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老年医学的核心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摘要】 目的 探讨老年高血压患者心率震荡(HRT)与心率变异(HRV)以及脉压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 24 h动态心电图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进行监测,用相关分析方法分析HRT和HRV各项指标参数及其与脉压间的相关性。结果 TS与SDNNI、PNN50、rMSSD及脉压相关,其中和 PNN50 的相关性最强(r=0.623,P
【关键词】 老年高血压;心率变异;心率震荡;脉压
高血压与心脏自主神经功能有着密切关系,心率变异(HRV)分析可作为反映自主神经对血压调节的无创性指标。HRV是反映交感、迷走神经张力及其平衡的一项重要指标,并且是预测猝死敏感性的独立因子〔1〕。心率震荡(HRT)是反映自主神经功能状况的又一心电生理学检测方法,主要用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心力衰竭、糖尿病等预后的预测。本研究选择老年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探讨 HRT 和 HRV 各项指标参数之间的关系及其与脉压的相关性。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73例老年性高血压患者均为2005年10月至2008年12月江苏大学附属医院门诊或住院的患者,男性96 例,女性77例,年龄60~85〔平均(66.15 ±7.2)〕岁。所有患者均为初诊及停用降压药或影响心率药物3 d以上的高血压患者。排除继发性高血压、非冠状动脉性心脏病及外周大血管畸形等疾病。
1.2 方法
1.2.1 HRV分析 受检者实验前夜及当日禁饮咖啡、茶、酒,禁吸烟,并禁用影响心血管系统及自主神经系统功能的药物,保证睡眠,避免剧烈运动,实验前休息30 min。采用由欧洲心血管学会和北美起搏电生理学会共同组成的HRV专题委员会推荐方法及指标〔2〕,时间自第一日上午8:30~9:00至次日上午8:30~9:00,使用美林公司十二通道全信息24 h连续动态心电图记录,应用3.4版HRV分析系统对每个QRS波群进行识别标记,通过人机对话方式去除异常的RR间期,观察24 h平均RR间期标准差(SDNN)、相邻RR间期差值均方根(rMSSD),相邻RR间期大于50 ms的百分比(PNN50)、连续5分节段平均RR间期标准差(SDANN)、平均RR间期标准差指数(SDNNI)。
1.2.2 HRT的检测 12导联动态心电记录器记录患者心电信息,应用软件分析并通过人机对话去除心房颤动、伪差、干扰,经分析系统自动检出符合条件的室性期前收缩,且其数量为5~2 000次/24 h。有效室性期前收缩的入选条件:该室性期前收缩之前的心搏必须是一个正常的窦性心搏,且具有以下特征:QRS波形宽度120~160 ms,最小提早率为20%,并且期前收缩之后的代偿间期至少超过正常RR间期的20%,计算窦性HRT的初始值(TO)和震荡斜率值(TS)。TO代表室性期前收缩后窦性心律的加速,可用室性期前收缩后的前2个RR间期均值减去室性期前收缩前的2个RR间期的均值,两者之差再除以后者,正常值2.5 ms/RR间期。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1.5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计数资料用率表示。采用Spearman秩相关系数分析方法。
2 结 果
TS与SDNNI、SDANN、PNN50、RMSSD及脉压相关,其中和PNN50的相关性最强(r=0.623,P
3 讨 论
HRV反映机体自主神经系统功能状态,分为时域和频域分析法,两者均反映HRV的基本特征,实质是等效的。本文采用的时域指标中SDNNI主要反映交感神经活性,而rMSSD和PNN50反映副交感神经活性。窦性HRT是指单个室性期前收缩后窦性心率短暂的初期加速和紧随其后的减慢现象,是室性期前收缩所致的心排血量的变化引起压力反射的结果,它反映了迷走神经的反射功能。作为反映自主神经功能的心电学指标,窦性HRT对心血管死亡危险的预测价值已被临床证实。虽然HRT的发生机制尚未肯定,但认为与压力感受器的敏感性,即迷走神经的反应性有关,而HRV则主要反应心脏自主神经的张力大小,二者存在一定的相互联系同时又有互补功能。
本研究结果发现TS与SDNNI及脉压呈负相关,而与PNN50和rMSSD呈较强的正相关,TO与SDNNI、SDANN呈负相关,证实它们都代表了迷走神经传出状态〔3,4〕,同时还发现TO与脉压呈弱负相关,因此推测TO的产生是交感神经和迷走神经共同作用的结果。SDNNI与TS、TO密切相关又相互独立的关系也说明了HRV和HRT指标的检测都可以对心脏自主神经状态进行评估,但HRV更倾向于反映外部环境及体外刺激引起的一系列生理性反射的变异〔5〕,相反,HRT指标只是对一次室性期前收缩的反应,是因极弱的内源性刺激触发的反射性调节的结果,这可以解释HRT对猝死高危患者的预测强于HRV指标。
本研究中作为HRT主要指标的TO与和反映HRV的SDNNI、PNN50都密切相关,但是与TO相关性最好的还是PNN50。PNN50反映心率的瞬时变化,是评价心迷走神经功能的敏感指标,因此PNN50与TO良好的相关性表明与HRT的异常与迷走神经功能变化密切相关。
本研究还发现脉压增宽与反映迷走神经张力的TO、TS相关,说明交感神经活性升高和迷走神经活性降低均是老年原发性高血压发病的主要机制〔6,7〕。近年来有研究认为,宽脉压是心脑血管疾病发生和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8〕,提示老年原发性高血压脉压增大患者自主神经功能受损明显,也就是说脉压增大可能与交感神经张力增强、迷走神经张力降低有较强的相关性。这可能也是脉压较大的高血压患者心血管事件发生率高的原因之一。本结果提示在老年性高血压的降压治疗中通过抑制交感神经功能,可能明显降低脉压及血压,同时可降低心脑血管疾病发生率和死亡率,减少靶器官的损害。
综上所述,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有显著的HRT及HRV的异常,而且HRT与HRV的密切相关,再次证明在老年原发性高血压存在心脏自主神经功能异常,证实高血压患者宽脉压与心脏自主神经功能的调节失调有关,特别与交感亢奋或相对亢奋有关。此外,HRT和HRV异常的程度与高血压患者是否一定存在相对不良的预后,将有待进一步研究与随访。
参考文献
1 Koizumi K,Terui N,Killai M.Effect of cardiac vagal and sympathetic nerve activity on heart rate in rhythmic fluctuations〔J〕.J Auton Ner Syst,1985;12(23):2519.
2 Task Force of the European Society of Cardiology and the North America Society of Pacing and Electrophysiology.Heart rate variability:standards of measurement,physiological interpretation and clinical use〔J〕. Circulation,1996;93(5):104365.
3 Wichterle D,Melenovsky V,Malik M.Mechanisms involved in heart rate turbulence〔J〕.Card Electrophysio Rev,2002;6(3):2626.
4 Lombardi F.Clinical implications of present physiological understanding of HRV components〔J〕.Card Electrophysio Rev,2002;6(3)2459.
5 Francis J,Watanabe MA,Schmidt G.Heart rate turbulence:a new predictor for risk of sudden cardiac death〔J〕.Ann Noninvasive Electrocardiol,2005;10(1);1029.
6 Poreba R,Derkacz A,Silber M,et al.Assessment of cardiac arrhythmias in patients suffering from essential hypertension〔J〕.Pol Arch Med Wewn,2004;111(2):1839.
【关键词】 原发性高血压 代谢综合征 糖尿病 胰岛素 心血管内分泌激素
【中图分类号】 R544.1;R587.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8801(2014)03-0010-01
MS是导致2型糖尿病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也是2型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产生的共同途径,MS的发病原理主要是在糖脂代谢紊乱的基础上而产生IR,主要的临床症状常常表现为中心性肥胖,血压、血糖升高,脂质异常以及各种炎症症状,极易引发2型糖尿病、冠心病、脑卒中等疾病。EH是MS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有的学者认为IR导致高血压发病的唯一危险因素,也有学者认为IR是联系EH和MS的共同因素。本文主要通过研究EH、MS和2型糖尿病患者的IR和CEH的关系,从而为临床上预防和治疗EH和2型糖尿病提供重要依据,具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我院在2010年5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200例老年住院患者和住院体检健康老年人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患者120例,女性患者80例,患者年龄均在60岁以上,年龄最大的有87岁,平均年龄为(70.2±5.6)岁,现将所有的老年住院患者按照病情分为EH组、MS组以及2型糖尿病组,并选择同年期的健康老年人作对照,其中EH组患者有75例,MS组患者有40例,2型糖尿病患者有35例,健康组有50例,健康组的老年人中有肥胖者,但均未发现有EH以及2型糖尿病等疾病。
1.2 方法
测量所有调查对象的身高、腰围、体重以及血压等基本情况,并进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试验前应该保持空腹禁食8h,次日清晨采静脉血测定空腹血糖(FPG),并同步测定空腹血清抵抗素、TC、TG、空腹胰岛素(FINS),用氧化酶法测定血糖水平,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清抵抗素水平,利用全自动生化仪检测TC、TG水平,用放免法测定胰岛素含量。
1.3 计算指标
体重指数(BMI)的计算公式:BMI=个人体重/升高(kg/m2);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的计算公式:HOMA-IR= FPG(mmol/L)×FINS(mU/L)/22.5。
1.4 统计学处理
选用软件SPSS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所有计量数据均用x±s表示,用方差齐性来检验各组的计量资料,P
2 结果
EH组以及2型糖尿病组患者和健康组比较均存在IR现象,EH和MS组患者中肥胖者的IR较严重;MS组的体重指数(BMI)以及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均高于健康组,EH组的TG、TG水平均高于健康组,但ISI水平降低,具体情况如表1所示。
3 讨论
IR是指胰岛素外周的靶组织对内源性或外源性的反应性和敏感性降低,导致正常剂量的胰岛素产生低于正常水平的生理反应,IR直接促进血管壁的生长以及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从而引发脂质和糖代谢发生紊乱,进而导致高血压、糖尿病以及冠心病等疾病。很多学者认为IR只是EH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也有学者认为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密切相关,2型糖尿病患者中发生原发性高血压也和IR有关。代谢综合征(MS)主要是以IR为核心而引起代谢紊乱性的综合性疾病,MS中的每一项代谢指标若发生异常都是导致发生糖尿病的危险因素,患者一旦出现糖代谢异常,极易引发心脑血管疾病,且MS合并糖尿病患者的血清抵抗素水平也明显升高。
本研究显示EH、MS以及2型糖尿病患者在空腹血糖正常时均已存在高胰岛素血症并存在IR,肥胖是IR的重要影响因素,肥胖可以通过IR作用机制从而引发EH和2型糖尿病等症状。根据李光伟的相关报道,IR是发生高血压和糖尿病的共同因素,高血压是IR的早期表现,而IR的晚期主要表现为糖尿病和高血压引发的动脉硬化。本文研究表明,EH组以及2型糖尿病组患者和健康组比较均存在IR现象,EH和MS组患者中肥胖者的IR较严重;MS组的体重指数(BMI)以及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均高于健康组,EH组的TG、TG水平均高于健康组,但ISI水平降低。表明高血压的发生和患者的年龄、HOMA-IR 、TG以及BMI等因素有关,但是随着高血压病情的不断加重,HOMA-IR 水平并没有明显变化,说明IR是发生高血压的基础因素。同时糖尿病患者的IR水平和肥胖有密切的联系。
综上所述,EH和2型糖尿病患者的IR和心血管CEH关系复杂,影响IR程度的因素有很多,可能是导致EH和MS发病的主要原因,而心血管CEH可能也有协同作用,两者相互影响,也可能是导致老年EH合并2型糖尿病发生的主要原因之一。
参考文献
[1]胡坚,林展冀,赖诺昔利对原发性高血压胰岛素抵抗的影响[J].广东医学 2010,1 9(9):655.
[2]王爱玲,王子龙,老年高血压患者胰岛素抵抗与心血管内分泌激素关系的研究[J].中国心血管杂志,2012,(04).
关键词:冠心病合并高血压老年患者;依那普利;硝苯地平
高血压疾病的临床症状因人而异,其中老年患者尤其容易由于高血压病症而引发其它相关病症。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是老年高血压患者中最为常见的一种并发症,在治疗方法中通常使用降压治疗的原则对老年患者进行治疗[1]。依那普利是一种可将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患者口服此药物后,可在体内水解成依那普利拉,抑制血管紧张素转化酶,降低血管紧张素Ⅱ的含量,致使患者全身血管舒张,血压指数下降,常在临床中用于治疗高血压。硝苯地平在临床中常用于预防和治疗高血压疾病引发的冠心病心绞痛。本研究对此进行报告。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在2013年8月~2014年8月中选取100例冠心病合并高血压老年患者,计算机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作为临床研究对象,其中治疗组50例患者中女性为28例,男性为22例,年龄为66~88岁,平均年龄为70±12岁,平均患病时间为20.22±15.23年,50例患者中初中学历及以下有15例,高中学历25例,大专及以上学历10例。未服用抗压药时以上患者收缩压均≥140mmHg和舒张压均>90mmHg。平均血压值为(185.23±30.56)mmHg;对照组50例患者中女性为25例,男性为25例,年龄为67~82岁,平均年龄为70±13岁,平均患病时间为20.68±14.23年,50例患者中初中学历及以下有14例,高中学历26例,大专及以上学历10例。未服用抗压药时以上患者收缩压均≥140mmHg和舒张压均>90mmHg。平均血压值为(185.23±30.56)mmHg。以上患者均排除继发性高血压患者和肝肾功能障碍患者;同时排除恶性肿瘤患者;肺部结构发生病变,且症状较为严重的患者。患者实验前均对实验有足够的了解,并且自愿参与,可以随时退出,符合伦理学原则。患者的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病程等普通资料方面没有显著差异(P>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中50例冠心病合并高血压老年患者只给予依那普利药物进行治疗,每次5毫克口服,一天2次;治疗组的50例冠心病合并高血压老年患者则在给予依那普利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增加硝苯地平的使用。给予患者依那普利5~30毫克,硝苯地平药片10~20毫克,服药时间为每天上午7点~9点,一次性口服。对比治疗组和对照组冠心病合并高血压老年患者进行不同的药物治疗方法后的效果,并对此进行分析讨论。
1.3.疗效判定标准
显效:患者舒张压下降≥10mmHg并降至正常,或下降>20mm Hg
有效:患者舒张压下降未达10mm Hg,但降至正常,或下降lO~20mm Hg
无效:患者舒张压较之前无变化,甚至出现情况恶化。
总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100%
1.4.数据处理
所有实验数据在实验结束后均准确无误地录入到SPSS13.0软件中进行统计学方法数据处理,计数资料的比较采用X2检验,当p
2结果
治疗组患者在经过依那普利联合硝苯地平的治疗后,显效患者25例(50.00%),有效为20例(40.00%),无效5例(10.00%);对照组显效患者15例(30.00%),有效15例(30.00%),无效20例(40.00%)。p
表1 治疗组和对照组患者在不同药物治疗方法下的比较(n(%))
3讨论
高血压是老年患者冠心病症状的主要引起原因之一,冠心病合并高血压的症状不但会在患者的生活中给患者增加治疗难度,严重时还会危及患者的生命。由于老年患者的年龄特点身体较为虚弱,因此在用药方面需对应患者情况选择合适的药物。
硝苯地平在冠心病合并高血压老年患者的治疗中,可明显使患者的心脑血管的并发症减少。此种药物主要通过使患者的血管平滑肌钙离子转运,致使钙离子向细胞中流进,从而起着扩张血管,降低外周阻力的效果,同时还能增强红细胞变形的能力,对患者的组织供血能力进行改善,建立起冠状血管扩张和侧支循环[2],使患者心肌出血部位的氧气供给得到增加。依那普利的药物治疗效果,可以使冠心病合并高血压老年患者的全身血管舒张,以此降低患者高血压,达到治疗高血压的效果[3],药效作用较平稳,维持效果时间长。此种药物还可以抑制患者的神经交感活动,阻碍患者体内碍缓激肽的分解,促使患者的前列腺激素分泌,并释放,然后致使患者的血管发生扩张,达到血压下降的目的。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创新和发展,对高血压患者实施动态血压监测的治疗项目,已在临床治疗中广泛的运用,证实了患者血压的变化是具有规律性的,患者血压通常白天会有所上升,在夜晚会有所下降[4],这种血压起伏的差异会导致患者的靶器官缺血,从而导致受损。因此治疗组中的依那普利联合硝苯地平使用时间通常为白天,可使患者白天血液中所含药物浓度高于夜间血液药物浓度,降低夜间血压差异,使患者的血压维持在理想水平[5]。
根据本文研究显示,在冠心病合并高血压老年患者舒张性心力衰竭的治疗过程中,依那普利联合硝苯地平使用,在治疗冠心病合并高血压老年患者时,治疗效果良好,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徐建红,赵依农,周少军等.硝苯地平联合依那普利治疗老年冠心病合并高血压的疗效[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4,(8):2223-2225.
[2] 田文亮.硝苯地平联合依那普利治疗老年冠心病合并高血压的临床研究[J].吉林医学,2014,(32):7139-7139.
[3] 李祖媛.硝苯地平缓释片联合依那普利治疗老年冠心病合并高血压的疗效研究[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3,6(32):37-38.
【关键词】苯磺酸氨氯地平;辛伐他汀;单硝酸异山梨酯;单纯收缩期高血压
【中图分类号】R16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5-0432-02
The clinical observation of treating senile simple systolic hypertension with amlodipine besylate combined simvastatin and isosorbide mononitrate
Luo Zhan
【Abstract】Objective: To discuss the effect of treating senile simple systolic hypertension with amlodipine besylate combined simvastatin and isosorbide mononitrate. Methods: Choosed 82 patients suffered senile simple systolic hypertension from Feb. 2011 to Sep. 2012 to divide into study group and controlled group with 41 cases each other. The study group were treated with amlodipine besylate combined simvastatin and isosorbide mononitrate, the controlled group were treated with amlodipine besylate only. Compared the effect of these two groups. Results: The blood pressure in study group was better than controlled group(P
【Key words】amlodipine besylate, simvastatin, isosorbide mononitrate, senile simple systolic hypertension
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是老年群体中比较常见的一种高血压类型,主要表现为患者的舒张压正常或降低,收缩压升高的症状,一旦不能够进行及时的治疗很有可能贵导致患者心肌缺血或心肌梗死,对生命健康造成严重威胁。临床治疗该病症的方式较多,均具有一定的临床效果。本组研究回顾性分析2011年2月-2012年9月期间,我院收治的82例单纯收缩期高血压老年患者的临床资料,探究苯磺酸氨氯地平联合辛伐他汀、单硝酸异山梨酯治疗老年性单纯收缩期高血压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研究中所涉及的研究对象是2011年2月-2012年9月期间,我院收治的82例单纯收缩期高血压老年患者,经临床分级证实均为1-2级患者。其中男性患者52例,女性患者30例;年龄62-83岁,平均(73.21±3.05)岁;排除合并心肌梗死、继发性高血压、糖尿病和肾脏功能不全患者,按照患者治疗期间所采用的用药方式不同,将82例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41例,观察组患者41例,经比较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情等方面无明显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单一用药方式治疗。患者入院后给予苯磺酸氨氯地平治疗,每日1次,每次5毫克,于清晨空腹服用,治疗6个月;观察组患者采用联合用药方式治疗,在对照组治疗方式的基础上联合辛伐他汀(每日1次,每次10毫克,晚9点服用)、硝酸异山梨酯(每日2次,每次20毫克)治疗[1]。
1.3观察指标
加强患者的临床指标监测,采用ABPM系统[2]行治疗前后治疗后6个月24小时监测,记录患者的舒张压、收缩压、脉压等变化。注意患者的临床症状变化。
1.4统计分析
本组研究采用SPSS15.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的分析和处理,计数资料采用均数±平均数( ±s)表示,采用卡方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P
2 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血压、脉压等均发生明显改善,均达到《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3]中规定的标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老年性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是临床常见的高血压类型,随着其发病率的逐渐升高和医疗卫生水平的提高,有效控制该病症是临床面临的重点问题。近年来,大量文献中均报道收缩压与患者的脉压和心脑血管并的发生之间呈正相关的关系,是其一项高危因素。老年性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治疗较困难,在降压治疗时收缩压降低的同时,舒张压也降低,而当舒张压低于维持重要器官的灌注所需水平时,心血管事件增加,故它的合理治疗应是设法改善大动脉顺应性,减小脉压和/或设法减少心输出量。同时,高血压及血流的长期冲击等切应力能促使内皮损伤,引起血小板聚集及释放血管活性物质的失衡,血管收缩造成血栓形成。
二氢吡啶类钙离子拮抗剂是治疗老年性单纯收缩期高血压的有效药物,长期服用钙离子拮抗剂能够明显的改善患者的血管内皮功能,有效增加患者的血管内皮细胞合成,促进一氧化氮的释放,提高大动脉顺应性[4]。与此同时,钙离子拮抗接还具有抑制血管平滑肌、抗氧化等作用。苯磺酸氨氯地平可直接作用于血管平滑肌,降低外周血管阻力,从而降低血压。辛伐他汀为羟甲基戊二酰辅酶A(HMG-COA)还原酶抑制剂,抑制内源性胆固醇的合成。辛伐他汀改善血管内皮功能的机制如下:①直接激活NOs,引起内皮细胞NO的释放,通过转录后机制使内皮细胞NOs mRNA表达上调,提高NOs活性。②增加LDL―c氧化阻力。③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的增殖和迁移.这一作用与其亲脂性有关。④抗炎以及促进斑块稳定作用。单硝酸异山梨酯主要药理作用是松弛血管平滑肌。ISDN在体内代谢生成单硝酸异山梨酯(ISMN),后者释放一氧化氮(NO),NO与内皮舒张因子相同,激活鸟苷酸环化酶,使平滑肌细胞内的环鸟苷酸(cGMP)增多,从而松弛血管平滑肌,使外周动脉和静脉扩张,对静脉的扩张作用更强。
本组研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钙离子拮抗剂苯磺酸氨氯治疗,收缩压下降明显,但是观察组患者联合他汀类药物和硝酸类药物治疗,显著的改善大动脉的弹性,使舒张压水平不致于过低。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情况无明显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观察组患者的血压水平变化情况优于对照组,(P
参考文献:
[1] 丁跃有,张维忠,邱慧丽,吴美枝,范明昌.5-单硝酸异山梨醇酯改善高血压患者血压以及血管弹性的临床观察[J].高血压杂志,2011,18(07):109-110.
[2] 叶达平,时霞飞,王宏俊.辛伐他汀联合依折麦布对冠心病患者血脂及血清C-反应蛋白的影响[J].江苏医药,2012,13(04):198-199.
北京老年医院是集健康促进、急性病治疗、亚急性康复、慢病管理和临终关怀于一身的现代化老年病综合治疗医院,也是北京唯一一家老年特色的三级综合医院。医院编制床位600张,职工近千人。医院以满足患者需求为目标,根据老年人生理、心理和发病特点,设立了一系列服务于老年患者的特色诊室、病区及服务机构。
北京老年医院在老年的医疗照护方面进行了多年卓有成效的实践,医院院长陈峥一直大力倡导“分级管理,无缝衔接”的老年健康服务体系,医院“多学科诊疗”、“老年综合评估”和“个案管理”的老年病诊治护理理念正逐渐成为业内共识。6月21日,《e医疗》对陈峥院长进行了专访。
“一个医生治不了老年病”
随着身体机能的衰退,老年人患病往往会伴随着一些功能障碍,在这种情况下,传统的生物医学模式就无法应对了。“老年医学一定是一个结合了生物的、心理的、社会的和环境的综合医疗模式,不仅仅是看一个疾病,而是要对这个人做综合的评估,”陈峥说,“老年病是不可治愈的,老年医学的目的是保护功能和维持生活质量。所以说,一个医生治不了老年病,反过来说,一个医生能治好的病一定不是老年病。”
目前,北京老年医院应对老年病的做法是:综合评估,多学科诊疗。评估是从多方面进行的,包括医疗、护理、康复、营养、药学、心理,甚至还包括居住环境,全方位关注老年患者。
以北京老年医院卒中单元为例,它以传统的神经内科为基础,与康复、护理、心理、营养、药学组成的多学科团队整合而成。但它不是一个堆砌了多个学科的大拼盘,而是围绕中枢神经系统损伤的保护与治疗的核心功能建立的多学科有机整合的接口与开放平台。在治疗疾病的同时,会实施防坠床、防误吸、防跌倒等早期干预措施。对照护者进行健康教育,让医护人员、照护者、家属整体关注老人。这种“早期干预,早期康复”的模式使得致残率、死亡率都大大降低。
个案护士 超越护理
为了加强医患沟通,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增强医学的人文关怀,帮助病人适应医疗环境,早在2006年,北京老年医院就推出了“个案护士”。陈峥介绍,个案护士不像传统的护士,只负责基础的护理工作,她所做的工作远远超过传统护理。
“在面对患者时,个案护士代表医院,要与患者及家属沟通诊疗计划方面的问题;在面对医生时,她又代表患者家属,把患者的情况,如患者是自费还是有医疗保险,是否有家庭纠纷,有没有心理问题……把这些可能影响治疗的信息传递给医生。”陈峥说,个案护士甚至还要负责患者的出院计划,对患者出院后是回家还是去康复院给予指导和建议,以保证患者医疗服务的连续性。
陈峥总结说:“个案护士就是从生活上更加关注患者,更全面更专注地管理老年疾病。”目前老年医院全部15个病区均设有1名个案护士。
分级管理 无缝对接
2001年,原北京胸科医院转建为北京老年医院,市卫生行政部门要求中心四城区(当时宣武区、崇文区尚未被合并)每区指定一家二级医院转为老年医院,以北京老年医院为龙头,建立了“北京市老年医疗服务体系”;“十一五”期间,老年医院建设扩展到全市18个区县;《北京市“十二五”时期卫生事业发展改革规划》提出“鼓励综合医院建设老年病房”,并要求有床位的社区医院建护理院,没有床位的开展家庭长期照护。从三级老年医院及综合医院的老年科,到二级老年专科医院,再到社区护理院和家庭长期照护,至此,北京正式形成了一个垂直型的老年医疗服务体系。
陈峥说,这个体系的理想模式应该是这样的:如果一个80岁的老人患单一的疾病,他应该去综合医院;如果他是多病共存需要照护人员,说明病情复杂,他就应该去综合医院老年病房或有急诊能力的老年病医院,因为那里可以综合诊治;如果急性病经治疗稳定了,但是还不能独立生活,也就是急性病后期,需要中期照护,他应该去老年医院,进行疾病恢复(有一定内科治疗)和功能康复;如果他出现功能残障或失能了,需要长期照护,就应该去护理院。“这就是我所说的‘分级管理,无缝衔接’,或者叫‘老年医疗的连续’。”
目前,北京很多三级医院都成立了老年科,但是社区医疗机构绝大多数都没有床位,所以社区护理院的建设情况并不理想。陈峥认为,长期照护是老年医疗服务体系中最薄弱的一环,也是今后应该努力的方向。
信息化需政府支持
北京老年医院目前使用的是电子文档病历,没有使用电子病历管理的原因是医院一直在电子病历建设上积极筹备,却因顾虑自行购置的系统不能符合标准而未实施。陈峥认为电子病历系统应该进行区域整合管理,最好能由上级卫生行政部门制定标准统一配备。如果医院盲目跟风会白白浪费了资金还达不到应有的效果。
对社区医疗机构建设的电子健康档案,陈峥觉得至少目前还没有解决信息孤岛的问题。“一个老人进到我们医院,我们根本拿不到他的健康档案信息;而包括我们在内的各级医院的治疗结果,也同样到不了社区——目前来看,电子健康档案还没有发挥出它应该起到的作用。”陈峥说。
在信息化实践方面,北京老年医院下设的老年病临床与康复研究所参与了“国家数字化资源共建共享计划科研课题”,承担了子课题“数字化北京老年疾病防控体系建立”,“老年康保网”即是其成果之一。“通过老年医学培训、护工培训,把老年医学知识达到最大程度的广泛传播。”陈峥表示,要在一个较大区域全面提升老年医学水平,没有政府的支持几乎是不可能实现的。
医养结合
“养儿防老”的观念在国人的意识中早已根深蒂固,这也是我国家庭养老比例如此之高的一个因素。陈峥介绍,早期的养老院主要收养五保户,所以在人们的思想里,住进养老院的基本都是五保户、孤寡老人。随着老龄化的到来,民政部门逐渐认识到,对待老人不仅仅只是“养”,还有“医”、“死”等一系列的问题,所以民政部门开始在养老院里增加医生、护士,进行医疗护理的实践。北京第一福利院后来挂上了一个北京市老年病医院的牌子,而且还被卫生局核定为二级甲等医院,就是明证。
而在另一方面,卫生部门也逐渐认识到,老人不光有“医”的问题,还有“养”的问题。“这个‘医’不是传统的医疗,它更侧重于康复和护理。”陈峥举例,对痴呆老人的照护过程中,通过一些药物治疗对其并发症或其他疾病进行控制,康复治疗对延续其生命、提高其生活质量会起到非常积极的作用。
在医养结合这件事上,民政部门做了很多工作,比如在养老院设立医生护士,对老人的医疗费用予以适当报销;医疗部门也开始逐渐介入,上文提到的在社区设立护理院和老年医疗服务体系建设,都是其中的内容。这当中难免有些工作内容医疗和民政部门都在做,而有些则可能都没做。
“这种情况非常容易理解,毕竟中国进入老龄化才十年多一点,新生事物就是要大家去开拓、探索和创新。”陈峥如此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