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科学内涵

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科学内涵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科学内涵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科学内涵

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科学内涵范文第1篇

关键词:义务教育;质量;内涵;特征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3)-08-0134-02

义务教育是每个人的基本教育权利,义务教育阶段所接受的基本知识、能力训练和思想、道德养成是每个人在现代社会生存与发展的必要基础,决定着人的生活质量与幸福指数。2010年,我国颁布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把提高质量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旨在实现均衡与质量的统一,即实现有质量的教育均衡。同年,教育部颁布的《关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意见》分析了我国义务教育发展的新形势,指出“我国义务教育已经全面普及,进入了巩固普及成果、着力提高质量、促进内涵发展的新阶段”。可见,追求有质量的优质均衡,坚持走以促进公平和提高质量为重点的内涵式发展道路,是我国义务教育发展新阶段战略调整和发展方式重大转变的要义。要实现内涵式发展,提升义务教育质量,要对义务教育质量的内涵与特征有正确的认识。

一、义务教育的目的

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认为,发展归根结底要着眼于人的发展,强调人的发展是一切发展的核心和最终目的,强调人是发展的出发点,又是发展的主题,更是发展的归宿。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也是教育发展的核心命题和基本价值取向。教育发展的重心在人本身,教育发展的目的在于促进人自身的发展,而不是把人作为工具和手段。义务教育不是培养精英的教育,而是让人人发展的教育。高质量的教育不是获取高分的教育,而是适合孩子成长、充分发展其潜能、个性,为其未来奠基的教育。从科学发展观的角度来认识和分析理解义务教育的目的,树立科学的义务教育质量观,有助于认识义务教育的科学定义,把握义务教育质量的科学内涵,从而更好地推进义务教育质量提升。

二、义务教育质量的内涵

义务教育质量的优劣影响着人们发展愿望的实现,决定着人的潜能能否得到最大挖掘。接受义务教育是一个人最核心的人权,是一个人的基本权利。只有一定质量的教育才能使人的潜能得到开发,为其参与社会竞争、实现政治、经济权利平等及各种机会平等奠定基础。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因此,义务教育质量的基本内涵是一个人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是认知与情感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

义务教育的质量包括三方面:1.条件质量,条件质量是从外部性上对义务教育质量的保障。经过几十年的发展,目前,义务教育的办学条件得到显著改善,学校的校园环境、教学设备、师资队伍状况等都已经取得了很大的发展。但是,由于基础薄弱、地区差异、城乡差异等原因,义务教育办学条件依然存在不均衡的状况,农村地区、贫困地区、边远山区及一些薄弱学校义务教育的办学条件还需要进一步改善;2.发展质量,经过多年教学改革,教学手段的不断丰富和教学方法不断提高,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的自主性、创新意识、知识视野、学习能力、身体素质等等都比以前有明显提升,素质教育和全面发展有新突破。但是,学生的发展质量还存在一些不能令人满意的方面。学校之间和学校内部分层化现象依然比较突出,薄弱学校学生存在大面积学业不良或学业困难现象,因此产生的厌学、辍学行为没有得到有效遏制;学生的思想品德和价值观教育尽管受到普遍重视,但是在时代性、针对性、有效性和长效性方面还有待继续努力;3.结构质量,由于办学条件的不均衡而导致义务教育质量的区域分布和学校分布不均衡的现象还比较突出,特殊教育的质量总体上落后于普通教育质量,薄弱学校的质量明显落后于优质学校,择校问题依然没有得到有效缓解,农村义务教育境况堪忧。

明确了义务教育质量的内涵,在教育中对个体发展的关注不能仅仅是某些方面的发展,更不是单纯的某一方面的发展,而是融各个方面于一体的均衡发展。如果只关注某一方面或某几方面的发展,不仅违背了教育的质量要求,而且会影响到个体发展的程度和水平。

三、义务教育质量的多维特征

从义务教育质量的内涵来看,义务教育质量具有多维特征。

1.教育条件特征

条件既是教育质量的体现,也是影响教育结果质量的因素。既体现在经费、设备、设施、资源等硬件条件,也体现在学校的办学理念、学校的发展愿景与规划、学校的办学目标与办学特色、学校的文化与传统、师资队伍等软件条件。每所学校必须根据自己的情况,确立自己的办学理念、发展愿景与规划、办学目标,打造学校的特色,引导和营造学校文化。这些因素是每所学校独特性的体现,但不能进行量化比较。师资队伍可以进一步分解为师资结构(学历结构、职称结构、性别结构)、教师专业发展水平(师德、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专业发展意愿、教育幸福指数)、教师的专业发展机会(继续教育与培训、校本研修、学术交流)等,这些方面可以通过量化与国家质量标准进行对照,也可以进行学校间、区域间的比较,其差距的大小,反映教育发展的均衡度。

2.教育过程特征

教育过程不仅是获得高质量结果的需要,其本身也是服务过程质量的体现。教育过程的质量具体包括课程与教学、德育工作、质量管理三个方面。课程与教学是影响学生学业成绩的最重要因素,主要包括课程计划的执行情况、课程标准的实施情况、校本课程的开发与教育资源的建设、教学常规的运行、教师教学投入与教学方法、学生学习动机与学习方法、教学改革等。德育工作包括德育环境与德育资源的建设、德育活动的开展、德育的学科渗透、德育制度的制订与执行、德育工作者队伍的建设、学生心理辅导、学生行为指导等。学校的一切管理工作都应该围绕提高教育质量服务,但核心是教学质量管理。教育过程质量的衡定以定性评价为主。重在提出标准和要求,督促在过程中执行,最终是为了达到预定的结果和目标。

3.教育效果特征

教育效果是教育质量的根本体现。从纵向看,有静态结果和增值结果,静态结果反映教育质量达到实际水平,增值结果反映教育质量前后比较的增长情况。在纵向的静态结果和增值结果中,要重视增值结果的评价。增值结果强调学校自身的进步幅度,是学校效能的体现。增值评价可以有效地引导学校从重生源到重培养,从单纯注重结果到关注教育的全过程。在结果评价中,坚持静态结果和增值结果的双赢,使优质的学校更优,薄弱学校也在增值中走向优质。从横向来看,有个适性结果、内适性结果和外适性结果,个适性结果反映受教育者个体的发展状态,内适性结果反映教育系统内部的发展状态,外适性结果反映教育对社会的适应程度。

教育质量绝不意味着只是分数、成绩,也不只是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而是学生的一种综合素养。作为教育结果的学生综合素养已成为评价教育质量的最重要依据。但教育过程不完全是生产过程,还是一个服务过程。服务不同于生产,服务过程本身就体现着质量,如教师对待学生的态度,会影响到学生人格的形成,最终体现的也是教育质量。教育兼具生产和服务的双重特性,考察教育质量时,还需要将教育过程和教育结果共同列为考察对象。

均衡发展不等于平均发展。只有适合每个学生的教育才是公平的教育。从人的发展角度看,只有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也只有使个人的潜能得到充分发展的教育,才是有质量的教育。在这个意义上说,教育质量标准是一种差异性标准,教育质量均衡是一种个性化的差异均衡。义务教育是国家培育公民基本素质的教育,不同时期国家对公民基本素质的期待和要求,应该成为义务教育质量标准的依据。

学校的特色建设是教育质量特征的重要内容,学校特色是在适应学生发展的基础上形成,并且是为学生多样化个性发展服务的,要为学生提供“适合教育”和“有效教育”,促使学生充分发展。因此,义务教育质量均衡既强调统一性,又强调差异性,是一种差异均衡和特色均衡,要求学校在质量合格基础上,追求更有特色、更高质量的教育。

参考文献

[1]马晓强.积极推进中小学校教育质量评价改革[J].教育研究,2010,(5).

[2]程凤春.教育并存生产性与服务性[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2).

[3]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105.

[4]褚宏启,高莉.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评估指标与标准的制订[J].教育发展研究,2010,(6).

[5]杨宝忠,丰向日.科学发展观视域下的义务教育质量均衡[J].教学与管理,2012,(12).

[6]王海明.平等新论[J].中国社会科学,1998,(5).

[7]丰向日.推进教育公平须树立的若干观念[N].中国教育报,2009-08-24(4).

[8]林德全.论教育质量均衡的内涵与路径[J].教育导刊,2010,(1上).

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科学内涵范文第2篇

*0年的发展实践告诉我们,只有坚持科学发展,才能又好又快实现既定的发展目标。*医大始终坚持科学发展,根据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思想,制订了*医大“十一五”发展规划,以学科建设为龙头,统筹本科生教育和研究生教育,为可持续发展打好基础。200*年*医大在全国高等医学教育七年制评估中名列前茅,200*年顺利通过国家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20**年,全球医学教育质量试点性评估中,*医大的优秀指标高达24项。在中科协的中国高校百强榜中,*医大居全国千余所院校学术地位第**位。在中国科学评价研究中心一般大学竞争力排行榜中,*医大排名第*位。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医大走出了一条独特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二、科学发展观是培养人才的战略指针

科学发展观强调以人为本,强调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性发展。高等学校是培养人才的重要阵地,社会经济的发展,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高等学校只有与时俱进,用科学发展观指导教育教学工作,才能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只有坚持用科学发展观指导人才培养工作,坚持以人为本,坚持人的全面发展,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才能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近些年,全国高校大量扩招,*医大坚守“严把学生质量,办高质量的一流医科大学”的信念,不降低分数线和录取标准,适度扩招,注重质量,稳定规模,注重层次,使*医大的医学毕业生质量始终保持国内前列。为确保教学质量,紧跟科技、教学发展,*医大不断加强师资人才建设,现有中国工程院院士1名,获南丁格尔奖1人,全国留学归国先进个人等人才近百名。

三、科学发展观是科研工作的重要指导

科学发展观就是要讲发展,讲求科学的发展。科学的发展,就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求真务实。*医大用科学发展观统领全校教育科研工作,并使之贯穿于教育科研工作的各个方面。近五年来,承担国际项目和国家、省厅级课题项。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项;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项、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项、部省级科研成果奖240余项;承担国家“97*”项目、“86*”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2*0余项。其中,中国人类基因组计划、实体瘤的细胞遗传学研究、系列性脾保留性手术的基础与临床研究、同种原位心脏移植的实验和临床应用研究、抗心律失常药物作用最佳靶点的研究、大骨节病病因学研究等研究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

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科学内涵范文第3篇

【摘要】 目的 探讨道地药材的属性及研究对策。方法 文献分析加理论探讨。结果 道地药材具有科学和文化的双重属性。结论 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的结合是道地药材研究的必由之路,与地理标志的接轨有利于揭示道地药材的文化属性,连续变异的理念是揭示道地药材科学内涵的钥匙。

【关键词】 道地药材;地理标志;人文科学;连续变异

Abstract:Objective To discovery the attributes of Chinese geoherbs and find it’s study strategy. Method Literature analysis and theory model structure. Results Both natural science and literae humaniores are attributes of Geoherbs. Conclusions Natural science combined with literae humaniores is the necessary way to study Geoberbs. The conception of Geographical Indications was favorable to discovery the literae humaniores properties. The theory about continuous variation was the key to found the scientific properties of Chinese Geoherbs.  Key words:Chinese Geoherbs;Geographical Indications;literae humaniores;continuous variation

道地药材的理念根植于传统中医药理论,来源于生产实践,它是一项古人评价中药材质量的独特标准。谢氏[1]指出:“道地药材就是指在特定自然条件、生态环境的地域内所产的药材,且生产较为集中,栽培技术、采收加工也都有一定的讲究,以致较同种药材在其他地区所产者品质佳、疗效好、为世所公认而久负盛名者称之。”近年来,不少学者就道地性的表现形式及科学内涵、道地药材的形成机理、道地药材的质量评价及鉴别等问题展开研究和讨论,并已取得卓有成效的研究结果[2-9]。

作为中医药的精髓,药材的道地性既有来源于历史和文化的属性,又涉及到遗传、环境及生产实践等方方面面。笔者从药材道地性所蕴含的科学内涵和文化属性相结合的角度,对其研究对策进行探讨。

1 道地药材是自然与人文结合的典范

作为一个约定俗成的概念,道地药材的优良品质,除了中医临床疗效外,还包括药材的外观性状、采收加工和贮藏运输方式,甚至可能也可以包括它的传播方式、市场口碑等能让道地药材增值的任何因素。为此,肖氏[9]根据中药系统演进的三大动力——遗传变异、环境饰变和人文作用(含生产技术、临床选择、文化传播、市场交通、社会政治等),及其对道地药材形成的贡献大小不一致这一事实,将道地药材形成模式分为生境主导型、种质主导型、技术主导型、传媒主导型以及各种多因子关联决定型。可见,道地药材不是个纯粹的自然科学概念,它除了具有自然科学的属性,还同时具有它的文化属性和经济属性。有学者将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比做人类的一双眼睛,指出它们是认识世界的两大工具。承认道地药材具有人文科学的成分,就不能完全套用自然科学的思路和方法研究道地药材。只有尊重道地药材这个客观事实,分清道地药材这一概念所涵盖的自然科学问题和人文科学的问题,并采用相应的手段去研究这些问题和解决这些问题,才能真正认清道地药材的科学本质。

因此,必须要承认道地药材是个已经存在的客观事实,不论其化学组成的特征是什么,目前药理药效学能否证明其良好疗效,也不论其遗传上的特异性是否被揭示,环境对道地药材的影响是什么,它作为一个被广泛称誉的地理产品,其经济价值、市场信誉及产品的号召力都已使它成为一个货真价实的“优质”产品,既道地药材的身份无须怀疑。一个道地药材的产生可能起源于特点产地、特定加工、特定遗传背景、特定文化背景、特定传播方式等诸多原因中的一个或多个原因的共同作用,甚至不排除来源于历史上的一个非常偶然的原因。它成为道地药材的原因可能会被最终揭示,也可能会永远遗失在历史的长河里,但它作为道地药材的属性却实实在在地留了下来,这个特定的属性就是它产于某个特定的地方,并被广泛承认具有优良的品质,而且可以创造巨大的经济价值。

为此,道地药材的科学研究中最重要的就是要尊重科学研究规律,不论是使用自然科学还是人文科学手段,都应尊重学科本身的要求和规范,最主要的就是不能用自然科学的结果去揭示和怀疑道地药材的人文科学内涵。总之,只有将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进行完美结合,才能更科学更客观地揭示道地药材的本质。

2 与地理标志的接轨有利于揭示道地药材的文化属性

地理标志(Geographical Indications)和原产地命名制度在国外已经有100多年的历史。法国一开始主要利用该制度对其国内生产的香槟酒和其他一些酒类进行保护。WTO成立后,《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议》(TRIPs协议)明确将地理标志纳入了知识产权的保护范围,地理标志成了当今世界普遍关注的一项知识产权。我国自1999年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制度以来,已对500多个地理标志产品实施保护。2005年7月,国家质检总局新颁布的《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规定》正式施行。

TRIPs第22条第1款将地理标志明确定义为“地理标志系指标示某商品来源于某成员领域内,或来源于该领域中的某一地区或地方,而该商品的特定质量、信誉或其他特征主要与该地理标志来源相关联的标志”。简单地说,地理标志具有如下特点:①在汉语地理标志通常的结构是“地理名称+商品名称”,如绍兴黄酒、镇江香醋、(河南)道口烧鸡、(辽宁)盘锦大米等;②结构中的地理名称具有真实性,能够说明所标示商品或服务的真实原产地;③地理标志所表示的商品或服务具有独特的品质、声誉或其他特征;④地理标志与其所标示商品、服务的质量、声誉或其他特征之间存在密切联系。这是地理标志的最本质特征。一个普通的地理产品名称之所以能够发展为地理标志,关键是因为商品的质量、声誉或其他特征与该原产地内的特殊的自然环境以及人为因素有密切关系。这里的自然因素是指该地域所具有的特殊的地理环境、气候、土壤、水质、物种等;这里的人为因素通常是指独特的传统生产工艺、配方、秘诀等。如新疆葡萄、西湖龙井茶等,都是当地独有的地貌、气候、土壤、植物等自然生态环境,加上千百年来独具特色的采制工艺,形成其独特的品质特征。

分析地理标志的特征,有助于我们认识道地药材与地理标志的关系。从形式上看,不少道地药材在药名前多冠以地名,以示其道地产区。如西宁大黄、宁夏枸杞、川贝母、川芍、秦艽、辽五味、关防风、怀地黄、密银花、亳、宣木瓜、杭白芷、浙玄参、江枳壳、苏薄荷、茅苍术、建泽泻、广陈皮、泰和乌鸡、阿胶、代赭石等[1],这一点与地理标志有异曲同工之妙。更重要的是,地理标志协议强调产品原产于某一地域,且其主要品质、声誉或其他特征与该地理原产地密切相关,这一点与道地药材完全一致。中药道地药材从选种、育苗、栽培、收获到加工成品,无不是当地人民数百年来辛勤的充满智慧的劳动与自然环境的完美结合,因此,其药材优良品质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说就是“天、药、人合一的作品”,即道地药材是自然的恩赐与特定地域人民聪慧大脑完美结合的产物。由此可见,道地药材的内涵里包括地理标志所要求的所有本质特征,即道地药材是一类典型的地理标志产品。

地理标志作为知识产权的一种,是一种无形的财产权,其具有的巨大的经济价值,体现为促成该商品具有某种独特的品质、声誉或其他特征的人的智力成果。与一般产品相比,地理标志产品是具有高质量、高知名度、高附加值的产品。同时,地理标志与其标示的商品或服务的质量密切相关,它具有区别于其他同类产品的功能。可见,将道地药材的概念与被世界广泛理解并接受的地理标志和地理标志产品的概念接轨,不但有利于提醒人们重视道地药材的文化属性,还可以借鉴国际上地理标志产品研究的理论体系及思路方法,来研究和阐述道地药材的科学内涵。同时,利用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制度,通过地理标志产品命名及其控制手段,确定道地药材生产条件和生产标准,保证药材的质量和特色,不仅有利于保护中药道地药材的文化精髓,促进道地药材研究和发展,也是道地药材走向国际化的必由之路。近年来,已有不少中药申请了地理标志,长白山人参、长白山的“中国林蛙”油、云南的“文山三七”等,为中药道地药材地理标志的推行积累了经验。

3 连续变异的理念是揭示道地药材科学属性的钥匙

越来越多有关种内变异的研究表明,种内变异对中药材表型性状、遗传变异及质量变异有巨大影响[10-16]。如中药中所含化学成分是道地性的物质基础,但不同产地同种中药材中的同一个化学成分或有或无,或多或少,甚至存在数量级的差别,如甘草、龙胆、乌头、黄芪、大黄、麻黄等[6,17],有时种内化学成分变异会远远超过种间的变异,如苍术、关苍术[13-16]。对此,黄氏等[2]指出,道地药材包含的遗传变异越多,产生外部形态、组织结构及化学组成差异的基础越厚,其居群间的分化越深,这种分化又会随着居群地理分布范围的加大,表现为“地理宗”的分化,当“地理宗”间出现进一步趋异时就可能导致新种的形成。而道地药材在生物学上就是指某一物种的特定居群,是由一定的土壤、光热及阴湿等生境所决定的,有着比较稳定的边界,是一个比较稳定的“地方居群”(loca1 popu1ation),是在特定的空间和时间里生活着的自然的或人为的同种个体群,即道地药材的生物内涵是同种异地。

而作为一个种下的特定居群,道地药材与非道地药材居群之间存在着一系列的过渡性和模糊性。肖氏等[7]指出,中药的优劣是源于种内居群的连续变异,道地药材与非道地药材间既连续又间断,是量变、渐变。道地药材本身的模糊性与质量评价工作的明晰性、品质变异的复杂多样性与品质评价等级的阶层正是道地药材质量评价产生困惑的根本原因。黄氏[18]进一步分析了道地药材的分子机理和遗传本质,指出“道地性”所表现出来的连续性,如性状特征、次生代谢产物等的连续性是多基因控制的结果,即“道地性”是多基因性状,表现为连续变异。并指出道地药材性状变异、化学成分变异所呈现出连续变异的特点,是其长期进化过程中适应地理环境的连续变异的结果。

转贴于

针对多基因的表达容易受环境影响,以及环境连续变异的特点,道地药材研究中应高度重视尺度效应(包括遗传学尺度、生态学的尺度及由此引起的药材质量变异的尺度)对研究结果的影响。同时,只有借鉴数量统计学的理论和方法,利用频率、均数、方差等统计学指标,同时,配合适当的多变量分析手段或模糊综合评判手段,对道地药材质量进行综合评价,并在居群水平上研究遗传与环境的交互作用,才能充分认识道地药材居群内和居群间(组内和和组间)的连续变异,并最终揭示道地药材的品质特征和生物学本质。郭氏等[19]针对苍术种内的连续变异,利用单株取样大量的方法,结合均数分析、方差分析、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等统计方法,揭示了苍术道地药材挥发油组分的特征,即总挥发油含量显著低,其归一化百分含量大于1%的组分数目显著高,苍术酮加苍术素的含量极其显著高,而茅术醇加β-桉叶醇的含量极其显著低,苍术道地性在挥发油组分中的表现主要为苍术酮、茅术醇、β-桉叶醇及苍术素呈现出的一种特定配比关系。作者同时采用居群遗传结构的分析,通过随机扩增多态性(RAPD)方法,证实茅山苍术在长期适应环境的过程中,已经发生遗传分化。类似研究,为道地药材的居群生物学研究探索了方法。

总之,道地药材的优质性具有连续性、相对性和模糊性,它只是个量的概念,表现为适度的含量,特定的配比等,而非质的差别。连续变异作为遗传与环境交互作用的表现形式和必然结果,在某个特定的域值表现为药材的“道地性”,因此,连续变异的研究必将成为揭示道地药材生物学本质的一把金钥匙。

【参考文献】

[1] 谢宗万.论道地药材[J].中医杂志,1990,40(10):43.

[2] 黄璐琦,张瑞贤.“道地药材”的生物学探讨[J].中国药学杂志,1997, 32(9):563-566.

[3] 胡世林.中国道地药材原色图说[M].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8.22-23.

[4] 王 强,徐国钧.道地药材图典[M].福州:福建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31-32.

[5] 肖小河,陈士林.论道地药材的系统研究[J].四川中草药研究,1991, 5(2-3):15.

[6] 胡世林.中国道地药材论丛[M].北京:中医古籍出版社,1997.74.

[7] 肖小河.中药材品质变异的生态生物学探讨[J].中草药,1989,20(8):42.

[8] 胡世林.中国道地药材[M].哈尔滨: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1989.89-92.

[9] 肖小河,夏文娟,陈善墉.中国道地药材研究概论[J].中国中药杂志, 1995,20(6):323-328.

[10] 葛 颂,洪德元.泡沙参复合体(桔梗科)的物种生物学研究Ⅰ.表型的可塑性[J].植物分类学报,1994,32(6):489.

[11] 葛 颂,洪德元.泡沙参复合体(桔梗科)的物种生物学研究Ⅲ.性状的遗传变异及其分类价值[J].植物分类学报,1995,33(5):433.

[12] 葛 颂,洪德元.濒危物种裂叶沙参及其近缘广布种泡沙参的遗传多样性研究[J].遗传学报,1999,26(4):410.

[13] Osami Takeda, Eiji Miki, Makoto Morita, et al. Variation of Essential Oil Components of Atractylodes lancea Growing in Mt. Maoshan Area in Jiangsu Province, China[J].Natural Medicines, 1994,48(1):11.

[14] Osami Takeda, Eiji Miki, Susumu Terabayaslli, et al. Variation of Essential Oil Components of Atractylodes lancea growing in China[J].Natural Medicines,1995,49(1):18.

[15] Osami Takeda, Eiji Miki, Susumu Terabayaslli, et al. Variation of Essential Oil Components of Atractylodes chinensis growing in China[J].Natural Medicines,1995,49(1):543.

[16] Osami Takeda, Eiji Miki,Susumu Terabayaslli, et al. Variation of Essential Oil Components of Atractylodes lancea(Thunb) DC. growing in Shanxi and Henan provinces, China[J].Natural Medicines, 1996,50(4):289.

[17] 胡世林.现代道地论概要[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1995,2(7):7.

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科学内涵范文第4篇

【关键词】理论探索 信息资源 转型

【中图分类号】G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3)08-0198-02

一 软件介绍

信息资源,作为一个涉及企业生产和经营活动过程中所产生、获取、处理、存储、传输和使用的一切信息资源,贯穿于企业管理的全过程,改变了社会生产方式并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信息资源广泛存在于经济、社会各个领域。它的开发和利用是整个信息化体系的核心内容,是各种事物形态、内在规律和其他事物联系等各种条件、关系的反映。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信息资源对国家和民族的发展,对人们工作、生活至关重要,成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资源。

二 信息资源的科学内涵和基本特征

狭义的信息资源,指信息本身或信息内容,即经过加工处理,并对决策有用的数据。开发利用信息资源的目的是充分发挥信息的效用,实现信息的价值。

广义的信息资源,指信息活动中各种要素的总称。“要素”包括信息、信息技术以及相应的设备、资金和人等。

信息资源与自然资源、物质资源相比,具有以下特点:

1.能够重复使用,其价值在使用中得到体现

在现代的信息资源中,如我们常说的网络、电视等,可以重复使用,从中可以得到很多有价值的信息。通过网络我们可以得到很多想知道的信息,也可以把我们想传达的信息发到网络上去,供他人参考。信息与能源、材料并列为当今世界三大资源。信息资源影响着社会,激励人的积极性,并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动力。在人类和地球存在的无限时间和无限空间内,生成了海量的物质、能量和信息。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内的人们,在消耗了大量的物资和能源的同时也生成了大量的信息,以良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战略高度积极推进信息资源的开发与转化。

2.传染性

当今社会,各类媒体信息资源广泛传播,对社会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对社会的每个成员都起到了渗透作用。在信息资源的继续传播过程中,价值是信息资源继续实现的过程。客观存在的信息通过人的智慧加工以后,将其转换成图形、文字、语言、代码等可接受的形式进行传输。在发达国家,信息传播已占据很大部分,有的甚至已将信息资源列为国家的重要标志。

3.自然增长

随着信息资源不断的开发和利用,它可能会自然增加。信息资源在开发和利用的持续过程中不断丰富和发展。人们一般只把注意力放在信息资源的利用上,但更应该把注意力放在研究和开发信息资源上。在现代信息社会中,信息资源的探索与发展水平和强度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而发展,信息资源将成为一个社会进步的象征,甚至成为一个重要的衡量尺度。

4.一体化

信息资源反映了社会生产力和任何类型的信息资源,如对校园进行信息资源一体化,通过对信息的产生、管理、使用、挖掘等流程的分析,掌握信息的生存周期,这样就可以明确各系统的联系和从属关系,科学合理地分配各系统的功能和处理范围,理清设计思路,做出科学、严谨的设计。具体实现时,我们按照确定目标、方案规划、系统功能结构与信息流程设计以及建设步骤四方面来操作。

三 经济和社会价值

1.信息资源是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重要引领力量

在当今信息化过程中,我们可以充分发挥和利用信息资源优势,走一条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的新型工业化道路,这条新型工业化道路,充分发挥信息资源的价值功能是首要环节,对促进信息资源的价值转化很有帮助,使各个方面的生产力发展都寄托高效、畅通、灵敏的信息资源,从而产生更大效益。在充分利用和发挥信息资源的经济价值方面,我国与发达国家之间还有很大的差距。这可以从两个方面加以说明:一方面,我国经济发展在寄托和利用现代信息资源方面还存在着薄弱环节;另一方面,信息资源尤其是现代高科技信息资源的转化工作在我国还有相当大的空间与潜力。若想更深入地发掘信息资源的价值潜力,充分拓展信息资源的价值转化空间,我国的当务之急是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以提升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

2.信息资源的生产变化:走向现代市场是社会生产方式的一个重要推动力

生产关系使信息资源对社会生产力的价值有促进作用。然而社会生产力是否能充分地利用和吸收信息资源,归根结底是生产关系是否拥有吸收、转化信息资源价值的空间和能力的结果。在自然经济条件下,生产关系狭窄,信息渠道不通畅,加之信息资源的形成与作用,这是造成生产力水平低下、经济发展缓慢的重要原因。在当今社会,信息传播渠道的不断畅通以及信息资源价值转化力度的不断加大,是与生产关系对社会生产力的促进作用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中国市场经济的进程,世界信息革命,清楚地反映了信息转换资源的生产过程。当今网络高度发达,我们可以利用很多信息进行使用、沟通,用信息资源改变我们的生产方式,提高市场的生产关系、社会层面。信息资源将推动中国市场化改革任务,是促进工业革命的必然之路。

3.信息社会发展资源:提高质量,成为促进社会进步的重要精神力量

信息资源的作用,对人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现代社会,人的全面发展的理想模式,成为一个可行的方法,使人们能够快速于传统的社会,一个重要原因是快速增长的经济和社会信息形成一个范围广泛的信息资源。在这里,无论是自然科学信息资源,还是人文与社会科学信息资源,还是传播科学信息资源的转化,在人类视觉方面都起到了交互作用,增强了人们对科学意识和科学精神的认识,增强了人们对客观世界的认知和创造客观世界的能力。人文与社会科学信息资源、通信、变换,人们站在更高的角度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那么也提高了人们向更高层次奋斗,并不断认识和创造社会的能力。现代社会,由于各种媒体信息的加大,各种媒体信息迅速发展,使得信息资源更加广泛和深入,提高人的动力和源泉。

在以提高人的素质并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过程中,日益广泛的信息资源承负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从某种意义上说,信息资源如此的被重视,社会频繁地利用信息资源,直接决定着现代人的素质提升目标,成为判断社会是否全面发展的重要依据。因此,改造社会的信息资源价值,是社会的一个重要发展战略。

参考文献

[1]赵文广.信息资源建设面临的新形势与新对策[J].图书馆学、信息科学、资料工作,2002(10)

[2]樊志伟.对潜在信息资源的认识研究[J].情报科学,2001(4)

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科学内涵范文第5篇

通过较为系统的学习,我认为科学发展观之于当代大学生的意义有二点:

一是科学发展观是作为我党在现代化建设关键时期总结过去20多年的教训和经验提出来的,是建设小康社会的迫切要求,事关国家兴衰,作为民族和社会的中坚——当代大学生理应掌握这一理念,把自身的和谐健康发展与国家的命运紧密的结合起来;

二是科学发展观中蕴含的世界观、方法论同样是指导我们学习成长的有力武器,可以使我们全面的审视自己,弥补缺陷,克服弱点,发扬优点,把自己塑造成为:“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心、过硬的社会竞争力以及国际竞争力、个性与人格得到健全发展的高素质创新人才”。

我觉得对科学发展观的学习,能够提高我们大学生的觉悟,指导我们大学生进行自身建设。

第一,科学发展关可以指导当代大学生做一个富有社会责任感的人。科学发展观是辩证的发展观,辩证的发展观是全面的发展观、是对立统一的发展观,这就要求我们把个人发展与国家社会发展统一起来,把个人的发展置于国家社会发展的大背景下,在个人发展的同时,强调对国家和社会的奉献。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和本质是以人以本,我们重视每个公民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同时也强调每一个人的发展是其他人发展的前提,因此要做到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有机结合。世纪伟人dxp同志一生奋斗,全身心的投入到我国社会主义革命与现代化建设事业,他的一句深情名言“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深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道出了有志于国家强盛人民幸福人士的心声。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当代大学生要克服极端的个人主义,更多地为他人着想,满怀激情地投入学习中去,投入到现代化建设事业中去,在奉献社会的同时实现自身的价值。

第二,科学发展观可以指导当代大学生做一个知识结构完善的人.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全面、协调的发展自己,要求我们有一个完善的知识结构。完善的知识结构有利于我们全面的提高自身的素质,有利于全面的发展我们的综合能力.目前,存在的重理轻文、重技术轻人文的偏向亟需纠正。其他学科学的再好,没有世界观和人文素养还是不够的。由此观之,当代大学生应该在掌握好专业基础知识的基础上,广泛的涉猎其他学科,以丰富知识、提高能力,做一个全面协调发展的人。

第三,科学发展观可以指导当代大学生做一个人格健全的人.。科学发展观不仅要求当代大学生取得学业的成功,而且要求其人格健全,做一个身心都健康的人。人格健全就是指个人的所想、所说、所做都是协调一致的。当代大学生要以高度的自觉自律精神培养自己的集体主义感、敬业奉献和诚实信用品质、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摈弃自我中心、功利主义、虚伪欺诈、懒散依赖等不良人格品质;并且用自己优良的人格品质感染他人,教育他人,创造良好的成长环境。做到言行一致,意志坚定。遇到挫折不气馁,愈挫愈奋;成功时不骄傲,谦虚谨慎;别人有困难时,乐于帮扶;遵规守约,积极向上。讲求合作团结,不断超越自我,实现同学间竞争求胜求发展的“双赢”。

通过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于当代大学生自身成长,可以有效的实现做学问与做人、理论思想与社会实践、宽广知识和较强能力、技术素养与人文素养、健康身体与心理等有机结合,实现自身和谐健康的成长,成为“理想远大、热爱祖国的人;成为追求真理、勇于创新的人;成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成为视野开阔、胸怀宽广的人;成为知行统一、脚踏实地的人。

20__年3月20日下午,支部开展了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通过学习我更加深刻的了解了科学发展观的涵义。即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推进各项事业的改革和发展的一种方法论。

科学发展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dxp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用科学发展观这一理论来武装全党特别是党员干部,既是深入推进改革开放、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必然要求,又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的必然要求,也是新形势下推动高等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必然要求。

高校是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重要阵地,科技创新的重要源头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高校能不能科学发展,直接关系到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的实施效果,直接关系到国家能否又好又快发展。深入学习全 面领会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和根本要求,积极实践科学发展观,对于全面加强党的建设,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增强科技创新和服务社会能力,着力构建和谐校园,全面实现学院“十一五”规划确定的奋斗目标,努力建设人民满意的应用型本科高校,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高校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需要在解放思想中转变观念,更新思路,真抓实干,破解难题,实现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率先发展。

高校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前提条件,是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在当前新形势下,我们面临的机遇前所未有,挑战也前所未有。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这四个“深刻”要求高校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解放思想,开拓创新。解放思想是高校发展的永恒主题。思想解放的空间决定高校发展的空间;思考问题的高度,决定高校发展的程度。开拓创新作为一种思维模式,一种精神状态,一种行为方式,就是要善于超前思考,敢于标新立异,通过探索规律、遵循规律、运用规律,把握发展的主动权,激活发展的新动力,步入发展的新境界,收获发展的新成果。实践证明,主动和被动是不一样的,冲和等是不一样的,创和靠是不一样的。我们要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不断开阔视野,创新思路,在创新观念中抢抓机遇,在摆脱束缚中闯出新路,在开拓进取中脱颖而出。

高校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本质核心,是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高校根本任务是培养人才,毫无疑义,高校要把以人为本作为最高教育理念。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就是以人为中心,突出人的发展。人的发展是最根本的,以人为本是对人性的不断唤醒和尊重。现代教育逻辑支点的核心是不断提升人的自身建设水准,以人为本是现代教育的思维原点和价值理想。真正的教育是以人为本的教育,让人体验美好,体验崇高,体验快乐,体验成功,培养积极的人生态度,鲜明的价值判断,丰富的思想体系。

高校发展要致力于质量提高。质量是高校立身之本,育人是高校的首要责任。社会对高校的评价,学生对高校的选择,市场对高校的竞争,归根到底取决于育人的质量。高校的荣誉、地位,最终要由质量来决定。扩大规模是发展,提高质量更是发展。必须视质量为生命,视质量为前途,确保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教学改革的核心地位,教学质量的首要地位和教学投入的优先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