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加快县域经济发展

加快县域经济发展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加快县域经济发展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加快县域经济发展范文第1篇

关键词 县域经济 发展探讨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

1宜阳经济发展走势良好

近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县上下按照“统筹兼顾,持续提升,四化同步做示范,六加一攻坚战走在前”的总基调,自加压力,务实重干,不断加快发展步伐,经济发展呈现出良好态势。

(1)把经济发展放在首位,主要指标增长较快。三年来,国内生产总值平均增速达到11.9%。2014年全年,完成生产总值207.8亿元,同比增长11%;固定资产投资253亿元,增长23.9%,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5亿元,增长15.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670元,增长12.5%,农民人均纯收入8675元,增长11.5%。

(2)把工业经济作为主导,支撑作用明显增强。近年来,宜阳县实施产业立县、工业强县的战略,围绕工业上项目。已初步形成了化工、建材、装备制造、电子电器、食品生物医药、硅镁新材料六大支柱产业。

(3)把现代农业作为基础,农业发展形势较好。通过不断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现代特色种植,逐步形成了以现代烟草、畜牧养殖、花卉果蔬、油料作物、黑色杂粮、农副产品深加工等六大主导产业,形成了优势突出、特色鲜明的农业种植新格局。

2宜阳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

(1)发展盘子不够大。去年我县GDP完成207.8亿元,占全市的6.3%与周边兄弟县相比,分别是偃师市的54.7%、新安县的59.4%、伊川县283.1亿元的73.4%。

(2)科技支撑不够强。目前,我县骨干企业中除青岛啤酒、黄河同力、前进化工、中信重工等少数几家企业拥有技术研发中心外,其它企业均无科技研发机构,产品大都处于产业链上游和低端位置,缺少话语权和定价权。

(3)财税增长不够快。去年我县完成公共财政预算收入8.61亿元,偃师市为10.4亿元、伊川县为15.8亿元、新安县为13.3亿元、孟津县为11亿元,差距显而易见。

(4)产业结构不够优。“一产不优、二产不强、三产不大”的问题仍未从根本上解决,粗放型的发展方式还没有实质性的改变,调结构、转方式的任务十分艰巨。

3宜阳经济发展面临的机遇

3.1从宏观政策看

(1)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确立了稳中求进的经济工作基调,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一系列稳增长、扩内需的政策措施正在出台,为项目建设和招商引资创造了有利条件。

(2)建设中原经济区纳入到了“十二五”发展规划,中原经济区、郑州航空港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国务院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要支持洛阳建设中原经济区副中心城市。一带一路的实施,这肯定将给我们全市经济发展带来重大机遇,宜阳也必定会从中受益。

(3)洛阳市“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布局为“一中心五组团四支撑”。 宜阳县是洛阳市“五组团”的重要组团,而且,宜阳县发展条件得天独厚。

3.2从经济发展环境看

今年将是国际、国内经济格局大调整、大变革、大转移的关键一年。经济学家认为,当前中国社会,制造业正从东部渐渐向中西部转移 ,这对我们招商引资有很大的优势。

3.3从自身潜在优势看

(1)处于洛阳市“一中心五组团”之列,发展的区位优势明显,经过这几年的快速发展,宜阳县城品位有了很大提升,洛宜快速通道通车之后,洛宜一体化的进程大大加快,我们完全有可能将区位优势变成经济发展优势。

(2)处于粮食生产核心区。省委、省政府提出的粮食核心区建设已上升为国家粮食生产的主战略,国家投入了大量的资金,除了提高粮食产量外,一些资金、项目捆绑发展,对我们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有着很强的支撑作用。

(3)处于洛阳市“大工业”布局辐射转移最优地带,承接洛阳市产业转移优势明显。现在,洛阳市许多过去的老工业项目都开始退城进县。

(4)处于洛阳市三产服务发展的最优地带。宜阳离市区比较近,县城经济发展比较快,三产服务发展呈现出快速、强劲的增长势头,三产服务业发展的水平和档次也有了很大提升。

4宜阳经济发展的战略选择与路径

观念决定思路,思路决定出路。准确把握宜阳经济发展的特点和方向,谋划正确的发展思路,对于推动县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至关重要。

(1)实施产业立县战略。一要提升传统产业;二要培育新兴产业;三要构建产业集群。

(2)实施工业兴县战略。发展的战略地位,一要不断优化经济结构,优化工业布局。二要以项目建设为支撑,着力发展支柱产业,三是要坚持推进全民创业,突出抓好民营经济,全力支持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着力打造活力宜阳。

加快县域经济发展范文第2篇

1.切实落实县(区)的管理权限。凡省下放到县的管理权限,市各部门要不折不扣地贯彻落实到县。凡市能下放到县(区)的行政审批事项一律下放。对已取消的行政许可和非行政许可市批事项,一律不准继续审批,违者将追究相关责任人责任。对市保留的行政许可和非行政许可事项,一律进入市政务中心,实行并联审批,三级联动,限时办结,超时默认。积极探索项目代办制,逐步推行“网上审批制”。

2.完善垂直部门管理体制。凡在县(区)延伸机构,党的关系实行属地管理,其主要负责人的任免、考核,事先征求并充分尊重党委、政府意见。对不作为、消极作为、乱作为等影响地方发展的垂直管理部门负责人,县(区)党委、政府应及时向其上一级主管部门提出,其上一级主管部门要及时予以调整。

3.减轻县(区)财政支出压力。除中央明确规定或省政府批准的规费项目外,市直各部门不得以任何名义向县(区)集中收费性资金。省政府未批准的各类建设项目不得要求县(区)财政提供配套资金。禁止和取消一切不符合规定的达标升级活动。

4.加大财政支持县(区)力度。积极协助县(区)争取省财政间隙资金借款的方式支持县域经济的发展;认真落实省财政对县(区)级地方一般预算收入中的税收比上年增长部分,按增长额(年增长率超过30%的按30%计算)的20%,奖励给县(区)作为发展资金的政策;积极争取省企业挖潜改造资金、三产引导资金、中小企业发展资金等专项资金,逐年提升支持我市县域经济的比例。市设立的工业发展专项资金、支农资金、科技三项费用等专项资金支持县(区)的比例,随财政收入的增长而同步增加。

5.大力发展地方金融机构。在进一步优化金融发展环境的同时,支持县(区)尽快完成农村信用社统一法人制度改革。支持*市农村合作银行、徽商银行*分行早日挂牌。鼓励股份制商业银行在县(区)设立分支机构和多种所有制的社区金融机构。积极发展典当行、拍卖行、租赁公司、投资公司等非银行金融机构。引导农户发展资金互助组织,规范民间借贷,积极发展“三农”保险。

6.进一步健全信用担保体系。支持县(区)通过安排预算资金、部分国有资产变现收入和引入民间资本等多种方式,补充和增加担保机构资本金。支持开发区创造条件,利用自身的资产组建担保机构。鼓励企业间开展互担保。改进社会中介服务,简化评估、公证、抵押、登记手续,实行最低标准收费。协调金融与担保机构的合作,分散担保风险,简化合作手续,降低合作门槛和成本,提高信用放大倍数,充分发挥担保作用。

积极推进县(区)政府与国家开发银行的合作,积极争取农业发展银行的政策性贷款。

7.依法保障项目建设用地。认真做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修编。优先保证“861”、“443”重点项目、重大利用外资项目和工业项目用地。积极盘活存量土地,鼓励各类建设项目特别是新上建设项目使用现有建设用地和未利用土地。不改变农用地性质的旅游项目用地实行“只征不转”。通过村庄复垦整理节省出来的土地,在保证农村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和农村居民得到妥善安置的前提下,报经省国土部门核准,节余指标可用于城镇建设。在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前提下,允许村庄、集镇、建制镇中的集体建设用地有偿使用和依法流转。

8.完善用地收费管理。规范农用地转用、土地征收、建设项目用地预审和供地等审批程序。认真落实皖发[*]14号文件的有关规定:耕地开垦费一律按下限标准收取,凡项目用地已做到耕地占补平衡的,在土地征收审批时不收取开垦费;新增建设用地有偿使用费就地缴入国库,实行先缴后分;耕地占用税县(区)级分成部分,即征退返。妥善安置被征地农民,切实维护被征地农民合法权益。

9.完善开发区管理体制。认真落实市委《关于县(区)经济开发区主要负责人享受县级待遇意见》的规定,省级开发区(含比照执行的专业园区)管理机构的行政级别可根据开发区的发展情况确定,负责人可以高配。

10.支持开发区基础设施建设。对开发区基础设施项目优先规划建设,优先推荐为国债项目,优先帮助争取政策性贷款。提高城市维护费、土地出让收入等用于开发区基础设施建设的份额。省财政设立的县域经济发展专项资金,重点支持开发区基础设施建设。

11.实行入园工业项目奖励政策。凡在开发区或工业园区新上工业项目投资(包括土地、厂房和生产性设备)在1000万元~5000万元、项目建设周期在一年以内的,竣工投产后给予企业法定代表人一次性奖励3万元;投资5000万元~1亿元、项目建设周期在三年以内的,竣工建设周期在五年以内的,竣工投产后给予一次性奖励10万元。奖金由开发区或园区所在县(区)财政支出。

12.加大全民创业扶持力度。加强产业政策引导,降低市场准入,认真落实我市鼓励全民创业的各项政策措施。鼓励支持各级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依照有关法规政策带头创业,参与招商引资,辞职经商办企业或到民营企业就业。支持外出务工经商人员回乡创业。支持县(区)建立创业园区(基地)、中小科技企业孵化器,设立创业服务机构,加强创业培训,扩大小额贷款发放范围和担保基金规模。对进入创业园区(基地)的下岗职工、失地农民等困难群体,在开业、收费、房租等方面给予政策扶持。

13.掀起旅游发展第三次。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充分利用我市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品牌优势和区位优势,以提升旅游产品结构、打造知名品牌为关键,以深化改革开放、创新管理体制机制为动力,全面加快*旅游国际化进程,力争早日把*风景区打造成全国综合竞争力最强的自然景区,把*市建设成为全国同类旅游城市综合竞争力最强的城市之一,使*真正成为“安徽旅游龙头、华东旅游中心、中国旅游名牌、世界旅游胜地”。

14.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大力推进以乡镇机构、农村义务教育和县乡财政管理体制为重点的农村综合改革以及林权制度和土地管理体制改革,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体制保障、财力支持和动力源泉。认真贯彻省政府《关于扶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加快发展的意见》(皖政[*]96号),整合资源,重点扶持省级龙头企业和我市六大主导产业重点项目。建设一批旅游观光型、工业主导型、商品流通型、外贸促进型、综合发展型的小城镇。

15.加强基层人才队伍建设。选准、配强乡镇党政正职,每年选拔一批乡镇干部到经济发达地区锻炼。建立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制度,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和社区工作。从*年起,选择100个示范村和10个社区进行试点,完善相关机制和配套政策;*年到2010年,每年选拔100名左右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和社区工作,基本实现全市每个村、社区有一名高校毕业生的目标。

16.保持县(区)领导班子相对稳定。认真贯彻落实中办发[*]19号文件有关规定,注意提高县(区)领导班子中熟悉经济工作的成员比例。县(区)党政正职原则上要在同一县(区)任满一届,除工作特别需要或特殊情况,届中一般不做调整。

17.加大县域经济考核力度。

(1)对县(区)的考核。①对全省县域经济年度考核综合指数(或动态指数)位次前移5位以上的县,市委市政府给予通报表彰;连续两年前移5位(或一年前移10位)以上的县,除给予通报表彰外,给予县委书记、县长各奖励3万元,并在建设用地指标,市级支农资金和工业发展基金等方面给予倾斜(区可比照考核)。②对全省县域经济年度考核进入“十快县”的县或达到“十快县”标准的区,给予县(区)委书记、县(区)长各5万元奖励,授予“发展先进奖”称号;年度考核进入全省“十强县”的县或达到“十强县”标准的区,给予县(区)委书记、县(区)长各8万元奖励,授予“发展标兵奖”称号。③对全省县域经济年度考核位次(动态指数)后移5位以上的县,市委、市政府给予党政主要领导通报批评;连续两年后移5位(或一年后移10位)以上的县,除给予通报批评外,并调离主要领导岗位或责令其引咎辞职(区比照执行)。

(2)对乡镇的考核。以财政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等主要经济指标为重点,制定乡镇经济发展考评办法。年度考核综合指数和动态指数前十位的乡镇,授予“十强”或“十快”乡镇称号,对党政正职给予奖励。年度考核动态指数后移五位的乡镇,对党政正职给予通报批评;对连续两年后移五位或一年后移十位的乡镇党政正职,调离主要领导岗位或降级使用。

(3)对市直部门的考核。以争取国家和省支持、服务县(区)等为重点,制定市直部门的考评办法,对支持县域经济发展业绩突出的前三名进行表彰,后三名给予通报批评。

加快县域经济发展范文第3篇

关键词:香格里拉 县域经济 优势 对策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1)28-0160-02

香格里拉县地处青藏高原南缘,横断山脉腹地,是滇、川及三省区交汇处,是举世闻名的“三江并流”风景区腹地,总面积11 613平方公里,是云南省土地面积第一大县,总人口17.29万。

一、香格里拉县域经济的基本状况

(一)香格里拉县的潜在优势

香格里拉县区位优势突出,气候复杂多样,自然生态条件十分丰富,旅游、生物、矿产、水能是其发展潜力最大的四大资源。一是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历史悠久的茶马古道、厚重的民族文化、特色浓郁的人文景观、博大恢弘的自然景观,使香格里拉县具备了发展旅游业的得天独厚的条件。境内雪山耸峙,草原广袤,河谷深切。海拔在4 000米以上的雪山有47座,较为著名的有巴拉更宗雪山、浪都雪山、哈巴雪山等。在林海中分布着碧塔海、属都湖、纳帕海等无数高山湖泊。另有举世闻名的虎跳峡、长江第一湾田园风光及中国最大的华泉台地――白水台及霞给温泉、天生桥温泉、上桥头温泉等。二是丰富的生物资源。香格里拉县是有名的森林王国,木材蕴藏量在1亿立方米以上,森林覆盖率为36.4%,在原始森林中栖息着数不胜数的珍禽异兽,如金丝猴、小熊猫、野熊、黑麝、金钱豹、自鹇等。香格里拉县还出产大量名贵中药材如:冬虫夏草、贝母、雪上一枝篙、珠子参等数百种。香格里拉县还有众多的名贵观赏植物,如墨兰、雪莲、报春、百合等数百种。此外食用菌类丰富,木耳、鸡枞、羊肚菌等储量惊人。三是储量丰富的矿产资源。香格里拉地处三江褶系与扬子准地台交接地带,全县总面积中,扬子准地台约占10%,三江褶皱系约占90%,褶皱断裂发育,成矿条件良好,被地质学家称之为“三江”成矿带,矿产资源十分丰富,已知有金、银、铜、铁、钨、铍、钼、锰、铅、锌、滑石、小晶、石棉、白云石、大理石、褐煤、泥炭等矿种25种,矿床、矿(化)点共120个,其中已探明大型矿床1个,中型矿床5个,小型矿床15 个。四是丰富的水能资源。香格里拉县属青藏高原横断山脉余脉地段,地势北高南低,三面被金沙江环绕。除金沙江干流外,共有大小河流244条,水能理论蕴藏量209.84万千瓦,可开发量116.2万千瓦。

(二)经济稳步增长

“十一五”期间,香格里拉县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24.9%;人均GDP达到17 252元,年均增长23.1%,是“十一五”规划目标的2.83倍;农业总产值年均增长7.35%;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74.28亿元,是“十五”期间的6.9倍。到2009年,全县国内生产总值完成23.63亿元,同比增长了22.5%;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完成1.66亿元,同比增长了25.3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 040元,同比增长了9.6%;农民人均纯收入达3 026元,同比增长了12.2%;接待国内外游客394.59万人次,比上年增长20%,实现旅游社会总收入40.97亿元,同比增长了34.1%。目前,全县呈现出经济运行整体平稳、社会事业全面加强、民计民生继续改善、生态文明持续向好的发展态势。

(三)发展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近几年,香格里拉县在发展县域经济方面,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表现在:生态环境脆弱,开发与保护的矛盾突出;远离经济中心,多民族聚集,财政收入较低,基础建设投入不足,社会经济落后的面貌一时难以彻底改变;产业结构层次低,劳动力素质不高,经济发展方式面临巨大的转型压力;能源、资源供需矛盾和约束更趋强化,转变传统的“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难循环、低效率”为特征的发展方式未取得突破性进展;城镇化水平较低,城乡统筹发展任务艰巨;农牧业生产水平较低,扶贫开发任务繁重;基础设施和产业基础相对薄弱,自我发展能力尚未形成;社会事业发展总体滞后,公共服务能力不足;生态补偿机制亟待完善,生态环境建设保护难度大,可持续发展面临较大挑战;分裂与、渗透与反渗透形势依然严峻,维护稳定任务仍然艰巨。

二、香格里拉县域经济发展的对策

(一)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加快开放步伐

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是加快资源转换,抢先发展的现实选择。由于香格里拉县基础差、底子薄,仅靠自身的力量,难以实现跨越发展,因此在加大资金引进的同时,也要引入人才、技术、管理和市场,借助外力,实现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一要营造良好的开发环境。要进一步解决思想,努力改变“肥水不流外人田”和“等、靠、要”的陈旧观念,增强“优势互补、互利互惠、真诚合作、共同发展”的意识,营造良好的开放氛围。二要加强对外宣传力度,广泛开展与国内外的经济技术合作,努力吸引更多的资金、技术和人才。

(二)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城镇化进程

基础设施建设既是推动经济的动力因素,又是经济开放招商引资的环境基础;既是引来外地人开发资源的“平台”,又是当地人走出落后封闭了解精彩世界的“窗口”。基础设施落后是香格里拉县较突出的问题,要抓住西部大开发的机遇,本着适度超前的原则,加大交通、通讯、电力等基础设施建设力度。特别在农村,要加强农村小型水利、农村水电、节水浇灌、农村沼气、人畜饮水、乡村道路等农村小型基础设施建设。要逐步建立以农村信息窗口、信息服务站队伍为重要内容的农村信息网络,联结龙头企业,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和生产、营销大户,引导农户按市场需求组织生产。

(三)以“矿电开发”为核心,努力做大做强矿电产业

按照迪庆州人民政府“做大做优水电产业、做大做精矿产业”的要求,始终把工业放在培育县域经济发展后劲的战略高度,充分发挥全县矿产资源丰富、水电开发潜力巨大的优势,加快矿电产业发展,推进全县经济增长、财政增收。大力发展壮大电力、矿产业,以节能降耗为重点,加快全县新型工业化进程,既要注重做大规模,更要注重提高效益。矿产业方面:继续推进工业园区格咱片区和旺池卡片区建设;在搞好环境保护和安全生产的前提下,要全力推进普朗铜矿前期建设,支持现有的格咱神川矿业、安乐铅锌矿、虎跳峡镇钨矿等矿山企业做强做大;加快企业技术改造步伐,努力提高工业经济运行的质量和效益;继续整顿和规范矿产资源开发秩序,加大动态巡查执法力度,依法加强资源勘察。水电方面:进一步加强城乡电网的改造和建设;要继续抓好康思水库、小中甸水利枢纽的前期工作,加快梨园电站、尼汝河流域、浪都河流域、格基河流域等电站的建设进度,积极主动做好在建电站的服务协调工作。

(四)以“香格里拉品牌”为依托,努力实现旅游提质增效

要进一步强化“旅游兴县”意识,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加大旅游宣传促销力度,完善旅游行业管理。一是紧紧围绕“一个集散中心,三大国家公园,两个重要景区,一条精品线路”的总体布局,切实做好普达措国家公园、香格里拉大峡谷、虎跳峡等景区景点的建设,着力改善旅游基础设施,打造精品、提升品牌、提高服务,把核心景区景点做精做实。二是进一步理顺和规范旅游行业管理体制,加大宣传促销力度,拓展海内外旅游市场。三是进一步推动旅游业与农业、文化的结合,大力发展生态旅游、生态农业、生态文化,提升旅游文化内涵,提高产业效益,增加农民收入。四是抓好旅游服务标准化、规范化和法制化建设。加强对旅游及相关行业的有效管理和市场监控。健全旅游执法监督管理机构,加大旅游市场秩序整治力度,认真受理游客投诉,及时查处整改,以良好的法治环境和市场秩序,促进旅游业健康发展。

(五)培育壮大生物产业

要立足优势资源,根据“打基础、育龙头、重科技、创品牌”的发展思路,狠抓生物资源开发创新,坚持重点发展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的名、特、优、稀、新生物产品开发。进一步建设好绿色产业园区、松茸加工园区、香格里拉花卉园区、高山植物园区四大园区,把绿色产业园区建成香格里拉县饮品和绿色食品加工平台,把松茸加工园区建成松茸加工出口基地。重点发展饮品工程、食品工程、药品工程、观赏品工程四大工程。扩大青稞干红、干白、藏香醇、果汁的生产能力;进一步搞好牦牛系列产品的深度加工,形成具有特色的牦牛系列食品;发展核桃油系列食品加工;提高松茸等野生菌类、野生蔬菜等产品的生产能力和产品档次,拓展国内外市场;提高研发能力,开发藏药产品。扩大百合、郁金香种植规模,开展花卉新品种研发;积极扶持香格里拉酒业有限公司、香格里拉藏龙、藏药、格桑花卉等龙头企业。加快干果、红豆杉、葡萄、蚕桑、药材五大基地建设。

县域经济是目前市场经济中最活跃的成分,它是中国政治经济生活、社会生活、文化生活的支撑点,在中国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诸方面处于承上启下的关键地位。因此,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是香格里拉县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保证,我们应发挥自己的特色和优势,积极实施科学发展战略,优化结构调整,努力推动县域经济发展,夯实经济基础,为长远发展积攒后劲,蓄势造血,为实现香格里拉县域经济的腾飞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加快县域经济发展范文第4篇

建宁是一个典型的山区农业县,版权所有,全国公务员共同的天地!全县15.02万人口中,农业人口有13.07万人,加快发展农村经济,不断增加农民收入,已成为推进建宁县域经济发展,确保如期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关键。为此,我们在实际工作中,紧密结合县情实际,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精神,按照省委七届五次、市委六届七次全会关于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决策部署,坚持以“围绕农业办工业,办好工业促农业”为立足点,以农业产业化为着力点,创新农业经营理念,进一步整合现有的产业优势和独特的资源条件,做大龙头企业,拓展市场空间,增强发展后劲,以产业化带动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努力走出一条具有建宁特色的县域经济发展路子。

一、围绕以农兴工,调优产业结构,打造大农业发展格局。建宁的农业产业化经营已具备较好的基础,当前关键是要解决好区域开发重点、资源合理选择与优化配置等问题,促进“一乡一业、一村一品”或“几乡一业、几村一品”的形成。首先,要优化三大区域布局。一是构建以城区为中心,里心、均口为两翼的V型特色经济区,着重巩固“三子”(果子、莲子、种子)基础,加快品种更新,推进科技兴农,不断提高特色农业比重。二是构建以黄埠、客坊、伊家为主的西部种养经济区,重点发展烤烟、食用菌、仔猪、肉牛以及草食畜禽为主的农业综合开发项目,把畜牧业作为新增后劲支柱产业加快发展,到2005年,全县畜牧业产值达到农业总产值的30%。三是构建以溪源、黄坊为主的东部经济区,充分开发笋竹资源,培育林业资源,提高笋竹转化增值和加工增值的效益推进林产品加工业发展。其次,要加快发展生态农业。以创建国家生态县为契机,以推广农业标准化生产为切入点,加快实施“无公害食品行动计划”,组织引导农民大力发展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重点抓好无公害水果和绿色莲子基地建设。同时,加快农业监测体系建设,逐步在全县范围内形成布局合理、功能完善、服务便捷的农业质量安全监测网络。第三,要大力突破创汇农业。坚持外向型农业发展方向,充分发挥现有绿色食品品牌和原产地注册保护等进入国际市场的“通行证”作用,着重在农产品精深加工上下功夫,不断扩大建莲、速冻鲜莲、孟宗笋系列等产品的出口创汇能力;加快推进对台农业合作,以应德公司4000亩黄花菜示范项目带动,促进以商招商,吸引台湾资金和技术投入农业领域;大力发展养鳗业,通过整合现有资源,重点扶持里心、黄坊、溪源等乡(镇)扩大养殖规模,争取年产量达500吨。第四,要夯实农业生产基地。立足于为农产品加工企业提供原料建好生产基地,对资源优势最突出、经济优势最明显、生产优势较稳定的项目重点培育,形成一批主导产业。当前,重点是建好七大生产基地。一是果子基地。以黄花梨为主的水果基地面积力争达12万亩,年产量6万吨以上。二是莲子基地。随着文鑫万吨莲系列、鑫达10万吨系列饮品等项目的投产,种植面积2005年要力争达到8万亩以上。三是种子基地。杂交水稻制种面积稳定在3万亩,年供种量5000吨。四是烟叶基地。种植面积稳定在3万亩,确保烟叶收购达6万担以上。五是笋竹基地。高标准建好10万亩"两高一优"笋竹两用林,建成10个毛竹5000亩生产大村。六版权所有,全国公务员共同的天地!是食用菌基地。以茶树菇、竹荪、反季节香菇为主的珍稀食用菌种植突破2000万袋。七是畜禽基地。重点建设万头仔猪基地、百万羽养鹅基地和肉牛养殖基地。

二、立足强工促农,做大龙头企业,推动农业产业化发展。一是加快引进。改变山区县无法发展工业的旧思维模式,发挥特色农业资源优势,打破区位、资金、能源等劣势,在开展“抓项目、增后劲、促发展”活动中,通过资源开发、资产重组、技术对接、嫁接改造、租赁经营等形式加快区外资金、技术、设备等引进,培育新的龙头企业成长,促进原有龙头企业做大做强。当前重点是要通过引进,盘活县猕猴桃厂、胶合板厂等一批老企业。二是加强帮扶。进一步调整和充实县农业产业化领导小组,对确定扶持的省、市、县级重点龙头企业,至少安排一名处级领导帮扶。每年择优选调10名以上科技人员到龙头企业挂职,帮助企业进行项目开发、行政管理和市场营销。当前,要重点帮助鑫达、文鑫、孟宗加快10万吨“闽江源”绿色饮品系列、万吨莲系列、100万箱笋系列项目实施,促进企业做大做强。同时,强化政策扶持,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关于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扶持县级龙头企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县财政每年统筹安排40万元资金作为县级龙头企业的贷款贴息和奖励资金,用于扶持农业产业化基地建设、新品种引进、新技术推广、人才培训和龙头企业新产品开发的补助和奖励。此外,在企业用地、用水、用电、税费减免和金融等方面提供优惠和服务,支持、鼓励企业通过租赁、购并或股份制改造等形式壮大自己。三是突出重点。围绕莲子、果子、种子、笋竹等主导产业,重点培育当年产值或营销额在1000万元以上,固定资产300万元以上,年上交税收20万元以上,带动农户600户以上,农户从中增加收入100万元以上的“带动型”龙头企业,力争每个产业都有1个以上龙头企业。四是强化管理。进一步规范对龙头企业的管理,严格考核、评审制度,不断健全完善《关于县级龙头企业考核评审办法》,促进龙头企业在公平、公开、公正的竞争环境中发展壮大。创新龙头企业与农户之间“资产联结、供求衔接、价格保护、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机制,规范发展“订单农业”,巩固“公司+基地+农户”等经营新模式,使企业增加效益,农民增加收入。

三、发挥品牌效应,拓展市场空间,巩固农业产业化发展优势。我们坚持“两手抓”,一手抓打造名优品牌,一手抓市场开拓。一是宣传品牌。全县登记注册的农产品商标共有59个,其中获福建名优产品5个、省著名商标2个、绿色食品使用权3个、原产地产品标志3个。要通过积极组织企业参加各类项目推介会和招商活动,进一步扩大“中国建莲之乡”、“中国黄花梨之乡”宣传面;对于已被认定和获奖的“闽江源”、“山雪”、“文鑫”、“孟宗笋”等优质特色名牌农产品,鼓励和扶持企业筹集资金在中央、省级媒体上投放宣传广告,并多渠道利用网络平台、声讯服务、邮政广告等新式宣传手段,不断扩大品牌知名度。二是创新品牌。大力营造争创品牌氛围,帮助农产品加工企业积极申报农产品注册商标、条形码、绿色食品标志权,不断创立新的市级优势品牌、省级著名商标等。今年,要着重做好申报进入“中国名牌产品目录”前期工作,大力支持孟宗笋制品和猕猴桃汁争创省名优产品,力争莲子、水果、笋制品系列产品中再有2-3个产品获国家绿色食品标志使用权。三是保护品牌。强化品牌意识,加快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建设,大力推行统一标识包装,分级包装等;严格产品生产管理措施,从各个环节严把产品质量关。同时,加强对产品流通等环节的监督管理,打击假冒、伪劣产品和违法经营行为,维护市场秩序和消费者权益,保护地产品品牌。四是建好产地市场。以边贸重点县为依托,进一步完善边贸交易市场、莲子专业市场、果子交易市场、种苗交易市场等19个农副产品交易市场的建设,培育2-3个年交易额在亿元以上,带动农户3000户以上的闽赣边贸农副产品集散中心市场。五是培育营销组织。积极鼓励和扶持地产品销售行业协会、黄花梨协会、莲子协会、食用菌协会、笋竹协会、农副产品信息中心等中介服务组织和龙头企业实行联合经营,加快“农民经纪人”培训并进行资格认证,扩大民间营销队伍规模,充分发挥营销中介的桥梁和纽带作用。目前,要大力培育一批参加人数100人以上,带动农户1000户以上,年营销额1000万元以上并能提前、产中、产后等系列服务的“带动型”营销龙头中介组织,促进农业生产、加工、营销的协调运作。六是拓展营销方式。一方面,积极参与或举办各类农产品订货会、推介会、交易会等,加强上海、南京、广州、福州、厦门等大中城市的营销窗口建设,推动产品进入大型超市、商场,牢牢把握住销售主渠道。另一方面,注重农产品市场信息网络建设,以县政府信息中心为基础,开设建宁特色农副产品销售网站,积极推行网上交易、物流配送、电子商务等新式营销手段,并及时准确地向农民提供市场预测、价格、销售等信息。同时,认真研究国际市场需求,帮助龙头企业申报产品自营出口权,在巩固美国、日本、东南亚市场的基础上,积极开拓出口业务,把产品做向海外,走向全球。

四、坚持科技兴农,做优发展环境,增强农业产业化发展后劲。首先,坚持科技兴农。在抓好县、乡、村三级科技推广网络、农业技术和人员培训的同时,重点做好三个方面工作。一是抓品种改良。充分利用“福建猕猴桃、梨优良品种选育与基地建设”项目课题和“建莲产业关键配套技术研究”成果,认真做好翠冠早熟梨、建选17号、金魁猕猴桃等新品种及水稻杂交“两系法”的推广工作,着力解决“三子”品种退化、产品科技含量低等问题,巩固主导产业优势。同时,加大对毛竹山扩鞭垦复改造力度,培育笋竹丰产林;积极引进水产养殖新品种,加大畜牧业品种改良力度;大力推广果树点花授粉、养蜂授粉、果实套袋等技术,提高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二是抓产品升级。发挥莲科所、果树研究所、食用菌中心等科研机构的作用,对产品的高产优质组织技术攻关,重点抓好与省农大联合开发优质莲种单细胞培育,与省轻工食品研究所联合开发鲜莲保鲜和鲜莲加工技术。抓紧莲叶莲梗成份提取及速溶茶系列产品开发,加快猕猴桃、黄花梨加工储运高新技术综合应用及“6·18"福建项目成果交易会签约项目的实施,使产品提档升级。三是抓人才使用。立足乡土人才的培养、贮备,完善留用人才机制,创新激励机制,鼓励技术业务部门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开展技术承包或技术人员以技术入股形式参与企业生产,鼓励大中专毕业生到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工作。采取借地生“才”、租赁人才、乡情引智等办法,加大“借脑引智”力度,不断增强企业引进人才、智力的自觉意识,提高科技人才在企业中的地位和待遇,保证人才进得来、留得住、用得好。其次,做优发展环境。着重在转变政府职能、改善基础设施、完善配套政策方面抓好落实。一是转变政府职能。进一步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把政府职能集中到经济调节、市场监督、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上来,建设“服务型”政府;加强机关效能建设,认真落实处级领导联系龙头企业、部门服务承诺等制度,切实兑现扶持发展政策;创新“一线工作法”,规范干部驻村服务,加快县、乡、村农业“155”服务队伍建设。二是改善基础设施。加快水毁农田、水利设施等农业基础设施恢复进度,扎实开展以植树造林、水土保持为重点的生态环境建设,以水、电、路为重点的生产生活设施建设。当前,着重做好创建国家生态县、闽江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申报、金溪流域防洪一期工程实施、建泰公路改建、农村道路硬化和金溪工业园区的规划及基础设施建设等工作。三是完善配套政策。进一步修订完善已经出台的简化项目审批、行政事业性收费减免、土地使用优惠、户口迁移、引资奖励等鼓励项目投资、促进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探索土地合理流转机制,在自愿、有偿、依法、规范的前提下,鼓励农户土地经营集约化,促进特色农业由分散、小规模生产向规模化转变。同时,抓住中央和省、市出台的扶持农业产业化政策,积极争取上级更多的项目支持和政策倾斜,进一步改善投资软硬环境,推动农业产业化可持续发展。

加快县域经济发展范文第5篇

第一,以思想的大解放推动县域经济快速发展。面对入世,要进一步破除计划经济和传统的内陆意识,树立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种资源、两个市场的大市场观念,树立现代化、社会化、国际化大生产的思想,大力加快产业化、规模化、专业化、集约化经营的步伐;进一步破除与市场经济体制和世贸组织基本原则严重背离的各种形式的地方或行业保护主义,树立促进公平竞争,遵循市场规则,依法实施保护的新观念;进一步破除各种人治和权大于法的思想,强化法治观念,坚持依法治县,依法规范各市场主体的行为,维护其合法权益。要规范和管理好市场秩序,积极营造与WTO接轨的市场环境,在创造规范的法制环境、诚实的信用环境和周到的服务上下硬功夫。加强商德教育,建立健全社会信用制度,防止商业欺诈、恶意拖欠及逃废债务等不法行为的发生。把人人都是环境,处处都是环境,事事都是环境落到实处。

第二,以调整产业结构推动县域经济发展。一要根据国际国内科技发展和产业转移趋势,着力扶持和培育高新技术产业。要充分吸收、运用现代科技来培育和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具体到我们谷城县,重点抓好车桥公司、东银公司、银纺公司、石纺公司和骆蓄公司等重大技改项目建设。要以石花镇国家级星火技术密集区和车桥公司国家级星火技术区域性支柱产业承担单位两块国牌为龙头,用足用活有关政策,重点支持铝合金系列材料规模生产、抓好皂素新技术应用、双密度聚氨酯泡沫垫材专利产品开发、无污染再生铅技术开发等一批高新技术项目建设。

二要根据国际国内经济发展集团化的趋势,积极引导企业走联合、集聚的道路。鼓励那些分散、零星的企业向工业产业园区集聚,鼓励他们逐步向集团化方向发展,鼓励县内中小企业向县外大企业大集团靠拢,协作配套、松散联合、加盟重组都可以。具体到我县,今后主要是以资本联合、市场联合、生产联合、技术联合为纽带,积极推进以车桥、骆蓄两大集团为核心的兼并重组和协作配套,扩张新和公司规模,抓紧组建南河流域水电集团、纺织工业集团、纸业集团,形成规模优势,提升竞争能力。

三要根据国际国内经济发展区域化特点,进一步巩固发展县域特色产业。面对加入WTO的新形势,县域农业必须打破封闭型结构调整和有限开放型结构调整的陈旧思维,大胆改革农业生产方式、生产手段、生产过程,积极探索国际化、标准化、现代化农业的新流程。充分运用绿箱政策,增加用于农业科学技术推广、基础设施、粮食安全储备、环境保护、扶贫济困等方面的补帖。要增强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理念,力争在入世过渡期内,把我县建成全省重要的绿色食品基地县和全国无公害蔬菜基地县。抓住入世有利于畜禽水产品出口的机遇,发展以牛羊、肉鸡、特种水产为重点的养殖业。

四要根据国际国内文化消费市场变化,大力发展区域文化消费产业。要真正把文化特别是旅游、服务等行业作为新兴产业来抓,使其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重不断提升。我们谷城旅游资源比较丰富,要尽快把丰富的旅游资源优势转变为强大的经济发展优势,这是我们今后主抓的工作重心,创建全省旅游先进县。

第三,以城镇建设带动县域经济快速发展。加入WTO后,城镇作为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其带动作用和辐射功能更加突出。要保证新一轮小城镇建设的健康发展,我认为应注意以下几点:一是经营强镇。用经营城镇理念来指导和推进城镇建设,把城镇发展作为县域经济发展的战略举措来抓。彻底改变城镇建设政府投入、无偿使用的旧模式,实施以城建城、以城养城。县级可组建城镇开发总公司,选择一批城镇基础设施项目,出让土地使用权、项目建设经营权、户外广告标牌、冠名权和产权,走经营城镇之路。二是产业兴镇。有业才有镇。要把小城镇建设与发展区域特色经济相结合,与推进农业产业化相结合,与发展乡镇企业相结合,抓住已经和正在形成的特色产业,一业为主,多业驱动,使小城镇建设得到有力的经济支撑。三是人气旺镇。推进户籍制度改革,解决现行户籍制度对农民进城的束缚和阻碍问题。实行城乡内外平等择业,允许进镇农民依法有偿转让、转租、入股抵押土地承包权。

第四,以民营经济带动县域经济的快速发展。必须把启动民间资本、发展民营经济作为推动县域经济跨越式发展的战略选择。一是政策支持。取消一切所有制界限的规定,进一步完善鼓励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银行应支持那些经营规范项目好、能按期还贷的民营企业。在经营范围上,应放宽市场准入,一视同仁。除国家明令禁止经营或专营的商品以外,其它放开经营。二是搞好服务。政府有关部门应围绕促进民营经济发展这一中心,把依法管理与热情服务统一起来。避免对民营经济进行不必要的行政干预和限制。应及时研究和解决民营经济发展中出现的 新情况、新问题,积极为民营经济发展排忧解难。三是加强引导。着力推动民营经济发展上速度、上规范、上水平。引导民营企业开发起点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市场竞争力强的三高一强产品,不断提高技术和装备水平。要积极鼓励民营经济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兼并、收购、租赁或承包国有中小企业,走低成本扩张之路,增强发展后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