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对物流工程的认识和理解

对物流工程的认识和理解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对物流工程的认识和理解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对物流工程的认识和理解

对物流工程的认识和理解范文第1篇

作为高等教育发展中的一个类型,高等职业教育肩负着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的使命,在我国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教育部在2006年颁布的《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明确指出:要针对高等职业院校学生的特点,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性,教育学生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提高学习能力,学会交流沟通和团队协作,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物流管理专业是以经济学、管理学为理论基础,以定性和定量分析为研究方法,以工程系统为技术依托的新兴专业。

高校物流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是使学生正确理解和掌握物流管理的基本概念、理论体系、研究方法与手段,了解前沿问题和发展趋势,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但在培养目标的具体定位上,普通本科院校和高职高专院校却有着较大的区别,经对国内数十所高等院校专业培养目标的调查和统计分析,发现大多本科院校的物流管理专业比较重视本专业理论体系的完整性和系统性,强调学生对基础理论和研究方法的掌握,在教学方法上,本科院校虽说也强调了实践教学环节的重要性,但在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的方法和途径上,许多本科院校还是以理论教学为出发点的,将理论教学环节放在了更突出的位置。相比较而言,高职院校的物流管理专业在培养目标上具有更强的岗位针对性,强调学生对岗位需求能力的掌握,在专业素质的要求上,可将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总结为:具有为达到本专业培养目标所必需的物流管理专业知识、职业技能、外语会话、计算机应用等知识,具有较强的物流管理的基本操作技能及其相关的基本管理技能,有分析解决本专业一般实际管理问题的能力,具有物流管理一线工作需要的实践能力。

喻立:面向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的CDIO能力指标体系研究十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年第6期第25卷第6期在高等院校的工程教育的模式改进中,CDIO从具体的操作和应用方面提出了系统的能力培养、全面的实施指导、完整的实施过程和严格的结果检验的12条标准。CDIO标准是直接参照工业界的需求制定的,因而能完全满足产业对工程人才质量的要求。CDIO的关联原则标准明确指出,采用产品和系统生命周期的开发,以及使用这一工程教育方法论,是强调它作为知识和能力培养的载体及环境,即知识和能力之间的关联,而不是具体内容[1]。CDIO重视培养学生的个人和人际技能,以及对产品、工艺、系统的掌控技能,使学生能够引领新产品、工艺、系统的创新和运行[2]。CDIO培养目标涵盖了在组织中从事工程工作所需的全部能力,包括专业技术知识、实践能力、个人能力、职业能力和态度、团队工作和交流能力等,每一个能力点都要具体落实到课程和课外活动中,为学生提供一种学习情境和学习经验,使学生在学习学科知识的同时,养成个人能力、人际交往能力以及产品系统构思、设计、实施和运行的能力[3]。

二、物流管理专业课程的专业知识特性分析

对物流管理专业主要课程中的教学内容进行知识特性分析,可将各类知识分为4种类型,即:常识性知识、逻辑性知识、技能性知识和创新型知识。

常识性知识指本专业所必须了解和掌握的基础性理论和应用知识,通过对常识性知识的学习,可以使学生对本专业的课程知识体系的内容和背景产生初步的认识,常识性知识是学生进行后续课程学习并形成专业能力的基础。

相对于常识性知识,逻辑性知识是逻辑思维的反映,一般具有因果逻辑关系,通过逻辑性知识的学习,可以使学生掌握最基本的理论分析工具,要强调的是,逻辑性知识间的复杂关联决定了该类知识的隐性特征,因此,在制定专业学习进度计划时,需要厘清逻辑性知识之间的交互关系,既要避免课程之间的知识重叠,又要注重知识之间的相互融合,在进行CDIO项目设计时,应充分把握逻辑性知识的更新迭代规律,使知识的传授更具有层次性和针对性。

技能性知识是学生所需掌握的与本专业操作流程相关的程序性知识和控制性知识,包含有大量的程序、规则、流程等方面的知识,技能性知识将使学生获得解决实际运作流程中问题的能力,具有较强的专业领域特性,需要强调的是,学生专业能力的产生和提高,体现在学生对物流系统的全面认识和整体把握上,将技能性知识模块化和单元化很容易造成学生对知识理解的片面性,难以形成从系统的角度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因此在CDIO项目的设计中,既要突出模块化技能知识的鲜明特性,同时也要考虑到技能性知识的系统性和综合性,将模块化知识与项目整体有机结合。

系统性知识是系统性思维和系统规划能力在专业领域中的综合体现,具有隐性知识特征,知识的系统性不仅体现在知识内容的前沿性上,而且还体现在知识结构的复杂性上,CDIO培养大纲将学生能力分为工程基础知识、个人能力、人际团队能力和工程系统能力四个层面,在CDIO项目教学计划中,应该让学生有足够的参与物流系统过程设计和规划的经历,让学生在“做中学”积累扎实的系统性专业知识。

三、高职物流管理专业的CDIO指标体系构建

在掌握专业知识的基础上,物流专业的学生需要形成面向具体工作岗位职业能力和素质,美国工程教育认证组织ABET制定的认证标准EC2000提出学生应具备应用数学、自然科学和工程知识等应知能力,除此之外,学生还应具备全面的设计、分析、抽象和解决具体工程问题的应会能力。表1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的CDIO能力指标体系

一级指标二级指标三级指标一级指标二级指标三级指标应知能力应会能力物流系统认知物流技术认知方法论认知基本能力信息获取能力系统分析能力采购物流系统生产物流系统销售物流系统回收物流系统供应链系统运输管理技术库存管理技术信息管理系统其他技术运筹学统计学计算机编程外语应用计算机办公应用书面表达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提炼调研主题问卷设计能力文献调研能力总结与归纳能力定性分析能力定量分析能力环境协同能力系统运作能力团队协同客户关

系管理外部环境

的认识系统构思系统设计系统实施系统运行团队意识沟通交流能力技术合作能力客户行为理解能力客户需求预测能力客户关系处理能力宏观环境评估能力微观环境评估能力物流系统目标确定能力物流系统建模能力物流专业知识应用能力跨学科知识应用能力物流系统诊断能力物流系统综合设计能力物流系统软硬件整合能力物流系统调试能力设计实施过程管理能力物流系统优化能力物流系统交付及培训能力终身学习能力基于物流系统服务生命周期的客户服务意识在具备上述应知应会能力的基础上,学生还应在职业道德、人际交流以及自我学习方面具备应有的素质。参照EC2000标准及CDIO培养大纲对工程教育应达到的能力目标的全面表述[4][5],结合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本文从应知能力、应会能力、环境协同能力和系统运作能力4个方面提出面向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的CDIO能力指标体系(如表1所示)。

1.应知能力

(1)物流系统认知

了解物流系统的基本构架及运作机理,熟悉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所涉及的采购物流、生产物流、销售物流、回收物流的系统特征以及各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约束关系。由此,设定以下5个评价指标:采购物流系统知识、生产物流系统知识、销售物流系统知识、回收物流系统知识和供应链系统知识。

(2)物流技术认知

掌握现代物流技术的基本特征,理解物流系统对物流技术的需求趋势及发展规律,熟练掌握产品在物流过程中所涉及的运输、仓储、包装、装卸搬运、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环节中所涉及的相关技术知识。运输、仓储和信息管理是物流系统运作中的核心环节。由此,设定以下4个评价指标:运输管理技术、库存控制技术、信息管理技术及其他技术。

(3)方法论认知

掌握物流系统规划的基本方法。从战略、战术和运作层次上掌握物流系统规则中所涉及的客户服务目标设计、设施选址战略、库存规划与管理以及运输网络规划与设计所涉及的运筹学、统计学、计算机编程等方面的知识。由此,设定以下3个评价指标:运筹学、统计学、计算机编程。

2.应会能力

(1)通用基本能力

能够运用英语进行基本的对话交流,阅读相关的外文专业文献;熟练运用常用的计算机办公软件;撰写有说服力的专业技术报告或项目建议书,具备一定的演讲和呈现技巧。由此,设定以下4个评价指标:外语应用能力、计算机办公应用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

(2)信息获取能力

了解各种信息的综合来源,熟悉一手信息和二手信息的来源特征,熟练掌握访谈、焦点组、问卷调查及文献调研的基本方法和流程。针对大量的信息能够提取其中的有效知识并予以诠释。由此,设定以下4个评价指标:提炼并阐明调研主题能力、调查问卷设计能力、文献调研能力、总结与归纳能力。

(3)系统分析能力

了解物流企业诊断和调查的基本流程和方法,针对所收集的信息和资料的讨论与整理、掌握特征分析、趋势分析、假设检验等定性和定量分析方法,并能对具有相似性的系统案例进行归纳和分类。由此,设定以下2个评价指标:定性分析能力和定量分析能力。

3.环境协同能力

(1)团队协同及交流

了解物流服务系统的总目标和分阶段目标,明确自己在服务供应链中的个体任务和目标,自觉地以系统的终极目标来约束自己的行为,通过与团队成员的不断交流和沟通来实现流程任务中的全面协同。由此,设定以下3个评价指标:团队意识、沟通交流能力、流程技术合作能力。

(2)客户关系管理

“以客户为中心”是物流服务企业必须遵循的理念。在对客户需求进行分析时,关键是要把握客户需求的原因和本质,避免出现理解的歧义,因此需要从业人员具备积极处理客户关系的能力。由此,设定以下3个评价指标:客户行为理解能力、客户需求预测能力、客户关系处理能力。

(3)对外部环境的认识

包括对区域中与物流相关的地理自然条件、政策法律环境、交通基础设施、行业竞争态势以及供应链合作伙伴等宏观和微观环境的综合评估能力。由此,设定以下2个评价指标:宏观环境评估能力和微观环境评估能力。

4.物流系统运作能力

(1)物流服务运作的系统化构思

具备面向整体的系统化思维能力,凡事能从物流服务供应链的系统视角出发,进行总体的构思和局部项目的设计,能够厘清服务供应链中物流、商流、资金流和信息流的相互作用和影响关系。由此,设定以下2个评价指标:系统目标确定能力、系统建模能力。

(2)物流系统的设计

了解物流系统中流体、载体、流量、流速、流程等构成要素的相互作用关系,能够对物流系统进行合理的规划,对物流系统存在的问题作出准确的诊断,并能进行简单的物流系统设计。由此,设定以下4个评价指标:物流专业知识应用能力、跨学科知识应用能力、物流系统诊断能力和综合设计能力。

(3)物流系统的实施

在设计的基础上,能够进行物流系统的整合和调试,了解客户的需求和系统运行的各阶段目标,随时根据客户的需求进行系统的改进和调整。由此,设定以下3个评价指标:物流系统软硬件整合能力、物流系统调试能力、设计实施过程管理能力。

(4)物流系统的运行

随着客户需求的变化和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物流服务系统随时面临着改进和升级。这需要专业技术人员具有与时俱进的学习能力和为客户提供基于产品生命周期服务的职业素养和意识。由此,设定以下4个评价指标:物流系统优化能力、系统的交付及培训能力、学习能力、客户服务意识。

[参考文献]

[1] 查建中.论“做中学”战略下的CDIO模式[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8(3):16.

[2] 康全礼,陆小华,熊光晶. CDIO大纲与工程创新型人才培养[J].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08(12):1518.

[3] 郑薇薇.基于CDIO创新型工程技术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D].大连:大连理工大学,2010.

对物流工程的认识和理解范文第2篇

关键词:范例教学;物流信息系统;策略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107(2015)02-0042-02

物流信息系统是物流管理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课程,涉及物流信息技术、物流信息系统开发、管理及辅助决策优化等教学内容,属于综合性、交叉性较强的一门课程。其中,信息系统开发更是涉及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数据库技术及软件工程等知识,使得物流信息系统课程融合了物流管理专业多门专业基础课的学习内容,进而要求学生对这门课程的学习具有较强的综合能力,融会贯通的能力。为了使学生在学习物流信息系统课程时不产生畏难情绪,能够循序渐进地掌握物流管理信息系统开发方面的内容,本文以德国著名的物理和数学教学论专家M・瓦根舍因教授提出的“范例教学”理论为指导,探究范例教学在物流信息系统课程教学中的应用[1-4]。

一、“物流信息系统”课程教学现状

物流信息系统是物流管理专业的一门核心专业课程,后续课程涉及电子商务,企业资源计划。对于物流管理专业毕业生掌握及后续灵活使用物流信息技术及物流管理信息系统进行辅助管理、决策及优化具有重要支撑作用。然而,这门课程涉及的教学内容多而难,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无所适从,很难将相关知识融会贯通,尤其是对于物流管理信息系统开发方面涉及的教学内容难以理解、难以编程实现,进而导致学生在毕业设计过程中表现出对这方面的选题十分畏惧。这主要是物流管理专业目前的课程体系有所欠缺及物流信息系统课程本身的“面向对象”等知识难度较高导致的。

目前,兰州交通大学物流管理专业对于物流信息系统这方面课程的学习主线是:C语言程序设计(48学时)数据库技术基础(以SQL Server为背景)(48学时)大型数据库技术开发(以Oracle为背景,48学时)物流信息系统(48学时)JAVA程序设计(48学时,开设在大四第一学期)电子商务企业资源计划。

对于这样的学习主线,导致的缺陷是学生虽然学习了结构化的程序设计语言C语言,但对于管理类的学生而言,难以使用C语言开发交互式的GUI图形用户界面,更难以和后续的数据库技术相结合来开发物流管理信息系统。而对于具有面向对象优势的JAVA程序设计课程开设在大四第一学期,导致与学生就业高峰时期的应聘有些许冲突,进而降低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得48学时的JAVA程序设计课程教学难以触及真正的物流管理信息系统开发方面的教学内容。为此,拟调整教学学时及课程学习主线来改变这样的现状。优化后的课程学习主线为:JAVA语言程序设计(80学时)数据库技术基础(以SQL Server为背景,48学时)物流信息系统(48学时)物流管理信息系统课程设计(2周)电子商务企业资源计划。这样的教学主线有效地去除了对于管理类学生学习难度较大的Oracle数据库技术,同时,又能使学生集中主要学时学习面向对象程序设计、主流数据库SQL Server技术、信息系统开发以及后续的课程。新的课程设置主线更具循序渐进的特色,有利于学生逐步学习、理解、掌握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数据库、以UML为建模工具的软件工程等方面的难点知识。

二、范例教学理论的主要思想

范例教学理论中的“范例”一词来自于拉丁语Exemplum,它的含义为“例子”,或者说“典型的、言简意赅的例子”,总的来说就是“好的例子”[5]。范例教学的主要思想是:让学习者从选择出来的有限的例子中主动获得一般的、本质的知识。即期望借助这种一般的知识、能力来理解并解决一些结构相同或类似的单个现象或问题。运用教学范例的目的是使得学生更易于理解和掌握课本知识及原理,同时激发学生自学的兴趣,进而为学生照猫画虎及举一反三式的创新打下基础。

三、范例教学在“物流信息系统”课程中的应用策略

除了课程设置体系方面的优化有助于物流信息系统课程的教与学的效果的提升之外,采用范例教学理论来克服物流信息系统课程本身的难点知识是另外一条重要途径。

(一)面向对象主要技术

物流信息系统开发方面的内容主要包括:面向对象分析及设计、数据库设计及面向对象程序设计。其中,难以理解和掌握的技术概念主要有:类、对象(或实体)、接口、继承、多重继承、封装、重载、泛型、设计模式以及UML建模方面的知识等。为此,期望采用UML建模语言对这些概念进行可视化的同时,借助一种先进的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语言来实现。以强化学生采用UML建模分析的能力及提升学生编程实现的能力,起到通过感性认识加强理论理解的同时,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二)UML建模及JAVA程序设计语言

面向对象分析与设计的过程中,一般使用统一建模语言(Unified Modeling Language,UML)来实现系统分析员、领域专家及需求客户等不同角色人员之间的沟通。在具体的UML建模过程中,一般需要借助计算机辅助软件工程(Computer Aided Software Engineering,CASE)工具来可视化相关分析与设计的内容,即在采用UML进行系统分析与设计时,可选择一些可视化的工具,诸如Rational Rose,Microsoft Visio,Power Designer以及StarUML。其中,StarUML以其简洁、小巧及开源等优势特性获得广泛青睐,可以用于绘制用例图、类图、序列图、状态图、活动图、通信图、模块图、部署图以及复合结构图等,同时可以多种图形图像格式(JPG、 JPEG、BMP、EMF和WMF)导出建模结果,更是与Java、C++、C#等程序设计代码之间实现了正向逆向工程。因此,选用StarUML作为UML建模的CASE工具来讲授教学范例是非常合适的。

对于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语言而言,存在以C#、C++、JAVA等为代表的许多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语言,其中,又以JAVA语言最具特色。JAVA是一种纯粹的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语言,所有的事物都封装在类里,不像C/C++在类之外还存在非类的特性――全局变量,而且,JAVA语言及其相关的IDE大都不像微软的Visual Studio平台那样产生研发的框架,即每一行代码都是程序员自己设计、输入、调试等,这有助于初级程序员对开发内容的全面理解及掌控。而且,JAVA是易学的,尤其是相对于C++而言,学习难度曲线要平缓得多,同时,JAVA又是解释型的,具有天然的跨平台特性,这显著优于C#,因而,选择JAVA作为范例教学过程中面向对象实现的程序设计语言是恰当的。

(三)教学范例选择

在教―学过程中,提升学生对问题的认识、理解、掌握能力,消除学生的恐难心里,激发学生的主动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是非常重要的教学目标。因此,对于综合性、交叉性较强的物流信息系统开发中的教学难点内容,在实施教学范例选择及设计时,应遵循背景易于理解,便于初学者进行需求分析及基于UML的面向对象分析及设计,而且编程实现的代码量要尽量少。这里,拟以“基于C/S结构的大学生教材进销存管理系统”为选题,这是因为大学生每学期都面临到教材管理中心以班级为单位采购教材的现实,信息系统管理员仅涉及二级学院教务员、学校教材管理中心管理员,业务流程是教务员根据二级学院教师的教材订单(请购单)录入二级学院教材订单信息,教材管理中心的管理员则依据各二级学院的订单汇总信息及库存信息,进一步确定向各出版社或出版商所下的订单信息,然后是各种教材运抵教材管理中心之后的入库管理,现有库存管理,以及开学时面向学生领取教材业务的出库管理。总而言之,这个教材进销存业务信息系统既满足了背景知识简单,又涉及物流领域的进销存环节,同时又能以较小的代码量实现完整的信息系统功能。这样的范例应该是麻雀虽小,五脏俱全。这样短小精悍的范例可以让学生不产生学习上的畏难情绪,同时完整的功能又能激发学生尝试的激情,进而实现学生轻松学习、领会相关知识,让学生体会到理解、掌握相关知识点后的成就感,最终提高独立实践和进一步创新的能力。

综合上述分析,本文从课程设置主线的角度依据知识掌握上的循序渐进特点,对物流管理类专业中的物流信息系统课程群设置提出了优化设置方案。此外,针对物流信息系统开发方面的教学难点内容,提出了以范例教学理论为指导,以StarUML作为UML可视化建模的工具,以JAVA作为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语言,选择Eclipse或JCreator作为集成开发环境,以及以SQL Server作为后台数据库管理系统,综合性的实施物流管理信息系统范例设计及范例教学来提升物流信息系统课程的教学效果,进而提升物流信息系统课程群的建设效果,促进学生在物流信息化方面有模仿的意识和进一步创新的潜力。

参考文献:

[1]王霞,夏国坤.高等数学中的数学思想方法的范例教学[J].大学数学,2013,(6).

[2]王璐,马爱莲.范例教学理论的科学性及其时代观照[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0,(2).

[3][德]W.克拉夫基;徐长根译.范例教学[J].外国教育资料,1988,(1).

对物流工程的认识和理解范文第3篇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管理类专业;物流工程;人才培养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逐渐推动了我国物流行业的快速进步,但是本科院校高效人才的供给量已经不能满足市场对物流人才的整体的需求,因此,本科高校开始逐渐提高对了管理类学科的重视,并致力于培养更多能够服务于社会的物流工程专业型人才。在进行传授学生较为专业性的理论知识的同时,还应该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使得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够有多提高。

一、应用型本科高校管理类物流工程人才进行培养出现的问题

(一)物流专业课程安排混乱

基于物流专业教学的专业性设计知识较多,大多数院校在设置专业课的过程中经常要考虑到学生对各种知识的掌握情况以及理解,进而使得管理类物流工程专业的课程相对较多,但是专业性知识以及针对性知识课程较少。就现阶段市场需求的角度而言,物流运输领域以及国际货运事业单位针对物流专业人才的整体需求是不同的,因此为了使学生能够按照不同领域对物流专业知识的不同需求,高等院校开始设置大批量的课程,但是学校一味盲目的设置课程,缺少对专业课程设置的相关设计以及理解,使得其存在着较多不合理的地方,在一定程度上使得物流专业的培养定位不明确,学生不能对物流专业进行深入研究。

(二)物流知识理论与专业不相适应

物流行业的发展与市场经济有着较为直接的联系,在物流行业的规模进一步扩大的同时,针对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的实践能力也提出了较多的要求。基于应用型本科院校管理类物流工程专业人才的培养应与实际设置合课程安排相适应,教师应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将物流理论与物理实践能力的培养进行有效结合,进一步提升学生整体的实践能力以及专业水平,使学生能够在理论知识的正确指导下逐渐培养自身较为专业化的实践能力。

但是,现阶段的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实际教学中,经常出现一些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不能完全适应,实践课程严重缺失的现象。实践教学严重缺失的物流工程专业使得其与市场经济的发展逐渐脱节,同时对学生的正常学习造成了严重阻碍。造成物流专业理论与物理实践脱节的因素有很多,例如教师的物流实践教学经验不够、针对理论实践经验缺少合理性的认识,实践学习环境与教学设施的创设不够合理,本科院校、教师以及学生针对物流实践课程的重视程度严重不足等教学现状都对实践课程的正常授课造成了严重影响,因此实践课程的实践性较弱。一般来说,一旦学生的应用能力不能够进行合理的培养,学生对知识的学习就显得无关紧要,毕业生在踏入社会时也很难与竞争较为激烈的物流行业相适应。

二、应用型本科管理类物流工程人才培养模式的教学策略

(一)制定以就业为主要教学目标的课程体系

通过进一步将课程体系进行优化,使得物流专业的特色有多凸显,应用型本科院校可以将物理专业的培养方向与培养的相关内容进行结合,将学生不同的发展方向进行实际定位,进而逐渐将人才的培养价值有体现。教师在进行实际授课的过程中,应坚持以就业为主要目的进行实际教学,重点将学生物流管理专业能力以及职业道德素养作为主要的培养方向。教师应将基础课程进行充分优化,使得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能够得到有效锻炼,进而逐渐提升学生对物流领域应用能力以及管理能力。除此之外,教师应对行业的发展动态进行实时关注,立足于市场的实际需求对学生课程重点进行合理调整,使其在物流理论教学中能够进一步体现物流工程的专业性,将人才培养的重要性与就业导向进行有效结合,进而逐渐实现物流人才的培养价值。

(二)改进教学培养模式

针对强化物流工程人才培养的模式,应针对现阶段的实践课程进行有效改革,例如将单一重视物流理论授课、课堂气氛枯燥乏味、授课内容与实践培养不相符合等教学现状进行相应的改革,为学生提供较多的实践探索能力以及交流的机会,使得学生在进行物流管理练习的过程中能充分的发现自己的兴趣,从而进一步学习物流专业的实践课程。教学在改进的过程中,教师应充分调整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空间,使学生能够得到充分的锻炼,进一步培养学生对学习的热情以及主动探究性。教师要积极鼓励学生参与实践活动当中,并深入到物流管理专业的日常工作中,并且以此来进一步强化物流领域的发展状况。除此之外,教师积极鼓励学生对课程进行研究,应多多听取学生的基本意见,使得学生对学习充满兴趣,在这样有利的条件下,使得学生能够较快的适应现阶段物理课程的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方法的改进,进而逐渐提升学习的整体效率。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应用型本科院校的教学模式以及教学目标,与研究型本科院校和职业院校相比有着本质性的区别,其在提高学生理论素质的同时,更加重视对学生实践能力的高效培养。但是,教学问题中常见的世界问题为,难以将二者进行有效融合,使得本科院校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应用型本科院校在现阶段的教学中,开始着重于以培养方案以及教学体系进行着手,在物流理论教学中,促进企业与学校的合作,使得学生能够得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从而进一步提升学生的高素质。

参考文献:

[1]吕品,曹静雅,林瑛等.应用型本科高校管理类物流工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职教论坛,2014(5):93-96.

[2]龙晓虹,贺世红.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的应用型物流专业本科课程体系改革思考[J].企业科技与发展,2015(24):104-105.

对物流工程的认识和理解范文第4篇

1.1电网企业物流的研究对象

电网企业物流的研究对象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电网发展项目,通常是指变输电工程项目和电站工程项目所需的设备和配套材料,这种项目也常被称为“基建项目”。二是生产维护项目通常是指对当前在网的设备进行的技术改造和运行维护工作。

1.2电网企业的物资供应模式和生产运作模式

供应的方式:电网企业投资可以按照基建和生产运营各部分来进行划分。基建部分重点是为优化改进主电网结构而开展的输变电工程项目,能够采用项目管理方式,物资供应重点突出准时和精细两个特点。生产运营重点是用在主网和配网以及农网的业扩更改、生产维护以及技术改造等项目。生产运作模式:生产维护以及基建项目需要按照电网企业的日常生产运营模式以及发展模式两种模式对物流和供应链问题进行探讨研究。

1.3电网管理状况

在物资紧缺的市场上,千方百计购买电力供应,以满足电力生产和建设的需要。随着中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和经济改革,电源供应器的计划经济管理阶段经历了物资管理,统筹传输系统,分配方案高浓度,此阶段物料管理特点是:只重视数目,不问质量,价格随意性管理市场在经历了市场经济混乱的早期阶段,材料采购是一个陷阱很多的自由,物质力量副业管理计划自生自灭,这个阶段的特点是物料管理:盈利自身丰富的管理宗旨;经济调整有经验的采购市场秩序整顿,主要作用发挥物资采购,物资管理部门返回主电力行业,这个阶段的特点是物料管理:集中采购的物资,项目管理有经验的电力系统,物料管理,电网公司一个标准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材料实行集中管理,物流管理在这个阶段的特点是:两个采购决策,物流服务三,权力是责任材料采购决策水平,市供电局决定进行二次购买材料,省,市,县与物流管理服务水平的责任。与电力系统,深化改革,物流管理,电网公司以自主创新为平台,逐步走向科学管理移动采购。但随着企业市场的变化,内部和外部环境的发展,仍然面临着许多问题和挑战。

2目前电网物流存在问题的分析

2.1电网物流内部一体化还没有完成,信息缺乏充分共享

电力企业从对采购决策和实物物料的需求以及合同签订履行和绩效评价等方面形成的企业内部供应链链条,因此研究电网物流体系,简单的考虑省级或市级公司的生产运作都是不够完整的。为此电力物流体系就显得尤为庞大了,电网生产维护以及电网发展的基建项目所需要的设备和材料数量更为惊人,规模大、链条长、数量多,在电网系统内部本身就已经构成了一个非常庞大的物流市场。要在特定的时间内将完整合理的物料送至指定的需求地点是一个比较系统的工程,需要经过相当长时间的实践和理论的提高,真正建立起一个高效的内部物流体系并非易事。电网物流的内部一体化必须要从战略的高度来统筹考虑,物流体系的建立要服从于省市生产物流运作,决不能仅仅仅站在省物资公司的视角来考虑物流的运作。在电网企业的生产运作中,必须服从于电力网络的需求,同时要服从行业供应链对电网的要求。当前省市两级物资单位在物流的需求计划、招标的实施、合同管理金额物资的实际流动等几个关键环节尚没有更好的信息的快速和传递方式。往往采取Execl电子表格汇总、会议、电话等手工操作的方式,很多工作的人工痕迹明显,信息共享性较差,物流内部一体化距要求还有一定距离。

2.2电网企业的物资采购供应管理工作还有待改善

在电网公司的系统内,多头采购或业务流失的情况还没有杜绝,造成了协调工作量增多,规模经济以及网络效益得不到很好的体现,形成了无形的内耗,电网系统内部市场无法充分巩固。我们还应当看到大量采购、竞争性的招标,存在方式单一的问题。有的企业甚至没有仓储库存、没有配送、没有运输、没有物流市场,巨大的物流市场拱手让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无法形成。更没能为电网企业撑起一方天空。

2.3相关管理者对物流的概念、物流体系的理念理解和掌握还不到位

由于有关物流运作和管理的培训严重不足,造成物流管理知识普及程度不好。在物流培训方面应不仅仅局限在物资部门的人员,在物流体系中的相关工作人员应进行更加广泛的普及和学习。从主观上说,物流管理中出现的大部分问题与相关人员对物流概念理解不到位关系很多,部分人员对物流的理解仅仅停留于表面字义,简单地认为物资公司所作的就是物流工作,物流和其他部室完全没有关系。没有认识到物流工作是生产运作中的重要支撑环节,没有认识到物流到在生产运作中做扮演的重要角色。解决这一问题,培训必不可少,应进一步增加培训机会,提高相关人员的素质,培养人才,为物流管理提供坚实的人员和人才保障。

2.4电网物流信息化建设工作还与世界先进水平有一定差距

物流信息网络系统信息化建设是关键之一。互联网、电子商务、供应链管理、供应链相互交织形成一个外部的信息技术含量。如何将内部和外部的有机,无缝,无重复,是一个艰难的组合。从国外引入的软件,不知道它的源代码,对于许多中国企业来说修改并没有实际的适用性,也不符合我们的企业条件。在国外,信息是按照创新和企业管理的管理软件创建的。而在中国,为了走捷径,软件将照搬照抄,但是因为这些软件并不适合中国企业的土壤,透明的管理理念尚不了解,管理过程也并不完全适用。因此,西方先进的管理理念,管理理念,学习不能简单复制,不断改进我们的工作方法,通过实践创新创出自己的一片天地。

3加强物流管理的战略建议

3.1打造专业物流管理组织

利用内外部的综合优势,全力打造电网专业的物流管理组织,让物流管理工作向着规范、科学、高效的方向发展,全面适应高速发展的电网建设的需要。我们应该认识到进一步加强物流管理工作是做好电网生产建设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打造更加专业物流管理组织重大应该放在构筑以下五个方面的管理系统。一是要做好客户服务系统。搞好物流管理工作,离不开高效优质的客户服务工作,而搭建三位一体的客户服务平台,构建以省级为主、市县级为辅的平台,从产品计划安排开始,到专业监造和协调运输,此阶段的现场问题处理应以省级客户服务作为主体;从产品到货验收付款,以及进出库管理则要以市县级客户服务作为肢体,给尽其责,相互协调,密切配合是客服服务系统应坚持的工作原则。二是要做好阳光采购系统。应利用好计算机和互联网科技,努力搭建阳光采购和公平竞争的有效平台,让物资招标采购在公平、公正的环境下进行,使物资招标采购工作变得更加规范和高效。三是做好备品配送系统。确保电网生产安全,确保事故故障的快速修复,应该储备好应对事故的相应备品配件。应该遵循适度储备、分级管理、科学调配的原则,该环节对于台风和汛灾多发地区的电网显得尤为重要。应该将备品配送系统作为减少事故停电,更多地担负社会责任物质保证的高度来看待,做实做好此项工作。四是做好品质控制系统。保证物资采购的质量,构建三级相互配合的产品质量检测系统平台,推行分级、分类的质量检查尤为关键,在此方面应重点把好准入、到货、运行三道关口,对全性能检测和部分重要指标检测进行重点关注,进一步完善质量抽检的系统,最大限度地避免不合格产品流入电网企业。五是要做好供应商管理系统。一个十分完善物流管理,应应该具有较强的供应商管理能力,要在严格遵守量化评价和过失退出等原则的基础上,更加奖惩严明地保证供应商履约完好率,确保电网企业的供货质量和服务质量。

3.2建立高效的信息共享机制

为了实现公司采购、规划、结算、管理的四统一,应进一步加速信息共享系统的建立。目前各地市物资公司大多已建立了基于软件的远程物流管理系统,物资管理的统一适用,虽然应用水平各不相同,但基本程序基本完成。省物资公司尽管提供了远程物流管理系统,从收集数据的基本功能,是没有达到。应该认识到从遥远的物流管理系统的基础上开始的数据,是一条捷径。省公司要抓住关键控制点,进行了统一的招投标。此前的招标计划和财务控制问题迎刃而解。如果能实现畅通的物流信息共享全省各地,主要的技术手段来处理与实际操作已经实现,但目前的实现是通过电子表格的使用Exed办公自动化系统发送。

3.3降低物流成本

建立配送配送中心,其主要目的在于最大限度地降低供应厂商与电网企业形成的供应链的相应物流成本。仓库作为物流中心的一个重要环节,物流中心的关注点不应该仅仅停留在在储存保管上,应当立足构筑从接受订单到面向供应商提出要货为止的供应系统。对于那些长期使用且补充库存的数量大、品种多价值较低的物资品种。应该重点采用建立供应商仓库的方法,最大限度地降低供应商的相应运输成本,节约电网企业的库存成本,通过代储仓库收取仓储费用。其配送的级次能够设置到各级的电网企业。在这种背景下,依据计划进行相应货物的入库以及保管,按照出货指令对货物进行拣选,依据不同客户进行分拣,选择高效率的运输系统完成发货工作。在实际工作中,还需要包括接受订货的功能。如果有适当的库存,可以考虑进行接受订货以及配送等项工作。

对物流工程的认识和理解范文第5篇

关键词:生产企业物流;应用型人才;教学方法;教学改革

近年来,生产企业对物流人才的需求快速增长,生产企业物流相关岗位是物流工程专业学生主要的就业方向之一。《生产企业物流》是高等学校物流类本科专业课程体系中的核心课程,具有专业知识覆盖面广、理论与实践结合紧密的特点。对《生产企业物流》课程进行教学改革,把企业物流各工作环节与实际运作有机结合起来,培养学生应用所学相关理论解决企业物流运作中实际问题的能力,能使学生所具备的能力与物流企业的实际需求相吻合,确保应用型人才培养符合社会需要。探索创新教学模式,创新教学方法,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生产企业物流》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生产企业物流》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1)采用理论教学模式,实践教学环节不足;未来物流人才必须突出综合素质,具体体现就是让学生掌握物流管理和实用性技能,提高学生在实际工作中的操作能力,增强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物流教育必须改进教学模式,增加实践环节,在实际中理解理论知识,掌握实际技能。(2)案例教学匮乏,应利用典型的物流实际案例,让学生参与实践活动,自己动手动脑,以提高学生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课程考核方式单一。期末一次闭卷考试侧重于对理论知识的考核,很多学生只在考前突击就可顺利过关缺乏对综合能力的考核。

二、改革内容

根据社会对物流工程专业人才技能的要求,参考其他高校生产企业物流课程改革与创新的模式,根据学校的定位与特色,确定本课程教学改革目标:开展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强化实践环节;建立案例库;完善教学方法和手段;完善多媒体网络课件。开展教学研究和科学研究,力争使本课程达到国内先进水平。课程改革与创新的主要内容如下:

1.在教学内容方面

结合企业对生产企业物流管理人才的实际需要,对教学大纲进行了重新编写,把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放在重要位置,设计和开发更符合企业与行业用人需求的课程内容。注重实践技能的操作锻炼,提升学生的专业素养。将先进的管理方法如“看板管理”“约束理论”“JIT管理”和“5S管理”等融入课程内容中,以满足企业的用人需求。

2.改善教学方法,丰富教学手段,强化实践环节

《生产企业物流》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其所有原理、方法、技巧均来自于企业并最终应用于企业的生产管理实践,因此生产管理课程必须重视实践性教学环节。《生产企业物流》课程教学全部采用多媒体教学。观看企业生产管理中的实况录像、专题教学片等,使学生对生产物流运作的有感性认识,加深学生对生产企业物流管理的直观认识。建立了锦州锦恒有限公司、锦州赤山制管有限公司等教学实习基地,通过实习,学生了解了现代企业物流的现状及运作,在参与企业的生产和物流管理活动过程中,感受生产物流管理的重要性和复杂性,不断提高职业能力,增强岗位适应能力,提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开展各种应用创新能力培养的活动,利用实验室Lingo软件、Matlab软件、诺思供应链管理教学软件和我校管理学院ERP管理系统,开发与生产企业物流管理相关的开放性实验室项目,和大学生交通科技竞赛,以锦州锦恒汽车安全系统有限公司和赤山制管有限公司为背景,开展学校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项目和教学导师课题项目,培养了学生的应用创新能力。

3.生产企业物流课程在09,10,11级进行考试方法改革

在成绩评定上建立和完善了多元成绩评定方法。采用课堂或课后作业、课堂讨论或课程论文、案例研究报告等多种形式,帮助学生养成认真踏实的学风。通过课程论文的方式可以检查学生是否具备了应用《生产企业物流》的理论与方法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生产企业物流》教学改革,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实践教学改革,实现了教学与社会需求的有效对接,达到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与独立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

参考文献:

[1]孔继利,冯爱兰,马立坤,等.企业物流管理优秀课程的教学内容与方法研究[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1,33(10):143-146.

[2]杨奇星.应用型本科层次“生产运作管理”课程教学方法探析[J].科教交汇,2013(02):66-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