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高中地理探究式教学

高中地理探究式教学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高中地理探究式教学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高中地理探究式教学

高中地理探究式教学范文第1篇

一、提问是实施探究式教学的基础

高中地理新课程,加大了人文地理内容的比重,特别是人口、城市、交通、商业等内容大大增加,这就需要学生能把握好人地关系中出现的主要问题,就必须培养学生在学习中养成好问、多问、深问的习惯;学生具备提出地理问题的能力,有助于培养学生勇于探索,敢于质疑的科学精神,这是落实探究式教学法的坚实基础。在教学中过程中,教师首先要让学生明白问题意识的重要性,给学生创设良好的“提出问题”的氛围,鼓励学生敢于怀疑、猜想,并能提出自己的问题,对敢于提出问题的学生,应鼓励其进一步的探索和创新。例如新教材中讲述了许多人类面临的全球性问题,如城市化问题、环境问题、资源问题、粮食问题,我在这些内容的教学中,先让学生自由发言,结合生产、生活实际,并根据目前科学技术的发展,探索性地提出人类活动中存在的各种新情况、新问题,为他们将要进行的探究活动准备好课题。

二、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是进行探究式教学的关键

在教学中实施探究式教学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而地理学科的探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地理学科领域或现实生活的情境中,通过调查研究、发现问题、动手操作、表达与交流等探究性活动,获得地理知识、技能和态度的学习过程和方式。”与传统的接受性学习相比,探究性学习具有更强的实践性、问题性、和开放性。因此教师在教学中更应关注学生的探究过程、获取知识和情感的方法和体验。在这一过程中,关键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高中地理教材中许多研究性课题,都有较强的实践性,学生要解决这些课题,这就对学生的探究能力提出了很高要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提出问题,并且要加强对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方法的训练,如:联想、类比、归纳、总结等思维方法的训练。高中地理教学中创新思维培养的基本模式可总结为:创设情景激发生疑启发思路鼓励组合解决问题。例如在《海洋环境》教学中教师可联系近年来,厄尔尼诺现象对世界气候产生巨大的影响,创设海洋表面海水温度及洋流运动对地理环境影响的情景,让学生展开联想,联系海洋与大气水、热平衡的关系,进行归因分析,使学生认识到海洋大气异常变化的原因,然后进行综合分析,从中探究得出问题的结果。

三、探究方法,是实施探究式教学的重点

在探究式教学中,探究主要内容应该是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在现今政治、经济、文化高度发达的社会,同时也伴随着资源缺乏、人口激增、环境污染等诸多问题,人类社会如何发展才能趋利避害,成为摆在世人面前的重大课题,具体地讲可持续发展就是要努力做到:生态持续发展,即强调发展与资源的承载能力相协调;经济持续发展,即强调发展不仅要重视量,更要提高质量和效益,节约能源,减少废物,改变传统和消费模式,实施清洁生产和文明消费;社会持续发展,即以改善和提高生活质量为目的,与社会进步相适应。这些新教材内容的把握,无疑取决于学生如何开展探究性活动,指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教会学生探究性学习方法,理应成为实施探究式教学的重点。方法是解决问题的门路和程序。在实际教学中,结合学生要探索内容的具体情况及学生的认知水平,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教授探究性学习方法,这样能使学生自觉、主动地进行探究活动,从而培养了学生探究的能力。高中新课程实施探究式教学一般由以下三种形式:

1.教师引导的研究性学习

教师引导的研究性学习,其基本过程可阐述为:讲解+讨论+练习。例如:在《大气环境保护》教学中,教师通过系统地讲述干洁空气的主要成分、大气垂直分层,阐述讲解全球气体变暖,臭氧层破坏,酸雨等现象,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如为什么说对流层与人类关系最为密切;为什么说平流层是人类生存的天然屏障,从找原因、看危害,求防治三个项目上着手探求温室气体、臭氧层、酸雨等重点知识,然后让学生进行针对性的训练,巩固知识,如让学生分析2013—2014年中国年平均降水PH值的分布,找出三个重酸雨区都分布在我国南方的原因,用所学的知识,提出保护大气环境的措施。

2.小组合作的探究性学习

高中地理教材内容丰富,对学生能力培养的要求高,在探究式教学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用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探究性学习,一方面更有利于探究能力的培养,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培养学生团队精神和合作精神。例如在《海洋环境和海洋权益》教学中,组织学生开展关于我国走向海洋,首先要做好哪几项工作的讨论。讨论可分小组进行,小组内学生自行分工搜集有关21世纪我国的社会和经济越来越多地依赖海洋的事实材料,然后每小组派代表进行发言,共同探讨如何充分、合理利用300万平方千米的蓝色海洋,交流探究成果,从中培养学生合作精神,提高学生探究能力。

3.开放式的探究性学习

高中地理探究式教学范文第2篇

探究式教学是新课程理念下教师以新颖的教学方式,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发展学生个性特点,提升学生思维能力、创造能力和发展能力的有效途径。探究式教学的方式方法各异,问题可大可小,可根据教材内容和知识特点设置。本文就以(人教版·普通高中《地理》上册)《海水的运动形式》“洋流”为教学基点谈谈自己的教学方法以供探讨。

一、创设问题情境,突破教学难点

“洋流”这部分知识是高中地理的重点和难点,对空间概念的要求较高,蕴涵着丰富的地理思维理性。从洋流对学生思维能力的考查来看,主要可以从“洋流的成因、洋流的分布、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三方面着手进行,而要掌握和运用好这部分知识,又应紧紧围绕“洋流的分布规律”这一核心来进行知识和思维的有效突破。在新课讲授过程中,我尝试以故事“小漂流瓶的旅行”引入新课,创设问题情境,从一开始就激发起学生探究学习的兴趣。处理“洋流的成因和分布”这部分知识时,我改变了过去那种教者“一言堂”的做法,首先请两个同学用一盆水、墨水、小风扇操作完成一个小实验,并使用实物投影让全班同学观察思考:盛行风与洋流形成有什么关系?再请两个同学在黑板上绘出全球气压带、风带简图,集体点评后出示《世界海陆分布图》并布置下一环节的探究任务:联系盛行风与洋流的关系,试述太平洋和大西洋上的洋流分布状况怎样?如何绘制简图?针对两大洋上的洋流分布图再进行比较、分析归纳,能否尝试绘出一幅世界洋流模式简图?……这样通过情境创设以及一系列有思考价值的问题提出,牵引住学生的思维,让他们在不知不觉中处理好新旧知识的衔接,完成自主探究、自主参与的学习过程,由此获得的知识,印象深刻且易于理解接受,既突出了重点又化解了难点。

二、发扬合作交流,突出学生主体地位

在探究式教学活动中,让学生主动亲历探究过程,使其探究具有独立性和独特性。由于个体的差异,他们在同样的时间和学习资源条件下,探究的程度可能不一致,探究的结论也会有差别,所以在教学活动中应重视学生彼此的“合作与交流、探讨与争论”,教师一定要大胆放手,让学生有充分的思考和探讨的时间、空间,千万不能浅尝辄止,否则难以取得理想的效果,此时,教师的角色是组织者、指导者、促进者。学生通过主动探究获取的知识,不一定是教材中固有的现成结论,也不一定是教师就一定能讲到的东西,但肯定比较容易内化,获取这些知识的过程也是培养他们思维能力的过程。

我在“洋流”这一知识点的教学中,通过学生对问题的分析、交流、讨论,并引导学生“归纳和整合”,得出以下规律和结论。

1、洋流的分布:

(1)中低纬形成以副热带海区为中心的反气旋型(北顺南逆)大洋环流,也叫副热带环流(大洋西岸或大陆东岸为暖流,大洋东岸或大陆西岸为寒流)。

(2)北半球中高纬海区形成气旋型(逆时针)大洋环流,也叫副极地环流(大洋西岸或大陆东岸为寒流,大洋东岸或大陆西岸为暖流)。

(3)北印度洋形成季节性大洋环流(夏季呈顺时针方向流动,冬季呈逆时针方向流动)。

(4)南北半球西风带内形成强大的西风漂流(不同的是北半球的为暖流,而南半球则为世界最强大的寒流——西风漂流)。

2、洋流的影响:

(1)对海水温度的影响:海水表面等温线的凸向与洋流的流向一致。暖流经过的海区,水温高于同纬度寒流流经的海区,因而海水表面等温线凸向高纬;寒流经过的海区,海水表面等温线凸向低纬。

(2)对海水盐度的影响:暖流经过的海区,盐度值要高于同纬度寒流流经的海区,因而等盐度线向盐度数值小的方向凸,寒流经过的海区,等盐度线向盐度数值大的方向凸。

(3)对海洋生物的影响:在寒暖流交汇处以及有上升流的海域,容易形成世界性大渔场,如日本北海道渔场、加拿大纽芬兰渔场、秘鲁渔场等。

通过学生自主参与的分析、讨论、交流、总结,学生对所学知识理解深刻,记忆牢固。

三、评价学生探究过程,促成学生科学品质

探究式教学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在主动参与、动手实践、亲身体验、合作学习中获取知识。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同时在活动中充分体现了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整个课堂活动中,改变了重知识传授,轻学习过程的传统教学方法;探究式教学离不开对探究结果的评价,但对学生的探究过程评价尤为重要,教师对学生的每一个探究环节都要注意观察,及时发现和妥善解决可能出现的问题,予以正确的评价。我在教学别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针对学生思维探讨中出现的诸如读图习惯、思维过程、参与程度等方面的情况,及时、恰当地予以指引、评价,使学生感受到老师对他们的尊重与爱护,经常给予学生思考和提问的机会,培养学生分析提问的习惯,养成愿问、会问,不断提高问的能力。

2、针对学生的探究成果,我特别善于赏识他们有创意的观点;理性的对待他们的“突发奇想” 正确引导、多加鼓励;对学生中出现的错误,及时寻找错误的根源,加以矫正,以养成高尚的思想品质和严谨的科学态度。

高中地理探究式教学范文第3篇

关键词:高中地理;探究式教学;有效策略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12)05-050-1

探究式教学主要是指教师指导学生通过自主参与一系列多种形式的开放的探究式学习活动,使学生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培养能力的一种重要的教学方式。它强调学生对所学知识、技能的实际运用而不是一般的记忆、理解和掌握,更强调学生通过参与探究问题的体验,加深对学习价值的认识,使他们在思想意识、情感意志、精神境界等方面都得到升华。

因此,不失时机地将探究式教学引入日常的中学地理教学,特别是课堂教学,注重引导学生通过主动探究,解决一些开放性的地理问题,培养地理学习能力,会给中学地理教学改革带来新的活力。

一、体现有效探究性的主体

“把课堂还给学生”是我们一线教师都认可的一个观点,因此,我们必须要更新教学观念,把课堂教学的重点放到关注学生的学和得上。在教学实践中要结合学生实际,围绕着学生的学和得来设计、组织教学,真正实现学生的教学主体性。对此,我们的做法是优化设问,针对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生活体验,由渐入深、由近及远、层层推进,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使用教学案。

教学案是立足于学生主体式学习的一种“支架式”教学手段。教师可以把知识准备、问题探究、重难点内容、拓展延伸等教学设计通过学案呈现给学生,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知识生成。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使用教学案有以下优势:1.可以加强学法指导,使学生学会学习;2.有利于教师把时间投入到问题探究环节,优化教学结构;3.利于发挥集体备课的力量,使教学更有针对性;4.操作性强,易于实施等等。

二、创设有效的探究性提问

在探究式地理教学中,教师通过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发现新问题的过程中,发展思维,激发创新能力。如教材中涉及到的“全球变暖”、“厄尔尼诺”、“臭氧层空洞”等问题,课前教师布置学生搜集材料,课上进行讨论。“全球变暖”有的同学认为是人类活动引起的二氧化碳增多,温室效应加剧的结果;也有的同学认为是地球气候同期变动所致。有的同学提出“全球变暖”会带来海平面上升,沿海城市淹没等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也有的同学提出“全球变暖”可使南极大陆冰雪融化,植物得以生长,海面蒸发加强,水循环更加活跃。教师对教材中已有定论可采用逆向思维和发散思维的方法进行教学。如假设地球自东向西自转,则地球上的洋流、植被、气候、自然带会怎样变化?事实证明,逆向思维和发散思维的训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三、开展有效的探究性讨论

有效的探究性讨论,有赖于教师精心设计讨论题,恰当的指导和帮助。教师通过提问指导学生进行思考,进而引起学生提出种种问题和推测,进一步收集和处理相关资料,最后有所发现,得出自己探究的结论。参与讨论的过程就是学生的探究知识、探究能力得到培养的过程。

判断讨论内容是否恰当,一是看学生是否具备相应的地理知识和地理技能;二是看这个内容学生是否理解或在科学上是否已成定论,如果某个问题学生已理解或已成定论,而且学生对此确信无疑,那就无法引起学生的探究;三是看所选问题是否有利于与其他学科的综合和培养学生的“共通”能力。例如:依据你对未来下列各种问题的关注程度,按先后次序排列在金字塔图的方框中,通过谈判、协商与小组同学达成共识,并综合归纳实现未来理想的各种途径,了解目前人类为实现这些前景正在采用的各种方法。

四、重视有效的探究性实践

地理学是最具现实性的学科,从实践中学习、探究地理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方法。实践学习法可以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可以活跃人的思维,锻炼人的思维能力。在地理学习中,地图的绘制、气象的观测、地理实验等都可以归结在地理实践学习法里。这里的地理实验并不是一定要在实验室里完成,教室也可以被作为实验室,简单的教具则为实验“器材”。如在讲等压面时,教师可以采取吹气球的形式,让学生思考气球为什么会大起来,如果它的质地均匀可不可以看作是等压面。这样简单的实验能够帮助学生理解空气受热膨胀上升,上升到一定高度因动力的原因堆积又下沉。

高中地理探究式教学范文第4篇

关键词:教学 高中 地理 探究

近年来,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和实施,教育重心也发生了改变,从一味的传授知识到注重对学生自主能力的培养上,由对学习结果的重视转移到对学习过程的重视,从以教师为主体转移到以学生为主体上,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培养。因此,在高中地理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对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一、探究式教学的内涵和特征

(一)探究式教育的内涵

探究是一种追求真理的过程,是对知识质疑并进行研究、思考、调查的活动。探究式教学以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为主导,根据学生自身的能力进行深入的探究[1],是形成科学的求知观念和科学的研究方法的一种教学方式。

(二)探索式教学法的特征

探究式教学以科学性的问题为线索,依托学生所提出的具有科学价值的问题,通过小组合作进行深度的探究。问题提出的依据是在原有知识点的基础上进行深化,并且能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从而对科学知识做出正确的理解。

二、探究式教学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定位

(一)学生的定位

探究式教学需要学生都能积极地参与到其中,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独特想法,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学习,通过一系列的研究和观察,让学生自己从中总结出相关的知识点,而不是教师一味地灌输给学生。[2]例如,在“时区和日界线”学习时,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情景,如打国际电话的合理时间以及观看NBA比赛的时间等等,这些事例与学生的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便于学生理解和接受,由学生自主探究学习,体验区时的规定和时差的计算,让学生在实践中去感知,并从中得出结论、获得相关的知识点。

(二)教师的定位

与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较,探究式教学更具有实践性、开放性和综合性,更重视学生的参与程度。在日常的地理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准备相关的课堂知识,同时还要带着源自学生生活的实践性问题走上讲台[3]。在整个的学习过程中,教师不能把自己作为课堂的主体,而是利用相关的资料来帮助学生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使学生能够积极地进行思考,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三、探究式教学的作用和意义

(一)可以让学生领悟更深层次的知识

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式的学习,利用自己的理解去解释所学的知识点,并从中得出合理的推测,将所学的内容真正的运用到实际生活中,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

(二)加强学生在学习中的成就感

宽松的课堂教学环境以及教师给予学生的肯定,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学生的良好表现加以表扬,同时要指出改进的方向,使学生不断地产生浓厚的兴趣和需要,对学习表现出极大的热情,从中获得学习的快乐和成就感。

四、探究式教学的具体实施措施

(一)营造开放的探究环境

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有助于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交流和沟通,对于开展探究式学习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科学研究表明,学生消化知识和构建自身知识的过程,并不在于教师教授的过程,也不在于学生听课的过程,还在于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互动过程[4]。因此,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教师要积极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在探究的过程中实现师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和沟通,通过学生之间的相互合作,进行启发和补充。

(二)结合实际生活,创造探究式教学的情景

很多学生在学习高中地理时,都会觉得知识点过多,很多的知识都是记忆性的,与实际生活没有很大的关系,致使很多学生在学习高中地理知识时,都心存畏惧,难以培养学习的兴趣。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教师在课堂教学时缺乏兴趣。设想一下,如果教师在讲课时都没有一点热情,那么学生又怎么可能会有学习的兴趣呢?因此,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要将高中地理所学的知识点与实际生活巧妙地结合在一起,构建探究式教学情境,加强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例如,教师在讲授“自然灾害给人类带来的灾害”时,就可以联系生活中的一些热点问题构建相应的探究式教学情境,如汶川地震、唐山大地震等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灾难,对于经济的发展也有着很大的负面影响。教师通过列举的材料外,还可以让学生在课下收集相关的时事资料,让学生之间进行相互讨论,并提出一些创造性的问题,让学生积极地展开思维,参与到教学工作中。

(三)科学、合理地利用多媒体技术

在当今科技社会的背景下,多媒体技术作为辅助教学工作的一大工具,我们应该科学合理地加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具有将图片、声音、视频融为一体的功能。[5]因此,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形象、生动地展示出事物对象,将原本抽象的事物变得更加具体、形象。难以理解的知识点也可以更加形象地展示出来,便于学生的理解和学习,同时还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能力。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教师同样可以通过多媒体技术进行辅助教学,通过多媒体技术可以把知识点形象、生动地展现出来,更便于学生的理解。通过合理地使用多媒体技术,可以使学生在课堂上集中注意力,对所探究的问题展开思考,从而实现探究式教学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冯绍桃.刍议探究式教学在高中地理中的尝试[J].文学教育,2012(11):149-149.

[2]李君.探究式教学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实施[J].山西师大学报,2012,39(11):187-188.

[3]张波.探究式教学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J].新课程导学, 2013(9):58-58.

[4]李瑞娥, 赵培河.浅谈探究式教学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运用[J].学周刊,2012(3):38-38.

高中地理探究式教学范文第5篇

关键词:高中地理 因果关系知识 探究式教学

地理学是研究地理环境及人地关系时空变化规律的学科,是沟通自然与人文的桥梁。当我们进入21世纪的今天,当强调自然科学的人文关怀已成为国际共识的时候,我国的高等教育机制更加应该要注重地理的教学,而地理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高中的教师都说地理是文科中的理科,主要是因为地理主要研究的研究地球表面的地理环境中各种自然现象和人文现象,以及它们之间相互的因果关系,而在地理学科中最难的就是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的分析,需要很强的逻辑分析能力,归纳总结能力,最重要的是要对各地理知识的特征、类别和内容都具有深刻的理解,而想要学好地理,就必须掌握地理因果关系知识,所以教师应该重视学生地理因果关系的教学。而下面笔者概述因果关系的概念与地理因果关系。

一、因果关系的概念与地理因果关系

因果关系从字面上理解就是指原因和结果之间的关系,哲学中解释原因和接管是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原因是引起某些现象的一种现象,而结果一定是被因某些现象引起的现象。在某些情况下,导致一定结果的原因可能有多种可能也只有唯一的一种;一定原因引起的结果可能也由于多种也可能只有一种;也可能一种原因引起一种结果而这个结果又引是另外一个结果的原因,所以原因和结果这件不存在明显的定义,是可以相互转化,互斥又共存的现象,而正是这些原因和结果推动了地球上各事物的不断的发展和运动。

二、地理因果关系知识的特点及其分类

下面主要归纳了地理因果关系知识的特征:

1.确定性。2.多样式的联系方式。3.递归性。

下面主要根据“高中地理新课程标准”为来源依据,确立了高中地理因果关系知识的分类原则,以湘教版必修一、二、三为例,将地理因果关系知识分为下面几类:

一因一果型。

多因一果型。

一因多果型。

多因多果型。

三、探究式教学的概念

探究式教学又称研究法,是指教师通过例举事例和问题,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的方式,独立探究,并且自行发现并掌握教学内容的概念和原理。他的指导性原则就是以学生为主体,以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主要思想,让学生自主的进行学习,主动去探索问题,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使学生更加深入的理解事物发展的起源和各个事物之间的内部联系,从而找出学习的规律,形成学生自己的学习方法。可见,通过探究式教学能够加强学生的主体地位、自主能力。

四、地理因果关系知识探究式教学的现状

至从新课改后,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教学思想指导下,结合新课改后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许多高中教师都开始把探究式教学模式融于地理教学过程中,新的教学模式的应用,对高中地理的教学既有好处也有不利的地方。对地理教学的好处就是探究式教学的目的性强,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式学习的能力,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为地理这门综合性强的学科打下坚实的学习的基础能力,且探究式教学模式是多种教学模式的结合体,这样就可以根据地理因果关系的不同特征采取不同的教学模式,这样更有利于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地理学科中的各类地理因果关系知识。对地理教学的不利点就是教师过于依赖教学模式,任何地理因果关系知识都采取探究式的教学模式,探究式教学模式更多的是采取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的方式进行教学,而这样的教学方式所花费的时间更多,高中时期是分秒必争的时期,所以这样的教学方式对高中地理教学也存在不利的因素;探究式教学模式的核心就是加强与学生之间的知识交流,而其主要的教学模式就是:教师指导法探究式教学模式;学生自主探究式教学模式;师生互动探究式教学模式;这样的探究式教学模式更适合于小班的教学,而高中学校一般采取的都是大班教学的模式,所以这样的教学模式对于高中地理因果关系知识的教学过程中不能完全的发挥其效果。

五、探究式地理因果关系知识教学的建议