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航空航天进展

航空航天进展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航空航天进展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航空航天进展

航空航天进展范文第1篇

比赛项目众多 竞赛日程紧凑

近年来,航管中心在赛事改革与创新方面做了很多有益的尝试。2011年全国航模锦标赛增加了F3K遥控手掷模型滑翔机和P3D遥控固定翼花式绕标飞行两个项目。2012年,这两项比赛无论从参赛人数还是技术水平都有了很大突破。在此基础上,今年的比赛又新增了P3M-D固定翼花式双机编队飞行和P3N-D模型直升机双机编队飞行两个项目,进一步丰富了比赛内容。

虽然总的比赛项目增加到25个,但比赛总时间却并未延长,从5月20开始到23日中午结束,仅有不到4天。为了按时完成比赛,竞赛日程安排得非常紧凑(表1)。任务最重的一天,比赛项目达到9个。为此,大部分项目都削减为两轮比赛以节省时间,同时每天开赛时间也大大提前。特别是有F1自由飞项目的前三天,比赛在凌晨5点半就正式开始了(图1)。在各方的共同努力和配合下,2012全国航模锦标赛圆满完成了各项比赛。

老项目焕青春 新项目展活力

笔者最近几年一直跟踪报道全国航模锦标赛,客观地说,前几年的赛事进步并不明显,有时还会听到一些批评的声音。但今年的比赛却令人倍感欣喜,无论是传统的老项目还是刚开发的新项目,都出现了很多积极的变化,有些项目的进步还不小。下面笔者就结合各项目比赛的具体情况为大家展现2012全国航空航天模型锦标赛的新发展。

1.自由飞项目

通常,日出、日落前后时段的气流状况是全天最稳定的,对自由飞模型飞机的飞行最为有利。因此,自由飞比赛往往选取这个时段进行。本次比赛尤甚,三项自由飞项目分别被安排在前三天清晨进行,每天5点半就开始正式比赛,而运动员和裁判员则必须在凌晨4点多起床赶赴赛场(图1)。

5月的安阳刚刚入夏,清晨的航校气温还有点低,比赛就在这丝丝凉意中开始了。令人意外的是,比赛前两天不到5点就开始起风,而且越刮越大,对自由飞比赛的影响颇大。虽然安阳航校占地面积达2.4km2,场地宽阔平整,但面对大风,这样的场地对自由飞模型还是显得不太够用。

F1C活塞式发动机动力模型滑翔机和F1B橡筋动力模型滑翔机分别在5月20和21日早晨开赛,模型刚升空便被大风吹向下风区,盘旋不到两圈就远离了视线。加之当时天色暗淡,能见度不高,大部分模型尚在高空就在裁判员的视野中消失了,严重影响了比赛成绩。最终,只有四川队的杨维威和董坤江分别在F1C和F1B项目中两轮均获满分,他们也借此成绩分获这两项比赛的个人冠军,并带领队友获得团体冠军。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老将杨维威,刚刚退休的他是国内F1C比赛的常客,但之前没有获得过一个冠军。退休后,他完全以一种轻松的心态来参加比赛,压力没有了,冠军反而到手了(图2)。

5月22日天气好转,早晨基本无风,对F1A牵引模型滑翔机比赛非常有利。两轮比赛结束后,共有8位选手获得满分,需进行加时赛。最终,河南队老将徐俊芳以404s的绝对留空时间获得个人冠军,团体冠军则被江西队摘得。这么多人进入F1A加时赛近年少有,而21名选手参赛也创了纪录。参加F1B和F1C比赛的选手也不少,各有10余人。除了一些自由飞老将重返赛场外,新人的加入成为此次赛事的一大亮点,虽然他们的技术水平有待提高,但却是国内自由飞发展的新生力量。

除了参赛人数显著增加外,自由飞技术水平也有了新突破。四川队在强手如林的比赛中独占鳌头,这与他们在技术上的充分准备是分不开的。在自由飞赛场上,最引人关注的就是四川队带来的一套风速、温度自动记录仪(图3)。每天在仪器前围观询问的人络绎不绝,甚至还有人现场就想购买。不过据四川队介绍,这台仪器属于“非卖品”,是他们专门为自由飞世锦赛设计制作的,前后历时两年多才完成。通过对仪器记录曲线的分析,选手就能更精确地把握出手时机,进而更充分地利用上升气流提高模型留空时间。

江西队夺得F1A团体冠军也与技术有很大关系。他们的模型不仅使用了先进的电子控时器,且能随时进行在线编程设置,比传统的机械控时器更方便精确(图4)。而国内自由飞发烧友何立文自主开发的电子控时器这次被部分选手采用,效果良好,不少选手纷纷表达了换装的意愿。通过大家在使用中反馈意见进一步改进完善,相信国产电子控时器必将越来越好。

为了保护模型,控时器一般都有迫降功能,选手可根据比赛最大测定时间事先进行设定,但模型起飞后地面则无法更改,一旦出现险情时只好“听天由命”。江西队的高原在比赛时就遭遇险情,而就在模型快要撞树时,他利用随身携带的远程遥控迫降设备使模型安全迫降。该设备小巧便携,可戴在手臂上。模型遇险时只要按下按钮,就能使模型立即转入迫降模式(图5)。

笔者在本届比赛赛场上认识了一位来自上海的老先生王来春。他长期从事橡筋技术研发,早年曾为国家队研制F1B模型专用橡筋,最近又重操旧业开始生产F1B橡筋。这次他专门来到赛场,为选手们免费提供橡筋试用。希望不久之后,王先生的国产橡筋能打破美国公司在全球F1B模型专用橡筋领域的垄断地位。

2.航天项目

航天项目包括S3A/2、S4A/2、S6A/2、S9A/2、S7和S8DP共6项,分别被安排在各项自由飞比赛结束后进行。其中S7花样仿真模型火箭仍以“红旗-2”火箭为原型,只有上海队、河南队和宁波队3支队伍参赛。上海队和河南队的模型火箭比例、外形和细节都非常精确细致,外观得分也在伯仲之间。最终,只有上海队的3枚火箭完成发射取得冠军(图6)。S8DP遥控火箭助推模型滑翔机项目受大风影响,没有一位选手两轮比赛均取得满分。世界冠军卢征也难免紧张,在第二轮比赛中模型在大风中未能准确命中标靶,没有拿到满分。不过河南队在该项目上实力超群,卢征、李士其和张兆年3人均打入前5进入加时赛。最终,卢征和李士其分获冠、亚军,张兆年取得第4名,河南队毫无悬念地取得S8DP团体冠军。

很多人应该对小将张兆年还有印象,去年S8DP决赛中他的模型发射失败,遗憾地输在“起跑线”上,今年他的发挥还算正常。不过在第二轮比赛时,他差点因未能按时交回设备而被取消成绩。好在年轻人身体素质不错,在比赛结束前他以“百米冲刺”的速度及时交回设备(图7)。

3.线操纵项目

线操纵包括F2B和F2D两项。F2D线操纵空战比赛仍采用双败淘汰制,参赛人数较去年增加了不少,除了几位久经沙场的老将外,基本都是年轻的新人。虽然新手们的冲劲和胆量不容小觑,但因技术经验有限,纷纷败下阵来。新老对抗的大部分场次,因选手间水平差距较大,比赛场面精彩不足,却惊险有余。不过F2D偶然性较大,山西队小将王万钧意外闯入决赛,与新疆队老将杨卫民争夺冠军。也许是因为太紧张,小将表现得过于急躁,裁判发令开打之前他就发起进攻,被直接判负(图8)。老将杨卫民则非常“无耐”地成功卫冕。尽管此次比赛中小将们的表现不尽如人意,还需在平时刻苦训练进一步提高,但新生力量的加入对项目的持续发展大有益处。

F2B线操纵特技项目是我国的传统强项,这次比赛可谓三老带三新。韩新平、郭书军和杨钧三位世界冠军同场竞技,让人领略了国际一流水平(图9)。杨柳、邢磊和温思远三位小将则让人看到了中国F2B项目未来的希望。比赛中,杨钧依然使用他参加2010年F2B世锦赛时带有方向舵的模型,郭书军则对模型做了改装,也加上了方向舵(图10)。不过据他们介绍,现有的方向舵面积过小,对模型操纵性能的提升作用并不明显。2012年又是新的F2B世锦赛比赛年,三位世界冠军将继续出征为国争光。他们新做的模型都加装了方向舵,但针对所存在的问题,他们已准备加大其面积,切实提高模型性能。有关2012年F2B世锦赛的相关情况,《航空模型》将持续关注。

4.遥控项目

遥控项目每年都是比赛的重头戏,今年又增加了两项,总计达到14个。

P3M-D和P3N-D分别为遥控固定翼和直升机双机编队飞行项目,对选手的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把自己的飞行动作做好,相互间的配合也必须默契。作为初设的比赛项目,两项比赛的难度设置并不高,只需要选手配合完成一套较为简单的规定动作。由于这两个项目各只有两支队伍参赛,因此更像是表演赛(图11、图12)。最终,河南队和上海队分获P3M-D和P3N-D冠军,四川队获两项目亚军。相比之下,传统的F3M、F3N单机花式飞行项目则分为规定动作和配乐自选动作,观赏性更强(图13、图14)。F3C遥控特技模型直升机项目因只有上海队的薛童铭和张颂华两人参加,实际上成为他们的专场表演。

新项目的创设都要经历发展壮大的过程,去年刚刚增设的F3K和P3D项目就是典型的例子。2012年,上述两个项目都有了长足的进步。参加F3K项目的选手比去年成倍增加。不仅技术水平有所提高,使用的器材也“鸟枪换炮”,轻木构架结构的小模型大都被复合材料的大模型代替(图15)。如此一来,成绩自然也水涨船高。比赛前几名基本被上海和河南选手瓜分,不过差距不大,成绩非常接近。P3D今年共有6位选手参赛,一连串的超低空穿越飞行对选手的心理素质是严峻的考验(图16)。比赛进行到一半时,有位选手穿越限宽门后没能经受住考验,模型直接坠毁在跑道上,令人惋惜。之后,各位选手显然受到了事故的影响,模型飞行高度普遍升高,安全性提高了,但比赛精彩程度和成绩则有所降低。最后,上海队黄振迪力压群雄夺得冠军。

介绍完新项目,再看看老项目的情况。今年变化最大的要数P3Z遥控空战了。以往油动、电动混战、消极怠战的场面一去不复返,比赛的对抗和精彩程度大大增强。这些积极的变化源自对规则的大幅修改。首先,要求参战模型全部采用油动发动机,这样模型的性能、特别是飞行速度等特征相近,增加了格斗交战的机会。其次,全长4分钟的比赛被均分为上、下半场,红、蓝双方在上、下半场进行攻防转换,且规定攻方飞越边界不扣分,守方飞越则扣分。再次,消极怠战可被连续警告并扣分,且取消定点着陆,确保双方模型在空中就决出胜负。确立了上述有利攻方的比赛规则后,选手的进攻积极性大增,激烈的空战场面频繁上演,反败为胜的案例也不时出现。最后的决赛在贵州队蒋波和河南队牛晓斌间展开,他们都是遥控空战项目的老手。决赛一开始两机就激烈缠斗,4分钟内双方均咬口一次打成平手,随后开始2分钟的加时赛。加时赛采取类似足球比赛“金球制”的“突然死亡法”。蒋波先拔头筹,一举击败牛晓斌夺得冠军(图17、图18)。虽然今年的空战非常精彩,但已有裁判提出了改进的设想,希望来年的比赛更上一层楼。针对目前攻击时尾飘带常常一次就被完全咬断,使攻方无法再次得分的状况,有人认为,应缩短尾飘带系绳,延长尾飘带,这样更利于多次进攻。

此外,还有几个项目也值得关注。F3A遥控特技模型飞机项目今年实行了最新的P-13和F-13动作,但由于国际航联的动作图及解释文件较晚,加上规则准备及翻译非常仓促,因此一个动作的解释有误。为此,裁判组和选手们现场讨论并确定了最终动作。而F3A-P遥控特技模型飞机(普及级)项目今年参赛人数创出新高,特别是上海队的两位小队员,年龄都很小,虽然最后成绩垫底,但日后只要勤学苦练,谁又能知道他们会不会成长为中国的克里斯托弗呢(图19)!

P3R-T模型直升机任务飞行比赛的现场,一位大腕级人物张颂华突然现身,不过令人意外的是他的成绩——第6名。笔者原以为他轻轻松松进前3没什么问题,但现在看来,这貌似“简单”的任务飞行也需要一定的专门练习才能完成(图20)。另一项任务飞行P3R-K固定翼空投项目的冠军则长期被河南队垄断,这次也不例外。李士其以其精准的投放和着陆获得冠军(图21)。而上届冠军卢征这次运气不佳,他在投放时风力、风速变化剧烈,给投放时机的选择造成了很大困难,导致成绩不够理想,最后屈居亚军。

深受大风之苦的不止P3R-K项目,P3S遥控双机分离定点项目也是如此。模型起飞分离都没受多大影响,留空滑翔时甚至还要托大风之福(图22)。但在滑翔降落定点时,由于滑翔机没有动力,一般又选用重量很轻的S8DP模型滑翔机为子机,因此大风对模型的影响就显得非常大。选手稍有犹豫模型就可能偏离航线,非常考验操纵水平。

吸引力待提升 市场化需加强

虽然本次全国锦标赛出现了很多值得称道的变化与进步,但同样存在不少问题。

首先,应吸引更多优秀选手参赛,进一步巩固全国锦标赛作为代表国内航空模型运动最高水平的平台。《航空模型》曾报道过的3DX中国站比赛以及一些民间自己组织的DLG(F3K)比赛等都有着颇高的人气,选手们的技术水平也比较高。但目前他们参加全国锦标赛的途径还存在一些障碍,需要对现有比赛体制、机制进行创新和改革。

其次,应该吸引更多的专业和非专业观众到现场观赛,使普通民众有机会了解航空模型,扩大航空模型运动的影响力。目前,受到一些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包括成人、青少年及“飞北”等重大赛事的时间、地点及赛程等内容公布时间太晚,宣传力度也有限,即使模型爱好者也常常不知道这些赛事的相关信息。如果这些赛事信息能早日确定,并采用更广泛的宣传手段向社会公布,想去观赛的人就能及早安排行程。

航空航天进展范文第2篇

寻找目标是关键

专家们一致认为,为宇航员寻找一个合适的小行星目标物,是所有小行星探索任务的重中之重。虽然,目前人类已探测到的近地天体已经超过了7000颗,但是有多少可以进行探索,它们的物理结构如何,这些仍是未知数。

美国航空航天局宇航员汤姆・琼斯说:“现在我们登记在册的目标物很少。为了最大化任务灵活性,我们需要更多候选对象。”研究人员表示,这么做可大大降低任务和机组成员面临的风险。

美国航空航天局当前的目标是在2025年把宇航员送上小行星,这是2010年美国总统奥巴马提出的新太空探索计划的核心思想。它象征着美国航空航天局的探索目标发生了重大转变,该局此前的目标是让宇航员重返月球。

2010年4月,奥巴马在佛罗里达州美国航空航天局肯尼迪航天中心说:“我们希望,到2025年能借助用于长途飞行的新飞船,进行首项超越月球的载人深空探索任务。届时我们将把宇航员送上一颗小行星,这是划时代的第一次。我认为,到21世纪30年代中期我们就能安全把宇航员送人火星轨道,然后再把他们安全送回地球,随后就是登陆火星。”

最近举行的“直击近地天体:为人类进行近地轨道外探索提供一个切实可行的近地天体”学术研讨会的组织者是乔治・华盛顿大学艾略特外交学院太空政策研究所和美国科罗拉多州鲍尔航天科技公司。行星学家琼斯认为,小行星是太空探索中的“天然垫脚石”,能为未来几十年的太空任务提供一个切实可行的探索方向。琼斯表示,借助小行星可以降低深空探索的风险。它对科学发现、行星防御目标、利用太空资源和提高前往火星的操作技术都有好处。

小行星大小很关键

为人类未来的空间探索寻找合适的小行星候选对象,地面望远镜和太空红外观测是很必要的。太空岩石科学家越来越清楚地意识到,要进行载人小行星探索任务,小行星的大小很关键。

研究人员表示,由于太阳系的小型太空岩石还在不断增加,让宇航员乘坐一艘比目标小行星还大的飞船前往目的地,似乎有违我们的探索意图。而且美国航空航天局顾问、小行星研究方面的权威人士亚尔-哈里斯表示,有些直径小于50米的物体,最终被查明是人造太空垃圾――以前进行的探索任务丢弃的东西。他说:“显然,没人想把一个上面写着人类字迹的人造垃圾当做自己的探索目标。”而且,大部分近地天体是一些超高速旋转的微型世界,宇航员很难对其进行研究。必须全面了解小行星

科学家需要对一颗小行星有多少了解,才能发射载人任务,准备降落在这个目标太空岩石上呢?关于这个问题,目前还存在一些争议。遥控探测器事先可以收集的有关小行星的旋转速度、大小、形状和成分等信息,在人类到达以前是否都应该准备齐全?美国航空航天局经验丰富的宇航员安迪・托马斯在宇航员办公室深空探索项目组工作,他表示,毫无疑问,把宇航员送上小行星并不是轻而易举就能做到的事情。

安迪・托马斯说:“往、返都需要很长的时间,这本身就是一大挑战。”除此以外,呆在狭窄的空间里、辐射问题和没有实时通讯,都是小行星探索任务需要面临的问题。要想取得成功,“我们必须对生命保障系统进行很大改进。现在空间站技术还做不到这些”。安迪・托马斯表示,让空间站与小行星保持联系,避免机组成员和飞船遇到危险,也是目前需要考虑的问题。“抵达目的地后的生活和工作会很艰难。”

风险水平

托马斯提到了公众和美国国会参与近地天体项目的问题。他说:“这些任务非常非常危险,它们的风险性绝不亚于20世纪六七十年代开始的‘阿波罗’任务。试图通过把它出售给公众来获得科学回报,这么做可能靠不住。”人们也许把行星防御(学习如何避开正在逼近地球的小行星)看成一个非常紧迫的因素,但是事先需要把送人前往小行星存在的问题一一说清楚。托马斯要求学术研讨会参与者详细列举出必须把人送上近地天体的可信原因,如果没有这些,就会很难获得资助。

小行星项目资金不足

麻省理工学院的行星学家理查德・本泽尔教授表示,进行近地天体研究、行星防御项目和载人小行星任务一直以来因为缺少资金的支持,进展相当缓慢。他说:“很简单,人类进行星际飞行的第一步是确定目的地。调查工作是最基本、也是花费最少的一个环节。就这么一个最简单的环节,为什么美国航空航天局的筹划者仍未做到呢?”

本泽尔表示,小行星调查工作已经持续了20余年。“由于缺少资金,当前的努力很难顺利进行下去。现在,尽管国家顾问委员会的建议、国会的书面训令以及当前的形势都需要进行深空探索和行星防御,但是这项努力并未获得新的资助来源,行政官员也不想为这笔费用买单。解决这个问题迫切需要责任感。”

探索小行星还未付诸行动

曾是美国航空航天局宇航员的爱德-卢现在是硅谷的一名高科技顾问,他赞同本泽尔的观点。爱德・卢说:“不幸的是,美国航空航天局的历史和过去20年的计划使我们对这失去了兴趣,不再关心它们。”他表示,有关近地天体一直以来没有改变的事实是一“尽早发现它们,尽早发现它们,尽早发现它们”。“但是,如果人类近地天体任务向前发展了,这三件最重要的事情将变成‘从现在开始,从现在开始,从现在开始’。你等待的时间越久,它变成一纸空文的机会就越大。”卢表示:“我们不仅需要从现在开始,而且需要加快进程。也就是说,我们需要尽快看到一个个重大转折点,而不是经过漫长等待,直到第一次成功出现。”

重大事件

航空航天进展范文第3篇

blogs.hbr.org

很好地定义问题,有助于找到突破性的解决方案。在开发新产品,或在企业运营流程、业务开展的过程中,大多数企业都不能很准确地界定问题。然而,到了要试图解决问题时,仍然不明确要解决什么问题,就无法认识到要着手开展的工作的重要性。如果无法严谨、准确地定义要解决的问题,企业将错过机会,浪费资源,或者最终的努力无法与战略目标保持一致。多少次某个项目做到一半,你才顿悟原本应该采取另一种做法。多少次某个创新工程似乎要取得突破,你才发现其实是不可能实现的。企业必须更好地提高自己找出问题的能力,这样才能解决真正应该解决的问题。

以下故事涉及三个不同的企业,它们处于不同的领域,但它们的相同之处是都曾经面临正确定义问题的困扰。从案例中可以看出,正确定义问题最终可以帮助企业吸引合适的创新者,为企业带来突破性的解决方案。

亚北极石油问题

1989年,埃克森发生瓦尔迪兹石油泄漏事件(Exxon Valdez Oil Spill)。二十多年后,在亚北极的石油清理队仍面临石油泄漏清理难题,因为石油在低温下粘性很大,很难将它用泵机回收到驳船上再带到岸上的收集站。

如何定义问题:在寻求解决方案的过程中,溢油回收研究所(Oil Spil Recovery Institute)将这个问题定义为“材料粘度”,而不是“石油清理”,并且在报告中使用了一些非石油行业术语。而这份报告的目的在于吸引各个行业的人士提出建议。

突破:最终一位水泥行业的化学家解决了这个问题并获得了2万美元。这位化学家采用了一种商用建筑设备的改良方案,利用这种设备能够振动凝结的石油,从而让石油保持流体状,最终解决了石油清理问题。

ALS治疗问题

在20世纪后期,研究人员试图开发一种药物,用以治疗萎缩性脊髓侧索硬化症(ALS,或称卢伽雷氏病),但是没有取得多大的进展—一个主要障碍是研究人员无法准确、迅速地检测和追踪病情的发展情况。因为研究人员无法准确地知道病人的这种病发展到哪种程度,因此,研究人员增加了临床实验患者案例,推迟了研究时间表。而这种做法除了增加成本之外,无法在治疗上取得成果。

如何定义问题:非营利性组织Prize4Life提出了解决方案。Prize4Life不是将问题定义为寻找ALS治疗方案,而是定义为让ALS研究更有效,希望利用一种生物标志物,让ALS检测和追踪更迅速、更准确。

突破:2011年,一位来自波斯顿贝斯以色列医院(Beth Israel Hospital)的研究人员解决了这个问题并获得了100万美元的奖金。这位研究人员提出了一种无创伤、无痛楚、低成本的解决方案,依靠测量电流通过肌肉的变化情况监测ALS,并评估这种疾病的变化情况。这种方法降低了治疗ALS的研究成本,因为它可以及时提供准确的数据,让研究人员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取得成果。

太阳耀斑问题

2009年,美国航空航天局公告,要寻求一种更好的方法预测太阳耀斑爆发,以保护在宇宙空间的宇航员和卫星,以及保护地球上的电网。而美国航空航天局在过去的30年里采用预测模型,只能提前4小时预测太阳耀斑辐射是否到达地球,而且预测准确率不超过50%。

如何定义问题:面对潜在的问题解决专家,美国航空航天局没有让他们找到一个更好的方法以预测太阳耀斑爆发;相反,美国航空航天局将这个问题视为一个数据问题,他们找到那些有分析背景的研究专家,允许他们使用美国航空航天局庞大的太空天气数据库,最终开发出一种预测模型。美国航空航天局认为,这种数据驱动的解决方案不仅能让各个行业的人士加入解决问题的行列,同时也能让自己利用已经归档的数据,对新预测模型的精确性进行测试,并反馈信息。

航空航天进展范文第4篇

航空航天业属于高端设备制造业,关系到一个国家的国防安全,是一个国家综合技术实力、经济实力的体现。在发达国家,航空航天产业已成为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强大推动力。从提高经济增长质量看,向航空工业每投入1万美元,10年后就可以产生50~80万美元的收益。航空航天产业关联度强,产业链非常长,其技术扩散可以广泛延伸至各种制造业,能有效带动相关产业重大关键技术的群体突破,实现跨越式发展。

“十一五”成绩惊人

“十一五”期间中国航空航天产业发展迅猛,产业规模快速扩张,外贸和转包生产取得长足进步,国际地位和影响力不断提升。

自主研发成果显著

武器装备研制成果丰硕,实现了跨越发展和升级换代。自主研制的新型歼击机、歼击轰炸机、轰炸机、特种飞机、强击机、运输机、侦察机、教练机、直升机、空中加受油机、无人驾驶飞机以及多型号、成系列的航空发动机、机载设备等军用航空装备均批量生产。

民用飞机发展取得重大突破,多种产品进入国内外市场。“新舟”60、运八、运十二、直十一、直九等航空产品批量走出国门。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支线飞机ARJ21-700系列飞机累计中外订单已达340架;“新舟”60Z机累计订单总数已达162架,迎来了批量出口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新局面。民用直升机产业快速发展,直八、直九、直十一、HC120等机型已形成系列化发展格局。

具备发射各种轨道空间飞行器的能力,在可靠性、安全性、成功率和入轨精度等方面都达到了国际一流水平。近地轨道运载能力达到25吨,地球同步转移轨道运载能力将达到14吨。研制的卫星,实现了系列化、平台化发展。卫星技术水平、应用水平、可靠性有了长足进步。初步形成了返回式遥感、通信广播、气象、地球资源、导航、科学探测与技术试验、海洋等7个系列。

攻克了飞船总体技术,制导、导航控制技术等关键技术等国际宇航界公认的技术难题,20余项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2005年神舟六号升空,标志着我国跨入真正意义上有人参与的空间试验阶段。2008年9月神舟七号取得了圆满成功,实现了我国空间技术发展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跨越。

第一颗月球探测卫星“嫦娥一号”于2007年1月24日发射。标志着我国已经进入世界具有深空探测能力的国家行列。2010年10月1日嫦娥二号卫星升空,主要任务是获得更清晰、更详细的月球表面影像数据和月球极区表面数据,因此卫星上搭载的CCD照相机的分辨率将更高,其他探测设备也将有所改进。

走出去参与国际合作

近年来,我国航空工业积极推进国际化开拓,全面扩大对外开放,广泛开展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全面融入世界航空工业,对外贸易大幅度跃升,先后向十多个国家出口上千架飞机和发动机。目前,从“枭龙”、K8、ARJ21、L15到ERJ145,从EC120、S-92到6吨级直升机项目,在飞机、直升机制造领域国际合作走向多样化,国际合作的层次又上一个新的台阶。

国际合作方面,全方位推进与国外航空工业界的合作关系,有效地促进了与空客、波音等伙伴之间的合作,为实现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的合作创造了条件;与国外知名航空制造企业以联合研发、合作生产、合资建厂等形式共同参与C919项目等。一些新项目合同陆续签订与执行,如与庞巴迪签署C系列飞机风险供应商合同,与空客签署关于建立复合材料制造中心的合资合同。

国际市场开拓方面,我国自行研制的ARJ21-700新支线飞机在第八届珠海航展进行首次飞行,美国最大飞机租赁公司通用电气金融航空服务有限公司订购7"25架ARJ21-700。ARJ21-700是中国按照国际惯例自主研制的第一个先进支线飞机产品,它的出现将打破波音、空客、庞巴迪、安博威等外国飞机厂商在中国民用航空市场近乎垄断的格局。“新舟”60、运十二飞机以其优良的性能赢得用户,实现批量出口。截至目前,已有17架“新舟”60飞机在海外七国运营。其别值得一提的是玻利维亚两架机的交付以及在海拔4000米的拉巴斯机场的试飞成功,标志着国产的民航客机在南美市场迈出了坚实的第一步。

在航天工业方面,2007年我国首次以火箭、卫星及发射支持的整体方式,为尼日利亚成功发射通信卫星一号并在轨交付,中国航天实现了卫星整星出口零的突破。第二颗整星出口卫星――委内瑞拉通信卫星已于2010年10月30日发射,第三颗卫星――巴基斯坦通信卫星项目已正式签约,成为世界上为数不多的提供完整配套的发射服务、卫星、地面设备等航天产品及服务的供应商,火箭已成为享誉世界的高科技品牌。

“十二五”,辉煌再铸

中国将航空航天产业作为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和优先发展的高技术产业,“十二五”期间将进一步加大政府支持力度,促进其快速发展。

航空展望

在未来几年里,快速提升民机适航能力,推进民机产业快速发展。要深入开展适航技术研究,完善适航性管理体系,同时在未来5到10年间,重点推进61~99座涡扇飞机以及涡轴系列发动机的适航取证工作,重点支持技术含量高、市场潜力大、技术基础相对较好的机载设备单独适航取证和维修适航取证,为民机市场提供成熟的货架产品;强化适航验证能力建设,逐步具备国内大型客机、通用航空型号、大型民用直升机、航空机载设备等型号研制的适航符合性演示验证能力;重视专业人才培养,提升职业素质,达到每年20名试飞员的培养能力,以满足未来民机试飞的需求;突破关键试飞驾驶技术和评审技术,使我国的试飞员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低空空域开放

低空域开放将会列入单独列入新兴产业“十二五”规划,未来五年有望实现全国性的开放。通用航空相关的航空配套的设施和服务(生产、销售、培训、维修等)进展缓慢亦成为制约发展的因素。估计在未来一到两年内实现开放试点,预计2010~2020年间我国通用航空飞机需求市场容量将达到1500亿人民币。在“十二五”期间,预计通用航空产业处于市场铺垫和积累期:低空域开放首先需要机场、空管和航油等配套逐步完善;通用航空运营业务也将直接开展;由于细分市场较为成熟,外资品牌将占据大半江山,国内与外资品牌合作的维修企业将直接获益。

走出去

为全面加快国际化开拓步伐,中国航空工业的骨干企业必须勇敢地走向世界,立志成长为跨国公司、全球公司,对国家战略形成有力支撑。要建立全球视野、利用全球资源、参与全球竞争和拓展全球市场。要立足国内已有资源,积极融入国际航空产业链,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在此基础上积极进行海外生产、销售布局,建设海外研发中心,初步完成全球生产布局和跨国投融资布局,最终实现利用全球资源,在全球范围内经营,服务全球市场,实现研发、生产、销售网络的全球化,完成全球融资平台搭建,发展成为真正的全球公司。

载人空间站

2020年前后将建成规模较大、长期有人参与的国家级太空实验室。按计划将于2011年发射天宫一号飞行器和神舟八号飞船,实施首次空间飞行器无人交会对接试验。2016年前,研制并发射空间实验室,突破和掌握航天员中期驻留等空间站关键技术,开展_定规模的空间应用;2020年前后,研制并发射核心舱和实验舱,在轨组装成载人空间站,开展较大规模的空间应用。载人空间站建成后,将全面实现我国载人航天“三步走”发展战略,进一步推动载人航天技术向更高水平发展。

航空航天进展范文第5篇

招商证券在调研神剑股份(002361)后进行了推荐,理由主要包括看好公司化工和军工双主业的发展,资产整合后爆发式增长可以期待。

此前,神剑股份以股份形式支付收购嘉业航空,交易价格为4.25亿元,嘉业航空承诺2015-2017年的年复合增长率大于35%,这表明嘉业航空对未来的强烈信心。二级市场上,神剑股份在5月份复牌后,股价连续涨停,在本轮下跌中,其股价回落幅度较大,而基于公司化工及军工双主业的发展前景,该股在企稳后的走势仍值得看好。

具体而言,嘉业航空以航空模具加工起步,是西飞、陕飞等航空单位首选工装模具提供商,市场份额大于50%,随着新机型的批产以及其他新型号飞机的研发,对工装的需求将快速增长;每架飞机生产后需要进行工装定检,此项业务毛利率高,将带来更大的业绩增量。目前,嘉业航空的高端制造业已拓展至航空航天和轨道交通等领域,营收各占比40%,其他军品约占20%,航空航天产品毛利率50-60%,轨道交通约35%。

招商证券在调研中了解到,嘉业航空积极进行了航空零部件加工新技术的研发,粉末热等静压精密成形技术和内高压充液成形技术已经取得进展并处于小批量试制阶段;嘉业航空还拓展了无人机制造业务,为西飞、陕飞等加工和装配无人机,用于靶机、测绘勘探等任务,初期产能在50架次左右,随着未来产能释放,会有持续稳定的市场空间。招商证券预计,新增业务广阔的市场空间将为神剑股份带来超越市场预期的增长。

基础业绩支撑方面,投资者可关注神剑股份的传统主业处于国内龙头地位,多年来积累了大量专业技术,参与起草了多项国家标准,生产近百种聚酯产品成为产品最齐全的提供商,是国家级重点高新技术企业、中国驰名商标、国家级知识产权试点企业、安徽省创新型试点企业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