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物流工程供应链管理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物流企业;供应链;物流成本;成本管理
引言
二十一世纪是全球经济高速发展的时代,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愈发明显,不论是国际贸易,还是国内经济流通都离不开物流支持。物流在现代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物流已逐渐成为经济的动脉和连接市场的纽带。企业物流成本管理影响着企业运营成本和企业收益,加强企业物流成本管理是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提高企业运营能力重要手段。多数企业经营成本中物流成本占有很大比重,这无疑增强了企业总体运营成本。成本的多与少,关系着企业效益的高与低,做好企业物流成本管理对促进企业持续发展有着重要意义。但当前国内企业在物流成本管理效果并不理想,已不适应现代企业物流发展需要,西方发达国家企业物流成本管理已逐渐进入供应链管理阶段。
一、企业物流的概念
企业物流指的是企业内部的物品的实体流动。企业物流按性质分为:企业供应物流、企业、企业废物物流、企业回收物流、企业生产物流、企业销售物流。企业物流是企业经营生产发展的必然需求,所以活动中心主要围绕企业经营活动开展,主要功能要素是搬运和存储[1]。物流活动中都需要各业务单位的支持与协调,才能顺利完成总体物流过程。企业物流活动如按照功能课分为:网络设计、信息、运输、存货以及仓储、物料搬运和包装,物流活动的实现需通过这些功能协调来实现,活动中可能涉及到运输公司、仓储公司、第三方物流公司等等[2]。企业物流系统由物流信息、物流网络、物流运输和物资存储。物流网络和物流信息为企业物流工作开展指明了方向和流通道路,物流运输是实现物流目标的手段,其整体框架大致可分为信息流和货物流。企业经营管理活动中物流活动几乎渗透到了每一项经营活动中。
二、企业物流成本及其分类
企业物流活动必然会产生成本。物流成本广义指的是在企业物流活动中费耗和资源的占用。狭义上讲指的是企业物流活动中所需要开销和花费的总流通费用。一般情况下企业物流成本管理指的是对狭义成本的管理。这些费用中包括物流设备投资及其折旧费用、人力资源开支、维持费用、管理费用、追加投资、其他开支等[3]。为了保障企业物流活动的顺利开展中,离不开这些费用的投入,因为整个物流活动离不开设备和人力及必要的管理。企业物流成本按照发生性质的不同可分为:采购物流成本、销售物流成本、生产物流成本、废物物流成本。采购成本指的是在产活动原材料采购环节中材料运输费用。企业生产活动中实物流动产生的费用例如:产品搬运、中间件搬运等一系列生产相关活动中产生的费用称之为生产物流成本。企业物流成本按功能分为信息处理费、保管费、运输费、包装费、物流管理费、流通加工费。运输费指的是企业利用一系列运输工具,实现产品转移流通所处产生的费用。保管费指的是物流活动中货物产品保存所需要的成本。包装费指的是商品流通时所采取的保护措施产生的成本,不包括商业包装费用。通过分析不难看出企业物流成本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几乎每个环节都会产生费用,只有进行有效的管理才能将企业物流成本控制在最少,提升企业成本。
三、企业物流成本管理的重要性
企业经营管理的目标是获得最大化利润,只有保障企业收益,才能使企业经营目的得以实现。但想要保障企业经济利润的实现,就必须做好成本控制。成本的降低就意味着低投入高回报。对于生产型企业来说物流成本是总成本的重点内容,所以想要有效提高企业利润,降低成本,就要从物流成本管理入手。积极做好企业物流活动中所有涉及到所有费用和开销的管理,不仅能够实现物流程序规范化,更能够确保企业物流活动的顺利开展,提高企业管理水平。一些生产型企业物流成本占总成本的百分之三十五,高成本便使得企业经济效益难以实现,物流成本常年消耗占用企业流动资金,这并不利用企业持续发展。加强企业物流成本控制具有重要意义,只有有效的成本控制和管理,才能降低企业物流成本,促进企业经济发展,提高企业效益。做好企业物流成本管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不言而喻。
四、基于供应链的物流成本管理的策略
(一)以物流成本最低为管理目标
基于供应链的企业物流成本管理效果更加显著,对于物流活动中的各个环节协调和控制都有很大帮助。但基于供应链的物流成本控制和管理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企业、供应商、销售商的协作。若企业过度追求企业自身物流成本的局部降低,仅站在自身角度去管理成本策略,很有可能导致供应链失去平衡,影响整体效率,甚至阻碍企业物流活动的顺利完成和。基于供应链的物流成本管理想要发挥最大职能和作用,就必须共同协调建立战略联盟,达成统一战略目标,才能降低企业物流成本,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力。
(二)加强信息技术的应用,实现物流信息化
通过对企业物流成本的分析不难看出,企业物流涉及的款项多,发生领域广泛,管理十分困难,传统人工管理很难面面俱到,难以避免会出现纰漏,给企业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并且人工管理效率低、有效性差、数据易遗失,这十分不利于企业物流管理控制。信息技术的融入能够实现对企业物流信息的实时监控分析和采集。另外,通过信息通信和共享技术,就能够实现供应商、批发商、生产商间等多方物流信息共享和通信,这大大提高了企业物流活动控制效率,保障了物流信息的畅通。
(三)建立适用于整个供应链的绩效评价体系
必要的供应链绩效评价,能够有效使得物流成本管理职能得到最大化发挥,供应链的绩效评价体系对提高企业管理效率和水平有着很大作用,更对实现企业经营目标的实现有重要意义。在制定供应链的绩效评价体系时要对企业物流活动中所有涉及到的环节进行考量,科学对整个供应链上下游节点制定评价标准,确保实现有效考核,真正降低成本,避免不必要的开销和费用。
(四)正确认识成本管理,树立供应链成本管理意识
单纯的成本管理,使某一个环节物流成本降低,并不一定能够实现整个供应链物流成本的最低。只有正确认识基于供应链物流成本管理的目的和性质才能确保整个供应链成本的降低。基于供应链的企业物流管理并不是对某一个环节成本进行控制,而是对整个供应链成本的控制和管理,实现整体成本降低。所以企业必须树立供应链物流成本管理意识,真正发挥供应链成本管理优势,且实降低企业物流成本。
结束语
企业物流活动是企业经营生产活动中的重要环节,物流成本在企业经营成本中占有很大比例,如果能够有效控制企业物流成本,自然能够将其企业经营成本,提高企业利润,促进企业发展。基于供应链的企业物流成本管理是一种全新的物流成本管理思路,是降低企业物流成本的有效手段。(作者单位: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工商管理学院)
参考文献:
[1]张俊丽.我去企业中企业物流成本在经营成本中所占的比例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1.12(04):112-131.
[关键词]供应链;企业;物流管理
中图分类号:F2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22-0049-01
引言
物流管理对于每个企业来说都至关重要,能够直接关系到企业的发展水平。现如今链式管理逐渐受到企业的追捧,然而现阶段在链式管理方面,始终具有诸多方面的实际问题,基于此,有必要就链式管理问题进行相应的探讨,旨在促进企业管理能够更加落实到位,中小企业实现不断发展。
1供应链管理概念及特点
供应链管理对企业的整个生产运作流程进行升级和优化,对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和零售商的业务等进行整合,为商品提供良性的销售环境。建立供应链模式的主要目的是借助体系的革新和服务的升级为客户提供优质的供应链服务。通过对商流、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等进行整合,将其融合为“一站式物流供应链服务平台”,使企业以最低的物流供应链成本获取最佳收益,并提高客户服务过程中的便利度,实现整体效益的最大化。供应链管理以电子商务为平台,通过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以某企业为核心,对供应链中的各项资源进行充分应用和整合,在节点企业之间构建良性的战略合作关系,并借助供应链实现合作者之间的功能集成,使每个企业都能够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在价值增值链上实现利益共赢。供应链管理以整体网络管理为架构,实现各节点企业内部的整合。供应链管理有如下特点:供应链管理属于集成化管理,它实现了经营管理过程中的流程化、纵横化和一体化,有效避免了企业运营过程中不必要的资金浪费和资源浪费;供应链管理是一种基于全过程的战略式管理,比较复杂。它涉及到商品初期到产品中期的各个环节;供应链管理过程中不再囿于传统的管理理念,它应用的是全新的库存管理观念,将商品供应过程中的损失降到最低,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最大化;供应链管理的主体是客户,能够最大程度提高客户的满意度。
2基于供应链的企业物流管理流程
供应链物流管理最重要的优势之一就是其整个流程具有集成性,即以供应链集成思想为指导,对物流整体流程进行优化配置,用最少的资源进行最大效果的管理,借助信息技术的支持,将供应商和客户资源进行整合,并建立起一种稳定的合作关系,整合各种资源,包括企业的物流、信息流、人流、资金流等,使其成为一个统一、有机的整体,实现供应链中各企业的各类物流活动的一体化,提高物流节点及整体的工作效率。具体来说,就是要在整个供应链的高度上,对物流节点企业的目标、经营范围、信息与管理水平进行战略设计,提高供应链物流服务的标准化,优化服务业务,强化运作流程,从整个供应链角度进行企业核心竞争能力的提升。
(1)库存管理。库存管理是物流管理过程中的重要内容和环节。它能够有效缩短订货、运输和支付等货物流转周期,加快商品的周转速度,有效避免货物供应不足,为供应链提供了一个良性的运作环境。
(2)订购管理。订购即向供应商发出订单和供应商得到订单的这一个过程。订购管理过程中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合同管理、单据管理、供应商管理。供应链管理将这一系列管理工作架构在同一的网络内,企业以配销单据为依据,针对整个补充网络,制定完善的计划,然后在系统作用下,自动对供应商发出订货单。合同管理为供销双方架构了一个长期和互动合作关系,销售企业根据订购数量,对供应商支付货款。
(3)配销管理。配销管理比较复杂,涉及到的内容比较多,管理难度也相对较大。处理订单之后,物资进入分销中心。借助对配销需求、商品库存、劳务人员和运输方面的管理,完成配销工作。
(4)仓库管理。仓库管理涵盖的范围很广,包括入库货物的接运、验收、编码和保存以及出库货物的分拣、发货和配送等工作。同时,也包括购销代办、委托运输、流通加工和库存控制等额外业务。
3基于供应链的企业物流管理策略
3.1加强供应链的整体性
在当前竞争越发激烈的市场环境下,物流企业在供应链管理方面必须首先加强供应链的整体性,提升应对各种风险的能力。其中库存作为企业在日常经济活动中不可避免地会遇到的一个问题,它不仅影响到供应链中企业在某一个节点的成本和运作效率,而且制约着整个供应链的综合成本和总体竞争优势。因此在供应链宏观管理和业务流程构建方面,要进一步提高供应链各环节的整体性,各节点要站在战略的高度来深刻认识企业的库存问题,避免出现各自为政的局面,从全局利益出发,在信息共享、利益均沾和风险共担的原则下,共同做好供应链管理工作,优化各环节库存,切实提高管理的效益。
3.2建立沟通机制和信息共享平台
加强沟通和协调对于物流企业的整个供应链的运行来说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和意义,在现代物流企业管理方面更是如此。在供应链模式下,各节点成员要在更大的范围内开展深度合作,减少彼此之间的矛盾和分歧,建立定期协调和沟通机制,促进各种矛盾和问题的有效解决;在信息共享方面,有积极构建一个统一的平台,将整个供应链的需求预测、库存状态和生产计划等信息及时共享出来,提高信息的时效性和利用率,为整个供应链管理在决策制定方面提高足够有效的参考资料,对市场额波动变化做出及时的响应,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库存管理的质量。
3.3注重物流监控
根据约束理论,企业要想达到预期目的,应不断完善有关的缓冲库存体系,市场需求的情况如何,因此能够有效识别,并且能够判断市场究竟具备何种特性。基于供应链角度,销售部门的相关人员在工作过程中,通常主要进行销售方面的内容,而生产部门的相关人员,需要负责好交货的工作,这样才能得以符合客户的实际需要[4]。然而在多数中小企业内部,二者之间却往往无法进行完美对接。因此应注重物流各个环节的监控,不断完善相应的缓冲库存体系。
3.4引导职工积极参与
企业在供应链视角下对物流管理进行创新时,应该注重人才方面的创新,一方面,积极引进物流理论专业知识扎实、管理水平高的物流人才,以提高企业物流管理人才队伍的质量。另一方面,企业应该加强现有物流管理工作人员的培训,对其进行物流理论知识、管理技能、信息技术应用水平、责任意识方面的培训,或者组织这些工作人员到先进的企业参观、学习、交流等,让其学习到先进的管理理念与技术,进而建立起一支综合素质较强的物流管理队伍,保证物流管理工作的顺利、高效开展。此外,通过员工的积极融入参与,能够避免不良抵触情绪,并且帮助企业有效解决无法逾越的障碍,物流管理能够更加顺利。并且在物流管理方面,还需要建立相应的激励制度,对员工能够形成有效的激励作用,这样就能够鼓励大家,都能够真正齐心协力、团结一致,从而能够将具体的工作充分落实。
结语
近年来,社会经济不断发展进步,企业之间的竞争压力也日渐加大,而在企业中,物流管理的有效性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竞争力。目前,物流进入了供应链时代,企业想要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需要基于供应链的视角,从自身物流管理水平入手,对物流管理的流程进行创新,并以企业自身发展特点及市场状况为依据,构建适与自身发展相符合的物流管理流程。这样,才能对市场中的信息进行准确获取,以满足客户的不同需求,从而增强物流在企业发展中的作用,进而为企业的稳定、持续发展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贲立炜,戴梦芬.精益物流思想在企业中的实际运用[J].中国质量.2015(02)
[2]高冬冬.浅谈中国企业物流供应链管理特点及其发展趋势[J].知识经济.2013(09)
1.1Petri网建模基本理论Petri网是1962年由联邦德国的CarlAdamPetri在其博士论文《用自动机通信》中首先提出来的。经过40多年的发展,不仅Petri网理论本身已形成一门系统的、独立的学科分支,而且Petri网在计算机科学技术、自动化技术、机械设计与制造以及其他科学技术领域都到广泛的应用。Petri网不仅可以刻画系统的组织结构,而且可以描述系统的动态行为与系统中可能发生的各种状态变化以及变化,之间的关系。Petri网用4个元素对系统进行建模,分别是库所(Place)、变迁(Transition)、弧(Arc)、标识(Token)。它利用库所、变迁和弧的链接表示系统的静态功能和结构,通过标识的移动描述系统的动态行为。
1.2基本Petri网模型
1.2.1顺序。如果任务一个接一个地执行,称之为顺序执行。如图1所示,S1、S2、S3按照在图中出现的顺序执行,用顺序执行可以模拟一个线性执行过程。
1.2.2并行。如果多个任务可以同时执行或以任意次序执行,称之为并行执行。如图2所示,T1是一个AND-spilt任务,它使得多个任务能被同时处理;T4是一个AND-join任务,它能够同时两个或多个并行流,并行执行可以大大的节省时间。
1.2.3选择。必须在两个或者多个任务中选择一个执行,称之为选择执行。如图所示,变迁T11、T12和库所S2、S3构成的网称作为一个OR-spilt,它在两个任务之间选择一个;变迁T21、T22和库所S4、S5构成的网称作为一个OR-join。选择反映了系统资源的竞争状况。
1.2.4循环。模型中某个任务反复执行,称之为循环执行。如图4所示,变迁T决定T4是否需要执行,以及执行的次数,直到满足T3执行的条件。
1.3Petri网建模方法及步骤。①建模方法Petri网中有两类元素:库所和变迁(Transition),用库所表示状态(S),如事件发生的条件、地点、资源、等待队列等;用变迁表示活动(T),如事件的执行、动作、消息的发送与接收等。其中,库所中的资源个数用标识(token)来表示。Petri能较好地描述系统的结构,用顺序关系、并行关系、选择关系、循环关系等特征来表达生产过程中每一步生产环节和加工序列。②建模步骤。明确流程的输入和输出,也即流程的目标;明确流程为达到目标所经过的步骤,画出结构层模型(即任务执行的偏序关系);根据需要画出某一关键环节的详细流程图;确定模型中的标识属性,初始标识;如果是高级Petri网还要确定颜色输入输出函数;如果可能和参考模型作对比,修正该子模型。
1.4Arena仿真方法仿真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仿真是根据研究的系统的模型,利用计算机进行实验研究的一种方法,一般定义为:“为了分析与研究已经存在的或尚未建成的系统,首先建立模型并安放到计算机上进行实验的过程就称为仿真”。Arena是美国SystemModeling公司于1993年开始基于仿真语言SIMAN及可视化环境CINEMA研制开发的可视化交互集成式商业化仿真软件,为不同需求的用户开发了多种产品类型。作为通用的可视化仿真环境,Arena的应用范围十分广泛,几乎覆盖可视化仿真的所有领域。在物流领域,Arena的应用涉及从供应商到客户的整个供应链,包括供应商管理、库存管理、制造过程、分销物流、商务过程以及客户服务等。Arena是美国SystemModeling公司于1993年开始研制开发的新一代可视化通用交互集成仿真环境。基于SIMAN/CINEMA发展起来的Arena,很好地解决了计算机仿真与可视化技术的有机集成,兼备高级仿真器(simulators)易用性和专用仿真语言柔性(flexibility)的优点。并且还可以与通用过程语言,如:VisualBasic,FORTRAN和C/C++等编写的程序连接运行。目前,SystemModeling公司推出的Arena10.0版代表了现代计算机仿真软件的最新水平。
2基于供应链管理环境下的业务流程再造
在供应链管理环境下,由于企业面临的外部环境不断变化,企业只有将再造的范围由企业内部扩展到供应链上企业与企业之间,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赢得优势。基于供应链管理环境下的业务流程再造把再造放在供应链管理的环境下,因此,只有联合其他企业才能更好地完成再造,企业在认清自己核心业务流程的同时,将非核心业务流程外包给链上的其他企业。具体实施步骤如图5所示。
2.1识别现有流程基于供应链上的业务流程再造由供应链上的核心或主导企业发起和倡导,联合其他企业,成立流程再造小组,对链上现有流程进行分析,识别出哪些流程是核心业务流程,哪些流程是非核心业务流程,从而确定企业流程再造合适的切入点,以便设定具体的再造目标。实施BPR时,应选择对实现企业战略目标有重要影响的核心业务流程作为再造对象。选定的这些的业务流程应具有如下特点:①流程本身举足轻重,对顾客影响巨大。②实施流程再造能取得显著进步。③对此流程再造切实可行。
2.2分析、诊断现有流程进一步分析需要再造流程的薄弱环节以及潜在的病症,为后续的再造工作做好准备。首先,要找出流程的主要问题是什么,企业需要针对具体问题分析病因。其次,要针对企业高层领导的决策方式、控制手段以及评价标准等等,这些对流程会产生重大影响,因此企业在再造流程时,需要相应改造管理上的流程。再次,找出问题是出在流程内部还是流程的衔接上,企业之间的流程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因此,进行流程再造时,不仅要对单项流程进行合理的整合,更应加强供应链上流程的总体规划,使流程之间彼此协调,减少摩擦和阻力,降低系统内耗。
2.3现有流程Petri网建模和Arena仿真利用Petri网对现有流程进行建模,再利用Arena仿真软件进行仿真,找出现有流程的瓶颈,即找出影响整个流程效率的瓶颈环节关键因素(如时间、费用等),针对现有流程的瓶颈环节出现的问题实施优化再造。
2.4选择再造伙伴由于再造的范围已经扩展到供应链,因此,选择一个好的再造伙伴可以使再造的过程变得相对容易,再造的效果更加明显。基于供应链的业务流程再造需要再造各方互相配合、密切合作,因此,合作伙伴之间要相互信任、长期合作以及有效的信息共享。
2.5实施再造在分析和诊断出现有流程的基础上,针对现有流程的不足之处,利用业务流程再造两种方法中的一种方法或结合两种方法对现有流程进行重新设计。
2.6再造后流程Petri网建模和Arena仿真利用Petri网对再造后流程再次进行建模,再利用Arena仿真软件进行仿真,从仿真结果与再造前的流程进行对比,确认效率是否提高,瓶颈环节是否去除,再造效果是否得到体现。
2.7组织结构调整在企业业务流程再造之后还应对组织结构进行相应调整。组织结构调整的目的是要给业务流程再造提供制度上的维护和保障,并追求不断的改进。根据业务流程再造理论的基本要求,企业在进行业务流程再造时,要垂直压缩管理体制中的管理层次,尽可能地使企业扁平化,即组织结构以流程为中心、面向顾客以及扁平化。在调整组织结构时,企业不仅要考虑自身的运转效率,还要考虑链上的其他企业,便于相互之间的协调合作。
3结论
【关键词】供应链管理;物流企业;成本控制
一、前言
在互联网经济及电子商务的迅猛发展下,物流业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但需要注意的是,当前还存在着较多因素制约着物流企业的进一步发展,成本控制能力差的问题首当其冲,物流企业往往以自身为中心进行成本控制,忽略了整个供应链条的考虑。基于以上,本文简要研究了供应链管理环境下物流企业成本控制的相关问题,旨在保证物流企业提升成本控制水平,从而实现可持续发展。
二、当前物流企业成本控制问题分析
1.全面成本控制意识缺乏
当前众多物流企业缺乏全面的成本控制意识,在成本控制的过程中单纯的注重单项成本控制,没有从整个供应链条角度来采取成本控制措施,往往造成此消彼长的问题,成本控制成效较低。
2.成本控制手段缺乏合理性
首先,是成本控制方法落后,物流企业不仅有着成本核算对象复杂、项目众多的特点,同时间接费用比例较高,各个成本项目之间关系复杂,且会受到客户需求的影响,因此物流企业应当结合自身特点创新成本控制方法。但就目前来看,我国物流企业成本控制方法主要采用传统的定额控制法,或沿用生产制造企业的成本控制方法,这些方法比较落后,且不符合物流企业自身特点,难以达到良好的成本控制效果。
其次,是信息化水平相对较低,许多物流企业网络设备落后,没有采用先进的物流信息技术,信息化水平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导致物流企业内部及供应链企业之间的分析能力差,经营效率低,从而使得物流企业成本居高不下。
3.成本控制范围狭窄
物流企业成本控制是一项系统性的工作,不仅涉及到物流企业自身物流活动的成本,也涉及到供应链视角下的物流整合成本和供应链企业之间的交易成本,而当前我国众多物流企业往往过于注重自身物流活动成本的控制,供应链企业之间的信息共享程度较差,忽略了供应链视角下的成本控制,成本控制范围狭窄的问题十分凸显。
4.成本控制成效差
根据2015年调查数据显示,我国物流行业收入利润率远低于国际物流业的利润率,二者相差一倍之多,这与物流企业成本控制成效差不无关系。我国物流业还处于起步发展阶段,物流企业经营方式过于粗放,市场上物流企业虽然数量众多,但规模不大,实力较差,成本控制效果不甚理想。此外,许多物流企业没有从供应链视角进行成本控制,供应链运作滞涩,效率不高,这也是导致我国物流企业成本控制成效差的重要原因之一。
三、供应链管理环境下物流企业成本构成
供应链管理强调供应链各企业之间协调分工和协同合作,以此来实现共同发展。整个供应链物流的重心是物流活动,物流企业对生产领域供应计划、销售领域客户服务计划、财务领域的库存控制计划以及订货处理的业务计划等进行综合协调。因此,在供应链管理环境下,物流企业的成本范围也得到了一定的拓展,供应链节点企业之间的交易成本以及物流企业外部管理成本都纳入到了物流企业成本的范畴中,此外,在供应链管理环境下,信息共享至关重要,因此信息处理成本也应当纳入到物流企业成本范围内。具体来说,在供应链管理环境下,物流企业成本构成如图1所示:
四、供应链管理环境下物流企业成本控制策略探讨
在新的竞争环境下,物流企业应当积极利用外部资源,实现客户需求与资源供给的连接,从供应链管理视角着手,建立起供应商、制造商及销售商之间良好的合作伙伴关系,在供应链管理环境下开展成本控制,在物流流程和物流服务质量优化的基础上尽可能降低成本。
1.全过程成本控制理念
物流企业在进行成本控制的过程中应当放眼整个供应链,积极拓展成本控制范围,不要局限于企业自身,加强供应链企业之间的协同合作,以此来提升成本控制的全面性。物流企业成本控制有着系统性的特点,涉及到各项物流成本的控制,而在各项物流成本控制之间则存在着背反规律,这就要求物流企业应当坚持成本控制的系统性,以物流总成本最低为控制目标,不要片面的追求单项物流成本的最低,将“物流成本计算”转变为“物流成本控制和管理”,树立供应链管理环境下的全过程成本控制理念,通过实践效应和空间效应来实现物流服务价值的增值,以供应链管理视角来更好的整合物流企业各项物流运作功能,从而实现物流企业总成本的降低,保证物流服务与物流成本之间的协调均衡,以此来实现物流企业物流绩效的最优化。
2.供应链共同配送模式和延迟化策略的应用
对于物流企业来说,其物流成本中最为重要的两个组成部分是运输成本和库存成本。因此,在成本控制的过程中,应当积极采取有效措施来降低运输成本和库存成本。
首先,应当积极采取供应链共同配送模式,使用共有车辆及路线,统一控制运输活动,提升运输资源的利用效率,提升运输车辆的装载率和周转率,组建物流资源组织网络,发挥网络聚集效应,提升对客户需求的反应速度,这对于降低物流运输成本,提升物流服务水平有着重要的意义。此外,在应用共同配送模式的基础上还可以积极扩展增值业务,拓展市场,这对于降低物流企业运输成本也有着重要作用。
其次,物流企业应当积极采用物流延迟化策略,选择具有战略意义的地点建立中心仓库,将重要配件及客户产品等存储在中心仓库中,利用电子方式来传输客户订单信息,之后立即对库存中的产品进行配送,保证配送的高效性和可靠性。延迟化策略的应用能够降低库存投入,实现库存持有水平的优化,对于物流企业库存成本的降低和物流服务水平的提升有着重要作用。
3.构建供应链企业之间的信息系统平台
供应链管理环境下,信息管理平台的建立能够实现供应链企业之间的信息共享,以信息技术实现供应链物流体系的优化整合,在信息共享环境下,物流企业能够与业务合作伙伴更好的协作,提升了解客户物流信息的效率,快速响应,避免信息延迟造成库存浪费,这能够降低物流企业的库存成本和订单处理成本。此外,对于传统制造业来说,其面临着国内原材料及人工等成本上涨的问题,往往对物流成本更加关注,要想保持利润水平,需要降低物流费用,这也给物流企业敲响了警钟,不能依靠简单的扩张方式来增加盈利空间,物流企业应当积极应用电子标签技术、条码技术及卫星导航技术等先进的物流管理技术,实现对整个物流过程的全面监控,从而更好地进行成本控制。
4.通过供应链节点企业之间的合作来降低物流成本
就目前来看,我国第三方物流企业还处于起步发展阶段,有着融资能力不足、管理经验少及规模小等一系列劣势,而供应链企业之间的协同合作则是促进物流企业进一步发展的关键。在供应链管理环境下,物流企业应当积极转变自己在供应链中的角色和地位,发挥主导供应链运作的重要作用,以积极主动的姿态,利用自身的高质量服务和成本优势来对供应链的整体运作进行协调和组织,促进供应链节点企业之间的合作,通过供应链运作效率的提升来降低成本。
5.积极整合物流资源
物流企业应当打破行业限制,提升经营管理的集约化水平,一方面积极进行内部资源的整合和优化,提升竞争力;另一方面要通过兼并或联合的方式实现外部经营的一体化,充分实现规模效应,将小、乱、散的企业整合起来,发挥物流行业的整体性优势,实现物流企业之间的优势互补,共同发展,共享基础设施和物流信息,以此来更好的降低物流企业运营成本。
五、结论
物流企业传统成本控制模式有着一定的局限性,在供应链环境下,物流企业成本构成得到了一定的扩展,物流企业应当放眼整个供应链,拓展成本控制范围,结合供应链管理特点和自身特点合理的选择成本控制模式,并积极应用信息技术,只有这样才能够提升成本控制成效。
参考文献:
[1]李慧兰. 供应链环境下企业物流成本的构成及控制研究[J]. 中国市场,2011,15:13-15.
[2]万寿义,门晓红. 供应链视角下的物流企业成本控制优化研究[J]. 交通财会,2012,11:63-66+69.
[3]唐云. 供应链一体化下制造企业物流成本管理探讨[J]. 商业会计,2012,21:87-89.
1、概述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学者致力于研究企业绩效中的供应链集成管理。集成本身曾经被定义为一些孤立的事物或元素通过某种方式集中在一起,产生联系,从而构成一个有机整体的过程。供应链中的集成是指,企业在运作业务流程中的内外部的简约化和协调化,这两者的相互联系。今天,这个术语涵盖非常广泛,涉及到供应链与第三方物流服务管理,包括企业的采购、物流管理和责任分配。另外,研究中界定了战略供应链管理中的第三方物流服务公司,即运输和仓储服务提供商。例如,为企业和第三方集成战略性管理的信心,不仅协调双方日常事务性活动,而且也为分析其运作模式。
虽然我们能够意识到集成管理是非常重要的,但是大部分企业在进行内外部集成整合时很难达到两全其美,主要原因是大部分的企业都倾向于外包,而且一个产品的增值功能是非常重要的部分,是与外部功能密不可分的。这样来看,集成的作用以及如何有效地集成是非常重要的。因此本文研究的目的之一就是了解掌握企业与第三方物流之间的有效集成管理。
研究第三方物流服务以及成功案例的文献数不胜数,例如研究第三方物流服务的角色转变,服务范围的扩大包括售后服务、客户服务和逆向物流等等。几年来,第三方物流服务提供商作为供应链系统的组织者与协调者,在供应链系统的构建、协调与运行控制方面发挥了应有的作用。第三方物流服务的重要性越来越突显,对促进供应链集成,甚至整个供应链的集成管理都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供应链管理整合的促进因素是增值活动。从供应链的角度看,增值活动越来越受到重视,这些活动是设计用来增加物流网络的效率和连接存货状况的活动。例如,延期、排顺与及时送等。除此以外,其他类型的增值活动如维修服务、服务中心等也能成为供应链管理或整合的动力或源泉。本研究还考察企业绩效,并与没有第三方物流服务的企业进行比较,结合影响因素,分析这两种企业的显著不同。
本文其余部分的结构如下:在接下来的内容回顾模型的运用和假设,对调查数据进行分析讨论,最后得出研究结论。
2、模型运用和假设
解模型及相关假设:
1) 探索有利因素与企业效益的关系
2) 研究提供第三方物流服务的企业与没有提供的企业效益的所有差异
3) 确定提供第三方物流服务的企业与没有提供的企业效益的显著差异
2.1有利因素:信息集成和关系建立
首先了解信息集成,信息资源集成是一项系统性的工作,与信息化建设的可持续性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引起人们的关注和研究。本文中提出的信息集成是以第三方物流为中心进行集成供应链系统集成涉及到物流的集成与信息流的集成,物流服务提供商的功能更多体现在物流服务与信息服务的提供与系统行为的协调上。Bookbinder和Dilts发明了一种物流信息集成系统,此系统可将出境货物由制造商直接到供应商,他们发现,供应商和制造商的协调也可以通过使用诸如电子数据交换信息集成工具增强。另一个研究表明,制造商和零售商花巨资对信息集成系统进行投资为提高他们与第三方物流的合作效率。因此,我们得出假设:
H1、信息集成有利于企业提升业绩
其次,第三方物流服务作为企业发展的推动力,客户关系建立在第三方物流服务中具有重要作用,供应链管理可以更好地了解客户,给他们提供个性化的产品和服务,使资源在供应链上合理流动,提高企业竞争力。Knemeyer和Murphy研究表明,与客户建立良好的关系对企业绩效有积极影响;在对提供第三方物流的企业调查中,Hoek发现,供应链双方沟通的频率和水平是建立关系的重要因素;Stank et al. 研究中发现关系建立是否友好直接影响客户满意度;建立供应链合作关系是供应链管理的重点,同样,Knemeyer等人认为伙伴关系的建立是直接对第三方物流服务的体验。综上所述,我们得出假设:
H2、建立良好的客户关系有利于企业提升业绩
2.2 因素:第三方物流的选择标准、第三方物流绩效评价准则
在一定程度上,第三方物流领域涉及到了物流服务的选择标着以及物流服务绩效评价准则。例如说,如何在竞争的环境下企业选择第三方物流,此外,Harrington等人制定并实施了第三方物流是提供商的措施。最近的研究也有表明,Knemeyer和墨菲用关系营销的角度确定选择第三方物流的标准,确保企业与第三方物流战略目标的一致性。这些研究指出,有必要制定第三方物流的选择标准和第三方物流绩效评价准则,选择的标准首先要建立在绩效评价准则的基础之上,企业对第三方物流的运作绩效进行跟踪监督,故第三方物流的两个因素与企业的效益和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我们假设:
H3、第三方物流的选择标准与企业业绩呈正相关
H4、第三方物流绩效评价准则与企业业绩呈正相关
2.3供应链与第三方物流集成和差异
许多研究都调查了第三方物流服务用户的看法,利布等人对美国制造业公司进行了调查,发现他们对第三方物流服务的使用有一个总物流成本,这会对物流系统的性能和客户满意度产生积极影响。此外,他发现,有效的伙伴关系的建立,计算机和信息系统集成和第三方物管理很大程度影响公司业绩;拉菲克和加法尔证实了一体化供应链管理要求企业对整个供应链流程进行整合,而第三方物流企业是该领域的专家,相对于制造业企业来说,它们可以做得更好;墨菲的观点是从供应商和用户角度推动第三方物流服务质量的提高;罗斯研究第三方物流供应链中的三个业务线,即货运,空运和海上运输和物流服务,越来越多的企业考虑与第三方物流企业合作进行供应链整合。莫特森和莱莫采用个案研究,探讨供应商与第三方物流如何一体化,他们还分析了信息和通讯等工具的作用。他们首先分析供应链与第三方物流集成的企业与未集成企业显示的不同业绩层次,之后讨论是什么因素导致了两类企业业绩的明显不同。这些研究表明,有必要了解如何将供应链与第三方物流进行战略性整合以提高企业的业绩。总之,第三方物流企业理应抓住机遇,努力为供链成员企业提供综合的供应链物流规划与设计,积极参与供应链成员企业的物流业流程重组,并以此为契机全面介入到供应链成员企业的物流运作中去。
现存的理论可以帮助我们理解本文中涉及到的两个重要研究目标:1)了解供应链与第三方物流集成的企业与未集成企业的差异。2)在第三方物流运作方面,企业的成功因素。这两个理论能有力地解释为什么有些企业比其他企业能成功的一体化运行。交易成本经济学理论解释了为什么企业选择内部结构来实现,而不是交给市场。威廉姆森进一步认为,由于不确定性和机会主义行为也存在交易成本,故交易成本经济学的主要决定因素理论认为,企业的目的是避免不确定性。与此形成鲜明的对比的观点,认为企业可以依靠市场机制,如外包等,巴尼认为企业缺乏运输,仓储和物流能力将促进供应商与第三方物流整合。综上所述,那些将供应链与第三方物流服务一体化的企业的业绩远远高于未集成的企业。因此,得出如下假设:
H5、与未集成管理的企业相比,已经将供应链和第三方物流集成管理的企业业绩明显更高。
2.4集成战略的重要性
供应链管理是物流一体化管理的扩展,从理论的角度来讲,信息集成是内部治理和外部市场的融会贯通,包括信息在不同结点企业之间无缝的流动,尽量减少信息在流动过程中出现的不必要的迟滞现象。因此,信息集成的重点是供应链与第三方物流集成的预期效果,需要一个处于主导地位的企业对整个供应链系统的行为进行规划、组织与协调,促进物流与信息流在整个过程中合理地流动,使不同参与结点企业的物流过程能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而且,这些是合乎逻辑的分析,这样强调信息集成对企业的影响,我们可以得出假设:
H6、与未集成的企业相比,第三方物流集成的企业在供应链管理中更加重视信息集成的战略重要性。
从理论上来讲,(Granovetter,; D’Aveni)认为建立供应链合作伙伴关系是供应链管理的重点,供应链管理的关键就在于供应链各节点企业之间的联接和合作,以及相互之间在设计、生产、竞争策略等方面的良好协调;Cyert and March解释到,企业是社会关系网中的主要成员,核心企业对供应链合作伙伴关系的形成有很大影响。Alderson,在其文章中提到,谁占领了市场,谁就能赢得竞争,然而现在的竞争已经逐渐演变为供应链与供应链之间的竞争。
从关系营销学的角度分析,建立良好客户是战略,着重于整个供应链的优化。信任在许多的物流关系模型中经常被提及,特别是与物流外包有关的领域。有效的服务营销依赖于对信任的管理,同样,Williamson等人说道:信任是成功的物流联盟唯一需求的。第三方物流企业只有客户感到满意,彼此建立长期的信任关系,也才会有良好的客户关系。因此,物流企业的客户关系管理系统还要与最终客户建立起密切的联系,发展与最终用户的关系,通过企业的内部协调,对最终用户进行有效的管理和服务。所以,我们假设:
H7、与未集成的企业相比,第三方物流集成的企业在供应链管理中更加重视建立客户关系的战略重要性。
交易成本理论认为,适当的奖励计划和执行机制能够对机会主义行为形成影响,机会主义行为的发生对于3PL的用户有着重要的实际含义,如果在实际的关系中出现机会主义行为的风险越高,那么就需要花费相当多的资源来控制和监视。例如在第三方物流服务中的绩效评估中,时刻跟踪绩效情况;对第三方物流的选报标准要严格统一规定,类似这样的规定,是为了在评估阶段和业务操作流程中确保内外部的一致性和最小的成本。故,假设:
H8、与未集成的企业相比,第三方物流集成的企业在供应链管理中更加重视率选第三方物流的标准。
H9、与未集成的企业相比,第三方物流集成的企业在供应链管理中更加重视第三方物流的绩效评估。
3、调查研究与结果分析
本调研在搜集文献的基础上,分别与第三方物流的参与者和此领域的专家学者进行了访谈。该调查经过了专业人士和学者的预测,为了提高分析的准确度,我们使用多指标的预测。此调查对直接负责物流服务等高级经理等进行了走访,了解具体情况,设计调查问卷。
首先向被访者了解供应链与第三方物流服务集成的效果;其次针对企业的业绩建设,要求被访者说明业绩的5个不同程度(1=不成功,5=非常成功)。公司业绩的构建措施包括一个公司的销售、利润、质量水平、市场占有率和客户服务水平。第三方物流的信息集成战略,包括资源选择标准、第三方物流绩效评估及客户关系的建立。被访者将给这三个信息集成的战略重要性打分(1=不重要,5=非常重要)。信息集成可以改善整个供应链集成管理;第三方物流的选择标准由6个指标,分析能力,生产能力,和供应商和第三方物流的资源等;第三方选择标准也包括六个变量,审查供应商和第三方物流的标准;建立客户关系包括六个变量,解决企业的瓶颈,提高客户满意度。
表1:
表1中总结了被方者企业的信息,供应链和第三方物流集成的企业占39.2%,另一种是未集成得企业占60.8%。根据汇总统计数据,可以推断在有极少数企业是供应链和第三方物流集成管理,也可能是因为调查对象中批发商和零售商占比较少,因为他们与第三方物流企业会存在战略同盟关系,在调查中显示的大部分是终端产品的厂商。在企业规模和年销售额的统计中,发现供应链和第三方集成管理的企业的规模更大,业绩更好。发现供应链与第三方物流集成管理的企业中超过一半的被访者销售额在$100,000,001,而未集成管理企业的销售超过$100,000,001的只有36%,形成鲜明的对比。
4、主要的研究分析
4.1假设结果的验证
为了检验假设1-4,皮尔森相关分析采用信息集成,建立关系,第三方物流的选择标准,与第三方物流绩效评价标准这四个指标来评估企业的业绩。分析这个四个指标并不是为了证明彼此间的因果关系,而是为了证明它们与企业业绩存在的正相关关系。
表二
表2中明显地说明了四项指标越高,与公司业绩越是积极的影响,因此,信息集成,建立关系,第三方物流的选择标准,与第三方物流绩效评价标准与企业成正相关的假设是成立。接下来检验假设5-9,通过比较四项指标,可以比较供应链与第三方物路集成管理企业与未集成管理的企业的服务水平和质量。本文利用方差比较单独对企业业绩和信息集成,建立关系,第三方物流的选择标准,与第三方物流绩效评价标准5个因素进行了计量分析。如下表3所示:
从表3中,分析可知,信息集成对于供应链与第三方集成管理没有特别重要的作用,因此,假设结论5和6就不成立。这个结论并没有什么奇怪的,也是意料之中的因为供应链与信息集成已经说明了非常重要的二元关系。然而结果中显示,企业重视建立关系(H7)、第三方物流的选择标准(H8),以及第三方物流绩效评价标准(H9),因此支持假说H7型,H8座,和H9。
5、讨论
在本文中,我们多方面搜集文献,我们检验了制造商/批发商/零售商和第三方物流之间的同盟关系,对美国公司采取样本,并设法了解其与企业业绩战略发展的有利因素。利用现存理论,我们定义了四个战略因素分别是:信息集成,建立关系,第三方物流的选择标准,与第三方物流绩效评价标准,主要用于预测在制造商/批发商/零售商和3PLs与企业业绩的相关性和相关程度。研究结果是企业与第三方物流建立维持战略关系,使用审计工具评估这些基本因素,利用每个基本因素进一步阐述战略发展重点。例如,我们定义一下6个指标作为成功信息集成的典型特点。(1)沟通客户未来的战略需求应贯穿于整个供应链中;(2)沟通贵公司对供应商/运营商的未来战略需求;(3)建立供应商,运营商和客户一体化的信息系统;(4)提高整个供应链的 整合度;(5)与供应商,运营商和客户共享非正式信息;(6)与供应商,运营商和客户共享非正式信息。
因此从这些变量中可以看出 ,成功的信息需要与3PLs集成要求信息技术投资,以及通过正式和非正式的模式整合信息。其它战略因素也是类似的解释。我们的研究表明四个战略因素,即信息集成第三方物流的选择标准,第三方物流绩效评价标准,建立关系与企业绩效存在明显的正相关性。
一个相关问题的研究是,通过比较供应链与第三方物流集成管理的企业和未集成管理的企业,了解企业重视或者愿意对这四项战略要素进行投资。我们研究结果比较有趣。首先,没有显著的统计结果可以说明两种企业业绩存在差异。我们的样本表明,企业没有高度差异,只是由于其供应链集成策略不同,这个结果是耐人寻味的,与其他的研究成果说第三方物流是供应链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说法形成鲜明的对比。其次,比较两种企业的投资综合水平,发现供应链与第三方集成管理的企业对投资等级进行了设置。第三,与十年前相比,越来越多的企业用不同形式与第三方物流合作,不同程度的假设对企业业绩起到了一致统一的积极影响。这项研究表明,这可能是一个错误的假设。
我们的研究存在限制,虽然我们的研究包含了大量的样本,但是基本都是基于美国的企业,当前的商业环境显示,新型的商业模式可以将全球和本地的第三方物流相结合。此外,还有一些影响关系建立和企业业绩的背景因素。
6、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