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七年级地理教学故事

七年级地理教学故事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七年级地理教学故事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七年级地理教学故事

七年级地理教学故事范文第1篇

要搞好初中地理教学,教学方法很重要。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谈几点初中地理教学的方法。

一、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郭沫若说:“兴趣出勤奋,兴趣出天才。”兴趣是学习的挚友,是学习的一种原动力。因此,在地理教学中,要提高教学质量,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无疑会收到良好的效果。

1.巧引歌曲。如学习“季风”时,我引入了《黄土高坡》中的歌词:“不管是西北风,还是东南风,都是我的歌,我的歌……”然后我问,歌词中唱到的西北风,东南风,黄土高原上是否真的有东南风,西北风?分别在什么季节盛行?为什么会有这些风?用这样的方法把问题提出来,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巧用古诗文。把古诗中与地理知识结合紧密的诗句,巧妙引用到课堂中,使人耳目一新,引人入胜。例如,讲我国的地势地形时用“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讲梅雨时用“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讲内蒙古高原时用“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来说明内蒙古高原的平坦开阔,一望无际的地形特点和景观。这些诗犹如“调味剂”一般,使地理课堂增添了一番韵味。

3.巧插趣味故事。在初中地理课堂中可以用趣味性较强的地理故事,来增强初中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如我在讲解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气候”一节时,讲了《三国演义》中诸葛亮“草船借箭”的故事,让学生从这个故事中明白地理知识的重要作用。这样,学生学习地理的热情就更高涨了。又如,在讲“中东”一节时,讲了有关阿拉伯国家风俗习惯的一些小故事,阿拉伯人喜爱白色,很多建筑物的外观是白色的,在电视里也可以看到阿拉伯人戴着白色的缠头巾和穿着宽大的白色长袍。讲完后,我问:同学们:想一想,为什么他们喜爱白色呢?当然,这与他们的风俗习惯有关,但其中最重要的原因是本地气侯炎热干燥,白色对强烈阳光有反射作用,这样吸热就少,人们穿着、风俗习惯等要与自然环境相适应。

二、在教学中,加强学生的课堂参与性

七年级地理教学故事范文第2篇

【关键词】道德课堂 素质教育 能力和技能

一、 教师应注重钻研教材

教师应深入钻研教材,熟悉教学大纲对各章节的要求以及重点和难点,从而做到有主有次,心中有数,有的放矢的进行教学.同时要求教师弄清各章节内部联系和区别 ,形成完整的知识和教学理论体系.在教学中,充分利用地理教材中的辅助知识, 如"读一读,做一做"以及选学内容,采取灵活机动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拓展学生的视野.在地理教学中,教会学生读图,识图及其运用和分析问题是不可缺少的环节,也是教学中的重点,学生学习地理的主要目的不只是死记硬背一些地理常识,更重要的是能把所记所见的地理事物生动形象的展现在地图上,进而使学生认识到人与环境人与自然的关系,从发展的高度认识学习地理的重要性,自觉形成学习地理重视地理的风气和良好习惯。

二、 注重与其他学科的联系

在教学中注意地理课与其他各科的联系,采用多种途径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如针对初一学生刚涉足地理及英语的浅显性,再讲地球一张时,可用提问方式问学生:“地球用英语怎样讲?”学生回答:“Earth’’,同样如“中国’’等,既学习了地球知识,又复习英语单词。如给初二学生讲中国旅游业时,关于中国十大游览胜地如兵马俑,长城,故宫等可联系中国古代历史知识讲述,吸引学生兴趣。讲革命纪念地如遵义,延安,北京,井岗山等可联系中国现代史讲述,通过历史地理的联系,不仅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还可激发学习热情和兴趣,还可增加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热情,使学生立志于报效祖国的学习之中去。通过人口,资源的讲述,使学生认识到人的发展要与环境相适应,以及爱护环境的作用。把地理课作为一门获取知识的桥梁和途径,学生只有把学习地理的压力和负担,变为学习兴趣和动力,一切问题便迎刃而解了。

三、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无论学习什么知识,兴趣是最重要的,它是学生探求知识,促进思维发展的巨大动力。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让学生学好地理必须从培养兴趣开始。

①、巧引歌曲。在教学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地理《中国的河流和湖泊》中的“长江”一节时,我是这样引入新课的,用电脑、大屏幕播放光盘,先让学生欣赏歌曲《长江之歌》,要求会唱的同学跟着一起唱,师生共同用优美的歌词唱出对祖国的爱,对长江的爱,从而引起学生的兴趣,又达到了爱国主义教育融于教学的目的。

②、巧用古诗文。例如讲我国的地势地形时用“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讲梅雨时用“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讲内蒙古高原时用“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来说明内蒙古高原的平坦开阔,一望无际的地形特点和景观。这些诗犹如“调味剂”一般使地理课堂增添了一番韵味。

③、巧插趣味故事。如我在讲解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气候”一节时,讲了《三国演义》中诸葛亮“草船借箭”的故事,让学生了解诸葛亮不仅是位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同时,又是一位地理学家。他并不是祭神求佛得来的风和雨,而是他具有渊博的天文与地理知识,知道天气变化情况,所以才取得了一个又一个战略的胜利。让学生从这个故事中明白地理知识的重要作用,这样学生学习地理的热情就更高涨了。

四、注意素质教育在地理教学中的延伸

素质教育中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和有效的教学手段,可以增强同学们的兴趣,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素质教育在教学中,必须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地位和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教材中的“活动”“阅读材料”等栏目,启发学生的思维,通过教材中的景观图、彩图、漫画、示意图、新闻报道、数据图表等适合学生身心特点的、喜闻乐见的方式,让学生们学会动脑、动手,培养观察、阅读、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的个性和创造性。

五、重视学生地习能力和技能运用能力的培养

能力培养方式多种多样,各种课外活动、填绘图表、自制地理教具、分析图表、演讲、撰写小论文等等,都是能力培养的好途径。如通过办墙报等活动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审美教育。同学们通过学习初中地理知识,找到许多保护环境资源的材料,经过认真仔细地编辑、书写、描图,一块“热爱我们共同的家园——地球”的板报办成了,让黑板“说了话”,同学们受到爱国主义教育和审美教育。

六、在教学中,加强学生的课堂参与

“道德课堂”主要的理念就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广泛的参与到课堂中来,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利用课堂这一教学的主要阵地,必须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优势作用,不断提高教学效率。这就要求我们教师上课前要认真备课,准备好让学生思考的问题供学生思考和讨论。上课时,要运用自主学习式、小组讨论式、合作探究式等多种教学的方法,来引导学生认真思考,积极回答问题,同时鼓励学生发表个人见解,必要时,可以让学生自己讲授和演示。例如我在讲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地球的运动”这一节中的“地球自转”时,我让学生亲自去演示地球自转时昼夜更替情况,然后学生同桌为组讨论,让学生自己去讲解昼夜更替现象是怎样产生的,同学各抒己见发表自己的见解。最后派一名代表进行归纳、总结。这样既活跃课堂气氛又做到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课堂,同时使学生明确课堂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对教材的知识点达到较为深刻的理解,形成生动的理解记忆,最终实现提高教学效率的目的。

总之,提高和改进地理教学的方法很多,如联系历史,用发展的观点解决地理实际问题,但无论如何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是地理教学不容忽视的一个问题.摸索出一套行之有效适宜提高学生兴趣和爱好.适合学生身体发展规律的教学方法是最为重要的,也是我们的出发点和归宿。

参考文献:

〔1〕徐立松.孟胜修,王燕津,李通《中学地理教学方式改革的探索与实践》北京教育(普教版)

〔2〕王占琦.《中学地理教学的点滴体会》河南教育

七年级地理教学故事范文第3篇

一、以热点问题调动学生学习激趣

地理课堂教学以热点问题激趣,常常会收到特佳效果。例如:我在讲第一节“地球仪”――“利用经纬网定位”时, 教给学生经纬网在军事、航海、航空、交通以及气象观测等许多方面,都有广泛的用途。因为地球表面任何一点的位置都可以用经纬网来定位。如在茫茫大海上航行的轮船,在辽阔天空中翱翔的飞机,天空中急速飞行的导弹……,美国的GPS全球卫星定位系统就是利用经纬网定位的原理,能对地球上任何目标进行精确打击。我讲“地球?水球?”时,刚好前一天(2007.10.24)我国科学家成功发射了“嫦娥一号”探月卫星,于是我导入新课的第一句话就是:我们国家昨天又有什么重大新闻?学生刷齐声答到:“嫦娥奔月”(通过媒体报道已家喻户晓),学生的情趣注意力一下子就被调动了起来,接着告诉学生这是我们国家我们人类探索月球探索宇宙奥秘的又一新的里程碑,激发了学生的爱国热情以及献身科学勇攀高峰的精神,新授的知识在师生互动、学生情趣高昂中完成。

二、以设置悬念引导学生探究兴趣

提问题设悬念,也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好办法。在地理教学中要注意设疑游思,激发学生探究思维能力,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我在讲授“地球仪”――“利用经纬网定位”时先设问:“为什么天上繁忙的民航飞机不会撞在一起?”“为什么我们能够将来袭的敌方导弹打下来?”;讲授“海陆的变迁”时先问:“为什么我国地理工作者在海拔几千米的喜马拉雅山岩层里还会发现鱼、海螺、海藻这些海洋生物的化石呢?”;讲授“大陆漂移说”时先提问:“为什么在极其寒冷的南极大陆发现了只有在暖湿环境下才能形成的巨大煤层?”“为什么在炎热干燥的非洲靠近赤道处,却发现了古代冰川的遗迹?”经过这些设疑激发学生探究思维,都能使学生产生一种迫不及待要求解答的欲望,“欲知后事如何?”自然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从而激发学生十分强烈的学习兴趣。

三、以穿插故事激活学生研究兴趣

紧扣教学内容,结合教材中所涉及的知识,穿插一些生动的历史地理故事教学,能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促进地理知识的掌握。例如:在讲“认识地球形状和大小”与“大洲和大洋”时,告诉学生,由于人类活动的范围,人类的视野等本身的局限性,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我从公元前2世纪中国汉代使者张骞出使西域开辟著名的“丝绸之路”到13世纪意大利人马可.波罗来到中国,(从陆路上认识地球地貌);再从15世纪初,中国明代航海家郑和七下西洋,意大利探险家哥伦布横渡大西洋到达美洲大陆的地理大发现,以及16世纪,葡萄牙人麦哲伦首次环球航行的伟大壮举(从水路上认识地球地貌),来阐述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艰难而漫长的过程;讲地球的自转、公转运动内容,结合讲解波兰科学家哥白尼发现地球的自转、公转运动并提出太阳系学说等知识。在讲“我们邻近的国家和地区”印度时,我结合《西游记》的故事,告诉学生南亚次大陆印度古时称天竺,唐僧师徒往西天取经,西天极乐世界(目的地)指的就是古时的天竺今天的印度、巴基斯坦等南亚地区。这样一讲,学生一下子就喜形于色,因为学生对西游记的故事可谓烂熟于胸,学生兴趣盎然。这些都是学生在历史课学过的知识,能够引起学生联想,巧妙地与地理新知识加以联系,增添了地理知识的情趣。

四、以乡土地理 唤起学生学习兴趣

结合乡土地理教学能够引起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积极性,在地理教学过程中,充分运用学生自己身边生动实在的地理事实材料,和对家乡特殊感情的心理因素,可以唤起学生对家乡的了解和热爱。同时,也培养了学生时常注意观察生活的习惯。使学生看到家乡各方面的建设和变化,让学生觉得学习地理知识是大有用处的,即学习“终身有用的地理”。如我在讲授“生活离不开地理,学习地理,为了更好地生活”时,讲了学生非常熟悉的玉泉山公园,听祖辈的人说,原来从玉泉山上流下来的清泉犹如晶莹剃透白玉似的,“现在的玉泉溪咋样呢?”学生立马唏嘘一片:臭不可闻、黑不溜秋。“大家知道为什么吗?”学生七嘴八舌议论纷纷,最后加以引导点出:都是因为上世纪70年代,在玉泉山建县化肥厂,工业废水污染毁坏了玉泉溪。大家都说这是因为没有环保意识,缺乏科学发展观,因此我们今天要好好学习地理知识,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学生学习的兴趣被强烈的乡土情结所唤起。讲授“海陆的变迁”的方式时,讲了家乡大官坂围垦工程、可门港火电厂建设,前者使得罗源湾南岸一湾海域变为鱼塘和农田,后者让海中的一座小岛夷为平地,填海造陆建厂房。海岸线都向海中前移几千米,海陆变迁,沧海变桑田。家乡建设的成就激起了学生的豪情壮志,浓烈了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积极性。

总之,在初中地理教学过程中,充分运用各种教学技巧,对于活跃地理课堂气氛,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兴趣和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将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韦志榕,等,《地理》七年级上册,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11)50

[2]韦志榕,等,《地理》七年级上册,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6)4-7,27

[3]王丽,等,《地理》八年级上册,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5)6,52

七年级地理教学故事范文第4篇

在初中各科中,历史和地理在很多内容上有所关联,而且历史故事也对学生很有吸引力,如能让历史内容融入地理教学,取其长处,避我不足,达到趣味性的学习目的,相信对地理教学有所裨益。

关键词:激发兴趣 历史融入 历史事件

人们常说“好的开头就等于成功了一半”,地理教学也是如此,学生对地理学习的第一印象非常重要。如何让学生产生“地理很有趣”的想法,可以考虑在课堂导入部分融入历史故事。

一、历史事件融入课堂导入

广东清远采用的是粤人版的地理教材,其中七年级教材有一章节让我印象深刻,因为一方面它让学生有一种发自内心的自豪感,另一方面它又让人有一股奋发向上的紧迫感,该章节就是“日本”。

让学生产生自豪感的原因,就在于历史上“日本”文化深受中国影响,以唐朝时尤为明显,如日本“遣唐使”、阿倍仲麻吕与李白的友谊、唐朝鉴真和尚的东渡等等事件都有所反映。考虑到其东西方文化的融合特点,教师可以适当的融入这些历史事件,做成一个开篇短片或课件,直观而又形象,有趣而不枯燥,效果非凡。

通过这一方式导入,学生对中华文化如何影响日本的来龙去脉了如指掌,也就不难理解日本文化中的中国性了,为进一步理解其东西方文化融合奠定基础。在具体的导入时,可以分组讨论,比赛抢答,从而集中学生注意力,激发兴趣,有利教学。

二、历史背景融入原因分析

初中地理除了注重识记,有时更看重分析,因此原因分析是教学中常出现的“应有之题”。

如清远粤人版八年级教材中有一章节涉及“北京”,其中教材开拓性地要求学生分析“定都北京”的原因,在教师和课本活动题的引导下,学生可以从水源、地形、气候、历史、交通等方面入手。限于学生资料获取不易的不利条件,教师可以以课件形式向学生提供相关“历史背景”资料,如北京是六朝古都,也是六大古都之一;明朝朱棣为抵御北方游牧民族的威胁而迁都;北京处于农耕文明与游牧文明的交界线等等。经此处理,分析定都北京的原因时,即可避免教师枯燥的讲解,又加深了学生的印象。

同样,在有关“西部地区”的内容学习中也可以做此处理。通过历史背景分析西部地区生态脆弱的原因,如西域古国过度开发;战乱频繁等,让学生对该地区的环境状况有初步了解,同时为后面理解“西部大开发面临的首要问题不是经济问题,而是生态保护”的论点做出铺垫。

三、历史结果融入问题揭示

绿色、环保、节能是当今社会关注的热点,地理课程内容自然也常与环保理念相结合,如黄河中游的治理,长江源头的保护等。

在八年级下册地理教材中,课本以活动、知识之窗、图片等形式介绍了长江源头的诸多问题,但都非常抽象,学生难以有效分析。针对此情况,教师适当提供一定的历史背景资料,不失为一种上佳选择。

如在揭示历史上人类对源头的过度放牧、滥捕滥杀等现象时,可以穿插部分影视片断(如电影《可可西里》),让枯燥的说教变为生动的案例展示,往往可以收到不错的效果。

再者,在分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问题的学习过程中,可以同样如此。黄河流域是文明起源之地,历来也是兵家必争之地,战乱频繁,破坏严重。同时,各朝都城也多分布于此,而中国建筑又以木质结构为主,因此林木砍伐严重,等等。通过相关历史的介绍,学生对黄土高原如今面貌形成的人为因素就有了一定了解,至于水土流失问题也就不难理解了。

七年级地理教学故事范文第5篇

关键词:地理教学 实践与教学方法

一、激发学习兴趣,培养自主的学习方法是“悟”的要决

各学科的学习基础都是兴趣。地理作为次科,一直处于被动的地位,其教学更需要引起学生的学习欲望,否则学生会放弃地理这一科。但地理课本的知识编排过于严肃,趣味性不足,故事性不强,这就需要教师想办法开展一些有趣味的活动和运用适当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1.合理的讨论是启发学习的好方法

过去,我们的教学一直强调提问、讲授、严肃的课堂纪律,却从来没有安排学生讨论,其实这是个误区,其实,只要教师调控得当,预留一定让学生自主学习、进行讨论的时间,也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如讲述南极大陆的气候特征时,列出几个引导性的提纲,如:对气候影响的四大因素(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因素、洋流因素)对南极气候的影响等,让学生讨论其成因,通过过去积累下来的思考方法,引导学生推导出正确的结果。

2.触类旁通,做好引导,理论联系实际来理解

初中地理知识基本上是与实际联系得较为紧密的,很多的理论都可以在实际生活中找到例证,如太阳、月亮的东升西落引证了地球的自转;一年四季的更替引证了地球的公转等。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要充分利用这些体验来引导,如讲到环境保护时,我们不应单纯讲应如何做,更应让学生亲身体验家乡黑水河的可怕、废气呛人的滋味,同时让他们写上一份调查报告,就能收到更好的效果。又如讲述南方地区的自然特征时,就可以让学生根据番禺地区的自然特征去理解。

3.教学中运用对比的方法来使学生有所“悟”

运用对比的方法可以让学生从中找出知识间带规律性的东西,如说到南方地区时,可让学生用北方地区来对比,找出南方地区独有的自然特征;又如讲到北美的气候与地形的关系时,可用欧洲气候和地形的关系来比较,就能使北美的气候特征鲜明突出。通过对学生进行对比思维的培养,就能使他们在今后的学习中自觉进行知识的横向或纵向联系,树立地理知识的全局感。

二、实践与教学方法

(一)对于七年级学生:利用地理实验、集体活动、制作地理小报、开展小组竞赛等形式,开展实践探究,树立积极自主进行探究实践的信心,激发创造动机,并培养观察、动手能力,初步掌握从事科学研究的方法。

1.开展地理小报的制作、评选活动,培养学生初步从事研究性学习的能力

对于七年级学生,可以选择一些兼具知识性和趣味性的专题,由学生自己收集相关资料,以地理小报的形式来学习。自然地理中有关宇宙的知识介绍很少,但学生们对神秘的宇宙非常感兴趣,我就组织同学们收集有关宇宙的知识、资料,包括图片、文字、数据等,要求4人为一组,合作编一份主题为“宇宙知多少”的地理小报,并评选出一些好的作品,张贴于校宣传橱窗内,让同学们相互交流学习,大大提高了学习积极性,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动手能力。

对于学生:以小组合作形式,通过课题或专题研究,广泛联系社会实际,多动手、多动脑,自主探究,自行解决问题,并通过讨论、多媒体文稿演示、辩论以及小论文等形式来交流学习,从而养成良好的科学态度和初步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

教学实践表明,学生的学习是以有用、兴趣以及自我价值的实现等作为学习取向的。根据七八年级学生的心理发展和认知特点,适合开展一些专题性较强的研究性学习。专题可由学生自主选择,也可由教师确定,但最好是选择一些实践操作性强,资料来源丰富,学生感兴趣的问题作为研究对象,且切“入口”不宜过大。

2.结合社会新闻、时事,选择适宜的专题,开展研究性学习

在讲授《中国地理》的“分区地理”时,我有意将教材的编排做些改动,将全国分为两大部分:东部和西部。结合西部大开发,要求学生自由组合,6~8人一组,从地理学角度,选择某一个具体方面,以“走进西部”为课题,对西部作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学生们的积极性相当高,他们查阅各种资料,并运用多媒体和网络技术,分别从自然、经济、人口、文化、交通、环境、资源等各方面阐述了西部大开发的目的和意义,并就“怎样对西部进行开发”、“开发西部应着重注意的问题”、“西部开发利与弊”等展开了热烈的讨论,许多学生还写出了具有一定质量的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