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小学语文常识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一、快乐教学法的基本概念
“快乐教学法”的提出是由英国教育家斯宾塞在1854说提出的概念,因为在他看来,世界上效果最棒的教育其本质是快乐的,也可理解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首先快乐教学法不是“轻松教学”,此教学方法不意味着降低或减少对学生学习负担,该布置的学习任务一点不少。部分教师和家?L认为快乐教学法是减少教学负担的教学方式,其实是对其的误解。
快乐教学法提倡根据各个学生心理特点的不同,适当减轻学习的心理负担,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中来,对所学内容产生兴趣,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效率。快乐教学不是哗众取宠,有的教师认为只要活跃了课堂气氛,学生保持愉悦、开心的情绪就可以,其实这么做违背了快乐教学法的初衷。此种方法是建立在保证教学效果的前提下,采用学生乐于接受的教学方式。
虽然名为“快乐教学”,但是课堂氛围不一定总是保持快乐的气氛,要完全杜绝悲伤和压抑,恰恰相反一直保持快乐的特点,根本不符合小学生多变的性格特点,甚至还不利于学生的身心发展,因此课堂上过度强调快乐的氛围是矫枉过正。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给予教育的财政支持力度也在加大,为学校配备了多媒体教学设备,让快乐教学具有一定的硬件支撑。通过应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运用更直观、有趣的教学素材,从而让学生关注到教学内容中来,去启发学生的思维,去引导他们思考。
小学语文作为教学的重要科目,是学生们理解和学习其他学科的基础,为了减少学生对文字和语言的厌恶情绪。新课改对于小学语文教育不仅是让学生掌握一定的生字量,还要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能够通过文字作品了解作者所要表达的观点,在思考能力和常识方面有所提升[1]。
课堂上应用快乐教学的方式,成为小学语文教育的一种有益尝试。
二、快乐教学法在课堂上的具体应用
(一)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小学阶段,大部分学生的学习成绩往往与对该科目感兴趣程度有很大关系,学生对学习的兴趣主要取决于:1、有趣的课堂内容;2、愉悦的课堂氛围。快乐教学法的采用,很好地实现了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
学生们总是喜欢具有幽默感的老师,一堂课下来学生会一直注意有趣老师的,学生也不会因此对教学内容厌烦,甚至会把注意力集中在教师身上,专注听讲自然使得学生的学习效果更棒。
例如,在《小蝌蚪找妈妈》这门课中,可以先跟学生做个互动,展示几个动物的图片,让学生选择哪种动物是蝌蚪的妈妈。以此为契机让学生开始带着期待开始课堂教学。
(二)教学素材贴近生活
语文来源于生活,教师在课堂教学时联系好课本内容和生活实际,消除学生对语文文字的陌生和疏离感。因此教师要充分挖掘和开发,最大程度的利用教学资源,紧密语文知识与生活的联系。在一年级的拼音教学中,可将“z”形象比作一只鹅;“n”的形象比作一扇门。这样做是因为学生抽象思维还未健全,以具体事物来展示,更利于学生的认知和迅速掌握。
为学生布置作业练习,也可与生活结合起来。例如,让学生把所住街道的商店招牌标出所看到的文字拼音,类似这样的方法提高学习的趣味性,培养学生拼音的能力和习惯。
(三)课堂引入游戏环节
在课堂教学中引入游戏环节,此方法有利于活跃课堂气氛,在服务教学目标的前提下注入课堂娱乐性。教育游戏种类还挺多,大部分是以实物、玩具和语言等。利用学生爱玩的天性,把游戏和课堂知识结合起来,鼓励学生思考教师所引导的知识,从而提高对语文的学习兴趣。
例如集体造句,先把学生分为若干个小组,小组第一位学生准备好纸和笔,然后随意写上一个字然后将笔和纸传给第二人,第二人按要求写完一个字后交给第三位组员……直到组成一个句子。如果到最后句子没有结束,则排在最后的组员将句子写完整,写完后将所造的句子高举起来,最后以句子通顺,先举起造好句子的小组为胜。
教师在课堂上设置游戏环节时,要注意游戏是为教学目的服务的,要注意学生在做游戏的过程中开小差和偷懒的现象,及时制止并引导学生对知识思考中来。同时游戏环节的时间不宜过长,浅尝辄止即可。
(四)构建良好师生关系
上文提到有幽默感的老师最受学生欢迎,但是这一类老师在教师群体中百中取一。严厉、不苟言笑的教师形象才是校园中的主流,特别是担任班主任的教师往往都是主科教师,例如语文。因此为消除学生对教师的惧怕和进展情绪,让学生以平和的心态进入学习中来,所以教师要努力构建好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建立好学生与教师的和谐关系,可在课堂教学中进行,例如在《哪座房子最漂亮》这堂课时,以更平易近人的语气对学生提问,各自的房子是什么样的,同时教师也介绍自己房子是什么样,拉近教师和学生的距离。然后开拓思维,重新把学生的思考重点引回教学中来[2]。
课堂上往往因为学生畏惧教师,而不敢自由发表意见,特别是在教师课堂提问上。因此教师要经常与学生沟通,帮助,适当指导学生在学习和生活面临的问题,这么做将极大改善着师生的关系。此外,平和的语言动作,也是拉近师生关系的手段之一,一个鼓励的微笑就可能改变学生的学习态度,消除学生在学习的挫败感,提升自信心。之所以要强调和谐的师生关系构建,是因为小学生特别是对一年级新生来说,他们初入校园对周围环境陌生,同学也互不相识,以上总总容易让一些内向性格的学生不敢融入班级集体,不利于教学工作的展开。
课堂上安排小游戏和同学间的互动活动,能够让学生更加融入班级集体,教?W可组织背课文、背古诗等活动,这样做不仅能烘托语文氛围,还能让学生更积极地学习语文知识,通过竞赛性活动还能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同时教师在语文竞赛环节里,要充当裁判,过程中为学生加油鼓劲,借此消除学生的严肃权威的形象色彩。
(五)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
语文在表现信息的形式是比较有限的,对于一些小学生来说,在形象、抽象思维还未发展健全的时期,很难仅通过文字就能了解其意思。因此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等手段,用图片、音频、视频结合文字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语文知识。
不同年级的语文教学,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语文层次也不相同,教师要根据学生语文知识的深度不同,有针对性把教学内容转化为学生易于理解的形式。一些较为深奥难懂,讲究意境和意会的知识如古诗,紧靠一些文字描述和讲解,是很难让学生体会古诗中情感表达和诗义。例如唐诗,小学生在历史观尚未建立的时期,唐代是在多少年以前,学生并未有其概念。因此教师要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向学生展示,改变让学生死记硬背的教学模式。
具体教学中可这样做,教师在讲解古诗时,先声情并茂地朗诵一遍古诗《春晓》,再配上适合古诗意境的轻音乐或春季大自然的声音,塑造氛围。除了诗朗诵,教学还是为学生播放作者的生平或古诗创作背景的视频。例如在《望庐山瀑布》中,教学课利用大屏幕幕布展示现实中庐山瀑布的视频,有条件的话让学生观看3D视频,这样更能让学生身临其境,使得学生在接下来的教学中保持期待感。
利用多媒体教学尽管可以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古诗所描写的自然风貌,但是也不要忽视的文学想象力,以《望庐山瀑布》为例,诗中的瀑布与现实中的瀑布并不完全一样。所以教师可在课堂上,让学生通过文字来描述自己心目中的庐山瀑布[3]。
多媒体教学手段其实不仅局限于课堂的投影教学,或简单地播放音频、视频,随着VR和AR技术的发达,教师可充分运用新兴技术于教学中。此外,小学生群体中接触手机智能游戏的人数也不少,教师可于此为切入点,让学生在生活中发现更多的语文元素,使他们亲近语文知识的学习,消除对语文学习的困难印象和枯燥感。多媒体教学还可扩大到课堂之外,例如当今火热的微信群,教师可利用此工具加强学生与教师的文字沟通,这样不仅能拉近师生关系,还能将课堂所学应用于实际生活中。
【关键词】小学作文 创新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3.12.132
一、作文与其他知识的广泛结合
开放式作文教学的核心,是将作文放在学生语文学习的“长河”中去定位,将作文与学生的课内阅读、课外阅读、口语表达、多学科融合、社会实践活动有机结合,达到写作有范文,阅读勤积累,表达训练思维,实践活动开源头,多科融合共优化的目的。
(一)与阅读教学改革相结合
小学生善于模仿,而课文又是最好的范文,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喜欢范文,学好范文。学习课文前先引导学生阅读搜集与课文内容有关的资料,课上创设情景鼓励学生讨论、分析、形成共识,课后,让学生用课内掌握的阅读方法去读一组相关文章,并以小练笔形式写下自己的所感,所思或小发现。如学习了《捞铁牛》(第六册)后,不少学生想出了更好的打捞办法,纷纷《我也来捞铁牛》,一批由课内阅读生发的小作文应运而生。
(二)与课外阅读相结合
语言积累的最好办法是博览群书。为此,我们鼓励学生大量阅读课外书籍。校内坚持每周2-3节阅读课,校外要求学生每天阅读30分钟;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选择阅读书籍,内容、体裁等不做过多限制,根据年级不同,适当作剪贴、摘抄、写心德体会等练笔,并经常以班级为单位进行读书比赛、讲故事比赛、读书笔记展览;学校每学期进行一次阅读能力抽测。这样,充分调动全校师生读书的热情,掀起读书的热潮。广泛的阅读,有意识的摘、记、抄、贴等,不仅丰富了学生的语言积累,更培养了学生爱读书的习惯,发展了学生多方面的能力。
(三)与口头表达相结合
语言是思想的外壳。口头语言的表达训练,也是形成作文能力的有效途径之一。为此,我们要为学生创设口头表达训练的环境,来提高学生口头作文的能力。如演讲、故事会等。现代社会口语交际能力是立身处事、获得成功的重要的手段。对提高写作水平来说,它也潜在地发挥着不容忽视的作用。1.口头语和书面语是言语表达的两端,二者相辅相成,相互补益;2.说话是我们接触母语学会表达的最初形态,由浅近自然的说到生动规范的写是一个逐渐提高的过程,也是融而为一的言语体系。3.说话和写作作为思维方式两种外化形式二者存在相同的规律,并且彼此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条理清晰、语言规范、意旨鲜明的说话也可看作是有声的文章。所以要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我们就应该在说话方面下一番功夫。重视学生广泛学习、勤加练习。
(四)与其它学科相结合
自然、社会、音乐、美术、体育等学科中都蕴藏着丰富的作文资源。为此,我们要充分的开掘,变“小作文”为“大作文”,有效的拓宽作文教学平台。
教师要通力合作,进行开放式备课。每学期开学的前几天都要集中每个班级的多科教师共同备课,寻找各种知识的交叉点。在合作备课的基础上,语文教师要及时了解各科的课程,沟通情况,针对多科结合的优化点留作文。要求学生在各科学习中,认真观察、操作、分析、把所闻、所见、所做、所感及时记录下来,丰富习作素材,另外,我们还以多学科优化为途径,组织一系列有内在联系的多科优化活动。如我们在学习五年级《只有一个地球》之前,先与自然学科结合,组织学生参观“海底世界”图画展览,并让学生查阅有关“珍惜动植物保护”资料,之后还要求学生办一期手抄报。在学完课文之后,又结合社会课组织的环境污染调查,让学生写一封建议书寄给有关部门。多科优化活动的开展,不仅丰富学生习作素材,还开拓了学生思维,从而有利地促进了学生创新思维品质的形成。
(五)与生活体验相结合
生活是作文的源头活水,亲身体验更是作文的基础。为此可以做以下几方面的调整:1.将教材基础训练中的8片作文加以调整,有的删、有的改、有的增,使之更贴近生活。2.有计划的安排一些社会实践活动。一般利用节假日搞社会调查,如了解家乡变化,了解环境的污染等,让小人物尝试着接触大事情,想大事情,学着办大事情。3.将随时发生的事纳入作文,如沙尘暴天气、早冬的大雾均可写进小学生的作文。4.鼓励学生写想象中的事物,如引导学生从一把土,从转动的地球等想象出古今中外,天文地理等丰富的内容,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也发挥了学生的创造性。
二、突破学科限制,为学生作文广开素材源
为了培养学生的作文兴趣,让学生轻松习作,应破除作文题材内容限制,只要写清楚事情即可,破除学科教师限制,作文可写各科中的素材,布置写作的也不仅是语文老师;破除时空限制,不受课前、课上、课后、课内、课外的限制。随时有感而发,让作文成为水到渠成的自然产物。再者就是不以“字”废文,不以“字”影响思维,既不以文中有错别字而影响习作质量,也不以写文过程中有不会写的字而影响思维继续,对于习作中的错别字,可后改,可集中改,习作过程中遇到不会的字可用拼音代替,最后在查字典改正,鼓励学生随时写日记、周记、读后感、社会调查报告等,并及时批阅,写出激励性的批语,形成良好的作文氛围,指导学生每月办一期手抄报——幼苗,并加强交流,形成比、学、赶、超的作文竞争氛围。
关键词:语文课堂;高效教学;教学方法
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把握好课堂,向40分钟要质量是搞好教育教学工作的保障。教师要尽量做到在短短一堂课里,让学生学到更多的知识,更多的方法,让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让学生的学习情感和兴趣得到进一步的丰富和加强。所以说高效是我们课堂教学的目标,务实是课堂教学的手段。那么如何构建小学语文高效课堂呢?
一、潜心研文本是构建高效课堂的前提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地提出了阅读互动的三维结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语文课文是教学内容的载体,教学内容隐藏在课文之中。语文教材中的文章,文质兼美,意蕴深远,作为语文老师首当应以一个学习者的身份,和字面上的文本及文本后面的作者认真对话,静心凝神地加以研读。教师只有做到吃透文本,方可引导学生正确解读文本,让学生在教师正确的引导下主观能动地“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祖国的语言文字。
用心解读文本首先要做到正确解读文本,来确定“教什么”,也就是解决教学内容的问题。首先要“钻进去”,依据《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的学习目标制订本课的学习任务,综合课文的教学内容。然后再“跳出来”,站在学生的角度,依据教学目标,结合课文特点确定本课语言训练的内容,确定课文教学的重难点。只有正确解读了文本才可以把课文的精要提炼出来,才能使课堂教学更有效。
二、精心巧设计是构建高效课堂的关键
全国小语会理事长崔峦说:“简简单单教语文,其中一点要做到教学环节要简化,而环节的简化,最重要的体现在对学习内容的精选,对理解、积累、运用语言整合的处理上。”根据文本结合学生特点精心设计,实现老师在简单中教,学生在快乐中学的教学境界,让课堂教学更有实效性。例如识字教学《用餐》一课学习认读生字“汁”时教师拿来橙汁,让学生先猜后尝再说,积极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深化认识“汁”字。随后教师拿出生字卡片来正音正字,引领学生朗读“汁”,又在黑板上板书“汁”字的书写,从而加深“汁”字的学习。
三、灵活用方法是构建高效课堂的保障
心理学认为,愉快的环境可以使人感到自由、安全和可以依赖,在这样的氛围下学习,更有利于知识的生成。要开发语文高效课堂的源动力,使学生愿学、乐学、勤学语文,改变他们被动学习的局面,最好的办法就是激发其学习语文的兴趣。俄国伟大作家列夫.托尔斯泰曾十分肯定地说:“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兴趣。”这给我们语文教学活动提供良好的启示。毫无疑问,我们一旦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学生就会对语文产生一种热爱之情,就会不由自主地去学习、去钻研、去体验、去创造,而这些活动又必然会反过来促进语文教学的进一步发展和教学质量的提高。这种相互促进将会形成一种教学相长的良性循环。
古人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无数事实证明“问”是培养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的切人口。有人说学习的过程是从“无疑”到“有疑”再到“无疑”的过程。只有学生有了疑问,才会产生探究的兴趣。因此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提出自己的疑问,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发言,让学生在探究中寻找答案,这一过程中教师适当做以点拨和补充,这与老师将现成的答案一下子“端”给学生,效果会截然相反。
教师要从教材的实际出发,钻研教材,认清教材的知识内容,把握教材特点,明确教学要求,确定教学目标和重难点。设计的问题要有一定的思考价值,才能调动学生的主动性,能集中他们的注意力,引导他们生动活泼的学习,使他们经过自己独立思考,对知识融会贯通,从而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丰富的学科知识是建构高效课堂教学的基础
深厚的学科专业功底犹如泉水源源不断,始终滋润着我们的教学生命。一位举手投足浸透着文化芳香的语文教师总是有着常人无法企及的魅力,在这样的老师的课堂上你会如沐春风。小学语文课所反映的感情多种多样,或慷慨激昂,亢奋高歌;或如泣如诉,低声吟唱;或淋漓尽致,缠绵哀婉。而有的教师感情充沛,善于以情感人;有的教师思维敏捷,注重设疑问难;有的教师嗓音清脆,通过诵读课文激起学生阅读的兴趣;有的教师表达言简意赅,从不经意处人手引导学生步步深入。语文的学习是美文的欣赏、是情感的交流、是品格的塑造、是素质的培养,课本中的文章都是通过精挑细选。对学生的成长有帮助的经典范文。不同的课文有不同的风格,因此也要采取不同的处理方法。教师要满腔热忱地组织教学活动,做到情绪饱满、态度和蔼、语言亲切、富有激情,用教师的情绪、情感、人格魅力感染学生,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去,在自主学习中享受学习的快乐。
五、台理布置有效作业是建构高效课堂教学的后续保障
语文的学习需要日积月累,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完成的,小学阶段的学习正是在为将来打基础,作文是语文学习中最重要的环节之一,其体现了语文科目的各项掌握能力,因而如何进行小学语文的作文教学是目前广大教师的重要任务,本文通过指出小学作文在语文学习中的关键作用,围绕作文教学中的热点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思考与总结,并据此提出了一些教学方法上的新尝试,旨在进一步提高小学语文的教学质量。
【关键词】
小学作文教学 热点问题 思考与尝试
在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中,作文的讲授是很关键的一个教学环节,教师很认真的在准备,学生也积极地配合学习,然而最终的教学效果并不理想,其主要在于小学作文教学的关键点都放在了写作前的审题和写作后的点评,忽视了中间如何写的指导过程,基于上述情况,教师有必要加强对作文教学的反思,并通过思考做出新的尝试,这样才能改善小学作文教学质量不高的现状,完成正常的教学任务。
1.小学作文在语文学习中的关键作用
作文的学习与训练,是将口语化的语言变成正式规范的文字以书面的形式呈现出来,对于小学生这种刚刚接触初级教育的人群来说,尤为需要,通过文字来表达内心真实情感和思想观点的教学过程,正是小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必须经历和学会的,只有将写作能力不断提高,才体现出语文学习的高低程度,对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语言描述能力乃至创新思考能力都极具益处,因此,无论何种原因,教师在小学语文教学当中不可忽略作文教学这个关键部分,学生也不要因为在写作中遇到挫折就放弃借此提高语文能力的机会,因为在漫长的语文学习中,需要掌握这个基础又重要的学习技能,这样才能保证语文成绩有所提高。
2.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的热点问题思考与总结
(1)兴趣热情缺乏,知识储备不够
当前的作文教学中,学生们大多数对于写作有一种恐惧,不知从何下笔,缺乏耐心,热情积极性均不高,再加上写作技巧上欠缺,久而久之造成了一种心理上的自卑怯懦与负担,积极性和主动性都受到严重影响,比如:某学生原本对写作的兴趣就不大,又因为接触作文时间不长,能力拓展训练不够,在课堂中没有听懂老师的讲授,碍于面子没有再请教,因而作文能力不断下降,致使其失去信心,对作文课更加抵触和厌烦,形成恶性循环,所以,兴趣的缺失将直接导致学习的主动性不强,同时,由于是小学阶段,老师没有留过多的课外作业,试图通过轻松愉快的课堂将知识全部让学生理解与吸收,殊不知,作文的训练更多地要求学生多读课外书,扩展知识面,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如若不然,只能使学生在日常习作中缺少素材和知识作为基础,进而影响写作能力提高。
(2)指导方法单一,缺乏生活积累
在小学语文的教学当中,教师常常会在教授中忽视对学生多样写作方法的指导,简单的点评,反复强调的审题作用,实际上对提高写作效果不大,学生更需要一种灵活多变的写作方法的传授,如果长时间的单一指导教学,会严重束缚学生的思维,难以使其写出创新和生动的文章,而缺少观察生活、体验生活的教学活动和课外积累,也是导致学生对作文头疼的原因,作文来源于生活,没有生活的阅历积累,不会写出真情实感的文章。
(3)作文教学缺乏详细计划
小学语文作文教学课堂中,教师的教案过于简单化、题目布置仅以教材要求为主,缺乏新颖与创新性,难以对学生形成针对性,使学生的作文固化和死板,并且教学内容编制和安排缺乏重点和目标,使得学生学习中失去重点,让教学质量大打折扣,语文作文成绩自然也无法得到提升,比如:某小学语文教师在对学生进行作文训练时,就缺少教学重点,过多实行重复练习,而不是寻求突破,让学生自行创新,避免抄袭浪费时间,所以教师的作文教学方案制定程度十分重要。
3.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方法的新尝试
(1)制定精准教学目标,实施多样写作训练
针对小学作文的课堂教学,教师必须制定详细的教学计划,使目标清晰,重点突出,在质和量上面满足要求,比如:教师可以根据情况规定任务量,在一学期之内开展多少次作文教学活动,让学生掌握哪些写作技巧,最终达到怎样的高度,这些都应该在具体的教学中体现出来,这样才能科学合理,有的放矢地教授学生,同时,可以在写作中,尝试多样的训练方法,让学生通过不同程度性质的训练,来获得水平的提升,可以要求学生依照课本文章仿写、改写或续写,在写完之后,做比较,分析优缺点,来弥补自己的不足,尤其利用续写不仅扩展了学生的思维想象能力,而且有利于提高其写作兴趣和积极性,达到一举两得的目的。
(2)增加生活体验,拓展知识范围
教师在小学作文的教学当中,不要拘泥于课堂,因为课堂的时间毕竟有限,而且生活中处处能用到语文知识,作文的很多灵感与素材均来源于生活,没有生活体验和丰富阅历的人,很难写出富有真情实感,引起读者强烈共鸣的文章,教师应正确引导,开展生活实践活动,在平日里要求学生多观察生活,感悟生活,将最真实的生活经历记录下来,以供写作时利用,例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定期参加社会公益活动,传递正能量,让学生感受关爱,付出真心,从而体验生活中的温暖与不易,为写作贡献有用的素材,因而不难看出,增加生活体验会对学生的作文提高带去很大帮助,与此同时,很多学生写不出文章来,都由于自身知识面太窄,储备量有限,那么,教师就需要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布置一些课外阅读的作业,增强其兴趣的同时,不断丰富知识。
【结 语】
总之,小学作文教学对于语文综合素养的提高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教师需要跳出自己的教学方法,进行一些新的尝试,无论是对于提升整体的教学水平,还是促进学生作文能力的成长都非常有利。
【参考文献】
【1】苗慧.基于新课程标准的信息技术与小学作文教学整合的实践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2
那么,什么是“语文综合性学习”呢?语文综合性学习首先是一种自主、合作和探究的学习方式。其次,它是一种多元整合,是相对于仅就某一语文知识或技能的单一性学习而言的。它是学生从自己的学习生活和自然、社会中,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专题或项目,综合运用自己所学语文知识解决问题的实践活动,其目的是加强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以及生活的联系和沟通、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
一、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优化语文课堂
课堂是培养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主阵地,因此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要紧紧抓住课堂教学的单位时间,精心设计课堂教学内容、方法,在课堂上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真正落实语文综合性学习。具体做法有:
1、利用教材内容重构课堂。教材是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最便利的凭借,教师可以凭借教材中文本的特点设计语文综合性学习,优化课堂教学。
如教材中有许多优美的写景的课文,教这类课文时,教师可以为学生创设以审美、欣赏美为目标的语文综合性学习内容,可以不再是纯语文的学习,而是涉及到语文的基本素养、基本能力,以及音乐感悟、图片审美等诸多方面的学习,有效尝试语文与美术、音乐的沟通和融合。
我在执教《观潮》时,就为学生创设了“为钱江潮制作音乐风光解说片”的任务大背景,促使学生积极地研究课文,理解、收集、整理、运用有效信息,在收集处理资料中讨论合作,在展示、交流、欣赏学习成果中体验合作和成功的喜悦,最终达成问题解决,从而使语文综合性学习落到实处。
2、挖掘生活内容充实课堂。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还要充分利用周围的语文教育资源,适当地把生活活水引进课堂,这样做可以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
我在教学《玩对联》一课时。教学内容完全来自课外,把杭州西湖作为课本,指引学生去读对联、品对联、对对联……学生在杨老师的课上不仅感受到了对联深含的语文知识,而且开始学会关注身边的文化(学生很强烈的表示课后一定要去西湖这些有对联的地方走走看看),这对学生一生的发展都是有重大意义的。
《玩对联》一课正是创造性地开发、利用了文物古迹中的资源,让学生享受到了周围教育资源带来的乐趣,把课标的精神演绎得再清楚不过了。
3、创设主题活动重组课堂。教师还可以根据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等要求,创造性地设计课堂教学内容,重组课堂。
例如:我在执教的低年级活动课《小白兔的花园》就是展示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好课。教师以故事引入:小白兔想建一个快乐花园,花仙子对它说,只要它想到一件快乐的事,就给它一朵。小白兔请小朋友帮忙。学生说了很多快乐的事。教师引导他们把这个故事编下来:先读老师写的开头,再请小朋友每人写一件快乐的事,贴在黑板上,最后加上结尾就成了一个完整的故事。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进行了听、说、读、写的指导,使学生在快乐的编故事中各项能力得到了综合发展,情感得到熏陶。
二、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优化课内外衔接
课堂学习要有课外学习的迁移,课外学习要有课堂学习的指引,这样的学习会更明确、更充实。课堂时间是有限的,教师可以根据课堂学习的需要课内外结合,有创造性地引导学生开展各种综合性学习。具体做法有:
1、依据教材进行课外体验。小学语文教材从内容到形式都具有很强的典范性,为课外学习的选题指引了方向。语文教材中有许多内容涉及到科学、自然等知识和技能。如果,语文学习只是在课上纸上谈兵,显然是枯燥的,满足不了学生的求知欲、好奇心的。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语文教材中挖掘可以实践的内容,组织学生到课外去体验。
2、教材出发进行课后延伸。课堂具有现实生成性,随着教学活动的展开,教材的深入学习,可能会产生有疑惑、有争议的话题。教师应敏锐地抓住学生的问题,继续下去,在课外的广阔空间中让学生得以解决。
3、围绕教材进行课外阅读。课外阅读的益处是很多的,首先它在学习内容上,就不再拘泥于“语文学科”,而是涉及到各个领域。我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抓住喜欢的课文,伸发开去,到课外去找有关资料阅读,并引导学生通过制作课外阅读卡的形式进行语文综合性学习。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通过大量的阅读课外资料和共享资源,开阔了视野、拓展了知识、充实和扩大课堂学习的内容。
三、开展综合性学习优化大语文学习
《课标》指出“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因此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社会大课堂中开展课外的语文学习,让学生在课堂以外更广阔的空间里自主进行有目的的语文实践,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使语文综合性学习得到无限制地发展。具体做法有:
1、结合学校活动落实。《课标》中提到,学校应积极创造条件,努力为语文教学配置相应的设备;还应当争取社会各方面的支持,与社会建立稳定的联系,给学生创设语文实践的环境,开展多种形式的语文学习活动。反过来,教师可以利用学校组织的活动,尽可能地为学生创设语文实践的环境,开展多种形式的语文综合性学习。
2、结合地域文化开展。《课标》说“各地区都蕴藏着自然、社会、人文等多种语文课程资源。要有强烈的资源意识,去努力开发,积极利用。”关键是看我们教师怎样去利用。
北京是一座历史名城,蕴涵着丰富的文化,可成长在这儿的孩子们,对这些并不一定了解或者说没有好好地去关注。教师可以适当地设计一些语文综合性的活动,引导学生挖掘生活中的语文进行学习,激发学生学习身边语文的兴趣,提高自觉学习语文的能力。
3、结合兴趣点进行。生活就是一本教科书,里面有许多的学问值得学生去研究、阅读。教师要鼓励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大自然中的一些有趣现象,日常生活中一些感兴趣的事物,身边人们议论的一些话题等,都可以作为综合性学习的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