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初中语文教学的得与失

初中语文教学的得与失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初中语文教学的得与失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初中语文教学的得与失

初中语文教学的得与失范文第1篇

关键词: 新课标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 教学方法

在初三语文舞台上,为了不让学生们输在这关键的一年,为了给家长们一个满意的成绩,为了让自己的良心得到安慰,我将改进教法,勤奋工作,为同学们成才和升学提供帮助。下面谈谈我的做法:

一、对学生基本情况的分析

我刚接触这个班,对学生的思想不太了解,总体来说本班学生思想不太活跃,不能向老师大胆地提出自己的看法与见解。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是很高,男生大部分基础太差,字写得不好,课文读得磕磕绊绊,学习态度不端正。女生比较好,但缺少尖子生,导致班级优秀率不高。面对当前严峻的中考形势,要想在中考中取得较好成绩,难度很大。

二、对语文教材的初步分析

按照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我的新课程理念选取教学内容,突出教学的人文性、多样性、探究性、开放性,重视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特别是文学欣赏能力的提高。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创造精神、合作意识与知识整合能力。教学内容分为六个版块,即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课外古诗词背诵、名著导读、附录,有的课文后还有补白。

三、语文教学目标的基本定位

(一)思品目标。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激发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感情,培养学生社会主义的思想品质,努力开拓学生的视野,逐步形成健全人格。

(二)知识目标。了解课文中出现的有关重要作家作品的常识,了解描写方法和修辞方法和词类的有关知识,熟记课文中出现的生字生词的音形义。具有基本的阅读听话说话的能力,养成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

(三)能力目标。背诵基本课文中的一些精彩片段,初步具有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读文言文课文,了解内容,背诵一些基本篇目,熟练使用常用字词,强化对文言诗词的积累,进一步培养提高学生阅读写作能力,为中考打下良好基础。

四、在语文教学中采取的措施与方法

(一)认真学习导学案,转变教学观念。导学案与以往教学变化较大,进一步强调了语文教学的人文性。做到提前预习,课堂展示,限时训练,堂堂清,日日清。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

(二)教师要做到教学五认真。实施集体备课,集思广益,总揽全局,教师在备课时要充分利用教材留下的空间,恰当把握教材的量和度,面向全体,对全套教材进行宏观把握,理出知识能力训练点,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以此来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认真做好试卷分析,找出教学中的薄弱环节,注重补差补缺。

(三)认真抓好听说读写训练。自行设计写作和口语交际,进行口语交际训练,结合教材中的名著欣赏,诵读欣赏、引导学生进行综合训练,尤其要注重培养语言交际能力和写作能力。根据中考新题型,设计相关练习,进行口语表达方面的训练。

(四)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从报纸杂志网络上精选精彩的时文和美文,掌握分析文章的阅读技巧,重视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的培养,确立语文教学的新理念。重视学生的学习习惯的培养,促进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营造轻松、活泼的自主学习氛围,让学生在学习中学知识,在生活中学道理,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人生观,增强学习的后劲,为学生今后的发展打下基础。

(五)重视阅读教学,扩大阅读视野。新课标对阅读教学极为重视,并提出了非常具体的要求。督促学生阅读大量的课外读物,写读书笔记,在课堂上与同学们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进行交流。背诵名篇名句,并进行默写。因此,要认真组织好阅读教学,每周安排一节阅读课,除此之外,每周还要补充一定量的精美时文,以拓宽学生视野,丰富学生积累,提高阅读能力。

(六)加强作文指导,提高作文能力。作文训练题要贴近学生生活,让学生有话说、想说话,要鼓励学生表达真情实感,创作激情作文;作文评改也要形式多样;大力提倡周记、随笔、日记等作文形式。

(七)精选训练材料,明确训练目的。对课外参考资料进行筛选,认真训练、及时批改、仔细分析、讲评落实。为了增强教材的实践性,在每单元的后面都添加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的板块。这样就能使语文的学习始终与实践活动相结合,突出教材的综合性,减少知识的生搬硬套,突出重点,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整合在一起,语文基本功的培养与个性发展、人格养成就整合在了一起。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用新课程的理念指导教学,及时发现教学中的问题,并进行反思。指导学生进行朗读训练,要求学生用普通话标准、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可以在课外组织朗读比赛或者是演讲比赛,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

(八)注重学科之间的联系和相互渗透。设计了比较完整的助学系统,促进学生德智体三方面的全面发展。教材选的课文体裁、风格多样化,文质兼美,富有文化内涵和时代气息。强化综合能力的培养,积极开发课堂学习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沟通课堂内外,沟通平行学科,创造性地开展各种活动,努力提高语文素养,实现语文能力的可持续发展,实现终身受用,为中考打下坚实的基础。

(九)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语文学习方式,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新世纪需要复合型的人才,要求能独立解决问题,具有创新精神,因此教科书在内容设计上注重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在练习上,尊重学生的自主性和独立性,引导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自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注重培养学生的团体合作精神,要求学生在互助中展开学习活动。建立合作小组,加强学生之间相互合作的能力。一种是语文研究性小组,创建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模式;另一种是学习互助小组,学习成绩好的同学帮助落后同学,营造班级的良好学习氛围。

初中语文教学的得与失范文第2篇

一、为学生营造一个积极向上和谐快乐的课堂学习气氛

著名教育学专家蒙奇司堂乐认为:“一个人在没有任何精神压力和心理负担的情况下,心情会极度愉快,大脑皮层此时也比较容易形成兴奋点,从而刺激自身的神经系统,使人们的感知能力、注意力、记忆力、想象力等功能处于亢奋的状态。”由此可以看出,语文课堂教学要想真正实现有效性教学,教师必须为学生营造一个欢快、轻松的学习环境。部分语文教师之所以会取得优异的教学课堂质量,其教学方法中最重要的方法就是实行教学课堂民主化原则,为学生营造自由、轻松的学习空间,从而树立学生敢于提问、善于提问的学习意识、最终实现师生间友好关系不断深化,不断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课堂教学的质量也会随之不断提高。

二、巧妙情景导入新知识,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师必须要重视课堂教学的趣味性,用精心设计的学习情景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良好的课堂开端是成功教学的重要前提,中学教育阶段中语文教材内容所收录的文言文大多数是名篇佳作,文章中触感的故事内容,生动形象的人物形象,这些都可以被语文教师所利用,从而设计出符合课文内容的并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参与度的趣味性教学内容,使学生积极地参与到课堂学习当中来。可以通过设置疑问导入,设置悬念导入,故事情节衔接导入。如,在教学《木兰诗》一词时,教师可以在网络上事先下载好一段木兰从军的视频,在教学的过程中播放了的《木兰从军》这段视频进行导入知识,学生的学习情绪也会变得越发高涨,情不自禁就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样也被调动起来。同理,教师在教学陶渊明的《桃花源记》时播放崔子格的桃花源记等,通过视频和歌曲进行导入知识的教学方法受到了学们群体间的热烈欢迎,从而实现了教学的实效性要求。

三、科学全面的提问问题

课堂教学中教师经常会进行询问:“你们说对还是不对?”“你们听懂了吗?”“听清楚了没有?”这一类的言语仿佛是对学生很关心,对于教师而言学生就像是自己演讲时的听众。有教师在教《捕蛇者说》时这样问“:“君将哀而生之乎?则吾斯役之不幸,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他为什么说自己不幸?不幸和蛇又有什么关系?”这种并没有究其本质的问题,提问的意义不大,如果教师能够这样问“:赋税为什么这么可怕?”那提问教学的意义就大有不同。教师所提出的切实有效的问题不仅可以引起学生的积极回应,还能够让学生更加积极地参与到学习中来,教师所要提出的问题必须经过深思熟虑,提出的问题也必须具有代表性、启发性、思考性、延伸性、毫无意义的问题,不仅会浪费掉学生大量的读书、思考的时间,也严重限制了学生自身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实效性教学是具有静态与动态相互结合的一种学习方式,教师是否能够有效地进行提问是提高实效性教学质量的关键所在。

四、灵活运用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

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是毋庸置疑的,它给语文教学带来的无限生机与活力是任何教学工具都无法取代的,多媒体教学已经成为现代教育教学手段中的“头号功臣”,无论是校级公开课、还是示范课、评比课,多媒体教学都必不可少。当然,多媒体的最主要功能还是进行辅助教学。教师不可以因为继承传统的教学理念而选择忽视并看轻它的作用,也不可以跟风式过多使用。在开展语文教学中,教师应以语文学科自身的特点与学生实际学习情况进行结合,根据学生学习的实际需求,适当选用多媒体技术,例如在教学《陋室铭》一诗时,选用轻快舒缓的背景音乐,时而清脆时而欢快的旋律配合着,教师轻盈欢脱的语速进行诵读,形象生动,使学生体会到作者的内心情感,从而引起情感上的碰撞与共鸣。

五、恰到好处的练习

初中语文教学的得与失范文第3篇

古诗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点在初中语文教材中具有十分明显的体现。对广大语文教师来说,不但要教学生如何诵读、理解以及鉴赏古诗词,更需要在教学过程中重视培养学生体会、运用古诗词的能力。笔者结合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古诗词教学经验,简要论述了初中古诗词教学中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个人观点,希望对广大同仁具有借鉴作用。

【关键词】

初中语文 古诗词 教学

古诗词是我国几千年传统文化中最精华的部分,尤其是唐宋时期,古诗词更是发展到顶峰,成为我国传统文化中最璀璨的明珠。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出现了许许多多的优秀古诗词作者,由于他们的存在,我国的古诗词才得以发扬光大。笔者在撰写这篇文章之前参考了大量的文献资料,并将自己在日常教学过程中的工作经验结合在一起,针对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古诗词教学提出了一些个人见解,希望能对各位同仁有所帮助。

一、联系生活,激发兴趣

语文教学与生活实际存在密切的联系,无论是学习什么内容,都必须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这样才能提高学习效率,古诗词学习当然也一样,所以教师要善于将古诗词内容同学生的生活联系起来,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学习苏轼的《水调歌头》时,教师可以在上课之前为学生播放歌曲,通过优美的歌曲引入古诗词创设的独特意境中。这种方法能改变单一、枯燥的教学气氛,提高学生参与的热情,更深刻地感受到学习古诗词的乐趣。等学生的注意力全部集中到教学内容的时候,教师再引领学生做好诗词的分析,感受诗词中暗含的思想感情,既体现出作者对当时政治的关心,也表达出自己希望能够重返仕途的愿望。

二、注重积累,反复朗读

荀子曾经说:“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鲁迅也曾经说:“采过许多花,才能酿出蜜来。”这说明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注重积累,只有积累到一定程度,事情才有可能成功,学习过程同样是一个积累的过程,只有不断地积累才能真正学到知识,才能实现质变,向前飞跃一大步。举例来说,我们如今都知道马克思理论是重要的理论指导,他的辩证法的思想和方法论能够使许多问题迎刃而解,但是恐怕没有人知道马克思创作资本论的艰难过程。马克思在创作《资本论》的过程中,常年泡在图书馆中,以至于脚下形成一个坑,他阅读的书籍超过一千五百本,写出一百多本读书笔记。马克思还灵活掌握了世界多个国家的语言,他在自己头脑中储存了大量的信息资料,也正因为如此,马克思才能够写出不朽的著作《资本论》。可见,无论什么专业的知识,一定要注意积累,只要积累到一定程度,知识自然会融会贯通,因此古诗词教学也是一个积累的过程。

另外,要想学好古诗词,不能忽视诵读的重要性,只有多读,才能形成语感。语文是一门语言学科,只有多读才能深刻理解古诗词中的深刻思想含义,也只有多读,才能更准确地把握作者的真实意图以及其中的写作方法。只有多加诵读才能提高学生理解古诗词的能力,这样才能有助于学生更好地学习古诗词。

三、结合背景,理解古诗词

诗词作者在进行古诗词创作时,往往有一定的背景条件,有的时候是借景物描写抒发感情,有的时候是通过事物描写表达自己远大的志向等。所以,如果教师在教授这些古诗词的时候先向学生介绍一些作者的生活环境以及当时的创作背景,将会非常有利于学生从整体把握诗词的基本内涵。举例来说,当学习《春望》这首诗的时候,教师可以先向学生介绍一下战争对人们的生活造成的巨大影响,使学生了解到战争带给人们痛苦,这样有利于学生更深刻地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以便与作者在感情上实现对接。如果教师不对创作背景进行详细的介绍,学生很难根据题目准确地理解这首诗的中心思想,当然也就难以把握作者真实的写作目的。

四、立足“诗眼”或“题眼”,把握精髓

每一首古诗都有诗眼,也就是在古诗中最能够表达中心思想的字或者词,诗眼往往生动而准确地传达出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最能够体现作者的推敲功夫。如诗句“红杏枝头春意闹”中“闹”字就是全诗的诗眼,不仅形象地刻画出春意盎然的美丽景色,而且非常生动,活灵活现。又如在“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中,“深”字可谓是一语双关,不仅夸张地表现出潭水的深,也表现出作者与王伦的友情深,将潭水与友情紧密联系在一起。再如“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中,“直”刻画出了烽烟的挺拔,突出了边塞荒凉的气氛,“圆”字准确地体现出长河落日的突出特征,使整个画面显得雄奇瑰丽。简单的两个字便准确地描绘出一幅边塞景象,依靠自然景物衬托出作者孤寂落寞的思想感情。

五、品析名句,强化情感体验

好作品是千修万改而来的,名家的作品也如此,尤其优美的诗篇,都融入了诗人的感情。所以,分析古诗词不仅要学习其优美凝练的诗句,还要关注诗词的意境,进而探究诗人的情感。《江雪》的作者是柳宗元,他的这首绝世名诗的写作背景,正是被贬永州之时。“千山鸟飞尽,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此诗运用对比彰显了天高地远的空旷,以及老翁的卑微渺小,用飞鸟无踪,反衬老翁的寂寞,万物皆躲避事事的侵扰,只有作者不为世俗所动,坚守自己的操守,虽然被贬,无奈,但还坚守一份执着。

【结 语】

总之,古诗词教学方法多种多样,教师一定要在充分把握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水平的基础上,选择最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教师不但要教学生理解和鉴赏古诗词,更要教学生灵活运用诗歌的创作手法。教师只有不断改善自己的教学方法,并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才能逐步改善古诗词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初中语文教学的得与失范文第4篇

一、情感教育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

语文是一门重要的学科,古往今来,历代选官用人无不以文笔来考查一个人的能力和水平。而如今,语文教育不仅要传授给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健全的心理品质和健全的人格。其中,在课堂中实施情感教育能够更好地促进学生学习,培养他们的兴趣,提高他们的知识与技能,进而提高他们的心理素质和道德品质。而在这个过程中,语文教师就起着重要的引导作用。语文教师是情感教育的设计师,通过运用情感教育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起到传承传统文化、发扬传统文明的作用。

俗话说,没有感情的教学是空白的教学,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的过程中,要调动学生充分参与教学活动,营造良好的师生关系氛围,要尽可能地去挖掘教材的丰富情感因素,引导他们更好地学习语文知识。

情感教育不仅有助于培养学生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也是提高教师语文教学技能的因素之一。掌握情感教育的方法,不仅能够提高教学效果,使学生的内驱力得到激发,使作品、学生、教师三者之间的情感产生共鸣,更可以使语文教学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和行为也更容易形成。如此,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和坚强的意志得到了培养,学生的情感得到不断丰富,学生的发展和学习规律得到了尊重。同时,情感教育强调初中语文教学应当对学生进行优秀文化和民族精神的培养,教师能够运用优秀的文化和中华民族的精神陶冶学生的情操,能够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和整体素质的提高,实现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师生共同参与、和谐发展,从而达到提高初中语文教学质量的目的。

那么如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从而使教学更顺利地进行,使学生更好地发展,为学生的技能和知识的进一步提高打下坚实的基础呢?下面笔者就重点探讨一下如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

二、情感教育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实施情况探讨

要想在语文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语文教师需要起到主导作用。教师通过言传身教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肩负语文教学任务的教师不仅是真善美的践行者,更是真善美的引导者,其广博的知识、审美能力、亲和力、情感世界甚至一言一行都会影响到学生。所以作为语文教师应该加强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理论修养和专业素质,注重对自己知识结构的不断更新,这是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的基础。

实施情感教育不能在应试教育的环境下进行,因为应试教育缺乏情感教育目标的规划,并且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对家长的依赖性减弱,自我意识有所增强,情感也发生了变化。初中生由于年龄特点对于一些书本内容存在着一些反感情绪。例如,他们对于写作中的一些条条框框比较反感,这些条条框框限制了他们的写作形式,不利于对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其写作水平也很难得到提高。《义务教育阶段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语文教学中,应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而教师在应试教育的背景下,注重升学率和学生的考试分数,对学生进行严格要求,减少组织学生课堂讨论的活动,不注重培养学生的团结、民主意识,造成师生关系紧张,更缺乏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甚至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这就会产生消极的情感教育,忽视了学生的感情世界和个性表达,这样既不利于学生健康成长,也不利于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所以为了更好地在语文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教师要积极创设良好的情感氛围,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学习,而不是在“要我学”的状态下学习。

在讲授教材时,要抓住教材的情感个性,巧设导语,以情击情,从而叩击学生的心灵。例如教师在对《乡愁》这一课进行讲授时,可以向学生播放同名歌曲,使学生比较直观地感受作者的思乡之情,让学生尽快进入课文角色,成为学习的主人。同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时刻保持积极、乐观、向上的精神,这样可以以健康的心理情绪与良好的精神状态去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起他们思想的共鸣。又如在培养学生写作能力时,引导学生为情而动,教师要寻找情感和语言的结合点,实现情感体验与写作训练的和谐统一。教师在给学生命作文题目时,通过提供给学生富有感情的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诱发学生抒发感想,做到有事可写。

在语文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还要注意发挥学生的创造性,让他们在课堂上利用已学的知识,发挥想象力,不拘泥于课堂知识,多参与课外实践活动,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这样才能使初中阶段的学生更健康地发展。

初中语文教学的得与失范文第5篇

【关键词】 初中语文;诗歌教学;优化策略

【中图分类号】 H0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001-4128(2011) 09-0146-02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诗歌作为最古老的语言艺术,一直和人类生活中最美的追求联系在一起,展现着我们这个古老民族的悠久历史和璀璨的民族文化。诗歌使我们感受到自己本土文明的鲜活存在,它理应成为我们各级教育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而现今这个网络化、信息化、经济现代化、文化快餐化的时代,人心日益浮躁,急功近利,社会的喧嚣已经侵入人心灵的一方净土。面对这样的时代,诗歌教学现状不容乐观。

1 初中语文诗歌教学现状

纵观初中学生阅读现状,毋庸置疑的是,在各种体裁中最受欢迎的是小说,其次是散文,阅读诗歌的人少之甚少。这说明诗歌在中学生的阅读中处于极其不利的位置。初中的诗歌教学,也并没有引起教育界有关人士的足够重视,一个最明显的标志即中考作文将诗歌写作拒于门外,这导致了中学诗歌教学长期处在一个贫弱的状态当中。深究其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1 教学观念 方法滞后

在当前语文教学强调人文性的背景下,多数教师在诗歌教学中的教学目标尽管发生了变化,由原来的注重归纳主题思想慢慢地向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转变。但是,我们的大部分教师教学方法仍然陈旧、老套,和他们的教学初衷相违背。在教学时,绝大部分教师还是采用串讲方式和串讲加背诵的教学方式,极少采用诵读并进行点拨、引导等灵活、引入的方式。这充分说明,教师对诗歌教学目标的预设虽然注重了情感的渗透,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采取的教学方法却直接抹杀了诗歌的诗意,不能达到预设的教学目标。这样的教学无法提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对诗歌的关注度自然下降。

1.2 学生应试 畏难心理严重

现在初中教育仍然围着中考转,考试几乎不考诗歌。例如作文,只要不是命题作文,出题者就会注明,除诗歌外体裁不限。试题中即便涉及一些诗歌方面的内容,也多以联句的形式出现,且考查的都是名句,题目简单,形式单一。考试的指挥棒使学生仅以背诵若干名句为能事,不求甚解。抱着这种应试的心理,学生学习诗歌就变得功利、浮躁,不肯静下心来多读多背。至于现代诗歌,他们更是懒得过问,因为中考对此不涉及。考生没有了中考的压力,自然不肯在诗歌上花大力气。另外,由于诗歌理解起来偏难,学起来费时费力,导致一些同学产生了严重的畏难情绪,许多同学看到课后的“背诵”二字就顿生反感,对于诗歌的学习自然兴趣不高,消极懈怠。

1.3 社会环境负面影响大

当今,“文化快餐”充斥文化市场,传媒多样化、信息化,特别是电视文化集视觉、听觉为一体,给人以全方位的享受。吸引了相当一部分青年读者。在流行文化、快餐文化的冲击下,学生的阅读空间变小,阅读品位变低,再加上网络、电视、广播和流行音乐的充斥,学生在阅读上的时间可谓少之又少。在这么有限的时间里,我们的学生都在看些什么书呢?我们经常看到老师从学生那里没收到卡通、漫画、武侠或者言情一类的口袋书。经常阅读这样的书,使得学生的语言水平深受其害,如我们经常可以听见学生张口就来的口头禅:“哇塞!”更有甚者,拿我们的经典诗词开涮:春眠不觉晓,处处蚊子咬。如此这般,学生的阅读兴趣、阅读品位难以提高,拿到高雅的诗歌就没精打采,无兴趣去读。

2 优化初中诗歌教学的对策

综上所述,诗歌受到冷遇,一方面与老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心理有关,另一方面又有其深层的社会原因。因此,要解决目前诗歌教学中存在的矛盾,要实现诗歌自身的艺术价值,除了端正思想,关键的就是优化教学策略。

2.1 未雨绸缪 抢占先机

所谓“未雨绸缪 抢占先机”就是要学生在学习诗词之前作好充分的准备。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我布置的预习是老师有指引性的带有作业性质的预习。例如,我会先利用小黑板把生字词写出来让学生做,要求学生把关于此诗词的作者的生平经历尽可能详细地找出来;我还喜欢让学生课前写一段与诗词内容有关的话,以便与诗词进行一个比较学习,明白诗词语言的精练,使他们在语言上有所收益等等。当然预习作业必须是有针对性和适量的,否则就适得其反了。而要做到有效,就需要老师认真地花精神地去备课,引导学生进入最好的课前准备状态。

2.2 诗读百遍 其义自见

学诗词当然要从读开始,教师应重视这一环节,所谓“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三分诗七分吟”可见诵读是培养感受力的一个重要方面。在课堂中,要尽可能让学生多读,通过读去体味诗词中的韵味。当然,教师必须对学生进行朗读的指导。而指导朗读时应注意强调以下几点:一是要学生在朗读时放得开,尽情投入;二是要读对诗词的节奏,当然老师要讲解一些关于节奏的知识,例如从音和意上划分,五言七言朗读的一般规律等等;三是要溶入感情,读出作者要表达的情感。当然这也要随感受力的提高而逐步达成。相信在读之中,学生定能对诗词有一定的感悟。

2.3 一读一问 循序渐进

在教学中,我采用读思相结合、一读解决一问题的模式。例如,一读诗词,读准音;二读诗词,读准节奏;三读诗词,弄明诗词意;四读诗词,体会情感……这样,能使教学显得思路清晰,有条不紊,也较容易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由于设计的问题是逐步深入的,符合了由浅入深的认知规律,所以收到了较理想的课堂效果。

2.4 学法渗透 举一反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