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培智语文教学计划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中职英语;教学;跨文化交际能力
我国现代的素质教育的首要任务就是要在培养学生们的实践能力的基础之上进行创新,与此同时,还得紧密围着学以致用这个自古以来的教学重心,在中职学校的英语教学中,老师们的授课内容不是仅仅教授语法、词汇量。英语终究是一门工具性的学科,因此在教学计划中要增加培养学生们使用语言的能力。在今后的中职英语教学中,老师们要引导学生们进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训练,体现英语教学的作用。
一、中职英语教学有关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策略
1.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增加学生的兴趣
在教学中,老师们要想办法利用学生们的自主性,增加和学生的互动,引导同学们养成积极的心态和情感,鼓励同学们大胆尝试,敢于实践,树立成功的自信心。老师虽然面对全体同学,但是应该注意因材施教。考虑到学生的差异性,能够为学生创造多种学习的选择。针对那些具有薄弱基础的学生务必要进行补偿教学;针对学有余力的那些同学要开展适当的拓展训练教学,尽量满足学生们的个性发展的需求,让每个学生都有所得。通过英语教学应该着重培养的能力是:语言的综合应用能力。以教学目标为基础,设计出操作性强、目的明确、学生们能够接受、内容丰富的教学活动。由于是中职学校的学生,其学生基础普遍较弱,所以在提高的同时还得先打好基础,教师们要在词汇上多下点功夫,因为深厚的社会背景的体现都浓缩在了英语词汇当中,英语词汇承载了独特的人文历史以及传统习俗,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
2.围绕学校里的学生,选择或开发满足学生需求、适合学生特点的教材
师生互动少或者课堂气氛呆滞等问题的出现主要是由于老师们仅仅依靠教材进行课堂讲解的原因。久而久之,学生们对课堂就会产生厌学的情绪,对课本上的东西也会不感兴趣。教师们应该丰富教学手段、教学途径和教学内容,开发教学资源和利用好教材;充分利用好现有的电子阅览室、图书馆、英文报刊、广播电视等,拓展学生学习的途径和交流英语的平台,为学生的学习开创好的环境和氛围。
3.要以‘够用’和‘必须’为度
充分利用好课堂内外的教学资源,提升文化教育的能力。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之中职英语教学可以分为两大部分,其主要依据是教学实践,一部分是课后教学辅导内容,另一部分是课堂的教学内容。由于在课堂上就可以完成大部分的英语教学内容,因此老师们应该让学生们置身于广泛的文化知识,受其陶冶、熏陶,领略其中的魅力。‘够用’和‘必须’的把我在课堂上也要利用好其程度,为了可以提高学生的职业服务能力,为了打牢文化基础教育在职业教育中的应用,要更加重视学生的应用知识的能力的培养。课堂上的游戏,角色扮演,小组活动,辩论赛等丰富活动可以被老师们充分利用,以此来提高学生们的英语水平。课后通过学生们的积极参与和有利引导来提高他们的文化意识。围绕着学生们自身的特点,教师们可以选择覆盖全面但是难度较小的歌曲、影片和文章、在实训中接触懂得英语的人士、网络信息查找等方法,提高学生外语水平和对应外国国家文化的了解。
4.介绍文化背景知识
由于受到语言学习环境的限制,学生们接触英语大部分的时间都是通过课堂的教学,有极少的同学具有良好的学习语言的环境,当课文中碰到相关的文化背景的知识时,学生都会很费解,有的同学甚至误以为其他国家的人的行为以及思维方式和我们自己的是完全相同的,这都会阻碍了对英语的理解。面对这种情况,老师要发挥引导作用,适当的在教学中补充涉及到教学内容的文化信息,给学生讲解当地的文化背景,同时与中国文化对比,可以加深同学的印象,通过恰到好处的运用文化背景可以增加英语教学的趣味性,拓展教学内容的广度以及深度,引起学生的求知欲,此外,还可以活跃课堂氛围,在轻松的环境下潜移默化的使学生的交际能力得到提高。比如在碰到外国的名字时,就可以把中英文的不同进行比较讲解。
5.利用多媒体电子教学
以上的这些问题除了要在平时的讲课和练习中注意以外,还可以利用美英等国家的电视、原版录音、钱币、明信片、照片、风景画、邮票、地图等方法来进行英语教学,这样学生们可以直接学习英美文化,了解一些真实的国外文化。这也可以提高学生跨国际语言交流能力和了解东西方文化的差异。事实表明,人们在观察运动的实物时会获得较为鲜明和准确的感性认识。比如,在一个电视里对话的场景中,可以利用双方的言语行动、衣着、性别等来判断他们的身份、性格、年龄等,并分析其中的意义和背景。教师们也可以为学生们开设一场中外文化差异专题;组织英语晚会、英语角等。生动、形象、直观的英美文化交融,有利于学生的文化感知和语言学习,使得跨国文化的交流能在学生间顺利的进行。
二、结束语
综上所述,从事中职英语教学的教师应该结合学生们将来的发展方向,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引导同学们尝试创新思维活动,只有这样才能有助于学生们增加学习的兴趣。对学生进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不仅能够实现学生们在学习英语上的突破,而且也有益于教师引导作用的发挥,同时促使学生们培养广泛的以及多变的思维方法,有效的提高同学们的在英语使用中的应变能力。
参考文献:
[1] 陈丽.浅析中职英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J].考试周刊,2013,(35):109-110.
关键词: 跨文化交际; 高职; 英语教学
中图分类号: H315.9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8631(2011)08-0100-02
1 跨文化交际与外语教学
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深入,大量的信息和想法通过各种各样的高科技手段在人们之间传播。全球化的快速发展也改变了人类社会旧有的孤立生存模式,它使得人与人,社区与社区,乃至政府与政府之间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紧密依存关系。然而无论交流媒体是多么的高科技及智能化,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在交流中总会产生这样那样或大或小的矛盾。这种相汇交融的状态给人类社会之间的交际带来了相当大的挑战,因此如何面对这些因文化的不同而带来的沟通障碍及可能出现的冲突,这将是跨文化要解决的问题。
1.1跨文化交际的内涵
跨文化交际指本族语者与非本族语者之间的交际,也指任何在语言和文化背景方面有差异的人们之间的交际。不同文化背景造成人们说话方式或习惯不尽相同。因此,在交流巾,人们总喜欢用自己的说话方式来解释对方的话语,这就可能对对方的话语作出不准确的推论,从而产生冲突和故障。
1.2外语教学的现状
现代化的进程加速,精神和物质的流通,将各个国家各个民族纳入到了共同的地球村中。在这个越来越小的星球上,英语无疑成为了一种比较通用的语言。因此,为了消除在跨语言交流中的沟通障碍。各个国家对英语教学都非常重视。长期以来,我国的英语教育现状不容乐观。
1.3 跨文化交际意识在高职英语教学中重要性
跨文化交际的研究对于高职英语教学确实有着重大的实际意义。这是因为高职英语教学不仅是传授语言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应用英语进行跨文化交际的技能。
2 跨文化交际意识缺乏的表现
由于受传统教法的影响。英语教学比较注重形式及意义的讲解,而较少涉文化。偏重语法训练使得学生的语言能力得到一定的强化,但是实践交际却存在一定的错误。
2.1 称呼语
任职与高职的英语教师都有听过这样的对话。
--- “Good morning, Teacher Lin.”
--- “Good morning.”
但是在英语里面teacher只是一门职业,并不适用于称呼。所以我们常在电影里面听到外国学生这样称呼自己的老师,“Mrs. Cooper will give us a lecture this morning.”
2.2 对感谢和称赞的回答
其实很多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逐渐意识到以前对于他人感谢和称赞的回答是有误的。但是由于仍然受到母语的影响,所以在面对他人的感谢和称赞时会意识语塞,既知道以前的回答是错的,又想不起来该怎么回答,所以会愣着说不出。其实正确的回答是这样的:
--- Thank you for your help.
--- You are welcome.
--- You did a good job.
--- Thank you.
2.3 打招呼的方式
我们中国人打招呼的方式和很多其他的国家是很不同的。我们见面打招呼时说的是“你吃了吗?”或者“你去哪里啊?”我们这么问其实并非想达到他人实质性的回答,只是相当于“你好”。这样的招呼如果直接译出来有干涉他人隐私之嫌。但是他们不清楚的是,打招呼出了How are you? 还有How is it going? What’s up?等等。
2.4 打电话的方式
--- Cath’s speaking. May I speak to Tom?
--- This is Tom.
因为我们没有太多的机会与老外打电话联系,所以学生遗忘得很快。如果被问及打电话方式时很多还是会说出这样的对话:
--- I’m Cath.
--- Can I speak to Tom.
2.5 隐私
我们中国人对于隐私的敏感度和重视远远比不上英美国家的人们。我们很多学生只是觉得问收入会不好意思,但是确未意识到一旦涉及此类话题,老外会很不高兴。由于文化的差异,我们很多学生总是觉得为什么老外对很多话题都那么敏感啊。
2.6 肢体语言
英美国家人民的热情开放是出了名的。而我们中国人的确是很含蓄的。即使是现在我们深受外国文化的影响,与外界交流日益增多,但是根深蒂固的传统还是让我们在面对老外的某些肢体语言时很难接受,例如亲吻和拥抱。除此以外,我们还发现在与老外的交流中他们的上肢语言很丰富,相比之下,我们略显拘谨。
2.7 对长辈和同辈的称呼
孔孟之道在我们中国有着深远的影响。对于长辈的称呼都是为了表示尊敬,我们是禁止直呼其名的。然而英美国家的人们确显得“没有什么礼貌”。因为他们对于自己长辈都是可以直接称呼名字。这在我们中国可是禁忌的。
3 高职英语教学要提高跨文化交际意识
可以看出,语言和文化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不同的民族的间文化存在着种种深刻文化差异,这种差异会导致学习障碍、交际障碍。跨文化交际技能的培养与文化意识的渗透应是同步的。
3.1 树立正确的态度: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对待文化差异要树立积极的态度,辩证地去看待教学过程中所出现的文化差异,树立文化平等的交流意识;加强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和适应性,在教学中,适时介绍英美文化背景知识,风俗习惯等,有利于学生能更好的进入英美文化的环境中。
3.2 充分利用教材:现在很多英语教材选材都非常广泛,内容丰富,不少课文涉及英语国家典型的文化背景知识。在课文教学中。教师不但要让学生把握文章的内容主旨,学习语言知识,提高语言技能,还要引导学生随时挖掘其中的文化信息,拓宽学生的文化视野,这就需要教师适时地多介绍课文涉及的背景知识。
3.3 鼓励引导学生多接触英美原版的东西,如报刊、杂志、电影等,从中领略英美国家的风土人情、语言行为。体会英美文化与汉文化的差异。原版电影是给予学生了解和熟悉英美文化的最好的机会,除了可以增强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也可以让学生更贴近英美文化,感受书本无法提供的英美分为。
3.4 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如多媒体、幻灯、音像,使教学更加生动形象。或是利用因特网.从中获得更多的文化信息。
3.5 加强母语文化的修养:也有很多学生在学习英语的时候,忽视了对母语的关注。实际上,没有好的母语基础,就无从奢谈外语学得有多好,跨文化交际技能有多强。因此,我们应确保母语文化应有的地位,加强对母语文化的修养。
3.6 充分发挥外教优势。我们都知道,要想学好英语,和讲英语的本土人接触是十分重要的。每一个高校的英语系都会有外籍教师和留学生,教师要鼓励学生多和这些外教和留学生交流。这就可以刺激学生多练口语,并在与外交接粗过程中改正自己的错误。
3.7 创造更多的口语练习机会,鼓励学生多练口语,并及时纠正学生在日常口语中出现的错误。只有不断的出错和及时纠错才能使学生进步,这是所有教师的共识,所以我们在做课堂设计时就要注意这点。
参考文献:
[1] 李森林.略论跨文化交际中的语言障碍――英语习惯用语[J].长沙: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0.
[2] 李嵘.高职英语教学中的跨文化交际教学[J].长沙:长沙大学学报,2004.
[3] 刘娜.跨文化语用学概述[J].长沙: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1.
[4] 吴慧娟.跨文化交际与中西文化冲突[J].武汉:考试周刊,2010.
关键词:中职;英语;跨文化交际
一、引言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速,当今世界跨国界、跨区域的交往活动日益频繁,跨文化交流变得日益重要。英语作为一种世界性的交际工具和文化载体,早已经渗透到我们生活的各个领域。然而,不同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和文化背景所导致的文化冲突,让我们清醒地意识到:只关注英语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学习的英语课堂教学无法解决由于跨文化差异所造成的交往障碍。
中职英语课堂教学主要要达成两大教学目标:其一是帮助中职学生掌握英语语言知识和技能,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环境中,满足其职业发展对英语的需求,使英语成为他们日后工作、生活时消除语言障碍的工具;其二是拓展中职学生的视野,培养其人文素养,提高其跨文化交际的能力,为他们今后的职业发展和终身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因此,在以应用为目标的中职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在讲授语言知识和传授语言技能的同时,还需注重英语文化知识的渗透和中职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
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内容和模式及其对培养中职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启示
跨文化交际能力是从交际能力发展而来的。自从20世纪70年代美国学者Hymes 提出交际能力(communicative competence)的概念以来,跨文化交际(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一直是国内外众多专家和学者探讨的热门课题,随着跨文化交际内涵和外延的不断拓展,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competence)目前已成为英语教学的最终目标。
那么,究竟什么是跨文化交际能力呢?
著名学者文秋芳认为跨文化交际能力包括了在与不同文化交往中所应有的敏感性、包容性和适应性。高一虹将跨文化交际能力定义为跨文化语境中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王一安、缪莉杨则认为跨文化交际能力是一种能够区分和融合不同文化因素的能力。
陈国明的跨文化能力研究包括四个维度,即个人品质、交际技能、心理调整能力和文化意识能力;贾玉新认为跨文化交际能力包括建立和维持良好关系的能力、以最少的损失和曲解进行有效交际的能力以及在适当程度上顺从别人并与人合作的能力;Wiseman将知识、动机和技能归为跨文化交际能力研究的主要范围;而Bennett, Bennett & Allen 则认为跨文化交际能力包括超越民族中心主义思想的能力、善于欣赏其他文化的能力及能够在一个或多个文化环境中适当表现的能力。
继Hymes之后,Canale and Swain提出了对外语教学界影响力更大的交际能力模式,包括语法能力(grammatical competence)、社会语言能力(sociolinguistic competence)、语篇能力(textual competence)和策略能力(strategic competence);此后语言测试学家Bachman提出了交际语言能力(communicative language ability)概念,该模式包括语言能力(language competence)、策略能力(strategic competence)和心理-生理机制(psychophysical mechanisms)三个成分,虽然使用的术语不同,但实际上Bachman的交际语言能力概念是对交际能力概念至今最全面的阐述;目前比较经典和被广泛接受的是Byram在1997年提出的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模式,该模式分为知识、技能、态度和文化感知四个方面,具体内容如下:
从上述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定义和模式来看,交际能力不仅是在交际过程中的语言能力,更为重要的是对所处环境和文化的一种综合理解并有效地将其应用到各种交际场合的能力,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注重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
然而,过往的中职英语教学常常忽视与语言知识相关联的跨文化知识的渗透,由于跨文化交际素养的缺失,许多中职学生在运用英语交际时,总是习惯以汉语思维方式来套用英语语言形式,因而出现许多意想不到的尴尬和误会而导致交际失误。同时脱离文化知识学习的单纯语言教学枯燥乏味,降低了中职学生的学习兴趣甚至令他们对英语学习产生抵触情绪。跨文化交际能力学说的不断发展带给我们的启示是:随着中西方文化的进一步融合和世界的多元化发展,为了与不同政治、经济和文化背景的人们相处,为了在一个多元化的世界中生存和发展,在中职英语教学中必须培养中职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关键词:高职英语教学;语言与文化;跨文化交际能力
跨文化交际是指本族语言者与非本族语言者之间的交际,也指任何在语言和文化背景方面有差异的人们之间的交际。跨文化交际涉及到不同的文化背景、、社会环境以及由此所形成的不同的语言习惯、社会文化、风土人情。任何一个国家或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这一切就构成了各民族之间的文化差异。目前,中国对具有跨文化交际能力人才的迫切需求使得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成了当前外语界的主要任务。语言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实际运用语言进行交流的能力。要真正掌握一门语言,就要了解语言中的社会文化。因此,在高职英语教学中,教师应在语言教学中重视跨文化教育,培养提高学生的语言技能。
一、跨文化交际
传统文化(traditional culture)是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是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征。美国当代颇具影响的人类学家ClydeKlucrhohn指出文化有广义和狭义之分,他认为广义的文化是指人们的整个生活方式,狭义的文化指历史和人文的文化,或者说某种文化素养。
1.跨文化交际的内涵
“跨文化交际”(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or multi-culture intercourse)是指本民族语者与非本民族语者之间的交际,也指任何语言和文化背景方面有差异的人们之间的交际。不同文化背景造成人们说话方式或习惯不尽相同,从而造成故障和冲突,出现“文化休克”现象。
2.跨文化交际能力与英语学习
中外文化的交流达到前所未有的水平,跨文化交际成为我们时代的突出特征。人们在交际中的成功与否,除了取决于双方对中介语的应用能力外,在很大程度上还受制于对异域文化的敏感度和容忍度。因此,就中国的英语学习者而言,其最终的交际能力的高低也取决于他对英美及西方文化的了解程度。
3.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已成为高职英语教学的重要内容
2000年颁布的《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强调:英语课程不仅应打好语言基础,更要注重培养实际使用语言的技能,特别是使用英语处理日常和涉外业务活动的能力。
因此,在高职英语教学中,不能局限于英语语言系统本身,要把与讲英语国家有关的文化背景纳入教学中,培养学生跨文化意识和能力,使学生能够懂得如何得体地运用语言,有效地进行交际。
二、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必要性
由于世界上每一种文化都具有其他文化所没有的特质,任何一种文化都不能替代另一种文化本身的功能。全球化带来的跨文化交际遇到文化障碍是必然的。胡文仲教授认为:只注意语言的形式,而不注意语言的内涵是学不好外语的。因此,要获得跨文化交际的最佳效果,我们不仅要掌握语言本身的规律,而且还需要了解语言所承载的文化内涵。
三、如何在高职英语教学中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
1.积极设置教学情景、改进教学方法、优化语言教学模式
各高职院校在根据《基本要求》制定英语课程教学大纲时,可以把英语界定为一门技能与素质教育并重的课程,强调文化教学对培养提高学生语言实际应用能力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要组织英语教师学习,强化教师的文化教学意识。在课堂上教师可以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如网络、多媒体、幻灯机、录像机等设置语言环境,结合听说法、角色扮演、交际法等教学法使学生将所学的语言知识和相关文化背景联系起来,迅速准确地选择出适合语言环境的语言来学以致用。
2.注重英美民族文化的导入
英语学习应强调英美文化的导入。学生在学习中应慢慢了解不同的文化,用所学语言传承文化和表达文化,让文化融解于语言之中。如在讲解翻译时,遇到“像头蠢猪”这样的话语,老师可以首先让学生自己试着去做,相信很多同学会翻译成“as stupid as a donkey”,事实证明也正是如此。从字面看,并没有什么不对,因为pig在中国人心中是好吃懒做、愚笨的代表,所以有“猪脑子”等等说法。然而,事实上很多美国人对pig偏爱有加,甚至以pig做宠物,认为它们温顺、通人性,所以英语中往往用“as stupid as a donkey”来表达同样的意思。因此正确运用一门语言必须要有良好的跨文化意识。
3.促进对不同文化背景知识的比较与思考
学生在英语学习中接触到了很多西方国家的节日。例如:圣诞节、情人节、感恩节等。这些节日都是文化的一种表现。在学习这些节日的时候,可以一方面了解节日的起源等有关文化;另一方面也可以把它们和中国的一些节日作比较。圣诞节与春节、情人节与“七夕”,鼓励学生找出他们的异同,再对英美国家的、风俗习惯、生活方式及风土人情等背景知识进行比较与思考,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理解文化差异,转换角度思维,促进英语学习。
四、结束语
高职英语教学的本质目的就是为了让学生运到到实践中去,学以致用,可以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顺利的交流,实现跨文化交流。为了实现这个目标,需要我们正确认识跨文化交际教学是高职英语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应引起广大高职英语教师的重视。
【参考文献】
关键词:翻译教学;文化因素;联想意义;西部开发
The significance of rationally integrating Chinese -English translation teaching with the relevant regional culture factors
Abstract: On the basis of deeply understanding the significance of accurately dealing with the different regional culture factors in Chinese-foreign languages translating process, the article definitely points out some necessary teaching content about regional cultures in humanities and the tactics for properly passing the different culture factors . Besides,the author emphasizes the importance to teach the reflective meanings of notional words.
Key words: translation teaching;culture factors;reflective meaning;western part development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
一、对“文化”及“文化因素”两个概念的科学认识
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程度的不断加快,我国对外联系日趋密切与频繁,在经济、金融、旅游、文化教育等领域与外国的合作和交往越来越多,我们对翻译人才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在国内各主要高校的外语专业也都相应重视了较高素质及较高层次的翻译人才的培养,在外国语教学法科研范围内,对翻译教学相关规律的探讨也随应用型外语人才的需要而变得更加重要,同时也给我们大学英语教学人员提出新的科研课题。
在对学生进行文化因素教学之前,首先应教育他们全面而科学地了解“culture”这个概念的意义。英国学者爱得华・泰勒(Tylor E.B.)下的定义是适宜的,他说:“文化是包括全部的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风俗以及作为社会成员的人所掌握和接受的任何其他的才能和习惯的复合体。”文化因素是在某区域文化系统内纵向结构的最小单位,正是由于它们的存在,才具体反映出不同区域文化间的差异性和相似性的因素。相似或相容的因素,当然会在文化交流中产生积极促进或自然整合的作用,但不同的甚至不相容因素在文化交流中如处理得不好,势必会产生负面的甚至严重的影响。因此,必须进一步认识到,如何正确处理有关两个文化区域间不同文化因素问题更应该是我们翻译教学不容忽视的重点内容。
二、实例:在“文化因素”的涉及范围内对新疆文化总体情况的透析
按照文化人类学的通用说法,文化又可由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三部分有机组合而成,不同区域文化间差异和相似关系正是体现在这三部分文化之内的具体问题上,而这些具体问题便是本文中所提及的“文化因素(culture factor)”。这些因素应该是多方面的,例如:审美观念、价值取向、人生哲理、、待人礼仪、风俗习惯、言行禁忌、社会制度等等方面。
形形式式的文化特色都是由地球上各区域的文化中具有一定特色的文化因素所组合显露的,现在以对英美等英语国家宣传新疆地区旅游优势为例,简要列述作为汉译英工作者首先应认识到的内容:新疆是中国西北边陲一个重要而又特殊的绿洲文化区,它地域辽阔,地貌形态多样,它有一泻千里的大河,碧波万倾的草原,又有光怪陆离的戈壁幻境及神秘莫测的神秘奇观,这些奇观又与多种相结合形成独具特色魅力的人文景观。从新疆少数民族独特的文化习惯和心理特征引生出来的文化因素是复杂而多元的,其中每个民族文化都始终处于对别的民族文化的吸收和调整之中。在语言方面,由于多种语言在这儿相逢相聚,一般都以本族语为母语,以汉语为第二语言,以英语为重要的第三语言,然而我们发现新疆少数民族学生在英语学习中常忽视英语与本族语中间的文化差异,常以本民族文化为基准硬性地套用英语,从而造成理解的偏差和语用的失误。因此,在新疆高校英语教学中我们一定要重视英语文化因素的导入,一定要使学生辨明本族语与英语文化的差异。
三、汉译英过程中对词汇联想意义重要作用的应有了解及有关翻译策略
文化因素之间差异与相似,关键表现在词义的应用与选择上,因为文化因素主要包涵在词义中。应告诉学生在翻译实践中决不可只迷信词典,因为多数从字典里查来的意义只是词的概念意义,可翻译中所需要掌握的常常是词的联想意义,而联想意义又往往是从人的文化知识中推论出来的。人们在翻译学专著中常见到一个有名的例子说:美国的翻译家奈达(Nida E.A)曾提出,《圣经》中“上帝的羔羊”若译成爱斯基摩语(Eskimo)则应是“上帝的海豹”,这样才能达到原文的联想效果。在跨文化交际中作为文化载体的语言意义,其中最能充分反映出民族生存的自然环境、人文条件及精神状态不同的,居多是两种语言的词汇联想意义。本文中我们又把词的联想意义通称为词的文化意义。
我们根据以上认识,现设计出下列图示具体说明在我们汉译英教学中,我们应将重点落在文化因素层面,即词汇文化意义的转换工作上。
从上图所示可以看出,在整个汉译英教学中我们所面对的难点和重点,往往集中在英语实词的选用上。要告诉学生在汉译英中,必须要按目的语的思维方式表达源语的意思。
【参考文献】
[1]申小龙著.《语言学纲要》[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07(1).
[2]季羡林著.《谈翻译》[M].北京:当代中国出版社.2007-06(1).
[3]孙万彪等著.《高级翻译教程》[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8-07(4).
[4]王宁主编.《中国文化概说》[M].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