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小学语文教学的核心

小学语文教学的核心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小学语文教学的核心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小学语文教学的核心

小学语文教学的核心范文第1篇

摘 要:在当今飞速发展的年代,信息化已家喻户晓,并在各个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信息化教学也如火如荼地灵活运用,同时,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课程的完美结合,对我国小学生素质的提高有着积极的作用。阐述了信息化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的运用策略,提出了巧用信息化教学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方法。

关键词:小学语文;信息化教学;个性

我国的教育事业走在世界前列,是培养新型人才的摇篮。从小学抓起,提高小学生的素质,是使我国教育快速走进快车道的重要路径之一。基础教育的信息化教学在小学语文中的尝试与创新,使教育资源得到了充分的运用。而如何灵活运用信息化教学并与其他课程有机融合,是广大教育工作者深思的问题。

一、信息化教学融合的内涵

语文是学习其他课程的基础科目,也是综合性较强的实践课程。它不但是小学生交际的语言工具,也是反映人文性语文素质的标志。因此,淋漓尽致地发挥小学语文课程信息化教学的优势,发挥信息化技术的动感、形象等特点,改变传统单一的教学模式,填补传统教学无法形象生动地用视频信息来表述教学内容的空白,满足小学生的视觉要求,用色彩、光线及富于变化的格式,激发学生学习语文学科的热情,通过高保真的立体声信息学习知识,感知语文学科的真实魅力,有助于加强学生的认知、识字能力,也可以开拓和挖掘他们的潜力,创设想象的空间,加入形式多变的动画信息与其他知识课程的相关元素,放飞小学生的想象,提升他们的综合素质,使他们主动探究知识中的奥妙。

二、我国信息化教学的现状分析

1.领导重视程度低,信息化设备不足

在我国的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学校对信息化教学设备的增设重视程度低,宣传力度也不强,使得教师没有形成利用信息化资源的意识,仍旧偏重于传统的板书教学,学生对单一的教学模式本能地产生抵触或消极的态度,学效果不佳,教学质量低下。

2.运用信息化教学的娱教思想欠缺

小学语文教学渗入信息化技术,充分发挥了寓教于乐的功效,教学实践与娱乐认知的有效结合形成小学语文教学的一大特色。但新生概念的具体运用,需要教育工作者的极力推崇和大力实施。当下部分语文老师的教学意识还未与时俱进,没有将小学语文课堂变成轻松愉快的“精教乐学”的课堂。

三、小学语文信息化教学融合应用探索途径

信息化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不但要求教师能够灵活使用信息技术,使这一“战略设备”成为教师教学道具的拿手武器,而且能够权衡利弊地将信息化技术与其他课程结合起来,发挥信息化技术的优越性,真正地达到良好的教学目的,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增强他们的求知欲,使信息技术在语文课堂中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完美融合语文教学与信息技术的资源。

1.灵活运用信息化技术,将冰冷的框架转变成温暖的人文教育

信息化技术与语言课程整合是当下流行的方式,恰当地将信息资源、技术与课程融合,建构成完整的教学体系,促进教学效果最优化,这是需要一定的技巧和过程的。例如,人教版教材中的《同情的眼神》,通过形象的动画技术,展示出课文中的骑手与老人之间的关系与情绪,反映出依次从老人身边走过的骑手,对寻求帮助的老人行为的情形,最后老人从托马斯・杰斐逊的眼神中看到了帮助的希望,于是向他发出了帮助请求,并且得到了骑手的帮助。由此学生从课文中明白了待人友善是发自内心的举动,是通过眼神来传递爱的表示,感悟到善良是不能因对方身份低微而排斥帮助别人,从而培养小学生乐于助人的良好品德。

2.灵活运用信息化技术,充分挖掘学习主体的潜能

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体,教师正确地引导,可以使学生学习的功效达到理想化和最优化。情感教育是拉近师生关系的良好途径,教师根据学生的不同个性和认知特点,立足于学生的视角,运用信息化手段,直观、生动地展示语文课件,较好地借助网络环境下的资源,捕捉与其兴趣相投的知识点进行教学,促使他们积极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汲取到信息媒体带来的营养,自发地去思考和研究,提高自身的综合能力。例如,人教版小学语文《千纸鹤》描绘的动物性格鲜明,栩栩如生。为了让学生快速理解文章的主题,教师借教材的始点,引导学生向新的思路发展,引入学生观看《动物世界》的录像,让学生清晰地感知动物的可亲可爱,表达对动物的真正喜爱和发自内心的赞美,自然地引入新课。课堂上组织学生自愿地结成学习小组或摆设擂台,分组讨论动物的外形、生活习性,分析它们与人类的关系,交流互动讨论问题焦点,铺设自主探究学习与协同合作的学习路径,使学生对动物生活习性有个完整的认知过程,同时为今后描写动物的细节特点奠定基础。

总之,信息化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一方面提升了教学的实效性,另一方面拓展了学生的视野。当然,我们应该认识到事物具有两面性,在借助信息化教学的同时,弥补它所带来的短板,使其成为小学语文教学的得力助手、学生学习的良师益友,为我国的基础教育信息化发展创造条件,提升我国小学语文信息化教学的水平与层次。

参考文献:

小学语文教学的核心范文第2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 信息技术 整合 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2117(2014)16-0-01

伴随着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信息技术变得越来越普及,被更多的教师接受并在日常课堂教学中加以应用。应用信息技术以后,教学方法和教学过程得以全面优化,为实现高质量、高效率的课堂教学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 教学中应用现代信息技术的必要性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以计算机为核心的教学方式逐渐进入课堂,成为一种新型的辅助教学手段,通过对课程的设计与开发,以及学生在接受知识后对知识的理解与消化加以体现。信息技术教学手段与传统教学方法有很大不同,首先从教学规律方面来看,它可以将教学信息以多样化和立体化的形成呈现出来,集感知、理解、巩固、深化为一体。这样可以促使学生在短时间内记忆知识,强化学生的记忆能力,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吸收,全面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其次,从教学规模方面来看,通过信息技术可以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构建跨时空的交流平台,吸引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再次,从教学内容方面来看,现代信息技术融合了声音、图像、文字、动画、视频等多样化知识呈现形式,具有丰富的知识来源,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消化。最后,从教学手段方面来看,有效改变了传统教学中教师、书本、学生三点一线的格局模式,能在学习过程中充分调动学生的听觉、视觉、感觉等功能器官,高度开发学生智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由此可见,在语文教学中融入现代信息技术是时展的必然需求,也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因此,教师要在具体教学中适当应用信息技术,以全面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

2 小学语文与信息技术有效整合策略

2.1 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化抽象为直观形象

由于小学生的年龄较小,他们对于语言的理解能力和感受能力较弱,尤其对于一些抽象性语言,更是无所适从,理解起来更加困难。这就需要语文教师为学生提供学习媒介,帮助学生突破学习过程中的瓶颈,解决学生的学习困难。例如,古诗文教学中,由于这部分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距离遥远,再加上古诗文的语言具有高度的凝练性,其中蕴含的意境寓意深远,对于小学生来说是学习中的难点。例如,在教学杜牧的《山行》时,为了引导学生深刻感受诗人所描绘的美妙意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设计一组诗情画意的教学课件,并配以古典优美的背景音乐,将诗文并茂的电子课件呈现在学生面前,充分刺激学生的各种感官,调动学生的学习欲望。通过信息技术实施教学,无需教师费心解说,就可以创设贴近文章的背景情境,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产生身临其境之感,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2.2 通过信息技术辅助,有效理解词义和句子

理解词义和句义是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文章内涵的基础,也是丰富学生词汇的重要环节。例如,在教学《翠鸟》时,其中对于翠鸟外形的描述有“小巧玲珑”这个词,通过查阅字典可以知道,这个词是“形体小而精巧”的意思,那么本文在此应用这个词语的用意是什么呢?于是教师可以制作相应的教学课件:先呈现宽阔的水面和茂密的芦苇,然后从远处飞来一只翠鸟,最后落在芦苇上。并指导学生仔细观察芦苇上的翠鸟,然后用鼠标点击水面,此时水中出现一条游来游去的小鱼,突然芦苇上的翠鸟,展开翅膀,双脚蹬开苇杆,闪电一般冲向水面,从水中叼起小鱼,飞向空中。通过这一段视频课件的展示,可以让学生深刻明白“小巧玲珑”在文中的含义,明白了翠鸟的机动和灵活。同时,教师可以将“贴着、疾飞”等词语放在句子中,并投影出“翠鸟贴着水面飞”和“翠鸟贴着水面疾飞”这两句话,让学生比较阅读,充分感受后者的直观性与形象性,提高学生对文章内涵的理解和把握,让学生明白“疾”字,能够充分体现出翠鸟的高超本领,从而加深学生对文章的感悟与体验。

2.3 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实现作文教学的优化

作文是体现学生语文水平的一项重要指标,是语文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小学阶段学生的思维状态主要是形象思维,对形象、直观的事物比较感兴趣,理解起来也容易,对那些抽象的事物就会不知所措。利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可以变抽象为直观形象,激发学生写作灵感,增强学生理解与记忆,帮助学生积累素材。同时,利用多媒体还可以创设逼真的教学情境,让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增强学生对材料的理解、记忆以及应用,让学生在充分熟悉材料的基础上乐于表达,敢于动笔,从而表达出自己的真情实感,喜欢上作文。

总之,实现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课程的有机整合,可以在教与学之间架起一座科学的大桥,促使教学过程和教学结构得到优化,充分发挥语言教学的重要功能。因此,作为语文教师,应积极提高自身灵活应用信息技术的能力,以及制作精良课件的水平,在传统教学与现代教学之间搭建有效平台,为促使学生发展与进步做出相应的贡献。

(淄博广电希望学校,山东 淄博 255200)

参考文献:

[1]常丽芳.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学科整合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2(4).

[2]胡曼君.浅谈小学语文与信息技术的课程整合[J].民营科技,2011(10).

[3]曹建伟.浅谈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整合的优势[J].教育实践与研究(A),2011(2).

小学语文教学的核心范文第3篇

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的表现,学生是阅读教学的主体。但是,通过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观察发现,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主要存在两个问题。一是,以集体讨论代替个人的阅读学习。小学生由于知识经验有限,自主学习的能力还比较低,表现为无法围绕一个中线展开层次性的讨论,出现偏离主题的随意性聊天,这样的理解在集体讨论中会被无形的扩大,会使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脱离核心的语文内涵,对文本的理解杂乱而没有中心;二是,以教师的个人的解读代替学生的解读。不同的学生在知识背景和生活经验上是从在差异的,不同的学生的相同的文本内容会产生多元化的理解,这是学生个性培养的基础,而教师在小学生中的权威,使得教师对文本的个人解读完全压制学生的个性化解读,最终导致学生对文本内容的趋同化理解,也必然导致学生创造力的消逝。因此,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要树立“核心语文知识”知识的意识,以促进阅读教学的有效开展。

二、树立核心语文知识的意识,有效开展阅读教学

(一)小学语文教师要树立核心语文知识的意识

语文是集语言、文字、文学为一体的综合性学科,是通过向学生传递基本的语词、语句、段落、文本的基本知识,来促进学生语言理解能力和语言运用能力的提高。语文是与生活密切相关的,小学阅读教学把小学生的生活经验、生活素材、生活情境引入课堂是必要的,也成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常见讨论。但是,许多语文教师在引入海量课外语文资源的过程中却丢失了阅读课的学习主题。例如,在一名教师的公开课程,这个教师通过图片、视频、实物等引入了丰富多彩的生活素材,在课堂教学中,通过情境表演、游戏互动、现场展示、字谜猜测等“出彩”的手段,占据了教学一半的时间,学生在各种活动中参与度很高,整堂课可以说是热闹非凡。但是,在整个课堂红教师连最基本的生字生词都没有进行教学,关键句子、关键语段的讲解就更不要说,这种舍本逐末的教育理念,对于学生语文能力的培养是无益的。核心语文知识的树立需要教师改变追求过多形式和过多资源的教育理念,以学生围绕语文知识的思维活跃状态作为课程实施的主要标准,也语文知识的巩固为目标,适当地引入语文资源采用合适的方式启发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的主动学习。

(二)核心语文知识的分析与提取

核心语文知识的树立对于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效率具有重要的作用,但是什么是核心语文知识,怎样分析文本内容,提取核心语文知识则成为小学语文教学有效的关键。核心语文知识的提取主要包括两个方法,一种是要知识赋权法,即按照具体知识点和本课教学目标之间的关联度来确定各知识点的重要性,从而确定核心语文知识。如在《比尾巴》的教学过程中,新的词汇需要掌握“比”、“尾巴”、“松”、“公”等12个生字,文章内容的目标包括了解一些动物尾巴的特点,在朗读方面的目标是学习读好问句?另一种是树形分析法,即将一节课所有的相关知识点按照树形排列,在分析这些知识点在整个知识体系中的作用,然后通过树的结构进行分配。例如,在《幸福是什么》的教学中,教学内容比较杂而琐碎,教师通过树形结构将所有的知识点列出来,然后设计树形结构,树根代表基础知识教学部分,树干代表主线教学部分,树枝是具体教学部分,这样就将很好地把握本节课的核心知识。

小学语文教学的核心范文第4篇

一、巧用信息技术,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心理学家告诉我们:“兴趣是人们对事物的选择性态度,是积极认识某事物或参加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它是学生积极获取知识、形成技能的重要动力。”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特别注意对学生兴趣的培养,尽量达到“课伊始趣亦生”的境界,因为“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常运用新异的多媒体教学手段,使教学内容和方法新颖、多样、有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二、巧用信息技术,化静为动,突破重点、难点

课堂教学要完成认知目标,就需要解决好“突出重点”和“突破难点”这两个常规问题,在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中,解决这两个问题的方法有语言叙述、挂图展示、动手操作、板书解析、讲练结合等多种。然而,当信息技术与之进行有机的整合,便会使过去靠老师口若悬河地解说、手舞足蹈地比划、表格挂图的机械呈现等手段立刻相形见绌。因此,在课堂有限的45分钟内,把传统教学手段和多媒体教学手段相结合起来解决重、难点,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太湖的风》一课中,“迎”字的教学是难点,如果将“柳”与“迎”只进行简单的比较分析,学生的印象并不深,仍有写错的现象。为此,我利用多媒体的优势制作了一组动画,先让学生来分析字型,然后演示,将“卯”与“辶”分开后,用走字底“辶”去迎“卯”字,同时包住它。这不仅再现了字义,也形象地展示了半包围结构字的结构特点。再在田字格中分步演示笔顺,强化了学生对文字的记忆。在课后的练习中全班没有一个人把这个字写错。

三、巧用信息技术,质疑解难,培养想象能力

想象是发展儿童创造力、陶冶儿童高尚情操的重要智力因素。通过想象活动的展开,观察的客体便会带着主观的想象,在儿童的眼前呈现出鲜艳、美丽的画面,显得分外丰富,想象掺杂了观察,就强化了主观感受性。运用“形、声、色”的多媒体教学手段,化静为动、化无声为有声,能激发学生的想象。在教《鼎湖山听泉》一课时,我充分利用音乐这一媒体来驰骋学生的思维,丰富学生的想象。教学中,我点击播放自己精心制作的音乐,随着那忽高忽低、忽急忽缓、忽清忽浊、忽扬忽抑的乐曲响起,让学生闭目聆听、辨识、品味,唤起他们的记忆,激起他们的想象,在脑海中再现出鼎湖山泉水的各种形态,感受泉声的奇妙:如小提琴般的轻柔,如琵琶般的清脆,如大提琴般的厚重回响,如铜管齐鸣般的雄浑磅礴。紧接着再音配像,播放介绍鼎湖山的视频影象和课文录音,让学生用眼看、用耳听、用心品,多种感官参与想象,让鼎湖山的泉水在他们的脑海中跳跃起来,既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又激起了他们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

四、巧用信息技术,训练思维,开发创造潜能

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多媒体教学的新颖性、活泼性及其较大的课堂容量,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提供了一个广阔的空间,我们可以利用多媒体手段,尽量让学生多动脑、动口、动手,尽量让学生去发现问题、质疑问题、标新立异,帮助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首先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要在培养听、说、读、写能力的同时,在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同时,把学生的思维调动起来。学生的积极思维往往是从疑问开始的,有疑问才能促使学生去探索、去创新。多媒体手段的使用要便于学生质疑。

小学语文教学的核心范文第5篇

关键词:蒙语文 教学氛围 创新能力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4)02(c)-0011-01

新课程实施以来,一直把学生的创新意识,发展创新能力,放在课堂教学的首位。因为新课程改革的主导思想是开发学生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培养创新思维的核心。蒙语文作为蒙古族学生的母语更是培育创新思维的重要学科,所以在对学生传授蒙语文语言文字的同时,必须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培养出的民族人才才能是具有创造性思维能力的与时俱进的合格的国家建设者。那么,在小学蒙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呢?下面就我十几年的蒙语文教育教学实践,浅谈一下个人心得体会。

1 运用蒙语文特殊的文化特点,创设学习情境,营造创新氛围

学生创造力发展的影响因素很多,其中环境的影响非常大,如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教师生动活泼幽默的语言、充满激情的状态,都会影响到学生的思维发展和学习状态。他们面对新的教材,新的理念,会感到兴致高昂。新课标在课程目标、内容等方面恰恰充分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思想,体现了改革创新精神。我校学生生源不一,有来自县城的,有来自乡下的,可以说大多数学生没有良好的蒙语言环境和氛围,所以绝大多数学生基本上听不懂蒙语,更谈不上会说了。学习蒙语文跟学习外语差不多。这就要求我们蒙语文教师一定要注重课堂教学。精心备课,上课,创设学习环境。每节课的教学都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从开课伊始,便精心设计情境,通过蒙语歌曲、好来宝、儿歌、舞蹈、讲故事等蒙古族特有的文化形式创设蒙语言氛围,激发学生学习蒙语、运用蒙语进行交际的渴望。为下一步教学的开展,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做好必要的铺垫。

1.1 创设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是营造创新氛围的前提,只有在这样的氛围里才能谈得上教师的循循善诱和学生的质疑问难。因此,教师必须优化课堂教学氛围,为学生创设宽松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能够“亲其师,信其道”,而后“乐其学”。在教学中,教师要融入学生当中,以他们一份子的身份参与课堂学习活动,真诚地与学生平等相处,交流见解,设身处地地从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与学生共同商量,给学生创设一种勇于思考、勇于发言的开放性教学氛围。比如低年级的蒙语文课堂,老师可以用这样的语言,激励学生:“你真棒!”“你真是朗读能手”“我们一起来学习生字好吗?”等,学生在这种和谐平等、心灵愉悦的氛围中,自然敢于质疑,敢于表达,不会人云亦云,从而培养了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也营造了良好的创新氛围,增强了学生学习蒙语文的自信心。

1.2 想方设法营造轻松快乐的学习环境

每一节上课,学生都会由下课时的轻松自由变为上课时的紧张状态,这个过程中,新课的导入就很关键了。上课前唱一首蒙语歌曲或者采取师问生答或者开火车的形式说说学过的课堂用语、生词等,不但缓冲了由休息到学习的紧张情绪,而且还调节了课堂氛围,为这一节课的学习奠定了积极的情感基础。

此外要充分利用教材,挖掘教材中所蕴含的各种积极因素,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例如:在执教蒙语文第九册《14.deel hubcas》(《14.服装》)一课时,首先让学生掌握了《en bol minii ahiin terleg,harbinaas absan yum.en bol minii ahiin ××,××absan yum.》(《这是我哥哥的夹袍,是从哈尔滨买的。这是××的××,是从××买的》)会话句式,然后利用多媒体课件呈现给学生多张适合这种句式的情景图片,学生根据情景图片,用学过的句式在小组内或者同桌间进行会话练习,最后鼓励引导学生走到前边给大家进行表演。这样学生在轻松愉悦的学习中不仅习得了蒙语文的一种句式,而且他们的创新能力得到培养,学习蒙语文的兴趣也自然而生。

2 启发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培养创新能力

想象是一种奇妙的思维方式,是在头脑中对已有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创造出新形象的思维过程。多年的教学实践告诉我们,现在的小学生好新:接受能力强;好动:思维活跃,想象力丰富;好学:求知欲强。他们有极大的创新能力可挖掘。教学中,如果善于因势利导,挖掘教材中的各种有利因素,培养和爱护学生新奇大胆的想象,那么想象定会成为他们学习和创造的永不枯竭的动力。

2.1 充分利用课文插图,鼓励引导学生想象

现行的小学蒙语文课本,生动形象的插图出现在很多课文之中,这是非常有价值的创造想象能力的资源。我们可以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边看边想,启发鼓励他们展开想象的翅膀,勇敢发表自己的想法。如在蒙语文第十一册《4.hedhen moglog budaa》(《14.几粒饭》)一课,课文插图上有两个人围着餐桌,一个人在吃,一个人在说话的场面。我先指导学生仔细观察图中的人物动作和表情,引导学生想象他们在想什么,在说什么。然后进行语言加工,表达出插图的意思。通过这样的观察、想象、表达等过程极大地促进和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想象能力。

2.2 适当延伸课文内容,激发引导学生想象

很多新事物的产生,都来源于合情合理的假设。一件事情可以有几种解决办法,一个故事可以有好多种或悲或喜的结局。根据课文内容,教师可以用假设延伸其内容,鼓励学生去想象,去创新,去发表自己新奇独特的见解,以此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教学蒙语文第十一册《13.beye tamir》(《13.体育》)一课时,用多媒体呈现本课《ci beye tamirt durtai yuu? Bi beye tamirt durtai.》(《你喜欢体育吗?我喜欢体育。》)等句式,根据句式引导学生展开想象,说出其他贴近他们学习与生活的蒙语会话,并以小组为单位到台前表演。这一环节的设计,培养了学生的想象能力、创新能力以及表达能力。

蒙语文教学中还有很多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方法,我们应根据孩子们的具体情况,根据教材内容有选择的灵活应用。多年来的教学实践让我觉得,要想培养学生的创造个性,进而使他们具有一定的创新能力,就必须对学生进行创造性的指引和诱导。我想蒙语文教师的责任绝不仅仅是传承和发扬蒙古族优秀的语言文化,更重要的是通过创造性的教学,使蒙语文教学真正成为培植蒙古族学生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的一块沃土。

参考文献

[1] 田佳梅.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创新教学策略[J].中学课程资源,20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