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旅游管理的概念

旅游管理的概念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旅游管理的概念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旅游管理的概念

旅游管理的概念范文第1篇

一、法律概念的研究内容规则理论

(一)法律的内容、存在方式:规则vs.命令

关于法律的内容和存在方式的讨论,奥斯汀认为法律就同一于命令,提出了主权-命令-制裁的模式。而哈特对于此种命令模式则展开了他的批评与论述,其中对法律内容多样性的讨论展现出了哈特的规则理论对奥斯汀命令理论批判的致命一击。1. 法律内容的多样性义务性规则授权性规则:在刑法和部分侵权法中,奥斯汀的命令模式是可以得以验证的。但是其他法律,比如合同法中签订契约的规则、遗嘱法中订立遗嘱的规则、程序法中规定法院管辖权的规则等,这些法律规则是法律的命令理论所无法涵盖或者类比的。哈特把这些规则称为授权性规则,并将之概括为两种类型: 授予私人权利的规则和授予公共权力的规则。

哈特认为,授予私人权利或者公共权力的规则是给予行为人得以实施某种行为的机会和条件,而非规定行为人必须做或者禁止作为的强制要求;而且,违反此种授权性规则其结果只会使其行为无法发生法律上的效果, 而不会招致制裁。在这一方面,授予私人权利和公共权力的授权性规则与刑法和侵权行为法等义务性规则存在巨大差异。

2. 法律渊源的多样性以习惯为例:

奥斯汀的法律命令理论预设的是,所有的法律来源于审慎的、经过法定程序的立法活动。换言之,法律必然表征为明文规定的权利和义务。然而,隐性的权利义务在数量上远远超过明文规定的权利义务,因为即使再发达的立法技术,也无法做到把所有的权利义务都列入一个清单。更何况,权利义务背后的利益关系始终处于流动和发展之中,难免有所疏漏。正是认识到了这一点,哈特以习惯为例,指出了奥斯汀法律命令理论的致命缺陷。

3. 适用范围的普遍性:

在奥斯汀的命令模式中,命令只对除发号命令者以外的其他人发出,对发号命令者本身并不具有拘束力。但是,类比言之,即使是在签订合同时,订约人所签订的合同对自己也是有约束力的。哈特对此也有所阐述,他认为我们是在行使由规则赋予我们这样做的一个权力,在该要约人内部区分出两个人,即一个以义务创立者的身份行为的人,和以受约束的人的身份行为的另一个人。

法律不是像命令那样,使立法者从定义上处于其命令范围之外的人。立法本质上不存在只针对他人的东西,立法存在自我约束性。法律以抽象和概括的规范形式,使立法者本身像所有公民一样享受法律权利、履行法律义务,受到法律约束。

(二)法律的检验标准:承认规则vs. 主权者

针对奥斯汀所论述的不受法律限制的主权者观念,哈特持否定态度,并在此基础上认为需要一个新的思路,因此,他提出了一阶规则与二阶规则的结合。紧接着,哈特又提出了承认规则来认定这两种规则是否属于法律规则。

哈特所说的承认规则比较复杂,并且在很多法律体系中并没有得到清晰的阐述,而主要是由法官法院等权威人士、机构在鉴别特定规则是否为法律规则时所形成和存在的。哈特还提出了终极承认规则的概念,认为在承认规则体系中有一项处于最高位阶的、最终的承认规则例如在古代封建时期君王制定的规则才是法律、在现代英国女王议会所制定的规则即是法律。

(三)遵守法律的依据:内在观点vs. 服从习惯

哈特否定了奥斯汀的服从习惯理论在法律连续性、持续性方面的解释力。关于法律连续性的讨论,哈特以古代封建君王交替期间服从习惯的缺失展开批判;而关于法律持续性的讨论, 哈特从古代法律制定者因去世而丧失人们的服从习惯展开批判。因此,哈特认为法律被遵守的依据是内在观点,而非服从习惯。内在观点理论认为只有人们真正存在的发自内心地承认、接受、服从法律规则的内在观念才是人们遵守这些法律规则的根据即应当/有义务作为/不作为而服从习惯只是一种外在表现,而非一种内在观念,即是被迫作为/不作为。法律因为这些内在观点而取得了人们对它的长期忠诚,从而得到了人们对法律的遵守和服从。

二、全新的分析框架:语义分析方法

《法律的概念》一书以创新的分析方法日常语言的法律分析手法,展开了全新的分析论证框架。

(一)纵向分析框架:语境考察

《法律的概念》的第三、五、六章中,哈特即以法律一词及其运用的具体情境,作为其展开论述的纵向分析框架。义务性规则与授权性规则的定义与划分区隔,三大规则即承认规则、改变规则、裁判规则的提出,以及法律是一阶规则和二阶规则之结合的理念阐述,是对于法律概念的纵向语境把握。哈特以棒球、板球、(国际)象棋等游戏语言来类比分析法律语词及其运用的具体情境。最初的游戏情形相当简单,就是具体规定参加游戏的人数、游戏如何进行、如何积分、如何结束等的一阶规则。但随着人数的增加、情形的变化, 人们已经不能再适用原来的游戏规则,亟待对于一阶规则进行协商承认、中途更改和争端解决的二阶规则承认、改变、裁判规则的产生,以救济一阶规则的不确定性、静态性、无效性。

(二)横向分析框架:语词比较

《法律的概念》一书中,哈特以法律与其他易混淆牵连的语词间的联系与区别,如命令、道德、正义等, 作为其展开论述的横向分析框架。通过对相关词语间日常用法之比较分析和概念语义分析的方法,在相关语词比较之下,使读者从横向上进一步加深了对于法律概念的理解。分析语言的要素和结构,考察语词、概念的语源和语境,比较易混淆语词间的联系与区别,而不是直接采用定义的方法,使语义分析哲学方法得到充分的展现,并且有助于缓解法学问题研讨中的定义泛滥的情况。

三、哈特规则理论的时代背景、思想基础和知识体系

(一)哈特规则理论的时代背景

哈特的规则理论发轫于现代国家和社会已经孕育出现代较为成熟完善的法律体系的时期,并且先进的法治观念已取代人治思想被大众公民广泛接受并得到社会的普遍实践。

(二)哈特规则理论的思想基础

正如前述,已经深入人心的法治观念成为社会治理与社会控制的重要思想武器。哈特强调法律的社会性,法律产生、存在、协调着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甚至于终极性承认规则本身即是一种社会事实的存在;哈特还强调法律之社会功能的多样性,授权性规则和义务性规则之间的主辅关系揭示了法律的主要社会功能在于引导、治理社会活动,而非自上而下的政治强制。

(三)哈特规则理论的知识体系

1. 社会学的兴起:

哈特时期,社会学开始兴起,《法律的概念》这本书也综合运用了社会学的许多研究方法,因此哈特把法律看作是一种社会控制与社会治理,强调法律的社会功能性。

2. 语义分析哲学:

现代哲学的重要特征是转向了对于语言的分析和理解,而语义分析哲学是其中最主要的组成部分,以哈特为代表的牛津学派日常语言分析学派又是其中最重要的流派。所以,哈特在《法律的概念》中精妙地运用了语义分析方法来研究法律的概念和基本问题。

旅游管理的概念范文第2篇

旅游管理学学科研究的主要关键问题研究浅谈

旅游业是在19世纪40年代后开始走上规模经营、产业化发展道路的。从那时开始,旅游经营者一直都在积极地寻求如何借鉴、吸取管理学的最新研究成果、工商企业管理的一些好的做法来改进旅游服务质量,提高旅游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但在学术界中,旅游管理研究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一直没能得到人们应有的重视。70年代以来,这种现象有了比较大的改变,旅游管理研究领域公开发表的论文、刊物、专著已日渐增多。旅游管理学学科建设问题也引起了许多学者的兴趣。有些学者还提出了一些很好的设想与建议。但人们对学科建设的一些基本问题的认识,如对学科研究对象,学科原理命题,学科的性质与理论框架,学科的前沿问题,学科的研究方向与研究方法的确定等问题的认识,至今仍然是模糊不清的。

一、旅游管理的概念

旅游管理是指为发展旅游事业而进行的计划、组织、指挥、调节和监督的活动。旅游管理活动,具有多层次、多结构、多方面的内容,它贯彻于旅行游览管理事业的全过程之中,从旅游管理的过程看,旅游管理活动包括:确立旅游管理目标的活动,建立旅游事业信息系统的活动,进行旅游事业开展预测和决策的活动,制定旅行游览事业发展计划的活动,以及对旅游事业发展的监督活动,等等。

从旅游管理的内容看,旅游管理活动包括:旅游人力资源管理活动,旅游物质资源管理活动,旅游财力资源管理活动,旅游科学技术管理活动,等等。

从旅游管理的业务经营看,旅游管理活动包括:旅游资源管理活动,旅游设施管理活动,旅游服务管理活动等。旅游资源管理,又可以分为旅游风景名胜管理,旅游文物管理,旅游建设成就管理活动,旅游设施管理又可以分为旅游交通包括民航、铁路、公路、水路管理,旅游宾馆、饭店、餐厅、游乐场所管理活动旅游服务管理,又可以分为旅游客房服务、餐饮服务、导游服务、司机服务、引导购物服务管理活动,等等。

从旅游管理的方法手段看,旅游管理活动包括用行政办法管理旅游事业的活动,用经济办法管理旅游事业的活动,用法律办法管理旅游事业的活动,用思想政治办法管理旅游事业的活动,用科学技术办法管理旅游事业的活动,等等。

二、旅游管理学的研究对象

旅游是由那些出于和平目的、不是为了定居与就业的人,离开其常住地外出旅行与逗留而引起的各种现象和关系的总和。旅游资源、旅游者与旅游业是旅游活动产生与发展的三个基本组成要素。所以,广义上的旅游管理学研究对象应包括对这三者的管理。由于旅游者的旅游动机激励、活动导向及其在旅途中的组织管理在很大程度上要受旅游企事业单位的影响与制约,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与保护工作主要也由当地的旅游企事业单位负责。因此,狭义上的旅游管理学研究对象主要指的是对旅游业的管理。

三、旅游管理学的学科性质

旅游管理学究竟是一门科学,还是一种学科?或者只不过是管理学底下的一个研究领域?学术界曾为此争论不休。一门科学,它必须要有明显不同于其他学科的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和一整套从实践、大量的研究成果中总结出来、并经得起时间考验的科学原理。旅游管理学的研究对象尽管与其他科学或学科的研究对象有明显的不同,但考察国内外大量的研究成果,人们所沿用的研究方法绝大多数是其他一些科学或学科,如经济学、社会学、人类学、文化学、管理学所采用的研究方法,其完整、独立、清晰的理论体系架构也尚未建立起来。如果把它定位为管理学或是其属下某个分支的一个研究领域,又明显地让人感到忽视了它的特殊性,低估了它在现代管理科学中的地位与重要性。事实上,如果人们认真思考一下它的学科原理基本命题,回顾旅游管理研究所走过的漫长历程,就容易明白,旅游管理学的根基在管理科学中,管理学的理论与基本原理对旅游管理实践有很强的现实指导意义。旅游管理学是管理学的一个重要的分支,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应用学科。

与其他部门、行业的研究或者说管理对象相比,旅游管理学研究对象的特殊性主要可以归结为以下几点:(一)旅游活动的异地性:旅游活动的产生与发展总与旅游者的外出旅行与逗留分不开;接待同一对象通常必须由不同地方的旅游企业、旅游从业人员共同协作来完成。(二)旅游产品的文化性:旅游产品表现为直接的或间接的、物化在旅游消费品上、有针对性的旅游服务。无论是有形的还是无形的旅游产品它都必须蕴涵着较强的文化性,这是因为旅游者在要求旅途中的物质需要得到满足的同时,他们的精神需要也需要得到满足。(三)旅游消费的综合性:旅游者的消费需求通常是综合性的,虽然他们绝大多数都有比较单一的旅游动机,但在旅途中的食、住、行、游、娱、购六个方面的消费一般都会有。而且,近年来旅游消费需求还在向其他服务领域内延伸。(四)旅游服务的社会性:旅游服务离不开人与人之间面对面的直接接触,供需双方的沟通与情感、思想交流,不仅有可能影响到彼此原有的意识倾向与价值观念,而且还可能从中缔造出一种新的公共或人际关系。(五)旅游经济活动的普遍性:在当今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发展旅游业,首先是为了创汇、创收。旅游业在许多国家里已成为当地国民经济的重点产业甚至支柱产业。从全球的角度来看,以就业人数比例、所创造的利税等社会经济指标来衡量,旅游业已超过汽车、石油和化工等行业,成为全球第一大产业。(六)旅游资源的二重性:凡是能造就对旅游者具有吸引力的任何因素,都可构成旅游资源。旅游资源既可以是自然的,也可以是人文的;既可以是历史的,也可以是现代的;既可以是有形的,也可以是无形的;有些在空间上是不可以移动的,而且一旦遭到破坏就难以修复,如名胜古迹;另有一些则是可以移动的,而且是可以不断地充实与更新的,如体育赛事、文娱节目表演、节日喜庆活动等等。

四、旅游管理学的研究方向与研究方法

旅游管理的概念范文第3篇

关键词:体验式教学;旅游管理教学;应用探究

旅游管理教学是十分重要的,现在的人们经常旅游,对旅游管理越来重视,学校也越来越重视旅游管理方面的人才。旅游管理是按照体验式教学方法进行教学的,利用体验式教学方法对整个旅游管理教学是十分有利的,使学生了解旅游管理的内涵,参与到实际的工作中,这样对教学工作是十分有利的。

1 体验与体验式教学的区别

1.1 体验的阐述

体验主要是指要设身处地,亲自进行查看,这样的方式就是体验,通过汉语词典的描述,可以知道体验就是指利用实践进行事物的基本认识,通过亲身经历来感受,体验从本质上来说就是利用过去已经经历过的事物,通过自己的知觉来理解事物,这就是体验,体验在生活中我们是经常遇到的,体验也是我们认识事物的一种方法,自身有着一定的能力。

1.2 体验式教学的阐述

体验式教学是一种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在很多的学科教学中得到应用,但是现在对于体验式教学还没有具体的定论,在这样的情况下,体验式教学的应用就受到了局限,但是大多数学者认为体验式教学是:体验、形成表象、回忆、概念的形成、能力培养和进行实践等过程得到的,在这样的循环下,就可以深刻的理解体验式教学,体验式教学可以根据学生的具体认知进行创造、还原整个情境的一种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从本质上来将就是是学生亲自的深入到整个学习的过程中,还原整个学习的内容,包括:情感、发展、知识构件和生产意识,在旅游管理中使用这些教学方式,使整个旅游管理教学更加的丰富,学生可以充分的了解到旅游管理的含义,这样有助于旅游管理的教学。

2 旅游管理教学中体验式教学方法的实施

旅游管理教学有着较强的实践性,在实践性教学的过程中,理论的指导是十分重要的,在整个教学的过程中不能够盲目的使用体验式教学法,需要结合实际,将旅游管理与体验式教学结合在一起,旅游管理教学中与体验式教学方法结合在一起,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

2.1 进行多元互动体验式教学

多元互动体验式教学就是以某一个教学的内容为中心,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对相关的概念和理论进行理解的过程,在旅游管理的教学中,可以利用讲座的形式进行教学,这样对整个教学是十分有利的,可以在整个教学的过程中使用基本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这样就可以将整个教学内容全面的梳理,但是现在的旅游管理教学重视的是学生的记忆,没有从本质上与旅游这个行业联系在一起,这样的教学模式对整个旅游管理教学是非常不利的,这样对于整个教学工作有着一定的影响。

2.2 案例式教学

利用案例式的教学方式进行旅游管理教学,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对整个旅游管理专业的教学是十分有利的,除此之外,还要将整个教学的内容结合在一起,使用典型的案例案例进行教学,将学生带到具体的旅游场景中,加强学生对旅游专业的理解,整个教学的过程都要有旅游管理教师指导,教师通过实践进行旅游管理的讲解,学生可以充分的感受到旅游管理的氛围,在环境的熏陶下进行旅游管理的教学,培养学生在发生情况时,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对学生的学习是十分有利的,除此之外,还可以培养旅游管理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独立思考的能力,提升了分析问题的能力。

2.3 讨论式体验教学

讨论式体验教学在体验式教学中也是十分重要的,旅游管理是一个服务型的行业,在旅游管理的过程中,需要利用结合管理的特点进行教学,这样可以增加学生的理解能力,旅游管理就是在管理性的情况下进行教学,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需要使用管理的理念,因此,要利用讨论式体验教学来培养学生思考问题、预习与讨论相关内容的知识、表达自己思想的能力,这一点对旅游专业的学生尤为重要。讨论式体验教学的采纳虽然使课堂气氛有所活跃,但这种方法需要学生预先自学有关的知识内容,这也使得有些时候讨论式体验教学的效果并不理想,课堂上学生的讨论能力较弱。

2.4 情景模拟式体验教学

情景模拟式体验教学,是遵循反映论的原理,充分利用形象生动的教学情景,通过角色扮演,激发学生的学习情绪,从而引导学生对知识的整体理解和运用。在涉及服务理念与服务技巧、管理方式和领导风格等问题时,可采用这一方法。这一方式不仅缩短教学、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促进师生主体角色的形成,而且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增强学生对旅游专业体验式教学的理解,从而进一步提高体验教学的效果。

3 开展丰富多彩的旅游课外体验

3.1 项目式体验教学

旅游管理专业的许多专业课程可以通过社会专题的调研来引导学生研究探索,从而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开展项目式体验教学不失为一个好方法,以《餐饮管理》课程为例,纯粹在课堂上讲解管理理论是很枯燥的,为使学生综合掌握及运用本课,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可以以“开设一家赚钱的餐厅”为项目主题,要求学生对其进行总体的规划设计,从餐厅的选址、客源市场的调查,到餐厅的功能区设计、菜单的设计,再到财务预算、营销决策、CIS设计等,完全让学生提出方案,这不但可以让学生对整门课的知识有一个总体的掌握,更能提高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团队协作精神。类似《饭店管理》《旅行社管理》等都可以采用这样的方法,这必然能激发学生对该课程的学习热情,从而更好的掌握该课程的知识内容。

3.2 专业技能活动

旅游管理专业的实践性非常强,往往需要学生具有较强的动手能力。为此,需要给学生积极创造机会,让学生锻炼自己的动手能力。学校要积极联系旅游企业进行专业技能观摩,利用各种社会资源,为学生创造复合型的教学活动体验。例如可以由系里出面倡导,面向全校组织各种鸡尾酒会、导游大赛等,让旅游专业的学生进行具体的策划、设计、布置,然后由旅游专业的学生进行具体的服务,这不但可以丰富学生的校园生活,又可以检验学生组织能力、服务技能、操作技能等综合能力,无疑是一个很好的锻炼机会。

4 结论

将体验式教学更好地应用到旅游管理中,它实际是一个综合的系统创新,除此之外,还需要课程体系改革,实习基地的建设等各个方面的协调配合,这样才能使体验式教学的效果达到最佳状态。

参考文献

旅游管理的概念范文第4篇

【关键词】旅游管理;困境;应对方法;浅议

在国际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旅游业的不断发展已经成为必然的趋势,而旅游管理作为顺应经济发展兴起的一门新兴管理内别,其在具体的应用中存在巨大的发展空间与潜力。为满足人们对旅游的多样要求,旅游行业的发展也朝着多元化、规模化、创新性的方向演进。而旅游业的繁荣发展,对旅游管理的要求也随之提高。近年来,我国为提高旅游管理的整体水平,在借鉴国外先进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本国国情,制定出了一系列科学、合理、先进的措施来完善旅游管理内容,但从实际的应用情况来看,其中还是存在着一些问题,因此,采取合理的应对方法来处理旅游管理面临的困境,也已经成为必然的趋势。

1 我国旅游管理的概念

在科技的日益进步与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下,人们的生活形式更加多姿多彩,这不仅使大众化旅游的群体规模不断扩大,也使旅游业发展成了一种重要的社会经济活动。而旅游业作为一项系统化、产业化、国际化、人性化的综合服务性行业,管理系统也比较庞大与复杂。旅游管理主要是指采用相应的行政、法律、技术、经济、德育方法,对旅游市场、设施、资源、区域、部门、产业等内容进行的管理活动。旅游管理也可浅显地解释为:一定组织中的管理人员,通过对各种资源的合理、充分利用来协调他人活动,进而实现组织目标的一系列社会活动过程。进行旅游管理的最终目的主要是以最少的资源消耗,对旅游活动中所涉及到的各种关系、现象进行管理,最终获取最大程度的目标实现。由于旅游是一项过程多谱化、对象多样化、机制多元化、效应多极化的复杂活动,因此也导致了旅游管理内容的多元、复杂与特殊。

2 我国旅游管理面临的困境

随着我国旅游业的市场不断拓展,规模不断扩大,层次不断提高,相关的旅游管理部门对于旅游管理的水平也有了更高的要求。但从现状来看,由于多种因素的作用,我国旅游管理工作也面临一定的困境,这种现象导致了整体的旅游管理水平较国外落后,这也会给旅游业的发展带来严重制约。

2.1旅游管理的法律法规不完善

一个国家的长效、可持续发展,与各种法律法规的约束离不开关系,旅游行业亦是如此,只有在科学、合理、有效的法律法规管理与制约下,才会朝着良性的方向发展。但从当前现状来看,我国对旅游管理法律法规的制定尚待完善,由于旅游法律法规的不完善,给旅游业的发展也带来了诸多影响,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现有的旅游管理法规只重视对景区环境、景点设施、文物等方面的维护与保护,却忽视了对游客人生安全保护条例的制定。

(2)目前旅游管理中应用的《风景名胜区管理暂行条例》等,虽然促进了景区的发展,但其中提出的多项管理措施在当下高速发展的背景下也渐渐凸显出了不足之处,无法满足当下旅游业发展的要求。

(3)我国相关旅游法律法规的制定,大多数具有明显的地域性、临时性等特征,尚没有制定出全面、统一、完善的旅游法,这也造成了很多城市在自身利益的考虑下制定出针对强的当地旅游管理法,却未考虑游客方面利益,导致旅游管理法不合理现象的出现。

2.2旅游管理组织机构不健全

组织机构的不健全属于旅游管理中较严重的问题之一,当管理机构不健全,缺乏合理性时,一定程度地会影响旅游业的整体发展。从目前我国旅游管理的现状来看,旅游管理组织机构的不健全,主要体现在管理信息化程度较低、管理体制不合理、管理人员参差不齐等方面:

(1)管理信息化程度较低。在高科技下,我国各行各业也通过各种自动化、信息化、智能化技术的应用,促进行业的高速发展。而旅游管理的内容比较复杂,管理范围也较广,在此前提下,信息化技术的应用很有必要。但我国很多旅游景点追求“原生态、乡村化”的发展目标,忽视了对现代化技术的应用,这给很多游客的出游也会带来诸多不便。

(2)管理体制不合理。若在旅游管理中缺乏科学、合理、完善的管理体制,则会造成管理工作无法可依、无章可循的现象。管理体制存在问题,与旅游业相关的配套设施建设也会产生问题,引起连锁反应,进而制约旅游行业的整体发展。

(3)管理人员参差不齐。由于城市的不同,其对旅游的重视度也不尽相同,相应旅游管理措施、管理人员的设置也不同,若一些较为落后的城市,对旅游景区的管理不够重视,或只一味追求自身利益时,可能造成旅游管理人员工作散漫、懈怠,对旅游管理、监督的执行力度不足。另外,由于对旅游管理的不重视,也有可能缺乏对专业人才的引进与强化,管理人员素质较低,专业性不强,均会影响旅游业的正常发展。

2.3旅游管理基础设施建设较为薄弱

近年来,我国旅游业的快速崛起,不仅带动了社会经济的良性发展,各旅游景点设施设备的建设也与早些年相比有了明显的改善。但与一些发达国家来比,我国旅游景点基础设施的建设还存在设施质量较差、配套不完整、绿化不全面、整体不协调等问题。而旅游管理基础设备建设之所以薄弱的原因,除了景区本身的规划不合理、对环境建设不重视之外,也与部分游客的的道德素质低下、环保意识不强,肆意损坏、破坏基础设施,残留大量垃圾等不良行为有着很大的关联。虽然我国有关的旅游管理部门已经意识到了基础设施建设薄弱问题的严重性,并采取一些积极的手段对其不断地进行治理,但还是由于各种因素作用,致使管理政策执行不到位,进而也给旅游管理工作的开展带来严重的影响。

2.4旅游管理理念缺乏创新性

在旅游业大规模、规范化发展的当下社会,我国许多的城市通过不断地改革与完善,来提高旅游景点的知名度,促进其更好的发展。但纵观整体的旅游业,其管理理念普遍雷同、陈旧,缺乏先进性与创新性,在高速发展的社会中,由于旅游管理理念方面存在的问题,给旅游业整体的发展也带来了影响。

2.5旅游管理与政府政策之间存在冲突

我国政府执法部门在基于国情的考虑下,对各地旅游业的发展与建设制定出了相应的政策与要求,正常情况下,各城市旅游业的发展应严格遵循政府职能部门的要求,以保证其具备合理、规范与标准性。但是,也有部分的城市在发展旅游业时,忽视国家的政策与要求,形成自己的旅游管理体系并开展工作。其在不顾国家利益与经济发展的情况下,自行追求更高的经济利益,容易与政府职能部门的要求脱节,进而导致冲突与矛盾的发生。

3 我国旅游管理面临困境的应对方法

针对目前我国旅游管理面临的困境,亟需采取有效、科学的应对方法进行解决,促进旅游管理工作的顺利、合理实施,从而实现旅游业的健康发展。

3.1建立健全旅游管理组织机构

针对目前旅游管理组织机构不健全、不合理的现象,采取有力的措施建立健全旅游管理组织机构尤为重要,具体的措施可由以下几点来实现。

(1)加强旅游管理信息化建设。在当下的旅游管理中,大力应用信息化技术已经成为必然的趋势,以信息技术为基础,充分地利用网络、电视媒体等媒介,多站在游客的角度进行考虑,遵循“客户利益至上”的原则。针对一些追求复古、安静元素的旅游景区,可在不破坏生态环境,营造复古气氛的同时,合理地应用先进的信息技术,以便于为游客提供更加贴心、舒适、周到的服务。

(2)具备完善的管理体制,对旅游业的整体发展可起到显著的促进作用,因此,应该完善并健全旅游管理体制。应针对旅游业具有的特殊性、多元性与复杂性,在严格遵循国家政策的同时,根据景区的特点、劳务、产品等方面的不同,制定出既符合景区发展,又能给游客提供最佳服务的管理体制。

(3)通过对人才的培训与选拔,提高旅游管理队伍的整体素质,合理地淘汰一些专业性不强、工作散漫不积极、年龄较大的管理人员,多往管理队伍中注入新鲜血液,通过大力选拔年轻、专业的人才,促进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

3.2合理完善旅游管理的法律法规

为保障旅游业给社会人文与经济发展带来的积极作用,相应的职能部门根据我国旅游业发展的实际情况,结合国情,对与旅游管理相关的法律法规进行完善很有必要。具体的完善措施主要如下。

(1)旅游主管部门需制定合理的景区价格管理法规,避免景区恶意提高门票价格,哄抬商品销售价格,给游客造成经济损失。在法规制定之后,还需采取行政强制、行政监督等有效的手段,对景区进行严格管理,通过国家的威慑作用,使旅游业的整体发展更加规范。

(2)重视旅游协会、景点(区)协会、旅游商品协会的建立,并以相应的政策与法规支持其发展,通过各种与旅游管理有关协会的建立健全,使其能够保证旅游业与游客的合法权益,避免非法、违法经营现象所造成的危害。

(3)由于各城市旅游发展策略、管理方式的不同,所制定的法律法规也不相同,容易造成规章制度不全面、不完整的现象,这也给旅游管理工作的开展带来的负面影响。基于以上因素考虑,相关的旅游主管部门最好能够制定出集中、统一、全面的管理方针,在此基础上,根据各城市旅游景区的特点,进行针对性、细微的调整与加强。通过统一法规与方针,实现旅游行业的分平竞争,进而促进其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统一发展。

3.3加大旅游管理基础设施的建设力度

针对目前旅游管理基础设施较为薄弱的现象,需加大投资力度,不断地推进旅游管理基础设施的建设。在现有设施设备的基础上,合理地扩大规模,重视绿化,提高游客的接待容量。相应的旅游景区需根据游客的需求,在保证施工质量、施工规模的基础上,开发新型的,具有一定发展潜力的旅游项目,以吸引更多的游客前来旅游。除此之外,为防止旅游景点的基础设施被破坏,应利用广播、手册、电视、报纸做好保护宣传工作,使游客意识到景点各设施的重要性,进而提高自身素质,加强环境保护意识,不于设施设备上乱写乱刻。

3.4树立科学先进的旅游管理理念

科学、先进、创新性旅游管理理念的树立,可提高各旅游景点的知名度、信誉,并促进其长效发展。首先,旅游管理在坚持科学发展观,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以先进的理念为目标,有效地提高旅游服务质量;其次,合理地借鉴国内外比较先进,实施较好的管理理念,在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加强人文建设的同时,有效的利用比较全面的管理理念,保证当地旅游业的良性发展;再次,重视游客的需求,可通过网络、问卷、民意调查等方式,了解游客实质需求,再去其糟粕,取其精华,通过创新性、大众化的管理理念,满足大部分游客的要求。

3.5加强旅游管理与政府之间的沟通与协调

针对目前旅游管理与政府职能部门之间存在冲突的现象,需加强两者之间的协调与沟通,具体的措施如下:(1)政府部门在下达与旅游业有关的要求文件之后,需加强管理与监督,保证旅游业能够将其规定、政策执行到位;(2)旅游管理工作需自觉服从政府部门的要求,在政府所提出的政策与指令下,科学、合理地开展旅游管理工作;(3)旅游业在开展管理工作之前,如果对政府的政策与要求存在异议,应及时反映情况,以便于双方在互相沟通、协调之下,对政策与要求进行完善,保证双方工作的开展均能合理、顺利,避免冲突的发生。

综上所述,根据我国目前的发展状况,旅游行业在未来将会是最具发展潜力的行业之一。但是,在我国当下的旅游管理中还面临诸多的困境,这给今后旅游业的发展来带来了严重的影响,因此,旅游管理部门也应针对存在的问题,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加强与完善,进而促进我国旅游业更进一步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刘琼英,全华.网络最大流模型在旅游管理中的应用[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2010,30(6):158-162

[2]庄晶晶.对做好旅游管理的探讨[J].价值工程,2011,30(24):94

[3]姜莉.中小旅行社在旅游管理中创新意识的培养[J].中国商贸,2010,7(12):163

旅游管理的概念范文第5篇

[关键词]:社区生态旅游 影响因素 问题 管理建议

区别于一般旅游方式,社区生态旅游特殊性极为明显,其将部分社区内容融入生态旅游发展中,并强调将社区居民作为主体,使居民能够主动参与到资源节约、环境保护等活动中。尽管近年来社区生态旅游发展速度较快,但单纯从管理角度看,管理模式带有明显的滞后性,社区、旅游区管理机构二者很难进行融合,这样便造成社区生态旅游被忽视,更无从谈及提升社区旅游管理水平。因此,本文对社区生态旅游管理相关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社区生态旅游的相关概述

关于社区生态旅游,其概念并未在学术界中被统一界定,但综合近年来社区生态旅游发展的特点与趋势看,其实质是以生态旅游为基础的高级形式,强调将人文关怀理念融入其中,确保社区中人文特色、自然特色得以展示的基础上,注重对区域民俗文化、居民利益给予足够的保障。当前旅游业快速发展背景下,社区生态旅游逐渐走入人们的视野,其可满足较多游客在旅游方式方面的需求。从社区生态旅游的特征看,其以旅游行业为基础,并将重心转移到社区中,这样围绕社区使旅游向周边扩散。同时,在社区生态旅游中,要求将社区居民主观能动性调动起来,使社区旅游发展中居民积极参与其中,以此达到生态旅游发展的目标。由于社区生态旅游的发展本身是继生态旅游后的高级旅游模式,且无论从发展模式还是管理模式上看,都与传统生态旅游不同,所以其未来如何发展,必然成为旅游界以及大多学者关注的重要问题。

二、影响社区生态旅游管理的因素研究

1、从外部影响因素角度

不可否认,近年来社区生态旅游发展中取得较多突破性的成就,但在管理方面仍受到较多外部因素影响,包括生态旅游者以及非政府组织等。以生态旅游者为例,其本身作为旅游的需求者,关注的内容主要集中在旅游活动中是否能够获得良好的旅游体验,这就要求生态旅游管理中应保证基础设施、旅游服务、旅游项目等都能满足旅游者的需求,可见旅游者对社区旅游管理影响极为明显。再从非政府组织角度看,其与政府、旅游企业不同,侧重于在管理活动为社区居民提供咨询、沟通以及建议等服务,且可有效监督评估当前旅游发展的趋势,是旅游管理的重要“辅助者”,所以非政府组织能否发挥其基本功能将会为管理带来较为明显的影响。除此之外,对社区旅游管理的因素也表现在政治环境、经济环境、社会环境以及技术环境等方面。如在政治环境方面,管理活动中需严格按照相关法律法规执行,使管理模式与整个发展大环境相适应;而经济环境方面,不同区域因经济发展水平不同,其对管理活动的影响也较为明显,假若社区能够在管理模式上不断完善,很大程度将为居民创造致富的可能;再如社会环境方面,管理活动开展中需充分考虑到社区居民的民风民俗、价值观念等,若管理模式未能与这些社区社会特性相结合,很容易造成管理活动失败;从技术环境看,生态旅游管理的关键在于有相关的技术作为保障,如信息网络技术的运用、太阳能技术的运用,其不仅可帮助社区有效管理旅游活动,且满足节能环保的要求。

2、从内部影响因素角度

社区生态旅游,其在构成上主要以社区居民、旅游企业以及区域政府等为主,三者任一一方存在问题如居民参与意识不强、政府管理缺失等,都会影响旅游管理的有效性,要求三者能够相互配合进行管理与决策,这样才可提升整体管理水平。另外,对旅游管理模式影响的关键性因素也表现在社区素质方面,其中的社区素质主要指社区中所有主体的素质。具体影响主要表现在:第一,区域政府素质的影响。旅游管理中,政府需充分发挥其在农业、林业、环保以及宗教等各方面的管理职能,并做好旅游管理中人员的配备以及相关管理体制的构建等,若这些管理体制、人员配备不完善且职能缺位,便会影响管理的有效性。第二,旅游企业素质问题。从现行较多关于旅游企业的形象问题方面看,“鼠目寸光”、“利欲熏心”等常被用于形容这些企业,尽管评价并不全面,但很大程度上反映出旅游企业负面形象将会影响管理有效性,所以在实际管理活动中,旅游企业在环保意识、经营素质以及责任意识等方面都需不断提高,确保发挥其在游客中“教育者”与“服务者”角色功能,以及在社区居民中的“合作者”角色功能。第三,社区居民素质。社区生态旅游发展下,强调以居民作为主体,这样居民是否具有较强的参与意识、民主意识、生态意识以及较高的文化程度,将会对管理效果起到明显的影响。

三、社区生态旅游管理存在的问题分析

1、社区居民主体地位的缺失

区别于一般旅游模式,社区生态旅游强调旅游活动主题确定中应以社区形式为主,而其实现的关键在于社区居民主体性的发挥。然而从现行社区生态旅游发展情况看,整体经营与管理模式仍局限在传统旅游模式方面,社区居民在旅游管理中的主体地位并未得到尊重。例如,在经营管理活动中,部分居民参与过程中仍处于被动接受状态,真正进行决策管理的仍以政府部门或旅游企业为主,居民的决策权、参与度都不明显,完全与社区生态旅游理念相背离。另外,对于较多参与意识不强、决策与管理能力较低等问题,政府与企业未做好相关的教育与引导工作,难以使居民主体意识得到提升。由此可见,现行社区旅游管理中,亟待解决的问题便体现在居民主体地位缺失方面。

2、地方性人文理念的缺失

区域发展旅游业,是创造经济效益的重要途径。然而需注意的是社区生态旅游发展中,对于社区文化、社区环境都会带来较多不可避免的冲击,严重情况下将使地方区域文化特色发生改变,影响文化多样性发展。这就要求在社区旅游业发展中,应兼顾旅游资源的开发与保护,确保获取经济效益的同时满足文化发展需求。但事实上,真正能够做到保护区域文化资源的基础上发展生态旅游的行为少之又少,究其原因在于发展中人文理念逐渐丧失。例如,社区居民在生态旅游开发前在民俗民风上极为质朴,然而在生态旅游快速发展下,大多居民为获取经济利益,完全投身于旅游活动中,开展较多旅游组织与经营等活动。尽管社区居民这种主动参与行为值得肯定,但长期置身于外来文化影响下,社区原有的习俗传统、本地文化都可能面临消散情况。因此,现行地方性人文理念的缺失成为生态旅游发展中面临的主要问题。

3、旅游管理模式不健全

旅游管理模式是否合理将决定区域旅游业整体发展水平。目前大多社区生态旅游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便表现在旅游管理模式不健全方面。首先从旅游企业竞争管理角度看,旅游企业为保证在激烈的竞争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便采取低价策略,这种方式很难使旅游企业利润得到保障,而因利润的降低,企业往往从服务质量方面进行成本控制,这样整个生态旅游的发展将处于恶性发展状态。另外,从旅游产品管理情况看,不具备较强的创新力。需注意的是社区生态旅游一般旅游模式不同,其强调游客、居民共同参与到旅游活动中,但目前旅游企业为游客提供的产品仍集中在“观光”层面,所安排的旅游行程较为固定,何种形式下将社区生态旅游完全趋同于传统观光形式上,这样社区生态旅游的价值由此丧失。

四、社区生态旅游管理的相关建议

1、社区生态旅游管理中区民的参与

针对现行旅游管理中存在的弊病与影响因素,在实际管理中首先应注意鼓励社区群众参与其中。社区居民本身在角色定位中便应为旅游管理中的主体地位,无论在经营管理或决策方面,社区居民都有相应的权利。因此,为使社区居民这些效益得到保障,社区生态旅游发展中应充分考虑到居民的意见,确保旅游发展方向更为明确。另外,在社区生态旅游发展中,为使居民积极参与经营管理活动中,应进行居民交流平台的构建,可将相关的制度与旅游发展政策等利用平台进行,而居民也可在平台中将自身的意见与建议反映出来。尤其需注意的是若居民对社区生态旅游发展意见较大,相关部门需做好协调处理工作,确保对民心实时了解,才能避免旅游管理中有更多矛盾纠纷问题存在。

2、利益分配制度的构建

利益是否得以合理分配,是决定社区生态旅游能否顺利发展的关键性因素。社区生态旅游发展中,需在利益分配制度上进行不断完善,如相关的利益补偿机制、利益分配机制等。同时,区域政府为使居民利益得到保障,也可引导居民利用旅游产业带来的机遇,开展相关的生产经营活动。另外,区域发展生态旅游中,可对社区居民、旅游企业提供相应的信贷服务,使企业与居民在旅游项目的开发上得到保障。另外,社区生态旅游发展中需不断引入先进的管理理念,但现有居民因知识文化素质较低,很难接受这些管理知识,更无从谈及将管理理念用于实际管理活动中,因此,社区管理工作中可考虑引入相应的引导机制,这样才可满足旅游管理要求。

3、居民旅游意识的强化

生态旅游发展中,对于社区居民的综合素质也提出较高的要求。从大多社区居民综合素质现状看,素质较高的青壮年多在外地谋生,而留在社区中的多以年纪稍长的人群或儿童为主,所以在文化知识水平方面并不高,尤其在旅游知识方面更加匮乏,很难参与到生态旅游管理活动中。因此,在社区管理活动中,相关部门应适时做好引导与培训工作,保证社区居民充分了解旅游知识。另外,社区居民在生态环保意识方面也需不断加强,这样在游客到社区旅游过程中,社区居民会将社区的传统文化、生态环保理念向游客传递,以此为游客带来更良好的体验。

4、旅游管理模式的构建

为提升社区生态旅游管理水平,需在管理模式上不断创新。区域可根据自身的发展状况,合理选择政府管理、社区自主管理或委托管理模式等。首先,对于政府管理模式。其主要指社区生态旅游发展中涉及的一系列活动,包括开发、保护以及管理等,都由政府主导完成。政府管理模式的应用本身有一定的原因,如旅游的拥有者便为国家,所有旅游区的管理主体也应以政府为主。再如旅游区发展中较多的项目都由政府制定,这样在项目管理中也要求有政府部门参与其中。目前,较多区域在应用政府管理模式中,政府部门多会指定专门的旅游公司进行管理,这样整个经营管理活动更趋于专业化,管理效率相对也较高。

其次,在社区管理模式应用下,其主要指为社区生态旅发展中涉及的开发、经营、保护与管理等工作主体以社区居民为主。一般社区居民在参与经营管理活动中对自身的利益极为关注,这样在活动中将表现的极为积极,所以整体经营管理水平也会随之提高。同时对于社区中的生态旅游资源,社区居民了解较多,对于社区自然内涵、人文内涵较为熟知,因此在经营管理中可保证管理活动的有效性。

最后,委托管理模式的应用。这种模式主要针对生态旅游的某个项目或所有的项目,由政府部门将其委托给具有一定资质的企业。从这种模式的的优势看,其强调经营管理权、所有权的分离,有利于整个管理效率的提升。综合来看,区域在旅游管理方面应结合自身实际情况,确保旅游管理满足社区生态旅游发展要求。

五、结论

有效的管理模式是影响社区生态旅游发展的关键因素。实际提升旅游管理水平中,应正视社区生态旅游的基本内涵,立足于影响社区旅游管理的因素与当前管理中存在的弊病,注重完善相关的利益分配机制,提升社区居民旅游意识,并根据实际发展情况选择旅游管理模式,这样才能真正推动社区旅游的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姜伊灿.基于社区的生态旅游管理分析[J].品牌,2014(06):17-18.

[2]仝利娜.基于社区的生态旅游管理问题与加强措施[J].商,2015(31):81.

[3]刘秀青.基于居民感知的社区生态旅游管理模式比较研究[D].广州大学,2012.

[4]李刚.九寨沟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与社区参与互动模式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12.

[5]赵微.社区建设与生态旅游产业协同发展机制研究[D].哈尔滨理工大学,2015.

[6]龚克.桂林喀斯特区生态旅游资源评价与开发战略管理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2.

[7]付恒阳.旅游对景区生态的负面影响及景区生态保护研究[D].长安大学,2014.

[8]张冬云.基于社区的生态旅游管理分析[J].旅游纵览(下半月),2013(11):1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