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健康教育常识

健康教育常识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健康教育常识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健康教育常识

健康教育常识范文第1篇

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小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和整体素质全面提高的教育理念应渗入到我们的教育领域中去。下面我来谈谈开展适合中小学生身心特点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一点体会。

1 加强学校内部心理环境建设是实施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基础

1.1 校园主环境建设

一流教育要有一流主环境建设,主环境建设是学校心理建设的首要任务。学校主环境应以崭新面貌出现,尽可能地体现“新颖、整洁、明亮、美丽”的风貌。要把各种建筑物构建在绿化环境中,使学校成为花园式的大教室,让池塘、名花异草、茂林修竹、绿色草坪也成为学生修身养性的环境。

1.2 校园文化建设

学校要通过开展各种艺术、文化、体育、科技和学习名人等活动,提高学生兴趣,活跃学生身心,达到陶冶情操、美化生活、融洽师生关系的目的,改善学生心理环境。

1.3 学校校风、班风、教风、学风“”建设

学生的生理、心理、智力、能力等综合素质,在良好的校风校貌这个心理环境中能得到良好的发展。良好的校风校貌也能为学校综合性心理健康教育创造良好的心理环境。

1.4 学校还应努力帮孩子创设良好的家庭心理环境

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常言道:“家庭是人生的第一课堂”、“父母是孩子最初也是最好的老师”。孩子出生后,首先接触并受其影响的就是家庭环境。在孩子的发展历程中,家庭环境具有很强的影响力,我们每个人的心理品质都或多或少地烙着家庭的印记。一个和睦、温暖、重感情、守信用、充满朝气、积极向上的家庭,可能铸就孩子健康的心理。反之则极有可能给孩子幼小的心灵留下不可弥补的创伤。因此,培养孩子的健康心理,也对孩子的父母提出了严格的要求。首先,要求父母应具有健康的心理,只有这样才能去感染孩子;其次,要求父母对自己的一言一行必须严格要求,决不能失信于孩子;此外还要求父母要有正确的教育方法,不能过于顺从溺爱,也不能过于严厉甚至专制,要有民主的作风。如果处理不当,很容易使孩子形成任性、自私、骄横、烦燥、抑郁的心理,造成心理压力过大,甚至使孩子产生逆反心理。学校可以组织家长会,对家长进行心理健康知识培训,向家长传授孩子身心发展的常识。让家长们认识到:培养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离不开和睦、文明、明朗、愉快的家庭环境。学生从小能生活在温暖愉快的家庭中,得到父母、长辈的正确的爱,必然会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安全、愉快,充满欢乐和信心,良好的情绪从小就占据心理状态的主要地位,从而保证每一个学生身心健康地发展。

2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关键是教师

走近新课程,“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的理念扑面而来,它比过去的教育教学更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喜怒哀乐,更关注人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更关注人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更关注学生的尊严。这意味着,今后对老师的要求不仅是要完成“传道、授业、解惑”的任务,而且应当成为一个合格的心理辅导员,承担起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新任务。

2.1 平等相待学生,跨越陈旧的“代沟”

在课程改革环境下,要求教师转变心态,改变以往居高临下的权威态度,以亲切的面孔,用平等、和蔼的口吻与学生交流,缩短师生间的“心距”。学生在这样一个人格得到尊重、情感得到理解、行为得到鼓励、努力得到肯定的氛围中,就能尽情释放自己潜在的创造能力,毫无顾虑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自然地表露出自己的困惑疑问。我们应为学生创设和谐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良好的课堂心理环境是高质量教学的有力保证。心理学研究表明:和谐、愉悦的氛围有助于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而紧张、冷漠的气氛会大大抑制学生学习的热情。如何减轻消除学生学习上的心理压力,培养学生对学习的良好心态?教学中,教师要扮演好一名引导者、组织者、协作者的角色,创造最佳的心理氛围,使学生情感得到体验,心灵得到沟通,理念得到认同,情绪得到调节,行为得到训练,让学生充分地展示自我,从而使学生能学得懂、学得好、学得轻松。这样不仅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信心和勇气,而且培养了学生相互协作、共同探究的精神。当学生的思维、情趣、爱好都有了张扬的空间时,就会走进老师和老师攀谈并成为朋友,为学生心理的健全发展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2.2 倾注真心真爱,促进感情内化

健康教育常识范文第2篇

关键词:语文教学 渗透 心理健康教育

我所面对的大多是农村留守学生,他们有其特殊的成长经历,他们在家庭里接受的大都是隔代教育,加上他们这一阶段的成长心理正处于转型时期。所以,更需要对他们进行积极引导,帮助他们形成健康的心理。但是,现行的课程结构里没有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的课程开设,这就需要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渗透对学生这方面的教育。我根据我校高中学生的特点,从实际出发,有意识地将以下几种心理健康教育自觉与学科教学联系起来渗透进去。

一、自信、乐观教育

通过平时的教学观察,我发现相当一部分留守学生,心里很脆弱,容易受到打击,自信不够,甚至自暴自弃。我们应该教育他们正确面对挫折,正视失败。在各种困难面前,不要丧失信心,要勇敢地从跌倒的地方爬起来。教育他们要学会展示自己,而不要过多地强调谦虚教育。比如,有些学生回答问题站起来头埋得很低,声音放得很小,生怕出错,生怕丢面子。至于要他们主动提问,更加不可能了。

见此情形,我就借机教育鼓励学生,我说了几个理由:首先,你根本没有犯错,不是来接受老师批评的,不需要低头,一定要“高昂着自己高贵的头颅”,这不是一个“抛头颅,洒热血”的时代,所以不要怕。(学生笑)这样在玩笑中学生就很容易接受教育。其次,被“点将”是一件很幸运的事情,因为一个班几十号人马,往往运气好的才会抽中,你就多一次锻炼的机会,赚到了。为什么不好好利用机会?再说,往往声音越小,越要让别人使劲听,反而会引来越多的“目光”,实际上还“别扭”一些。所以,经过分析,回答问题声音一定要大,减少“回头率”,这样也不会难为情。再次,不要怕出错,因为大家都彼此彼此,不相上下,万一别的同学笑你,你就当你很会制造幽默,那么这个知识点你就不会忘记了。经过我的多次鼓励,这些学生慢慢开始“活”起来了。他们学会了乐观,也自信起来。

俗话说:“人生不如意者常八九。”一个人在自己的生命历程中,难免会遇上各种各样不如意的事情。作为语文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参加学校组织开展的各种有意义的教育活动,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掌握、运用语文知识,提高语文能力。

二、勤奋、上进教育

时代进步了,社会发展了,物质生活丰厚了,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农村越来越多的“家长”打工了,农村出现了越来越多的留守儿童。这些学生大都是由祖父母教养,是“手中宝,心中肝”。对他们是宠爱有加,生怕吃一点苦,受一点累。对他们提出的各种要求,尽量毫无条件地全部满足,生活上为他们提供各种尽量优质的服务,物质上为他们提供尽量优厚的条件。因为农村的一些祖父母的受教育程度低,文化素质不高,再加家里身强力壮的劳动力都打工了,家里干农活的担子重,所以,小孩的教育就成了一个越来越大的问题。只要小孩不哭不闹不耽误工夫,就让放任自流。学习上,不催促养成做作业的习惯;生活上,不让小孩干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甚至连吃喝拉撒都由“家长”操办。久而久之,孩子没有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更主要的是人变懒了。学习本来就是一件苦事情,他们连一些基本的生活小事自己都处理不好,当然更怕学习上的麻烦了。

而且,这个时期,高中生处在心理叛逆期,有些学生不把家长、老师的话放在眼里,甚至还背其道而行之。我注重收集离学生们“近”的事迹去教育他们,让他们在听故事中不知不觉地学习他人。我想,在语文教学中,这也是一种延伸、拓展,一种联系实际生活的思维方式,一举两得,何乐而不为?

三、生命、意志教育

现在的农村留守高中生,存在一些变态自尊,过度敏感,嫉妒报复心理强,轻视生命等现象。有时为了一件鸡毛蒜皮的小事居然在校园里出现打架斗恶等暴力事件,他们不懂得尊重生命,意志薄弱。需要我们平时在语文教学中渗透适当的情感教育。生命教育。比如:学习班固的《苏武传》,就可让学生在《苏武牧羊》的乐曲声中感知苏武的顽强意志。苏武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民族英雄。汉武帝时,苏武奉命出使匈奴,被匈奴扣留19年,苏武历尽艰辛,持节不屈,成为中华民族历史上光耀千古的英雄。类似的教育素材在语文教材中还有很多,在语文教学中可以适当利用。

学生最忌讳空洞说教,最讨厌动辄以大道理教训人。我们不如让事实说话,让学生在读、看中用自己的眼睛、心灵去感受世界。我们也可以灵活采取多种手法,如,通过新闻故事回放,让学生了解身边的人和事;通过视频、图片,让学生直观感受生活;通过音频,让学生自然、心灵的独语。我曾播放5.12大地震的视频,学生明白了生命的宝贵,也明白了要坦然面对苦难。

四、社会、竞争教育

现实社会中有真也有假,有善也有恶。学校的教育不会培养学生去从恶或从假,但必须培养学生具有辨别真、善、美和假、恶、丑的能力,具有应对假、恶、丑的能力。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注时代,让学生有良知和社会责任感。-还要学会处理和周围人的人际关系,与父母、老师、同学的关系要相处融洽,这样能减少心理烦恼,更好地学习和生活。所以,平时教学生要学会处事,一定要有积极、负责的态度,学会吃苦,学会换位思考,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克服“自我中心”。

健康教育常识范文第3篇

【关键词】临床护理健康教育 尝试

【中图分类号】R722.12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4)08-0210-02

我保健院长期以来,患者对护理人员缺乏理解和信任,影响健康教育的落实。切实做好健康教育可以密切护患关系,提高护士在患者心目中的地位,消除偏见,有利于患者进一步认识护理工作,切实做到相互信任,有效沟通。

1 健康教育的基本步骤和护理程序

1.1 健康教育评估

健康教育需要护理人员充分掌握患者的就医心态和期望,护理人员应在患者入院后根据病情的轻重,心理状态,社会文化背景及患者对自己健康状态的了解程度,收集患者的身心、文化、社会以及经济等各方面的资料,特别是那些与健康教育密切相关的资料如患者对自己的健康状况了解到什么程度,还需要了解些什么,患者对防治、诊治效果的信心如何,其精神和体力是否允许健康教育等。从收集的资料中获得病人需要哪些健康指导,最急需的内容是什么,病人的健康愿望是什么等信息。由于病情是发展的,患者思维也是动态变化的,病人对健康教育的需求会有相应的变化,所以评估也应是动态的。根据收集的资料制定相应的指导计划,按照计划逐步实施。在临床实际护理中应根据情况随时对健康内容进行调整和补充,护士有意识地、连续不断地进行评估,时刻了解病人对疾病的认识以及对治疗、护理、检查、操作、手术、用药的态度与反应,及时地收集相应的资料以确定健康教育的具体内容。

1.2 计划

计划是进行健康教育的决策过程,护士应结合评估资料制定健康教育计划。计划的内容主要包括:

1.2.1 确定健康教育的内容和重点:健康教育的内容包括获取知识,对疾病认识、发展、治疗及预后进行教育;学习操作技术、改变个人心理和情感状态等三大范畴,应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确定健康教育的具体内容。

1.2.2 确定健康教育的目标:目标是患者通过健康教育后思想、感情和行为改变的表现。在制定目标时,应限定患者达到目标的时间,如一位高危孕产妇剖宫产出院后,需要进行产后的康复训练及产后访视:

(1)产妇的休息、睡眠、饮食、大小便情况是否正常:通常可能遇到的情况是产后早期,宝宝的睡眠时间较多,产妇的休息与睡眠较好。随着宝宝长大,活动增多,哺乳按宝宝需要,昼夜作息规律乱,可能影响产妇的休息与睡眠。因此要注意产妇的精神心理状态与全身感觉。家庭中所有成员应对月子中产妇的变化,予以充分理解与各方面的支持,使产妇能获得较好的睡眠与休息。

(2)产妇的体温、脉搏、呼吸、血压是否在正常范围内:产后最初10天内,如果每日测量口腔温度4次,有2次超过38℃则称为“产后发热”,但产后第1天除外。出现这种情况要注意是否有感染性疾病,如子宫内膜炎、泌尿道感染、乳腺炎、肺炎、伤口感染等。一时性的低热在阴道分娩的产妇中比较常见,体温在38℃左右,大多数不久自退。这可能因为补充水分不足,或因细菌暂时入的反应。但在剖宫产分娩者的产后低热中,约30%可能自退,多数应寻找原因予以治疗才能消退。产后无心血管病、大出血、贫血者若脉搏增快,而无其他出血征象时,要注意可能为产后感染的先兆。医务人员会进一步做相应检查,寻找原因。

(3)检查情况:如胀满的程度,乳量多少,有无红肿、硬结、触痛,有无破裂。因为皲裂、乳汁郁积、乳腺炎是初产妇常见的问题。检查应仔细以便及时发现及时处理。

(4)子宫下降程度:产后10―12天内应当检查子宫底下降程度。事先要排空膀胱再检查,子宫底应每天下降1~2横指,在产后10天大多数已不能在耻骨联合上触及子宫底了。还需注意触及官体时有无压痛,局部有压痛常是该处有炎症的表现。恶露的量多少、颜色如何,还有气味是否难闻都应逐日注意。量多而鲜红可能还有较多量的出血N,色由深而渐淡表示出血渐减少,色呈脓样则为感染。恶露正常者微有血腥味,如为难闻之臭味或腐臭味,常提示为感染或有遗留的胎膜组织,应由医生检查确定原因和处理。会阴和阴道如有伤口,要检查愈合情况,有无红肿、硬结、分泌物等。正常情况下会阴伤口在最初24小时内有些疼痛,以后逐日减轻,如需拆去缝线者通常在产后5~6天拆除,此后疼痛不适的感觉几乎全消。

(5)有无合并症或并发症:对有心脏病、先兆子痫等疾病者,应对有关疾病的病情恢复情况进行评定,对体征进行复查,对病体康复的程度评价,指导产妇的治疗与护理。需要间隔多长时间进行一次,依病情及恢复情况决定,直至产妇症状消失,功能恢复至正常水平,并定期到保健院门诊随诊。这对产妇今后的健康,无疑非常重要。随着健康观念的转变和系统化整体护理的普遍实施,病人健康教育在护理工作中越来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护士通过向患者传授疾病的有关医学、护理学的知识和技能,调动病人积极参与护理活动,提高自我护理保健能力,达到恢复健康的目的。越来越多的资料证明健康教育的主要目的是改变人们的不健康行为,培养建立有利于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是卫生、预防及控制措施中最为重要的,是一项投资少、产出高、效益大的保健措施。

4 护理健康教育尝试

4.1 护理健康教育的方法:健康教育的方法主要有口头讲解、图文宣传、视听材料播放和示范训练等。其中口头讲解是最基本也是最主要的教育方法,该法可分为三种形式,即主动、被动和沟通:主动形式指护士根据标准教育的内容主动向病人及家属宣传;被动形式是病人提出问题,护士针对性地作解释;沟通是指护士与病人在交谈中涉及健康教育的内容。图文宣传采取宣传栏、宣传卡片、图文像册等书面形式,将教育内容交给病人自己阅读,该方法适合于有一定文化程度的病人。视听材料播放利用电视、幻灯、投影及广播等进行健康教育,适合于宣传带有共性的健康教育内容。示范训练用于与操作、姿势和自护技能有关的教育内容等方面。教育方法的选择应根据患者的年龄、文化程度、职业特点、信念和价值观以及护理人员的业务水平和医院具备的资源条件等因素综合考虑后决定。在教育形式上,可灵活开展个人宣教、小组式宣教和病人座谈会等形式,以达到预期的效果和目的。

4.2.2 建立医院健康教育组织管理体系。医院健康教育管理体系可以建立三级管理体系:①建立院级健康教育领导小组,主要负责医院健康教育工作的规划、组织、协调、检查等工作;②建立健康教育科,主要负责医院健康教育工作的具体组织、实施以及健康教育工作的业务指导、教育资料的制作和发放、健康教育人员培训等工作;③建立病房健康教育小组,主要负责本科室的健康教育指导、实施、检查和贯彻上一级的健康教育工作任务。

4.3 建立健康教育质量评价标准:为使健康教育工作能达到科学化管理水平,在建立组织管理体系的同时还要注重建立有科学依据的护理健康教育评价标准体系。美国护理认证委员会已制定护理质量评价标准,如健康教育从患者行为改变、健康状态、自我照顾技能、生理健康状态、精神健康及使用专业知识资源等不同层面设定评价标准,它为医院提供了一个以标准化为基础的客观、详细的质量评定监测工具,也为护理活动提供了明确的工作指导方向,保证为患者提供高效率、高质量的健康教育工作。

4.4 更新护理人员的护理观念:加大护理健康教育人员的培训力度。护理健康教育涉及的学科广泛,是一项集思维、判断、决策于一体的护理工作,它不同于一般的护理操作,能在短时间内掌握和运用。因此,各医院在开展健康教育或推行健康教育模式时,必须首先对实施者进行培训,组织学习相关理论知识、工作方法和管理模式,使她们弄清护理健康教育与卫生宣教的联系及区别,掌握健康教育的知识和技能,为开展有效的健康教育工作打好基础。

总之,行之有效的护理健康教育,能使患者从被动接受治疗和护理,转变为主动采取有利健康的行为方式配合治疗和护理,提高患者的适应能力和自我保健能力。同时提高护理人员的素质和能力,扩大护士在治疗、预防和保健中的职能作用,提高护士在维持健康中的地位。护理健康教育的有效开展,对改变患者的不健康行为,消除或降低危险因素,提高患者的治愈率和康复率,降低并发症,进而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黄敬亨.健康教育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0.4-5

健康教育常识范文第4篇

【关键词】赏识教育;珍视童心;提升认知;德育教育

一、赏识教育的理念本质

赏识教育,是生命的教育,是爱的教育,是充满人情味、富有生命力的教育。人性中本质的需求就有渴望得到赏识、尊重、理解和爱。就精神生命而言,每个孩子都是为得到赏识而来到人世间,赏识教育的特点是注重孩子的优点和长处,发现并表扬,逐步形成燎原之势,让孩子在“我是好孩子”的心态中觉醒;相反的批评教育的特点是注重孩子的弱点和短处――小题大作、无限夸张,使孩子自暴自弃,在“我是坏孩子”的意念中沉沦。不只是好孩子应该赏识,所有的孩子都需要。孩子是脆弱的,敏感的。适当的赏识是一种正确的爱,也是对孩子的一种鼓励和赞赏!没有种不好的庄稼,只有不会种庄稼的农民;没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不会教的父母!农民怎样对待庄稼,决定了庄稼的命运,家长怎样对待孩子,决定了孩子的一生!农民希望庄稼快快成长的心情和家长希望孩子早日成才的心情完全一样,但做法却截然不同:庄稼长势不好时,农民从未埋怨庄稼,相反总是从自己身上找原因;而我们孩子学习不行时,家长却更多的是抱怨和指责,很少反思自己的过错!

这种形势无疑对培养中学生成为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是一个更高的要求,对于我们学生德育也是一个机遇。学生德育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使社会、家庭、学生三者结合;在全社会营造一个优良的德育环境,形成德育合力。

二、赏识教育的有效实施

(一)尊重学生,学会倾听。青少年时期正处于由儿童向成人过渡的时期,是成长发展过程中矛盾最为集中的时期。面对学生的诉说,千万不要以为学生说话没什么意思而不耐烦,甚至打断学生的话敷衍几句,这会极大地挫伤学生想接近教师的愿望,也可能从此就会远离教师所任教的学科。教师一定要认真、专注地倾听,这本身既是对学生的一种尊重,也是学生的心理需求。倾听是一种双向交流的过程,是一项技巧,是一种修养,甚至是一门艺术,是一种心灵碰撞、灵魂交融的过程。班主任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用心倾听学生的心声,善于倾听,是师生有效沟通的桥梁和纽带;善于倾听,是拓宽学生思维、开发学生潜能的重要途径;善于倾听,也是尊重学生、信任学生的体现。对学生的倾听,有助于我们准确判断他们对知识的掌握适度,指出不足加以改正。学会倾听他人很难,学会倾听自己更难,因此,我们要善于倾听,倾听来自他人与自己内心深处的声音,做一个具有倾听意识和习惯的老师。

(二)激励学生,为学生加油。心理激励是一把挖潜启智、培养学生奋发努力、快速成长的金钥匙。因此,赏识教育更加注重激励的作用,而且强调实行“正向激励”。每个学生,总是想把自己最可爱的一面展现出来,希望得到教师和同学的肯定,这种愿望会比社会上的其他人更强烈。教师善于表扬,就意味着会赢得教育上的主动权。教师的每一次表扬不但鼓舞了学生,也巩固了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但是赏识太注重物质奖励现在人们生活水平提高了,物质成了许多家长奖励孩子的一种手段。在访谈中,有位家长这样说:“我家只有一个孩子,身为家长的我尽可能满足孩子合理的要求。当孩子测验或考试成绩较好时我会对孩子进行及时的鼓励,如:带孩子到麦当劳吃饭、买孩子喜欢的玩具、给孩子零花钱等等。据我所知,也有很多家长是这样做的。”由此可见,家长赏识孩子主要是依赖金钱和物质奖励。许多家长都片面地认为,对孩子笑一笑、说一句表扬的话、称赞一番等的鼓励式奖励力度不够,效果不明显,孩子不会努力去争取的,只有一定的物质刺激,孩子的热情才会高涨。殊不知过多的物质奖励必然造成孩子不思进取,精神世界变得空虚。

(三)赏识孩子比批评孩子更有激励效果。曾经有一位老师做过这样的实验:在班上把孩子分成三个组,每组有十人,让这三组孩子回家背诵课文。这位老师对第一组的孩子说:“如果你们明天谁能背诵《快乐的节日》这一课,老师会奖励一颗星星给他。”这位老师对第二组的孩子说:“如果你们明天谁不能背诵《快乐的节日》这一课,老师要罚他把这一课抄一次。”这位老师对第三组的孩子则什么也没有说。第二天,老师检查背书情况时,发现第一组背书能得到奖励的最好,其次是第二组没有背书要受到惩罚的。最差的是第三组什么也没有说的。由此可见,要激发孩子动力不能对孩子不闻不问,欣赏孩子比批评孩子更有激励效果。在生活中多点给予孩子赏识,增强孩子的自信,让孩子有勇气去面对生活中的一切挑战。

总之,赏识教育学生不仅是一种责任,更是一种艺术。只有正确有效实施赏识教育,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发挥赏识教育最大的功能。最终使学生不断进步,成为一个人格健全、心态健康、习惯良好的人。

参考文献:

健康教育常识范文第5篇

案例一:

幼儿在离开幼儿园的时侯,常常会看到这样的场面,一些家长在训斥幼儿:“别人的画那么漂亮,你的画丑死了!”“这么简单的儿歌都不会,妈妈白给你上学了!”“怎么没拿到小红花?”……

案例二:

一日活动中,有些教师为了其他各项活动顺利有序地进行,往往加强了班级幼儿的常规训练,把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花费在对纪律的约束和对规则的维护上。“怎么又讲话了,吵死了!”……对班级中调皮、爱攻击、学习或生活能力弱的幼儿比较急躁,缺乏耐心,缺乏宽容和持久的爱。更有甚者是采取了简单粗暴的教育方式,“再打人就不要回去……”,“你怎么把饭撒了,一点儿不能干”……

类似的案例还很多,它真实地反映出了我们家庭、教师在教育中忽视幼儿心理安全。幼儿无形当中面临着巨大的心理压力:面对父母和教师的训斥教育,孩子能不提心吊胆、诚惶诚恐吗?他们需要一份心理上的安全!

著名的心理学家弗洛伊德认为,幼儿早期的经历非常重要,很多人的心理问题都可以追溯到童年早期(特别是五岁以前)所遭受的挫折或心理创伤。可见,幼儿安全感的培养是多么的重要啊!那么,如何实施幼儿的心理安全教育呢?

一、家庭是保护孩子的心理安全的基础

孩子大部分时间生活在家庭中,家庭能否为孩子提供良好的心理安全环境尤为重要。孩子要求的不仅是父母满足他们的物质需要,更要求父母为孩子的心理安全提供保障。

1.家庭和睦是幼儿心理安全的避风港

如果家庭内部发生争吵、打架,父母分居、离异或死亡,都可能使儿童感到特别恐惧。反之父母和蔼可亲,与子女关系亲密,亲人彼此之间相互关心,相亲相爱,和睦相处,和谐共存,亲情浓郁,氛围欢快。在一个关系和睦的家庭里,幼儿生活愉快,心情开朗,肯定会产生安全感。

2.正确的教育方法是幼儿心理安全的保证

家长应学习正确的教育方法,要做到严慈相济,家庭教育不能走极端,既不能溺爱幼儿,又不能过于苛刻。这样,幼儿心里会感到安全、踏实。涛涛,大班幼儿,接连几天在活动时神情恍惚,心不在焉,今天放学时居然哭闹着不想回家,很是反常。询问原因,原来涛涛爸爸想到他要上小学了,便要求孩子每天写两页汉字。写不好、完不成,他爸爸就不给涛涛吃零食还会狠狠地打骂他。一想到回家要写那么多的字,孩子心理恐惧不安,放学时涛涛紧紧地抱住老师的腿躲在身后,生怕他爸爸把他抓回去打他。可以看出他的心理缺乏安全感,他躲在老师的身后为了寻求保护。

二、教师对孩子的心理安全影响尤为重要

幼儿园教育给幼儿带来一定的影响,特别是在心理方面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教师的管理方式和态度,应有助于形成安全、温馨的心理环境。作为教师要善于观察幼儿的表现,积极主动地与幼儿沟通交流,进入孩子的内心世界,了解孩子的真实想法,了解根源采取积极有效的教育措施,才能打开幼儿心结,被幼儿所接受,幼儿才会感觉到安全。

张飞翔因为感冒请假了三天,这几天入园时每天都哭闹个不停,今天他又哭了,仔细询问,终于知道张飞翔哭闹不安的原因了。原来“六一”儿童节快要到了,这几天班上正在紧锣密鼓地抓紧时间排练团体操。因为张飞翔感冒几天没来,体操的动作不会,因此他害怕老师批评训斥他。了解他的心理压力及根源,在练体操时,老师鼓励帮助他,不会的动作单独辅导,有了点滴的进步便表扬他。给他时间,给他宽容,给他信心……渐渐地,张飞翔内心的不安在老师的关爱下消失了。他跟上了大家的步伐,也不再害怕练体操了。

三、家园密切配合,共同促进幼儿心理安全

《纲要》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就幼儿健康教育,尤其是幼儿心理健康教育而言,家庭的积极配合显得更为重要。作为家长,除了要保障小孩有足够的营养,有稳定的家庭生活外,要引导小孩参与社会交往,尊重别人,尊重自己,多给小孩自由,让小孩在自由思考和行动的过程中体验成功的快乐。

一帆是名来自农村的插班生,白天半托在幼儿园,晚上寄宿在姑姑家。一学期里性格内向的他严重不能适应幼儿园生活。家长看到孩子入园时哭闹常会带幼儿离开幼儿园不上学,家长的不当行为强化了幼儿的恐惧心理,加之幼儿园的人际环境让他缺少安全感,从而使幼儿对幼儿园环境的适应性严重适应不良。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和症结,我们家园积极配合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帮助孩子构建心理安全,终于让他适应了新环境、新集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