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策略

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策略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策略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策略

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策略范文第1篇

关键词:农牧资源加工型企业 “柠檬”市场

“柠檬”市场的含义

“柠檬”市场(the "Lemons" market)问题是由美国加州大学教授乔治・阿可洛夫(George A.Akerlof)1971年引入信息经济学研究中的著名概念,主要用来描述市场上信息不对称时,即当产品卖方对产品质量比买方掌握更多信息时,低质量产品如何驱逐高质量产品,从而使市场上的产品质量持续下降的情景。这种现象的产生是由于过度竞争市场中买卖双方对产品质量信息不对称所导致的逆向选择的结果。通常用旧车市场作为“柠檬市场”的典型事例,假设有一个二手车市场,里面的车虽然表面上看起来都一样,但其质量有很大差别。卖主对自己车的质量了解得很清楚,而买主则没法知道车的质量。假设汽车的质量由好到坏分布比较均匀,质量最好的车价格为50万元,买方会愿意出多少钱买一辆他不清楚质量的车呢?最正常的出价是25万元。那么,卖方会怎么做呢?很明显,价格在25万元以上的“好车”的主人将不再在这个市场上出售他的车了。这样一来,进入恶性循环状态,当买车的人发现有一半的车退出市场后,他们就会判断剩下的都是中等质量以下的车了,于是,买方的出价就会降到15万元,车主对此的反应是再次将质量高于15万元的车退出市场。依此类推,市场上的“好车”数量将越来越少,最终导致这个二手车市场的瓦解。在这里,人们通常所做的是“逆向选择”,它出现的原因就在于信息不对称。

“柠檬”市场现象对农牧资源加工型企业的影响

信息不完备时农牧产品加工企业技术采用决策。在信息不完备的情况下,农牧产品加工企业对新技术缺乏了解和信心,不能正确估计新技术的产出水平和投入水平。结果往往是因高估边际成本或低估边际收益而使技术采用量下降。正常情况下,最优的技术采用量为边际成本等于边际收益的均衡点,在信息不完善的情况下,农牧产品加工企业往往高估边际成本曲线,从而使技术采用量降低。因而加强与改善信息的传播将会提高农牧产品加工企业高新技术的采用量。

信息不对称时农牧资源加工型企业产品的“柠檬”问题。信息不对称是指在农牧资源加工型企业产品市场交易中卖方比买方掌握更多的信息,其导致的后果主要表现为“逆向选择”,表现为低质量产品或科技含量低的产品排挤高质量产品或科技含量高的产品。根据柠檬市场理论,买方对产品的预期将会降低,结果使高质量产品的交易量减少,而低质量产品的交易量增加。低质量产品交易比例的增加会使买方的预期进一步降低,从而导致高质量的产品需求曲线进一步下降和低质量产品的需求曲线的进一步上升,直到低质量产品全部售完为止。这时由于市场价格太低而不能使任何高质量的产品进入市场出售,即高质量产品完全被排斥在市场之外。从现实来看,信息不对称是广泛存在的现象,特别是在过度竞争的农牧资源加工型企业产品市场中,生产企业过多,垄断程度差,行业利润低,许多企业甚至处于亏损状态。但由于退出壁垒高,企业和生产要素不能顺利从该产业退出,使企业在较低利润甚至亏损状态下长期持续,由此便诱导产生了“柠檬市场”。再加之我国市场发育不完善、市场管理不规范,也给“柠檬市场”带来了生存空间,导致假冒伪劣产品充斥市场,对社会造成极大危害。

信息不对称对农牧民的影响。一方面现代农牧业发展过程中,尤其是我国农牧业发展过程中,农牧产品市场上存在着过度竞争现象;另一方面经济与技术的发展导致了农产品的复杂性、异质性和选择性增强,农牧产品质量的不确定性提高。农牧产品的生产经营者与消费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现象越来越明显、突出。在市场经济的新形式下,分散经营的农户由于市场组织程度底、信息不对称,在市场交换中无法与交易对象处于平等的地位,在承担自然风险的同时还要承担巨大的市场风险,造成市场交易中的利益流失。

克服农牧资源加工型企业产品市场中“柠檬”市场的策略

农牧资源加工型企业产品市场中的“柠檬”问题说明了不对称信息导致了市场失灵。在一个市场完全运转的理想世界里,消费者将能够在低质量的农牧资源加工型企业产品与高质量的产品之间进行选择。有些消费者会选择低质量的农牧资源加工型企业产品,而另一些消费者愿意为高质量的农牧资源加工型企业产品支付较多的货币。然而,事实上消费者在购买前不易确定一种产品的质量,因此导致农牧资源加工型企业产品的价格下降,高质量的产品被逐出市场。由于大部分农牧资源加工型企业生产的产品与一般商品的不同,即其固有的鲜活易腐、不耐储运的特点,当面临“柠檬”问题时,农牧资源加工型企业之间的恶性竞争更为突出,其利益损失也更加严重。解决农牧资源加工型企业产品市场中的“柠檬”,既有赖于变过度竞争为有效竞争的市场环境,更有赖于强化农牧资源加工型企业产品市场中的“正的”信号显示,以消除农牧资源加工型企业产品质量信息的不对称。

从宏观上来说,主要有以下两点:

培育各种农牧资源加工品市场交易中介组织,包括培育市场中间商和经纪人等。尽管这些中介组织本身并非农牧资源加工品质量信号,但他们能够使市场信号得到强化和具体化。中间商和经纪人能够利用其专业知识鉴定和识别产品质量,通过以高价格出售高质量产品、以低价格出售低质量产品建立信誉,他们的长期经营会使其获得鉴定与识别各种农牧资源加工品质量的专业知识以及守法经营的商誉,从而有助于改善买卖双方的信息不对称状况。

建立有效的农牧资源加工品市场竞争环境。变农牧资源加工品市场上的过度竞争为有效竞争,其关键在于培育具有市场竞争力的农牧资源加工品生产经营主体。依靠千千万万个小型农牧资源加工型企业独闯市场,既无法保证其在市场竞争中平等主体地位的获得,又加剧了农牧资源加工品市场的过度竞争状况。因此,要通过多种形式发育和完善规模性农牧资源加工企业,从而减少农牧资源加工领域中分散过多的经营主体局面,以此扩大企业生产规模,形成规模经济壁垒。此外,尽快完善失业保障制度、完善劳动力市场功能、对企业进行技术、经营方面的指导、帮助企业筹集转产资金等,这些都是降低农牧资源加工品市场过度竞争态势的重要举措。

从微观上来说,农牧资源加工型企业及农牧民主要应强化其产品市场“正的”信号显示方面。由信息经济学可知,要解决逆向选择和败德行为等导致的市场失灵或市场运行低效问题,必须有效制造和传播“正的”市场信号,这是对信息不完备、非对称状况的有效纠正手段。

强化农牧资源加工型企业资源及其加工品“正的”市场信号显示的主要方式有:

推进产品品牌化策略。从广大农牧民来说,强化农牧产品市场“正的”信号显示,主要在于实施农牧产品品牌战略。品牌,简言之,是市场上消费者区分不同产品的标志。经由品牌战略所形成的农牧资源产品加工品具有较高的质量,一般为有营养、口感好、安全卫生、美观大方的农牧产品加工品。农牧资源产品品牌战略是农户、企业、政府的联合经济行动,它以高度的组织化为前提、信息化为基础,在“市场引企业、企业带基地、基地联农户”的农业产业化经营框架内,以市场为导向,发挥产品的产业优势,创出农业名牌产品。基地通过定单连接农户,分散的小农户不再单独面向广大的市场,把农民从直接的市场交换中解脱出来。在“定单农业”合同中农民在交换中达到法律保证,农民的收入也得以确保。因此,实施农牧资源产品品牌化策略,有助于改变农民在市场交换中的弱势地位。

对于农牧资源加工型企业来说,在形成高质量农牧资源加工品的过程中,企业通常都进行了高成本的投入。要保证投入的回报,高质量的农牧资源加工品生产经营者往往需要强化自身的信号显示,以区别于低质量的农牧资源加工品生产经营者。因此,品牌与注册商标有利于向消费者发出农牧资源加工品质量“正的”市场信息,使其与低劣“柠檬”产品相区别。我国传统优质农牧资源加工产品具有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背景,选择商标时要充分挖掘产品的文化内涵;对于科技含量高的现代优质农牧资源加工产品,应在商标中凸现出其高科技特征,以树立农牧资源加工产品的新形象。

产品策略。第一,产品包装。很多企业忽视产品包装的信息传递功能,只顾把包装做的漂亮或者新奇,认为这样可以吸引消费者,却忽略了购买者最关心的问题。消费者购买时,对于一些同质化的产品,关注的信息就转移到质量以外了,比如保质期,使用产品的注意事项等。所以要充分利用产品包装,把产品的一些关键信息标示其上,也许就是这样一点关键的信息,使消费者就能产生偏好。第二,产品售后服务承诺。高质量产品制造者可以通过质量保证书(包退、包换、保修及假一赔二制度等)和注册商标制度来向消费者发出产品质量的正的市场信息,通过正的市场信息,使之与伪劣产品-“柠檬”产品相区别。

促销策略。第一,广告策略。在购买商品的过程中,消费者选择已知品牌的倾向性必然会大于无品牌产品,且一经使用,发现确实不错时,就会产生对该品牌的信任与依赖感,成为该品牌的忠诚顾客。因而,要破除传统“酒香不怕巷子深,酒好也要常吆喝”的现代广告促销观,借助多种现代营销策划手段与媒体,使优质农牧资源加工品品牌脱颖而出,最终成为消费者的选择。第二,产品推介会、会。一种新产品上市时,消费者对其缺乏了解,购买时就会有风险。企业应该利用新品推介会、会的机会,把新产品的特征介绍给消费者。其它如产品试用、义务咨询等都是“正的”市场信号显示的有效方式。

标准化策略。美国经济学家平狄克(Robert S.Pindyck)曾说:“有时侯,一项生意要做出声誉是不可能的。例如,大多数公路旁餐车式饭店或汽车旅店的消费者只是在旅行时去一次或几次,因此他们就没有机会做出声誉来。那么,这些饭店和旅馆如何对付‘柠檬’问题呢?一个方法就是通过标准化。在你的家乡,你可能不愿意经常到麦当劳去吃饭。但是,当你在公路上行驶并想停下来吃午餐时,麦当劳看上去就更有吸引力。原因就在于麦当劳提供了一种标准化产品”。我国农牧资源加工品标准化工作极为滞后,这极大地制约了农牧资源加工品市场的交易效率。完善农牧产品加工业的质量标准控制,提供一种标准化产品,使有关产品的质量信息明确化、具体化是防止出现“柠檬”市场和制止企业间相互压价、粗制滥造、恶性竞争的有效措施。要通过建立和实施符合国际惯例的农牧资源加工品营养品质、体积重量、等级规格、卫生安全等标准化工作,使有关农牧资源加工品质量的信息明确化、具体化,以降低消费者购买高质量农牧资源加工品的成本,并制止过度竞争所致的假冒伪劣盛行。

参考文献:

1.范晓屏,陆韶文.信息不对称下销售者信号传递的策略选择.企业经济,2002

2.吴恒.信息不对称的市场:逆向选择、信息传递与信息甄别.商业研究,2002

3.徐金海.农产品市场中的“柠檬”问题及其解决思路.当代经济研究,2002

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策略范文第2篇

关键词:不对称信息;市场效率;信号传递;重复博弈

作者简介:杨光辉(1963- ),男,湖南新邵人,深圳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博士,主要从事经济统计研究。

中图分类号:F0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1096(2008)06-0001-04

收稿日期:2008-09-23

一、信息不对称问题与实验研究方法

西方经典微观经济分析中,通常假定生产者和消费者都拥有完全的信息,其面临的风险非常清楚。然而由于市场信息不灵、存在不确定性的因素和风险,人们很难全面掌握这种不确定性,也很难准确获得风险因素等方面的信息。

当产品质量不能在购买前被人们了解的时候,生产者可能会选择低质量标准进行生产并导致市场的低效率,原因在于信息不对称。在市场中,产品质量或资产价值通常被看作私人信息,是难以被观察到,这样的信息本身就是有价值的商品,是不能免费透漏给观察者的。也就是说,未来的收益或股息等信息常常是不能完全被观测到的。例如,如果人们想在风险市场中用股票价格的变化去测算新规则的效果,那么就有必要准确获得交易者获知规则前后的数据,如果某些新规则或相关信息在立法或之前就泄露出去,那么所观测的股票价格数据,用其反映新规则实际效果就会大打折扣。

在实验室条件下,准确、准时的信息和信息可以控制,为克服上述信息及其不对称所带来的问题,利用实验的研究方法可以自然的再现不对称信息对市场效率和行为效果的影响,对于信息是否能够在市场中发挥作用或通过市场得到揭示?实验的研究方法可以给出比较好的结果,并可对市场中信息传播的机制进行深入研究,成为实验经济学的重要研究领域。

研究信号和信号传递是解决不对称信息问题的重要领域。例如,教育文凭和商品的品牌是劳动力市场和商品市场上的典型信号,广告是信号传递的重要方法,它可以通过信号的传递影响消费者行为,广告对于高质量商品的生产者比低质量商品的生产者更具有价值。因为,前者希望能反复销售其产品,而后者则希望或不得不采取“一锤子买卖”行为,信号可以避免信息不对称现象的发生。针对不同类型的不对称信息问题,可以建立不同的研究模型。由于信息不对称的程度不同,市场参与者了解信息的渠道不同,信号的传递机制不同,信息针对不同参与者的价值和作用不同,不同参与者获取信息的能力不同,在信息不对称情况下,市场如何运行?这些均衡的性质和特点是什么?是否存在改进市场效率的方法?在资产市场中资产交易双方的博弈,受各种不确定因素特别是信息不对称因素的影响,实验经济学家们利用实验这一特别的方法展开专门的研究,方法和结果富有创意,为开展经济学研究领域开创了一片新领域,值得归纳和总结。

二、不对称信息下的实验

考虑质量信息不能在购买前查明的一类产品,卖者拥有质量信息,并假定产品只有两种质量水平,高或低。通过实验来考虑导致市场失灵的一系列事件,其一个目的就是证实普遍存在的这种无效率,并评估在改正信息条件下的效率。事实上,实验室的实验结果表明,在简单的产品质量信息不对称情况下所产生的市场是无效率的。

Lynch(1986)等用修改了的标准双向拍卖,要求每一个卖者在交易过程开始前选择产品的质量水平。实验中对质量等级差别的描述是把产品用x和Y这样的术语表述,使被试者对产品的主观意愿变得模糊,若把产品表述为等级1和等级2等方式,虽然对产品质量的选择比较方便,但也暗示了质量的排列顺序,若用高质量和低质量,这种表述的优点是使人们避免了对产品质量的混淆,但在经济上诱导了人们对高质量产品的偏好。该实验采用了带有暗示的表述方法:两种产品被打上正常品和优等品标签,优等品要花更多成本去生产,因而对买者更有价值。假设每单位优等品的成本是120,而正常品的成本为20。每个卖者提供的产品只有一种质量水平。

图1中表示的是由6个卖者和8个买者组成的市场,实验持续7到14个时段,使用标准的口头双向拍卖程序。卖者每次可供两个单位产品,6个卖者最多有12个单位的供给。优等品的供给函数就是价格处于120的水平线,而正常品的供给函数是价格处于20的水平线及其数量在12处的垂直线,图中分别用实线ss和虚线SR表示。8个买者的每一个分别以330、300和270法郎的价格购买第一、第二和第三个单位的优等品,以180、165、150价值购买正常品的第一、第二和第三个单位。因此,在图1中的实线DS和虚线DR分别为优等品和正常品的市场需求曲线。优等品的供求曲线(实线)在价格300处相交,其交易剩余为2400(由供求曲线之间的区域确定)。而正常品的供求曲线(虚线)相交于165,此时,正常品的交易剩余减少到1860。比起优等品的最大交易剩余,正常品的均衡是相对无效率的,其交易剩余只达到78%(1860/2400)。如果买者在购买前不能观察到产品质量水平,卖者会更有动力提供正常品,因为,他会比优等品以每单位低出100的成本进行生产。

许多经济学家相信,市场的多样性可以避免“柠檬”结局,无效率的均衡可以避免。例如,如果卖者做广告,提供保证书,或者根据以前的表现以名誉担保等。Lynch在所设计的21个双向拍卖实验中引入了这些变量,以评估这些变量的影响效果。实验结果表明,当卖者的身份不透漏给买者(于是避免了名誉的影响),卖者被禁止泄露质量信息,无效率的柠檬市场结局必定会产生。实验中的各时段,有96%的单位卖的都是正常品,平均价格处于正常品均衡价格的5法郎范围内,这些时段的平均效率甚至低于柠檬市场均衡预期的78%。

在卖者的身份已知,但禁止广告和诚实公布质量情形,最初买者以高于正常品均衡的价格购买了一些正常品,后来竞争驱使正常品价格逐步下降,到最后买者只愿以正常品价格支付,尽管卖者努力并偶尔提供优等品,但其平均交易效率只达到73%,低于柠檬市场均衡预期的78%。当自愿或者委托他人做诚实的广告,公布产品质量给买者,实验监督人员要求卖者诚实公布信息,则均衡价格都集中到优等品预期的竞争价格处,市场立即变成优等品的有效均衡。

上述的各实验局,使用的都是双向拍卖交易制度,这一制度是针对类似金融交易市场而设计的,对于其他交易制度,比如明码标价市场,或不公开交易市场,它们常常被认为更容易产生无效率、低质量结局的市场。

产品的成本和价值依赖质量等级,如果交易的所有单位都是某一特定等级,而且以这一等级的竞争性

价格交易,可计算该等级下的交易剩余。在Holt和Sherman(1990)的设计中,产生最大化交易剩余的等级并不是质量最高的等级,就像无效率低质量一样,高质量也会产生市场的无效率。其实验中,从开始到结束,交易前卖者公布价格和质量等级,结果是平均质量等级是接近最大化交易剩余的等级水平,并从交易中可以实现84%的最大可能的剩余。如果在这些时段里明标的只是价格,而不是质量等级,平均质量等级就会降低,从交易中可以实现的剩余只有46%。

DeJong,D.V等(1985)设计了一系列由4个一组的密封出价拍卖实验,用来评估委托方面的道德风险问题。在实验中,卖者能反复提供多种质量等级的产品,实验结果表明,产品质量等级高并不一定带来效率,低效率低质量在这些实验中频繁出现。如果使用需要付出成本的审计机制可以使无效率低质量的出现次数稳定地减少,低质量的结局可从60%减少到4%。由于设计安排的复杂性,质量增加的原因或者是因为审计所提供的附加信息,或者是受惩罚效应的威慑。尽管改进了成交的质量,然而,通过改进质量提高效率所带来的剩余几乎完全被用于审计的支出,使得整个市场的表现并未得到改进。若在每局的最后时段砍掉调查的费用,并没有遭受服务质量降级问题,这或许是买者在实验局早期时段的过多调查建立了名誉的原因。

三、为解决不对称信息问题的实验

1、名誉的作用

虽然不对称信息处处存在,但是现实中,出现市场失灵的现象并不多,市场依然在正常运作,原因之一就是名誉的作用。高质量产品和服务的供应者并不会受市场的任意摆布,而毫无反应。相反,他们常常想尽办法展示其产品和服务的高质量,他们不想只做“一锤子买卖”,他们要树立自己的信誉,建立自己的品牌。

虽然无效率结局可以通过审计和制定规则得到缓解。但这种直接的干涉,常常引起不愿见到的政治经济后果。在使用规则作为解决办法前应该了解市场是否能够通过发展名誉方式自然地解决不对称信息问题。

DeJong等(1985)的报告中指出,尽管卖者的短期动机是降低质量,但大约有一半的时候成交的还都是高质量产品。Lynch等(1986)报告的双向拍卖市场中成交高质量的结局也说明,名誉作用有时足够大,可提升市场效率。在实验中,虽然买者知道卖者的身份,卖者不能在明码标价时公布产品质量,但买者能够跟踪卖者在上个时段与他们成交的产品质量。由于优等品的优势,成交大都集中在高质量产品竞争性价格点线附近,其市场效率相当高。

虽然名誉对成交高质量产品有一定的作用帮助,但实验中给出的各种条件提醒我们,名誉的演化是难以预测的。实验结果的多变反映了被试者基本身份条件的差别,其多变性或许是某些无意识和潜在的不可控因素造成的,但也可能是个人倾向于合作这样一种不可控因素。结局的多变性本身是很有趣的事情,也提醒我们,做更多的实验也许是必要的。

2、重复博弈实验

处理复杂市场多变的一种办法是改进环境条件,使关键因素隔离开来。例如,Davis和Holt(1991)考察了一类3人博弈中发展名誉的实验,实验中使用了显性的惩罚奖励办法:单个买者面对两个卖者,当一阶段成交的是低质量产品时,买者在下一阶段就转走。这种三人博弈,通过用转走策略,买者很自然地对卖者做出了“惩罚”。

图2中,买者可以在卖者S1和S2之间选择。买者的收益在每个方框的左下部,卖者S1和S2的收益分别在每个方框的中部和右上部。每个卖者可以选择提供高质量或低质量产品,买者的购买策略为选择卖者S1或S2,买卖双方的行动是同时做出的,所以在购买前双方对成交的质量未知。

为便于理解,假定买者的行动为选择S1,从卖者s1处购买,而卖者S1的行动为L提供低质量产品,则卖者S1的收益为70美分,而买者只得到32美分,对卖者S2,因不被选择,其收益为0。注意,卖者S1选择L比选择H可多获得20美分,但质量的降低使买者减少55美分的收益。图4右边下部的方框也可看到,卖者S2像卖者S1一样有提供低质量产品的动机。

在只有1阶段的博弈中,对每一个卖者,提供低质量的产品(选择L)都是占优策略,而对于买者,选择S1和S2并无差别。然而,如果博弈能重复一次,人们会更有效地运用“转走惩罚”和“留下奖励”的策略。在第一阶段中“合作”成交高质量产品则是均衡策略的一部分,但卖者在子博弈完美均衡中的最后一个阶段都是提供低质量产品,这是个弱均衡。

Davis和Holt设计了有9个实验局,每局有9个无经验的被试者,使用了图2中的参数。实验中卖者提供的产品质量给定,不显示给其他卖者。接下来的每一局博弈,被试者都以匿名方式重新安排进新的3人组合。实验分为三组,每组3局,1组由一系列单阶段博弈组成,另外两组由两阶段博弈和十阶段博弈组成。

卖者根据买者的惩罚/奖励策略而产生与其一致的策略调整,买者可以发出各种各样的惩罚信息,从单阶段的转走到所有剩下阶段的转走,最直接的惩罚/奖励策略就是买者通过转走惩罚那些提供低质量产品的卖者,通过留下奖励那些在每个时段以及后续时段都提供高质量产品的卖者。正如表1中间一列所反映的那样,二阶段和十阶段博弈数据表明,这种简单的策略对大多数买者是非常自然的事情,不论设置如何,每一局大约70%的买者采用了简单的转走/留下策略。然而,表中第三列说明,这种策略只有在十阶段博弈中成交的质量才有所提高。在十阶段的最后3局博弈中,合作比率(卖者在所有阶段提供高质量产品的次数占总成交次数的比率)为72%,在两阶段的博弈局中为26%。可见,两阶段博弈中的合作比率基本上与没有惩罚的单阶段博弈成交高质量产品的情况(23%)相同。

总之,惩罚在购买以及其他方面对买者来说显然是非常自然的策略。然而,用这种方式的惩罚和奖励仅仅当买卖双方的交道达到充分多次时才能改进质量,这样买者通过不容忍成交低质量产品而促进了名誉。也有研究指出,在不对称信息环境下低质量产品的成交状况,其实就是买者和卖者之间打交道次数的函数。

3、信号显示模型

Miller和Plott(1985)考察了双向拍卖市场中区分高质量和低质量产品的一类信号显示能力。实验由11局组成,包括6个卖者和4~6个买者。在每局实验中,卖者可以自己选择质量(低成本的正常品或者是高成本的优等品)等级,可以决定出让的价格和每单位的质量增量(质量增量信号和成交的等级之间可能存在关系)。买者在购买前不能区分正常品和优等品,但卖者可以把选定的质量增量作为他们提品的组成部分告诉买者,优等品所附加的质量增量成本低于正常品。这意味着允许卖者通过质量增量发出的等级信息传递优等品信号。每个买者根据等级和买入的质量增量数

可得到一定的补偿。

市场的组织是口头双向拍卖,买者和卖者在同一房间,除价格和质量增量信息特别外,要价和出价按通常方式进行,例如,出价的形式是“S1在320出50单位”表示卖者S1愿意提供质量增量50的一个单位卖320法郎。每一交易时段结束时,被卖的每一个单位的质量等级公布出来。在后续的时段里,成交的等级在事后进一步用彩色粉笔圈起来。

观察所做实验的分离均衡,显示加一个单位的质量增量与不可观察的等级之间存在相关关系。那就是买者在质量增量高的产品上愿意支付更多,比起提供正常品的卖者,提供优等品的卖者可以通过增加质量增量的方式与前者区分开来,即使前者宣称有利可图,甚至将正常品以优等品的价格卖出。如果提供优等品的卖者没有提供足够的质量增量,那么正常品的卖者将有动机增加质量增量而使卖出的产品趋向于优等品的价格。

在Miller和Plott所做的大约一半的实验局中,通过信号显示和传递以区分质量具有重要意义,最初的信号显示是提供额外的增量,也就是说,为了区分质量差别需要额外的信号。额外的质量增量降低了正常品的销售水平,进而,使用于区分质量差别的增量支出下降,这也说明我国市场中“三包”和没有“三包”的产品获得不同的市场待遇。当优等品和正常品的信号显示和传递成本都比较大时,市场上有效的信号显示和传递就会频繁发生。这个实验表明,信号显示和传递在产品内在价格和质量选择范围比较大的环境中是可能的。然而,在同一房间中被试者之间的接触信号(例如,语调、身体语言)也增加了结果变化的可能性,为解决更多理论和应用问题需要在更加细致和完备的实验条件下加以考察。

四、结语

弗农・史密斯(VemonL.Smith)在上世纪60年代就用实验科学研究经济学,通过实验来验证市场机制的有效性,实验表明即使拥有很少信息,只要参与者达到一定数量,市场就会很快收敛到一般竞争性均衡,而经典理论的结论却是,市场的有效性需要大量具有信息的参与者。正因为其开创性研究在2002年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

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策略范文第3篇

【关键词】数字经济;经济学;高质量发展

1引言

随着数字经济的发展,尤其是基于5G技术的发展,数字经济成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实践证明,数字经济的崛起与发展对社会经济产生诸多影响,因此,立足于经济学视角详细分析我国数字经济的崛起与发展,以此为数字经济健康发展而提供支撑。

2数字经济的概述

2.1数字经济的模式

数字经济,作为经济学概念的数字经济是人类通过大数据(数字化的知识与信息)的识别、选择、过滤、存储、使用,引导、实现资源的快速优化配置与再生、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经济形态。其中网红经济是数字经济的一种类型。根据调查,我国网络经济发展起步于20世纪90年代,其主要是以网络为主。按照数字经济的变现方式,数字经济可以分为:一是线上数字经济,其主要是通过线上交易完成商品流通;二是线下经济,其主要是利用网红效应实施的系列经济活动。

2.2数字经济的发展优势

发展数字经济具有较高的优势:首先,数字经济是带动经济产业结构转型发展的重要战略。基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不断推进,推动产业结构性转型升级成为当前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战略,而数字经济的发展可以带动产业结构的快速转型,带动一批新兴产业的发展,从而有效地推动社会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其次,数字经济成为巩固脱贫攻坚的重要举措。以陕西省为例,陕西省通过大力发展数字经济,电商扶贫和消费扶贫成效明显,通过组织系列扶贫活动及大力发展农村电商产业,有效带动4万多个贫困户增加收入。积极推广“名校+”“名师+”远程教育帮扶模式和“互联网+健康扶贫”模式,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不断促进优质服务资源下沉,向农村地区延伸覆盖。推进网络扶贫与数字乡村发展有机衔接,积极实施数字乡村发展“六大行动”,促进乡村全面发展。河南省大荔、柞水、佛坪和杨凌4县区被确定为国家首批数字乡村建设试点县。

2.3数字经济发展的负面影响

任何经济发展模式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结合调查,数字经济发展所产生的负面影响主要表现为:一是技术快速革新导致部分人群摩擦性失业。技术带动产业升级,数字经济依托于互联网技术而发展,技术的进步创造一些新的岗位,同时数字化推动的第四次工业革命有可能导致大面积“技术性失业”,对就业市场、民众生活与广大社会造成的影响是痛苦的。数字经济对劳动者的数字技能和数字素养提出很高的要求,不具有数字素养的人将面临失业和边缘化危险。二是线上平台强势压低线下实体收入。线上平台经济是数字经济的典型模式。线上经济的便捷性塑造了一批具有极高粘性的消费者,加之没有店租等实体成本的负担,线上平台相较于线下从业者往往有更强的竞争力。在线上平台的竞争压力下,大量线下实体从业者被迫降低利润目标,甚至面临破产。三是巨头垄断挤压中小企业生存空间。数据是一种边际成本递减的生产资料,数据一旦形成规模就具有天然的扩张性,不受规制的扩张必将走向垄断,垄断的后果是行业资源集中与行业内部分化加剧。在这样的竞争格局下,行业资源高度集中,互联网巨头与小微企业差距悬殊,并且差距还在渐渐扩大。

3数字经济崛起的原因

数字经济是未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方式,也是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的重要手段。根据调查,我国数字经济发展呈现快速发展的趋势,例如,2016-2020年我国数字经济呈现增长态势,从623亿元增长至3419亿元,增长了2796亿元,如图1所示。其中,直播带货成为数字经济发展的重要方式,尤其是2020年肺炎疫情发生后,我国直播带货成为拉动国民消费的重要方式。2020年直播电商占GDP比重达27.8%,年增速高达227.7%。通过深入分析,我国数字经济之所以取得巨大成效,主要决定因素有以下方面。

3.1数字经济和新媒体的迅速发展

我国进入数字化经济时代,数字经济成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因素。尤其是基于5G技术的发展为数字经济发展注入了稳定的发展动力。5G技术能够为网络直播提供稳定的信号,为直播带货提供更为便捷的服务。例如,基于5G技术的发展,数字经济的平台形式更加丰富,为市场消费者提供了多元化的观看平台,有效地刺激了粉丝的消费欲望。尤其是2020年肺炎疫情发生后,基于“居家隔离”政策的实施,网络购物成为满足人们消费的重要方式,提高了人们对网络的依赖性,进而扩大了数字经济的粉丝量。据统计,2020年我国移动用户占比达互联网用户数量整体的99%,手机流量时代全面来临。可以说庞大的网络群体为数字经济发展注入了大力的潜在客户。网红利用营销手段,猎取消费者心理,通过高粘度、高互动的方式拉近与粉丝的距离,并且通过精准的营销手段引导粉丝消费,形成价值回报。

3.2国家高质量发展政策的支持

基于“双创”战略的实施,推动经济产业结构调整,拉动国内消费成为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数字经济的发展已经上升到国家政策,例如,在全国经济发展会议中多次强调要大力发展民营企业,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数字经济是民营经济、“双创”战略实施的具体体现。为支持数字经济的发展,国家层面、地方省市出台了诸多优惠政策,如表1所示。陕西省加强数字领域标准制定,探索推进数字经济领域地方立法,完善数字经济政策体系。围绕“数字产业化”与“产业数字化”2条路线,打造“一带一路”数字经济核心区。目前陕西数字经济基础设施发展水平位列全国第12位,数字经济产业蓬勃发展的西安,助力陕西加速步入“数字时代”。

3.3人们生活方式与消费观念的转变

我国进入新时代,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成为主要目标。2020年我国实现绝对全面脱贫攻坚战役的胜利,我国进入全面小康社会,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尤其是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个性化消费成为当前90后、00后消费的主要方式。相比80后消费群体而言,新一代消费群体具有更强的包容性与创意性。所以数字经济的发展迎合了当下消费主体的个性化消费理念:一是基于数字化经济的发展,尤其是在线支付方式的转变为数字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发展契机。例如,消费者在消费的过程中,由于支付方式实现了自动化操作,因此一定程度会刺激消费者消费欲望,产生诸多“不必要消费”。二是新一代消费群体的“懒惰性”催生数字经济的发展。数字经济实现了居家消费的方式,大大节省了新一代消费群体的时间。

3.4数字经济基础设施持续夯实

数字经济发展依赖于完善的基础配套体系。一是我国物流产业快速发展。根据调查,目前我国物流产业体系呈现快速发展的趋势,尤其是近些年我国物流产业技术不断创新。冷供应链物流技术不断发展,有效地保护了新鲜食品的质量。例如,根据调查,基于冷供应链技术的发展,生鲜农副产品的网络销售额不断扩大。大力发展物流产业成为国家政策,道路、网络成为物流发展的重要支撑。近些年国家加大了对上述产业的支持。二是网络建设力度不断增加。在5G通讯方面,截至2020年5月底,陕西5G基站已累计开通7621个,力争打造中西部地区5G网络建设先行区,为后续5G产业发展与应用奠定基础。

4数字经济的经济学效用分析

4.1经济增长效用分析

经济模式存在的本质就是促进经济发展,为消费者提供更大的消费满意感。数字经济是一种新型经济模式,是数字化经济发展的产物。数字经济的快速发展有效带动了经济的快速增长:一是数字经济带动了经济产业转型升级。通过数字经济的发展可以改变传统的粗放型、高能源消耗型产业的发展,从而引导地方产业向数字化、智能化方向发展。例如,陕西省是全国有名的网红城市,通过互联网传播有效带动了旅游产业的高质量发展。二是数字经济催生了诸多新职业,助力于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数字经济有效带动了农业的高质量发展,例如,通过助农直播带货可以将诸多农副产品推广到全国,以此提升农副产品的市场价值,形成品牌效应。与此同时,数字经济的发展也有效地丰富了就业岗位,拓宽了就业渠道。以网络直播为例,网红直播带货不仅需要大量的后台客服岗位,而且还需要大量的物流配送人员,因此,数字经济的发展有效提高了我国的就业率。

4.2营销效用分析

数字经济不仅带动了产业转型升级,而且为消费者提供了便捷的生活方式,尤其是线上购物模式的发展改变了消费者的消费方式。一是数字经济模式下的营销方式实现了全员营销模式,营销人员面对的是所有的受众,需要了解消费者在态度与行为上的改变,因此迫使电商企业要从过去的营销局部视角升华为用户、文化、生意、经济、民生的大局观。二是细化市场。市场细分和目标定位都是确定品牌营销策略的关键要素。在数字经济中,人与人之间的互通互联性不断提高。因此,企业通过大数据洞察了解目标用户,以精品内容与品牌用户创造共鸣,以优质产品和资源矩阵搭建更贴近用户的营销场景,全面助力品牌实现营销突围。

4.3数字经济文化效用分析

文化效用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内容,数字经济发展背后是当地文化的传承与发展。陕西是网红城市,例如,基于数字经济的发展,西安加入GDP万亿俱乐部,2020年西安市GDP增速5.2%,总量10020亿元左右。根据调查,当前我国网红更多采取的MCN批量生产的模式,导致缺乏内涵文化。而依托区域独特文化可以有效带动经济的发展。例如,陕西老乔是一名美食博主,在抖音上的粉丝为1200万,其认为自己走红的原因归功于陕西博大精深的饮食文化。可见,数字经济的发展有效地宣传了当地的特色文化,弘扬了当地传统文化。另外,数字经济变现速度快,网红一夜成名现象助长了急功近利的社会风气,加剧了享乐主义和拜金主义等错误思想的传播,对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产生冲击。

5结语

总之,数字经济作为一种新的经济模式,是时代变迁和市场变化共同作用下的产物。数字经济的发展不仅更加符合当代社会心态与社会价值的变化,更好地满足了人们的物质文化需求,也发挥了其经济学的本质,促进了“双创”发展及经济结构的优化升级。但是同时数字经济所带来的负面影响也不容小觑,其归根结底是缺乏正确引导和有力监管以及其自身缺陷的产物,我国应积极消除数字经济的负面影响,通过政府完善数字经济相关管理制度、数字经济主体自觉维护数字经济生态环境、社会公众共同监督等方式引导数字经济健康发展,以放大数字经济对经济的积极贡献,规避克服其负面影响,促进其高质量发展。

【参考文献】

【1】陆婧怡,杨秀丽.网红经济的经济学效用分析[J].经济研究导刊,2019(23):59-61.

【2】韩雪.我国“网红经济”的崛起与发展———基于政治经济学视角[J].产业与科技论坛,2021(08):15-17.

【3】彭妍,李星星.浅析数字经济及其影响[J].商业经济,2019(08):109-110.

【4】吴晓辉.浅谈疫情之下的“宅文化”传播[J].新闻传播,2020(07):16-17.

【5】姜佳奇.数字经济下直播对消费者购买决策的影响因素分析[D].北京:北京邮电大学,2019.

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策略范文第4篇

关键词:电力生产营销;问题;创新

0、前言

党的十后,将城市化建设作为了未来国民经济建设的目标,这在给电力市场带来机遇的同时,也为电力市场如何适应当前经济发展的需求提出了挑战。随着对电力市场量的需求的增加,必然给电力市场质的要求带来挑战。供电企业如何应对当前社会经济的发展,值得我们研究。营销是供电企业确保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手段,如何针对当前电力市场需求现状,制定有效的营销策略,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显然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原有的营销对策已无法满足当前经济发展的需求,那么只有创新营销对策才能更好的满足当前市场的需求。

1、电力市场营销的涵义及特点

电力市场营销就是电力企业在变化的市场环境中,以满足人们的电力消费需求为目的,通过电力企业一系列与市场有关的经营活动,提供满足消费需要的电力产品和相应的服务,从而实现电力企业开拓市场、占领市场的目标。电力营销与一般商品的营销区别:种类不同,供电企业供应的仅是品种单一的电能商品,一般商品是含有多型号、多规格、多种类的商品。但电力商品会因用户用电要求不同,而采用不同的电价,从而形成一种商品多种价格;存货成本不同,由于电能不能储存,所以要求发售在同一瞬间完成。因此和其他商品相比,不必考虑存货成本对营销的影响;电能商品的分销渠道要受到电网覆盖范围的限制,而电网的建设投资巨大,技术要求高,因此电能商品不能像其他商品那样,随意改变分销渠道;电能产品的销售在很大程度上依赖用电设备和电器的使用,因此,电力市场营销要和用电商品的营销相互作用,相得益彰;电能商品出故障时,对用户的影响往往是大面积的、群体的、而不是单一的,因此,供电部门必须建立全天候的、快捷的抢修服务队伍;由于电能商品的公用性,使得电力市场具有不可放弃性。

2、电力市场营销中存在的问题

最近两年,由于燃煤价格的大力上涨,电价的原地不动,导致燃煤电厂的严重亏损。目前我国以燃煤发电为主,发电量与效益形成了反比关系,发电企业的积极性受到较大打击,致使我国目前暂时的电力供不应求,但随着国家的宏观调控,新能源发电项目的投产,电力会很快的回弹到供大于求的局面,电力销售也面临着市场营销问题。纵观我国供电企业的现状,营销工作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一是电价不适应市场运动规律,电价是电力企业进行杠杆调节、开拓电力市场的工具,应随着市场经济的运动规律而由市场进行调节,但目前的电价是政策性的,无法满足市场经济的要求,如近年煤价暴涨,导致发电成本的大幅上扬,而电价原地踏步,造成了发电企业的严重亏损,极大地打击了发电积极性,以致造成目前电力紧张的严重后果。而在燃煤价格便宜、物价相对较低的前几年,电价依然坚挺,严重打击了民众用电的积极性。二是电力企业营销人员市场意识淡薄,由于目前供电企业的垄断经营,拥有部分行政职能,致使供电企业的市场意识淡薄,皇帝女儿不愁嫁的思想依然存在,营销人员不是以客户为中心、以市场为目标,不能根据市场的需求及时作出反应,导致部分客户去寻找其他新的替代品,流失了客户源,降低了销量,严重影响了企业的效益。三是缺乏对替代品竞争的研究,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电的替代品也在不断增多,如燃油、天然气、煤油等,电力企业缺乏对竞争对手的分析、研究,不能以优势占领市场,相反已经占领的市场正在逐渐的被竞争对手代替。

3、电力市场营销对策的创新

第一,电力服务策略。针对商品的特殊性、电力营销与一般商品的营销的区别。企业要获取市场份额,必须以适当的方式,用适当的价格,将合适的产品,通过适当的渠道传递给顾客。服务营销是电力企业在营销活动中为使客户所购电能满足其生产和生活的需要,以劳务的形式向客户提供有价值的相应的业务活动,电力企业不仅要向客户提供合格的电能,还要通过各种方式向客户提供相应的优质服务,使电力客户对电力产品感到使用方便,供应可靠,服务及时、周到。以用户需求为核心最大限度的满足用户需求。根据客户的用电情况,建立巡访制,定时进行回访,倾听他们的心声、诉求,根据他们的需求及时调整产品结构、制定相应的营销策略,如主动针对性的服务、免费对其进行技术与安全的培训,定期对其用电设备进行检查、业务指导、预防、消除隐患,提高用户的满意度和忠诚度。在营销活动中为客户提供方便、快捷、优质的服务,提高电力企业信誉,增强竞争力,进而扩大电力消费市场,做到保证连续供电、电能质量好、价格合理、购买手续简单、结算方便及周到满意的全方位、便捷的服务,这是电力企业永恒追求的目标。第二,电力产品策略。电能产品质量策略,在目前电能与替代能源的竞争日趋激烈,以及电能产品供大于求的情况下,供电企业要采取的产品质量决策是提高电能产品质量,以提高企业收益和市场占有率。实施电能产品差异化策略,为了迎合广大用电客户的不同需要,以吸引更多的用电客户,开拓用电市场,供电企业要不断增加电能产品组合的深度。对于一些特殊企业,其对电能的供电可靠性、供电频率、供电电压等技术指标有特殊要求,应该为其供应高质量的电能产品。实施电能产品的品牌策略,目前供电企业主要面临下列两类竞争,在与其他替代能源竞争时,电能产品本身有其特殊之处,可以实施电能产品的品牌策略;在电力行业内竞争时,电能产品在核心产品层次上来讲,是一种同质品,而由于不同供应企业在质量、服务、形象等方面仍然存在不同差异。所以在有形产品和附加产品层次上,电能产品又可以看成异质品,故供电企业可以实施品牌策略。第三,电力价格的调整策略。

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策略范文第5篇

【关键词】始销优惠;声誉投资;CPA业

CPA的声誉作为声誉的一种,是从事CPA审计职业的个人(注册会计师)和组织(会计师事务所)在审计的过程中坚持独立、客观、公正的原则,保持应有的职业谨慎,严格按照审计准则发表审计意见,长期以来受到社会公众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会计师事务所的声誉既包括了注册会计师个人的声誉,也具体的体现了整个行业的声誉。因此,关注会计师事务所的声誉更具有现实价值。

一、对我国CPA业的声誉投资分析

在信息不对称和消费者重复购买的情况下,大部分学者认为,对我国CPA业声誉投资分析采取始销优惠制度(即在开始销售产品时收取低价)比较适度。那么,会计师事务所怎样选择声誉策略呢?

假定:

条件1,审计市场上存在两种类型的客户(一类是质量敏感型客户,另一类是质量不敏感型客户);

条件2,审计市场上存在尼尔逊效应。

会计师事务所如何选择进入策略呢?

假定选择的是面向质量敏感型客户收取溢价。此时,由于会计师事务所在以前未进入该市场,未进行过声誉投资。消费者认为它进行质量欺诈的可能性较高,即使它提供的是真正高质量的审计产品,消费者可能仍然不相信。为了消除消费者的疑虑,会计师事务所只有较同质的竞争性产品制定更高的价格。但理性的消费者显然不会落入圈套,即不会从一家不知底细的会计师事务所那里以更高的价格购买在别处也可以获得的同质量审计产品。面对上述困境,声誉低的会计师事务所只有首先面向质量不敏感型客户,向它们提供高质量的审计产品,但收取低价。这一策略将使得该会计师事务所产生短期亏损,但这种亏损实际上是对声誉的一种投资。随着时间的推移,声誉将首先在质量不敏感型客户中建立起来,逐步扩散到质量敏感型客户中。当质量声誉在后一部分客户中建立起来后,会计师事务所即可以向他们收取溢价。预期的溢价总额超过会计师事务所提供低质量审计产品进行欺诈的机会成本,双方达成均衡。

借鉴克瑞普斯、米尔格罗姆、罗伯茨和威尔孙(Kreps、Milgrom、RobertsandWilson,1982)的声誉模型(reputationmodel)(以下简称KMRW模型),对会计师事务所声誉进行模型化的分析。KMRW模型将不完全信息引入重复博弈,证明,只要消费者对生产者的信息不完全就可能会有声誉效应。

假定:

①会计师事务所有两种审计质量可以选择:一种是低质量的审计,即Q=0,此时其审计的单位成本为C0;另一种是高质量的审计,即Q=1,此时其审计的单位成本为C1;且Co<C1。

②会计师事务所在审计的过程中其行为有两种可能:一是诚实审计的概率为γ;二是不诚实审计的概率为(1-γ)。诚实审计的会计师事务所总是提供高质量的产品(高质量的审计报告);不诚实的会计师事务所则试图获取最大化的跨期利润。

③在每一个时期,会计师事务所报一个审计价格,然后选择审计质量。

④审计报告使用者在后一时期才了解审计报告的质量。

⑤审计价格为P。

⑥表示贴现因子δ。

如果不诚实审计的会计师事务所在第Ⅰ期提供低质量的审计,则能够节省的审计成本是(C1—C0)。那么在第Ⅱ期,社会公众了解到该会计师事务所是不诚实的时候,就会放弃使用该审计报告,会计师事务所获取的利润为0。

如果会计师事务所在第Ⅰ期选择提供高质量的审计产品,则社会公众相信会计师事务所是诚实的并愿意支付P,即使在第Ⅱ期该会计师事务所提供低质量审计产品,则榨取的声誉价值为(P-C0),那么它在第Ⅱ期可以获得的最高利润为δ(P-C0)。

如果(C1-C0)>δ(P-C0),不诚实审计的会计师事务所的最优战略为:在第Ⅰ期提供低质量审计产品,第Ⅱ期审计产品最高报价为Pγ。

反之,如果(C1-C0)<δ(P-C0),由于提供低质量审计产品而节省的审计成本小于诚实声誉的价值,不诚实的会计师事务所在第Ⅰ期可能会模仿诚实的会计师事务所提供高质量的审计产品。此时又可以分为两种情况:

如果(C1-C0)<δ(Pγ-C0),不诚实审计的会计师事务所在第Ⅰ期将提供高质量的产品,社会公众愿意支付的价格为P,不诚实的生产者获取声誉价值(P-Cl)。

如果δ(P-C0)>(Cl-C0)>δ(Pγ-C0),唯一的均衡是不诚实审计的会计师事务所在提供高质量审计或低质量审计的产品之间进行无差别的随机选择。保持声誉的动机越强(如成本节约越低),第Ⅰ期的价格就越高。

上述推论推广到无限期后,得到的结论为:在早期,不诚实的会计师事务所总是提供高质量的审计产品;随后,在高质量审计和低质量审计之间随机选择;最后,提供低质量审计产品。如果时间充分长,贴现因子δ充分接近1,即使会计师事务所诚实审计的概率很小,也会导致可观的声誉投资。其实,某一会计师事务所的声誉是相对于其他会计师事务所而言的,选择的参照系不同,得出的结果自然也不同。例如,“四大”之间的对比,可能不存在多少声誉上的差别;区域性的大型会计师事务所和“四大”相比,亦无声誉可言,但是,和一些小型会计师事务所相比,它可能具有较高的声誉。

二、营造良好的声誉投资机制,促进CPA业发展

正如分析的结果:中国CPA业还不存在明显的声誉。因此,营造良好的声誉机制是CPA业必然选择。

第一,营造良好CPA声誉投资的内部机制。具体要做好以下工作:首先,积极强化会计师事务所声誉内部治理结构。内因是根本,只有科学地设计会计师事务所组织形式和内部管理制度,才能保证会计师事务所创建声誉有坚实的内部基础。为此,会计师事务所在组织结构上,定位于能较好地创建审计声誉的有限合伙责任制;在人事管理上,合理设置组织机构、明确分工制度、创新薪酬激励机制、加强对员工招聘、管理和控制后续教育等;在业务管理上,采取有效的审计项目质量控制措施,重视和加强档案管理;在财务管理上,健全财务管理制度,合理积累和使用会计师事务所事业发展基金和风险防范基金,完善会计师事务所的剩余收益分配制度。在道德管理上,规范会计师事务所最高管理层做出职业道德楷模,并根据职业道德规范,在事务所内部构建符合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规范的决策流程,实施严明的职业道德奖惩制度,并通过持续的培训来强化道德标准等。其次,均衡处理相关利益关系。一是均衡处理短期利益与长远利益的关系。会计师事务所由于坚持独立、客观、公正立场,拒绝与管理当局“合谋”可能在短期内失去部分审计业务或其他非审计业务而减少收入,但是经过长期的博弈较量,那些丧失独立性,提供劣质审计产品的会计师事务所必将会被淘汰出局,提供优质审计产品的会计师事务所凭借其“声誉”必将转换到卖方市场地位,业务数量和经济收入随之也会大幅度增长。二是均衡处理会计师事务所组织利益与注册会计师个人利益的关系。对业务能力强、在社会上享有广泛声誉的注册会计师不仅要在所内进行精神表彰,并给予适当物质奖励,努力塑造一批“品牌”注册会计师;对执业品德不高的注册会计师要批评教育削减个人收入,直至清除出会计师事务所。使声誉创造的利益能够让个人和组织得到享有。

第二,营造良好CPA声誉投资的外部机制。具体要做好以下工作:首先,有效提高市场对会计师事务所声誉的需求。对会计师事务所声誉的需求实质上是对会计师事务所审计质量的需求。因此,提高对会计师事务所声誉的需求,就转化为提高对高质量审计服务的需求。假如市场有了对高质量审计服务的需求,那么就能够激励会计师事务所投资于声誉,以满足高质量审计的服务需求。同时,对高质量审计的需求,还会使得管理当局对审计服务的出价与其质量挂钩,优胜劣汰的竞争原则将使采取声誉战略的会计师事务所能获得更多客户签约和市场份额。其次,合理放开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收费管制。会计师事务所选择声誉战略的前提条件是必须使会计师事务所声誉能够获得审计收费上的溢价激励,而对审计收费的严加管制则限制了审计收费溢价的发生,从而影响了声誉机制作用的发挥。不仅审计市场监管机构对会计师事务所声誉所带来的审计收费上的溢价惩戒可能从反面迫使会计师事务所放弃积极创建审计声誉,而且市场监管惩戒还可能使会计师事务所的声誉直接受损——会计师事务所受惩后的市场份额下降,并在获取新客户方面存在困难,而且受惩戒的次数与市场份额的下降存在较大的相关性。因此,有必要合理放开审计收费管制,实行市场竞争定价的政策。再次,科学建立审计质量的识别和控制系统。为激励会计师事务所采取声誉战略,达到识别和控制会计师事务所声誉的目的,不仅要建立能够较准确地区分会计师事务所执业质量优劣的识别系统——使根据该系统产生的会计师事务所审计质量排序,可以作为管理当局支付审计费多少的主要参照物,而且还要建立能够使会计师事务所保持和提高审计质量的控制系统——通过对遵守规则的会计师事务所进行奖励和对违规者进行惩罚和取缔来达到目的。由于科学有效的审计质量识别和控制系统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它需要从审计准则制定、CPA业监管、社会监督等多个渠道平行进行。最后,努力完善会计师事务所声誉外部保障制度。会计师事务所创建声誉需要投入大量的前期资本,为激励会计师事务所创建审计声誉,就必须使创建者对来自审计声誉的报酬溢价形成稳定的预期;同时,会计师事务所声誉的维持也需要强大的资本实力作为支持。为此,必须完善可以影响到会计师事务所声誉投资来源和投资收益分割的相关制度安排,如:会计师事务所的产权制度、审计收费制度、执业范围规范制度、审计师变更制度、审计责任保险制度、会计师事务所并购、破产法律制度等。在建立与完善相关制度的过程中,不仅要保持各种制度本身的科学性、稳定连贯性以及普遍适用性,还要保持各种制度之间的配套协调性。

会计师事务所声誉的创建与积累不仅是会计师事务所提高竞争实力、获得持续发展优势的主要战略,而且是推进我国整个CPA业建设的重要举措。但是,会计师事务所声誉的创建与积累需要多方面的努力与配合。因此,需要创造积极有利的内外部环境,鼓励会计师事务所创建和积累其声誉,进行声誉投资,为我国CPA业的健康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泰勒尔,张维迎总译校.产业组织理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7.

[2]阎达五,李华雄.论注册会计师市场[J].财务与会计,1998,(04).

[3]李树华.审计独立性的提高与审计市场的背离[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0.

[4]古扎拉蒂.计量经济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

[5]张维迎.产权、政府与信誉[M].北京:三联书店出版社,2001.

[6]余玉苗.中国上市公司审计市场结构的初步分析[J].经济评论,2001,(03).

[7]李心合.会计制度的信誉基础[J].会计研究,2002,(04).

[8]蔡祥.中国证券市场中的审计问题:实证研究综述[J].审计研究,2003,(03).

[9]夏冬林,林震昃.我国审计市场的竞争状况分析[J].会计研究,2003,(03).

[10]漆江娜等.事务所规模、品牌、价格与审计质量[J].审计研究,2004,(03).

[11]查道林,费娟英.独立审计声誉机制研究[J].审计研究,2004,(05).

[12]闫星宇.产品差异理论研究的新动向[J].产业经济研究,2005,(01).

[13]周红.“四大”的国际地位和中国审计市场结构优化[J].会计研究,2005,(03).

[14]张奇峰.政府管制提高会计师事务所声誉吗[J].管理世界,200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