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航天工程专业就业方向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工程造价;开放型;人才培养
一、高职院校工程造价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现状
随着工程造价专业人才需求量的增加,目前,很多高职高专学校都设有工程造价专业。但在培养模式上,以传统培养模式居多,即理论教学为主,实践教学为辅,特别是对于一些新开设本专业的学校来说,尤为明显。对于开设时间比较长的学校来说,在本专业培养模式上是比较成熟的,但也主要偏重于某一块,以“工作坊教学模式”“模拟岗位教学模式”“工学结合教学模式”“案例教学”等居多,很少进行系统地研究。
二、开放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建立
开放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建立,主要体现在以下四大块,如下图所示:
开放型人才培养模式
1.模块教学
目前,工程造价专业毕业生的去向主要有施工单位、建设单位、设计院、招投标机构、投资咨询公司、房地产开发公司,主要的就业方向是概预算、招投标、施工、报建、监理、项目管理、合同管理、资料管理等。通过对我校前几届毕业生工程造价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情况、就业方向进行跟踪、调查发现,他们的主要就业方向是概预算、招投标及合同、施工、其他,如安全、资料等。那么在人才培养模式教学计划里,在设置核心课程的时候,结合这几个就业方向进行设置,如下表所示:
模块教学的设置
2.校企合作
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中应当紧密结合社会的需求、企业的需要,必须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培养具有精湛技艺和创新能力的高技能人才,为建筑行业培养“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的高技能人才。那么,校企合作显得至关重要。
学校应进行大量的调研、深入企业,了解企业的需求、岗位的设置、结合学校的人才培养模式,与一些企业长期建立合作关系。在校企合作中,企业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1)在学生刚进大学不久,分批让学生进入企业对概预算、招投标、施工等岗位进行现场实习1个月,然后回校之后学生根据实习之后的感悟,以及结合自己的发展潜力选择合适的模块教学。(2)学校在开展专业活动的过程中,邀请企业有丰富经验的人员来校进行指导,以提出合理的建议,并对优秀的学生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3)学生理论课程学完之后,校外实践时,企业可以让一些综合素质高的同学分批进企业进行实习,对实习表现好,贡献大的同学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
3.开展专业活动
学校在学生理论、实践知识学完之后,各模块可以开展专业活动。在开展专业活动的过程中,从最开始的活动策划、到分工分组、组织协调、活动安排、结果检验等完全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做。在此过程中,老师只起指导作用。活动结束之后,由专业老师、企业人员点评,指出在活动过程中做得好的地方以及还需改进的地方。
4.实习实训
在理论知识学习的过程中,开展校内实训,校内实训主要由专业老师进行指导。在所有课程学完之后,到校企合作的企业进行校外实训,校外实训主要由企业丰富的人员进行指导。实训结束之后进行毕业实习,学校可以邀请一些企业来校招聘毕业生,学生也可以自己出去找实习单位,学生毕业之后就可以去实习单位工作。
工程造价专业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在高职院校是比较成熟的,新型的、开放型的人才培养模式有待完善,怎样突出技能型、应用型的人才培养,值得关注和研究。本文的研究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结合岗位能力需求进行模块教学,校企合作、开展专业活动、校内校外实训,以培养高质量的技能型人才。
参考文献:
[1]王艳艳.基于能力的工程造价专业人才培养研究[J].高等建筑教育,2009(4).
[2]张海霞.基于岗位需求的高职院校工程造价专业人才的培养[J].考试周刊,2010(20).
[3]王一举.工程造价专业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09(9).
【关键词】校企合作 实践能力 培养途径
【中图分类号】 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08C-0175-02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多年来的大规模扩招,就业竞争压力突显,社会出现本科院校毕业生就业困难,而企业却找不到合适的人才的现象,主要的原因就是学校人才培养模式不合理,而最主要的表现是学生的理论远大于实践操作能力,无法为企业即时带来效益。如何培养高质量的人才,为社会及企业服务,成为突出问题,如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高学生实践能力适应企业的需要,更是每所本科院校必须解决的问题。
校企合作是培养高素质技能型应用人才的重要途径。所谓校企合作,即学校与企业的合作,是社会上普遍认同的学校和用人单位合作培养学生的教育模式。国内外许多高校根据自身情况,采取不同的实施方针与措施进行校企合作,在培养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综合提高”等方面,积累了许多成功的经验。如德国的“双元制”模式,美国的“技术准备”制度,英国的“工读交替”模式,中国台湾地区的“建教合作”模式。校企合作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使学生在进入企业后迅速地适应企业,为企业带来效益。在校企合作中,学校、企业两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一、本科院校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优势
相对于企业短期的培训和“传―帮―带”、师傅带学徒方式,高等教育特别是本科院校实践能力培养则更系统、全面。学校无论是在办学设施还是在办学环境上都有着良好的条件。学校拥有系统的教学培养计划,将所有课程合理地规划设置,使学生在学校能够更清晰、合理地开展学习。学校拥有一支高素质师资队伍,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能传授学生丰富的专业理论知识和技能,指引学生的职业规划。学生到企业中与实践应用相结合,容易举一反三,能为企业的新技术提供帮助,具备技术创新能力。
在对企业的调研过程中,很多维修师傅没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对某一故障的维修只凭着经验来完成,并不知道为什么这么做。而应届毕业生最大的不同就是专业理论知识很强,但无法运用到实践当中,还需要公司花相当长的培训时间来提高实践运用能力。
二、本科院校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不足
(一)学校专业课以理论为主,与生产实践相脱离
学校专业课以理论为主,理论课的比重大,实践课比重小。从课程体系结构来看,公共基础课程所占课时数偏多,专业选修课程科目和学时偏少,学生倾向于记忆知识和解决现有问题,当真正进入企业时,无法在实践中应用;一些专业课的知识点都是独立的,没有系统化,无法与当前实际相联系,与生产实践相脱离。
(二)学校没有好的实践平台,教学内容更新滞后
专业课中的实验环节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最好的平台,但由于实验设备、实验器材、实验场地等方面的不足,使得学生在实验时分组实习,有时甚至只能是参观实习,这对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产生了严重的制约作用。此外,学校的市场信息相对企业信息滞后,在对学生技能培训过程中,学校还是沿用很多老设备及相对落后的方法对学生进行知识传授,而企业以生产效益为目标,根据市场的变化及时更新技术和设备来提高效率。
(三)专业教师缺乏实践工作的经验
由于我国高校近年来的不断扩招,双师型教师队伍严重不足,大多数高学历的中青年人才进入高校,青年教师从学校步入学校,在从事教学工作时,他们并没有在企业工作的经验,同样缺乏理论运用到实践的能力,无法更深入地培养学生解决工程问题,缺乏实战经验。
三、校企合作下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培养途径
校企合作的目的是为了学校培养高素质技能型应用人才,让企业获得“用得上、上手快、留得住”的人才。学校和企业分别发挥各自的优势,弥补对方的劣势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在学生实践能力培养中要形成有效的衔接,这样才能培养出企业真正需要的适合人才。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学生实践能力的有效衔接。
(一)校企双方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
学校对于专业技能的培养无法跟上市场变化,学校、企业可以通过合作,根据企业的需求及市场情况共同制订人才培养计划。培养计划符合学校、企业及学生的利益。通过培养计划的执行,可以缩短学生进入企业后的适应时间。双方共同参与,合理安排理论与实训教学的比重,从而符合企业的实际需要。例如,我校“桂航美鹏班”实行“3+1”的培养计划,前三年在学校完成理论知识及部分实践训练,最后一年到企业中参加企业的培训和实习,完成挖掘机操作与保养、挖掘机检测与维修、挖掘机营销管理等实训课程及毕业实习、设计。
(二)整合双方教育资源,实现高等教育职业化
学校实验设备的局限性使得对学生的培养往往理论大于实践,通过校企合作,双方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包括实验教学设施、设备,共同培养符合企业职业岗位的人才,使高等教育实现职业化。我校汽车工程系与多家企业成立多层次、多类型实训基地,学生在接受专业理论知识之前先到企业生产一线实习,认识各部件的构造及工作原理,工作部件的演示及维修,由企业的技术人员进行传授。学生经过对实物的了解及操作,会有一个更直观的认识。实习后再进行理论教学,效果更好。学生更可以利用寒暑假的机会,到企业实习,带着问题去实习,个人的技能水平也会有更大的提升。例如深圳美鹏公司将在柳州的“深圳美鹏工程机械联合培训中心”搬迁至我校,我校是深圳美鹏公司的人才培养基地,公司也是我校的实训与就业基地。
双方的教育资源不仅包括实验教学设施、设备等硬件资源,还包括了双方的人力资源。校企双方还可以一起合作编写实训教材,根据企业的需要来安排学生课程的实训。例如深圳美鹏公司对我校“3+1”毕业班新学员有一套系统的培训措施及内容,为了让新学员能迅速地了解公司情况,掌握公司品牌的销售与售后服务技能。培训内容包括企业文化和与工作内容相关的技能,针对工程机械的维修培训,是以当前最热销的产品为例开展培训,资料都是内部使用,这样能使新学员对最新技术有很好的了解,迅速地提高实践技能。
(三)校企合作,培养“双师型”教师
校企合作虽然企业参与制定人才培养计划,整合双方教育资源,但主要的教学工作还是由专任教师担任,学生能否一毕业就能为企业带来效益还需要专任教师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教学团队的主要力量仍然是专任教师。校企合作能否实现学生综合实践能力培养的有效衔接,教师是关键。因此,利用校企合作的契机培养“双师型”教师是关键。我校采用“来学校,去企业”的工作途径:从企业生产、科研第一线中引进高素质人才到学校,加入到专任教师队伍中,或聘请企业的工程技术人员进行兼职教学,他们拥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可将企业生产流程和需求传授给学生,有针对性地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是真正意义上的“双师型”教师。通过校企合作,一部分专任教师到企业中兼职锻炼,从事生产、科研第一线的工作,迅速提高实践能力。对新引进的专任教师也要求到企业从事一线工作,提高实践能力,成为“双师型”教师。除此以外,校内专任教师可以为企业的产品研发提供技术咨询,教师在参与其中的同时也得到进一步的锻炼。
随着就业形势的变化,校企合作模式将会在各院校推广开来,校企制定相关的合作制度,采取有效措施提高学生综合实践能力,使学生毕业的同时迅速适应就业岗位,有效地完成工作任务,而企业也可以减少新员工的培养成本,实现校企合作双赢。
【参考文献】
[1]马振山.构建高等教育校企合作培养人才模式研究[J].工会论坛,2008(11)
[2]吴洪特,甘光奉,胡达.探索应用型工科大学生工程能力培养的途径[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09(6)
[3]邸丽霞,马淑卿.当前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的问题探讨[J].信息系统工程,2010(4)
【基金项目】桂林航天工业学院教育教学改革项目(2011JB34);桂林航天工业学院教育教学改革项目(2013JB12)
在大学生尤其是医科大学生就业情况不乐观的今天,南方医科大学不仅取得优良的初次就业率,甚至一些2008届毕业生也早早就被用人单位“预订”。记者采访了南方医科大学校长郑木明,郑校长说,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取得一些成绩,主要得益于学校始终坚持中西医结合、理工医结合、产学研结合的办学模式。
郑校长介绍说,学校的“三结合”办学模式始于20世纪70年代。根据广东中医药资源丰富、全军中医药人才缺乏的实际情况,早在20世纪70年代初,学校率先在军队医学院校中成立了中医系,并提出了建设中西医结合学科群的思路。随后,学校还于20世纪80年代初在全国率先成立了校办企业集团;随后学校又率先在军内成立了生物医学工程系。这“三个率先”,实际上是“三结合”办学模式的雏形。经过长达30余年的建设和发展,学校逐步形成了“中西医结合,理工医结合,产学研结合”的办学模式,培养了一大批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视野宽、基础厚、能力强,具有较强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高层次研究应用型专门人才。
中西医结合拓宽学习视野
学校始终致力于创建中西医结合的学科环境。学校中医药学院有2个一级博士学位授权学科,一个国家重点学科及一批国家中医药重点学科、重点专科。30多年来,学校一直坚持在附属医院开设中西医结合病房,目前正在建设800张床位的广东省首家中西医结合医院,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中西医学科群及资源优势。
学校还致力于培育中西医结合的骨干人才队伍,在中西医结合领域实施了长期的学科带头人和中青年人才培育工程。学校确立了包括中西医结合消化病、肾病、风湿骨病脑病、心血管病及中医急症制剂、新药研究等临床与实验研究方面的6个科研方向,获多项中华中医药科技进步奖、军队科技进步奖、广东省科技进步奖,并获“补脾益肠丸”、“尿毒清”、“正天丸”等新药证书。
学校还致力于深化中西医结合的教学改革。中医专业按64的中西比例、中西医结合专业按46的中西比例开设教学课程。在现代医学相关专业中,根据不同的培养目标,不同程度地开设了中医药基本知识与方法论方面的课程。在教学中实现了传统方法和现代手段的综合运用。如教授诊断学,既用传统的望、问、闻、切来阐述,又用自行研究的脉搏图和微循环舌像图作深层次的剖析。
理工医结合复合知识与能力
学校建立理工医结合的学科群,优化理工医结合的师资队伍,促进了交叉型学科的发展。建立了以中国工程院院士钟世镇教授领衔的医学生物力学研究室,以“973”项目首席科学家陈武凡教授领衔的医学图像研究室等理工医结合的研究室。医学生物力学研究室承担的载人航天工程返回舱非正常着落的冲击研究,为我国的航天事业作出了贡献;学校承担的世界上分辨率最高的男性“数字人”项目为2005年中国十大科技进展项目。医学图像研究室承担的功能化PACC系统于2006年获教育部发明一等奖,已在全国13家大型医院使用;在国际上率先解决了“磁共振系统T1加权成像的伪影问题”,2007年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
学校在专业设置、课程设置、实践教学、师资队伍等四个环节上,采取一系列措施,着力培养复合型人才。在专业设置上,以生物医学工程和医学影像专业为支撑专业,近年又增加了医学信息工程专业和生物信息学专业。在课程设置上,分段开设理工医基础课程,使学生在掌握相关知识的基础上融会贯通。在实践教学上,通过机电实习、教学实验、工厂实习、医院实习、毕业设计等5个阶段,循序渐进。在师资队伍上,对理工科毕业的中青年教师,有重点地实施医学再教育,对医科毕业的中青年教师,有重点地实施工程技术教育。
据统计,学校按照理工医结合复合型人才培养方案已培养本科毕业生569名,硕士、博士毕业生145名。近3年,这些本科毕业生当年就业率分别达97.8%、91.4%、100%;2008年毕业的本科生有298名,已有150人被用人单位提前“预订”。
产学研结合培养创新能力
学校注重教学与科研相结合,将高水平的科研成果引入教学内容,公开出版教材10余种。如根据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成果“头胸导联”编写出版了《临床心电信息学》,根据军队科技进步二等奖成果“核磁共振临床应用研究”编写出版了国内第一部《核磁共振成像诊断学》等,使学生及时掌握相关学科的前沿发展动态。在此基础上,学校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对本科生开放科研实验室,鼓励和指导本科生参加教师的科研工作或自行开展课外科研活动。近年来,本科生在教师的指导下120篇,其中在核心期刊上发表40篇,有效地提高了本科生的创新能力。
学校特别注重科研和科技产业相结合。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学校以自主研发的“三九胃泰”、“正天丸”、“尿毒清”、“无限极口服液”等产品为龙头,先后成功创办了南方制药厂(“三九集团”的前身)、南方李锦记、东方药林等校办企业。学校先后研制出了国际上第一个SARS抗原检测试剂盒、第一台国产X刀和国家Ⅰ类新药心脏超声造影剂。
\[关键词\]动漫;竞赛;实践;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712(2014)10-0047-05\[基金项目\]本文系桂林航天工业学院2011年教改课题(2011JB08)和2012年广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项目一般A类课题“‘项目驱动、竞赛激励’构建校企合作动漫人才培养环境的研究与实践”(2012JGA271)研究成果;系广西2012年特色专业及课程一体化建设项目“动漫设计与制作优势专业”(GXTSZY279)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李香勇(1981―),男,福建南平人,硕士,桂林航天工业学院信息工程系讲师,研究方向:数字媒体技术;王艳(1981―),女,江西九江人,硕士,桂林航天工业学院党委组织部,讲师,研究方向:影视动画。
动漫产业是最具潜力的朝阳产业,是推广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是实现经济发展的有效推动力。近年来,中国文化部联合多个部委制定政策、搭建平台,地方政府也出台了相应的政策,积极扶持和推动动漫产业的发展。动漫产业的迅速发展需要高素质人才,高校对相关人才的培养质量制约着动漫产业的发展。但目前,高校培养的动漫人才在实践能力、团队精神和创新意识等方面明显不足,与企业的岗位标准存在差距,难以满足社会对高技能动漫人才的需求。针对这一现状,我院动漫设计与制作专业在实践教学模式方面进行了探索和研究,将竞赛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效结合,加强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探索一条符合社会需求的技能型动漫人才培养的可持续之路。
一、动漫专业实践教学现状
动漫专业是培养掌握动画设计与制作的基本理论和流行的动画制作工具,具备剧本策划、动画设计、动画制作及影视动画特效等方面能力的实践应用型人才。在强调理论知识的掌握外,更重视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造型能力、软件操作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然而,现有的实践教学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突出问题。
(一)实践环节不连贯,综合运用能力不强
动漫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专业,原画设计、二维动画、三维动画、影视后期等方向都有数门课程和实践环节与之对应,实践环节较多,但各个环节相对独立,缺乏有效的联系和整合。学生对学习软件了解但不精通,抓不住主次,习得的操作技能也容易遗忘,难以实现技能的综合运用。
(二)实践任务目标单一,团队组织涣散
一个优秀的动漫作品,离不开一个密切合作的团队。三维动画短片制作中,有造型设计、建模、贴图、材质、灯光、动作等模块,让一个人完成所有的部分有很大的难度,制作效率也不高。因而要创作出好的作品,需要有一个强大的团队,有明确的分工,以发挥各自的优势。但校内实践教学大部分内容简单、任务单一,基本上可以由个人独立完成,即使布置的任务需要团队来实现,由于课堂时间有限,教师无法在课后准确掌握、实时监控团队成员的分工合作情况,不利于形成有效的团队。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个性的不同和文化背景的差异,以及沟通障碍所带来的意见和分歧,也会使团队成员产生不愉快的情感体验,导致团队无法继续维持。
(三)实践内容模式化,缺乏创新创意能力
动漫是文化创意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艺术与技术的结合体,以“创意”为生命力。动漫实践教学形式上包括校内的实践课、实训课、企业实习等,除企业实习外,校内的实践教学内容局限于教师的个人创意。因此教学内容相对固定,学生掌握的操作技能比较基础,基本上是依葫芦画瓢,谈不上有新意。学生受欧美和日韩动画的影响较深,模仿的较多,不太注重自身的思考,创新的较少,有时更多的是炫耀技巧,并不考虑作品内容的吸引力、原创性和民族特色等。
(四)缺乏有效的管理和激励机制
高校在实践教学方面措施不完善,仅有实践教学任务,缺乏实践教学标准、教学规范和实践教学激励机制等。教师面对现有的考核模式、晋升条件和繁重的科研压力,理论水平提高了,但实践水平并未提高,对实践教学重视不足;面对现有的考试评价制度,因考试成绩与奖学金、升学、就业挂钩,在较强的学业压力下,为顺利通过考试,学生不愿意耗费较多的时间用于实践操作。
二、竞赛教学在动漫实践教学中的应用优势
英国教育家斯宾塞提出了“快乐教育”理念,竞赛教学则源于这一理念。竞赛的含义是“互相比赛,争取优胜”。竞赛可在精神上和物质上给予学生一定的满足和刺激,激发学习热情,促使学生在争取优胜的过程中提升技能、锻炼能力。
(一)竞赛教学促进教育理念、教学方式的转变
竞赛教学转变了传统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模式,教师由教学者、控制者转变为引导者、组织者,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变被动的接受为主动的学习。竞赛教学秉承趣味式和启发式的教育理念,是传统教学方法的有益补充。竞赛教学通常采取合作式学习、探究式学习等多种形式,有利于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合作,加强学生的探索创新意识,提升整体实践教学质量,实现实践性、创新型人才培养的目标。竞赛教学还可以形成有效的竞争意识,激发学生的进取心,促进学习潜能的开发。
(二)竞赛教学体现团队合作精神
动漫专业大部分竞赛必须通过团队成员的齐心协力才能创作出优秀的作品。在竞赛过程中,团队成员拥有共同的目标和追求,成为一个稳定的学习共同体,按照各自能力承担不同的任务,做到既有分工,也有紧密的协作。团队成员都要明确好自己的定位,学会认可别人的优点、容忍别人的缺陷,处理好人际关系。通过团队合作交流,从别人的评价中提升对自我价值的重新认识,增强同学之间的认同感,这是课堂讲授无法实现的。
(三)竞赛教学培养创新创意人才
动漫需要一大批的创新创意人才。近年来,动漫专业竞赛也在产生变化,在竞赛主题方面强调了创新创意能力的体现,为大学生搭建了一个展示创意能力、激发创作热情的空间,需要学生进行有一定深度和广度的思考,利于学生发散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的建立。例如“中国国际动漫节‘金猴奖’”积极鼓励原创,大力挖掘和培养动漫优秀作品和杰出人才;“中国(北京)国际大学生动画节‘白杨奖’”旨在发掘和培养具有创作激情、原创精神、良好艺术修养的动画、漫画、新媒体艺术新人。
(四)竞赛教学可提升自我价值的认同感
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理论提出需求层次理论(Maslow's hierarchy of needs),它把需求分成生理需求、安全需求、归属与爱的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五类,依次由较低层次到较高层次排列。从需求层次理论来看,自我实现需求位于最高层次。学生在学习期间,最大的满足应该是源于教师和同学的认可及自身的专业发展。在这点上与竞赛教学的理念不谋而合。在校大学生往往具有很强的竞争意识和集体荣誉感,竞赛正是展示实力的舞台。许多学生为了证明自己,都会积极主动地参与,并花费更多的时间主动查阅参考资料,力争在竞赛中取得好的名次,获得教师和同学的认可,同时获得自我价值的肯定。
三、以竞赛教学为主线、实训竞赛相融合、学校企业双评价的动漫专业实践教学模式
(一)以竞赛教学为主线,整合实践教学内容
动漫专业实践性强,现有的实践课程缺乏连贯性,竞赛则是知识和技能的综合运用的最有效的途径。现有的大部分赛事强调对软件的综合运用,例如:平面设计大赛(广告创意、标志标识、主题海报)对应的软件有Photoshop、CorelDraw、Illustrator、Painter等;DV大赛对应的软件有Premiere、After effects、Photoshop等;网页设计大赛对应的软件有Dreamweaver、Photoshop、Flash、Premiere、After effects等。
以二维动画竞赛为例,在作品的每个制作阶段都需要运用相关课程知识和实践技能,并以此为维度划分出各个阶段需要考核的专业技能和综合能力,如表1所示:
表1二维动画制作流程与所需专业技能
竞赛强化了学生的技能操作和综合能力的培养,让他们了解自己的差距和不足,反思平时的学习,从而明确以后努力的方向。竞赛教学是实践教学的有益补充,能够实现多门课程的融合,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团队合作和创新精神,激发学习兴趣,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
(二)改革实践教学手段,竞赛与实训相结合
动漫专业强调实践技能的培养,课程实训实现了专业知识向职业技能的转化,成为连接两者的纽带,是动漫专业人才能力培养的重要环节,也是实现人才个性化发展的手段和途径。
动漫实训包括二维动画设计实训、三维动画设计实训、材质动画实训、DV短片创作实训等,实训时间一般为20~40学时,安排在学期结束前三周。这时课程教学已基本完成,学生能全身心投入实训环节。采取班级分组――主题策划――创作实训――作品交流――竞争评优等一系列流程。通过校企合作制订实训内容及考核标准,采取企业真实工作任务,引入竞赛体制,实现岗位技能与竞赛内容对接,增强学生的竞争意识,激发学习热情,实现“以赛促训、以赛促学”。小组完成的优秀实训作品获得教师与同学的认可后,还可以再次加工创作参加相关专业竞赛。通过竞赛,学校和企业有了近距离的接触,有了深层次的交流,企业更愿意接纳优秀的实训学生参与企业的实习实践。
(三)重视实践教学目标,企业评价与校内评价相结合
顶岗实习是毕业前的一种重要的实践教学形式,是综合运用专业知识和技能、积累商业项目制作经验的有效渠道,是对职业技能和综合素养的一次检验,是学生了解社会并融入社会的重要手段。在企业顶岗实习工作中,开展项目组间竞赛,激发学生的工作热情和学习的积极性。可在公司制作一面竞赛墙,放置顶岗实习评定表(见表2),量化学生之间的对比,将项目制作过程中的表现实时地体现出来。这对同学来说既是激励又是鞭策,也便于教师实时跟踪学生的实习情况。这类过程性评价和企业评价的介入,使评价的形式更多样化,使教师对实习结果的评定更加客观和公正。表2企业顶岗实习评定
学生姓名学号实习单位名称参与项目名称实习时间评价情况
评价指标评价分值前期中期后期评价细则工作热情高效率完成工作任务12~15分
能按时完成工作任务9~11分
需要督促完成工作任务6~9分
不能按时完成工作任务0~5分续表
操作技能操作熟练,灵活操作软件20~25分;
能运用软件完成工作任务16~20分
在企业导师指导下完成工作任务7~15分
操作不熟练,不能完成工作任务0~6分团队协作团队协作意识强,参与程度高20~25分
积极参与团队,在团队中有贡献16~20分
能参与团队并完成工作任务7~15分
个人意识强,不能融入团队0~6分创新创意内容丰富,有较好的创意26~35分
主题清晰,有一定的创新意识16~25分
作品内容平实,缺乏创新意识0~15分总评实习期间
企业评价
导师签名:
年月日在实习的过程中,学生通过微博等在线平台实习日志和实习小结,实时记录实习的情况,还能与同学分享实习过程的点点滴滴,增进交流。通过竞赛对学生的实习成果展示进行评比,评出“专业实习先进个人”,对制作的作品采取同学、教师、企业三方打分相结合的方式,评选出“最佳创意奖”“最佳技术奖”“最佳视觉效果奖”“优秀团队奖”等,并配合相应的物质奖励,从而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达到增进了解、互相学习的目的。
对于顶岗实习优秀的学生,企业可以签订用人协议,实现就业保障,也为企业节约了招人、选人和培训的一系列开支,实现学校、企业、学生三方共赢。
四、实施竞赛教学需要注意的几点问题
(一)保证竞赛的公平公正
要发挥竞赛的激励作用,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保证竞赛的公平和公正。公平的竞赛可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相反,不公平的竞赛会打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参与的热情。竞赛组织单位必须全方面综合考虑,包括竞赛选题、竞赛方法、评价指标体系的制定,以及评委组成等方面,打造一个公平竞争的平台。竞赛要强化过程性评价,弱化终结性评价,让参赛学生在竞赛中赛出水平、赛出风格,实现技能的提升和综合素质的形成。
(二)以精神激励为主,物质激励为辅
学生参与竞赛一般都是通过课余时间完成的,要付出艰辛的努力,耗费大量的时间。为鼓励更多的学生积极参与专业竞赛,应将竞赛奖励纳入学生的个人考核,在评定三好学生、先进个人及各级各类奖学金时综合考虑。也可以根据获得单项或者团体的奖项级别颁发相应的奖金或补助,鼓励学生再接再厉。
除了物质奖励外,更重要的是精神激励。学生获奖后,可以通过校园网、校报、校广播台、校宣传栏等各种渠道进行宣传报道,形成榜样的力量,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同时搭建良好的作品展示平台,通过优秀作品展示,既便于同学间学习观摩,又提升了获奖同学的自信,激励他们创造出更多、更好的作品。
(三)关注个人发展
竞赛的目的是为了提升学生专业技能和培养其职业素养,实现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一般情况下,参与竞赛的学生与其他学生相比,具备较强的创新能力、团队意识、纪律观念、吃苦精神,高校应在课程评定、毕业就业、学历提升等方面给予一定的政策倾斜。在课程评定方面,可以根据竞赛获奖情况给予学生相应类型课程的学分,或者按照获奖等级给予相应类型课程加分。在毕业就业方面,可优先推荐部分优秀学生到用人单位实习,让其更早接触社会,磨炼自我;企业在同等条件下可优先录用学科竞赛获奖毕业生。在学历提升方面,由专科升本科、由本科升研究生的过程,可以根据获得的奖项进行相应的加分,让学有所长的同学能够实现专业发展。
竞赛教学有效推动了动漫专业实践教学,营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构建了一个展示的平台,深化了团队协作,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教师队伍的建设和教学方式的改革,深化了企业和学校之间的密切联系,为动漫专业创新实践人才培养发挥了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史文生.论职业教育技能竞赛的功能及其发展\[J\].教育与职业,2010(33).
\[2\]杨恒.动漫职业技能竞赛对教学改革的作用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2(14).
\[3\]王娟,刘岩.动漫专业实践教学方法的改革探索\[J\].教育与职业,2013(6).
\[4\]张开洪,张颖,李伟.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引导下的学科竞赛平台建设\[J\].武汉大学学报:理学版,2012(10).
在本刊记者对82位投资者的随机采访中,竟有超过79%的人表现会投资涪陵榨菜。他们中有券商营业部的老股民、有写字楼的白领,也有全国各地的普通投资者。选榨菜,似乎暗合巴菲特的经典言论――投资自己熟悉的。但凡坐过火车的人都会知道一包榨菜配方便面是多么美味――如下是79.3%选择榨菜的普通人理由所在。且慢,涪陵榨菜的年营业收入不过是中国卫星半年盈利的一半,投资,千万别被直觉蒙了眼。
别对不熟悉say no
大多数普通投资者之所以选择涪陵榨菜,概因对榨菜耳熟能详、眼见为实,而对卫星这种高端装备中的高端装备,缺乏直观认识和客观了解。
事实上,以中国卫星为代表的高端装备制造业并没有想象中“高深莫测”,贴近每个人的生活,从每日气象报道到私家车的GPS定位系统,再到手机通话,我们的生活被包裹在一个庞大的“卫星网络”中。
高端装备其实离我们并不远。如果你已经开始厌倦节假日火车一票难求、飞机因天气原因频繁晚点、长途汽车超载行驶的生活状况,和卫星同属高端装备制造板块的高铁的出现则让人们对出行的快捷便利多了几分期许。高速铁路建设属高端装备制造业发展的“重头大戏”。据铁道部新调整的中长期铁路网发展计划,2011年我国打算投入7000亿元建设高铁,到2012年,中国铁路运营里程将达到11万公里。
当你发现高端装备制造的盈利模式早已融入了你的日常生活中,你是否会对这个行业的成长性有新的认识?找出这些联系点,或许对调整股票组合配置有一些借鉴之处。
高端装备制造业四大板块,距离你的生活并不遥远
航天航空、海洋工程、高速铁路,以及智能装备制造是高端装备制造业的四大板块,无论是出行乘坐的飞机、高铁,餐桌上太空育种的蔬菜,汽车和锅炉里烧的海洋里采来的石油,还是你身边小到手表大到汽车的机械电子产品,统统来自这四个板块。所以高端装备制造并不神秘,让《钱经》为你揭开遮在其上的神秘面纱,寻找投资机会。
航空航天:¥3亿 买一颗卫星= ¥1.5元 卖2亿包榨菜
中国卫星公司制造的小卫星大概3亿元人民币一颗,而涪陵榨菜每包最贵1.5元,要卖掉2亿包榨菜才能购买一颗3亿元的商业卫星。虽然这样的比较方法并不科学,但却清晰的展现出了航天制造业“彪悍”的盈利能力。
在高端装备制造的四大板块中,航天航空装备产业由于其高端技术和资本密集以及良好的产业带动效应位列发展首位,属于战略性新兴产业范畴,其特点是工程项目完成历时长、资金投入――回收弹性空间大,收益效应长期存在。
美国在军用航空产业上一向投入大方,对该产业极其重视,不仅仅是出于军事考量,更是因为每往航天产业投入1元钱,可能在相关产业产生数倍的经济收益。近年来,中国航天领域的突破也不断向世界传达着“惊喜”的信号,载人航天工程、月球探测工程、卫星导航系统工程不断取得成果,国防安全和经济效果逐渐显现。飞机出行的日渐便利、价格逐渐接近大众消费水平,就是航空航天贴近百姓生活、不断发展的力证。预计未来20年我国大飞机市场规模将达到4880亿美元。
根据未来国家政策推动的产业发展方向,投资者可从航天军工装备制造、大飞机项目、航空发动机、通用航空领域四条主线向下挖掘个股投资机会。然而,对大多数投资者来说,是无法深入公司研制基地去做一番实地考查,有一个简单的方法是比较券商行研报告中同业上市公司的财报信息,举例说明:
从图表2可以分析得出,不论是每年的股票净收益增值,还是2011年每股收益的绝对值,中国卫星的盈利能力和成长空间都值得投资者关注。
此外,由于航天制造业位于产业链上游环节,行业属性本身带有高风险的特质,卫星发射失败的电视画面相信令所有人都印象深刻,而航天器发射环节和入轨运行后的第一年出现故障的概率合计超过10%,一旦发射或运行环节出现问题,上市公司业绩将遭遇无法估量的损失,相关中下游航天应用服务市场也将受到牵连。对这个高技术高风险的板块要求投资者具备一定的风险承受能力。
关注个股:卫星制造龙头股中国卫星(600118);资产重组题材的军用航空装备制造股航空动力(600893),民用航空领域大飞机项目的西飞国际(000768);通用航空和低空空域放开概念下优先受益的运营商中信海直(000099);生产航天材料的宝钛股份(600456)和生产航天配件的轴研科技(002046);生产GPS卫星定位装置的四维图新(002405)。
海洋工程:海域石油开采“争霸赛”
“十二五”规划期间我国将在近海大陆架和大陆坡再建设5000万吨的石油产能,这将带动海洋工程装备投资超过2500 亿元,海洋工程装备迎来巨大的市场空间,而其中最关键的投入是海上石油资源的开采。我国石油产量未来的增量部分将主要来自于海上,集中于渤海、黄海、东海和南海北部大陆架。招商证券给出数据显示我国海域油气资源储量大约352亿吨-403亿吨,占陆海油气资源总量的35%-40%,勘探前景广阔。为满足油气资源的巨大需求和减轻对石油进口的依赖,未来的海上油气开采必然受到国家的重点扶植。
现阶段投资者在选股时应特别关注上市公司的市场动向及大工程、大项目的布局,比如中海油推出的2000亿海洋开发计划,以及振华重工成功向国外船东交付第一艘海洋石油铺管船,其上市公司股票领衔带动了海工装备制造业整体板块股价的攀升。
关注个股:下游需求旺盛的振华重工(600320)、中海油服(601808);从事钻井平台制造的中集集团(000039)、中国重工(601989);船用柴油机龙头股中国船舶(600150);独家承揽海洋油气田开发工程建设的海油工程(600583)。
高速铁路:铁道大网络下区域经济板块的投资机会
高速铁路的快速发展,不仅拉动了高速铁路板块的快速增长,高速铁路的城市化布局也将直接推动西部的发展,在拉动投资、税收和就业增长的同时,也加快了东、西部贸易往来和实业投资的步伐。“十二五”规划,将大幅提高高铁规划进程。高铁近期规划中全国“五纵六横八连线”的布局,线路上东密西疏,站点东疏西密,由于地区经济的繁荣和交通运输的便捷性有至关重要的关系,投资者不仅可以投资高速铁路板块,也可以在交通运输网络大框架下进行选股,寻找相关区域经济概念板块的投资机会。
关注个股:综合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业两大龙头中国南车(601766)和中国北车(601299);高铁复合材料和减震降噪技术世界领先的时代新材(600458);专业生产轨道交通设备车轴的晋西车轴(600495);特种橡胶制造的中鼎股份(000887)和铁道扣件制造的晋亿实业(601002)。
智能装备:下游高端装备制造业的“供给母机”
以数控机床为代表的智能高端装备制造业是下游产业链的“供给源”,其重点应用领域包括汽车、航空航天、船舶、铁路机车、兵器加工和信息、高新技术产业。
我国是世界第一机床消费大国,但高端机床主要依赖于进口贸易,自给率较低,并且在自主研发材料工艺和零部件等方面与发达国家有较大差距。海陆空交运行业的振兴为数控机床需求提供了契机,2010年1月-8月,机床工具业完成销售产值3729亿元,同比增长43.17%。近5年来,数控机床的产值增速保持了35%以上的增长。此外,下游产业航天航海、铁路运输以及风电、核电等电能领域的变革也将积极带动智能装备制造技术水平跨上一个新的台阶。
对投资者而言,应重点关注生产高端机床的龙头企业,国元证券对高档数控机床的需求评估维持在30%以上的高增长水平。
关注个股:高端数控机床制造的天马股份(002122)、沈阳机床(000410);机床制造龙头昆明机床(600806);汽车配件秦川发展(000837);自动化装备供应商机器人(300024)。
消费升级和产业升级哪个更“给力”?
回到文章开头的调查问题上,实际上问题设定的目的在于了解投资者对传统行业和新兴行业发展空间的认知。涪陵榨菜可以作为传统食品消费业的代表,其成长空间在于产品品牌效应的“扩散”,美国的可口可乐把品牌概念做到真正的国际化,缔造了从几元到上百元的股价飙升神话,当年购买原始股的“可乐老太”也在长期投资中取得了令人咋舌的巨额收益。回归到中国的食品行业,如何将这些本土化品牌变身“国际身价”,是消费升级的核心所在,也是投资长线布局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