设备腐蚀,可以分为化学物质腐蚀和电化学物质腐蚀。

化学物质腐蚀主要是石油化工设备与硫化物相接触,与空气中的水分子和氧分子的相互作用,发生化学反应之后产生了新的氧化物,使石油化工设备表面形成腐蚀层。但此种腐蚀现象的产生需要具备一定的条件,即较高的温度和必要的腐蚀物质,以硫酸含量为例,如图1所示,当硫酸含量为50%左右时,对碳钢材料的腐蚀速度最快,若含量低于或高于这一指标时,相应的腐蚀速度也随之下降。

电化学物质腐蚀现是由于石油化工设备与电解质溶液相接触而产生的,石油化工设备表面吸附了电解质溶液中会产电极,从而在表面形成腐蚀层,造成设备腐蚀(图2)。

这种腐蚀现象的产生也具备必要的条件,潮湿的生产环境和充足的接触时间。

1.2自身原因

由于自身原因造成的石油化工设备腐蚀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⑴材料使用不当。石油化工设备的材料选用情况较为复杂,尤其是在设备的检修中,材料使用不当的现象较为突出。由于设备亟需使用而供货不及时,在材料选用上一般会出现两种选择:一是以低代高,加大了腐蚀的可能性,从而导致一系列事故的产生;二是认为较高等级的材料会提高材料的抗腐蚀性,以高代低,但往往会适得其反。

⑵材料管理不当。在制作过程中,由于设备的类型和材料种类较为复杂,经常会出现一些材料、零件的使用混乱,加之材料管理不严,都为石油化工设备的使用埋下安全隐患。

⑶设备的设计不当。石油化工设备在结构设计初期,就需要特别重视结构的设计问题。在该阶段如果存在疏漏之处,则会直接导致设备的刚度、强度、承受力等存在偏差,严重时会出现设备松动或产生局部振动,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设备的抗腐蚀性,也会缩短设备的使用寿命。

⑷设备的加工不当。石油化工设备的结构设计与实际加工会存在一定的差距,该差距产生主要是设备材料的设计标准无法足设备的实际加工需要。此外,在设备的焊接过程中,由于施工工艺的不易控制,也为设备的腐蚀埋下隐患。

2石油化工设备的防腐措施

2.1隔离腐蚀介质

在预防石油化工设备发生外在腐蚀现象时,可采用将石油化工设备与腐蚀介质隔离开来的方式。常见的做法主要是在石油化工设备表面涂抹油漆,形成有一定防护作用的保护层。目前常用的油漆涂料主要有环氧树脂、酚醛树脂等。涂抹防护层时不仅需要事先了解石油化工设备的材质、形状以及使用情况等,还要考虑设备的性能、防护层的耐腐蚀能力和老化等因素。

另外,在石油化工设备表面,制作金属覆盖层也是一种隔离方式。此种方式主要是应对电化学物质腐蚀,通常将耐腐蚀性能较好的金属漆涂抹在石油化工设备的表面,或者是制成各种形状焊接到母材的表面。关于母材的材料属性,要求电位相对较低,进行覆盖后(图3),将需要进行腐蚀保护的设备作为阳极,当电位随着电流持续上升,达到致钝电位后,腐蚀电流会呈现持续下降的趋势,从而将腐蚀率控制在相对较低的水平,起到防腐效果。

2.2优化设备结构设计

结构设计阶段是整个石油化工设备的起始阶段,防腐也应从这里做起。在设计阶段,既要合理运用控制腐蚀的相关知识和经验,确保设备优良的性能和一定的使用寿命,同时还要实现经济、实用和环保的多重目标。

另外,安装质量与石油化工设备的使用性能关系密切,在安装过程中的各个环节都要做好防腐措施,充分考虑设备在包装、加工、运输和配置时可能存在的腐蚀问题。还有,良好性能的材料,离开了制造质量的保证,也无益于设备抗腐蚀性能的提高,因此在设备制造过程中,既要确保在加工、制造过程中可能存在的腐蚀风险,也要做好设备材料的抗腐蚀性管理工作。

2.3选择合适的设备材料

石油化工设备材料自身的耐腐蚀性,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设备的抗腐蚀性。目前,通用的抗腐蚀性材料可分为非金属和金属两类。金属材料中,应用最广的为碳钢,但其耐腐蚀性较低,因此需进行必要的涂层保护。当前也出现了一些耐腐蚀性能较高的新型设备材料,如玻璃钢、合金钢、铝合金等。

在选用石油化工设备材料时,还应考虑材料的经济性、介质的性能、设备的性能和加工要求等因素。

2.4完善设备加工工艺

石油化工设备的加工生产过程相当复杂,工艺流程更是多种多样,所以在这一过程中一定要有效规避腐蚀风险。目前的做法主要是对设备的加工环境进行控制,常见的有减少空气中的水分和提高作业温度。一般来说,水分子会加剧设备腐蚀进程,而常温干燥的环境则有利于设备的保存和使用,因此设备的加工过程要增加必要的干燥和冷却设备,降低或减少空气中的水分。同时,温度提高有利于空气中的水分蒸发,从而降低设备的腐蚀性,所以也需要提高加工温度。

2.5加强防腐技术管理

石油化工设备的技术管理也是防腐中的重要一环,具体有以下几点:①积极开发和运用防腐新材料和新技术,使其转化为生产力,推动石油化工企业的发展;②在设备设计、生产、使用和维护过程中加强防腐教育,逐步提高员工的防腐意识,建立长期有效的防腐安全教育机制;③腐蚀现象发生在石油化工设备的各个环节,日常的预防和维护、定期检查必不可少,应建立有效的定期检查和维护机制,将防腐真正落实到实处。

3结语

石油化工设备的腐蚀是影响石油生产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虽不可避免,但也并非不可为之。石油化工企业在充分认识到设备腐蚀原因的同时,应积极了解相关的解决措施,进一步延长石油化工设备的使用寿命,推动我国石油化工产业的健康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刘春荣.浅谈化工机械设备的防腐设计及措施[J].装备制造技术,2011(10):78-79.

[2]白烁星.浅析化工机械设备的管理与维修[J].化学工程与装备,2012(01):145-146.

石油化工通用知识范文第3篇

关键词:石油化工技术;专业群构建;课程结构;课程体系;实践教学平台

专业是高校人才培养的载体,是高校推进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立足点,其建设水平和绩效决定着高校的人才培养质量和特色。高职院校开展重点专业群建设,是其结合实际,科学定位,优化结构,彰显特色的主要手段。通过积极探索有效的专业群建设机制,可以促进高职院校逐步形成服务方向明确、社会效益明显、具有自身特色和优势的人才培养结构,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多样化、多类型和紧缺型人才的需求。

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是江苏省内目前规模较大、在专业结构布局上具有覆盖石油化工上中下游产业链(采、炼、制、检、销)独特优势的工科类高职院校,肩负为扬州及长三角区域经济和石油化工等行业培养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的历史重任。该院现有石油化工类专业情况见表1。

从表1中可看出,该院目前石油化工类专业有7个,但各专业发展还不平衡,应用化工技术、石油化工生产技术两个专业规模较大,基础扎实,实力较强,而其它专业服务也面向明确,发展潜力巨大。

如何在坚持以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为导向的前提下,按照“发挥优势、强化特色,优化结构、提高效益,重点突破、示范共享”的要求,以实现人、财、物统筹为手段,提升专业人才培养质量为目的,依托核心专业与相关专业的优势资源,从专业群建设的视角,进行综合改革,强化内涵建设,以重点专业建设带动相关专业建设,最终达到专业群建设水平整体提升的目的,是值得着力研究的课题。近年来,我们以石油化工技术专业群为建设目标,进行了许多有益的探索与实践,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一、以石化产业链为引领构建石油化工技术专业群

石油化工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资源资金技术密集、产业链长、关联度高、带动性强、经济总量大,关系到国家经济安全与国民经济命脉,在促进相关产业升级和拉动经济增长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进入新世纪以来,江苏省石化产业保持快速增长,主要指标均居全国前列。“十二五”期间,江苏省石油化工产业进一步明确了以基础石化产业为龙头,向新领域精细化学品、通用和专用高分子合成材料、化学制药等产业延伸的发展方向。

优越的地理位置,促进了我院石化相关专业的发展。石油化工生产技术、应用化工技术、精细化学品生产技术、高分子材料应用技术和化学制药技术等专业主要是针对石油炼制、大宗化工原材料生产及其产品深加工领域培养生产经营一线高端技能型人才,在长期办学过程中,各专业已经形成了以石油化工产业链为服务对向,具有相同的专业基础、相近的专业技能、许多教学资源互为共享的特点。

根据上述专业的特点及其面向的产业链地位与布局,我们将上述五个专业组建成石油化工技术专业群。本专业群将以中央财政支持的石油化工生产技术国家重点专业和江苏省特色专业及江苏省示范建设专业应用化工技术这两个专业为核心专业,吸收精细化学品生产技术、高分子材料技术和化学制药技术专业形成专业集合。如此形成的石油化工技术专业群以共同的石化产业链为引领,并且具有基础理论相同、基本技能相近、专项技能有别、专业优势互补的特点。本专业群与石化产业链关系如图1所示:

二、分层设置“平台”与“模块”专业群课程结构体系

石油化工技术专业群以石油炼制、大宗化工原材料生产及其产品深加工领域为服务目标,目标岗位群紧紧围绕生产操作、产品分析、工艺管理、产品开发、技术改造、生产调度、安全管理等。我们依照基础知识相同、专项技能有别的特点,将专业群课程体系按照“平台”+“模块”课程结构进行设置。“平台”课程是针对专业群对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所必备的共同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以及专业群中各专业技术的共性发展和学科特征要求而设置的,由公共课、专业基础课及共性发展课程组成。“模块”课程是根据不同的专业专项技能要求而设置,由体现专业特色的专业核心课程组成。

学生在修完“平台”课程后,将具备在行业内从事专业群所包含岗位的基本职业能力和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然后再分别进行各专业模块课程的学习,实现按不同职业方向进行人才分流培养,较好地解决了专业群内各专业的针对性问题。通过课程群的底层共享、中层分立、高层互选的课程设置,凸显专业群的适应性,发挥专业群的集群优势。石油化工技术专业群课程结构体系如图2所示。

与“模块”课程结构体系

在此基础上,我们深入周边各类型石化企业,紧紧围绕本专业群目标岗位(群)进行调研,全方位分析各岗位(群)的工作任务、工作过程和必备的知识、能力、素养,归纳出典型工作任务和工作过程,并由此归并出各专业职业能力行动领域。进而根据知识点的属性,解构并重构专业知识、技能要素,将职业行动领域转化为专业学习领域,结合职业素质与职业成长规律,构建形成了石油化工技术专业群系统完善的“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新课程体系(表2)。

表2中前面的公共课和专业基础课为“平台”课程,后面的专业核心课和专业拓展课则是打造专业专项能力的“模块”课程。整个课程体系体现了石化产业链岗位要求和工作过程系统化要求。

三、针对共享与专用,精心打造“平台化”与“项目化”专业群实践教学平台

在石油化工技术专业群“平台”与“模块”分层课程体系结构及“工作过程导向”新课程体系改革的同时,相配套的课程教学和专业技能培养实践教学平台载体的设立必须同步跟上。近年来,本专业群投入巨资建设并完善了众多校内外实践教学设施,建成了15个校内实训基地、80多个实训室和20多个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总资产近2000万元。

在此基础上,我们按照专业群共享型“平台化”和各专业专项技能专用型“项目化”的原则,通过充实完善、分类整合和资源共享,最终将这些实践教学平台精心打造成了石油化工技术专业群“平台化”+“项目化”+“综合化”三层次实践教学体系,充分体现“宽基础,共平台,多方向”的专业群特色,详见图3。

这些实践教学平台功能齐全,许多都是校企合作,自行开发的产物,富有特色。例如:

化工单元技术实训基地内含包括流体输送、传热、过滤、精馏、吸收、萃取、干燥和反应器等8个化工单元操作实训室,“生产型、职场化”特色浓郁;

应用化工技术综合实训基地建有一套完全工业化DCS自动控制的产品生产工艺流程实训装置,可进行低成本全循环化工生产运行综合实训操作。

石化生产技术实体仿真实训基地是一座占地500m2,高10m,投资400多万元的工业化规模的石油加工炼制生产技术实体仿真实训基地,采用仿真与实物互动的方式进行石油炼制加工专项技能的综合训练。

整个实践教学平台构建从基础到专业,从单元到系统,从单一到综合,从校内到校外,虚实结合、理实一体、工学交替,有效地满足了本专业群的教学实施和技能培养需要。

四、基于岗位工作任务和工作过程加强专业群人才培养配套改革

1.校企共建体制机制创新

专业群的建设与发展必须立足行业、企业实际,为此,我们充分依托扬州及周边骨干石化企业,建立健全了专业群校企共建委员会,完善委员会工作章程、运行机制、议事规则及工作制度。定期召开专业建设委员会会议,研究地方产业结构特点和石化产业链对人才的需求情况,及时进行本专业群人才培养目标的调整,按照职业岗位要求修改并完善专业群内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制定专业教学标准、课程标准、教材建设规划、师资建设规划、实训基地建设方案、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专业文化建设等重大课题。同时,加强校企合作、引进企业智力、共同进行课程改革、实训基地建设。在企业中建立“厂中校”等实习基地,推行“订单式”人才培养。

2.“项目导向、任务驱动”专业课程改革

对专业群课程体系中各专业课程按照“项目导向、任务驱动”的理念进行改革。具体做法是依照目标岗位(群)的实际工作过程设立各学习情境,每个情境均依据岗位中的典型工作任务采用具体的项目或任务作为情境内容,并按照完成该项目或任务的工作过程来编排教学内容,充分融入职业标准,在完成项目或任务的过程中将所需的知识和技能传授给学生,增强学生学习的目的性、针对性和兴趣性。重视对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创业能力的培养。

3.专业群信息化教学资源库建设

围绕石油化工技术专业群内“平台”+“模块”课程体系,按照教学标准和实践技能培养综合要求,与相关单位合作共同整合并开发数字化媒体教学资源,资源库内容涵盖专业标准、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标准、教学内容、教学设计、教学实施、教学评价、实践教学、文献资料、案例共享、网络课程、校企互动、师生交流等方面,形式包括课件、动画、视频、录相、影视、题库、问题解答等。

4.遵循“四互”模式,加强“双师”型教学团队建设

走校企合作之路,按照“师资互聘,人员互兼,任务互担,能力互提”等“四互”模式,切实加强专业群“双师”团队建设。坚持培养与引进相结合、技能训练与理论提高相结合、教学与科研相结合的原则,采用新老教师结对、企业挂职培养、校企合作科研、教师赴外深造等手段,分别从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青年教师等不同层次方面加强师资队伍培养建设,切实提高教学团队素质与水平。

5.强化实践教学,多种教学方法并用

教学计划制定中,我们特别注重教学环节中实践性课时的比例和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安排,将各类实践教学环节课时比例提高到51%,分布安排在每个学年各个学期之中实施,形成项目化课程能力训练、校内综合实训、校外生产实习、校外顶岗实习、工学结合等有机结合、层层递进的实践体系。教、学、做一体,在巩固理论知识的同时,提高了动手能力与分析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和鼓励各课程任课教师广泛采用学生主体法、引导文法、案例法、头脑风暴法、任务驱动法、工学交替法、网络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切实推行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教学方式,努力促进专业能力、方法能力与社会能力培养并进提升。

6.实施多元化质量评价

近年来,我们不断推进人才质量的多元考核评价方式改革,在考核内容的选择上,结合职业资格要求,做到既考知识,又考能力(技能)和素质,体现应知、应会;在考核方法的选择上,采取多样化的考核评价方法,如闭卷、开卷、笔试、口试、技能操作、撰写调研报告、答辩相结合的方式;重视过程性评价,着重工作态度、团队合作、与人交流沟通评价;考核主体的变化,要求学生利用业余时间完成的工作任务考核,主要由学生完成相互考核,要求在课堂完成的工作考核由专业教师完成,两者的合成构成整个任务完成情况的考核。

通过不断的探索与实践,建立了以扬州及周边石化产业链为引领,以岗位群需求为先导,“平台”与“模块”分层设置课程结构体系为特点,“平台化”与“项目化”多层次实践教学体系为支撑,且具有先进的校企合作共建体制机制,“项目导向、任务驱动”专业核心课程,高水平“双师”教学团队,“理实一体、工学结合”教学方式,多元化考核机制的石油化工技术专业群,建设与改革取得了显著的成效。近年来,本专业群毕业生能力强、素质高,得到了用人单位的充分认可和欢迎,我院已成为苏中及长三角地区高素质化工技能型专门人才不可或缺的培养基地。

参考文献:

[1] 顾京.高职教育专业群建设要素研究[J].职教通讯,

2012,(11):1-3.

[2] 李鹰.高职化工专业群建设的研究与实践[J].教育教学

论坛,2012,(5):241-241.

[3] 赵昕.高职院校专业群建设实践的思考与认识[J].天津

职业大学学报,2011,(6):3-7.

[4] 顾京.基于产业结构的高职教育专业群建设[J].教育与

职业,2012,(17):16-17.

[5] 刘霞.基于产业链的高职专业群建设研究[J].中国职业

技术教育,2012,(3).

[6] 沈建根,石伟平.高职教育专业群建设:概念、内涵与

机制[J].中国高教研究,2011,(11).

[7] 张光跃,张萌.基于产业和行业链的高职专业建设探索

[J].职教通讯,2012,(22):18-22.

石油化工通用知识范文第4篇

关键词:石油 化工 自动化仪表

一、石油化工自动化仪表的阐述

现如今,自动化仪表在石油化工企业中应用是及其广泛的。石油化工应用自动化仪表工程项目主要包含三个阶段,即设计、施工、以及竣工调试。在每个阶段中,都要求有较强的专业性以及设计附属性。特别是要在设计过程中,其设计人员应该正确掌握好自动化仪表设计进度,并且要将自动化仪表设计和与之相关的专业紧密相结合,在满足工艺要求的基础上,还必须考虑科学性及选型的统一型,由此看来,在石油化工企业中,自动化仪表的设计和施工是及其重要的工程。

二、石油化工自动化仪表的分类和安装

自动化仪表安装是一种流动性强、条件环境变化不定、施工内容和难度差别很大的工作,它要求针对具体的施工任务,要遵循相关安装规定。

1.温度仪表

石化现场设备或管道内界质温度一般都需要指示控制,温度范围为-200℃到l 800℃。大多数采用接触式测量。在现场指示的水银玻璃温度计多被双金属温度计取代。最常用的是热电阻、热电偶。特殊热电阻有油罐平均温度计等特殊热电偶和耐磨热电偶、表面热电偶、多点式热电偶、防爆热电偶等。热电阻、热电偶信号多直接进入dcs或其它温度采集仪表,一体化的温度变送器等因现场总线技术兴起而逐渐普及。

仪表安装规定:

(一)仪表安装位置应符合设计文件规定,安装固定牢固;

(二)接触式温度检测仪表的安装位置应位于介质温度变化灵敏和具有代表性的位置,热电偶应远离强电磁场干扰;

(三)测温元件深入管道或设备的角度和深度应符合设计文件规定,压力式温度计的安装应保证温包能够全部浸入被测对象中,表面温度计的感温面与被测对象表面应接触紧密。

2.压力仪表

因为与安全密切相关,所以压力仪表受到量程限制。压力范围为到300mpa。压力传感器、变送器和特种压力仪表采用多种原理,而且可用于高温介质,脉动介质,粘稠状、粉状、易结晶介质的压力测量。精度可达0l级。压力表分液柱式,弹性式、活塞式三类。

仪表安装规定:

(一)就地安装的仪表不应固定在有强烈振动的管道或设备上。

(二)压力取源部件的端部不应超出管道或设备的内壁,不应影响管道或设备的使用功能。

(三)压力仪表在管道或设备试压、吹扫后安装。

3.物位仪表

石化行业一般以液位测量为主,由于测量过程与被测物料特性关系密切,所以除浮力式仪表外,物料仪表没有通用产品。按测量方式分为直读式,浮力式、静电式(差压等)、电接触式,电容式、超声波式、雷达式、磁致伸缩式、矩阵涡流式等,其中雷达式、磁致伸缩式以及矩阵涡流式液位计精度高,在石化行业正在逐步普及。

仪表安装规定:

(一)检测元件、物位取源部件安装前,应核实每一个连接管路的内部结构、导通情况,检查取源部件检测范围之内是否有阻挡物。

(二)设备内部安装的检测元件应在设备内部清扫后、设备封闭之前安装。

(三)核辐射式物位计安装中的安全防护措施,必须符合有关放射性同位素工作卫生防护的国家标准规定;现场应有明显警戒标志。

4.流量仪表

流量仪表是石化行业温、压、液(位),流四大参数中内容最丰富的一个门类。从控制的角度看稳定和优化是两大永恒的主题,都要用流量来考核。而流量本身与流体及管道的关系又很大。这里说的流量,是单位时间内流体有效面截的流体的体积和温度及压力补偿。还需要求知管道中一定时间内流过的累积的流体体积和质量(流量积算仪)。

仪表安装规定:

(一)就地安装的仪表应安装在没有强烈振动且便于维修的管道上。

(二)安装前应对检测元件、流量取源部件进行外观检查,并及时按照设计数据和制造标准规定测量、验证其制造尺

寸。

(三)安装前进行清洗时,应防止损伤检测元件,在管道上安装的流量仪表和检测元件,应在管道试压、吹洗后安装。

5.分析仪器和在线过程分析仪

从工艺上,生产过程中对温度、压力、流量.液位等工艺参数的保证,只是间接保证最终产品或中间产品的质量合格,所以对过程中物料成分的直接分析和对最终产品的成分分析是非常重要的。从环境保护的角度,排放的物质的成分也是要分析和在线监测的。分析仪器和在线过程分析仪的需求是迫切的。分析仪器的高科技含量,对多学科配合要求高等,使得近年来分析仪器的科研和应用投入力量大,主要有液相色谱、气相色谱、质谱、紫外及红外光谱、核磁、电镜.原子吸收及等离子发射光谱,电化学等分析仪器。

三、仪表安装规定:

(一)成分分析和物性检测仪表进行到货验收时,应详细核查到货设备的规格型号、材质、安装位置、管路连接和标准试样是否符合设计文件规定。

(二)成分分析和物性检测仪表的安装与防护应严格按照随机技术文件的要求进行,以避免对设备和材料造成不必要的污染和损坏。

四、石油化工自动化仪表控制的优化

在现代控制论的推动下,各种智能化算法应适而生,其中除智能pid控制器外。多变量控制已在炼油、石化行业开始进入生产实际阶段,它以dcs为基础,可以是独立的。也可以是一个软件包,它与多变量动态过程模型辨识技术,软测量技术有关,多采用测控与pid串级控制相结合方式等。目前在炼油厂中应用较多。同时,石化企业正在由一个装置一个控制室逐步过渡成数个装置一个控制室或全厂一个中央控制室,而且最终是以crt或lcd屏幕显示为主,辅以少数显示仪表和指示灯,从鼠标、键盘操作为主,辅以触摸屏及少数旋钮和按钮,工业电视摄像头摄取的画面也由专用屏幕逐步纳入以dcs操作站的屏幕。

五、石油化工自动化仪表的安全系统

石化装置由于大型化,连续化及工艺过程复杂,易燃,易爆,对环境保护要求高等原因,安全性要求日益提高,一般由dcs等设备完成安全连锁保护的方法.在某些企业已经不能满足要求,所以紧急停车系统(esd)等在dcs之外单独设置。现在自动化iec615ll的安全仪表系统(sis),正是为了进一步满足石化企业的需求。sis是专门的工程解决方案,它连续在线运行,当侦测任何不安全过程事件时。能够立即采取行动,以减轻可能造成的损失。功能安全还应结合风险度、安全指标、安全完整等级(sil)等,正确选用sis系统,目前国内仅有石油化工紧急停车及安全连馈系统设计导测作为依据。

六、结束语

我国对石油化工自动化仪表的研究相比国外是有一定的差距。打破差距,自主研发是首要的工作,同时应该与时俱进,积极吸收国外先进的科研成果,重点发展基于现场总线技术的主控系统装置及智能化、特种及专用自动化仪表;推进仪器仪表系统的微型化、智能化、传输数字化和网络化,完成自动化仪表从模拟技术向数字技术的转变;继续加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自动化软件技术研究。这样我国在大型精密仪器、大型工程项目中的核心控制系统和技术方面才能不断壮大。

参考文献:

[1]王少勇,自动化仪表维护工作程序化实践[j].中国石油和化工贸易,2009(9).

石油化工通用知识范文第5篇

生产快速增长 主要产品产量居世界前列

据数据快报统计,2005年1~10月,我国原油产量15107.4万吨,同比增长4.3%;天然气398.1亿立方米,同比增长19.3%;原油加工量23717.6万吨,同比增长7.2%;乙烯产量为617.2万吨,同比增长19.3%;合成树脂产量为1738.4万吨,同比增长16.7%;合成橡胶133.1万吨,同比增长9.5%;合成纤维1210.0万吨,同比增长11.6%;化肥4034.7万吨,同比增长10.2%;农药产量为85.5万吨,同比增长15.9%;轮胎外胎产量24858.8万条,同比增长28.4%,其他产品也有不同程度的增长。

目前我们国家已经有20多种主要的石油化工产品的产量居世界的前列。据2004年统计,我国原油产量居世界第5;原油表观消费量世界第2;炼油能力世界第2;乙烯生产能力世界第3;五大类合成树脂生产能力世界第4;合成纤维生产能力世界第1;合成橡胶生产能力世界第4;聚丙烯和合成橡胶消费量世界第1;硫酸、合成氨、化肥、电石、染料、磷矿、磷肥、胶鞋等产量世界第1;农药、烧碱、轮胎等产量世界第2;涂料等世界第3。

经营业绩显著 主要指标创历史最好水平

据数据快报统计:1~10月累计,我国石油和化工行业实现工业增加值7067.2亿元,同比增长26.8%;产品销售收入26473.8亿元,同比增长35.2%;实现利润总额3064.6亿元,同比增长33.5%;税金总额1441.7亿元,同比增长21.1%。工业增加值、销售收入、实现利润、上缴税金等主要指标均创历史最好水平,主要经济指标增长率高于全国工业平均水平。

市场需求旺盛 价格稳中趋升

2005年前10个月,全国石油和化工销售产值26758.9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35.2%,产品销售率98.52%,与上年基本持平。自1999年以来,连续7年产销率保持在98.5%以上,这说明,我国石油和化工市场一直保持需求旺盛的局面。

今年以来,跟踪139种石化产品价格,3月份价格上升的占90%,6月份价格上升的占88.4%,9月份价格上升的占66.2%,10月份价格上升的占59.7%,从趋势上来看,产品价格上涨的比例在减少,但仍保持有一半以上的产品价格同比增长,这说明,总体价格稳中趋升。

受国际原油价格的拉动,国内成品油价格不断上升,90号无铅汽油1月份为4265元/吨,6月份为4640元/吨,10月份为5371元/吨,比年初上涨25.9%,比去年同期上涨39%。

化肥,今年价格高于去年。10月份,重点跟踪的13种化肥产品中,价格上涨的有9种,占69.2%;价格下降的仅有2种,占15.4%。

合成树脂,今年一季度五大通用合成树脂,除PVC 上涨1.9%外,其它树脂市场价格涨幅均达到30%。5、6月份价格出现回落,其中PVC价格5月为6400元/吨,降到今年最低点,7月份价格开始回升,10月份聚氯乙烯价格为7100元/吨,同比下跌 22.0%;10月份低压聚乙烯价格11150元/吨,高压聚乙烯11000元/吨,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 ABS树脂15300元/吨,同比上涨14.5%。

图一

固定资产投资大幅度增长 发展后劲增强

2005年1~10月,我国石油和化工行业实际完成投资3005.1128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30.51%;施工项目6021个,比上年增长14.21%;新开工项目4127个,比上年增长18.07%;竣工项目1149个,比上年增长14.56%。

今年是“十五”的最后一年,在“十五”期间,投资建设了一大批国家级石油和化工重点工程项目,主要是:西气东输工程、西部石油管道、中哈石油管道工程、兰州石化700万吨炼油、上海石化股份公司880万吨炼油、镇海炼化股份1400万吨炼油、金陵分公司1050万吨炼油,以及齐鲁石化、燕山石化、上海石化股份公司、扬子石化、上海赛科合资项目,扬子巴斯夫、中海壳牌惠州等乙烯工程;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海南富岛化肥二期工程;新疆华锦阿克苏化肥工程;云南磷复肥基地;青海100万吨钾肥工程;四川泸天化40万吨甲醇、10万吨二甲醚工程;中韩合资南京锦湖轮胎工程,年产子午胎600万条等重大工程在“十五”期间建设投产。这些重大工程建设投产,标志着我国石油和化工行业整体水平有了大幅度的提升,发展后劲增强。

进出口贸易活跃 出口创汇大幅度提高

据国家海关总署的统计数据显示,今年前10个月全国石油和化工行业进出口贸易总额达1631.2亿美元,同比增长29.2%,已经突破去年全年1586.4亿美元的规模,刷新历史纪录。其中进口1172.8亿美元,同比增长24.6%;出口458.8亿美元,增长42.6%;进出口逆差714.3亿美元,同比扩大15.2%。

1~10月累计进口原油10548.4万吨,同比增长5.9%,较之去年同期增幅

(34.3%)下降了28.4个百分点。

积极调整产品结构 满足市场需求

2005年,为了满足旺盛的市场需求,全行业继续抓紧结构调整,经过一年的努力,效果逐步显现。据前10个月统计,在成品生产中,柴油、汽油比例达到2.05:1,比上年提高0.11个百分点;烧碱产量中,离子膜烧碱比例不断提高,已达到29.16%,比上年提高2.14个百分点;高浓度化肥尿素产量占氮肥的比例达到了56.2%,与上年基本持平;磷酸铵肥占磷肥的比例为84.7%,比上年提高8.95个百分点;农药产品结构进一步改善,杀虫剂所占比重继续下降,杀菌剂、除草剂所占比重上升,杀虫剂所占比重为41.5%,比上年下降3.08个百分点,杀菌剂、除草剂所占比重分别为 11.2%和29.0%,比上年分别提高0.1和0.66个百分点;轮胎产量中的子午线轮胎所占比例为45.9%,比上年提高3.37个百分点。

全行业新产品产值1~10月份完成1015.8亿元,比上年增长46.2%,其中有机化学原料97.5亿元,增长 37.7%;化肥35.8亿元,增长24.2%;化学农药41.8亿元,增长35.8%;涂料、颜料69.9亿元,增长26.4%;合成材料199.3亿元,增长68.2%;橡胶制品188.9亿元,增长36.3%。这些数据说明,企业加大了科技研发的投入,为满足市场需求,积极研发新产品、新技术,淘汰落后产品,使石油化工产品结构趋于合理。

民营经济蓬勃发展 已成为经济建设的重要力量

2005年前10个月石油和化工非国有企业的工业增加值达到2953.5亿元,比上年增长40.6%,比全国石油化工平均水平(18.5%)高出22.1个百分点;销售收入10603.9亿元,比上年增长37.5%,比全国石油化工平均水平(33.6%)高出3.9个百分点;实现利润729.8亿元,增长27.8%。其中:非国有企业数量19023家,占全行业的89.2%,资产占38.5%,工业增加值占41.8%,销售收入占40.1%,利润占23.8%,职工人数占57.9%。这些数据说明,非国有企业已经成为石化行业经济建设的重要力量。

中西部地区发展加快 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我国东部地区经过20多年的快速发展,已经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东部发展很快,但面临能源和资源短缺的瓶颈。近几年,大多数沿海城市的石油化工企业开始走向外扩展之路,不少企业向中西部地区投资,利用其丰富的自然资源,与中西部地区的企业进行合资、合作,加快了我国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

2005年,山西、河南、安徽、湖北、湖南、江西,内蒙古、重庆、四川、贵州、云南、广西、、陕西、甘肃、宁夏、青海、新疆等18个省市自治区的资产规模占全国的比重为32.6%,与去年同期持平;利润总额占比达到26.5%,较去年同期提高5%。

如图2所示:2005年前10个月,中西部地区的石油和化工行业的资产规模和利润总额较去年同期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其中资产规模增幅为17%,利润总额增幅为60%。

随着东部沿海经济的向外扩展,以及中西部地区快速成长,中国石油和化学产业的区域结构将会更趋合理。

面临的主要问题和矛盾

快速发展与资源短缺的矛盾。石油和化学工业的快速发展,造成资源消耗的增加,资源不足的问题已经显现出来。原油2003、2004年进口量分别占原油总需求量的36%和42%,今年预计进口量还能进一步增加;硫磺进口从2000年的273万吨增加到2004年的677万吨,平均每年进口量增加100万吨,中国硫磺进口的同时,还从日本、韩国、菲律宾进口硫酸,2000年进口硫酸37万吨,2004年进口180万吨,进口年均递增48.8%;原盐进口从2000年的2075吨增加到2004年的298万吨,年均递增515.6%。

提高国际竞争力与自立创新能力不强的矛盾。中国改革开放20多年来,石油和化学工业总体水平有很大提高,但是行业在国际上的竞争能力依然是很弱的,因为这些年中国石油化工的发展主要依赖的是引进技术,自主开发创新的技术、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不多。目前,中国石油化工特别是化工的总体水平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要落后15~20年。

建立资源节约型社会的要求与行业技术和管理水平落后的矛盾。从1978年到2004年,中国年均经济增长率超过9%,目前已成为世界第六大经济体和第三大贸易国。中国的兴起成为当今世界的热门话题。但是,要看到这二十多年推动中国经济增长主要靠的是高投入、高消耗、低产出的老路子。2004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约占全球的4%,但消耗的一次性能源约占全球的12%,淡水占15%,氧化铝占25%,钢材占28%,水泥占50%。据中国化工行业统计,目前中国化工生产中,作为原料消耗的能源占能源总消耗量的40%,化工单位产值的能耗是美国的4.1倍,与日本比差距要更大。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目前的技术和管理水平,与建立节约型社会的要求比还很不适应。

建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要求与环境治理能力不足的矛盾。石油和化工是高污染的行业,据统计,中国石油和化工行业废水、废气、固体废物的排放量分别居中国工业排放总量的第一、四、五位,特别是废水、废气的污染还有可能越过国界,对周边国家造成影响。据世界银行研究报告,中国每年污染的经济损失约占国内生产总值的3%~8%。当今世界占总数85%的人口正在陆续进入工业化阶段,全球性的人口、资源、环境的矛盾十分尖锐,这波及中国的现代化面临严峻的挑战。

建立环境友好型社会也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前提,而要建立环境友好型社会,除了提高注重环保的认识之外,更重要的还必须有治理”三废“的先进的技术。在这方面,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也存在很大的差距。

今后展望

本世纪头20年,是中国经济发展难得的战略机遇期。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将使我们成为世界能源和化工原料的消费和生产大国。作为重要能源和基础产业的石油和化学工业,其发展水平和发展质量直接关系现代化建设第二步战略目标的实现。我们将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坚持可持续发展,努力实现经济增长与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

加快结构调整,促进产业升级。近年来,经过有效的结构调整,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在规模和布局方面得到了较大的优化,产品结构有所改善。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仍面临着较大的挑战,我们还需要做更多的努力。比如,要提高成品油的质量,以满足日益严格的环保要求;大力发展煤化工、煤转化,促进能源结构的调整;提高高浓度化肥和复合肥的比例,增加磷肥和钾肥的生产;积极开发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品种,增加杀菌剂、除草剂的供应;加快发展有机化工原料和合成材料,降低对进口的依赖程度。对部分投资过热,产能增长过快,有供过于求趋势的产品,例如电石、纯碱、烧碱、甲醇、黄磷等,要做好引导,适当加以抑制,以保证行业的健康发展。

加速科技进步,提高行业的竞争力。激烈的竞争主要反映在工艺技术水平和产品的技术含量上。目前,中国石化产品中,低附加值产品还占有相当大的比重。科技投入不足制约了行业的发展。据统计,中国石油和化工研发投入仅为销售收入的1%左右,远远低于国外3%到10%的水平。面对资源、能源短缺和部分产品品种、质量不能满足需求的状况,需要在提高行业整体科技水平方面下功夫。一方面要加大自主开发的力度,增加科技开发投入,提高自主创新的能力。另一方面,要继续坚持对外开放的方针,进一步加强与国外企业及同业组织的交流与合作,引进、消化、吸收国外先进技术和工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特别是要在化工新材料、新一代煤化工、精细化工、农用化学品等优先领域,在催化、分离、生物化工、新型节能与环保、电子信息等重点关键技术方面,加大投入,加强合作,加快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