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初中生理健康教育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心理问题;对策
中学阶段是人生过程中一个极其特殊的阶段,被称为“反抗期”“麻烦期”或“危机期”,处在这一阶段的学生好奇心强,自制力差,加上受周边环境的影响,很容易出现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
一、初中生存在的主要心理问题
1.心理压力大,对挫折的承受力差,自信心不足。学生间的学习竞争十分激烈,学生心情十分紧张,总担心考试失败,受到老师、父母的责备,同学的冷眼。
2.人际关系不协调。现在多为独生子女,学生自我中心意识强,人际交往能力弱,不善于处理与同学、老师、父母的关系。
3.早恋问题的困扰。初中生自身生理发育日趋成熟,对异性的渴望不断加强,导致“早恋问题”,从而影响到学习。
4.对网络的痴迷。现在有叛逆心理和患孤独症、自闭症等心理疾病的孩子越来越多,这些孩子在生活中有一些愿望,一些自尊得不到满足,就转到虚拟的网络中去寻求满足。
二、加强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对策
1.更新教师观念,建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骨干队伍
建立以科研处、政教处、团委及年级主任、班主任为骨干的全体教师共同参与心理健康教育的师资队伍,选配有较强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和技能的教师作为课题研究组成员。学校为教师学习、培训有关心理健康教育知识提供必要的条件,定期开展知识讲座、理论研讨、案例分析等,总结交流,提高教师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水平和实际工作能力。
2.加强心理健康教育
在中学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帮助学生掌握一些转移情绪、宣泄痛苦、发泄愤怒、克服自卑、树立自信心的心理调节手段。
3.开设心理咨询室
心理咨询与治疗服务已不仅仅是个别初中学生的要求,而是一种时代的趋势。信任是咨询取得成功的基础。心理咨询要取得良好的效果,关键在于咨询老师要信任理解学生,同时遵循聆听、保密、疏导等原则,这样才能建立起一种信任关系。
4.家庭与学校教育相结合
家长要克服单纯依赖学校教育的思想,而且要积极参加学校对孩子的教育活动。如家长会、座谈会等。对学校教师反映的意见,要正确对待,既不要袒护孩子,也不能棍棒相加,要对孩子进行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教育。
目前,我国初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还处于起步阶段,大量的实践问题迫切需要理论指导。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队伍、科学教材、专业资料以及教学评价机制的构建极为欠缺,心理素质与其他素质、心理健康教育与学科教学、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的关系等需要进一步明确。所以培养初中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不仅需要学校、教师的共同努力,探索培养学生现代心理品质的途径和方法,同样需要学校、家庭形成合力,共同塑造学生美丽的心灵。
参考文献:
[1]郑日昌,陈永胜.学校心理咨询[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
[2]姚本先,方双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导论[M].北京:东方出版中心,2002.
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心理环境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社会不断地进步,越来越多的人将在满足自身生理需求的同时,开始关注个人心理健康问题。对于学生家长来说,特别是初中生家长来说,他们在关注自身的同时,也在关注自己孩子身上的变化。很多家长对于孩子的变化没有做好准备,很多家长都觉得孩子怎么越来越不听父母的话了,诸如此类的困惑,教育界在进行思考。这一时期的心理健康教育也逐渐被大家关注。
一、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现状
结合我国初中教育的特点,且根据已有研究我们得出,我国初中心理健康教育具有以下特点:
1.初中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存在城乡差异
对于现有的初中心理健康教育,可以用参差不齐来形容。在部分有条件的学校,有经过专业培训过的专职心理老师,通过他们开设心理健康课这样的方式来实现这些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然而对于大部分学校,特别是二级城市以下的众多学校来说,具有兼职心理健康老师的学校可谓是凤毛麟角,特别是农村初中,绝大多数学校没有心理健康方面的教育课程。
2.心理健康教育课安排较为随意且内容不系统
在已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初级中学,利用班会课或者德育课时间进行安全等方面的教育,且并无固定的心理健康课时间。关于初中生的适应问题、性教育、学习方法、自我接纳、人际交往等方面的课程内容涉及得较少。而初中阶段,学生由于学习内容、生理心理发育、学习生活环境等因素发生较大的变化,会出现或多或少的不适,需即使进行指导和疏通。而现有课程安排并未过多考虑到本因素。
3.家庭因素对初中心理健康教育的影响
对于初中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除了学校而外,家庭发挥着及其重要的角色。家庭是学生除了学校而外另外一个长时间生活学习的场所,因此,家庭对于学生的心理健康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在我们的实际情景当中,更多家长因为工作、自身等诸多主客观原因,对于学生教育的关心更多体现在对学习成绩的关注。对于学生的心理健康的关注度远不及对学习成绩的关注。由于初中学生处于青春期,而与此同时父母步入中年期,这个时期的成人要面对来自事业、生理、心理的特殊时期,因此极易产生冲突。而这个时期的冲突的处理,又将影响亲子关系的发展,进而影响到学生在中学阶段的学习、生活等方方面面。
二、学校要重视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给学生创建良好的心理环境
既然中学生心理障碍的疏导已成为学校亟待解决的问题,学校就应调动各个方面的力量,全面渗透、多渠道、全方位推进心理健康教育。首先,学校领导和教师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和紧迫性给予高度重视,把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学校教育工作系统。其次,将心理教育分布在学校教育的各个方面,努力创设和开展心理教育专业课、实施心理辅导、开展心理咨询、实施心理治疗。也可在学科教学中、在德育活动中、在课外活动中、在劳动技能课中、在学校的各项管理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为中学生营造良好的心理环境,主要是指学校、家庭、社会的心理环境。校园是学生学习、生活的重要场所,校园环境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起着重要的熏陶和感染作用,优美的校园环境可以陶冶学生情操、浓郁的校园文化可以激励学生拼搏精神,整洁的校园设施可以规范学生心理行为。家庭是学生成长的第一环境,父母也是学生的第一任老师,他们的一言一行都影响着孩子的成长。养成良好的心理素质,离不开文明、和睦、明朗、愉快的家庭,学校要通过家访、家长会等形式,广泛宣传家教知识,不断提高家长的“心育”水平,促使家长自觉地营造和睦,平等,民主的家庭心育环境,运用正确的教育方法管教孩子,与学校形式强大的教育合力。同时,学校要充分利用社区、村队生活环境,使之服务于学校德育。
三、要努力提高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意识和能力
要组织教师学习理论知识,提高教师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重要性的认识。学校可以请有关专家给教师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专题讲座,让教师知道心理健康的人必须具备完整的人格、充沛的活力、进取的精神、愉快的情绪、适当的行为、虚心的态度及现实的良好适应力。明确不同学段的学生心理健康的特征有所不同。让教师们通过学习,提高认识,真正懂得一个好教师的教育是爱的教育,是用自己真挚的爱去影响学生、塑造学生、重视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让教师从思想上重视与理解心理健康教育在育人中的地位与作用。
组织教师深入调查研究,了解和掌握学生的心理问题,保护和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教师要必须认识到,学生是发展中的个体,他们的心理具有独立与依赖、自觉与幼稚、积极与懈怠等错综复杂、相互矛盾的不成熟的特点。也要正确认识到学生的发展是不平衡的,有差异的,学生在课堂上各方面的表现不可能整齐划一,但是这种差异不是消极的、有害的,而是可积极开发,充分利用的一种资源。每个人都有自尊的需要,教师不应忽略这一点,无论对什么样的学生,都切忌轻易伤害了他们的自尊心。老师要为人师表,以满腔的热情感动学生,要有敬业精神,以良好的师德修养和渊博的知识树立起自己在学生中的威信,做到既是学生的师长,又是学生的朋友,这样才对学生具有很大的吸引力和凝聚力。
总之,对中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应是全方位、多角度的,只有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综合教育,才能有效地维持学生心理健康,提高学生心理素质和综合素质,逐步达到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做人的目的。
[关键词]农村;初中生;青春期;心理健康;教育
[中图分类号] G6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7)09-0091-01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在科技日益发展的前提下,对学生的教育也在改革与创新。在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完善中,对于农村初中生青春期心理健康教育的关注度不太高,对其进行深入的改革与完善成为教师要重视的一项任务。学校必须从当前的实际出发,从每个学生的自身特点出发,站在学生的立场进行青春期心理健康教育,让初中生用健康向上的心态去面对生活。
一、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探析
1.学习方面
进入青春期的初中生往往心思缜密,对外面的世界很好奇,觉得外面的世界很精彩,想走出去看看。因为受这些想法的影响,许多学生在学习上产生厌烦心理,感觉作业多、压力大、动力不足。尤其是在农村,由于家长可能没有高学历,也没有专业的素质水平,所以他们“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切,不理解孩子,只是一味地进行督促。如果孩子没有考出好成绩,就会进行责骂,让学生对学习产生抵触情绪。
2.交往方面
青春发育期的学生已经具备独立思考的能力,能对社会现象做出不完全的判断,然后形成自己的想法。而且现在的农村不再像从前一样闭塞,初中生已经能够通过多媒体了解外面的世界,再加上这个时期是初中生生理机能走向成熟的时期,这就让他们在感到惊喜的同时,也会有些手足无措,无法面对自己的突然长大和成熟。如果这时没有正确的心理引导,就会让学生把自己孤立起来,甚至还会做出一些过激的行为。
3.情绪方面
青春期的初中生情绪会变得十分不稳定,易哭易笑易暴躁,情w波动大,而且不善于调节和自控。尤其是在学习和生活中,可能一件小事就会让他们丧失信心,影响到与同学之间的正常交往,影响了积极向上的进取心,甚至还会因为情绪所致而犯一些错误。
4.行为方面
行为方面的问题最突出的表现就是:沉溺于网络、说谎、违规违纪等。这些行为在当下农村初中生中也是最常见的问题,比如说某校一名学生逃课、逃学、沉溺于网吧,教师进行教育时,还十分不服气,家长面前谎话连篇,成为学校头痛的问题学生。据调查,这名学生也曾经是一名优秀生,但在几次考试不理想后,发生了逆转,做出了让同学和教师不能理解的一些行为。所以教师对这样的学生进行批评与教育时,要从心理健康出发,看到其优点,找到合理的解决方法,让其重新找回自我。
二、解决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有效办法和策略
1.让学生找到心理平衡
现代的社会已经不再需要“高智低能儿”,所以强调分数的教育模式也要进行改革,教师和家长的思想观念更要从根本上改变,不要以分数论英雄,不要给学生太大的精神压力。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及新课改的要求,对课程安排做出适当的调整,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加强一些课外活动的学习和锻炼,让他们的知识面在业余活动中得到拓展,更让他们感觉到学习的乐趣,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进行学习,找到心理的平衡点。
2.为学生创造交往的氛围
部分农村初中生不善于交往,不是因为他们不喜欢交朋友,而是他们所处的家庭环境与社会因素所造成的,使他们有强烈的自卑心理,不敢迈出交往的第一步。所以作为教师一定要注意学生心理的健康,要为他们创造一种和谐的班级氛围,让他们感觉到同学与教师的亲切,愿意付出真心、接受真爱,这在很大程度上也能让初中生的过激情绪和失控行为得到控制。
3.为学生设立心理健康辅导课
处于青春期的学生对于自身的变化无法理解,也不好意思张口询问,所以教师要抓住他们的特点,在心理健康辅导课上进行讲解,让他们了解青春发育的过程。要对内向的学生进行专门的教育,防止他们钻牛角尖。另外,还需要为学生开设心理健康信箱、悄悄话活动等,让他们的一些隐私有处可诉。
4.为家长开辟心理讲堂
关键词:心理教育;心理健康;关爱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4)09-0019-02
初中阶段,家长们关心孩子成长的热点大多集中在饮食,身体,学业成绩以及升学就业等问题上,忽略了与每个中学生发展息息相关的心理健康教育问题,面对时下中学生问题日益增多,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应引起我们重视。笔者在心理咨询室碰到学生们咨询的问题,令人触目惊心。青少年心理问题十分令人担心。只有加大社会和学校对青少年健康的心理宣传和教育,我们才能培养和造就健全的创新人才,促进社会的进步。作为学校的心理教师, 我认为初中学生最常见的心理问题如下:
1.不能处理和同学的关系
自我中心意识强,人际交往能力弱,不善于处理与同学、老师、父母的关系,显得人际关系不协调。学生在咨询中向教师倾述:"我真不知道怎样与人建立好朋友关系"。"她们总喜欢背地里说我,我总感觉每天他们都在我背后指指点点" "我总加入不进同学们的谈话中","我感到孤独、寂寞",这些学生常产生焦虑不安,甚至恐怖感。有的因嫉妒心理而与同学搞僵关系。
2.学习压力大
总怕家长骂,因而产生厌学心理。望子成龙,家长们对孩子的要求太高。在咨询中不少学生倾说:"每次月考都排名,学习压力大,既难以接受又不能摆脱","一旦成绩不好,不能升入好的高中,","我自认为我学习是努力的,但考试又是班上的尾巴,这样下去还有什么意思","我是从乡下来城区读书的,如果学习不好,我无脸见父母","有时真想不读了。",于是厌学感、挫折感油然而生",表现为焦虑、失意、注意力不集中、对老师和同学的言行敏感、失眠、神经衰弱等症状。
3.自信心欠缺
由于家长、老师(主要是班主任)对学生的期望值过高,使学生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常因一次考试失败"老觉得自己智力不高","自己老是失败,考高中肯定没有希望了"于是恢心丧气,"前途渺茫",失去自信心。
4.早恋问题的困扰
有些初中生自身的生理发育较早,开始对异性有一种朦胧的渴望,导致"早恋问题",现在这种现象也较突出,在我们的咨询中略占20%,"总是想看到他""我总想和他在一起""我和他说话心情总是很兴奋",由此感到"烦燥不安,吃不下,睡不香",成绩开始下降。由于走进了恋爱的误区,心理冲突加剧,产生种种心理病态反映。
5.单亲家庭对孩子的影响
单亲家庭长大的孩子没有得到足够的爱的时候,就觉得没有人关心我,没有人爱我,怎么办呢,我就出去找那些看起来好像很关心我的人,往往就是带坏他的那些人。我们曾对学校的两千多名学生进行调查发现全校有95个单亲的学生。这是一个不小的数目。来心理咨询的时候,大多同学都没有办法理解自己的父母。甚至憎恨自己的父母。
6.留守学生缺乏必要的家教氛围
无论是隔代监护还是亲戚监护,在监护上都存在很大的盲区。由于父母外出务工,孩子无法享受正常的亲情关爱。家里的老年人文化知识有限,有些还是文盲,很难辅导留守学生的学习,也不能监督他们的学习,造成留守学生对学习的自律性差。很多学生面对繁重的学习压力,没有父母的鼓励,出现成绩滑坡现象。便会产生程度不同的心理健康问题。他们遇到学习生活上的问题时,存在沟通障碍,无人倾诉。中学阶段是身体发育关键期,女生碰到月经初潮、男生首次遗精一类的事情,不好意思和长辈、亲戚说,造成心理上的阴影,也会对身心健康产生不良影响。
7.电脑游戏导致学生们荒废学业
虚拟世界是非常适合中学生,生活不顺心,学习压力大以及很强的逆反心理等因素导致了他们选择了一个发泄的空间――虚拟空间。他们可以摆脱现实生活中的一切,去做平时在现实中做不到的事情。这时,电脑游戏就像鸦片一样,使得许多学生越陷越深,逃课、夜不归宿、睡眠不足等问题接踵而至,厌学心理就更重了。
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尚处在萌芽阶段,与此同时,家庭结构的变化,社会变革同许多传统习惯的矛盾致使青少年的心理问题的产生远比健康教育的发展来的快。针对以上我在心理咨询室碰到的最常见的问题,作为一名心理教师我认为应当做到以下几点:
(1)要多进行个体辅导,注意观察学生的心理动态。利用自己的眼睛、耳朵等感觉器官去感知学生的行为。在平常和学生的交往过程直至日常生活的所有方面,都注意观察学生的精神面貌、言谈举止、行为动作、兴趣爱好、待人接物的表现。和学生交朋友,进行倾心谈话。经常与学生的促膝谈心,在一定程度上了解学生的心理或思想问题。谈话可以最亲切、最直接地了解学生的心理状况,还可以察言观色、随机应变,获得或发现学生心理的一些重要信息。心理学研究表明,谈话过程实际上是交谈双方之间的一种交往与认识过程。谈话双方的心理特征、态度、期望、动机、知觉、情绪和行为等对谈话的效果有一定的影响。
(2)要进行团辅导:团体活动功能与目标有三个层次:矫治、预防和发展,且预防、发展重于矫治。也就是说不是学生出现了心理问题才需要进行团体心理辅导,而是通过辅导,一方面帮助学生掌握有关知识和社会技能,学会用有效的、合理的方式满足自己的需要,提高人际交往水平,学习自主地应付由挫折、冲突、压力、焦虑等带来的种种心理困扰,减轻痛苦、不适的体验,防止心理疾患的产生,保持正常的生活和学习;另一方面协助学生树立有价值的生活目标,认清自身的潜力和可以利用的社会资源,承担生活的责任,发挥个人的潜能,过健康快乐的生活。使同学们在懂得珍爱自己的同时,在生活、学习中学会帮助其他需要帮助与关心的同学,形成一种良好的互助的氛围,懂得珍惜。
(3)开展专题讲座:推动或增强学生的抗挫折能力。中学生的心理挫折大部分来源于成绩的不理想和同学相处不好。老师要对学生的挫折心理给以正确的指导,才能形成良好的班风。初一入学时,很多学生一时不适应初中阶段的学习,有的甚至产生了厌学情绪,心理受到严重的挫折。针对这种情况,就要用远大的理想来激励学生。并要及时地告诫学生,有了远大的理想是好事,但理想和现实有很遥远的路途,需要付出艰苦的努力和汗水。经过恰当的教育和激励,学生的抗挫折能力增强了,克服了学习中的困难,学习积极性就会大大提高,成绩也将随之提高。
(4)用无限的爱心感化学生:促使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热爱学生是形成教育艺术的基础。"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对情感的渴求是每一个青少年学生的心理需要。老师只有把爱的情感投射到学生的心田,师生间才能产生心心相印的体验,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教育艺术之树只有植根在爱的土壤里,才能结出丰硕的果实。
关键词:新形势;初中班主任;初中生;心理健康
中图分类号:G451文献标识码:A收稿日期:2018-01-18
一、当前初中生心理健康存在的问题
初中生正值青春期,这个阶段学生的生理快速成长,心理上也会存在诸多的问题,而引发问题的原因也非常复杂。但这个阶段同时也是初中生形成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重要时期,具有很好的可塑性,因此教师应为其提供相应的疏导,帮助他们解决心理问题。
1.学习方面的问题
长期以来,由于受到应试教育思想和制度的影响,社会包括学校和家庭在内都对学生学习的评价指标单一,而学生“小升初”后,科目增多,学习任务也越来越繁重,再加上青春期敏感的特性,很多新知识在消化与吸收上有着较大的差异,如果只是采用单一的指标来比较学生的学习水平与能力,那么学生不但要遭遇各方面的压力,久而久之还会形成急躁、焦虑的性格,严重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和正常的学习生活。
2.生活和人际交往的问题
伴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升,当前不少初中生都有富足优渥的生活环境,在成长过程中本身缺乏一定的磨炼,独立性和实践性较差,在人际交往过程中很多时候都会以自我为中心,还容易为一些小事斤斤计较,导致在与同学、教师的相处过程中出现不友好和不和谐的情况,这些都不利于学生综合素养的提高。
3.意志方面的问题
初中生的意志力普遍不强,这也与学生日常生活缺乏磨炼有关,主要表现为学生自控能力较差、做事缺乏耐心、优柔寡断、无法坚持、虎头蛇尾。一旦遇到学习问题,就会因为薄弱的意志从失去信心到逐渐放弃,有的甚至还影响自身的生活态度,逐渐累积成沮丧、悲观和自暴自弃的个性与态度,对其今后的成长产生严重的影响。
4.心理问题
初中生存在的心理问题普遍与其身体成长与心理成长所处的关键时期相关,因为学生在心智上还不太成熟,很多生活问题和学习问题难以处理,也影响了与同学、家长和教师的关系。更多的是在遇到挫折和矛盾时不能很好地处理问题并调节自身的心理状态,甚至会因为冲动而扩大矛盾,引发严重的后果。
二、班主任班级管理与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关于初中班主任的班级管理与心理健康教育问题,其核心问题为无法将心理健康教育很好地融入班级管理和学生管理当中,进而引发一系列的问题。首先是因为班主任在学生心理引导的工作上做得不够,只重视知识教育,忽略心理教育。在我国长期的应试教育体制和思想的影响下,很多教师都把学生的成绩分数作为唯一的指标,对应的班级管理重心更是集中在成绩分数上,严重忽略学生的心理问题,而心理健康教育环节缺失。另外,学校對教师管理学生的评价上也忽略了学生心理教育部分,很多情况下判断一个班主任的班级管理成效,都是从成绩与分数的角度进行,这就影响了班主任改进的方向,也使其在班级建设中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无法占据主要部分。其次是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缺乏针对性。由于缺乏实践与研究,不少班主任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缺乏理解与建树,更多地是采用刻板和固化的方法来开展工作,比较形式化,未结合学生成长环境的不同、个性的不同来协助学生解决心理问题,这也就导致心理引导效果不明显。最后,处于青春期的初中生还有逐渐萌动的自我意识以及性别意识,这些教师往往都会忽略或是简略带过,导致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进行不彻底。
三、新形势下初中班主任工作与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合
1.建立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
现代化的初中教学课堂提倡师生之间建立和谐、理解、平等的新型关系,这种关系的保持与延续对学生心理健康有着重要的作用。学生的心理管理过程实质上是师生心理的互动过程,这与现代教育理念对教育定义的诠释相吻合。学生在教师的教学和日常相处过程中,只有与教师之间产生信赖并形成期待,才能从中获得启示与感染,形成积极的情绪反应。班主任比其他任课教师对学生的影响更大,更应积极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习惯性地站在学生的角度来思考合理性与必然性的问题,才能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为后续帮助学生打开心结、彻底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打下良好基础。
2.提高班主任的人格魅力
班主任的人格魅力包含个人的人格、尊严、价值与品质,集中体现了一位教育管理者的认知、情感、意志、习惯与信念。这就要求班主任在与学生相处的过程中,要时刻注意自身的形象与表现,发挥示范性的作用,让学生在耳濡目染下规范自我行为,逐渐塑造良好的人格与品德。师生在相处过程中,班主任不但是学生的师长,也是合作伙伴,更是学生值得信赖的朋友,从班主任的处事态度中,学生能得到美好的体验,这样才能为其精神生活注入活力,无形中形成健康的心理。
3.加强班风建设,营造良好氛围
班主任班级管理的工作重心就是组织与培养班集体,从整体上做到振奋学生的精神,并鼓舞学生学习,使整个班集体的学生都能形成统一的意志与行动,联同学生与班集体在内都处于不断进步的状态中。此外,还要营造良好的学习生活氛围,其中就包含心理氛围,这是一种综合性的心理状态,是通过管理者、管理环境和被管理者之间的相互作用形成的,班主任必须具备培养优良班风的能力,为学生树立榜样,使无形的榜样力量成为学生影响身心健康的因素,并在不断地努力中强化自我认识、自我约束的积极性,从而达到高效管理的目的。
4.尊重学生个性,促进全面发展
著名教育家斯普朗格曾经说过,教育之所以称之为教育,是因为它能唤醒人的心灵,也就是教育的核心所在。由此可见,班主任的班级管理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必须在尊重学生个性的基础上进行,要采取积极的心态去看待学生的天性并促进其发展,给予学生足够的信心和积极的态度,结合学生的个性与兴趣来调动其学习发展动力,从而实现人文管理,确保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得到所有学生的支持。
四、结语
综上所述,初中生正处于心理与思想快速发展的关键时期,在这个阶段中必然存在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作为班主任,需要正视并重视当前学生的心理问题,并在尊重学生的基础上从各个角度和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做到“对症下药”,融洽师生关系,设身处地地为学生着想,将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班主任的管理工作中,帮助学生解决心理问题,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地发展与成长。
参考文献:
[1]王 林.新形势下职业中学班主任工作与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J].人生十六七,2017(4Z):14.
[2]索 郎.初中班主任工作与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路径研究[J].小作家选刊,2015(14):2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